2024年9月9日,工信部发布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目录》有多项氢能相关的技术产品入选,集中在氢气压缩机、氢电混合动力的新能源电子导向胶轮列车、氨燃料动力船舶及氨燃料船用发动机等环节,具体如下。近年来,中央部委及多个地方政府将氢能相关产品及装备纳入了首台(套)推广应用目录,对氢能产业的发展和氢能装备的推广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本次《目录》的发表,预计也将推动氢能在轨道车、船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工信部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委员长会议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9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委员长会议建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国防教育法修订草案、统计法修正草案、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能源法草案、反洗钱法修订草案等。能源法作为能源领域具有基础性、统领性的法律,对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2024年4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能源法草案进行初次审议。9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王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与草案征求意见稿相比,能源法草案二审稿重点有几方面调整。其中,为进一步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增加规定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规定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生物质能、氢能等概念定义的内容。王翔介绍,根据各方面意见,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草案二次审议稿拟,作如下主要修改:一是,增加规定宪法为该法的立法依据。二是,明确国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三是,增加规定能源用户应当依法履行节约能源的义务,鼓励能源用户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低碳能源等。四是,明确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五是,增加规定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六是,增加规定国家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电源电网协同建设等。七是,增加规定国家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八是,增加规定国家通过实施绿色电力证书等制度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九是,完善法律责任部分规定。十是,增加规定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生物质能、氢能等概念定义。据介绍,能源法草案初次审议后,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17人提出的371条意见,另收到来信12封。社会公众对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与此同时,能源法草案二审稿还明确规定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一是,明确能源结构调整方向。国家支持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二是,明确能源开发利用政策。分别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规定相应的开发利用政策。三是,推动燃煤发电清洁高效发展,合理布局燃煤发电建设,提高燃煤发电的调节能力。四是,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电源电网协同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五是,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各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六是,加强能源科技创新,鼓励和支持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基础性、关键性和前沿性重大技术、装备及相关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跨市工业品运输、菜篮子冷链保障和市政环卫等场景,为城市动脉注入绿色活力。 “氢”风正劲,链动未来。良好的政策环境、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前瞻性的市场布局,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行业“伯乐”投身氢能事业,共同开启绿色氢能的新征程。博世将携手运输行业领军企业,深入探索氢能应用新场景,共筑绿色、高效供应链,为城市公共领域绿色发展贡献“氢”新力量。 博世
目前我国最长的氢能走廊正式投入使用。它从北京到上海,跨越5省市,全长1200多公里。日前,总台央视记者也乘坐着氢能卡车,从北京出发,全程体验了一把氢能卡车和氢能高速。揭秘氢能重卡这一路到底有哪些发现?氢能卡车和一般的卡车有什么区别?氢能走廊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这个氢能重卡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您看在车头和货箱之间,有一个这样的大箱子,里面装的就是氢燃料。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趁着这辆车正在补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辆氢能重卡。如果是普通燃油车的话,就是排放尾气。但是它这里其实排放的是水蒸气。我们再往前看一个更直观的,车的这个部分也有一个排水口,现在正在往下滴水。大家可以看到,我手里拿的这杯就是这辆氢能重卡发电中产生的生成物,它看起来是无色透明,非常纯净,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这其实就是一杯纯净水。这样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氢能重卡是非常环保、清洁、无污染。这辆氢能重卡内部看起来可能和普通的卡车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坐起来的感受还是非常不一样的。驾驶室的这个位置,其实就是发动机。因为这没有燃油发动机,所以整个车开起来并没有什么噪声,也没有油烟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3422台,同比增加25.5%。探访氢能高速除了像这样的大卡车用上了氢能,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轿车、公交车、环卫车、物流车等,也都有氢能的了。随着车型变多,应用场景变多,那么这些车上路后,跑起来的情况怎么样呢?一大早,记者就来到了北京大兴安固加氢站,此时这里已经排满了车。中国石化安固加氢站员工 王毅:主要是先给加氢车辆消除静电,再一个人体必须也得释放静电。因为咱们这是氢气,属于压缩气体,所以这个枪是沉的。氢气探测仪测氢气是否泄漏,随后咱们开一下机子启动就可以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一辆大卡车,差不多20分钟,就能加满将近60公斤的氢气。这些氢气大概是2000多元,可以跑600多公里。在现场记者看到,跟储油罐一样,站里也有专门储存氢气的大罐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大罐子每天可以给几十辆车加注氢气。一路上,记者看到了不少氢能卡车、氢能冷链物流车。在这条氢能高速上,建设有近20座加氢站。氢能产业链加速发展目前给车辆加注的氢气,大部分都是在工业生产中附带产生的氢气。那么氢能产业链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记者首先来到了生产氢的燕山石化,一走进供氢中心,就看到了一个满是储罐和管道的巨大装置。燕山石化首席专家 李军良:氢气主要来自工业副产氢,就是炼油厂生产汽油柴油副产出来的。我们生产的这个氢气要往外输送,都要经过这个长管拖车来拉到外边。相当于强压下,把两个游泳池这么大体积的氢气装在这个车里边。储氢的关键,在于储罐。记者在江苏的一家储氢瓶生产企业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用碳纤维缠绕制作高强度的储氢瓶。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丁镭哲:这里是我们的核心工艺之一,碳纤维缠绕。你可以看到碳丝在后面连接处,就像一个织布机一样,一层一层往上织。碳纤维主要是用来承压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研发的液氢储运技术也有了新进展。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凯:这是我们公司研发的液氢储氢瓶,比常规的三型瓶、35兆帕等级的,储氢质量密度比是它的3倍,对车辆的续航里程是非常有帮助的。山东在国内率先开启氢能源车高速免费,记者在这里了解到,山东省组织30余家氢能产业优势企业、高校院所在济南、青岛、淄博、潍坊4市开展技术攻关,氢能产业资源集聚发展格局日渐成效。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重大专项办主任 韩绍华:从关键的材料、关键的零部件,最终到整车装备,接近200家氢能产业链核心链上的企业,大概带动1000多家相关配套的企业。氢能的社区、园区、港口、码头,基本上全了。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中国将基本掌握氢能的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氢燃料电池车辆的保有量预计将达到约5万辆,同时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此外,可再生能源制氢量将达到10万吨到20万吨/年,预计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吨到200万吨/年。各地加速布局拓展氢能应用场景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地方纷纷出台氢能产业支持政策,加速发展氢能产业。我国在氢能制备、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多方面进展,氢能产业发展潜力正逐渐释放。在上海一家氢能重卡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是国内第一个燃料电池系统批量搭载国产质子交换膜的企业,质子交换膜是氢能燃料电池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重塑能源战略市场部总监 刘一粟:这是最关键的一个材料,所以批量使用国产质子交换膜,让更多人可以享受到氢能技术的应用。另外作为一项关键技术,我们可以避免供应链的依赖,实现国内的自主化。目前,批量搭载国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氢能重卡,全生命周期可以行驶百万公里以上。在四川,西南地区首个商业化大规模水电解制氢项目日前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年产氢气达1860吨。在陕西,西北首条氢燃料电池电堆全自动产线正在加紧生产今年首批订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三大区域氢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并运营的加氢站数量达到了428座,共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58个,覆盖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据预测,2060年我国氢能消费规模将达到近8600万吨,产业规模将达到4.6万亿元。(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朱江 张伟 张丛婧)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央视新闻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9月4日,广汽日野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广州氢云新能源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公司注册资本由22.2亿人民币增至约29.2亿人民币。此前在2024年1月24日,广汽集团曾发布《关于广汽日野股权调整的议案》(以下简称《公告》),拟对广汽日野进行股权调整,广汽日野将由广汽集团、日野汽车、广州氢云新能源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股89.72%、4.83%、5.45%。同时三方股东按新股比共同增资近7亿元。历经半年之后,广汽日野的工商变更工作正式完成,至此广汽日野将从广汽与日野16年“共治”转由广汽主导经营。有意思的是,广汽日野的员工持股平台名称为“氢云新能源”,可能暗示着广汽日野和团队将在氢能商用车领域发力,也暗示着广汽集团将加快在氢能商用车的发展步伐。不如意的商用车“老兵”。广汽日野成立于2007年11月,由广汽集团、日野汽车以50:50的股比同投资设立,注册资本22.2亿元,成立了南北(广州、沈阳)双制造基地。广汽日野成立之初主打高端定位,定位为填补国内高端商用车产品和进口高端商用车空白,但由于价格、客户群体等原因,进入中国市场16年来,广汽日野销量一致不高,年销量长期未能突破万辆关口。基于新能源商用车的“双向奔赴”。传统燃油/天然气赛道的机会已经,在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较低的情况下,及时换道新能源可以说是广汽日野的救命稻草。广汽集团增资广汽日野也是目标明确:切入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扩大广汽市场规模。本次股权变更可谓是“双向奔赴”。根据《公告》,广汽日野将聚焦新能源三电、氢燃料电池、自动驾驶等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借助广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结合新能源商用车智能座舱、降噪驾驶室等应用场景,以EV、FCEV为主,从新能源赛道切入,开发出更加舒适、安全、智能的新能源商用车产品,打造中高端新能源商用车企业。无论广汽集团还是广汽日野,都可以说是新能源商用车的“新兵”。纯电动商用车赛道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对于广汽日野而言,进入氢能商用车领域,在技术发展、市场竞争、机会窗口等各方面都更为从容。早在2023年12月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氢能产业大会,广汽日野就首度亮相了氢燃料电池自卸车,并使用了广汽品牌标识;同月,广汽日野与相关方签署广汽集团物流体系1500台氢能物流用车战略合作协议,并于2024年1月获得首批50台氢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订单。对于广汽集团而言,广汽发力燃料电池乘用车已有数年,甚至尝试过氢能网约车实践,但其投入力度一直相对有限,成果也相对一般。通过本次广汽日野的调整,广汽集团一方面有望通过商用车补齐产品线、实现规模增量,另一方面也有望加快在氢能汽车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目前看,广汽集团的目标倒还中规中矩:广汽日野争取到2025年,重卡销量超过0.5万辆,未来导入轻型商用车产品后,力争形成产销超20万台的规模。综上,我们可以推测,广汽日野将可能成为广汽集团的氢能商用车和新能源商用车业务平台。广汽集团也将据此成为在北汽、上汽、吉利等之后,又一发力氢能商用车的大型汽车集团。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9月3日,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绍旺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全面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听取我市“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及“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汇报,审议通过相关议题,安排部署市政府近期重点工作。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大连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会议强调了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7个重点。1、要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和产业转化,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2、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制定工作,强化我市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权威优势。3、要围绕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统筹规划全市新能源资源,构建新能源产业“一区、两园、两基地”空间布局,促进清洁能源、储能、低碳氢氨醇产业延链、补链。4、要加快发展制氢、储(运)氢、加氢等相关装备产业,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基地。5、要不断完善氢能基础设施、安全监管、检验检测等行业规范标准,完善氢能产业审批监管体制机制。6、要以公交场景应用示范为引领,带动氢能城际物流货运车、大型氢能建设工程用车的应用,探索推广商业模式。7、要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项目合作。今年以来,大连市市发改委从完善机制体制建设、释放应用场景示范、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等方面,积极推进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完善相关产业政策。聚焦国家最新政策、产业发展形势,大连市对《大连市氢能产业规划修编(2024—2035)》和《大连市氢能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强化对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资金扶持。积极释放示范应用场景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大连已上牌200余辆氢能重卡、环卫车、冷藏车等各类型氢燃料电池车陆续全部投入运营,应用于码头港口、市政环卫等多种应用场景;搭载国创氢能400千瓦氢燃料电池系统机车交付中国中车并亮相北京新能源机车发布会;30辆氢燃料电池巴士在2024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投入示范运营。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大连市氢能产业发展促进协会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近年来,各地绿色氢氨醇项目十分火热,但项目“签而不备”、“备而不建”、“不建收回”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因此各地相继传出收紧对绿氢项目的审批,以提高项目落地销量的消息。实际上,单纯地收紧审批并不能真正地推动绿氢项目有效发展,要求政府更加重视推出相关规范政策,通过政策体系对投资方和项目做出正确、有效的引导,目前看,内蒙古政府走在了前列。2024年9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内蒙古自治区风光制氨醇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氨醇细则》)意见的公告。氢云链认为,《氨醇细则》在投资主体规管理、接入电网管理、风光电指标与储能配套等方面基本沿袭了2023年11月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试行)》(以下简称《制氢细则》)的相关规定,并结合绿色氨醇项目示范特性和风光电消纳项目实践情况,在下网电力、老项目适用性、项目风险承担、绿电持续消纳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规定和进一步的完善。氢云链分析,作为绿色氢氨醇的热门地区,内蒙古政府连续推出《制氢细则》和《氨醇细则》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双管齐下”地对绿氢制备和消纳环节规范引导,有望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风光项目与氢氨醇项目投资主体不一致、建设进度不匹配、施工单位资质要求不同、绿氢消纳不确定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对发展绿色氢能产业的强烈意愿和积极引导,有助于规范风光制氢氨醇在示范阶段的发展,有助于示范项目的切实落地,减少行业的“虚火”。氢云链整理了《氨醇细则》内容,并对《制氢细则》和《氨醇细则》两份文件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和解读,提出8点内容供各位粉丝参考。1、一体化项目为同一投资主体且不得擅自变更。《氨醇细则》中将项目分为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风光制氨醇一体化项目和风光制氨醇非一体化绿色供电项目等三类。其中,一体化项目要求新能源、新能源接入线路、制氢氨醇、储能等为同一投资主体控股,作为一个市场主体运营,建设运行期内按照同一法人统一经营管理。项目投资主体严格按照批复方案建设项目,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内容、股权结构。《氨醇细则》中投资主体规定与《制氢细则》基本一致。氢云链认为,这有助于规范“路条”管理、规避不同类型项目建设进度不一致、避免不同主体间电力销售合规性的问题。一体化与不得擅自更改股权结构的结合,也高度匹配绿氢、绿色氨醇项目示范阶段的特点,有助于避免“骗路条”。2、原料100%来自绿氢。制氨醇需要的原料氢全部来自新能源制氢。氢云链认为,氢氨醇核心就是制氢,全绿氢要求有助于避免借绿色氨醇名义扩大传统氨醇规模。3、物理分隔电网、统一调度。一体化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接入公用电网,与公用电网形成清晰的物理分界面,接受电网统一调度;非一体化绿色供电项目,新能源项目应就近接入园区所在供电区域公用电网变电站,实现新能源与配套负荷实时匹配、源荷储友好互动。接入电网规定与《制氢细则》基本一致。4、老项目适用新规定。已批复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投资主体建设绿氢合成氨(合成甲醇)项目,参照本细则执行。对比《制氢细则》中“已批复实施的项目,原则上仍执行原批复要求”中“老项目老规定、新项目新规定”有明显区别。这也显示了内蒙古对合成氨、合成甲醇项目的严格管理。5、限上网电量不限下网电量。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风光制氨醇一体化项目,可向电网送电,年上网电量不超过年总发电量的20%。上网电量和下网电量分别计算,不得相互抵消。与《制氢细则》中“年上网电量不超过年总发电量的20%,年下网电量不超过项目年总用电量的10%”不同,《氨醇细则》仅限制了上网电量不超20%,未规定下网电量,且进一步规定了上网电力与下网电力单独计算。这显然是考虑了制氨醇的电力稳定性要求。此外,上网与下网分开计算也有利于进一步明晰项目的经济性。6、1.2倍风光电指标与4小时配储。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按照不超过制氢氨醇项目所需年用电量的1.2倍配置新能源规模;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和风光制氨醇一体化项目,需配置新能源规模15%(4小时)的储能装置。新能源配置规模、配储规模与《制氢细则》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在风光电指标配置方面,《氨醇细则》中进一步明确了按“所需年用电量”来匹配风光电指标,这有利于更加规范地管理新能源指标。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又带来了申报指标时如何准确的预估用电量、相关部门又如何评估项目估算合理性等新问题。7、进一步明确风险。项目运行期内承担弃风弃光风险(负荷停运、负荷检修、调峰能力不足等因素)的承诺书;非一体化绿色供电项目新增负荷消纳承诺书(包含电量和电价区间)、长期购电协议。对比《制氢细则》中“项目主体自行承担因负荷或调峰能力不足造成的弃风弃光风险”有了更明确的要求:签承诺书、签购电协议。这进一步划清了新能源消纳的责任,同时有利于保障新能源电力的长期消纳。8、1年内未开工则终止项目。投资主体无力实施或未履行投资承诺,在项目核准一年内未开工(完成计划投资45%),由盟市能源主管部门依法依规终止项目实施,自治区能源局收回相应的新能源规模。值得一提的是,该要求在《制氢细则》并未体现,但与《内蒙古能源局发布关于落实内政办发〔2024〕24号文件有关事宜的通知》一致。氢云链认为,《氨醇细则》在《制氢细则》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的同时,也针对氨醇项目的特点进行了专门的修改和增补。这体现了内蒙古地区对发展绿色氢能产业的积极态度,也为其他地区后续跟进提供了参考的标准。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内蒙古能源局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8月29日,亿华通发布2024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54亿元,同比微增0.21%;归母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下降84.93%;毛利率为17.71%,同比下降18.9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10.76%,较上年同期下降43.41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0.86元。具体情况见表1。亿华通解释本报告期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本期公司产品销售价格降幅大于成本降幅导致毛利额同比减少,同时随着银行贷款的增加,利息支出同比增加,另一方面本期因汇率变化确认的汇兑收益同比减少。整体看,氢云链认为,无论是净利润、毛利率下滑数据,还是应收账款坏账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等都具有代表意义,亿华通本次中报数据整体显示行业正处于激烈的价格战消耗困境。具体情况如下:表1 主要会计数据来源:亿华通2024半年报1、营收微增0.21%,亏损大幅扩大。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54亿元,同比增长0.21%;归母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下降84.9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58亿元,同比下降32.19%。亿华通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燃料电池系统、零部件、技术开发及服务、其他等四部分,具体收入分别为1.09亿元、2455.15万、682.56万、1304.84万,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71.12%、15.96%、4.44%、8.48%。燃料电池系统与零部件业务依旧是亿华通的主要收入来源。具体见表2。表2 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的分解信息来源:亿华通2024半年报2、价格竞争激烈,毛利持续下滑。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7.71%,同比下降18.9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毛利率仅为-64.62%,二季度毛利率为25.40%;分产品看,燃料电池系统、零部件、技术开发及服务毛利率分别为22.93%、10.51%、12.54%。公司解释主要原因为本期公司产品销售价格降幅大于成本降幅导致毛利额同比减少。根据亿华通财报,抛开2024年一季度负毛利的影响,二季度的毛利率依旧呈现出对比往年下滑的趋势,显示了燃料电池系统市场激烈的价格竞争。3、人员缩减11%、研发费用下降8%。如表3所示,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为1.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7.19万元。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减少7.41%,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1.08%,研发费用同比减少8.44%,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00.19%。在人员数量上,亿华通从去年同期的336人下降至300人,人员缩减了约10.71%,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却从30.71%上涨至32.89%。表3 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来源:亿华通2024半年报4、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双高。如表4所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 20.96亿元,坏账准备金额为4.73亿元,计提比例达到22.58%。值得一提的是,亿华通报告期内营业外收入同比增加 137.61%,公司解释为主要系本期对供应商的索赔款增加。根据走访情况,行业内关于“客户欠款”的讨论声音日渐高涨,相当部分企业表示正在考虑或正在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款。此外,亿华通在财报中提及,实际的回款周期普遍在1-2年左右或者更长。表4 按坏账计提方法分类披露的应收账款情况来源:亿华通2024半年报5、存货跌价准备近亿元。如表5所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2.51亿元,占净资产的8.64%,较上年末增加1991.79万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为9017.28万元,计提比例为26.42%。表5 存货情况来源:亿华通2024半年报综上,氢云链认为,亿华通为行业标杆企业,无论是净利润、毛利率下滑数据,还是应收账款坏账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等都具有代表意义,亿华通本次中报数据整体显示行业正处于激烈的价格战消耗困境。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8月31日,在202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耿晋军围绕交通运输部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和新能源汽车需要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等两个方面发表了讲话。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耿晋军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个别城市存在盲目跟风的情况。氢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应当合理把握力度和节奏,量力而行、有序推进,应在落实氢源、明确场景、确保安全、因地制宜、适度补贴、有序推进的原则上,有序、稳妥开展氢车推广应用。氢云链认为,尽管耿晋军巡视员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提出了“量力而行”的批评意见,但仍是总体肯定、有限鼓励的态度;建议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应把握宝贵的时间窗口,持续推进在技术、成本、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实现氢车推广在示范规模、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突破。氢云链整理了耿晋军二级巡视员的讲话,并进行了简要解读供粉丝参考。一、耿晋军:氢车推广应合理把握力度,量力而行耿晋军回顾了我国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情况:(1)依托交通强国持续推进试点。依托交通强国试点,指导北京、四川等地开展固定线路氢能源汽车推广试点,指导国电投、中国能建等企业开展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在厂区、园区特定场景下进行氢能源汽车的推广实践。(2)商用车与加氢站推广成绩世界首位。截至目前,我国氢能源汽车保有量近2万辆,建成加氢站近400座。氢能源商用车保有量及加氢站数量居世界首位。耿晋军认为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节奏方面存在问题,出现了个别城市盲目跟风的情况,不利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健康发展。问题包括:(1)技术成熟度不足。我国的氢能源汽车技术,比如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等,成熟度有一定欠缺;车辆的经济性、耐久性、可靠性等与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相比还有一些差距。(2)高成本、缺配套。购置成本高、燃料价格贵,加氢不方便等问题仍旧存在。(3)缺乏系统规划。有的城市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盲目跟风,购入氢能汽车后缺乏系统的工作统筹,无法保障这些车辆的高效稳定运营;还有的城市因为车辆无法加氢,导致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耿晋军认为,氢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应当合理把握力度和节奏,量力而行、有序推进。耿晋军表示,未来交通运输部将从两个方面继续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1)推进氢气运输标准制定。进一步加快氢气(含液氢)道路运输技术规范等重点标准的制定工作,不断提升氢气道路运输等能力和水平,切实支撑新能源汽车高速的发展。(2)推进两大场景示范。我们将依托交通强国试点,在固定线路和特定场景继续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试点示范,及时总结梳理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试点推广,更好助力我国的氢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对于氢车未来的示范推广,耿晋军表示:“我们希望氢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应该按照是落实氢源、明确场景、确保安全、因地制宜、适度补贴、有序推进的原则,统筹考虑本地区的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市场需求、资金保障等因素,有序、稳妥开展。”二、氢云链解读:态度没有明显变化,总体肯定、有限鼓励、不强力推进氢云链认为,总体而言,经过三年的示范,中央部委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态度对比三年前没有明显的变化,依旧呈现总体肯定、有限鼓励、不强力推进的考察态度。从交通运输部耿晋军的发言中可以一窥端倪:(1)将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作为工作成绩,显示交通部对于氢车发展仍是肯定态度。(2)技术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完善、示范局限在特定场景等特点均反映了燃料电池汽车处于试点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索试点场景和模式。(3)明确提出部分城市盲目根据,并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推广反复提及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序推进。氢云链认为,耿晋军提出了落实氢源、明确场景、确保安全、因地制宜、适度补贴、有序推进等6项原则,可以从中了解中央部委对于下一步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态度:(1)落实氢源。一定要有氢源,不能买了氢车后不跑,浪费资源。这可能显示了部委对氢车因缺乏氢源闲置的不满态度。(2)明确场景。要基于前期示范成果,寻找合适的示范场景,让氢车示范进入新阶段。这显示氢车示范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示范任务,但可能存在场景不适配、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示范场景,以突出氢车技术特点和价值。(3)确保安全。安全是底线,安全底线无需赘述。(4)因地制宜。合适的地区、合适的场景才应推广氢车应用,不能盲目跟风。特别是点名作为非示范城市群的四川作为推广成绩,显示因地制宜的要求。(5)针对性补贴。补贴依旧有,但额度有限且更具针对性(如高速免费),不会再有类似纯电动汽车的普适性、高强度补贴。(6)有序推进。需根据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配套、行业标准等不同维度协调推进氢车示范。综上,氢云链建议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应把握宝贵的时间窗口,持续推进在技术、成本、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实现氢车推广在示范规模、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突破。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8月30日晚,国鸿氢能(09663.HK)公布中期业绩。根据国鸿财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约为人民币1.33亿元,较过往期间减少37.3%;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2.12亿元,去年同期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1.24亿元,同比扩大71%;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41元,去年同期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30元。具体见表1。此外,根据国鸿财报,在产品价格及毛利方面,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平均售价为3779.4元/千瓦,对比去年同比上涨8.5%;电堆的平均售价为1799.4元/千瓦,对比去年同比上涨6.3%;总毛利率为约0.6%,同比下降16.8个百分点。表1 简明综合损益表来源:国鸿氢能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营收约1.33亿,同比下降近四成。根据报告,国鸿氢能的收入主要来自向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商销售氢燃料电池电堆及向下游制造商销售氢燃料电池系统。报告期内,国鸿氢能营收约1.33亿元,同比下降37.3%。具体情况见表2。公司解释营收减少的原因主要有(1)公司所处的氢燃料电池行业仍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经营业绩存在一定波动性;(2)上半年公司新产品处于量产导入阶段,产能释放需要过渡时间,氢燃料电池系统销量下降。表2 按产品类型划分的收入明细来源:国鸿氢能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系统价格上涨8.5%,电堆价格上涨6.3%。报告期内,燃料电池系统的平均售价为3779.4元/千瓦,去年同期为3484.2元/千瓦,对比去年同比上涨8.5%;电堆的平均售价为1799.4元/千瓦,去年同期为1692.6元/千瓦,对比去年同比上涨6.3%。公司解释为:(1)系统价格上涨原因是提供集成度更高的氢能燃料电池系统产品,以便能够更全面的满足客户需求;(2)电堆价格上涨原因是报告期收入来源定制化订单。系统销量同比接近腰斩,电堆销量将至百千瓦级别。报告期内氢燃料电池系统销量为34645千瓦,同比下降约42.1%;电堆销量为240千瓦,同比下降约77.2%。公司解释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公司新产品处于量产导入阶段,产能释放需要过渡时间,氢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销量下降。具体情况见表3。表3 平均售价明细来源:国鸿氢能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毛利率仅0.6%,同比下降16.8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国鸿氢能的毛利率为约0.6%,去年同期为17.4%,同比下降16.8个百分点。公司解释原因是由于公司推进新一代产品量产,鸿芯GIII和鸿途H系列系统进入量产导入阶段, 但是这些新产品仍处于早期小批量生产阶段,致使毛利出现暂时性相对较低的情形。具体情况见表4。表4 按产品类型划分的毛利及毛利率明细来源:国鸿氢能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8月30日半年度财报对外公布后,市场股票价格波动不大,涨幅2个点,维持在港币16元左右。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金砖国家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工作组第六次会议于2024年8月27日至30日在叶卡捷琳堡举行。来自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埃及、阿联酋和南非的50多名科学家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会议由俄罗斯牵头举办。会议期间,来自各金砖国家的研究人员对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最佳科技实践进行介绍,并讨论了现代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前景。钯在氢能领域的应用被确定为新的优先研究领域之一。与会者认为,纳米结构状态的钯与其他铂结合在一起,比单独状态的其他铂具有更好的特性,能够适应氢能工程所需,这对技术工艺的效率产生了影响。开发钯基材料和合金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金砖五国氢能技术的推广。“钯在同类金属中是独一无二的。由于其特性,这种贵金属可以有效替代更昂贵的铂族金属(PGM)。会上展示的氢能新材料测试结果证明了这一点”,催化与净化中心主任Kyriaki Polychronopoulou教授评论道。会上介绍了在该领域中开展的两个项目——用于氢气-空气燃料电池(FC PEM)的钯基材料以及从气体混合物中提取氢气并生产高纯度氢气的膜。据研究人员称,他们所获得的测试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基于其他金属的西方类似技术相比,该技术在工业规模上的应用潜力很大,其产品效率明显提高。“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氢能生产中使用钯可以简化和加快催化过程,而且所需的能源更少。钯基氢气项目的研发和测试是与金砖国家的一流大学联合进行的。我们将尽一切努力确保我们的合作项目能够在氢气创新领域,为合作和经验交流取得丰富成果奠定基础,”钯中心研发负责人Sergey Saltykov说。金砖国家是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组成的国家间联合体。2024年1月1日,埃及、伊朗、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埃塞俄比亚加入金砖国家。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中华网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近日,高新区宝通街(潍坊电厂至潍安路)次高压输氢管道工程获得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这是全国首条按照城镇燃气工程批准建设的城镇氢气输送管道,也标志着潍坊市城镇输氢管道建设项目正式落地实施。该工程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进万家”项目的主要示范工程之一,管线东起高新区珠光街华电潍坊电厂,西至宝通街潍安路口,管线全长5.2公里,设计压力1.6MPa,设计年输氢能力3万吨,可满足中心城区5年内各类用氢需求。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8月26日,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印发《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根据《措施》,深圳光明区将在燃料电池重大项目建设、SOFC/SOEC技术示范、支持建设绿色氢能专业园区、燃料电池汽车师范应用等方面提供支持。《措施》在氢能方面总体延续了深圳市氢能产业政策精神,即重视行业标准建设、重视下一代氢能技术的发展,更倾向氢能及氢车项目的示范运营,而非推进燃料电池产业链条的发展建设。如《措施》重点强调了发展SOFC与SOEC技术示范,成为国内少有的明确为SOFC/SOEC示范项目提供财政支持的地区;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工程、环卫、物流、公交领域示范应用。《措施》中关于鼓励氢能产业发展的内容如下: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针对钠离子电池、钠盐电池、液流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薄弱或缺失领域及储能电池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数字信号处理(DSP)等关键元器件的重大项目,按实际投资的 20%,给予最高 5000万元资助或按不超过计划投资的 30%、最高 2 亿元申请光明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大力探索培育氢能示范应用鼓励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技术示范应用,支持开展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系统等氢能产品系统性应用示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提供 SOFC、SOEC 产品或解决方案的企业,按销售额的 20%,给予单家企业每年最高 200 万元资助;对在辖区内建成的 SOFC、SOEC 示范项目,按总投资额的 30%,给予投资方最高 300 万元资助。支持建设绿色氢能专业园区,打造绿色氢能制储运用综合示范平台,对符合条件的园区按实际投资的 20%,给予最高 1000 万元资助。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工程、环卫、物流、公交领域示范应用,按获得市级及以上主管部门实际资助金额的 50%,给予最高 500 万元资助。强化标准制定保障支持企业主导参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钠盐电池、液流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燃料电池、储能碳标识认证、储能电池安全包装等新型储能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按项目级别分别给予不超过 50 万元、25 万元、15万元资助。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深圳光明区政府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8月15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告服务平台发布了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4个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2024年国家能源局负责的重点项目包括“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等4项。其中在氢能技术方面,根据《通知》,2024年度指南围绕氢能绿色制取与规模转存体系、氢能安全存储与快速输配体系、氢能便捷改质与高效动力系统3个技术方向,拟启动13项任务、安排国拨经费2.54亿元。其中,拟部署1项青年科学家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3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氢能技术也入选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转型。2023年度的《“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提出,围绕氢能绿色制取与规模转存体系、氢能安全存储与快速输配体系及氢能便捷改质与高效动力系统3个技术方向,拟启动19项任务、安排国拨经费3.4亿元。根据《通知》,2024年度“氢能技术”重点专项具体研究方向如下:1. 氢能绿色制取与规模转存体系1.1 风电/光伏制氢与化工过程高效耦合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示范类)1.2 浮式海上电解水制氢测试平台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1.3 低能耗、短流程氢加二氧化碳制甲醇关键技术及装置集成(共性关键技术类)1.4 适应多源有机固废的热化学制氢技术与验证平台(共性关键技术类)1.5 高选择性水与二氧化碳共电解制取甲醇基础研究类(青年科学家项目)2. 氢能安全存储与快速输配体系2.1 液氢储-供-加-用技术研究与交通枢纽示范(应用示范类)2.2 高压50兆帕III型氢气瓶充装、储运及使用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2.3 地质储氢库适用性及安全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2.4 面向海上平台的氢能储、运综合系统开发及验证(应用示范类)3. 氢能便捷改质与高效动力3.1 燃料电池系统多维参量在线监测与多域状态调控技术(基础研究类)3.2 工业用氨进料零碳清洁燃烧关键技术及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类)3.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热泵 耦合电力-蒸汽联产关键技术 (共性关键技术类)3.4 电网调峰用兆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国家能源局、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告服务平台、南航自动化学院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8月26日,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官微发布消息,凭借在商用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其与北京开云能源有限公司达成1000台氢能短倒重卡和8000台氢能微型物流车订单合作,标志着厦门金龙在氢能源商用车市场继续领跑。厦门金龙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志军与开云能源董事长王超一行座谈,共同探讨氢能源商用车产业的广阔前景与深度合作机遇,高度认同开云能源组织和实施的“神木模式”在推动氢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厦门金龙已实现氢燃料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氢能源商用车产品布局不断完善,并构建了氢能源商用车的大规模商业交付能力,将有力保障“神木模式”下大规模氢能源商用车订单的如期高质量交付。由小米核心创始团队投资、华为核心业务团队运营的北京开云能源有限公司高度重视此次大宗集采,在“神木模式”的高强度持续投放运营过程中,合作方的质量控制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是开云能源认同的核心竞争力。双方企业代表现场签约本次重大合作,不仅展现了双方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相互认同和信任,也预示着氢能源汽车时代正在来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交付运营规模的持续扩大,氢能源商用车将真正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实现国家能源安全和减排目标贡献力量。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厦门金龙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孙立成教授及其团队宣布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电解水制氢催化剂,这一新催化剂测得的稳定性达到了令人瞩目的19100小时。据悉,该工艺颠覆了制备催化剂常规使用的均相溶液体系,他们在非均匀形核液相体系基础上,进行析氧反应电化学催化剂制备,首次通过“一步法”成功合成用于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AEM-WE)的新型催化电极材料 CAPist-L1。同时,这一新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科学优化,采用先进的材料合成技术,使得催化剂在电解水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稳定性和活性。图丨孙立成院士孙立成教授介绍,此次研究纯属偶然。一次,团队成员在利用浸泡法制备镍铁基OER催化剂时,把乙醇(酒精)当作去离子水使用,结果发现在泡沫镍上长出来的催化剂OER性能非常不错。在电镜视角下,这一催化剂如同花朵般层层叠叠,因此被命名为“绣球花”。基于“绣球花”良好的催化表现,研究团队随即从理论层面进行探索,进而不断完善优化制备方案,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非均匀形核液相体系的催化剂制备工艺。在机制研究方面,研究团队通过对CAPist-L1成分、结构和形貌等逐项分析,发现在催化层和金属基底之间存在一层致密过渡层。正是致密过渡层的存在,将催化层牢牢地锚定在金属基底上,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图丨新型催化剂 CAPist-L1,材料呈现多孔的透气结构此前,AEM-WE技术受制于氧气析出反应,催化剂难以在大电流密度下维持太久,一直没有实现工业化。孙立成教授团队在这一材料上获得重大突破,成功合成可用于电解水制氢的非贵金属催化剂——CAPist-L1。这一新型催化材料浸在碱性水中,在安培级电流密度下稳定工作超过19000小时后,表面仍源源不断地产生气泡,尚无衰退的迹象,其催化效率和稳定性远优于已公开报道过的催化剂。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催化》上。图丨相关论文(来源:Nature Catalysis)截至目前,其在 1000mA cm-2电流密度下已经稳定运行超过 19100 小时,并未见明显衰减。在实际的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装置中(25cm2),将 CAPist-L1 作为阳极,可在 1.80V 条件下,得到 2730mA cm-2的电流密度(60℃),超过美国能源部的制氢指标(1.80V,2000mA cm-2)。孙立成教授表示:“这种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简易、可重复度高、成本低、易放大制备、安培级电流密度下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高,满足工业级 OER 催化剂的制备和工作需求。”展望未来,孙立成院士团队表示,他们将继续优化催化剂的性能,力争使其在更多实际应用场景中展现更高的效率。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团队还将开展更大规模的产业合作,推动这一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电解水制氢技术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广,推动氢能源革命的到来,助力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值得期待的是,因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重复度高、易放大化制备且具备超高OER活性和稳定性,CAPist-L1展现出优良的工业化应用前景。这一创新成果的发布,预示着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研究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杭州日报、西湖大学氢云链整理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4年8月,陕西发布《关于支持开展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加氢站建设及氢能汽车通行有关事项的通知》,成为国内第四个全省范围内对氢车免高速费的省份,更是引起了业内持续关注。近日,陕西再发服务强链政策,显示出陕西进一步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抢占产业高地的雄心。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陕西省氢能产业质量强链暨助力氢能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工作措施》(以下简称《工作措施》),已达到整合质量优势资源,点线面支撑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目标。《工作措施》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围绕氢能产业链质量发展的9个方面,明确细化了25项具体工作任务。一是优化氢能产业市场准入。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服务,鼓励和吸引更多氢能企业和投资者进入该领域;优化企业注册登记,为服务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清晰的指导和服务。二是加强氢能产业科技能力支撑。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氢能产业有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技术研究;筹建“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终端用氢装备)”,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三是完善氢能产业质量基础建设。梳理氢能产业质量问题清单,绘制陕西氢能产业链质量图谱;加快推动《陕西氢能质量强链“十五五”规划》的研制;建设“陕西氢能质量技术创新园”,打造全过程质量强链综合示范园区;组建氢能产业质量联盟,动态掌握氢能产业发展需求。四是健全氢能产业链标准体系。建立氢能产业标准体系,优化氢能产业标准供给结构;支持氢能领域标准研制,争抢标准高地,实现标准引领。五是增强氢能产业计量服务能力。加快陕西省氢能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完善产业测试供需对接机制;探索建立氢能领域计量测试体系,加强氢能源专用计量设备研究。六是强化氢能产业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梳理陕西省氢能产业链检验检测需求清单和能力清单,建设氢能产业全链条质量认证体系;加强氢能产业相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能力。七是完善氢能产业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基于先进传感器及物联网技术的在线监测机制,推动氢能产业特种设备制造、检验、安装、使用各环节安全技术规范制定;依法加强氢气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营造质量安全发展环境。八是提升氢能产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广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建设质量提升培训基地,培育质量技术人才,完善“秦质享”氢能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九是促进氢能产业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工作措施》的出台,为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进一步激发氢能产业的创新活力,有助于持续推进氢能产业链补链建链,加快形成陕西氢能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赛道、新引擎。根据陕西市场监督局,《工作措施》旨在整合质量优势资源,为发展壮大氢能产业布好局、铺好路,引导氢能产业迈向市场更加高效、技术更加创新、质量基础更加坚实、行业更加健康的更高水平发展阶段,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还绘制陕西氢能产业链图谱。该局通过全面梳理全省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原材料、零配件、产品、研发方向、企业分布和质量技术能力等情况,绘制了陕西氢能产业链图谱企业篇、高校篇和质量基础篇,进一步助力政府、企业、科研团队全面了解氢能产业的整体结构和布局,明确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和研究方向提供有力支持。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作为国内首个由央企投资建设并运营消纳的大型绿氢示范项目,中石化新疆库车绿氢项目一直备受关注。该项目也是国内在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波动性电源背景下,碱性电解设备大型化、工业化面临的一次“考验”。而在库车项目的示范带动下,“五大六小”发电集团的大型绿氢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着。随着示范项目的不断推进,中石化库车项目似乎也有了新的动态。氢云链获悉,近日,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公司发布了制氢配储项目光伏储能器招标公告,招标内容为磷酸铁锂储能系统。该项目中标单位为阳光电源,中标金额为2708.64万元,以目前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市场中标价格计算,阳光电源此次斩获的储能订单规模约为26-54MWh,预计不超过库车项目整体制氢容量的20%。预计随着储能项目的投运,新疆库车项目所产氢气有望实现100%绿色化。虽然招标公告没有说明储能系统将用于哪个项目,但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公司目前在新疆乃至全国需要配套大型锂电储能的绿氢项目也仅有库车绿氢项目。在与企业的沟通中,也初步证实了此次招标的磷酸铁锂储能系统预计将用于库车绿氢项目。一个问题,绿氢项目配锂电储能对于氢能行业的人是喜是忧?“不管白猫还是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即便不考虑原料氢气绿色降碳领域,只要能助力解决大规模新能源消纳问题的,就不应该被否定,尤其长周期、跨区域储能几乎离不开氢能。目前国内光伏和锂电储能的成本快速下降,今年3月以来,储能系统价格逐渐步入“0.5元”时代,华电集团最新开标报价则已跌破0.5元。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SNEC期间表示,截至目前,储能电芯与储能系统价格均下降一半左右,光储度电成本在江苏可以做到0.5元,蒙西实现0.39元,与煤电价格基本一致,正朝着均价0.3元的目标迈进。而在0.3元的度电成本下,较多场景下的氢能项目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性。未来随着制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制氢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经过近3年的示范,国内氢车产业基本完成了“0-1”的突破:关键技术完成攻关、降本速度远超预期、产业链逐步完善、供氢体系初步建成、管理体系已现雏形。现阶段氢车产业的关键任务是什么?氢云链认为是从小规模示范走向规模化示范,探讨商业化运行模式和构建基础设施网络体系。2024年3月以来,山东、四川、内蒙古、吉林、陕西等五省相继宣布氢车免高速费政策,持续引起行业轰动。目前看,氢能高速示范模式已经成为示范城市群后最大的行业热点。氢云链认为,氢高速是现阶段氢车示范的最优场景,即在补贴政策的加持下,氢高速示范能够助力氢车实现经济性运营、突破现有市场规模,进而成为氢车商业化破局点、规模化应用的起点。一、最优场景:氢高速的优势前期示范经验表明,氢能重卡示范项目多集中在钢铁、煤炭、港口等大型企业运营场景,以小规模、封闭、短途为主,不利于充分验证氢车产品、供氢体系、管理体系等环节;也不利于规模化起量,实现氢车商业化运营。2024年,氢车示范场景进入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由点/线到面/网、由少到多的阶段。氢云链分析,氢高速场景高度适配氢车新阶段示范需求,具备市场空间大、氢车优势明显和网络效应强三大特点。(1)市场空间大。一般认为,干线运输占公路运输规模约78%,高速公路货物周转量又占货车货物周转总量的比例高达40%以上,氢卡市场替代空间大、影响力大,商用价值高。(2)氢车优势明显。目前电卡存在充电模式慢、快充站建设难、换电模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短期内这些问题还难以快速解决。比较之下,氢卡具备加氢标准化、加氢快等特点在高速公路运输上更有优势。(3)网络效应强。氢能高速示范路程远、连接不同地区,有利于发挥不同城市间协同效应,推动现有物流运输网络绿色化,推动供能网络建设,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跨区域、规模化应用。氢云链认为,一旦氢卡能够快速跑通高速公路的应用场景,将有力地保障未来氢车生存空间,推动氢车走向规模化、商业化发展。二、经济性:氢高速的四大要素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具备成本高度敏感的特征。根据干线柴油重卡经验,车辆运营成本可占生命总成本的90%以上,其中路桥费/高速费、油费的总成本占比均可达30%-40%。降低运营成本是氢高速实现经济性的关键。一般认为,在氢气价格达到30元/kg以下时,氢卡将对比油卡具备经济性。氢高速能否具备经济性?在满足如下条件下,氢云链对河北省1000辆氢能重卡项目收益进行了测算,具体见表1。(1)购置成本:柴油重卡40万左右,氢能重卡2024年为110万/辆(按整车成本保持年度15%降幅,2025年90万/辆,2026年77万/辆,2027年60万/辆)。(2)能源成本及能耗:柴油8元/L,氢气价格25-30元/kg;考虑不同路况,柴油重卡平均油耗约为37L/百公里,氢能重卡平均氢耗约为10kg/百公里。(3)里程数:“点对点、人停车不停”的氢能重卡年行驶里程21万公里(一般情况为10万-15万),运行5年总里程100万公里(属于高负荷运行工况)。(4)业务情况:0.3元/吨公里,考虑为去程满载,返程半载(返程半载属于理想情况,需要项目方配合)。(5)折旧:折旧期限5年,不考虑残值处理收入(残值考虑为40%左右)。(6)补贴情况:含国、省两级补贴,含高速补贴。表1 河北省 1000辆氢能重卡项目收益预测来源:氢云链根据表1,随着氢车价格和氢气价格的下降,氢车在高速上将逐渐与油车实现成本平价;考虑补贴的加持,氢车已经具备对油车的经济性。结合前期氢车示范实践,氢云链认为,氢车示范项目难以实现经济性的关键在于:(1)运营成本高。氢气价格、高速费偏高导致运营成本高。(2)收益低。氢车业务量不足导致收益低。(3)竞争力差。在短途业务中,氢车的竞争力不及电车。综上,氢云链认为,现阶段氢高速示范项目实现经济性的有四大关键:氢气价格、高速费、运营里程和返程业务。三、破局点:商业化的持续探索众所周知,国内氢车产业将是一个多方共同持续探索的过程。在3年示范基础上,现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快速找到规模应用场景,加大示范规模,探索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氢云链认为,氢能高速是目前氢车商业化最佳的起点和破局点所在。原因在于:在相关补贴的加持下,围绕四大要素(氢气价格、高速费、运营里程和返程业务)开展氢高速示范运营,有望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氢车项目商业化,扩大氢车示范规模,从而推动氢车购置与运营成本、供氢体系建设、管理体系的完善。由此,氢能高速将成为氢车走向规模化、商业化的关键性起点,甚至与氢车与电车的未来发展竞争直接关联。除了上述四个要素以外,未来发展氢能高速还需要关注哪些条件?氢云链认为有三个条件需要产业重视:1)持续降本。按照商用车“成本为王”铁律,需要持续降低氢车购置成本与氢气成本等,不断提升氢车示范项目的经济性。2)针对性的政策体系。在现有扶植政策基础上,从地方到中央,进一步探索氢高速相关的氢气补贴、氢气运输、站内制氢等相关政策创新工具。3)实现网络效应。实现氢车路线的“连线成网”、加氢站的“连点成面”,发挥网络效应,进一步提高氢车网络商业价值。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8月20日,国家交通部发布了《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24年第9号)》。文件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铁路线上,承担铁路运输或者施工、维修、检测、试验等任务的铁路机车、动车组、大型养路机械、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驾驶人员,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国家铁路局申请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资格,经考试合格后取得资格许可,并获得相应类别的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而在具体的铁路机车分类方面,文件进一步指出,J6类准驾电力机车包含了电电混合、氢动力新能源机车,按适用范围分为J6、J6S1、J6S2、J6Z1、J6Z2类型。这是国内首次将氢动力新能源机车纳入准驾铁路机车,为全国氢能机车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政策基础。原文如下: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工作,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铁路线上,承担铁路运输或者施工、维修、检测、试验等任务的铁路机车、动车组、大型养路机械、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驾驶人员(以下简称驾驶人员),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国家铁路局申请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资格,经考试合格后取得资格许可,并获得相应类别的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以下简称驾驶证)。内地与香港过境作业的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管理,以及外方进入我国境内作业的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 国家铁路局负责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管理工作。各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含北京铁路督察室,下同)负责本辖区内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监督检查工作。国家铁路局和各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以下统称铁路监管部门。第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的人员不得驾驶铁路机车车辆:(一)走私、贩卖或者吸食毒品的;(二)组织、领导或者参与恐怖主义活动的;(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铁路机车车辆疾病,或者存在其他影响安全驾驶行为的;(四)违章驾驶后未采取考核、教育、培训等措施的;(五)不具有相应驾驶资格或者持过期、失效、不符合准驾类型驾驶证的(不含经批准在相应申请考试机型上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或者实际操作考试的人员,下同)。第五条 驾驶资格按机车车辆类型分为机车系列和自轮运转车辆系列,并对不跨线至国家铁路营业线作业的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专用铁路及铁路专用线驾驶人员实施差异化分类管理。第六条 对不跨线至国家铁路营业线作业的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专用铁路及铁路专用线驾驶人员的驾驶资格,分为四类,分别以“市”、“专”字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S”、“Z”脚注予以区分:(一)S1类:需从城际及市域(郊)铁路跨线至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作业的,包括城际及市域(郊)铁路本线作业的;(二)S2类:仅在城际及市域(郊)铁路本线作业的;(三)Z1类:需出专用铁路及铁路专用线厂(矿)区但不过轨进入国家铁路营业线作业的,包括专用铁路及铁路专用线厂(矿)区内和段管线内作业的;(四)Z2类:仅在专用铁路及铁路专用线厂(矿)区内和段管线内作业的。跨线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作业的,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相应职业准入资格。第七条 驾驶资格具体代码及对应的准驾铁路机车车辆类型为:(一)机车系列,代码以“机”字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J”表示:J5类:准驾内燃机车(含内电混合动力新能源机车),按适用范围分为J5、J5S1、J5S2、J5Z1、J5Z2类型;J6类:准驾电力机车(含电电混合、氢动力新能源机车),按适用范围分为J6、J6S1、J6S2、J6Z1、J6Z2类型;J7类:准驾动力分散型电力动车组(含新能源动车组),按适用范围分为J7、J7S1、J7S2类型;J8类:准驾动力集中型内燃动车组,按适用范围分为J8、J8S1、J8S2类型;J9类:准驾动力集中型电力动车组,按适用范围分为J9、J9S1、J9S2类型。(二)自轮运转车辆系列,代码以“辆”字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L”表示:L2类:准驾大型养路机械(含新能源大型养路机械),按适用范围分为L2、L2S1、L2S2、L2Z1、L2Z2类型;L3类:准驾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含新能源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按适用范围分为L3、L3S1、L3S2、L3Z1、L3Z2类型。第八条 国家铁路局推进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资格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通过系统实现驾驶资格申请、考试、证件管理、监督检查等功能。第九条 国家铁路局建立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信用信息记录库,对聘用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驾驶资格考试涉及的单位以及人员违反驾驶资格申请、考试、证件管理、执业等相关规定的行为,纳入信用信息记录库并上报至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第十条 企业应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驾驶人员管理制度。企业应当为驾驶资格申请人提供必要的学习、培训条件。企业应当对驾驶人员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未经教育和培训,或者经教育和培训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企业应当定期对驾驶人员组织培训和考核,制定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保存培训考核记录。考核不合格的驾驶人员应当及时调整工作岗位。企业应当对驾驶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符合国家对驾驶人员健康标准要求的,方可允许上岗作业。企业应当对驾驶资格申请人和驾驶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科学合理制定执乘制度,保证驾驶人员身心健康,并根据驾驶人员的年龄、健康状况、技能水平等确定合理的执乘方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第十一条 驾驶人员应当遵守铁路运输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全驾驶,有权拒绝违章指挥。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员违反铁路运输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驾驶要求驾驶铁路机车车辆,不得将铁路机车车辆交由不具有相应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第二章 申 请第十三条 申请取得驾驶证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年龄在18周岁至45周岁,申请Z1类驾驶资格的年龄上限可以延长至50周岁,申请Z2类驾驶资格的年龄上限可以延长至55周岁 ...
2024年9月9日,工信部发布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目录》有多项氢能相关的技术产品入选,集中在氢气压缩机、氢电混合动力的新能源电子导向胶轮列车、氨燃料动力船舶及氨燃料船用发动机等环节,具体如下。近年来,中央部委及多个地方政府将氢能相关产品及装备纳入了首台(套)推广应用目录,对氢能产业的发展和氢能装备的推广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本次《目录》的发表,预计也将推动氢能在轨道车、船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工信部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委员长会议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9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委员长会议建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国防教育法修订草案、统计法修正草案、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能源法草案、反洗钱法修订草案等。能源法作为能源领域具有基础性、统领性的法律,对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2024年4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能源法草案进行初次审议。9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王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与草案征求意见稿相比,能源法草案二审稿重点有几方面调整。其中,为进一步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增加规定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规定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生物质能、氢能等概念定义的内容。王翔介绍,根据各方面意见,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草案二次审议稿拟,作如下主要修改:一是,增加规定宪法为该法的立法依据。二是,明确国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三是,增加规定能源用户应当依法履行节约能源的义务,鼓励能源用户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低碳能源等。四是,明确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五是,增加规定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六是,增加规定国家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电源电网协同建设等。七是,增加规定国家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八是,增加规定国家通过实施绿色电力证书等制度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九是,完善法律责任部分规定。十是,增加规定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生物质能、氢能等概念定义。据介绍,能源法草案初次审议后,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17人提出的371条意见,另收到来信12封。社会公众对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与此同时,能源法草案二审稿还明确规定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一是,明确能源结构调整方向。国家支持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二是,明确能源开发利用政策。分别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规定相应的开发利用政策。三是,推动燃煤发电清洁高效发展,合理布局燃煤发电建设,提高燃煤发电的调节能力。四是,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电源电网协同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五是,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各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六是,加强能源科技创新,鼓励和支持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基础性、关键性和前沿性重大技术、装备及相关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跨市工业品运输、菜篮子冷链保障和市政环卫等场景,为城市动脉注入绿色活力。 “氢”风正劲,链动未来。良好的政策环境、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前瞻性的市场布局,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行业“伯乐”投身氢能事业,共同开启绿色氢能的新征程。博世将携手运输行业领军企业,深入探索氢能应用新场景,共筑绿色、高效供应链,为城市公共领域绿色发展贡献“氢”新力量。 博世
目前我国最长的氢能走廊正式投入使用。它从北京到上海,跨越5省市,全长1200多公里。日前,总台央视记者也乘坐着氢能卡车,从北京出发,全程体验了一把氢能卡车和氢能高速。揭秘氢能重卡这一路到底有哪些发现?氢能卡车和一般的卡车有什么区别?氢能走廊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这个氢能重卡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您看在车头和货箱之间,有一个这样的大箱子,里面装的就是氢燃料。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趁着这辆车正在补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辆氢能重卡。如果是普通燃油车的话,就是排放尾气。但是它这里其实排放的是水蒸气。我们再往前看一个更直观的,车的这个部分也有一个排水口,现在正在往下滴水。大家可以看到,我手里拿的这杯就是这辆氢能重卡发电中产生的生成物,它看起来是无色透明,非常纯净,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这其实就是一杯纯净水。这样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氢能重卡是非常环保、清洁、无污染。这辆氢能重卡内部看起来可能和普通的卡车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坐起来的感受还是非常不一样的。驾驶室的这个位置,其实就是发动机。因为这没有燃油发动机,所以整个车开起来并没有什么噪声,也没有油烟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3422台,同比增加25.5%。探访氢能高速除了像这样的大卡车用上了氢能,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轿车、公交车、环卫车、物流车等,也都有氢能的了。随着车型变多,应用场景变多,那么这些车上路后,跑起来的情况怎么样呢?一大早,记者就来到了北京大兴安固加氢站,此时这里已经排满了车。中国石化安固加氢站员工 王毅:主要是先给加氢车辆消除静电,再一个人体必须也得释放静电。因为咱们这是氢气,属于压缩气体,所以这个枪是沉的。氢气探测仪测氢气是否泄漏,随后咱们开一下机子启动就可以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一辆大卡车,差不多20分钟,就能加满将近60公斤的氢气。这些氢气大概是2000多元,可以跑600多公里。在现场记者看到,跟储油罐一样,站里也有专门储存氢气的大罐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大罐子每天可以给几十辆车加注氢气。一路上,记者看到了不少氢能卡车、氢能冷链物流车。在这条氢能高速上,建设有近20座加氢站。氢能产业链加速发展目前给车辆加注的氢气,大部分都是在工业生产中附带产生的氢气。那么氢能产业链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记者首先来到了生产氢的燕山石化,一走进供氢中心,就看到了一个满是储罐和管道的巨大装置。燕山石化首席专家 李军良:氢气主要来自工业副产氢,就是炼油厂生产汽油柴油副产出来的。我们生产的这个氢气要往外输送,都要经过这个长管拖车来拉到外边。相当于强压下,把两个游泳池这么大体积的氢气装在这个车里边。储氢的关键,在于储罐。记者在江苏的一家储氢瓶生产企业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用碳纤维缠绕制作高强度的储氢瓶。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丁镭哲:这里是我们的核心工艺之一,碳纤维缠绕。你可以看到碳丝在后面连接处,就像一个织布机一样,一层一层往上织。碳纤维主要是用来承压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研发的液氢储运技术也有了新进展。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凯:这是我们公司研发的液氢储氢瓶,比常规的三型瓶、35兆帕等级的,储氢质量密度比是它的3倍,对车辆的续航里程是非常有帮助的。山东在国内率先开启氢能源车高速免费,记者在这里了解到,山东省组织30余家氢能产业优势企业、高校院所在济南、青岛、淄博、潍坊4市开展技术攻关,氢能产业资源集聚发展格局日渐成效。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重大专项办主任 韩绍华:从关键的材料、关键的零部件,最终到整车装备,接近200家氢能产业链核心链上的企业,大概带动1000多家相关配套的企业。氢能的社区、园区、港口、码头,基本上全了。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中国将基本掌握氢能的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氢燃料电池车辆的保有量预计将达到约5万辆,同时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此外,可再生能源制氢量将达到10万吨到20万吨/年,预计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吨到200万吨/年。各地加速布局拓展氢能应用场景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地方纷纷出台氢能产业支持政策,加速发展氢能产业。我国在氢能制备、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多方面进展,氢能产业发展潜力正逐渐释放。在上海一家氢能重卡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是国内第一个燃料电池系统批量搭载国产质子交换膜的企业,质子交换膜是氢能燃料电池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重塑能源战略市场部总监 刘一粟:这是最关键的一个材料,所以批量使用国产质子交换膜,让更多人可以享受到氢能技术的应用。另外作为一项关键技术,我们可以避免供应链的依赖,实现国内的自主化。目前,批量搭载国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氢能重卡,全生命周期可以行驶百万公里以上。在四川,西南地区首个商业化大规模水电解制氢项目日前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年产氢气达1860吨。在陕西,西北首条氢燃料电池电堆全自动产线正在加紧生产今年首批订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三大区域氢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并运营的加氢站数量达到了428座,共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58个,覆盖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据预测,2060年我国氢能消费规模将达到近8600万吨,产业规模将达到4.6万亿元。(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朱江 张伟 张丛婧)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央视新闻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9月4日,广汽日野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广州氢云新能源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公司注册资本由22.2亿人民币增至约29.2亿人民币。此前在2024年1月24日,广汽集团曾发布《关于广汽日野股权调整的议案》(以下简称《公告》),拟对广汽日野进行股权调整,广汽日野将由广汽集团、日野汽车、广州氢云新能源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股89.72%、4.83%、5.45%。同时三方股东按新股比共同增资近7亿元。历经半年之后,广汽日野的工商变更工作正式完成,至此广汽日野将从广汽与日野16年“共治”转由广汽主导经营。有意思的是,广汽日野的员工持股平台名称为“氢云新能源”,可能暗示着广汽日野和团队将在氢能商用车领域发力,也暗示着广汽集团将加快在氢能商用车的发展步伐。不如意的商用车“老兵”。广汽日野成立于2007年11月,由广汽集团、日野汽车以50:50的股比同投资设立,注册资本22.2亿元,成立了南北(广州、沈阳)双制造基地。广汽日野成立之初主打高端定位,定位为填补国内高端商用车产品和进口高端商用车空白,但由于价格、客户群体等原因,进入中国市场16年来,广汽日野销量一致不高,年销量长期未能突破万辆关口。基于新能源商用车的“双向奔赴”。传统燃油/天然气赛道的机会已经,在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较低的情况下,及时换道新能源可以说是广汽日野的救命稻草。广汽集团增资广汽日野也是目标明确:切入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扩大广汽市场规模。本次股权变更可谓是“双向奔赴”。根据《公告》,广汽日野将聚焦新能源三电、氢燃料电池、自动驾驶等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借助广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结合新能源商用车智能座舱、降噪驾驶室等应用场景,以EV、FCEV为主,从新能源赛道切入,开发出更加舒适、安全、智能的新能源商用车产品,打造中高端新能源商用车企业。无论广汽集团还是广汽日野,都可以说是新能源商用车的“新兵”。纯电动商用车赛道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对于广汽日野而言,进入氢能商用车领域,在技术发展、市场竞争、机会窗口等各方面都更为从容。早在2023年12月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氢能产业大会,广汽日野就首度亮相了氢燃料电池自卸车,并使用了广汽品牌标识;同月,广汽日野与相关方签署广汽集团物流体系1500台氢能物流用车战略合作协议,并于2024年1月获得首批50台氢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订单。对于广汽集团而言,广汽发力燃料电池乘用车已有数年,甚至尝试过氢能网约车实践,但其投入力度一直相对有限,成果也相对一般。通过本次广汽日野的调整,广汽集团一方面有望通过商用车补齐产品线、实现规模增量,另一方面也有望加快在氢能汽车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目前看,广汽集团的目标倒还中规中矩:广汽日野争取到2025年,重卡销量超过0.5万辆,未来导入轻型商用车产品后,力争形成产销超20万台的规模。综上,我们可以推测,广汽日野将可能成为广汽集团的氢能商用车和新能源商用车业务平台。广汽集团也将据此成为在北汽、上汽、吉利等之后,又一发力氢能商用车的大型汽车集团。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9月3日,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绍旺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全面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听取我市“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及“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汇报,审议通过相关议题,安排部署市政府近期重点工作。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大连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会议强调了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7个重点。1、要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和产业转化,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2、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制定工作,强化我市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权威优势。3、要围绕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统筹规划全市新能源资源,构建新能源产业“一区、两园、两基地”空间布局,促进清洁能源、储能、低碳氢氨醇产业延链、补链。4、要加快发展制氢、储(运)氢、加氢等相关装备产业,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基地。5、要不断完善氢能基础设施、安全监管、检验检测等行业规范标准,完善氢能产业审批监管体制机制。6、要以公交场景应用示范为引领,带动氢能城际物流货运车、大型氢能建设工程用车的应用,探索推广商业模式。7、要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项目合作。今年以来,大连市市发改委从完善机制体制建设、释放应用场景示范、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等方面,积极推进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完善相关产业政策。聚焦国家最新政策、产业发展形势,大连市对《大连市氢能产业规划修编(2024—2035)》和《大连市氢能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强化对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资金扶持。积极释放示范应用场景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大连已上牌200余辆氢能重卡、环卫车、冷藏车等各类型氢燃料电池车陆续全部投入运营,应用于码头港口、市政环卫等多种应用场景;搭载国创氢能400千瓦氢燃料电池系统机车交付中国中车并亮相北京新能源机车发布会;30辆氢燃料电池巴士在2024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投入示范运营。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大连市氢能产业发展促进协会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近年来,各地绿色氢氨醇项目十分火热,但项目“签而不备”、“备而不建”、“不建收回”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因此各地相继传出收紧对绿氢项目的审批,以提高项目落地销量的消息。实际上,单纯地收紧审批并不能真正地推动绿氢项目有效发展,要求政府更加重视推出相关规范政策,通过政策体系对投资方和项目做出正确、有效的引导,目前看,内蒙古政府走在了前列。2024年9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内蒙古自治区风光制氨醇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氨醇细则》)意见的公告。氢云链认为,《氨醇细则》在投资主体规管理、接入电网管理、风光电指标与储能配套等方面基本沿袭了2023年11月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试行)》(以下简称《制氢细则》)的相关规定,并结合绿色氨醇项目示范特性和风光电消纳项目实践情况,在下网电力、老项目适用性、项目风险承担、绿电持续消纳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规定和进一步的完善。氢云链分析,作为绿色氢氨醇的热门地区,内蒙古政府连续推出《制氢细则》和《氨醇细则》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双管齐下”地对绿氢制备和消纳环节规范引导,有望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风光项目与氢氨醇项目投资主体不一致、建设进度不匹配、施工单位资质要求不同、绿氢消纳不确定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对发展绿色氢能产业的强烈意愿和积极引导,有助于规范风光制氢氨醇在示范阶段的发展,有助于示范项目的切实落地,减少行业的“虚火”。氢云链整理了《氨醇细则》内容,并对《制氢细则》和《氨醇细则》两份文件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和解读,提出8点内容供各位粉丝参考。1、一体化项目为同一投资主体且不得擅自变更。《氨醇细则》中将项目分为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风光制氨醇一体化项目和风光制氨醇非一体化绿色供电项目等三类。其中,一体化项目要求新能源、新能源接入线路、制氢氨醇、储能等为同一投资主体控股,作为一个市场主体运营,建设运行期内按照同一法人统一经营管理。项目投资主体严格按照批复方案建设项目,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内容、股权结构。《氨醇细则》中投资主体规定与《制氢细则》基本一致。氢云链认为,这有助于规范“路条”管理、规避不同类型项目建设进度不一致、避免不同主体间电力销售合规性的问题。一体化与不得擅自更改股权结构的结合,也高度匹配绿氢、绿色氨醇项目示范阶段的特点,有助于避免“骗路条”。2、原料100%来自绿氢。制氨醇需要的原料氢全部来自新能源制氢。氢云链认为,氢氨醇核心就是制氢,全绿氢要求有助于避免借绿色氨醇名义扩大传统氨醇规模。3、物理分隔电网、统一调度。一体化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接入公用电网,与公用电网形成清晰的物理分界面,接受电网统一调度;非一体化绿色供电项目,新能源项目应就近接入园区所在供电区域公用电网变电站,实现新能源与配套负荷实时匹配、源荷储友好互动。接入电网规定与《制氢细则》基本一致。4、老项目适用新规定。已批复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投资主体建设绿氢合成氨(合成甲醇)项目,参照本细则执行。对比《制氢细则》中“已批复实施的项目,原则上仍执行原批复要求”中“老项目老规定、新项目新规定”有明显区别。这也显示了内蒙古对合成氨、合成甲醇项目的严格管理。5、限上网电量不限下网电量。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风光制氨醇一体化项目,可向电网送电,年上网电量不超过年总发电量的20%。上网电量和下网电量分别计算,不得相互抵消。与《制氢细则》中“年上网电量不超过年总发电量的20%,年下网电量不超过项目年总用电量的10%”不同,《氨醇细则》仅限制了上网电量不超20%,未规定下网电量,且进一步规定了上网电力与下网电力单独计算。这显然是考虑了制氨醇的电力稳定性要求。此外,上网与下网分开计算也有利于进一步明晰项目的经济性。6、1.2倍风光电指标与4小时配储。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按照不超过制氢氨醇项目所需年用电量的1.2倍配置新能源规模;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和风光制氨醇一体化项目,需配置新能源规模15%(4小时)的储能装置。新能源配置规模、配储规模与《制氢细则》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在风光电指标配置方面,《氨醇细则》中进一步明确了按“所需年用电量”来匹配风光电指标,这有利于更加规范地管理新能源指标。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又带来了申报指标时如何准确的预估用电量、相关部门又如何评估项目估算合理性等新问题。7、进一步明确风险。项目运行期内承担弃风弃光风险(负荷停运、负荷检修、调峰能力不足等因素)的承诺书;非一体化绿色供电项目新增负荷消纳承诺书(包含电量和电价区间)、长期购电协议。对比《制氢细则》中“项目主体自行承担因负荷或调峰能力不足造成的弃风弃光风险”有了更明确的要求:签承诺书、签购电协议。这进一步划清了新能源消纳的责任,同时有利于保障新能源电力的长期消纳。8、1年内未开工则终止项目。投资主体无力实施或未履行投资承诺,在项目核准一年内未开工(完成计划投资45%),由盟市能源主管部门依法依规终止项目实施,自治区能源局收回相应的新能源规模。值得一提的是,该要求在《制氢细则》并未体现,但与《内蒙古能源局发布关于落实内政办发〔2024〕24号文件有关事宜的通知》一致。氢云链认为,《氨醇细则》在《制氢细则》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的同时,也针对氨醇项目的特点进行了专门的修改和增补。这体现了内蒙古地区对发展绿色氢能产业的积极态度,也为其他地区后续跟进提供了参考的标准。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内蒙古能源局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8月29日,亿华通发布2024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54亿元,同比微增0.21%;归母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下降84.93%;毛利率为17.71%,同比下降18.9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10.76%,较上年同期下降43.41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0.86元。具体情况见表1。亿华通解释本报告期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本期公司产品销售价格降幅大于成本降幅导致毛利额同比减少,同时随着银行贷款的增加,利息支出同比增加,另一方面本期因汇率变化确认的汇兑收益同比减少。整体看,氢云链认为,无论是净利润、毛利率下滑数据,还是应收账款坏账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等都具有代表意义,亿华通本次中报数据整体显示行业正处于激烈的价格战消耗困境。具体情况如下:表1 主要会计数据来源:亿华通2024半年报1、营收微增0.21%,亏损大幅扩大。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54亿元,同比增长0.21%;归母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下降84.9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58亿元,同比下降32.19%。亿华通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燃料电池系统、零部件、技术开发及服务、其他等四部分,具体收入分别为1.09亿元、2455.15万、682.56万、1304.84万,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71.12%、15.96%、4.44%、8.48%。燃料电池系统与零部件业务依旧是亿华通的主要收入来源。具体见表2。表2 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的分解信息来源:亿华通2024半年报2、价格竞争激烈,毛利持续下滑。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7.71%,同比下降18.9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毛利率仅为-64.62%,二季度毛利率为25.40%;分产品看,燃料电池系统、零部件、技术开发及服务毛利率分别为22.93%、10.51%、12.54%。公司解释主要原因为本期公司产品销售价格降幅大于成本降幅导致毛利额同比减少。根据亿华通财报,抛开2024年一季度负毛利的影响,二季度的毛利率依旧呈现出对比往年下滑的趋势,显示了燃料电池系统市场激烈的价格竞争。3、人员缩减11%、研发费用下降8%。如表3所示,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为1.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7.19万元。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减少7.41%,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1.08%,研发费用同比减少8.44%,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00.19%。在人员数量上,亿华通从去年同期的336人下降至300人,人员缩减了约10.71%,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却从30.71%上涨至32.89%。表3 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来源:亿华通2024半年报4、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双高。如表4所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 20.96亿元,坏账准备金额为4.73亿元,计提比例达到22.58%。值得一提的是,亿华通报告期内营业外收入同比增加 137.61%,公司解释为主要系本期对供应商的索赔款增加。根据走访情况,行业内关于“客户欠款”的讨论声音日渐高涨,相当部分企业表示正在考虑或正在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款。此外,亿华通在财报中提及,实际的回款周期普遍在1-2年左右或者更长。表4 按坏账计提方法分类披露的应收账款情况来源:亿华通2024半年报5、存货跌价准备近亿元。如表5所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2.51亿元,占净资产的8.64%,较上年末增加1991.79万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为9017.28万元,计提比例为26.42%。表5 存货情况来源:亿华通2024半年报综上,氢云链认为,亿华通为行业标杆企业,无论是净利润、毛利率下滑数据,还是应收账款坏账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等都具有代表意义,亿华通本次中报数据整体显示行业正处于激烈的价格战消耗困境。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8月31日,在202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耿晋军围绕交通运输部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和新能源汽车需要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等两个方面发表了讲话。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耿晋军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个别城市存在盲目跟风的情况。氢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应当合理把握力度和节奏,量力而行、有序推进,应在落实氢源、明确场景、确保安全、因地制宜、适度补贴、有序推进的原则上,有序、稳妥开展氢车推广应用。氢云链认为,尽管耿晋军巡视员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提出了“量力而行”的批评意见,但仍是总体肯定、有限鼓励的态度;建议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应把握宝贵的时间窗口,持续推进在技术、成本、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实现氢车推广在示范规模、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突破。氢云链整理了耿晋军二级巡视员的讲话,并进行了简要解读供粉丝参考。一、耿晋军:氢车推广应合理把握力度,量力而行耿晋军回顾了我国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情况:(1)依托交通强国持续推进试点。依托交通强国试点,指导北京、四川等地开展固定线路氢能源汽车推广试点,指导国电投、中国能建等企业开展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在厂区、园区特定场景下进行氢能源汽车的推广实践。(2)商用车与加氢站推广成绩世界首位。截至目前,我国氢能源汽车保有量近2万辆,建成加氢站近400座。氢能源商用车保有量及加氢站数量居世界首位。耿晋军认为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节奏方面存在问题,出现了个别城市盲目跟风的情况,不利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健康发展。问题包括:(1)技术成熟度不足。我国的氢能源汽车技术,比如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等,成熟度有一定欠缺;车辆的经济性、耐久性、可靠性等与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相比还有一些差距。(2)高成本、缺配套。购置成本高、燃料价格贵,加氢不方便等问题仍旧存在。(3)缺乏系统规划。有的城市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盲目跟风,购入氢能汽车后缺乏系统的工作统筹,无法保障这些车辆的高效稳定运营;还有的城市因为车辆无法加氢,导致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耿晋军认为,氢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应当合理把握力度和节奏,量力而行、有序推进。耿晋军表示,未来交通运输部将从两个方面继续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1)推进氢气运输标准制定。进一步加快氢气(含液氢)道路运输技术规范等重点标准的制定工作,不断提升氢气道路运输等能力和水平,切实支撑新能源汽车高速的发展。(2)推进两大场景示范。我们将依托交通强国试点,在固定线路和特定场景继续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试点示范,及时总结梳理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试点推广,更好助力我国的氢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对于氢车未来的示范推广,耿晋军表示:“我们希望氢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应该按照是落实氢源、明确场景、确保安全、因地制宜、适度补贴、有序推进的原则,统筹考虑本地区的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市场需求、资金保障等因素,有序、稳妥开展。”二、氢云链解读:态度没有明显变化,总体肯定、有限鼓励、不强力推进氢云链认为,总体而言,经过三年的示范,中央部委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态度对比三年前没有明显的变化,依旧呈现总体肯定、有限鼓励、不强力推进的考察态度。从交通运输部耿晋军的发言中可以一窥端倪:(1)将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作为工作成绩,显示交通部对于氢车发展仍是肯定态度。(2)技术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完善、示范局限在特定场景等特点均反映了燃料电池汽车处于试点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索试点场景和模式。(3)明确提出部分城市盲目根据,并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推广反复提及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序推进。氢云链认为,耿晋军提出了落实氢源、明确场景、确保安全、因地制宜、适度补贴、有序推进等6项原则,可以从中了解中央部委对于下一步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态度:(1)落实氢源。一定要有氢源,不能买了氢车后不跑,浪费资源。这可能显示了部委对氢车因缺乏氢源闲置的不满态度。(2)明确场景。要基于前期示范成果,寻找合适的示范场景,让氢车示范进入新阶段。这显示氢车示范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示范任务,但可能存在场景不适配、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示范场景,以突出氢车技术特点和价值。(3)确保安全。安全是底线,安全底线无需赘述。(4)因地制宜。合适的地区、合适的场景才应推广氢车应用,不能盲目跟风。特别是点名作为非示范城市群的四川作为推广成绩,显示因地制宜的要求。(5)针对性补贴。补贴依旧有,但额度有限且更具针对性(如高速免费),不会再有类似纯电动汽车的普适性、高强度补贴。(6)有序推进。需根据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配套、行业标准等不同维度协调推进氢车示范。综上,氢云链建议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应把握宝贵的时间窗口,持续推进在技术、成本、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实现氢车推广在示范规模、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突破。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8月30日晚,国鸿氢能(09663.HK)公布中期业绩。根据国鸿财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约为人民币1.33亿元,较过往期间减少37.3%;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2.12亿元,去年同期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1.24亿元,同比扩大71%;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41元,去年同期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30元。具体见表1。此外,根据国鸿财报,在产品价格及毛利方面,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平均售价为3779.4元/千瓦,对比去年同比上涨8.5%;电堆的平均售价为1799.4元/千瓦,对比去年同比上涨6.3%;总毛利率为约0.6%,同比下降16.8个百分点。表1 简明综合损益表来源:国鸿氢能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营收约1.33亿,同比下降近四成。根据报告,国鸿氢能的收入主要来自向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商销售氢燃料电池电堆及向下游制造商销售氢燃料电池系统。报告期内,国鸿氢能营收约1.33亿元,同比下降37.3%。具体情况见表2。公司解释营收减少的原因主要有(1)公司所处的氢燃料电池行业仍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经营业绩存在一定波动性;(2)上半年公司新产品处于量产导入阶段,产能释放需要过渡时间,氢燃料电池系统销量下降。表2 按产品类型划分的收入明细来源:国鸿氢能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系统价格上涨8.5%,电堆价格上涨6.3%。报告期内,燃料电池系统的平均售价为3779.4元/千瓦,去年同期为3484.2元/千瓦,对比去年同比上涨8.5%;电堆的平均售价为1799.4元/千瓦,去年同期为1692.6元/千瓦,对比去年同比上涨6.3%。公司解释为:(1)系统价格上涨原因是提供集成度更高的氢能燃料电池系统产品,以便能够更全面的满足客户需求;(2)电堆价格上涨原因是报告期收入来源定制化订单。系统销量同比接近腰斩,电堆销量将至百千瓦级别。报告期内氢燃料电池系统销量为34645千瓦,同比下降约42.1%;电堆销量为240千瓦,同比下降约77.2%。公司解释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公司新产品处于量产导入阶段,产能释放需要过渡时间,氢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销量下降。具体情况见表3。表3 平均售价明细来源:国鸿氢能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毛利率仅0.6%,同比下降16.8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国鸿氢能的毛利率为约0.6%,去年同期为17.4%,同比下降16.8个百分点。公司解释原因是由于公司推进新一代产品量产,鸿芯GIII和鸿途H系列系统进入量产导入阶段, 但是这些新产品仍处于早期小批量生产阶段,致使毛利出现暂时性相对较低的情形。具体情况见表4。表4 按产品类型划分的毛利及毛利率明细来源:国鸿氢能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8月30日半年度财报对外公布后,市场股票价格波动不大,涨幅2个点,维持在港币16元左右。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金砖国家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工作组第六次会议于2024年8月27日至30日在叶卡捷琳堡举行。来自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埃及、阿联酋和南非的50多名科学家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会议由俄罗斯牵头举办。会议期间,来自各金砖国家的研究人员对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最佳科技实践进行介绍,并讨论了现代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前景。钯在氢能领域的应用被确定为新的优先研究领域之一。与会者认为,纳米结构状态的钯与其他铂结合在一起,比单独状态的其他铂具有更好的特性,能够适应氢能工程所需,这对技术工艺的效率产生了影响。开发钯基材料和合金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金砖五国氢能技术的推广。“钯在同类金属中是独一无二的。由于其特性,这种贵金属可以有效替代更昂贵的铂族金属(PGM)。会上展示的氢能新材料测试结果证明了这一点”,催化与净化中心主任Kyriaki Polychronopoulou教授评论道。会上介绍了在该领域中开展的两个项目——用于氢气-空气燃料电池(FC PEM)的钯基材料以及从气体混合物中提取氢气并生产高纯度氢气的膜。据研究人员称,他们所获得的测试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基于其他金属的西方类似技术相比,该技术在工业规模上的应用潜力很大,其产品效率明显提高。“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氢能生产中使用钯可以简化和加快催化过程,而且所需的能源更少。钯基氢气项目的研发和测试是与金砖国家的一流大学联合进行的。我们将尽一切努力确保我们的合作项目能够在氢气创新领域,为合作和经验交流取得丰富成果奠定基础,”钯中心研发负责人Sergey Saltykov说。金砖国家是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组成的国家间联合体。2024年1月1日,埃及、伊朗、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埃塞俄比亚加入金砖国家。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中华网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近日,高新区宝通街(潍坊电厂至潍安路)次高压输氢管道工程获得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这是全国首条按照城镇燃气工程批准建设的城镇氢气输送管道,也标志着潍坊市城镇输氢管道建设项目正式落地实施。该工程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进万家”项目的主要示范工程之一,管线东起高新区珠光街华电潍坊电厂,西至宝通街潍安路口,管线全长5.2公里,设计压力1.6MPa,设计年输氢能力3万吨,可满足中心城区5年内各类用氢需求。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8月26日,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印发《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根据《措施》,深圳光明区将在燃料电池重大项目建设、SOFC/SOEC技术示范、支持建设绿色氢能专业园区、燃料电池汽车师范应用等方面提供支持。《措施》在氢能方面总体延续了深圳市氢能产业政策精神,即重视行业标准建设、重视下一代氢能技术的发展,更倾向氢能及氢车项目的示范运营,而非推进燃料电池产业链条的发展建设。如《措施》重点强调了发展SOFC与SOEC技术示范,成为国内少有的明确为SOFC/SOEC示范项目提供财政支持的地区;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工程、环卫、物流、公交领域示范应用。《措施》中关于鼓励氢能产业发展的内容如下: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针对钠离子电池、钠盐电池、液流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薄弱或缺失领域及储能电池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数字信号处理(DSP)等关键元器件的重大项目,按实际投资的 20%,给予最高 5000万元资助或按不超过计划投资的 30%、最高 2 亿元申请光明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大力探索培育氢能示范应用鼓励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技术示范应用,支持开展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系统等氢能产品系统性应用示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提供 SOFC、SOEC 产品或解决方案的企业,按销售额的 20%,给予单家企业每年最高 200 万元资助;对在辖区内建成的 SOFC、SOEC 示范项目,按总投资额的 30%,给予投资方最高 300 万元资助。支持建设绿色氢能专业园区,打造绿色氢能制储运用综合示范平台,对符合条件的园区按实际投资的 20%,给予最高 1000 万元资助。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工程、环卫、物流、公交领域示范应用,按获得市级及以上主管部门实际资助金额的 50%,给予最高 500 万元资助。强化标准制定保障支持企业主导参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钠盐电池、液流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燃料电池、储能碳标识认证、储能电池安全包装等新型储能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按项目级别分别给予不超过 50 万元、25 万元、15万元资助。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深圳光明区政府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8月15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告服务平台发布了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4个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2024年国家能源局负责的重点项目包括“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等4项。其中在氢能技术方面,根据《通知》,2024年度指南围绕氢能绿色制取与规模转存体系、氢能安全存储与快速输配体系、氢能便捷改质与高效动力系统3个技术方向,拟启动13项任务、安排国拨经费2.54亿元。其中,拟部署1项青年科学家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3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氢能技术也入选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转型。2023年度的《“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提出,围绕氢能绿色制取与规模转存体系、氢能安全存储与快速输配体系及氢能便捷改质与高效动力系统3个技术方向,拟启动19项任务、安排国拨经费3.4亿元。根据《通知》,2024年度“氢能技术”重点专项具体研究方向如下:1. 氢能绿色制取与规模转存体系1.1 风电/光伏制氢与化工过程高效耦合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示范类)1.2 浮式海上电解水制氢测试平台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1.3 低能耗、短流程氢加二氧化碳制甲醇关键技术及装置集成(共性关键技术类)1.4 适应多源有机固废的热化学制氢技术与验证平台(共性关键技术类)1.5 高选择性水与二氧化碳共电解制取甲醇基础研究类(青年科学家项目)2. 氢能安全存储与快速输配体系2.1 液氢储-供-加-用技术研究与交通枢纽示范(应用示范类)2.2 高压50兆帕III型氢气瓶充装、储运及使用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2.3 地质储氢库适用性及安全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2.4 面向海上平台的氢能储、运综合系统开发及验证(应用示范类)3. 氢能便捷改质与高效动力3.1 燃料电池系统多维参量在线监测与多域状态调控技术(基础研究类)3.2 工业用氨进料零碳清洁燃烧关键技术及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类)3.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热泵 耦合电力-蒸汽联产关键技术 (共性关键技术类)3.4 电网调峰用兆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国家能源局、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告服务平台、南航自动化学院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8月26日,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官微发布消息,凭借在商用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其与北京开云能源有限公司达成1000台氢能短倒重卡和8000台氢能微型物流车订单合作,标志着厦门金龙在氢能源商用车市场继续领跑。厦门金龙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志军与开云能源董事长王超一行座谈,共同探讨氢能源商用车产业的广阔前景与深度合作机遇,高度认同开云能源组织和实施的“神木模式”在推动氢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厦门金龙已实现氢燃料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氢能源商用车产品布局不断完善,并构建了氢能源商用车的大规模商业交付能力,将有力保障“神木模式”下大规模氢能源商用车订单的如期高质量交付。由小米核心创始团队投资、华为核心业务团队运营的北京开云能源有限公司高度重视此次大宗集采,在“神木模式”的高强度持续投放运营过程中,合作方的质量控制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是开云能源认同的核心竞争力。双方企业代表现场签约本次重大合作,不仅展现了双方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相互认同和信任,也预示着氢能源汽车时代正在来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交付运营规模的持续扩大,氢能源商用车将真正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实现国家能源安全和减排目标贡献力量。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厦门金龙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孙立成教授及其团队宣布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电解水制氢催化剂,这一新催化剂测得的稳定性达到了令人瞩目的19100小时。据悉,该工艺颠覆了制备催化剂常规使用的均相溶液体系,他们在非均匀形核液相体系基础上,进行析氧反应电化学催化剂制备,首次通过“一步法”成功合成用于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AEM-WE)的新型催化电极材料 CAPist-L1。同时,这一新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科学优化,采用先进的材料合成技术,使得催化剂在电解水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稳定性和活性。图丨孙立成院士孙立成教授介绍,此次研究纯属偶然。一次,团队成员在利用浸泡法制备镍铁基OER催化剂时,把乙醇(酒精)当作去离子水使用,结果发现在泡沫镍上长出来的催化剂OER性能非常不错。在电镜视角下,这一催化剂如同花朵般层层叠叠,因此被命名为“绣球花”。基于“绣球花”良好的催化表现,研究团队随即从理论层面进行探索,进而不断完善优化制备方案,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非均匀形核液相体系的催化剂制备工艺。在机制研究方面,研究团队通过对CAPist-L1成分、结构和形貌等逐项分析,发现在催化层和金属基底之间存在一层致密过渡层。正是致密过渡层的存在,将催化层牢牢地锚定在金属基底上,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图丨新型催化剂 CAPist-L1,材料呈现多孔的透气结构此前,AEM-WE技术受制于氧气析出反应,催化剂难以在大电流密度下维持太久,一直没有实现工业化。孙立成教授团队在这一材料上获得重大突破,成功合成可用于电解水制氢的非贵金属催化剂——CAPist-L1。这一新型催化材料浸在碱性水中,在安培级电流密度下稳定工作超过19000小时后,表面仍源源不断地产生气泡,尚无衰退的迹象,其催化效率和稳定性远优于已公开报道过的催化剂。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催化》上。图丨相关论文(来源:Nature Catalysis)截至目前,其在 1000mA cm-2电流密度下已经稳定运行超过 19100 小时,并未见明显衰减。在实际的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装置中(25cm2),将 CAPist-L1 作为阳极,可在 1.80V 条件下,得到 2730mA cm-2的电流密度(60℃),超过美国能源部的制氢指标(1.80V,2000mA cm-2)。孙立成教授表示:“这种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简易、可重复度高、成本低、易放大制备、安培级电流密度下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高,满足工业级 OER 催化剂的制备和工作需求。”展望未来,孙立成院士团队表示,他们将继续优化催化剂的性能,力争使其在更多实际应用场景中展现更高的效率。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团队还将开展更大规模的产业合作,推动这一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电解水制氢技术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广,推动氢能源革命的到来,助力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值得期待的是,因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重复度高、易放大化制备且具备超高OER活性和稳定性,CAPist-L1展现出优良的工业化应用前景。这一创新成果的发布,预示着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研究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杭州日报、西湖大学氢云链整理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4年8月,陕西发布《关于支持开展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加氢站建设及氢能汽车通行有关事项的通知》,成为国内第四个全省范围内对氢车免高速费的省份,更是引起了业内持续关注。近日,陕西再发服务强链政策,显示出陕西进一步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抢占产业高地的雄心。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陕西省氢能产业质量强链暨助力氢能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工作措施》(以下简称《工作措施》),已达到整合质量优势资源,点线面支撑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目标。《工作措施》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围绕氢能产业链质量发展的9个方面,明确细化了25项具体工作任务。一是优化氢能产业市场准入。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服务,鼓励和吸引更多氢能企业和投资者进入该领域;优化企业注册登记,为服务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清晰的指导和服务。二是加强氢能产业科技能力支撑。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氢能产业有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技术研究;筹建“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终端用氢装备)”,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三是完善氢能产业质量基础建设。梳理氢能产业质量问题清单,绘制陕西氢能产业链质量图谱;加快推动《陕西氢能质量强链“十五五”规划》的研制;建设“陕西氢能质量技术创新园”,打造全过程质量强链综合示范园区;组建氢能产业质量联盟,动态掌握氢能产业发展需求。四是健全氢能产业链标准体系。建立氢能产业标准体系,优化氢能产业标准供给结构;支持氢能领域标准研制,争抢标准高地,实现标准引领。五是增强氢能产业计量服务能力。加快陕西省氢能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完善产业测试供需对接机制;探索建立氢能领域计量测试体系,加强氢能源专用计量设备研究。六是强化氢能产业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梳理陕西省氢能产业链检验检测需求清单和能力清单,建设氢能产业全链条质量认证体系;加强氢能产业相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能力。七是完善氢能产业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基于先进传感器及物联网技术的在线监测机制,推动氢能产业特种设备制造、检验、安装、使用各环节安全技术规范制定;依法加强氢气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营造质量安全发展环境。八是提升氢能产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广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建设质量提升培训基地,培育质量技术人才,完善“秦质享”氢能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九是促进氢能产业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工作措施》的出台,为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进一步激发氢能产业的创新活力,有助于持续推进氢能产业链补链建链,加快形成陕西氢能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赛道、新引擎。根据陕西市场监督局,《工作措施》旨在整合质量优势资源,为发展壮大氢能产业布好局、铺好路,引导氢能产业迈向市场更加高效、技术更加创新、质量基础更加坚实、行业更加健康的更高水平发展阶段,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还绘制陕西氢能产业链图谱。该局通过全面梳理全省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原材料、零配件、产品、研发方向、企业分布和质量技术能力等情况,绘制了陕西氢能产业链图谱企业篇、高校篇和质量基础篇,进一步助力政府、企业、科研团队全面了解氢能产业的整体结构和布局,明确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和研究方向提供有力支持。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作为国内首个由央企投资建设并运营消纳的大型绿氢示范项目,中石化新疆库车绿氢项目一直备受关注。该项目也是国内在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波动性电源背景下,碱性电解设备大型化、工业化面临的一次“考验”。而在库车项目的示范带动下,“五大六小”发电集团的大型绿氢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着。随着示范项目的不断推进,中石化库车项目似乎也有了新的动态。氢云链获悉,近日,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公司发布了制氢配储项目光伏储能器招标公告,招标内容为磷酸铁锂储能系统。该项目中标单位为阳光电源,中标金额为2708.64万元,以目前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市场中标价格计算,阳光电源此次斩获的储能订单规模约为26-54MWh,预计不超过库车项目整体制氢容量的20%。预计随着储能项目的投运,新疆库车项目所产氢气有望实现100%绿色化。虽然招标公告没有说明储能系统将用于哪个项目,但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公司目前在新疆乃至全国需要配套大型锂电储能的绿氢项目也仅有库车绿氢项目。在与企业的沟通中,也初步证实了此次招标的磷酸铁锂储能系统预计将用于库车绿氢项目。一个问题,绿氢项目配锂电储能对于氢能行业的人是喜是忧?“不管白猫还是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即便不考虑原料氢气绿色降碳领域,只要能助力解决大规模新能源消纳问题的,就不应该被否定,尤其长周期、跨区域储能几乎离不开氢能。目前国内光伏和锂电储能的成本快速下降,今年3月以来,储能系统价格逐渐步入“0.5元”时代,华电集团最新开标报价则已跌破0.5元。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SNEC期间表示,截至目前,储能电芯与储能系统价格均下降一半左右,光储度电成本在江苏可以做到0.5元,蒙西实现0.39元,与煤电价格基本一致,正朝着均价0.3元的目标迈进。而在0.3元的度电成本下,较多场景下的氢能项目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性。未来随着制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制氢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经过近3年的示范,国内氢车产业基本完成了“0-1”的突破:关键技术完成攻关、降本速度远超预期、产业链逐步完善、供氢体系初步建成、管理体系已现雏形。现阶段氢车产业的关键任务是什么?氢云链认为是从小规模示范走向规模化示范,探讨商业化运行模式和构建基础设施网络体系。2024年3月以来,山东、四川、内蒙古、吉林、陕西等五省相继宣布氢车免高速费政策,持续引起行业轰动。目前看,氢能高速示范模式已经成为示范城市群后最大的行业热点。氢云链认为,氢高速是现阶段氢车示范的最优场景,即在补贴政策的加持下,氢高速示范能够助力氢车实现经济性运营、突破现有市场规模,进而成为氢车商业化破局点、规模化应用的起点。一、最优场景:氢高速的优势前期示范经验表明,氢能重卡示范项目多集中在钢铁、煤炭、港口等大型企业运营场景,以小规模、封闭、短途为主,不利于充分验证氢车产品、供氢体系、管理体系等环节;也不利于规模化起量,实现氢车商业化运营。2024年,氢车示范场景进入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由点/线到面/网、由少到多的阶段。氢云链分析,氢高速场景高度适配氢车新阶段示范需求,具备市场空间大、氢车优势明显和网络效应强三大特点。(1)市场空间大。一般认为,干线运输占公路运输规模约78%,高速公路货物周转量又占货车货物周转总量的比例高达40%以上,氢卡市场替代空间大、影响力大,商用价值高。(2)氢车优势明显。目前电卡存在充电模式慢、快充站建设难、换电模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短期内这些问题还难以快速解决。比较之下,氢卡具备加氢标准化、加氢快等特点在高速公路运输上更有优势。(3)网络效应强。氢能高速示范路程远、连接不同地区,有利于发挥不同城市间协同效应,推动现有物流运输网络绿色化,推动供能网络建设,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跨区域、规模化应用。氢云链认为,一旦氢卡能够快速跑通高速公路的应用场景,将有力地保障未来氢车生存空间,推动氢车走向规模化、商业化发展。二、经济性:氢高速的四大要素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具备成本高度敏感的特征。根据干线柴油重卡经验,车辆运营成本可占生命总成本的90%以上,其中路桥费/高速费、油费的总成本占比均可达30%-40%。降低运营成本是氢高速实现经济性的关键。一般认为,在氢气价格达到30元/kg以下时,氢卡将对比油卡具备经济性。氢高速能否具备经济性?在满足如下条件下,氢云链对河北省1000辆氢能重卡项目收益进行了测算,具体见表1。(1)购置成本:柴油重卡40万左右,氢能重卡2024年为110万/辆(按整车成本保持年度15%降幅,2025年90万/辆,2026年77万/辆,2027年60万/辆)。(2)能源成本及能耗:柴油8元/L,氢气价格25-30元/kg;考虑不同路况,柴油重卡平均油耗约为37L/百公里,氢能重卡平均氢耗约为10kg/百公里。(3)里程数:“点对点、人停车不停”的氢能重卡年行驶里程21万公里(一般情况为10万-15万),运行5年总里程100万公里(属于高负荷运行工况)。(4)业务情况:0.3元/吨公里,考虑为去程满载,返程半载(返程半载属于理想情况,需要项目方配合)。(5)折旧:折旧期限5年,不考虑残值处理收入(残值考虑为40%左右)。(6)补贴情况:含国、省两级补贴,含高速补贴。表1 河北省 1000辆氢能重卡项目收益预测来源:氢云链根据表1,随着氢车价格和氢气价格的下降,氢车在高速上将逐渐与油车实现成本平价;考虑补贴的加持,氢车已经具备对油车的经济性。结合前期氢车示范实践,氢云链认为,氢车示范项目难以实现经济性的关键在于:(1)运营成本高。氢气价格、高速费偏高导致运营成本高。(2)收益低。氢车业务量不足导致收益低。(3)竞争力差。在短途业务中,氢车的竞争力不及电车。综上,氢云链认为,现阶段氢高速示范项目实现经济性的有四大关键:氢气价格、高速费、运营里程和返程业务。三、破局点:商业化的持续探索众所周知,国内氢车产业将是一个多方共同持续探索的过程。在3年示范基础上,现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快速找到规模应用场景,加大示范规模,探索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氢云链认为,氢能高速是目前氢车商业化最佳的起点和破局点所在。原因在于:在相关补贴的加持下,围绕四大要素(氢气价格、高速费、运营里程和返程业务)开展氢高速示范运营,有望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氢车项目商业化,扩大氢车示范规模,从而推动氢车购置与运营成本、供氢体系建设、管理体系的完善。由此,氢能高速将成为氢车走向规模化、商业化的关键性起点,甚至与氢车与电车的未来发展竞争直接关联。除了上述四个要素以外,未来发展氢能高速还需要关注哪些条件?氢云链认为有三个条件需要产业重视:1)持续降本。按照商用车“成本为王”铁律,需要持续降低氢车购置成本与氢气成本等,不断提升氢车示范项目的经济性。2)针对性的政策体系。在现有扶植政策基础上,从地方到中央,进一步探索氢高速相关的氢气补贴、氢气运输、站内制氢等相关政策创新工具。3)实现网络效应。实现氢车路线的“连线成网”、加氢站的“连点成面”,发挥网络效应,进一步提高氢车网络商业价值。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8月20日,国家交通部发布了《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24年第9号)》。文件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铁路线上,承担铁路运输或者施工、维修、检测、试验等任务的铁路机车、动车组、大型养路机械、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驾驶人员,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国家铁路局申请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资格,经考试合格后取得资格许可,并获得相应类别的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而在具体的铁路机车分类方面,文件进一步指出,J6类准驾电力机车包含了电电混合、氢动力新能源机车,按适用范围分为J6、J6S1、J6S2、J6Z1、J6Z2类型。这是国内首次将氢动力新能源机车纳入准驾铁路机车,为全国氢能机车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政策基础。原文如下: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工作,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铁路线上,承担铁路运输或者施工、维修、检测、试验等任务的铁路机车、动车组、大型养路机械、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驾驶人员(以下简称驾驶人员),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国家铁路局申请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资格,经考试合格后取得资格许可,并获得相应类别的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以下简称驾驶证)。内地与香港过境作业的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管理,以及外方进入我国境内作业的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 国家铁路局负责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管理工作。各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含北京铁路督察室,下同)负责本辖区内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监督检查工作。国家铁路局和各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以下统称铁路监管部门。第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的人员不得驾驶铁路机车车辆:(一)走私、贩卖或者吸食毒品的;(二)组织、领导或者参与恐怖主义活动的;(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铁路机车车辆疾病,或者存在其他影响安全驾驶行为的;(四)违章驾驶后未采取考核、教育、培训等措施的;(五)不具有相应驾驶资格或者持过期、失效、不符合准驾类型驾驶证的(不含经批准在相应申请考试机型上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或者实际操作考试的人员,下同)。第五条 驾驶资格按机车车辆类型分为机车系列和自轮运转车辆系列,并对不跨线至国家铁路营业线作业的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专用铁路及铁路专用线驾驶人员实施差异化分类管理。第六条 对不跨线至国家铁路营业线作业的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专用铁路及铁路专用线驾驶人员的驾驶资格,分为四类,分别以“市”、“专”字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S”、“Z”脚注予以区分:(一)S1类:需从城际及市域(郊)铁路跨线至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作业的,包括城际及市域(郊)铁路本线作业的;(二)S2类:仅在城际及市域(郊)铁路本线作业的;(三)Z1类:需出专用铁路及铁路专用线厂(矿)区但不过轨进入国家铁路营业线作业的,包括专用铁路及铁路专用线厂(矿)区内和段管线内作业的;(四)Z2类:仅在专用铁路及铁路专用线厂(矿)区内和段管线内作业的。跨线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作业的,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相应职业准入资格。第七条 驾驶资格具体代码及对应的准驾铁路机车车辆类型为:(一)机车系列,代码以“机”字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J”表示:J5类:准驾内燃机车(含内电混合动力新能源机车),按适用范围分为J5、J5S1、J5S2、J5Z1、J5Z2类型;J6类:准驾电力机车(含电电混合、氢动力新能源机车),按适用范围分为J6、J6S1、J6S2、J6Z1、J6Z2类型;J7类:准驾动力分散型电力动车组(含新能源动车组),按适用范围分为J7、J7S1、J7S2类型;J8类:准驾动力集中型内燃动车组,按适用范围分为J8、J8S1、J8S2类型;J9类:准驾动力集中型电力动车组,按适用范围分为J9、J9S1、J9S2类型。(二)自轮运转车辆系列,代码以“辆”字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L”表示:L2类:准驾大型养路机械(含新能源大型养路机械),按适用范围分为L2、L2S1、L2S2、L2Z1、L2Z2类型;L3类:准驾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含新能源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按适用范围分为L3、L3S1、L3S2、L3Z1、L3Z2类型。第八条 国家铁路局推进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资格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通过系统实现驾驶资格申请、考试、证件管理、监督检查等功能。第九条 国家铁路局建立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信用信息记录库,对聘用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驾驶资格考试涉及的单位以及人员违反驾驶资格申请、考试、证件管理、执业等相关规定的行为,纳入信用信息记录库并上报至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第十条 企业应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驾驶人员管理制度。企业应当为驾驶资格申请人提供必要的学习、培训条件。企业应当对驾驶人员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未经教育和培训,或者经教育和培训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企业应当定期对驾驶人员组织培训和考核,制定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保存培训考核记录。考核不合格的驾驶人员应当及时调整工作岗位。企业应当对驾驶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符合国家对驾驶人员健康标准要求的,方可允许上岗作业。企业应当对驾驶资格申请人和驾驶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科学合理制定执乘制度,保证驾驶人员身心健康,并根据驾驶人员的年龄、健康状况、技能水平等确定合理的执乘方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第十一条 驾驶人员应当遵守铁路运输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全驾驶,有权拒绝违章指挥。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员违反铁路运输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驾驶要求驾驶铁路机车车辆,不得将铁路机车车辆交由不具有相应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第二章 申 请第十三条 申请取得驾驶证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年龄在18周岁至45周岁,申请Z1类驾驶资格的年龄上限可以延长至50周岁,申请Z2类驾驶资格的年龄上限可以延长至55周岁 ...
2019年两会,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女士关于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提案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对消费者的普及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此后,每年的两会成为各地方政府与企业为氢能产业发声的重要平台。氢云链连续跟踪政府报告相关氢能产业信息。氢云链统计,截至发稿日,有13个地区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氢能产业(按国家公布的城市群名单统计,不统计相关地区的下辖地区),通过历年分析对比,氢云链发现2023年多个地区氢能产业规划有以下几个不同点:1、更多地区将氢能写入政府报告中。截至目前已有13个城市群地区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氢能产业,较2022年大幅增加。随着各地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陆续发布,预计涉及氢能规划地区数量将持续增加。2、由虚向实,氢能规划目标更详细。2023年城市群地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氢能产业的表述更加详细:基本回顾了2022年氢能产业的建设成绩,并提出了2023年对于氢能产业发展的量化指标,如郑州、开封、淄博、聊城等地计划推广910辆以上的氢车,而北京大兴区更是明确了2023年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100亿元;部分地区更是提出了具体的项目建设目标,如北京大兴区指出2023年启动氢燃料电池汽车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洛阳市指出推动氢沄氢燃料发动机项目尽快批量达产等。3、发展重点增多:绿氢+汽车成为主旋律。2022年各地政府报告中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主,较少提及绿氢相关的规划。2023年已公布政府报告全文的13个地区中,有开封、鄂尔多斯、潍坊、天津滨海新区、鄂尔多斯、包头、乌海等6个地区提到了绿氢,“绿氢+汽车”形成了氢能规划主旋律。4、因地制宜、地方特色逐渐形成。由于资源禀赋及前期氢能项目落地情况的差异,从已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各地区的产业规划和具体项目已经呈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如包头市强调发展多能互补,鄂尔多斯强调发展绿氢化工等。整体看,氢云链分析师认为,氢能产业早期盲目跟风、无序发展的现象正在逐步改善,预计2023年产业开始进入一个有序、良性发展新阶段,这意味一个接地气、能执行的产业规划对于地方氢能产业发展将真正起到引领作用。政府报告内容如下所示:河南城市群政府工作报告氢能相关内容河北城市群政府工作报告氢能相关内容上海城市群工作报告氢能相关内容“京津冀”城市群政府工作报告氢能相关内容广东城市群政府工作报告氢能相关内容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2月30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了关于2022年度包车客运运力投放情况的通告。通告指出,为进一步促进本市道路包车客运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广低碳新能源运输工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和交通运输部《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包车客运市场运行情况,经组织各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研究,由各相关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完成2022年度包车客运运力投放共535辆,运力能源结构全部为新能源。其中氢燃料电池客车250辆(西城区50辆、海淀区140辆、昌平区60辆)。7家企业分享250辆氢能客运车指标。氢云链获悉,如图表1所示,北京2022年度25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指标于近日完成分配工作,由北京中运氢动力运输有限公司、北京未来科学城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北京水木通达运输有限公司、北京申威狮星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申威狮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博大忠强旅游客运有限公司和融通运输有限公司7家企业斩获。图表1 北京2022年度25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指标详情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50辆氢能客运车或为第二个示范年度指标。由于北京首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年度已于8月截止,根据北京经信局发布的2021-2022年度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任务汇总表,北京2021年度计划推广城市客运车辆552辆,其中城市公交212辆、非公交客运车340辆。氢云链数据库显示,如图表2,212辆氢能城市公交的推广示范工作已于2021年完成,非公交客运于2021年和2022年分别完成81辆和264辆,总计557辆,超额完成了目标。故北京近日确认的250辆氢能客运车指标为第二个示范年度指标。图表2 北京首个示范年度客运车完成情况来源:氢云链数据库北京首年度氢能客运车指标市场情况北汽福田斩获首年度62%份额。氢云链数据库显示,北京首个示范年度完成的557辆氢能客运车由北汽福田、宇通客车和金龙联合3家企业斩获。如图表3所示,北汽福田占据了62%的份额,宇通客车以27%位列第2,金龙联合则以11%的份额位列第3。图表3 北京首个示范年度车企占有率情况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亿华通配套了66%的指标,总装机达41.6MW。北京首个示范年度完成的557辆氢能客运车由亿华通、国氢科技和上海捷氢3家企业完成配套。如图表4所示,亿华通以6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国氢科技和上海捷氢分别为27%和7%。其中,北京首年推广的氢能城市公交则均由亿华通联合北汽福田斩获。而在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方面,亿华通更是以41.6MW的总装机量高居榜首,国氢科技和上海捷氢则分别为12.1MW和4.7MW。图表4 北京首个示范年度配套商占有率情况来源:氢云链数据库小 结随着全国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进入第二个示范年度,作为首个示范年度完成率最高的城市群,北京第2年度的规划也颇受关注。目前,北京已经率先公开发布了第2个年度的首批250辆氢能客运车指标。由于当前城市群仍采取联合示范的机制,在年度指标的市场情况方面,无论是车企还是系统商或依旧表现出较高的集中度。但目前也有更多的企业开始布局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2年,电解槽成为氢能行业“最靓的崽”,有力地推动了氢能成为完全的清洁能源。但在实际应用中,电解制氢,尤其是绿氢的发展面临着两大难题:(1)电力和设备成本过高导致氢气成本高企;(2)化工园区内制氢制度导致场景受限。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步入第二个示范年,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项目示范经验逐渐丰富。为了解决氢能项目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氢气供需错配、价格偏高、来源“不清洁”等,各地开始针对电解制氢、尤其是绿氢出台了相关政策,以降低电解制氢成本,扩大电解制氢的应用范围。氢云链统计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后发现,国内政策主要通过对化工园区制氢“松绑”以及对电解制氢进行三类补贴这两种方式推动电解制氢发展。制氢制度:非化工园区制氢“松绑”截至目前,已有4个省级行政区、3个市级行政区发布关于新能源制氢制度松绑的相关政策,7个地区中除了河北和上海临港,其余3省2市均为年内发布的政策。图表1 新能源制氢相关制度发布情况来源:氢云链7个地区发布的政策中,山东、武汉和上海临港为探索在非化工园区开展绿氢项目,其余地区均将非化工园区的绿氢项目合法化。三类绿氢补贴加速出台:生产补贴、电价优惠和配套奖励截至目前,如图表2所示,年内已有3省4市发布针对绿氢的补贴政策,其中仅有广东省和深圳市属于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地区。图表2 年内绿氢补贴政策发布情况来源:氢云链三类绿氢补贴政策。从绿氢的补贴政策来看,主要分为三类:生产补贴、电价优惠和配套奖励。生产补贴:以吉林省、濮阳市等地区为例,其政策主要针对制氢厂采取绿氢的直接生产补贴,目前普遍补贴15元/kg。电价优惠:电价优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以广东地区为代表的蓄冷电价政策,同时谷电用电量超50%的免收基本电费,另一种四川地区为代表的采用地区低价电并给予一定的电费支持。配套奖励:目前已发布政策的配套奖励主要是风光指标,如湖北1000标方/时的绿氢制氢产能奖励50MW风光指标,濮阳市也给予一定的指标奖励。除此以外,部分地区针对制氢厂的建设也给予了一定的建设补贴。整体来看,针对绿氢生产的补贴政策并不多,且政策主要集中在非城市群地区。由于城市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各类资源相对有限,即便采取制氢加氢一体站的方式也需要大量土地资源建设光伏、风电厂,且城市群地区大多缺少大规模用氢的工业设备,单纯在交通领域推广绿氢的成本依旧较高。而非城市群地区尤其是化工业发达的地区,拥有足够的现场制氢用氢场景,推广绿氢的成本较低。小 结城市群的示范运行不仅加速了城市群地区绿氢的发展,同时也给非城市群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示范经验。目前来看,非城市群地区凭借自身大规模现场制氢消纳场景的优势,在绿氢的发展上“后发制人”,已有多个省市发布了补贴政策,并开工投产了大量的绿氢项目。而城市群地区通过制度破局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运营,绿氢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2022年是绿氢的政策元年,同时国内已有大量绿氢项目投产,随着各地区补贴政策的发布,绿氢也将迎来类似燃料电池的爆发。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氢能产业补贴政策进一步从城市群地区“外溢”。近期,大量地区发布了氢能补贴政策,其中非城市群地区占比更高。在吸取了城市群的经验之后,非城市群地区的补贴更贴近当地的实际情况,补贴力度也较大。这或许标志着非城市群地区氢能产业相关项目将迈上新的规模。氢云链整理了年内公开并明确补贴标准的非城市群地区氢能补贴政策,其中省级行政区包括湖北省、吉林省、重庆市等,市级行政区包括武汉、吕梁、成都市等。一方面,非城市群地区根据各地的示范经验发布了更能解决产业链痛点的政策,如湖北发布的政策指出“对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发展风光水规模电解水制氢,按照1000Nm3/h制氢能力、奖励50MW风电或光伏开发资源并视同配置储能。”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部分地区发布的政策力度较大,涉及面广,如攀枝花市的政策。相关详情如下所示:一、省级补贴政策湖北省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一、支持氢能产业投资。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引进氢能产业项目,给予配套用地、能耗等方面支持保障并实行承诺制审批,列入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年度计划,按建设有效期内企业实施该项目银行贷款实际支付利息的50%予以贴息,单个项目年度贴息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可连续贴息三年。对特别重大、带有示范引领作用企业项目,按照“一企一策”方式给予专项奖励政策。对通过增资开展氢能项目的存量企业,其增量部分参照新引进项目政策执行。对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氢能产业技改投资项目,按照项目生产性设备投资的8%予以支持,单个项目补助金额最低100万元,最高1000万元。三、创新支持氢气制取。充分利用宜昌、武汉、孝感、潜江等地现有氯碱、焦炉煤气、炼化等行业副产氢优势资源,按产氢量给予相应能耗和碳排放扣减,允许石化企业在厂区外建设车用氢气提纯装置和集中充装设施,提高低成本化工副产氢供应能力。对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发展风光水规模电解水制氢,按照1000Nm3/h制氢能力、奖励50MW风电或光伏开发资源并视同配置储能。四、支持储运设施投资。对专门从事高压氢气/液氢存储的企业,按设备投资的10%给予企业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鼓励天然气管道掺氢及纯氢管网建设,对总长度不少于5公里的纯氢管道项目,在省预算内投资中按纯氢管道设备投资额20%、最高500万元补贴。五、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按照“总量控制,先建先得”原则对新建加氢站建设给予补贴,对2025年底前建成并投用,且日加氢能力(按照压缩机每日工作12小时加气能力计算)500公斤级以上的前50座加氢站(含氢能船舶加氢站),在省预算内投资中一次性给予项目投资20%、最高200万元建设资金补贴。鼓励市州根据实际情况对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给予补贴,各级财政补贴合计不超过加氢站固定资产投资的50%。六、支持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达到年度增量目标的市州政府每年给予奖励1000万元,其中武汉市年度增量目标800辆,襄阳市、宜昌市300辆,其他市州150辆。九、支持氢能核心技术攻关。对氢能领域获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单位给予一次性1000万元补助资金。十、支持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对主导制(修)定氢能产业相关标准的企业和机构,省财政分别按每项最高100万元、30万元、20万元给予资金奖励。对建成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机构,结合机构投入情况,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吉林省《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二、加强技术成果转化(五)支持首台(套)首批次应用。对于符合指导目录的氢能领域产品,按照首台(套、批次)销售价格20%的标准给予生产企业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三、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八)支持加氢站建设。鼓励新建和改(扩)建符合《“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加氢站。对省内新建加氢站压缩机12小时额定工作能力在1000公斤以上(含1000公斤)的给予定额补贴500万元,对额定工作能力在500公斤以上(含500公斤)、不足1000公斤的给予定额补贴200万元;对省内改(扩)建加氢站压缩机12小时额定工作能力在1000公斤以上(含1000公斤)的给予定额补贴300万元,对额定工作能力在500公斤以上(含500公斤)、不足1000公斤的给予定额补贴100万元。(九)支持加氢站运营。对在本省范围内提供加氢服务且绿氢销售价格不高于每公斤35元的加氢站,给予每公斤15元氢气运营补贴,每年最高补贴200万元。四、全产业链示范应用(十)支持绿氢制取企业。对年产绿氢100吨以上(含100吨)的项目,以首年每公斤15元的标准为基数,采取逐年退坡的方式(第2年按基数的80%、第3年按基数的60%),连续3年给予补贴支持,每年最高补贴500万元。(十一)支持绿氢储运企业。对专业从事绿氢存储的项目主体以及使用绿氢存储装置的其他项目主体,按绿氢存储设备投资的20%,给予项目主体一次性补贴,最高补贴500万元。对专业从事绿氢运输的项目主体,按照年度累计氢气实际承运量,给予每公斤1.5元补贴,最高补贴150万元。五、支持氢能企业做强(十五)支持企业扩大投资。对总投资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年产绿氢5000吨以上(含5000吨),且获得贷款的氢能新建、改造项目,给予不超过人民银行同期中长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单个企业原则上年度不超过2000万元的贷款贴息支持;对固定资产投资纳入统计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且获得银行贷款的氢能企业,给予固定资产贷款贴息率不超过2%、单个企业不超过600万元的普惠性贴息支持;重点支持氢能企业租赁关键设备和生产线用于省内研发、建设、生产环节,对融资租赁合同额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给予费率不超过5%、时间不超过3年、单个企业年度不超过600万元的补贴。(十七)支持氢能产业园区建设。对经认定投入运营的氢能产业园区,给予其运营管理机构一次性奖励25万元和最多3年的运营补贴。运营补贴为管理机构实际运营费的50%,其中,入驻1家氢能产业企业的每年最高运营补贴50万元,入驻2家以上氢能产业企业的每年最高运营补贴100万元。《重庆市促进汽车产业平稳增长政策措施》一、公交客运运营奖励。对运营企业新增或更新纯电动公交车、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给予1万元/辆运营奖励,单个企业年度奖励资金不超过500万元。二、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研发奖励及加氢 ...
2月12日,浙江省住建厅印发了《浙江省汽车加氢站建设专项规划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及《浙江省汽车加氢站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技术手册(指南)》(征求意见稿)。《浙江省汽车加氢站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技术手册(指南)》(征求意见稿)3. 目标谋划目标谋划是对规划区内氢能产业、加氢站发展目标进行量化分析的过程。3.1 规划目标根据现状调研情况,综合考虑氢能产业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双碳目标要求、汽车产业发展,提出氢燃料电池汽车规划目标和加氢站规划目标。根据氢燃料电池汽车燃油消耗替换量,结合氢源清洁情况(如灰氢、蓝氢、绿氢),进行减碳规模的测算,提出规划的减碳成效目标。3.2 规模目标3.2.1 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预测结合目前浙江省氢燃料电池汽车计划推广数以及浙江省的经济状况和氢能产业发展,预测浙江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规模如表所示。各地在预测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时,需要根据当地情况以及氢能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采用合适的预测方法进行合理预测。3.2.2 用氢量预测应根据不同类型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年平均行驶里程数、单位耗氢量以及损耗率计算年用氢量。专项作业车如叉车、环卫车辆、园区内物流车辆、景区游客转运车辆等可根据实际调研获取的数据计算年用氢量。预测公式见表 3.2。远期若发展氢内燃机汽车,则其用氢量可采用类似方法计算。当有完整实际运行数据时,采用实际获得的不同类型氢燃料电池汽车耗氢量值;当有部分实际运行数据时,可使用实际值对理论值进行校正,即理论值乘以校正系数可获得实际值;当无实际调研数据时,可参考表 3.3 并根据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确用氢量损耗可通过现场调研已有加氢站站内输入氢气量和输出氢气量的差值来确定。3.2.3 加氢站规模结合浙江省氢能实际发展情况,对浙江省加氢站的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22~2025 年)为初步发展阶段,加氢站建设按照省内政策文件规划,预测 2025 年建设50~70 座左右加氢站;第二阶段(2026~2035 年)为快速发展阶段,预测 2030 年建设加氢站 90~120 座,2035 年建设加氢站 150~250 座;第三阶段为多元网络化发展阶段(2036~2050 年),预测全省在 2050 年加氢站数量为 500~800 座左右。预测浙江省加氢站规模如表所示。各地编制规划时,根据用氢量以及单座加氢站规模,计算加氢站数量。站均加氢能力确定:近期可按加氢单建站每天 1000~2000 千克、加氢合建站每天 500~1000 千克来确定站均加氢能力,位于产业园区和城区的加氢站可取低值,位于国省道、高速公路上的加氢站可取高值或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远期可根据当地氢能产业发展状况和用氢汽车发展趋势取值。加氢站总量确定:根据规划区年用氢量预测值,一年按 365 日,计算氢气日平均需求量。加氢站加氢能力不低于日平均需求量的 1.5 倍,计算加氢单建站和加氢合建站的数量。《浙江省汽车加氢站建设专项规划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3 基本规定3.0.1 应由所在区域加氢站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地区的加氢站建设专项规划;并牵头组织对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综合协调和论证。涉及跨地市行政区域的专项规划由所在地区的加氢站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编制。3.0.2 编制组织机构应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组织、责任分工、工作内容、进度安排、经费保障等内容。3.0.3 编制单位应具有相应的城乡规划编制资质。3.0.4 应符合上位规划的控制指标要求,并征求上一级加氢站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3.0.5 汽车加氢站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后,应由本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3.0.6 其他专项规划中涉及加氢站相关内容的部分,应参考本导则的要求进行编制。4 规划内容4.1 一般规定4.1.1 加氢站建设专项规划内容一般包括规划总则、现状分析、相关规划衔接、需求预测、系统规划、加氢站规划、重要影响因素分析、近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保障等主要内容,并附上规划相关的图表和其他附件;具体框架可参考附录 A《浙江省汽车加氢站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大纲》;具体编制步骤应参照《浙江省汽车加氢站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技术手册(指南)》。4.1.2 应落实上位加氢站建设专项规划的要求,加氢站数量、规模、用地布局、防护要求等需纳入同层级国土空间规划,并与相应详细规划做好衔接。4.2 规划期限和范围4.4.1 规划期限应与本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持一致。4.2.2 规划范围可根据编制需要进行确定,设区市可将市域、中心城区作为规划范围;县(市、区)可将县域、中心城区作为规划范围;城市新区、各类开发区也可根据需要作为规划范围;跨地市行政区域宜根据需要确定合适的规划范围。4.3 规划目标4.3.1 提出契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适应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和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的总体目标。4.3.2 提出与地方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目标相匹配,规划实施后可达成的减碳成效目标。4.4 编制原则4.4.1 统筹协调原则。应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作用,建立相关部门合作和衔接机制,统筹协调加氢站各相关部门和权属单位的建设、管理、运营要求。4.4.2 统一规划原则。应与当地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等相衔接,充分考虑氢能产业、汽车产业和其他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和要求,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先规划后建设、有序推进。4.4.3 安全环保原则。应优先考虑氢能源网络和加氢站的安全性,并以优化汽车用能结构、实现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落实国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战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经济合理的加氢站建设网络。4.4.4 适度超前原则。应统筹兼顾城市规模和发展阶段,处理好长远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规划方案应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并且满足“合理确定规模、适度超前建设、预留发展空间”的要求。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浙江省住建厅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12月6日,广州市发改委发布了《广州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方案(2022-2025年)》。一、主要目标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达到规模化推广应用,全产业链实现补链强链,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加氢站布局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枢纽。——重点领域示范应用成效明显。强化财政支持保障,通过扩大场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等,全市推广应用不少于2500辆燃料电池汽车,率先探索出一条安全、高效、经济、规范的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路径,建成全国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稳步发展。到2025年,力争全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培育不少于5家在产业链核心零部件领域排名全国前五的头部企业,引领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升级和成本下降,打造覆盖全产业链、技术先进的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和整车研发制造基地。——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车用氢气供给能力不断加强,到2025年,形成市内年产约3万吨、市外年供应1万吨车用氢气的稳定保障体系,完善加氢站建设审批、运营管理,力争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形成与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相匹配的车用供氢网络。二、统筹推动整车示范应用(一)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示范应用。充分发挥燃料电池汽车长续航、大载重、加注时间短等优势,侧重于替代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柴油车,与纯电动汽车错位并行发展。示范期内,依托我市整车企业,加快推广货车、建筑废弃物运输车、水泥搅拌车等,其中以物流、建筑工地、冷链运输等作为重点示范应用场景;加大工作力度,率先在乘用车领域进行推广应用,抢占产业制高点。依托黄埔、南沙、白云等条件较好的区域,进一步加强引导政策支持,推动开展更多领域、更高目标的示范应用。(二)鼓励示范应用模式创新。支持燃料电池汽车运营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打包租赁商业链条,围绕用户的车辆运行路线,配套建设加氢站,为用户提供车辆租赁、维保、加氢等一体化运营服务解决方案。加大在市政等领域的政府集中采购力度,逐步提高燃料电池汽车占比。建立市内燃料电池汽车便利通行机制,研究对燃料电池汽车开放路权,适当放宽通行限制。三、提升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水平(三)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优势企业为抓手,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点对点”式技术攻关,提高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推动广州大学黄埔氢能创新中心、广州市中德氢能源研究院等机构建设,积极引进创建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支持黄埔、白云区牵头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实现更多核心技术突破,不断提高零部件国产化率。以产业化为导向,加大对基础材料(催化剂、碳纸、质子交换膜)、关键零部件(双极板、膜电极、高性能电堆)、整车关键技术(控制策略、动力系统集成)的研发支持。鼓励优势企业联合申报研发课题,支持创新技术产业化并参与示范运营。探索在示范应用中将无人驾驶、智能网联等新技术与燃料电池汽车融合发展。(四)强化企业主体作用。以示范应用为牵引,调动上下游企业积极性,建立自主可控、技术先进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挥整车企业引领作用,支持广汽集团、广环厂、雄川氢能等企业加快研制燃料电池商用车、环卫车、专用车及乘用车。支持燃料电池整车企业和云韬氢能等重点企业联合各关键零部件企业形成创新联合体,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围绕我市已落地的重点企业制定“一企一策”,大力培育产业龙头企业,支持将高性价比的零部件产品推向国内市场,实现龙头企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四、构建氢能供保体系(五)提升多元供氢能力。全力建设安全可控、供应稳定、生产清洁、价格合理、符合标准的车用氢气供应体系,稳定市内制氢供应能力。推动广石化、昆仑天然气等发展工业副产气提纯氢和化石能源制氢,鼓励广钢气体、林德气体、恒运集团等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支持粤华发电、广州供电局、华润电力等发展电解水制氢。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形成工业副产气提纯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天然气重整制氢、电解水制氢等多元氢气供给能力。(六)有序推进加氢站建设。落实《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1-2030年)》,编制示范期内加氢站建设方案。探索建立加油站与加氢站指标配套机制,鼓励利用现有加油站、加气站,建设具备加氢功能的能源补给站。新建站以日加氢能力在1000kg以上规模的固定加氢站为主,并预留加氢能力扩展空间。推进在城际间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一批油氢合建综合能源补给站,支持大型物流园区、闲置工业用地、热力资源电厂、公交站场用地等建设加氢站等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推动现有已停业或半停业的天然气加注站改建加氢站,用于满足市内物流车和公交车加氢需求。五、加大对示范应用奖补(七)实施整车购置补贴。示范期内,对投入广州市示范运营的燃料电池汽车进行奖励,按照总量控制、逐步退坡的原则,对符合行驶里程、技术标准并获得国家综合评定奖励积分的燃料电池汽车给予购置补贴。落实省的有关规定,对获得国家综合评定奖励积分,且不少于5项关键零部件在示范城市群内制造的燃料电池汽车,按照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补贴3000元/千瓦(单车补贴功率不超过110千瓦)。(八)对关键零部件研制进行奖励。按照国家和省的政策,重点支持八大关键零部件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期内,对获得国家示范城市群考核“关键零部件研发产业化”积分的企业给予财政资金奖励,参照国家综合评定奖励积分,原则上每1积分奖励5万元,每个企业同类产品奖励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九)落实加氢站建设补贴。按照省的有关要求,对“十四五”期间内建成投用,且日加氢能力(按照压缩机每日工作12小时的加气能力计算)500公斤以上的加氢站进行补贴。其中,属于油(气)氢合建站、制氢加氢一体化综合能源补给的,每站补助250万元;属于其余占地固定式加氢站的,每站补助200万元;属于撬装式加氢站的,每站补助150万元。市、区财政视实际情况对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给,各级财政补贴不超过500万元/站,且不超过加氢站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获得财政补贴的加氢站在首笔补贴到位后5年内停止加氢服务的,应主动返还补贴资金。(十)逐步降低使用成本。通过技术创新、装备自主化、商业模式创新 ...
11月22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用加氢站发展规划(2021—2025年)》。市场需求分析一、车辆目标市场(一)车辆发展数量根据《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目标,结合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任务,本市2023年前力争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2025年前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二)车辆应用场景相比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续航里程长、加氢时间短、零排放零污染等特点,特别适宜低温、山区、重载和远距离运输等应用场景。因此,“运输距离长、荷载重、环境污染大”的商用车领域是适宜规模化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领域,按照运输类别、服务功能、运行特征,具体划分为货运、环卫、邮政、公交、旅游客运、省际客运和通勤客运7类应用场景。其中,货运包含干线运输和城市配送两类细分场景,公交包括市郊山区线路和远郊山区线路两类细分场景。二、车辆推广潜力分析根据车辆应用场景划分,结合货运、环卫、公交等领域车辆更新替换工作计划,综合考虑各应用场景车型产品的购置和使用成本,以及不同车型产品适配性与技术成熟度,按照“宜电则电、宜氢则氢、燃油应急备份”的车辆推广思路,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在7类应用场景的可推广潜力规模为13.70万辆,详见表3—1。表3—1 7类应用场景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潜力分析三、车辆推广规模预测根据《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2023年前力争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2025年前力争在各应用场景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的目标,以及本市牵头申报的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任务,对2023年前、2025年前各应用场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规模进行预测,详见表3—2。表3—2 2023年前、2025年前各应用场景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规模预测四、氢能需求分析根据本市既有以及拟在2022—2025年推广使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2023年前,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预计达到3370辆。通过对不同应用场景、不同车型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不同运营强度下的氢能需求进行测算,截至2023年,337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日均氢能需求约47吨/日(合14106吨/年),详见表3—3。本市4座制氢厂现阶段车用氢气产能约2927吨/年,结合各制氢厂扩产计划,预计到2023年,车用氢气产能将增至9770吨/年。相比该阶段的加氢需求,仍存在约4336吨/年的供氢缺口,需从上游制氢环节做好统筹保障。表3—3 337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氢能需求测算(2023年前)2025年前,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预计将达到10370辆。通过对不同应用场景、不同车型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不同运营强度下的氢能需求进行测算,截至2025年,1037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日均氢能需求约126吨/日(合38107吨/年),详见表3—4。结合各制氢厂扩产计划,预计到2025年,车用氢气产能保持在9770吨/年,远无法满足“十四五”后期约38107吨/年的加氢需求,需从上游制氢环节做好统筹保障。表3—4 1037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氢能需求测算(2025年前)规划方案一、规划目标2023年前,在冬奥配套加氢站建设运营工作经验基础上,打好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开局之战,同时在延庆区、大兴区、房山区、昌平区、顺义区、海淀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服务干线货运、城配物流、公交客运、环卫邮政等领域车辆的加氢站布局建设,力争建成并投运37座加氢站,加氢总能力达到74吨/日,满足47吨/日车用氢能需求,促成重点区域氢能产业示范引领。2025年前,立足区域示范成果,紧跟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步伐,力争建成并投运加氢站74座,加氢总能力达到148吨/日,满足126吨/日车用氢能需求,进一步扩大加氢站服务辐射范围,初步形成规划布局合理、结构灵活多样、安全保障优先、滚动有序调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供给保障体系。二、规划布局围绕本市一条环路、两片区域、三类节点、多条通道的货运和通勤客运加氢需求,开展规划布局。一条环路:围绕六环周边顺义空港、通州马驹桥、平谷马坊、大兴京南等4大物流基地,新发地、岳各庄等7大批发市场和本市重点铁路货场,打造环线加氢供应链。两片区域:针对本市重点物流基地、批发市场、铁路货场较为集中的南、北两大区域,形成区域加氢供应能力。三类节点:在物流基地、批发市场和铁路货场等三类货运物流节点周边,满足就近加氢服务需求。多条通道:在本市主要客货运通道沿线布局加氢站,满足车辆沿途加氢服务需求。图4—1 北京市客货运重点区域布局图(一)示范先行阶段(2022—2023年)2023年前,考虑加氢站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建站规模逐渐扩大,新建加氢站日加氢能力约为2吨。为满足337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约47吨/日(合14106吨/年)的氢能需求,力争建成并投运37座加氢站,在制氢厂氢气制备规模充分、运氢车投运数量充足的前提下,日加氢总能力达到74吨以上,满足47吨/日的车用氢能需求。结合本市重点地区加氢需求,在现有11座站的基础上,在延庆区、海淀区、昌平区、大兴区、房山区、顺义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7个区域(也是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先行区域),规划建设26座加氢站,满足337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47吨/日的加氢需求。一是在延庆区、昌平区和大兴区初步选址13座加氢站(见表4—1、图4—2),但未确定红线范围,主要服务于本市南部地区物流基地、批发市场及铁路场站以及西北部货运通道(京新、京藏);二是未明确建设位置的13座加氢站(见图4—3),重点在顺义区、亦庄等东部区域和房山区西南部区域进行规划,目前尚未明确具体规划位置,但已有80余座加油站纳入项目储备库,后续拟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研究落实具体选址。为保障26座加氢站顺利开展建设,具体建设位置可根据实际市场需求和场站条件进行调整,但建设规模需控制在本规划总体规划规模内。表4—1 区域示范——初步选址建设的13座加氢站规划情况(二)市场化发展阶段(2024—2025年)2025年前,为满足1037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约126吨/日(合38107吨/年)的氢能需求,在2023年已保有37座加氢站、日加氢总能力达到74吨的基础上,2024—2025年力争再新建并投运至少37座加氢站。加氢站保有量达到74座,在制氢厂氢气制备 ...
11月4日,湖北省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湖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工作部署,打造氢能全产业链生态,全面推进氢能强省建设,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新的动力引擎,特制订以下支持措施。一、支持氢能产业投资。重点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积极发展氢燃料电池船舶,创新发展氢燃料电池发电和供热装备。支持以武汉市经开区、宜昌市高新区等为重点,打造氢能产业园区。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引进氢能产业项目,给予配套用地、能耗等方面支持保障并实行承诺制审批,列入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年度计划,按建设有效期内企业实施该项目银行贷款实际支付利息的50%予以贴息,单个项目年度贴息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可连续贴息三年。对特别重大、带有示范引领作用企业项目,按照“一企一策”方式给予专项奖励政策。对通过增资开展氢能项目的存量企业,其增量部分参照新引进项目政策执行。对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氢能产业技改投资项目,按照项目生产性设备投资的8%予以支持,单个项目补助金额最低100万元,最高1000万元。(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二、支持企业培育壮大。依托东风汽车、雄众氢能、理工氢电、国电投武汉绿动、中船712所、开沃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加快在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等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以及制氢、加氢、储运设备等关键节点布局,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培育掌握全产业链和关键核心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强、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地方建设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园区,对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按年销售额给予适当奖励。(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财政厅)三、创新支持氢气制取。充分利用宜昌、武汉、孝感、潜江等地现有氯碱、焦炉煤气、炼化等行业副产氢优势资源,按产氢量给予相应能耗和碳排放扣减,允许石化企业在厂区外建设车用氢气提纯装置和集中充装设施,提高低成本化工副产氢供应能力。对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发展风光水规模电解水制氢,按照1000Nm3/h制氢能力、奖励50MW风电或光伏开发资源并视同配置储能。支持电解制氢企业用电参与市场化交易。探索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氢,建设规模化制氢产业基地,逐步构建多元化氢能供给体系。(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国网省电力公司)四、支持储运设施投资。对专门从事高压氢气/液氢存储的企业,按设备投资的10%给予企业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鼓励天然气管道掺氢及纯氢管网建设,对总长度不少于5公里的纯氢管道项目,在省预算内投资中按纯氢管道设备投资额20%、最高500万元补贴。(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财政厅)五、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沿“汉十”“汉宜”“武黄”等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10座加氢综合示范能源站。对纳入各地加氢站布局规划、独立占地的加氢站(含氢能船舶加氢站),优先安排项目用地指标。燃料电池汽车及氢能船舶加氢站投资建设实行属地备案管理,原则上参照天然气加气站实施行业管理,由各市州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管理办法。鼓励中石化、中石油、省交投等企业利用现有加油站、加气站改建或扩建加氢设施。对现有加油(气)站红线范围内改(扩)建加氢设施但不新增建(构)筑物,原已办理加油(气)站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可不再办理加氢站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按照“总量控制,先建先得”原则对新建加氢站建设给予补贴,对2025年底前建成并投用,且日加氢能力(按照压缩机每日工作12小时加气能力计算)500公斤级以上的前50座加氢站(含氢能船舶加氢站),在省预算内投资中一次性给予项目投资20%、最高200万元建设资金补贴。鼓励市州根据实际情况对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给予补贴,各级财政补贴合计不超过加氢站固定资产投资的50%。(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六、支持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将氢燃料汽车产业纳入“51020”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集群,推动打造全国重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和生产基地。促进氢燃料汽车规模化应用,以中、重型商用车为重点,在全省推进氢燃料公交车、物流车、环卫作业车、渣土车、绿化养护车、通勤车等加快应用,鼓励各地在新增或更换政府公务用车、市政环卫车及城市配送车时优先选择氢燃料电池汽车,鼓励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装备省内核心零部件,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达到年度增量目标的市州政府每年给予奖励1000万元,其中武汉市年度增量目标800辆,襄阳市、宜昌市300辆,其他市州150辆。除限行桥梁、隧道以外,车长不超过6米、总质量不超过8吨的燃料电池厢式货车在省内市区行驶不受现行货车限行路段、限行时段的限制。积极支持武汉市牵头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机关事务局)七、拓展氢能交通示范应用场景。以交通领域应用为重点,在省内都市圈节点城市以中长途、中重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示范应用为重点,推动建设“武汉—襄阳(十堰)—宜昌—武汉”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圈。鼓励武汉-宜昌-襄阳市际线路的道路客运企业使用氢燃料电池客车,连接重要节点城市,打造武汉、襄阳都市圈和宜荆荆都市圈氢燃料电池汽车客运专线。支持宜昌市开展氢能船舶应用示范。结合天河机场、顺丰机场航空货运枢纽、武汉新港等重点物流枢纽基地建设,推进氢燃料电池物流车、重型载货车及叉车等示范应用,打造多港联运燃料电池汽车货运专线。(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邮政管理局、湖北交投集团、湖北联投集团、湖北港口集团)八、支持氢能在工业、发电领域应用。推动氢能在冶金、建材、化工等工业领域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供,燃气掺烧氢气,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应用场景示范,对示范项目给予省预算内投资支持。(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经信厅,国网省电力公司)九、支持氢能核心技术攻关。对氢能领域获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单位给予一次性1000万元补助资金。对牵头承担氢能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企业,按有关规定给予配套支持。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推动氢燃料电池整车(船)集成、有机 ...
11月1日,四川省经信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四川省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一、发展目标到2030年,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高,氢气制储运加及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实现自主突破,保持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同步水平。产业链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核心产品。培育国内领先企业30家,覆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初步形成集研发创新、装备制造、运维服务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达8000辆,氢能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初步建立,建成多种类型加氢站80座;氢能示范领域进一步拓展,实现高原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热电联供、备灾电源、无人机、船舶等领域示范应用。二、重点任务(一)优化产业布局。依托我省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和现有产业基础,构建以绿氢为主的氢源供应体系和以氢能制储运加用为重点的氢能装备产业体系,打造“一核一带一走廊”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一核”即以成都为极核,辐射带动德阳、乐山、自贡等市,重点开展燃料电池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氢能装备研发创新和产业化,打造专业氢能装备园区,带动全省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一带”即以攀枝花、雅安、凉山等市(州)为重点打造川西绿氢发展带,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优势,探索开展绿氢制储运加用产业生态。“一走廊”即以内江、广安等市为重要节点,打造从成都到重庆的“成渝氢走廊”,以示范应用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责任单位:有关市(州)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应急厅、省经济合作局。列首位的为牵头部门,其余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二)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构建高效协同的多层次创新体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并围绕示范应用实际场景,着力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设立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高安全性低成本氢气储运、氢燃料电池系统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领域,重点突破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光电化学制氢等技术,力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高安全性低成本氢气储运领域,重点突破高压气态储运、大规模氢气液化与储运、管道输氢等装备制造,力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氢燃料电池系统领域,重点推动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等关键零部件自主突破,力争达到国内同步水平。(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教育厅)(三)加大示范应用。进一步加快氢能在交通、发电、储能、工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为新装备、新技术提供示范应用场所,加快产业化进程。大力推动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以中重型、中远途商用车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范围。与重庆市携手打造“成渝氢走廊”,并组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联合申报国家新一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探索开展氢能轨道交通、氢能工程机械、氢能无人机、氢能船舶等示范应用。加大氢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探索氢能在化工、冶金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探索氢能在发电、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分布式氢能发电示范,在高原地区开展氢能热电联供示范,结合抢险救灾需求开展氢能备灾电源示范,推进能源革命。〔责任单位:有关市(州)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交通运输厅、财政厅、科技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应急厅〕(四)健全完善产业发展体系。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带动加快推动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燃料电池汽车、氢能轨道交通、氢能发电装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装备、制氢加氢一体化装备等领域,培育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头部企业,打造集研发创新、装备制造、运维服务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在研发创新方面,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材料和零部件瓶颈,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装备制造方面,以燃料电池生产企业为核心,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着力提高产品成套生产能力,加快实现规模化生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运维服务方面,围绕实际示范应用场景,培育一批专业的运维服务团队,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力争早日实现盈亏平衡,形成自身造血能力。(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科技厅、省经济合作局、交通运输厅、应急厅)(五)加强氢能供应。打造绿氢输出基地,依托我省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在攀枝花、乐山、雅安、凉山等水电、风电、光伏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提供绿色经济氢源。发展蓝氢经济,在成都、内江、广安等地开展工业副产氢提纯,提供氢源补充。构建互联互通的制氢加氢网络,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及“成渝氢走廊”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制氢站、加氢站、输氢管道等氢能基础设施。探索氢的能源管理模式,根据示范需求探索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鼓励利用现有加油站、加气站改扩建为综合能源站。〔责任单位:有关市(州)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厅、经济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应急厅〕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同。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强化组织协同,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推进全省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省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细化政策措施。各市(州)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应急厅、省经济合作局〕(二)加大政策支持。研究出台支持 ...
10月1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展目标:近期 (2021-2025年):逐步构建氢能产业生态,产业布局初步成型,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到2025年底,打造吉林西部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化供应基地、长春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基地,逐步开展横向 “白城-长春-延边”氢能走廊建设。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形成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6-8万吨/年。探索天然气掺氢技术示范应用。试点建设“绿色吉化”项目,建成改造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绿色炼化产能达25-35万吨;超前布局基础设施,2025年建成加氢站1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规模达到500辆;试点示范氢燃料电池在热电联供、备用电源的应用。引进或培育3-4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装备制造企业、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生产企业,其中,龙头企业1家,推动全产业链 “降成本”。2025年氢能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中期 (2026-2030年):全省氢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链布局趋于完善,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到2030年,持续强化和发挥吉林西部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化供应基地、长春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基地引领作用,推进吉林中西部多元化绿色氢基化工示范基地、延边氢能贸易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白城-长春-延边”“哈尔滨-长春-大连”氢能走廊建设,初步建成全省立体氢能网络。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到30-40万吨/年,建成加氢站70座,建成改造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绿色炼化、氢冶金产能达到200万吨,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规模达到7000辆。加大氢燃料电池在热电联供、备用电源、应急保供、调峰、特种车辆上的应用。引进或培育5家燃料电池电堆及零部件企业,推动产业链重点环节产品自主化,其中,龙头企业3-5家。氢能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远期 (2031-2035年):将我省打造成国家级新能源与氢能产业融合示范区,在氢能交通、氢基化工、氢赋能新能源发展领域处于国内或国际领先地位,成为全国氢能与新能源协调发展标杆和产业链装备技术核心省份, “一区、两轴、四基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氢能资源网格化布局延伸全域,提升通化、白山、延边等地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依托延边氢能贸易一体化示范基地,“哈尔滨-长春-大连”氢能走廊,开展相关能源化工产品和装备向国内外销售,打造国内氢基产品贸易增长极。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到120-150万吨/年,建成加氢站400座,建成改造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绿色炼化、氢冶金产能达到600万吨,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规模达到7万辆。氢能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9月30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了《武汉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原文如下。武汉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财政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武政规4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为规范相关财政资金管理,切实推进我市氢能产业加快发展,现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用于指导《意见》中培育氢能龙头企业、扩大氢能汽车研发制造、支持加氢站投资运营、优化燃料电池车船政策支持、扩大氢能产业投资等任务中所涉市区共担财政资金的申报管理工作。第三条 鼓励各区加大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区级另行给予支持的财政配套资金以及各区对主导制(修)定氢能产业标准的企业和机构给予的奖励资金,由各区自行制定管理办法。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燃料电池汽车仅限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指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车用储氢瓶充装氢气的固定专门场所,含具备加氢、加油、加气、充电等功能的两站合建或多站合建的综合能源补给站。 第二章 支持奖励标准及申报要求第五条 培育氢能龙头企业奖励标准及申报要求(一)奖励标准对于年度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本市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按照销售收入2%-5%的比例给予超额累进制阶梯奖励。销售收入1000万元(含)至5000万元(不含),按照销售收入的2%给予奖励;5000万元(含)至1亿元(不含)超额部分按照3%给予奖励;1亿元(含)至2亿元(不含)超额部分按照4%给予奖励;2亿元(含)以上超额部分按照5%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每年度最高奖励1000万元。(二)申报条件1.申报主体是从事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生产的本市企业。2.在一个自然年度内燃料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产品合计形成1000万元以上的销售收入。(三)申报材料1.奖励资金申报书:含资金申请表、企业基本情况、年度经营情况、所生产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产品产量、主要参数、技术水平、上下游配套、市场占有率等相关内容。2.相关附件:1企业多证合一营业执照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2相关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产品销售合同、发票。3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需具二维码标识)。4申报企业诚信承诺书。第六条 扩大氢能汽车研发制造奖励标准及申报要求(一)奖励标准对本市整车企业研发并批量化生产的燃料电池车型,按照每销售5辆一个阶梯给予奖励。其中,乘用车车型每5辆奖励15万元,单个车型600万元封顶;轻型货车、中型货车、中小型客车车型每5辆奖励30万元,单个车型60万元封顶;重型货车(12吨以上)、大型客车(10米以上)车型每5辆奖励100万元,单个车型100万元封顶。专用车参照相应货车奖励标准的50%执行。单个企业累计奖励乘用车车型不超过3个,其他车型不超过10个。(二)申报条件1.申报主体是本市汽车生产企业。2.企业及产品被纳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3.相关产品形成销售并累计销量达到相应车型对应的奖励标准。(三)申报材料1.奖励资金申请书:含资金申请表、企业基本情况、年度经营情况、申报车型产品生产制造、销售情况,以及主要参数、技术水平、上下游配套等相关内容。2.相关附件:1企业多证合一营业执照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2申报车型产品的工信部产品公告。3申报车辆产品销售合同、销售发票、行驶证。4申报企业诚信承诺书。第七条 加氢站建设补贴标准及申报要求(一)补贴标准对新建(含已建)和改建的日加氢能力不低于500千克的固定式加氢站,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对制加氢一体站站内制氢设备额外给予设备购置成本50%、不超过200万元的资金补贴。(二)申报条件1.申报主体是本市加氢站运营企业。2.投资建设的加氢站日加氢能力不低于500千克。3.商用加氢站需取得《气瓶充装许可证》;自建自用加氢站需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且只对自营车辆加氢。4.未发生安全事故及环境污染事故等。5同一套加氢或制氢设备仅享受一次补贴。6.加氢站接入武汉市氢能产业溯源管理平台,并按要求传输数据。(三)申报材料1.奖励资金申请书:含资金申请表、企业基本情况、年度经营情况、项目投资建设情况,加氢站建设备案(审批或核准)、验收等相关情况(在市级加氢站运营管理办法出台前,由各区人民政府指定部门开展验收工作并出具相关材料)。2.相关附件:1企业多证合一营业执照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2商用加氢站提供《气瓶充装许可证》;自建自用加氢站提供《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3加氢站接入武汉市氢能产业溯源管理平台的证明。4加氢站、综合能源站加氢功能部分建设实际投资(不含土地费用,包括设备、施工等)相关合同、发票。5制加氢一体站的站内制氢设备购置合同及发票。6未发生安全事故及环境污染事故承诺书。7申报企业诚信承诺书。第八条 加氢站运营补贴标准及申报要求(一)补贴标准对日加氢能力不低于500千克且销售价格不高于35元/千克的加氢站,根据年度加氢量,按照15元/千克-3元/千克逐年递减的标准补贴标准,每年度给予最高150万元的运营补贴。(二)申报条件1.申报主体是本市加氢站运营企业。2.加氢站日加氢能力不低于500千克。3.商用加氢站完成验收并取得《气瓶充装许可证》,连续一年(不满一年的由正式运营之日起至申报通知前一日计)每日氢气售价均不超过35元/千克;自建自用加氢站完成验收并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4.未发生安全事故及环境污染事故等。5.加氢站接入武汉市氢能产业溯源管理平台,并按要求传输数据。(三)申报材料1.奖励资金申报书:含资金申请表、企业基本情况、年度经营情况、加氢站建设备案(审批或核准)、验收等相关内容。2.相关附件:1企业多证合一营业执照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2商用加氢站提供《气瓶充装许可证》和上年度售氢业务相关发票(应反映出氢气售价及售氢量),自建自用加氢站提供《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和购氢合同、发票及车辆加氢记录。3加氢站接入武汉市氢能产业溯源管理平台的证明(已获得建设补贴的加氢站可不提供)。4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需具二维码标识)。5未发生安全事故及环境污染事故承诺书。6申报企业诚信承诺书。第九条 氢燃料电池汽车、叉车和船舶应用奖励标准及申报要求(一)奖励标准1.燃料电池汽车、叉车和船舶按照装备的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折算总分,再根据汽车、叉车和船舶的核心零部件溯源情况核算最终 ...
8月18日,山西省发改委和工信厅联合印发了《山西省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2022年底前,研究氢能产业发展政策规范,制定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开展氢能示范应用,局部探索氢能“制、储、运、加、用”一体化发展。2023年底前,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力争获批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支持建设一批加氢站,氢能示范应用推广取得一定成效,氢能产业链进一步提质升级。2025年底前,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构建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链体系,氢能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二、重点任务1.出台《山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根据国家规划研究制定我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统筹氢能生产、储运、加注设施建设发展布局,引导氢能产业规范有序发展。2022年7月底前出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信厅、省能源局等部门配合)2.成立山西省氢能产业联盟。推动氢能产业链“链主”“链核”企业联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等发起成立山西省氢能产业联盟,发挥联盟优势嫁接、成果催化等桥梁纽带作用,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创新、布局、市场、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协同发展。2022年9月底前成立。(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信厅、省能源局配合)3.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学习借鉴先进省市成功经验,积极开展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工作,力争2023年底前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牵头,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能源局配合)4.制定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氢能产业链图谱清单。结合我省氢能产业发展实际,重点研究因地制宜拓展氢能应用场景的举措及补贴政策。2022年9月底前出台。(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等部门配合)5.制定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坚持安全为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依法依规利用现有加油、加气和充电站基础建设油气氢电综合一体站。2022年10月底前出台。(责任单位:省住建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厅、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配合)6.实施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实施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重大需求为牵引,系统布局氢能绿色制取、安全致密储输和高效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高质量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氢能领域科技战略支撑力量。持续推进。(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等部门配合)7.合理布局制氢设施。结合我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合理推动氢气制备产业。在大同、朔州、忻州、吕梁等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储能示范。在太原、吕梁、阳泉、长治等工业园区(矿区)集聚区域,以不新增碳排放为前提,充分利用工业副产氢,鼓励就近消纳,带动运输、焦化、化工、氯碱等行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8.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在运营强度大、行驶线路固定的工业园区(矿区),开展氢燃料电池重卡短倒运输示范应用。谋划开展城市公交车、物流配送车、环卫车等燃料电池商用车试点。持续推进。(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交通厅、省住建厅)9.稳妥推进工业领域替代应用。探索推广开展以氢作为还原剂的氢冶金技术应用,率先打造氢能冶金示范应用试点。扩大工业领域氢能替代化石能源应用规模,积极引导合成氨、合成甲醇等行业由高碳工艺向低碳工艺转变。持续推进。(责任单位:省工信厅)10.开展氢能产业链招商。制定重点园区或产业区块清单、产业链招商任务清单。2022年8月底前完成。整合招商力量,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落地一批优质配套企业和产业项目。持续推进。(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投资促进局)11.健全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围绕氢能制、储、输、用,积极实施有关国家、行业标准,支持龙头企业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持续推进。(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应急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能源局、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配合)12.加强全链条安全监管。加强氢能安全管理制度研究,建立健全氢能全产业安全规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部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地方政府氢能产业发展属地管理责任,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水平。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研究制定应急预案,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持续推进。(责任单位:省应急厅牵头,省相关行业管理部门配合)三、推进机制(一)工作专班机制。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等12个省直部门及太原市、吕梁市、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成立“山西省氢能产业链工作专班”,发挥专班成员作用,形成专班工作合力,统筹推进氢能产业链相关工作。(二)清单管理机制。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依据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单位职责,制定任务清单,明确工作责任、具体举措、完成时限、牵头及配合单位等。同时,会同各市发展改革委及氢能产业链“链主”“链核”企业,梳理并更新氢能产业重点项目清单。(三)直联直通机制。建立政府与产业链企业间沟通联系制度,了解企业需求,提高工作效率。明确“链上”企业联络员,建立产业链培育企业直通机制。梳理产业链上企业,明确产业链各企业的环节定位。动态调整产业链企业,通过新“上链”企业,吸纳更多企业参与我省氢能产业链培育建设。(四)工作调度机制。专班各成员单位、各市发展改革委依据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做好填报、汇总工作,并撰写月度工作报告,包括政策制定、项目推进、招商引资、“链主”企业与链上企业协同发展、金融服务等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问题、下一步工作建议等。每月5日前报送省发展改革委。(五)评价通报机制。建立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工作的评价机制,相关市横向对市有关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专班成员单位纵向对各市对口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省发展改革委将视情予以通报。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在氢能产业链链长和工作专班领导下, ...
9月20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财建〔2020〕394号)、《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财建〔2021〕266号)等文件精神,鼓励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进一步完善规范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市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根据《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举措》(沪发改规范〔2021〕10号)、《上海市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沪发改规范〔2021〕5号)、《上海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沪财预〔2021〕76号)等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管理职责)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统筹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以及整车示范应用、车辆运营、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信息化监管平台等领域资金的具体协调及推进实施。上海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按照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核下达市专项资金。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发展改革委)按照本市节能减排相关资金管理办法,会同市财政局做好市专项资金的统筹和计划下达工作。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交通委)负责推进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示范应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负责加氢站布局建设、加氢站运营等领域资金的具体协调及推进实施。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负责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各相关区政府结合本办法有关要求,细化本地区支持举措,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办法,落实配套资金,助力本地区燃料电池汽车加快发展。第三条(资金来源)市专项资金由中央奖励资金、市级奖励资金和区级配套资金组成。其中,中央奖励资金在城市群示范期考核合格后由中央财政安排;市级奖励资金在获得中央奖励资金后,按照比例在市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各区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本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获得市级奖励的区,要按照一定比例安排区级配套资金。示范应用项目审核审计和示范应用期考核等相关费用在市经济信息化委部门预算中予以安排。第四条(总体原则)(一)应用牵引,产研并重。以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为牵引,支持关键零部件研发攻关,鼓励整车可持续应用,推动产品创新和产业化。(二)突出重点,扶优扶强。推动产业向基础扎实、配套完善、优势明显的地区聚集,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三)统筹规划、综合评价。统筹各年度各类型车辆推广计划,设立技术、应用和运营等综合评价体系,择优给予支持。(四)适时评估,动态调整。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导向、技术进步迭代、企业推广计划、示范应用效果等因素,适时调整车辆推广计划及技术评价体系。第五条(支持领域和标准)(一)整车示范应用。车辆须符合国家及本市相关要求,已在本市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车辆运行数据按照相关标准接入本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平台。参照国家综合评定奖励积分给予奖励资金,每积分奖励20万元,其中,中央奖励资金和市级奖励资金按照比例安排15万元,车辆搭载的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企业所在区安排5万元。(二)车辆运营。符合整车示范应用要求的燃料电池货车、商业通勤客车,须取得营运额度,考核年度内行驶里程超过2万公里。设计总质量12—31吨(含)货车每辆车每年奖励0.5万元,设计总质量超过31吨的重型货车每辆车每年奖励2万元,通勤客车每辆车每年奖励1万元,自取得营运额度起累计最多奖励3个年度,由市级奖励资金和车辆营运企业所在区按照1:1比例安排。(三)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压机、氢循环系统、储氢瓶阀等关键零部件在本市研发生产,用于国内示范城市群车辆应用。参照国家综合评定奖励积分给予奖励资金,原则上每积分奖励3万元,每个企业同类关键零部件产品奖励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由相关企业所在区安排。(四)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应用。车辆购置和运营补贴按照本市新能源公交车发展扶持政策执行。(五)加氢站布局建设。在本市区域内按照有关规定建设加氢站,完成竣工验收并取得燃气经营许可(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按照不超过核定的设备购置和安装投资总额30%给予补助,2022年、2023年、2024-2025年底前取得燃气经营许可(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的,每座加氢站补助资金最高分别不超过500万元、400万元、300万元,由市级奖励资金和加氢站所在区按照1:1比例安排。(六)加氢站运营。氢气零售价格须不超过35元/公斤。2021年度补助标准为20元/公斤,2022—2023年度补助15元/公斤,2024—2025年度补助10元/公斤,由中央奖励资金、市级奖励资金与加氢站所在区按照1:1:2比例安排。(七)信息化监管平台。为落实国家有关部委关于通过信息化手段方式保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安全的有关要求,通过市级加氢站与氢燃料电池汽车公共数据平台(以下简称市级平台),进一步加强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基础设施运行监管。对市级平台设备升级改造等相关费用,给予50%的资金支持,支持上限不超过1000万元。对市级平台运营费用,给予30%资金支持,每个考核年度支持上限不超过200万元。第六条(任务申报)市经济信息化委根据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相关规划,适时编制发布整车示范应用、车辆运营、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等领域任务申报通知,并在市经济信息化委网站和其他指定网站发布。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向区经委(商务委、科经委)提出项目申报。区经委(商务委、科经委)会同区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后,报送市经济信息化委,并对材料的完整性负责。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同市有关部门对申报的整车示范应用项目进行评审、公示后,与立项承担单位签订任务合同书,市经济信息化委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按照任务合同书开展节点检查、验收等工作。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同市有关部门对申报的车辆运营、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项目进行评审后,按照有关政策实施。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会同市有关部门 ...
8月26日,上海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委、规资局、住建委、交通委、应急管理局、市监局、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临港区管委会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一、支持方向围绕技术攻关、产业发展、示范应用、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强化政策创新和先行先试,加快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集聚,把安全作为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水平打造临港新片区“国际氢能谷”,高标准建设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立跨界融合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体系,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试验田、技术攻坚先锋队、示范应用探索区、基础设施样板间、公共平台聚集地,助力临港新片区成为上海建设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创新高地的新引擎和增长极。支持核心技术攻关。突破长寿命、高可靠性、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核心技术,突破高可靠性质子交换膜(PEM)、高耐蚀碳纸、低铂催化剂等基础材料制备技术,高功率密度石墨板电堆、长寿命金属板电堆、高速无油带透平空压机等零部件研发制造技术。突破大型化(MW级以上)高效率电解水制氢装备的核心技术,以及质子交换膜(PEM)、固态氧化物(SOEC)电解水制氢先进技术;突破低成本高压储氢、低温液氢储氢、固态储氢、长距离管道输氢等储运环节关键材料及装备的核心技术。支持产业集聚发展。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项目在临港新片区布局,支持临港新片区开展氢能替代工艺装备研发制造、制氢装备制造、IV型储氢瓶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加快培育一批氢能“独角兽”“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支持多元示范应用。支持新片区加快燃料电池重卡、通勤客车、渣土车、市政环卫车的推广应用,探索在叉车、港口机械、船舶、航空器等领域的应用。稳妥布局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供设施,积极探索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应用场景的示范。开展重型燃气轮机阶梯式掺氢试验研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在符合条件的特定区域探索开展一定规模的光伏发电制氢、风电制氢等“绿氢”示范,支持探索新型氨氢转换等高效低成本的多元制氢方式。适度提前布局建设一批加氢站,降低储运成本,探索固态、液态、有机液体等储运方式应用,探索开展纯氢管道、掺氢天然气管道及输送的规划建设,加快构建氢能供应网络。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开展氢能科学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核心装备研发及测试技术开发,建立氢能检验检测认证平台,鼓励氢能行业及标准化组织落地临港。二、政策措施1、支持深入参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依托临港新片区的公交通勤、渣土运输、港口集卡等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场景优势,支持临港新片区燃料电池系统企业牵头组建示范应用联合体,承担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任务。支持临港新片区氢能企业承担本市氢能产业重点技术攻关任务。(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2、加大在特色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大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项目“揭榜挂帅”政策对重卡、通勤客车的支持力度,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燃料电池重卡、通勤客车、渣土车、市政环卫车等的推广应用。引导本市新增或更新的通勤客车选用燃料电池车辆,优先支持临港新片区扩大燃料电池通勤客车的应用。支持建设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运营平台,鼓励探索融资租赁等商业模式创新。(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交通委、市绿化市容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3、探索开展海上风电制氢示范应用。将绿氢制备作为未来海上风电项目多功能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结合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和区域制氢发展需求,探索海上风电绿氢制备示范应用。鼓励临港新片区氢能企业与相关能源企业合作,参与海上风电项目制氢等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及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应急局、市水务局(海洋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4、加快推动光伏制氢的示范应用。利用临港新片区标准化厂房集聚的资源优势,探索光伏发电-制氢-热电联供的综合试点应用。积极培育“光伏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模式,形成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相互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储能体系。(责任单位: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市应急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5、率先开展在数据中心示范应用。优化本市数据中心建设导则的评价标准,强化氢能新技术在绿色数据中心的创新应用,推动氢燃料电池作为数据中心备用电源的重要补充,支持临港新片区率先在国内打造氢能绿色数据中心示范工程。(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应急局、市发展改革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6、规划建设领先的氢能港口。支持洋山港、东海大桥等区域开展氢能示范应用,加大氢能在港口固定式装卸机械设备、流动式装卸运载设备和水平运输车辆等多个场景的覆盖,推进港区加氢站规划建设,建设领先的绿色、智慧氢能综合性示范港口。(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规划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港集团)7、支持布局氢能技术创新平台。支持新片区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开展氢能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布局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布局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科技创新研发转化平台和重大科学技术设施,推进建设全球氢能科技创新成果交易中心。(责任单位: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8、打造国家级质量基础设施平台。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氢能全产业链检验检测认证基地,打造氢储运装备检测平台,夯实氢能产业质量、安全基础。支持氢动力装备、储氢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提升氢能计量测试服务能力。支持临港新片区牵头组建上海市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导、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鼓励龙头企业、社会团体牵头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的团体标准,建立健全氢能产业标准体系。(责任单位: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应急局)9、支持研究制氢加氢模式创新。坚持安全为先,支持临港新片区在远离城市建成区、居民区的安全区域内,符合安全生产和规划选址有关规定, ...
8月24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淄博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0年)》。一、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氢能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氢能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氢能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打造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创新高地。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建成集氢能创新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商业运营于一体的智慧氢能与燃料电池引领区,氢能产业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第一阶段(2022年),为氢能产业全面起步期。产业发展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聚集30家以上的氢能产业相关企业,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2000台,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300辆,氢气产能(外供)达5万吨/年。加快布局燃料电池公共交通、城市物流及分布式发电装备产业,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50亿元。工业副产氢纯化、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材料及动力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率先取得突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序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加氢站5座(含综合能源港等);推广应用取得初步成效,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物流等商用车领域率先应用,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辆左右,实现柴(汽)油替代约1万吨/年,减少碳排放约3.2万吨/年;实现燃料电池在应急电源、通信基站、储能与分布式发电等领域的重点突破。第二阶段(2023年到2025年),为氢能产业加速发展期。建成覆盖氢气制备、储运、加注、氢燃料电池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氢能产业链条基本完备,培育5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4000台,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500辆,氢气产能(外供)达6万吨/年。燃料电池公共交通、城市物流及分布式发电装备产业实现突破,氢能重卡开展推广应用,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200亿元。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材料、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及配套设施网络逐步完善,氢能在商用车、乘用车、分布式能源、储能、农业等应用领域量化推广,累计建成加氢站12座,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辆,实现柴(汽)油替代约3万吨/年,减少碳排放约10万吨/年;氢能在储能与分布式发电、电网调峰调频、农业、康养等领域逐步推广应用。第三阶段(2026年到2030年),为氢能产业塑造优势期。商业化应用更加多样化,氢能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培育20家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实现氢燃料电池、电堆等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50000台,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2000辆,氢气产能(外供)达10万吨/年,绿氢占比稳步提升。燃料电池公共交通、城市物流、重卡及分布式发电装备产业、氢气检测、加氢站维保等实现商业化运营,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系统等实现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高端乘用车实现产业化,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500亿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综合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累计建成加氢站20座,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4000辆,实现柴(汽)油替代约14万吨/年,减少碳排放约45万吨/年。建成一批高水平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在氢能领域形成创新引领新优势。建立氢能产业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共享经济、新型智能电网、智慧交通、新型智慧城市等新业态深度融合的新型智慧生态体系。二、发展布局空间布局依托现有氢气资源、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发展格局,按照“氢源保障、引领带动、产业聚集、协同发展”的原则,引导产业要素资源向相应区块集聚发展,形成“一城、两核、四基地”的氢能全产业链新格局。“一城”:氢能城市建设核心区。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含张店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下同)。立足城区建设、交通、商贸、教育等优势,持续布局氢能综合应用项目,拓展中心城区氢能综合应用场景,构建全市氢能建设核心区。“两核”:北部发展核心区和南部发展核心区。北部发展核心区以东岳经济开发区为引领,辐射高新区、齐鲁化工区、桓台经济开发区等经济园区,打造北部氢能产业发展核心;南部发展核心区以淄川经济开发区、博山经济开发区为引领,辐射经济开发区、周村经济开发区等经济园区,打造南部产业发展核心,形成南北呼应、竞相发展的“双核引擎”,引领全市氢能产业跨越发展。“四基地”:重点建设以临淄区、周村区、桓台县为主的规模化制氢产业基地,以周村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为主的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淄川区、博山区、桓台县为主的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基地,以博山区、桓台县、高新区为主的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核心部件产业基地。以产业培育为重点,构建完善的氢能产业生态圈,引导氢能产业空间集中、功能集聚、错位发展。发挥基地氢能产业优势条件,重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拓展氢能应用领域和商业运营模式创新,打造“氢能创新产业圈”。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淄博市人民政府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嘉善县《关于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8月9日,嘉善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补助期限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此前有关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有重复或者交叉的,按就高原则执行。一、鼓励组建市场化氢能产业基金,对有融资需求的链长型企业和杰出人才类项目进行投资。重点投向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应用及终端产品生产制造,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创新发展活力。二、针对氢能产业链断点、弱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氢能装备企业或投资项目,面向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等,培育引进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面向装备检测、车辆维护、安全培训等,引进一批服务类企业。新设立的总投资1亿元以上企业正式投产后,按年度设备投资额的12%给予一次性补助,单个企业最高补助4000万元。县、镇两级财政各承担50%。三、经县级孵化器孵化成功或引进新项目(新企业)入驻“两创”中心、租赁标准厂房的,企业首次升级为规上企业后给予租房费用补助,按前两年全额补助第三年减半补助标准执行,单个企业每年最高补助150万元。四、加大氢能领域人才招引力度。以项目为依托,加快引进氢能领域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与国内外顶尖院校合作,积极培养本地高端人才,加强氢能领域技能人才培训教育。在创新创业扶持、生活补助、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依法依规给予支持保障。五、对成功引荐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新项目(新企业)落户嘉善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第三方(介绍人),按项目实缴注册资本的5‰给予奖励,单个项目最高200万元。六、构建产业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开展绿色信贷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鼓励金融机构对氢能企业开展扩大贷款展期、无还本续贷等金融服务。统筹运用信贷、债券、私募股权基金、上市融资、银企对接发行绿色票据等手段拓宽氢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氢能产业企业金融惠企服务和支持力度,对经审计确认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氢能产业企业,鼓励各银行机构减费让利,降低银行账户服务收费、人民币转账汇款手续费,减免信用证开证费、承兑和跨境汇款手续费等,确保氢能产业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七、现有氢能产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且生产性设备投资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实际设备投资额的18%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1500万元。八、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奖励300万元、100万元、2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别给予奖励300万元、20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给予奖励300万元、20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质量标杆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给予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或省级重点产业技术联盟,给予奖励200万元。对新认定的嘉兴市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给予奖励6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企业研究院,给予奖励10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或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给予奖励100万元,市级重点实验室(A类)给予奖励50万元。九、鼓励企业与国内外氢能领域优秀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集中优势资源,瞄准堵点难点,攻关氢能产业“卡脖子”关键性技术。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首台(套)产品、首批次新材料的企业,分别给予补助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分别给予奖励200万元、100万元;对新认定为“浙江制造精品”的,单个产品给予奖励30万元;列入省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项目计划和省重点技术创新专项的,通过验收后每项给予奖励20万元。被评定为省级优秀工业新产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给予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每项给予奖励5万元。对牵头制定并完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或省级地方)标准、“品字标”团体标准的,分别给予奖励100万元、30万元、20万元、20万元,牵头修订并完成上述标准的减半执行。参与制定并完成(除第一起草人外排前五位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品字标”团体标准的,分别给予奖励30万元、15万元、10万元、3万元,单个单位每年参与制定上述标准的奖励总额不超过50万元。十、按照嘉兴市加氢站布点规划,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鼓励现有加油(气)站改建、扩建加氢设施,并在内循环车辆场所试点建设加氢站。按照省级相关规定加强加氢站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明确运营监管原则、部门监管职责、建设管理、依法许可、规范经营及安全管理等内容,保障全县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对新建、改建、扩建日加氢能力500kg以上的固定式加氢站,按照固定式加氢站设备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400万元。对取得相关许可证的加氢站(综合能源站),按照相关规定,以氢气实际销售量给予加氢站运营主体补助。从2022年3月1日开始按15元/公斤给予加氢补贴,并实施退坡补贴,次年3月1日开始逐年降低3元/公斤。十一、加快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持续推动燃料电池公交车(包括市区、城乡、跨县〔市、区〕、跨地市公交等)、物流车(包括集卡车、冷链物流车等)等场景应用。推进燃料电池在动力观光车、智能网联车、叉车、环卫车、渣土车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对推广应用的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参照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奖励标准给予不低于1:1的补贴。对于其他未列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补贴范围的氢能示范车辆,根据项目给予一定补贴。同一车辆采用不重复、就高原则进行补助,已获得国家或省市补助资金的,县级不再重复补助。十二、扩大氢能应用场景。支持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按照设备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从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开始,连续3年按发电量给予0.1元/千瓦时的财政补贴,单个项目年最高补贴额不超过50万元。开展氢能船舶示范应用,并推进燃料电池动力向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无人机等领域拓展,根据氢燃料电池功率以每千瓦500元进行补助,单个设备不超5万元。积极开展氢储能、绿电制氢等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推动氢能走向千家万户,催生“氢 ...
2022年全球电解槽市场放量,电解水制氢设备环节成为市场风口,呈现“量质齐升”的特点:(1)企业涌向电解槽环节,新产品发布、项目启动、项目交付的消息不断;(2)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3)规模突破,电解制氢项目达到百兆瓦级别。2022年成为氢能产业“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年!在众多新晋电解槽企业中,新能源企业是最引人瞩目的“新势力”;在电解槽技术中,产业链配套齐全、成本较低的碱性电解槽成为现阶段电解水制氢的主角,也是众多电解槽企业的“宠儿”。成熟的技术和产业链,叠加众多企业的涌入,使碱性电解槽市场呈现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双碳”背景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需求迫切,碱性电解槽也出现了大型化、高响应、低电耗等新要求。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打破市场竞争格局,抓住新的市场机会?阳光氢能是国内最早涉足氢能的新能源企业之一,通过提前布局、重视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形成了核心部件与材料的研发生产能力,IGBT制氢电源、碱性水/PEM电解槽产品和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解决方案,并形成了产能优势。在新的市场背景下,阳光氢能有望分享全球电解槽市场爆发红利。氢云链希望通过了解阳光氢能的电解水制氢在技术、产品、项目实践等方面的具体优势,探讨国内电解槽发展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电解槽企业的启示。01碱性电解槽市场的新挑战碱性电解槽是现阶段的主流。由于技术成熟、结构简单、安全稳定、成本相对低廉、产业链相对成熟等优点,碱性电解槽在国内市场中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国内的大型制氢项目中更是担当“主角”。近期各新晋电解槽企业发布的产品也以碱性电解槽为主,由此碱性电解槽市场迅速进入了市场竞争阶段,新晋玩家必须“出手即巅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新需求下的新机遇。随着可再生能源制氢从概念向实践发展,碱性电解槽环节在技术发展、市场竞争、技术需求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1)大型化。快速增长的绿氢需求推动电解槽的单体和系统规模向大型化发展。如产氢量1000Nm3/h以上的电解槽在技术上不断突破、系统则已经突破百MW级别。(2)高动态响应。电力来源从稳定的网电向高波动性的新能源转变,要求电解槽有分钟级的启动时间和更快的响应速度。(3)低电耗。碱性电解槽的电力成本占氢气成本70%以上,降低电耗是提高绿氢经济性的关键。这对碱性电解槽的前端电源、动态响应性能、电流密度、综合电耗、多槽系统集成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02阳光氢能的碱性电解制氢解决方案在新的市场需求下,旧格局有望打破,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在新的竞争形势中“突围”而出?氢云链认为,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的背景下,兼备技术能力和新能源产业经验的新能源龙头企业对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阳光氢能就是国内最早涉足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新能源龙头企业之一。基于提前布局的优势,阳光氢能是最早推出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也是最早掌握电氢耦合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最早形成GW级别的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通过对材料、核心部件,到电解槽、气液分离纯化及电氢耦合系统的潜心研发,阳光氢能实现了制氢电源、动态响应性能、电流密度、综合电耗、多槽系统集成与运行优化等一系列难题的突破,形成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材料和设计创新突破电解槽性能难题。通过建立材料和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优化电解槽结构、流场和电化学特性的设计,改进工艺控制算法,阳光氢能实现了碱性水电解槽电流密度、综合电耗、动态响应能力等核心性能指标的提升。IGBT制氢电源解决电网友好性和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问题。电源是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关键设备之一。阳光氢能的制氢电源采用IGBT全控型功率器件和PWM控制技术,使网侧电流谐波含量0.99,满足了电网对谐波、功率因数等电能质量的要求。同时可以做到毫秒级功率调节响应,解决了与可再生能源匹配性的问题。智慧氢能管理系统解决系统大型化问题。碱性电解槽单体的产能尚处于兆瓦级,百兆瓦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制氢工程需要多台电解槽并联形成阵列,此时管理系统的关键性凸显。阳光的智慧氢能管理系统在风、光、网多种能源的控制,多台电解槽的投切及运行控制策略等方面积极地进行了技术创新,实现了制氢系统运行于最优效率区间、系统能耗大幅降低等目标,解决了大容量、多台套电解制氢管理难题。此外,阳光氢能还建成了全国首个电解水制氢系统综合测试平台,满足最大3000 Nm³/h制氢系统测试需求,避免了在项目现场才能对电解槽进行检测与调试,极大地提高了研发效率和交付能力。从适配风光功率快速波动的IGBT制氢整流电源,到高电压、低电流的电解槽,再到先进的智慧氢能管理系统,阳光氢能的探索和创新解决了碱性电解槽在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的诸多新挑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绿电制氢解决方案,实现了制氢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高效耦合。03阳光氢能的碱性电解制氢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阳光氢能坚持实践创新,针对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各类场景和模式开展项目实践,实现了多个“第一”和突破。研发实践。技术、产品和方案必须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迭代发展。2020年6月,位于合肥的“可再生能源变功率制氢及氢储能发电实证平台”建成投运,率先实现了纯离网变功率制氢,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等多种工作模式。该项目是全国首个光伏离网制氢及氢储能发电实证平台,对国内开展纯离网变功率制氢及电-氢-电闭环系统和光、储、氢绿色能源协同应用的研究起到引领作用。商业化项目实践。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必须在实际的案例中探讨商业化的可能。2021年,阳光氢能1000Nm³/h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交付吉林白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制氢商业化示范,对风光制氢、加氢一体化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阳光氢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已应用在内蒙古、宁夏、安徽等多地光伏、风电制氢项目中,为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领域,提供“脱碳”解决方案。04小结对比光伏、风电产业,氢能产业链条更长,技术要求更高,商业模式尚未明确,需要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实践才能实现技术与商业化的持续突破,氢能崛起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马拉松比赛中,阳光氢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认为,在电解槽环节,中国企业至少还需要5年时间才能赶 ...
8月3日,濮阳市人民政府《濮阳市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从绿氢制备、氢能储运、加氢站建设、加氢站运营、交通领域商业应用、车辆运营、能源领域推广应用、培育壮大行业骨干企业、氢能企业及产业项目落地、加大金融扶持等10大领域给予补贴。详情如下所示:一、加大绿氢制备扶持。建立氢能制备、检测服务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行政审批。鼓励企业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等绿氢,对绿氢出厂价格不高于同纯度工业副产氢平均出厂价格,且用于本市加氢站加注的,按照年度累计供氢量给予补助。首年给予每千克15元补贴,此后逐年按20%退坡,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贴标准根据国家、省相关政策并结合我市实际适时进行调整。对绿氢制备企业给予一定风电、光伏等指标配备支持。二、加强氢能储运支持。对新建高压气态、低温液态、无毒有机液体及固态等储运氢项目的,给予设备(含软件)实际投资总额 10%的补贴,单个项目补贴最高不超过600 万元。对拥有10辆以上氢气运输车辆(单车载氢量200千克以上)的运输企业,从事本市所产氢气对外销售运输业务的,按照年度累计氢气实际承运量,给予每千克2元、每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运营补贴。三、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优化加氢站建设审批流程,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和“一站式”行政审批管理制度。鼓励在新建的加油、加气、充电场站内预留加氢设施空间;现有加油、加气、充电场站符合相关规范和安全条件的,无需另行办理加氢站规划选址、用地手续,经审批可以利用现有土地建设加氢站、综合加能站。在开发区、物流园区、静脉产业园区、建筑产业园区、公交场站内,企业可以利用工业、仓储用地建设不对社会开放的自用单纯加氢站。对新建、改建、扩建日加氢能力500千克以上的固定式加氢站,且承诺在我市连续运营三年以上的,在完成竣工验收备案投入运营后,按建设实际投资(不含土地费用)的40%给予一次性补贴,单站最高补贴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70MPa加氢站、“制氢一加氢”一体站示范建设。四、实施加氢站运营补贴。对于氢气零售价格不超过每千克35元的加氢站,按照每年氢气实际销售量实行逐年退坡的运营补贴政策,每年每座加氢站氢气运营补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五、加快交通领域商业应用。鼓励政府投资项目优先使用氢燃料电池车辆,对使用氢燃料电池车辆的投标单位给予加分奖励。设立国有独资或控股、参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租赁公司,开展采购、租赁氢燃料电池车辆等业务。市、县(区)新购置或更换(含租赁)公交车、环卫车、物流车、市政工程车、叉车、医疗车等车辆,优先选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辆,比例不低于50%。支持中原油田分公司推进各类氢燃料电池车辆在油区作业应用。对购置本地企业生产的氢燃料电池整车及配装本地所产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或关键零部件的氢燃料电池车辆,单车累计纯用氢行驶里程达2万公里以上的,按最高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给予一次性补贴。对符合密闭运输等方面要求的氢燃料市政工程车、箱式和密闭式氢燃料物流配送货车开放道路通行权,经公安、城市管理部门备案后,允许在早晚高峰“7∶00-8∶30、11∶30-12:30、13:30-15:00、17:30-19:00”以外的所有时段通行城区所有道路,在冬秋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期间不受预警级别的行驶限制。六、实施车辆运营补贴。对符合五补贴类型、条件的营运车辆,给予运营补贴。七、加大能源领域推广应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居民小区、学校及医院等场所安装使用氢能热电联供设施。每个项目根据热电联供设备装机量,对投资建设的企业按每千瓦6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推动氢能在储能发电、石油化工和铸造加工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八、培育壮大行业骨干企业。本地企业转型制氢、氢能装备等产业,投资建设氢能项目,设备投资总额超过5000万元且于两年内建成投产的,项目竣工投产后给予设备投资额10%补贴,单个项目最高补贴额不超过1000万元。对年氢能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10亿元、20亿元的企业,分别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对企业新研发的氢燃料电池车型进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且一年内实现上市销售的,按照销售金额的2%进行一次性奖励,单个企业本年度内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氢能装备产品经认定为国家、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九、支持氢能企业及产业项目落地。对研发能力强、制造水平高、产品质量优的氢能项目落户本市,按照相关招商引资支持政策执行。对氢能制储运装备、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等知名生产企业落户本市,经认定填补本市氢能产业链空白的,实行“一事一议”优惠政策。十、加大金融扶持。设立规模不低于200亿元氢能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并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扩大基金规模。对氢能企业按约定实际用于生产、经营、研发的银行贷款,按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给予最高不超过三年、每年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贴息补贴支持。十一、附则本办法所列奖励、支持资金,市与区按1:1比例分担,市与县按受益比例分担。对已有相关奖励文件中与本办法同一性质的条款,按照就高不重复的原则执行。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市支持氢能与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濮政〔2021〕27号)同时废止,废止前已立项建设的生产项目按原政策执行。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濮阳市人民政府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8月2日,北京市经信局印发了《北京市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拟从科技研发创新、技术装备应用、产业集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推广应用、标准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7大领域进行补贴支持。详情如下所示:一、支持科技研发创新1.支持基础共性技术研究。面向氢能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大需求,聚焦制氢、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兼顾氢能关联技术,支持氢能企业及机构开展基础前瞻和共性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促进氢能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引领国际产业发展方向,支持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战略储备应用基础研究。2.支持强链筑基工程实施。鼓励领军企业牵头,围绕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组建产学研协同、上下游衔接的创新联合体,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优先纳入“强链工程”支持范围,给予不超过项目总投资一定比例的股权支持或事前补助支持。鼓励氢能领域重点企业实施“筑基工程”,开展揭榜攻关、样机研发、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解决企业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分批给予攻关投资一定比例奖励。3.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院所和高校等创新主体建设氢能产业研发设计、中试集成、测试验证等产业支撑平台,对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且符合条件的,可认定为“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对为提升中小企业服务质量发生的建设项目,给予一定资金补助;根据平台年度服务绩效评价情况,分级分档给予资金奖励。支持龙头型、平台型企业以及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在京组建国家级、市级氢能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载体,按相关规定给予资金或股权支持。对使用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纳入首都科技创新券、中小企业服务券政策支持范围。二、支持技术装备应用4.支持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将氢能领域新材料产品优先纳入北京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对于符合指导目录的氢能产品首批次应用,按单个产品不超过500万元、单个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给予分档奖励。5.支持首创产品进入市场。支持属于氢能关键领域“补短板”,填补国内(国际)空白,技术水平国内(国际)首创的技术产品(统称为首创产品)实现首次应用。根据产品应用效果,按照首次进入市场合同(前3个合同中任选1个)金额的30%比例,择优给予研制单位国际首创产品不超过500万元、国内首创产品不超过300万元的资金支持。6.支持技术装备首台套应用。将氢能领域发展潜力大、技术水平领先、推广价值高的先进技术优先纳入北京市创新型绿色技术推荐目录,并优先纳入本市首台(套)产品目录,对采用推荐目录内技术,在京应用的前三台(套)示范项目,按照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相关政策给予支持。三、支持产业集聚发展7.支持供应链协同。在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行动,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在京津冀范围内寻找稳定配套商,提高配套率,建立产业链B计划,增强产业链整体韧性。对京津冀范围内首次纳入产业链龙头企业供应链,且首次签订采购合同后实际累计履约金额达到一定额度,按实际履约金额的一定比例对产业链龙头企业给予奖励。8.支持企业融资发展。支持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联合设立氢能产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用于支持产业项目投资或落地;鼓励国内外各类创业基金、投资公司、上市公司和其他机构设立主要投向氢能产业企业的投资机构;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研究制定适合氢能领域企业的创新型信贷产品,支持券商等金融机构发行面向氢能产业领域专项债券;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发展;支持金融机构为氢能小微企业提供银行信贷和担保支持等金融服务。9.支持企业扩大投资。对总投资10亿元(含)以上,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且获得贷款的氢能新建、改造项目和企业开展兼并收购,给予不超过人民银行同期中长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期限不超过3年(并购为1年)、单个企业原则上年度不超过3000万元的贷款贴息支持;对固定资产投资纳统1000万元以上且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给予固定资产贷款贴息率不超过2%、单个企业年度不超过1000万元的普惠性贴息支持;重点支持氢能企业租赁关键设备和产线用于在京研发、建设、生产环节,对融资租赁合同额不低于1000万元的给予不超过5%费率、不超过3年、单个企业年度不超过1000万元的分年度补贴费用补贴。10.支持企业孵化培育。鼓励建设和培育氢能领域专业孵化器,开展高水平的创业辅导、早期投资、资源对接等专业化服务。符合条件的,按照孵化器相关支持政策,根据建设发展情况分类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资金支持;根据创业服务机构企业培育数量及孵化服务成效,择优给予不超过50万元资金支持。符合市级孵化器认定条件的,鼓励其申请认定为市级孵化器;符合国家级孵化器认定条件的,积极组织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加快推动氢能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和高质量发展,强化市区协同开展全面精准服务,对获评“专精特新”的企业给予区级分档资金奖励。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11.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鼓励新建和改(扩)建符合本市发展规划的加氢站,对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建成(含改扩建)的加氢站,对加氢站压缩机12小时额定工作能力≥1000公斤的给予建设定额补贴500万元,对额定工作能力≥500公斤的给予定额补贴200万元。对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提供加氢服务并承诺氢气市场销售价格不高于30元/千克的加氢站,给予加氢站10元/千克氢气运营补贴。12.支持先进氢能设施建设。按照包容审慎原则,鼓励建设配套氢能终端应用的分布式清洁低碳氢源制备设施,促进氢源就近供应保障。鼓励开展先进制氢、储运、加氢设施试点建设,推动氢能产业尽快从创新走向成熟,对开展小批量新技术新产品实际工况、环境、场景等测试验证,按照测试投资额的不高于30%、单个项目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补贴;对新基建项目应用筑基工程攻关产品清单内新技术新产品的,按照项目投资额的不高于30%、单个项目不超过3000万元的资金补贴。五、支持示范推广应用13.支持车辆推广运营。鼓励省际间专线货运、城市重型货物运输、城市物流配送、城市客运等场景的燃料电池车辆 ...
8月1日,工信部、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氢能方面,《方案》指出:(五)深入推进节能降碳。1、调整优化用能结构。推进氢能制储输运销用全链条发展。鼓励企业、园区就近利用清洁能源,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光伏+储能”等自备电厂、自备电源建设。(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推动低碳原料替代。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优化煤化工、合成氨、甲醇等原料结构。支持发展生物质化工,推动石化原料多元化。鼓励依法依规进口再生原料。(八)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1、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部署工业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实施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工程,研究实施氢冶金行动计划。布局“减碳去碳”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低碳颠覆性技术研究,突破推广一批高效储能、能源电子、氢能、碳捕集利用封存、温和条件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十)重点行业达峰行动。1、钢铁。到 2030 年,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20%以上。2、建材。到 2030 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突破玻璃熔窑窑外预热、窑炉氢能煅烧等低碳技术,在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改造建设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低碳生产线,实现窑炉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产业化示范。3、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开展电动重卡、氢燃料汽车研发及示范应用。大力发展绿色智能船舶,加强船用混合动力、LNG 动力、电池动力、氨燃料、氢燃料等低碳清洁能源装备研发, 推动内河、沿海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加快新一代绿色智能船舶研制及示范应用。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工信部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2年氢能领域最火是电解槽企业,可谓是炙手可热!为抢占全球碳中和目标下绿电制绿氢的新风口,各类能源企业几乎是以“跑步”进场的方式来解决产品有无问题。2023年电解槽环节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而有技术含量的电解槽企业也将成为资本下场“抢货”的重点品类之一。瑞麟科技是一家站在风口行的黑马企业。2021年瑞麟科技在全球率先推出一款“ALK成本+PEM性能”的全离网、大标方碱性电解槽量产产品——“低成本、高产能、快响应”破局目前电解槽“不可能三角”、打开碱性电解槽创新“天花板”,引领全球电解槽产品创新趋势。凭借该产品,瑞麟科技脱颖而出,一举进入全球大立方电解槽领军企业第一梯队,成为全球制氢设备领域的领航者 、全球领先“绿电制绿氢”设备提供商。作为制氢设备行业老兵,瑞麟科技成立于 2008 年,创始团队具有20年制氢设备行业经验,对制氢设备行业变化具有深刻的洞察能力和全球视野,始终保持前瞻性、体系化的技术布局。从解决行业痛点出发,追求多场景、低成本、高性价比的通用产品是瑞麟团队奉行的产品研发理念。2022年瑞麟科技电解槽年产能达到 500MW 以上。目前公司已经形成 2-1000Nm3/h 全系列碱性制氢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具备1-1000Nm3/h PEM 制氢设备设计和生产能力。图片来源 瑞麟科技 氢云链整理从技术路线上看,瑞麟科技与蒂森克虏伯的创新思路接近——从材料、工艺和产品结构等方面的改良,打破传统碱性电解槽的“天花板”,走在行业前沿。从产品验证上看,目前蒂森克虏伯产品在钢厂进行了产品验证,适合化工厂、钢铁厂等大规模用氢场景,手上订单量达百亿,估值近300亿;瑞麟科技产品在国内“绿电耦合”场景下实现了技术和产品验证,满足大规模“绿电制绿氢”推广要求。在产品性能、产品价格和产能交付能力方面,目前瑞麟科技电解槽领先蒂森克虏伯一步。从技术创新上看,瑞麟科技大型电解槽具有全球唯一的高性能产品优势:ALK成本+PEM性能。或者说,瑞麟科技产品实现了“碱性的价格、PEM 的性能”的特点,在电流密度、电耗水、动态响应和体积小\轻量化等四个方面实现了全球技术领先水平。瑞麟科技大型电解槽4个核心指标领先优势如下:1)电流密度达到行业水平2-3倍。瑞麟电解槽额定工作电流密度已经达到8000A/m2以上,接近PEM电解槽10000A/m2的水平,3倍于高于国内常规碱性电解槽 。2)电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 100% 负荷下,瑞麟电解槽电耗为4.6kwh/Nm3,与国际领先企业(如 NEL)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优于国内 4.8-5.0kwh/Nm3 标方的水平。3)负载范围宽,动态响应形成数量级的领先,瑞麟电解槽动态响应和调节范围对比行业内有数量级上的领先。20秒内完成 10%~110%的热备动态响应,仅为常规电解槽用时的1/10,完全符合可再生能源制氢的要求。4)小型化、轻量化目前市场上1000Nm3/h的常规电解槽设备重量达到50吨以上,且体型庞大,不利于安装和运输;瑞麟电解槽的体积和重量仅为常规电解槽的 1/4-1/5,适用于更多应用场景,市场空间广泛。图片来源 瑞麟科技氢云链认为,规模化电解制氢推动了以单槽产氢量大型化为特征的本轮电解槽发展浪潮的第一波技术与产品变革,催生了一批新电解槽产品。放眼全球,目前绿氢装备行业还处于新技术、新产品验证阶段,现有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绿氢等新场景需求,例如,1)常规碱性路线: 低成本、高产能、难以耦合绿电;2)常规PEM路线: 可以耦合绿电,但高成本、低产能。可见,现阶段,如何探索“能用、好用”的产品,是全球企业共同创兴的方向。氢云链分析,随着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站内制氢、工业用电解制氢等场景初显,在大功率与低成本之外,市场对电解槽技术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可离网、小体积、高稳定、易维护。整体看,瑞麟科技大型电解槽产品独特,可完全离网耦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产品优势十分突出。瑞麟科技在全球率先推出一款“ALK成本+PEM性能”的全离网、大标方碱性电解槽量产产品,具备“可离网、小体积、高稳定、易维护”特征,引领全球电解槽产品创新趋势。该产品凭借“低成本、高产能、快响应”实现了破局目前电解槽“不可能三角”、打开碱性电解槽创新“天花板”目标,成为全球制氢设备领域的领航者和制氢装备行业的黑马企业,发展前景十分值得期待!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 ...
在疫情放开下,2023年将是氢能产业“量”与“质”齐升的一年:一方面,示范城市群政策逐步落地,2023年燃料电池汽车有望进一步先放量,在重卡、冷链等领域有望初步实现商业化验证;另一方面,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应用趋向多元化发展,如热电联供、船舶、氢化工等规模化示范应用项目也开始启动。氢云链判断,2023年燃料电池在各应用场景的突破有望引发产业从“量变”趋近“质变”。但针对国内燃料电池系统企业而言,还有三个市场痛点需要突破:1、重电堆轻系统,系统环节创新不足氢云链在企业访谈中获悉,国内重视对电堆等核心零部件的开发,对燃料电池系统的实际应用则重视不足,系统环节的核心技术空心化现象严重,具体表现为:(1)核心零部件技术掌握不足,如燃料电池核心控制器、氢气模块、空气模块等;(2)核心控制技术掌握不足,如系统电堆水管理、热管理、功率跟随、低温环境适应性、高原环境适应性等。2、燃料电池企业对车辆等终端应用需求理解不足现阶段,燃料电池应用项目基本由燃料电池企业非车企等主机厂牵头,主机厂不再起到提供技术需求和产品标准的关键平台作用,只能由燃料电池企业自行探索;多数燃料电池企业没有汽车产业背景,对于汽车等终端应用的理解略显不足,导致了产品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需要多次技术迭代等问题导致产品开发过程低效现象。3、产品定制化开发导致速度慢且成本高实践中,电堆与系统存在一对一的“绑定”情况。燃料电池系统定制化程度高(1个电堆对应开发1个系统)、开发速度慢(一般长达10个月)和开发成本高的现象亟待解决。资料图 来源:风氢扬科技作为一家从汽车界的“老兵”到燃料电池的“先锋”企业,风氢扬科技是如何解决这些行业痛点?风氢扬科技核心研发团队来自国内外知名燃料电池及整车开发企业,完整经历了国内汽车电动化和燃料电池产业化的历程。从汽车界的“老兵”到燃料电池的“先锋”,风氢扬团队的价值在于针对性地解决了目前燃料电池系统换机的三个难题。具体分析如下:1、创新系统开发理念,率先实现系统从“能用”到“好用”风氢扬通过构建“一个平台、两个架构、三大模块、七大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体系,形成支撑风氢扬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技术优势。从市场反应看,风氢扬系统产品基本实现了“高集成、高效率、高可靠、高安全”四大特点:高集成。与市场上的同功率产品相比,风氢扬系统产品实现重量轻19%,体积小16%,功率密度突破700W/kg;高效率。系统80%工作区域效率大于50%;系统最高效率突破65%;高可靠。沿袭车企对动力系统技术验证标准要求,系统通过前后俯仰、左右倾斜15%~30%测试验证;满足重卡全工况使用;低温启动温度满足-30℃快速启动;连续振动测试时长60h;高安全。系统绝缘阻值突破 10MΩ(湿态);系统整体防尘防水等级IP68;防触电等级IPXXD。资料图来源:风氢扬科技2、车企背景,深刻理解车用氢电产品场景需求创始团队来自国内龙头商用车企业,熟悉整车及动力系统的开发流程、技术标准及规范,同时完整经历中国商用车电动化发展历程,并完整经历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过程,参与多项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加氢站建设及示范项目运营工作,对车用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技术需求有深刻理解。可见,团队产业背景保障了企业在产品不走弯路,提高效率。3、首个平台化系统产品,打破业内定制化开发低效情况风氢扬基于“异源同构” 理念,依托车规级开发流程,打通原理设计、结构开发、控制优化、试验验证等底层开发逻辑,率先建立系统通用基础技术平台,可以对市面主流品牌超过15款电堆实现全面兼容,将燃料电池开发周期从10个月降低至最快2个月,整体开发效率提高80%。小结氢云链认为,燃料电池应用依赖集成化的燃料电池系统,2023年如果系统环节企业在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突破将是燃料电池应用“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目前,风氢扬的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已经在车用领域形成了百台级的规模化验证。在车用领域外,风氢扬还在小型发电装置、智能搬运、叉车等小功率场景,港口机械等中功率场景,工程机械、热电联供、分布式发电等大功率场景实现了3kW到2MW的产品全覆盖,并全部形成了示范案例。资料图 来源:风氢扬科技比较之下,风氢扬十分重视突破系统环节的核心控制技术研发,平台化服务理念积极推动了国内燃料电池系统的市场化发展方向。自2020年起,风氢扬凭借3年3款产品的迭代升级,多元化应用的拓展快速跻身国内燃料电池系统第一梯队。放眼未来,在碳中和背景下,未来30年,全球氢能与燃料电池应用领域总应用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风氢扬科技有望成为一匹黑马企业,分享碳中和产业红利!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举报/反馈 ... ...
在全球能源安全和碳中和背景下,氢能需求爆发,电解槽市场启动。由于成本优势,碱性电解槽成为电解水制氢市场的主导力量,以PEM电解槽为主的欧美地区也开始跑步进入碱性电解槽领域。在面对可再生能源制氢、制加氢一体站等新场景、新需求时,碱性电解槽出现制氢量不足、体积庞大、能耗过高等一系列难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电流密度较低等技术难点长期未得到突破,这也是对比PEM电解槽最主要的性能差距。在实现持续突破单槽产氢量后,提高电流密度成为碱性电解槽提升性价比优势、保持对PEM电解槽市场领先的关键。打破碱性电解槽电流密度天花板,需要在材料、设计、工艺等多方面入手,其中改进电极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莒纳科技是绿氢电极材料与解决方案供应商,聚焦先进电催化材料科技的创新与技术应用,致力于为电解槽企业提供领先的电极产品。1月12日,莒纳科技于其成都工厂举办产品发布会,宣布其首款碱液电极JA系列正式量产下线,电流密度最高可达11900A/m²,并在现场与宝瀛气体、中电丰业、国富氢能等企业签署超千万订单。图表1 莒纳科技碱液电极产品下线发布会来源:莒纳科技莒纳科技万安级别产品的量产,一方面将助力碱性电解槽进入万安电密时代,另一方面也说明电解槽产业进入产业分工、协同创新的新阶段。上下游企业需要根据新的产业阶段,设定新的产品技术目标和产业合作模式,才能真正把握市场发展机遇,推动企业和产业向前发展。01超高电密:碱性电解槽的发展创新难题碱性电解槽成市场主流,大标方“军备竞赛”启动。2022年全球电解槽市场规模再次翻倍。由于巨大的成本优势,碱性电解槽占据了国内市场的绝对地位,在一向被认为偏好PEM电解槽的国外市场中也实现了反超。碱性电解槽新品频出,而“大标方”成为众多碱性电解槽新品的最大卖点。单槽产能持续攀升,短短一年内从1000Nm³/h发展到2000Nm³/h,颇有“军备竞赛”之感。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电解槽热潮更多解决了企业自身“有无”问题,对于其他环节技术创新关联较少。高电密将成碱性电解槽下阶段创新重点。在大标方取得阶段性成绩后,随着电解设备规模化示范应用和电解槽产业链持续完善,碱性电解槽开始面临新挑战。一是新场景下新需求显现。制加氢一体站、工业大规模制氢等新场景发展提出了小型化、轻量化、长寿命、易维修等要求。以制加氢一体站为例,有加氢站企业向氢云链表示:“2023年制加氢一体站将会大量出现,对电解槽的体积、重量就提出了新要求。”二是PEM电解槽的竞争。随着产业链逐渐形成、产能逐步建立,国内PEM电解槽成本将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叠加作用下快速下降,目前价格高于碱槽5-7倍的情况将得到明显改善,性价比大幅提升,同时PEM的单槽产能也在持续突破。在成本优势大幅下降时,碱性电解槽性能方面的劣势将被放大,市场竞争的关键将可能从价格向性价比转变。有电解槽厂商向氢云链说道:“在未来看得见的5年里,碱性电解槽成本将下降一半,PEM电解槽则降至目前碱性电解槽的价格。价格和单槽产能等方面差距的缩小肯定会对碱性电解槽形成冲击,碱槽必须实现性能上的提升,才能维持市场竞争力。”碱性电解槽必须突破小型化、轻量化等新场景需求,并缩小乃至赶超与PEM槽在性能上的差距。关键在于提升电流密度。电流密度是目前碱性电解槽与PEM电解槽最主要的性能差距之一。目前国内碱性电解槽的电流密度基本在5000A/m²以下,对比PEM电解槽动辄10000A/m²以上的电密达到3-7倍差距。碱性电解槽体积庞大、重量过高、能耗高等待突破难题同样与较低的电流密度息息相关。部分碱性电解槽厂商已开始致力于提高电密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距离PEM槽万安级电密仍有相当距离。02莒纳科技助力碱性电解槽进入万A电流密度时代提高电密方法包括调整核心材料、优化结构和电极性能等,其中优化电极是最佳路径之一。莒纳科技JA系列碱液电极通过独特的催化剂材料设计和创新的负载工艺,实现碱性电解槽电流密度突破万安大关。图表1 莒纳科技碱液电极产品来源:莒纳科技电密提升50%,最高达到11900A/m²。根据电解槽厂商实测数据,JA系列电极可将电解槽电流密度提升50%以上,最高可达11900A/m²,媲美PEM电解槽。电耗降低10-20%,最低可至3.66kwh/Nm³·H₂。JA系列电极通过降低析氢、析氧过电位和电极接触电阻,使小室电压下降20%,电解效率提升至近80%,从而降低能耗超10%,直流电耗最低可至3.66kwh/Nm³·H₂,实现氢气生产电耗小于50kwh/kg。自由定制电极尺寸,尺寸直径可达1.9m。为满足碱性电解槽的结构创新需求,除了镍网、泡沫镍等基材可选外,莒纳科技还能够根据槽商实际需求定制电极形状,尺寸可在100-1900mm直接内调整,厚度调整范围是0.2mm-5.0mm。图3 莒纳科技工厂投产来源:莒纳科技2022年12月,莒纳科技成都工厂正式投产,开启交付。数家电解槽厂商对莒纳科技的量产产品进行了测试,图4为电解槽厂商的实测数据。其中中电丰业是最早一批参与莒纳科技产品测试的槽商。其负责人表示:“莒纳科技电极所表现出的优异性能让我们意识到电解槽即将进入万安电密的时代。这意味着碱性电解槽可以与PEM电解槽相媲美,对于产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希望通过与莒纳科技这样新晋的专业配套商合作,发挥其高效率低成本的产品优势,一同争取更为广阔的市场。”图4 槽商对莒纳科技电极产品的实测数据来源:莒纳科技莒纳科技JA系列电极的高电密、低电耗特性可帮助解决电解槽的多个难题。1)推高单槽产能在电解小室不变情况下,电流密度提升可以直接提升电解槽功率,实现产氢量的提高,助力电解槽突破3000标方。2)实现槽体小型化、轻量化在相同的产氢速率下,电流密度的提升可减少50%以上的小室数量,从而实现槽体体积减少50%以上,满足更多室内或撬装需求。3)降低生产投入、运营成本生产成本方面,小室数量的减少直接减少50%生产用料,并显著降低工艺难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降低了对生产设备和厂房的要求,如槽体长度缩短后,有望不再需要甲类厂房作为生产场所。运营成本方面,电费是电解制氢的主要成本,电耗下降将显著降低运营成本——以产氢量1000标方/小时的电解槽为例,若电解槽寿命为10年,生命周期内最高可节省4000万度!本次签约方之一的宝瀛气体的负责人说道:“作为气体商,电解制氢的降本增效 ...
12月30日,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氢”)于上交所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财务数据。该文件指出:捷氢2022年前11月营收为1.56亿,合计销售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系统分总成 324 台套。截至问询回复出具日,捷氢在手订单预计销售金额可达近 7452.60 万元。据此,仅从营收来看,捷氢2022年或可达到科创板2亿营收的上市门槛。一、业务全面收缩,营收腰斩营收腰斩,同比减少近61%。如图表1所示,文件指出,捷氢2019-2022年前11月营收分别为1.12亿、2.47亿、5.87亿和1.56亿,合计销售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系统分总成 324 台套。同时截至问询回复出具日,捷氢在手订单预计销售金额为7452.60 万元,预计捷氢2022年全年营收为2.30亿元左右,同比减少近61%,甚至将低于2020年的营收水平。图表1 捷氢营收情况(单位:万元)来源:捷氢回复函 氢云链整理燃料电池系统业务占比为83.54%。如图表2所示,文件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捷氢各类业务营收情况,其中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燃料电池电堆和工程技术服务营收分别为7594.33万元、1327.43万元、165.93、和2.89万元,捷氢上半年总营收为9090.58万元,其中燃料电池系统收入占比83.54%。图表2 2022年上半年捷氢各类业务营收情况来源:捷氢回复函 氢云链整理业务面临全面收缩,燃料电池系统分总成未贡献收入。2021年捷氢总营收为58652.37万元,如图表3所示,2021年捷氢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分总成、燃料电池电堆、储氢系统、工程技术服务营收分别为28882.96万元、10432.55万元、9238.38万元、7356.1万元、2561.38万元。基于上述数据,整体看,捷氢今年业务或面临全面收缩的情况,且2021年贡献了过亿收入的燃料电池系统分总成在2022年上半年未产生营收。图表3 2021年捷氢各类业务营收情况来源:捷氢回复函 氢云链整理二、客户集中度走高,毛利下降2022年上半年,捷氢客户集中度有所上升,其中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前三客户占据公司对应业务营收的百分之百,储氢系统和工程技术服务只有单一客户。另一方面,如图表4所示,捷氢2019年-2022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2.42%、18.67%、27.99%和17.29%。2022年上半年,捷氢产品的综合毛利率略有下降。图表4 2019-2022H1捷氢毛利情况来源:捷氢回复函 氢云链整理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2月29日,亿华通正式启动招股,拟全球发行1762.8万股,招股日期为2022年12月29日-2023年1月5日,其中香港发售拟占10%,国际发售拟占90%。文件指出,每股香港发售股份不超过76港元且不低于60港元,募集总额为10.577亿港元-13.397亿港元,发售价定价日不晚于2023年1月6日。于全球发行1762.8万股后,亿华通总股本将增至117519387股,按60港元-76港元的发行价计算,亿华通港股市值为70.5亿港元-89.3亿港元。认购50股/手,入场费为3838.32港元,股份预计2023年1月12日(星期四)上午9时正开始于联交所主板交易。所得款项用途:75%研发、15%营销、10%一般用途如图表1所示,经扣除包销佣金、奖励费(假设酌情奖励费获悉数支付)及有关全球发售(假设超额配股权并无获行使)的估计开支后,亿华通将从全球发售收取的所得款项净額(假设发售价为68.00港元(即发售价范围的中位数))约为1121.8百万港元。亿华通拟动用所得款项净額作以下用途:约75.0%(约841.2百万港元)将用于拨付未来三年的研发;1、所得款项净額中的50.2%(或约562.6百万港元),为开发的新一代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平台提供资金,包括(i)约361.8百万港元将用于购置最新的研发及测试设备(如材料测试设备、电堆测试台及燃料电池系统测试台,及综合环境舱);(ii)约106.8百万港元将用于为研发活动支付的材料费和燃料动力费;(iii)约31.1百万港元将用于招募额外超过35名研发人员以从事新一代研发平台产品测试及研发活动;(iv)约62.9百万港元将用于升级新一代研发平台现有的模拟、处理及分析软件;亿华通拟招聘的额外研发人员将包括不少于五名在燃料电池系统行业拥有超过两年工作经验的初级人员、不少于15名在燃料电池系统行业拥有超过五年工作经验的中级高级工程师,以及不少于15名在燃料电池系统行业拥有超过十年工作经验且资质良好的高级专家;2、所得款项净額中的24.8%(或约278.6百万港元),为海外研发项目提供资金。具体而言,为利用日本当地人才及其他研发资源,亿华通有意于日本开展四个专注于燃料电池电堆及其核心材料的研发项目。该等项目的资金将用于采购测试设备及招募当地专业及资深研发人员以开发我们的新一代燃料电池技术;为利用亿华通的技术能力在日本进行海外研发项目,拟聘请七名在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部件研发方面拥有至少十年工作经验的高级专家,包括燃料电池电堆、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及催化剂;并且其设计的产品已经商业化。约15.0%(约168.4百万港元)将用于在未来三年透过产品推广及多渠道营销提升品牌认受性;(i)约79.0百万港元将用于扩充于若干地区的营销和售后团队。亿华通打算雇用150名具销售和客户服务经验的人才;(ii)约59.8百万港元将用于协助商用车制造商测试其燃料电池汽车原型以及生产及推出新车型以推广亿华通的燃料电池系统;(iii)约27.9百万港元将用于筹备产品或参与行业活动,如产品展览、产品发布活动及行业机构举行的活动;(iv)约1.7百万港元将用于投放在线及传统广告以及升级公司网站。约10.0%(约112.2百万港元)将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图表1 亿华通H股上市所得款项用途来源:亿华通招股文件业务规划:新开发15款车型、新增10个市场亿华通指出,由于研发技术的改进及燃料电池系统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已面临且预期将继续面临毛利率下调压力。为维持竞争力,亿华通指出需要降低产品售价,并通过增加销量以降低成本及开支,同时推出具竞争力的新产品。亿华通未来部分业务规划如下所示:1、升级产品及新增应用场景。由于燃料电池汽车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行驶里程更长,加油速度更快,亿华通计划专注于中长途、重型及冷链运输等潜在应用市场,以扩大业务规模。亿华通拟于未来四年内利用新一代研发平台开发约15款车型,并以具竞争力的价格推出更多新产品,扩大产品组合。此外,亿华通未来拟开发用于高功率输出重型卡车、城际客车及专用车辆以及乘用车的新燃料电池系统。2、客户保留及扩展。为扩大客户群并使其更为多样,亿华通计划与十多间主要汽车制造商磋商潜在合作,以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原型及推广新产品。该等潜在产品的主要应用场景类型为城际货运、建筑及土木工程以及拖车运输。在节能减排经济激励及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动下,除了汽车制造商外,城市公交公司及政府部门等终端客户、民营企业亦将于不久的将来在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亿华通拟与该等市场参与者积极合作,提高市场地位。亿华通计划向20多间城市公交公司推广产品,并在20多个已兴建或将兴建高目标数量加氢站的城市扩展业务。3、地域扩张。为配合利好的政府政策,亿华通正通过加强销售及营销能力以及提升与目标地区主要城市(尤其是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战略支出,以扩大地理分布。亿华通计划进一步扩大与在北京、张家口、上海、郑州、成都及淄博等主要城市营运的中国大型商用车制造商的业务关系,同时将进一步扩展业务至已兴建或将兴建加氢站的城市。亿华通目标是于未来三至五年内在中国20多个城市及地区推广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约十个新增市场,例如位于内蒙古、江苏及广州的市场。4、加强营销力度。亿华通计划扩充营销团队,配备在物流及商业运输行业具有专业知识并能够与更多终端客户开发网络的经验丰富的业务及销售人员。此外,亿华通计划通过(i)协助商用车制造商测试其燃料电池汽车原型以及生产及推出超过100款新车型;(ii)为公司产品参与超过40个行业活动;及(iii)未来三年投放在线和传统广告,以积极推广产品应用。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12月12日,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华通")在港交所披露其通过聆讯后的招股书,亿华通(A+H)挂牌即将梦想成真。(早前分别于2022年1月27日、8月1日先后两次递表。)继成为首家A股上市的氢企后,亿华通将再度成为在港上市的中国首家以氢能产业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招股书指出:2019年-2022年6月,亿华通营收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2022年上半年营收达2.69亿。自2016年首款商业化产品发布以来,亿华通已累计向超过20家中国商用车制造商销售超过2900套燃料电池系统,其中2019年-2022年6月,亿华通燃料电池系统销量达169.1MW。一、营收逐年增长,毛利率较稳定报告期内,如图表1所示,亿华通2019-2022年6月的营收分别为5.54亿、5.72亿、6.29亿和2.69亿,其中在2020年全国燃料电池车销量同比腰斩的情况下,亿华通营收同比依旧实现3.4%的增长。图表1 亿华通营收情况来源:亿华通招股书报告期内,亿华通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为稳定,整体在40%水平上下波动,而在2021年毛利率小幅下跌后,目前亿华通的毛利率有所回升。二、系统营收占比走高,平价售价年复合下降速度达37.2%报告期内,如图表2所示,亿华通燃料电池系统营收占比整体呈现走高的趋势,2019年-2022年6月,系统营收占比分别为86.9%、87.3%、82.3%和94.6%。图表2 亿华通各业务营收情况来源:亿华通招股书另一方面,如图表3所示,亿华通燃料电池系统的销量和装机量快速增长,2019年-2022年6月,亿华通燃料电池系统销量达到了2054套,装机量达到了169.1MW。图表3 亿华通系统销售情况来源:亿华通招股书2019年-2022年6月,亿华通售出系统的平均装机功率分别为47.8kW、72.1kW、107.9kW、98.5kW,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由于今年上半年亿华通配套了较多的中小功率车型,导致其平均装机量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亿华通的平均售价快速下降,截至今年上半年已降至4980元/kW,年复合下降速度达37.2%。三、港股上市融资款四大用途招股书指出,亿华通港股融资款主要用于新一代燃料电池系统研发、日本四大研发项目、品牌宣传及现金流的补充。详情如下所示:1、为开发新一代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平台提供资金。包括购置最新的研发及测试设备(如材料测试设备、电堆测试台及燃料电池系统测试台,及综合环境舱);为研发活动支付的材料费和燃料动力费;用于招募额外研发人员以从事新一代研发平台产品测试及研发活动;用于升级新一代研发平台现有的模拟、处理及分析软件。2、为海外研发项目提供资金。为利用日本当地人才及其他研发资源,亿华通有意于日本开展四个专注于燃料电池电堆及其核心材料的研发项目。该等项目的资金将用于采购测试设备及招募当地专业及资深研发人员以开发亿华通的新一代燃料电池技术;为利用亿华通的技术能力在日本进行海外研发项目,拟聘请在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部件研发方面的高级专家,包括燃料电池电堆、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及催化剂;并且其设计的产品已经商业化。3、用于在未来三年透过产品推广及多渠道营销提升亿华通的品牌认受性。其中,将用于扩充亿华通于若干地区的营销和售后团队。亿华通打算雇用具销售和客户服务经验的人才;用于协助商用车制造商测试其燃料电池汽车原型以及生产及推出新车型以推广燃料电池系统;将用于筹备产品或参与行业活动,如产品展览、产品发布活动及行业机构举行的活动;将用于投放在线及传统广告升级公司网站。4、将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从亿华通募资的四个用途看,氢云链认为,技术研发依旧是企业发展重点,同时也反应产业两个重要变化趋势:(1)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此前亿华通极少传出海外项目的消息,在照顾说明书中却提出在燃料电池技术大本营之一的日本进行商业化扩展,显示了亿华通在市场战略方面的重大转变。国内其他燃料电池企业如国鸿、重塑等,也在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呈现出“集体出海”的场景。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燃料电池企业出海一般先考虑欧洲市场,此次亿华通以日本作为出海第一站,可能与亿华通和丰田之间的合作关系有一定关联。(2)行业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有意思的是,亿华通将品牌宣传作为募资的主要用途之一,这在高科技领域企业IPO披露中是较为少见的信息。见微知著,氢云链认为,这可以侧面显示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市场化阶段,新玩家不断入场,放眼望去一片红海,即使是龙头企业,也必须加强市场品牌宣传增加产品竞争力。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11月22日,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鸿氢能”)递表港交所主板,华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在进度上,似乎比公告在港二次上市的亿华通要更快。从报告来看,国鸿氢能营收实现了快速增长,2021年达到了4.57亿,其柔性石墨双极板、电堆及系统产能利用率在报告期内快速提升。2021年国鸿氢能电堆出货量达126兆瓦,占有24.1%的市场份额,于行业中排名第一。而在电解槽方面, 国鸿氢能拟采用PEM+碱性双条腿走路的方式。一、营收快速走高报告期内,国鸿氢能营收情况如图表1所示,2019年-2022年6月30日,营收分别为3.66亿、2.27亿、4.57亿和1.90亿。其中2020年营收较2019年下滑了近38%,报告指出,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下游订单因客户更愿意于有关支持性政策更新后下达订单而延迟以及COVID-19疫情的影响。图表1 国鸿氢能期内营收情况来源:国鸿氢能招股书报告指出,2019年-2022年6月30日,国鸿氢能的毛利率分别为30.4%、3.5%、27.9%和18.6%。其中存货和许可贬值是影响毛利率的主要原因。报告显示,国鸿氢能销售产品及服务的成本情况相对较为稳定。二、产能利用率大幅走高,出货量全国第一2019-2021年,国鸿氢能柔性石墨双极板产能分别为180万片、120万片、120万片,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21.1%、43.6%、66.7%;燃料电池电堆产能均为300MW,产能利用率分别为21.1%、27.2%和78.8%。2020-2021年,国鸿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的产能分别为500套和2000套,产能利用率为29.6%和61.1%。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鸿氢能柔性石墨双极板进一步走高至68.6%,受产业影响,其产能利用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年内国鸿氢能的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走高。报告指出,2021年,按出货量计,中国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市场规模约为522.3兆瓦,其中前四大公司约占市场总规模的75.4%。其中国鸿氢能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货量为126兆瓦,占有24.1%的市场份额,于行业中排名第一。另一方面,国鸿氢能配备自产燃料电池电堆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出货量约为86.2兆瓦,占有21.2%的市场份额,按配备自产氢燃料电池电堆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出货量计排名第一。三、将进一步扩产能并发展电解槽业务报告指出,为了满足市场对氢燃料电池产品快速增长的需求,国鸿氢能计划通过于中国多个地区建设更多生产设施来进一步扩大产能。相关规划如图表2所示所示。图表2 国鸿氢能产能规划来源:国鸿氢能招股书 氢云链整理同时报告指出,在制氢设备方面,国鸿氢能将继续专注于电解水制氢设备的设计及开发。国鸿氢能计划开展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及碱性电解槽的研究和开发,以实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大规模生产,并开发在此类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通过风力或太阳能实现制「绿」氢及储氢;另一方面,国鸿氢能将实现碱性电解槽的大规模生产,并将此类技术用于氢储能等。针对电解槽市场,报告指出,国鸿氢能短期内持续开发系统集成与控制等制氢设备核心技术,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兆瓦级制氢设备的生产销售;长期来看,国鸿氢能将专注于自主开发兆瓦级的电解槽技术并实现先进制氢设备的国产化。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0月30日,亿华通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根据公告,亿华通第三季度实现营收约1.21亿元,同比下降5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57万,与2021年Q3比较,同期亏损下降了36.65%。截至2022年9月30日,前三季度,亿华通实现营收总计3.91亿,与2021年同期规模(3.73亿元)基本持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461),较2021年同期(-7076)亏损幅度加大33.72%。根据亿华通季报披露信息,氢云链分析2022年亿华通财务业绩特点如下:1、营收增长跑输大盘,单季度同比第二次下降。今年Q1-Q3亿华通总营收为3.91亿元,去年同期为3.73亿元,同比微增4.58%,跑输国内1-9月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30%的成绩。其中,亿华通三季度营收约为1.21亿元,2021年三季度则达到了2.56亿元,自上市以来第二次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且下降幅度达到52.50%。上次出现报告期内营收同比下降是在2021年一季度,下降幅度为41.97%。报告指出,Q3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燃料电池成本及市场售价快速下降,公司产品平均售价较去年同期下降,导致本报告期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仍处于经营亏损状态。今年Q1-Q3亿华通总营收为3.91亿元,总成本为5.03亿元,其中营业成本为2.30亿元,三费支出2.75亿元,高额的三费支出是亏损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亿华通信用和资产减值计提为3646万,去年同期则高达7854万。3、毛利率大幅回升。如图表1所示,亿华通2021年Q1-Q3的毛利率均在30%以下,最低仅有22.79%,Q4毛利率回升至接近49%。今年前三个季度,亿华通毛利率基本维持在40%以上的水平,基本维持了2021年4季度以来的水平,同比大幅上扬。图表1 亿华通2021年以来各季度营收(左)和毛利率(右)情况 营收单位:亿元来源:亿华通财报4、三费大幅提升,人工成本走高成重要原因。截至今年Q3,亿华通三费支出高达2.75亿元,同比增长57.86%,其中管理费用已达1.42亿元,超过2021年全年总和的1.36亿元。亿华通年中财报指出,人工成本的上升是影响公司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年中财报,亿华通员工人数已经达到879人,同比增长33%。 据氢云链了解,2022年国内主要的燃料电池企业都在进行团队扩张,规模较大者甚至数量翻倍。“抢人”必然导致的薪酬提升。因此企业的人工成本无论在“量”(人数)还是“质”(人均薪酬)都到了新的高点。5、存货持续高企,库存贬值风险凸显。截至三季度末,亿华通存货达到了3.86亿元。根据亿华通2022年半年报,2季度末其库存为2.85亿元,彼时累计计提的存库贬值已达8673万。在库存持续提升的情况下,三季度的库存贬值着实令人担忧。实际上,亿华通的库存一直居高不下。在燃料电池技术快速迭代、成本快速下降的情况下,未来存在企业库存贬值风险亿华通作为A股燃料电池“独苗”,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是当下氢能产业的一个缩影,通过对亿华通财报的分析,氢云链总结目前氢能产业发展的3大特点。1、国产替代往上游延伸,成本加速下行,导致毛利回升。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国产替代已开始从系统、电堆环节向催化剂、质子膜等核心材料发展,同时新入场玩家数量大增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国产替代叠加规模效应,上游成本加速下行。前期上游成本高企而下游竞争激烈导致毛利率快速下行的情况开始缓解。2、市场规模走高,企业营收“冰火两重天”。截至9月,燃料电池产销均超2000辆,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叠加热电联供等领域的应用,燃料电池总装机量涨势喜人。在燃料电池系统企业层面并非“雨露均沾”,而是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情况。根据氢云链调研,燃料电池系统企业有的营收成倍增长,有的微增或基本持平,亿华通营收仅比去年上涨了4.58%。氢云链认为,原因在于系统环节玩家众多,竞争激烈,同时氢能产业市场化程度低,存在一定地方保护现象,各地方示范项目推进程度对企业业绩影响明显。3、人才问题凸显。结合亿华通的情况来看,氢能产业人才数量已经明显或跟不上产业发展速度的要求,“抢人”导致企业人工支出成本大幅走高。小 结2022年,市场总体规模在上升,但燃料电池系统企业层面并非“雨露均沾”:一部分企业营收增长翻倍;另一部分企业营收增长停滞。从产业层面看,毛利回升原因来自上游国产替代加速引发核心零配件和材料成本加速下行,有利于产业良性发展,但市场化程度不足、人才总体缺失现象亟待解决。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近日,由宝马集团牵头的在德国研发18吨和40吨氢能内燃机重卡的一项联合研究项目,得到1130万欧元国家资金支持。该名为HyCET(氢燃料发动机卡车)的项目,希望研发和测试内燃机氢能燃料卡车,旨在证明氢能卡车在运输物流中的适用性。加入该联合研究项目的其它公司还有:道依茨、DHL、KEYOU、道达尔能源德国市场、沃尔沃集团。氢云链获悉,该项目投资额为1950万欧元,德国联邦数字和交通部资助了1130万欧元。同时为两座加氢站的建设提供了570万欧元资金。项目为期4年,希望研发两辆18吨和两辆40吨的氢能内燃机卡车,这些卡车将由宝马集团和道依茨运输物流进行测试。此外,还将在德国莱比锡和纽伦堡新建两座重卡加氢站,方便氢能卡车日常运营。宝马氢内燃机车型的再尝试宝马已是氢内燃机车型的“老玩家”了,其BMW氢能7系早在2006年就亮相全球。2007年6月19日,宝马正式推出世界第一款供日常使用的氢动力豪华高性能轿车BMW氢能7系,同年,BMW氢能7系亮相中国。但后续,相关项目被搁置。据悉,当年宝马氢内燃机被搁置的原因包括:(1)技术方面问题众多。有燃烧,回火,爆震,高负荷时的早燃,部分区域低于着火界限,氢气逃逸,颗粒物排放,烧机油导致氮氧化物排放等等;(2)效率问题。氢内燃机的燃烧效率与传统内燃机相似,约在30%-40%。但这对比彼时的燃料电池可达60%以上的效率略显偏低。(3)储氢导致的续航问题。当年的宝马7搭载了8公斤的液氢,但续航甚至没有超过300公里。储氢已不容易,叠加效率不高,导致氢内燃机汽车“短腿”。(4)配套问题。当年仅有宝马孤身奋战,供应链上没有相应的企业配合,技术迭代难以为继。而随着全球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宝马似乎又正式开始氢内燃机车型的尝试,不同的是,宝马从原来的乘用车车型转为了商用车型。以本次项目为例,研发的两款车型均为重卡车型。车企纷纷“两条腿”走路有关于内燃机和燃料电池的路线选择问题上,一直是产业所关注的,有关问题也从汽车讨论到了船舶,甚至是飞机。而在汽车市场,车企目前纷纷开始选择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包括传统的柴油机巨头康明斯和潍柴等。以康明斯为例,一方面康明斯最近获得了物流运输Werner Enterprise公司500台康明斯X15H氢内燃机订单,与此同时,康明斯在国内联合万向汽车斩获了上海52台氢燃料电池客车订单,将配套其125KW的燃料电池系统。宝马在进行内燃机车型研发的同时,也于近期发布了燃料电池车型相关的计划,首款小型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在2022年底亮相。从国内车企来看,年内已有上汽、一汽、东风、广汽等车企发布氢内燃机,同时潍柴、玉柴、原上柴等柴油机巨头也纷纷发布了氢内燃机,详情如下表所示。国内氢内燃机相关事件来源:氢云链而在发布氢内燃机产品的同时,车企也纷纷布局了燃料电池相关产品,其中东风、玉柴、潍柴等企业更是亲自下场做燃料电池系统,其中东风年内已配套了部分车辆并上险。燃料电池和氢内燃机是竞合关系。从竞争看 ,谁的成本低和产业链接受程度高是竞争关键,目前还没有定输赢;从合作看,二者都是在革化石能源的命,受益者是氢燃料的推广和普及。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内燃机产品的布局上,似乎都青睐商用车型,尤其是重卡,从各个企业发布的内燃机产品来看,基本都是10L以上的大型号,仅有广汽发布了一款1.5L小型的氢内燃机产品。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8月5日,山西省发改委印发了《山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一、发展目标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协同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基本构建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体系。氢能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在不新增碳排放的前提下,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万辆以上(全国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应用规模全国领先。可再生能源制氢量显著增长,成为新增氢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二氧化碳减排。到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在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实现多元规模化应用,形成布局合理、产业互补、协同共进的氢能产业集群,有力支撑我省实现碳达峰。到2035年,形成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集群。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幅提升,为我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强支撑。二、完善氢能发展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加快构建“1+N”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坚持以规划为引领,聚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建立健全氢能标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审批、财税支持等方面制度供给,有效发挥政策引导规范作用。(一)健全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规范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围绕氢能制、储、输、用,积极实施有关国家、行业标准,支持龙头企业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制定发布相关团体标准。对在工作实践中取得实际效益的标准项目,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经费补助,不断健全和完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为氢能产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支撑。加快建设氢能产品检验检测、计量测试、认证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相关服务。(二)建立健全氢能政策体系坚持需求导向,统筹布局建设加氢站,在兼顾化工项目入园入区政策及环境风险防控要求的基础上,着力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和政策性瓶颈。完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有关规定,注重在建设要求、审批流程和监管方式等方面强化管理,提升安全运营水平。支持依法依规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的场地设施改扩建加氢站。探索站内制氢、储氢和加氢一体化的加氢站等新模式。(三)强化财政金融支持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制定政府性资金引导支持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提供针对性、专业化和差异性金融服务,支持氢能相关产业发展。探索设立氢能产业基金,推进氢能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等市场化融资新路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氢能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强产业投资管理,鼓励创投资金在氢能产业中投资发展。(四)加强全链条安全监管加强氢能安全管理制度研究,建立健全氢能全产业安全规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部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地方政府氢能产业发展属地管理责任,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水平。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及时预警氢能生产储运装置、场所和应用终端的泄漏、疲劳、爆燃等风险状态,有效提升事故预防能力。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提高氢能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山西省发改委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2年是中国氢能产业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各行业“双碳”规划陆续制定出台,国家产业规划正式落地,各地方政策快速跟进,市场信心确立。随着示范城市群的启动执行,国内氢能产业开始进入产业化、市场化阶段。回顾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的过程中,国内氢能产业发展迅猛,涌现出了一批奋起直追的氢能先锋队,并出现了“高铁模式”等一系列氢能产业的创新发展方式。随着氢能产业向市场化阶段发展,核心要求也从技术的赶超突破、小规模示范验证向成本持续下降、技术与应用深度结合、扩展应用场景、规模化商业示范运营的方向发展。拥有技术自主创新能力、降本能力、应用延伸拓展能力的企业更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再次脱颖而出。作为一家独一无二的氢能电化学装备平台,依靠垂直整合模式形成技术和成本双重优势的爱德曼氢能有望在新的产业阶段中赢得先机。爱德曼是国内极少数实现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量产的知名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备燃料电池系统和核心装备生产线制造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爱德曼已经掌握从膜电极、金属双极板等核心部件到电堆、系统的技术和工艺,成功开发了30KW-223KW的单堆燃料电池系列产品,并具备各类专用模具和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垂直整合使爱德曼具备技术快速迭代能力、出众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要求迅速提供解决方案,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快速调节生产能力。氢云链希望通过了解爱德曼的企业发展模式,探讨在氢能产业市场化阶段,企业应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和创新,如何才能在市场大潮之中勇立潮头。01双轮驱动,垂直整合在产业发展早期往往存在两个特点:(1)存在大量的试错过程,技术迭代迅速,对供应商配合度要求高;(2)产业链配套匮乏,难以寻找上游供应商,即使找到供应商也由于经济性、研发理念等问题难以跟上迭代速度。国内本轮氢能产业发展热潮之初,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小,前景不明朗,产业链不齐全,进口的零部件及设备更是天价。为解决产业链难题,攻克“卡脖子”难关,企业往往需要自行攻克大量技术和产业化的难题,因此头部企业都具备一定的垂直整合能力。爱德曼是在垂直整合上做得最彻底的企业:实现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和系统方面自研自产。爱德曼已经掌握从膜电极、金属双极板等核心部件到电堆、系统的技术和工艺,成功开发了30KW-223KW的单堆燃料电池系列产品。实现了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和生产。爱德曼已具备工装模具、专用设备及生产线产业化(如金属双极板冲压模具、激光焊机生产线、CCM自动喷涂线、活化测试线等)的生产能力。爱德曼高度的垂直整合能力在国内燃料电池企业可谓独树一帜,也拥有了别样的产品优势。“在爱德曼这个平台上,燃料电池只是若干产品中的一个,这个平台上的产品还包括金属双极板、膜电极、电堆等核心零件和70%以上自主生产的装备生产线产品等,这个平台未来还会孵化出更多不同的产品。全国没有一家燃料电池企业能够100%自研自产三大核心零件,更没有一家能够自产主流生产线,这是爱德曼和其他厂家最大的不同。”爱德曼董事长徐黎明向氢云链说道。更重要的,垂直整合造就了是爱德曼的技术快速迭代能力和成本优势,形成了技术和成本的双重壁垒。02技术与成本的双重壁垒氢能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应用场景和使用需求快速增加,技术发展更新速度很快。行业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增长机会,在此情况下,没有不可逾越的技术和成本壁垒,只有不断的创新和迭代,产品的小规模迭代比大规模生产更为重要,也更为现实。爱德曼贯通产品和设备的研发生产,不是为了简单地显示企业的技术能力,也不是把产业链上下游的投入和产出做简单的加减法,而是为了实现产品开发的高效快速迭代,保持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产生1+1>2的效应,把握市场机遇。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创新并保持技术优势已经不容易,更难的是长期一直保持这个状态。目前爱德曼的技术和产品已经迭代到了第9代,其国产化自主生产线也已经迭代到了第5代。持续的技术创新已成为爱德曼的核心壁垒之一。在核心零部件方面,爱德曼将金属双极板镀层的电阻从400mΩ/cm2降到了15mΩ/cm2,再到5mΩ/cm2——美国能源部曾要求2020年金属双极板的接触电阻要低于20mΩ,爱德曼远超国外标准。在电堆方面,爱德曼223KW单电堆在4月通过了国家机动车检测中心强检,体积功率密度达到5.18KW/L,其它各项参数均为行业先进水平。燃料电池应用场景的扩展更是直接反应了爱德曼的优势。“产品应用拓展考验的是对燃料电池的理解:往哪做?怎么做?我们的产品研发非常快,对于我们关注的领域,三~四个月就会进行技术的变化迭代,进而形成产品整个设计,从而快速提供产品和方案。”爱德曼已经实现了从动力系统到发电系统、从移动式到固定式的产品发展。装备制造能力进一步放大了爱德曼氢能的技术优势。“装备制造能力让我们在每升级一代产品的时候同步升级工艺和工艺装备。我们的生产线都是柔性生产线,可以兼容第一代到第九代产品。设备能力配合我们的产品研发能力,使得我们迭代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徐黎明说道更重要的是,从材料、技术到设备的快速迭代能力,让爱德曼在降本道路上始终领先,而成本正是影响当下氢能产业化的核心因素。“成本的下降是多方面努力共同的结果,这种系统性的能力目前在行业内应该还是稀缺的。”徐黎明表示。“目前爱德曼拥有五个生产研发基地,分布在浙江、北京、上海、广东和山东,每个基地都是全套的膜电极、金属板和电堆,每条线的产能现在是两千台,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因此,垂直整合并不是简单向上和向下延伸整合,还要能够做系统整合,更关键的是能够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并把握合适的时间节点完成技术和成本的突破,才能在市场化竞争中形成壁垒,占据优势。03坚持实践和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爱德曼认为,氢能产业市场的机会与挑战将来自于市场化阶段,那才是一场可以真正验证一个公司持续技术创新、长期降本、规模化生产等综合实力的比赛,“我们拥有这个实力,所以很看好未来爱德曼可以在行业里保持持续领先。”爱德曼一直以市场化作为企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宗旨。一是重视产品验证。爱德曼是国内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最多的企业之一,也是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系统实车验证最多的企业之一。早在2020年底, ...
近期氢能企业IPO似乎迎来了一波热潮,继28日捷氢科技、29日国富氢能之后,6月30日,上海治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治臻新能源”)在上交所披露了科创版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治臻新能源本次拟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070万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 25%,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 4268.4545 万股。本次发行全部为新股发行,原股东不公开发售股份。拟募集资金总额为122063万元,其中67133万元用于扩建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生产项目,28930万元用于上海治臻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6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一、治臻新能源股本情况招股说明书指出,治臻新能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陈关龙、蓝树槐、彭林法,三者合计控制公司 37.74%的股份,为一致行动人。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相互间不存在亲属关系,实际控制人近亲属亦没有控制与发行人具有相似业务的企业。但本次发行后,实控人所持有的股份将进一步下降。本次发行前后前十大股份持股情况(以发行1070万股计算)如图表1所示。图表1 治臻新能源发行前后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来源:治臻新能源招股说明书招股说明书指出,2016 年 3 月,以陈关龙、蓝树槐、彭林法合伙成立的上海氢捷为主联合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设立了治臻有限(治臻新能源前身),治臻有限设立时上海氢捷持有90.91%的股份,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持有9.09%的股份。其中上海氢捷于2015年成立,陈关龙、彭林法、蓝树槐分别持有62.5%、34.5%、3.0%的股份。二、金属双极板业务独占鳌头,客户集中度高报告期内,治臻新能源的应收主要来自金属双极板相关业务,相关的应收情况如图表2所示。招股说明书指出,最近三年治臻新能源已累计为客户供货超过 150 万片金属双极板,2021 年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在 50%以上。同时,招股说明书指出,报告期内,治臻新能源前5大客户的营收占比均超过了94%。图表2 治臻新能源报告期内应收情况来源:治臻新能源招股说明书虽然治臻新能源三项业务营收均在增长,但金属双极板销售形成的收入增长快速,其营收占比由2020年和2019年的80%左右升至2021年的91.05%。招股说明书指出,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要产品金属双极板的总体产能、产销情况如图表3所示:图表3 治臻新能源金属双极板产能、产销情况来源:治臻新能源招股说明书三、营收暴涨,毛利略有下降报告期内,治臻新能源主要财务数据如图表4所示,治臻新能源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85%,且2021年实现了扭亏,完成净利润2016.17万元。图表4治臻新能源主要财务数据来源:治臻新能源招股说明书另一方面,报告期内,剔除股份支付影响,治臻新能源综合毛利率如图表5所示,公司综合毛利率自2020年度的30.98%下降至28.67%。图表5治臻新能源毛利情况来源:治臻新能源招股说明书招股说明书指出,综合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包括: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产品生命周期进入应用成本快速下降的成长期,部分产品进入量产阶段后,为了保证供求双方的利益平衡,产品销售单价下降。而随着公司持续购入生产设备及苏州治臻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公司金属双极板的产销量持续提高,逐渐产生规模效应,产品单位成本下降,带动金属双极板定价下降。另一方面,终端对于毛利率水平低的产品需求上升。招股说明书指出,2021年度金属双极板毛利率略有上升,其中成本较2020年度下降明显,而售价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图表6 治臻新能源金属双极板毛利情况来源:治臻新能源招股说明书四、拓展PEM电解槽新业务招股说明书指出,治臻新能源开发出了第一代PEM电解槽用双极板,初步形成了250kW级电解槽双极板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将产品与服务逐步向水电解制氢领域拓展。目前治臻新能源有低成本金属双极板设计及工艺开发和单堆50标方质子交换膜电解槽2个在研电解槽项目。招股说明书指出,治臻新能源专注于氢能行业核心部件的研发和制造,以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供应商为战略目标,助力燃料电池商业化运营。与此同时,利用金属双极板设计与制造的技术优势,深耕 PEM 电解槽用双极板,助力加快兆瓦级 PEM 电解槽推广及运行,将产品与服务逐步向水电解制氢储能领域推广。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 ...
在捷氢科创版上市受理第二天,国富氢能于6月29日在上交所披露了科创版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国富氢能本次拟发行不超过3010万股,占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的比 例不低于25%,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20144488 股。本次发行均为新股,不涉及股东公开发售股份。本次拟募集资金总额为20亿元,其中15亿元用于氢能装备产业基地三期项目,其中拟新增年产8万支III型瓶、500套水电解制氢设备产能,液氢及Ⅳ型瓶研发中心项目,另外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一、国富氢能股本情况招股说明书指出,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邬品芳和王凯。两人合计控制公司 24175987 股,占比26.85%。王凯系邬品芳配偶的姐姐的女婿,两者为一致行动人。本次发行完成之后,实际控制人邬品芳和王凯控制公司的股权比例将进一步下降。本次发行前后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如下所示。图表1 国富氢能发行前后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来源:国富氢能招股说明书招股说明书指出,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张家港富瑞氢能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由上市公司富瑞特装及新云科技共同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 2000 万元,两者分别持股70%和30%。另一方面,邬品芳持有新云科技 28.35%份额,王凯持有新云科技 14.96%份额,两人合计持有新云科技 43.31%份额。二、储氢、加氢业务为两大王牌报告期内,国富氢能营收来自车载供氢业务和加氢站业务。相关营收占比情况如图表2所示。图表2 国富氢能营收占比情况来源:国富氢能招股说明书从营收情况来看,加氢站成套设备占比上升明显,但车载供氢相关业务整体占比仍接近60%,报告期内,国富氢能车载储氢瓶的产销情况如图表3所示。图表3 国富氢能产销情况来源:国富氢能招股说明书三、营收上涨,毛利下降报告期内,国富氢能整体营收情况如图表4所示,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6.7%,但净利润下滑。图表4 富氢能整体营收情况来源:国富氢能招股说明书国富氢能2021年毛利率下滑明显,如图表5所示,国富氢能来自储氢和加氢业务的毛利率均下滑。图表5 国富氢能毛利率情况来源:国富氢能招股说明书由于供氢相关营收整体占比接近60%,而供氢系统的毛利率从2020年的20.22%降至2021年的9.9%,相关零配件的毛利率更是从2020年60.25%降至2021年8.42%。招股说明书指出,车载供氢业务毛利率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系自身产品涨价幅度小,下游整车厂商会将产品降价压力转嫁至上游供应商,公司单位产品的销售增幅仅 6.77%,但储氢瓶的主要原材料碳纤维、铝管的市场价格上涨显著,其中碳纤维采购单价同比上升 26.87%、铝管采购单价同比上升 7.62%,导致直接材料成本占销售单价的比例上升了 7.01 个百分点,同时受公司新增产能产线影响,单位制造费用占销售单价的比例上升了 3.22个百分点。四、聚焦电解槽、液氢新业务招股说明书指出,在氢制取环节,发行人 1000Nm³/H 碱性水电解槽样机已成功下线,此外,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将引进先进智能化生产设备,新增 500 套水电解制氢设备的生产产能。另一方面,国富氢能首套 10吨/天氢气液化装置已完成研制,并于2021 年公司与齐鲁氢能签署《一期氢能一体化项目》,合同金额为 11995万元,公司将向齐鲁氢能提供氢气液化装备。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对氢能装备行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在制氢、储氢、输氢、用氢等产业环节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打通可再生能源与绿氢、氢液化及液氢储运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目标打造氢能领域全产业链高端装备提供商。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巴拉德是燃料电池企业的代表企业,也是最早布局中国、参与中国燃料电池产业建设的外资企业。截至6月21日,巴拉德美股最新收盘价为6.48美元/股,纳斯达克市值仅为19.32亿美元。巴拉德股价最高曾在2000年一度达到144.94美元/股,随后股价持续下跌。受全球量化宽松的利多影响,疫情期间巴拉德股价曾涨到42.27美元/股,但在2021年2月10日,巴拉德宣布增加其先前宣布的3.5亿美元增发规模至5.5亿美元后,股价持续下跌,与纳斯达克2021年的高歌猛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纳斯达克直到今年年初才开始大幅回调)。巴拉德股价走势图巴拉德二级市场股价表现不佳的原因或与2021年财报业绩表现不佳有关。从2021年财报看,巴拉德2021年营收1.05亿美元,基本与2020年持平,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1.14亿美元,同比下降122.34%。表明在全球燃料电池市场火热情况下,企业开始分化的态势。从营收占比看,中国仍然是巴拉德最大收入市场。2021年中国地区营收占比37%,比2020年中国地区的53%下降了16%、比2019年中国地区的45%下降8%。来自中国营收的减少对巴拉德的营收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巴拉德侧重与交通方面业务。中国2021年氢能产业较2020年是有明显的改善的,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例,2021年产、销和上险量分别完成了1777辆、1586辆和1885辆,而2020年分别为1199辆、1177辆和1499辆。虽然整车数量不算多,但燃料电池装机量出现爆发式增长,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装机总量为78509.9kW,而2021年则达到了172899kW,增长1.2倍!市场环境变化不大,为何巴拉德在中国的营收连续减少?氢云链分析原因为:(1)受疫情和中国补贴政策延迟影响,中国市场订单不足影响业绩;(2)海外企业技术优势在逐步缩小,国内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的国产替代基本完成;(3)早期依靠产品贸易、合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策略开始失效,巴拉德本土化程度略显不足。其中,国产替代因素对诸如巴拉德这样的外企造成了显著的影响,早期贸易模式失灵,外资企业需要调整策略,深耕中国市场。图1 2012年巴拉德各地区营收占比情况 来源 2012年财报图2 2021年巴拉德各地区营收占比情况 来源 2021年财报巴拉德正在深耕中国市场公开信息表明,近期,巴拉德在国内本土化的布局明显加快,相关项目如下所示:1、2022年5月5日,巴拉德动力系统宣布,已与威驰腾(福建)汽车有限公司、善水资本香港有限公司和汇达交通服务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加快香港商用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善水资本此次与巴拉德共同出资完成了对威驰腾的A轮投资,以资助其零排放商用车的设计和制造。此次A轮融资将支持威驰腾的公司发展、研发和制造平台,包括其面向国际市场的零排放氢燃料电池卡车、公共汽车和专用特种汽车的业务开发与扩展。项目合作初期,巴拉德将协助威驰腾推出一款全新的氢燃料电池双层巴士,并计划于2022年由汇达交通在香港进行示范展示,作为其逐步采用零排放车辆替换香港现有巴士车队计划的组成部分。2、2022年6月16日,2022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成功举办,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麦楷文表示,投资17.6亿元在上海建立研发总部。立足上海、扎根中国,带来更多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此次大会上,巴拉德也作为重大产业项目签约企业出席。3、香港首台电池双层巴士在6月19日投入服务,汇达交通服务有限公司早先已经预热过的氢燃料电池双层巴士也交付城巴。该车是来自福建威驰腾的WSD6121BR3FCEV,使用巴拉德的电堆,储氢则来自中集合斯康。香港正式交付的双层氢燃料电池巴士也正是早前巴拉德、威驰腾、善水资本签署的合作协议的一部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交付,可见巴拉德在项目的推进上是较快的。而其所配套的电堆则来自于潍柴与巴拉德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巴拉德是否会在香港完成上市?目前,巴拉德已实现在德国、加拿大和美国的三地上市。作为全球燃料电池头部企业,巴拉德同样面临净利润持续为负、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的缺钱境遇,这也是当前所有氢能企业的共性需求。据彭博3月12日消息,巴拉德动力系统首席执行官Randy MacEwen在周四的业绩电话会议上说,巴拉德公司和中国潍柴动力已讨论将燃料电池合资企业上市,关于IPO的潜在条件和时机仍在讨论中。据悉,加拿大的巴拉德和中国的潍柴动力于2018年成立了合资公司,双方共同出资11亿元人民币,潍柴动力占51%股权,巴拉德占49%股权。事实上,有关巴拉德再次上市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虽然声明并没有提及具体在哪上市,但除去美德加,较为不错的上市地区也仅剩英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等,而除中国以外的地区营收占比过低,并不是理想的上市地区。随着在中国的不断深入布局,巴拉德或其合资公司在港股甚至A股上市都不是令人意外的事情。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随着国家“双碳”、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战略的全面推进,市场对企业的评价也从CSR(企业社会责任)向ESG(Environment环境,Social社会责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转变,体现了对企业发展质量的更高要求。ESG正在重新定义企业的社会价值:兼顾有利于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比单纯的业绩增长更重要。近年来,气候变化正逐渐取代公司治理和社会议题,跻身成为ESG议程的首要议题,ESG评定的推行给传统能源行业,尤其是煤化工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双碳”目标、绿色金融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煤化工行业对ESG的关注。在此情况下,如何应对ESG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成为所有企业需要面临的难题。对处在风口浪尖的传统能源行业而言,探讨ESG发展更是当务之急。5月30日,美锦能源(000723.SZ)发布了的企业首份ESG报告《2021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全面阐述了美锦能源2021年度在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的管理举措与实践表现,从“走进美锦、低碳发展、坚守品质、以人为本、回馈社会”五个方面,对美锦能源的ESG管理体系、能源、供应链、生产制造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披露了在环境保护、员工的成长关怀及社会公益方面所做的努力。结合企业碳中和报告,更详实地描绘了美锦能源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与愿景。作为国内最大的独立商品焦生产商之一、氢能产业链头部企业之一,美锦能源的ESG报告有何特点?对于传统能源企业的ESG发展和碳中和实践又有何借鉴意义?氢云链通过解读《报告》,提炼出美锦能源ESG报告的三个特点,为传统能源企业在ESG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积极探索ESG管理体系ESG是推动企业和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国内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穿过表象,ESG管理体系在中国发展方兴未艾,很多企业对ESG仍不知其所以然。煤化工行业是碳排放问题大户,ESG理念对于煤化工行业并不全是利好,一直希望对煤化工能源进行改变和削弱,并通过“负面筛选”的策略,让资本从煤化工行业逐渐退出,以此达到减碳的目的。在此情况下,煤化工行业需要给出优秀的ESG方案,厘清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目标,建立市场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其中明确管理理念、管理体系和责任人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事项。在《报告》中,美锦能源对企业ESG管理理念和体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美锦能源ESG理念:创新转型,双轮驱动美锦能源着力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变,以“煤-焦-气-化”产业链和 “五个一”(一点、一线、一网、一中心、一平台)为发展战略。一方面,美锦能源积极开展用能管理和能耗分析工作,并通过设备改造升级与能源综合高效利用等举措,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管理的水平和能源使用效率,以“吃干榨净”开拓转型之路;另一方面,美锦能源早在2016年就布局氢能产业,搭建起氢能供应体系、装备制造体系和示范应用体系,并孵化多家氢能产业链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氢能头部企业。美锦能源ESG管理架构:董事会承担直接责任根据《报告》,美锦能源设置了完善的ESG管理架构,将董事会作为公司中最重要的领导角色,直接管理并监督公司的环境、社会及管治事项,并为此承担责任。同时,在董事会下设立了安全环保委员会及ESG工作小组,负责公司的ESG相关工作和具体工作事项。对于ESG的重要性议题识别与判定,美锦能源结合GRI标准,同时全面梳理参考了MSCI等资本市场指数评级所关注的行业ESG议题,识别出了美锦能源17项重要性议题,并通过与各类利益相关方进行深入访谈及问卷调研,确认各议题的排序,以推进其ESG管理纵深发展。通过董事会直接对企业ESG方案负责,强化了企业对ESG理念的认知,提升了企业的责任感,有利于将ESG理念融入到公司的生产经营环节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三大行动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双碳”目标实现是ESG报告的重点。美锦能源在低碳发展、绿色赋能方面成果显著,在今年1月率先发布焦化行业内首份企业碳中和报告。在《报告》中,美锦能源进一步阐述了其在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行动。《报告》表示,早在五年前,美锦通过布局氢能开始了自我革命,已探索实践出了一条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的示范之路,并于2021年全面启动碳中和行动。同时,美锦能源亦关注气候变化为美锦带来的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报告》中重申了美锦能源在 204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并表示将通过能源转型、持续创新和绿色运营等行动,保障其极具雄心的碳中和目标实现。能源转型转型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受到技术水平、投资、产品需求和成本的限制,煤化工企业无法快速从根源上实现本领域的碳中和。另一方面,煤化工生产的大量副产氢气(炼焦过程排放的尾气中有大约55%为氢气),可以直接用于储能、发电,特别是用于车载燃料电池系统为车辆提供动力。同时,煤化工的供应链涉及的运输环节大量重型卡车的运力支持,该部分的碳排放已成为除生产外的第二大排放源。能源转型“双管齐下”。一方面,美锦能源注重自身运营过程中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将光伏发电、节能产品大规模运用于新建项目中,推进能源转型;另一方面,美锦能源亦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布局,从制氢、氢气储运、加氢站网络建设及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各环节全面推进氢能产业链建设。氢能业务成绩显著。在氢能产业布局方面,美锦能源作为行业内最早布局氢能产业的公司之一,始终重视并已完成了氢能全产业链布局,上游搭建氢气制-储-运-加-用产业链;中游搭建从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整车制造的核心装备产业链,探索了从研发-生产制造-商业化应用的“氢能源全生命周期”创新生态链,打造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集群。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投入技术创新。在过去数年中,美锦能源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以推进科研工作,并获得“太原市改革创新企业”等荣誉称号,其研发团队人士超过了150人。科技创新成果逐步显现。除了氢能业务全线开花外,美锦能源在电容炭材料方面也实现了突破。美锦能源通过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团队合作,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开发了生物质基电容炭中试制备技术,目前建成10吨级电容炭中试线,实现超级电容活性炭的国产化,其一期电容炭产业化项目完成后将具备年产500吨电容炭的生产能 ...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叠加气候政策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汽车产业迎来百年变革。除了被传统车企垄断多年的市场“铁幕”被撕开,新老车企短兵相接之外,更引人注目的是汽车供应链、价值链的重构。“三电”、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系统技术替代传统“三大件”成为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使得宁德时代市值压过一众车企,封号“宁王”,“软件定义汽车”更是威胁到车企生存的根本,华为等企业的入场让上汽集团发出“不能失去灵魂”的呼喊。车企在相互竞争的同时,还需与产业链上下游竞争,把握何种核心技术,如何建立市场优势已经成为关系车企存亡的核心问题。对于燃料电池汽车而言,核心技术又是什么?作为终端集成商,车企应当掌握哪些核心技术,才能延续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核心地位,并建立市场竞争的核心优势?尽管现阶段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尚小,但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落地和国家氢能产业专项规划政策的发布,氢能汽车的市场前景得到进一步确认,这些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回答的时刻。飞驰科技是国内最早推动氢能汽车产业化的车企之一,在氢能汽车领域里获得多个“第一”,为探索氢能汽车产业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飞驰科技已经成为氢能汽车领域炙手可热的品牌之一,是国内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和保有量最高的企业之一。氢云链希望通过飞驰科技的发展案例,探讨氢能车企如何建立核心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图1 飞驰科技产业园航拍图来源:飞驰科技系统控制是氢能车企的技术核心核心技术变迁重构产业价值链条。在传统的汽车产业分工模式下,车企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核心部分:在燃油车时代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对于纯电动汽车领域,则是“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把控;对于智能汽车领域,则是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系统算法的掌握。车企的核心技术是车企成为产业供应链核心的关键,也是车企市场竞争的关键。而其他零部件的开发和制造则由一供、二供等供应商负责,并开放简单的接口让车企进行匹配开发和调试验证。错失核心技术后果严重。由于对电池的疏忽,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电池企业的光芒就盖过了车企,供应链地位甚至一度扭转,车企需要与电池企业签订合资协议才能保证电池供应,这在燃油车时代不可想象。控制技术是氢能车企的关键。飞驰科技认为,除了通用的智能化、轻量化、底盘车身高端制造等环节外,深入到各关键零部件的整车控制技术是车企在氢能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飞驰科技技术负责人谭少军介绍:“我们现在VCU这个级别,已经是深入到各零部件,起到控制器的管理的作用。以前是层级管理,现在是扁平化管理,从控制策略,动力系统的研究,资源的组合,控制器的规划,燃料电池控制器FCU多种控制功能的整合,这都是我们要去研究的、去突破的内容。”飞驰科技已经掌握了整车VCU、燃料电池FCU、动力电池BAT、电机Motor等各类控制技术,具备了车身和底盘、新型三电系统产品以及FCV、EV、HEV、PHEV等开发制造能力,正成为新能源汽车系统纵向一体化产品方案提供商。满足需求的产品和技术是市场竞争的关键氢能汽车已经进入规模化示范运营阶段,应用场景快速增加,市场对氢能汽车产品的种类、性能要求也相应提升。飞驰科技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快速推出适用于多种场景的产品,并以稳定、优异的产品表现树立了口碑,从产品和技术两方面形成了独有的市场优势。前瞻判断市场需求,积累生产运营经验。在产业发展早期,飞驰科技以氢能客车为拳头产品展开研发生产。随着氢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市场对其他车型的需求显现,飞驰汽车又前瞻性地布局了重卡等各类货运车辆,形成了丰富的产品体系,以满足各类场景需求。飞驰科技拥有各种不同类型及型号的氢能汽车产品累计30余款,是目前国内少数具备实际量产能力以及运营调试经验的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公司。目前飞驰科技生产的各种型号客车、物流车、重型卡车已经销往内蒙、宁夏、河北、北京、山东、浙江、广东等地区,在各类应用场景开展示范。飞驰科技副总经理王光圣介绍:“北京、山西、河北、山西、浙江、广东、内蒙古等地区都在推广各类应用场景,包括港口、钢厂、矿山、社会物流、工业园区、通勤客运等,各类场景我们基本都涉及到了,我们的应用经验是最丰富的。”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氢能汽车的车企之一,飞驰科技的产品已经通过了运营稳定性的阶段性考验。截止2022年4月,飞驰科技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运行总数已破千辆,安全行驶总里程已经接近5000万公里,位居行业第一。图2 飞驰科技49T氢能重卡来源:飞驰科技产品稳定,氢耗优异。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稳定性、经济性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产品的稳定性和氢耗可以说是客户最关心的性能指标之一,也是汽车产品市场竞争的最直接的对比指标之一。王光圣说道:“某个客户曾经做过载重测试,在我们49吨的重卡上装了接近100吨的货物来对我们的产品进行动力性和稳定性的验证。最终我们的汽车还是顺利地通过了客户的测试。”在氢耗方面,凭借在控制技术方面的积淀,飞驰科技的氢能汽车能量管理技术能够在不同运营场景下能耗下降15%-30%,从而形成了产品对比优势。“根据客户的实践反馈,我们汽车产品的氢耗在同样场景下要低15%-30%!在极端的情况下,比如低温、重载,还带点爬坡工况,甚至要低50%。”飞驰汽车某市场人员说道。谭少军表示:“氢耗是目前客户关注的重点,其关键是动力系统和能量系统的管理。燃料电池汽车的能量系统是一个混合系统,系统的最优工作效率段、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平衡等。我们现在着力于能量管理系统,考虑怎么样能够更高效,实现更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这些都要基于实践经验积累、数据的积累和技术的积淀,这也是我们形成氢耗优势的关键。”凭借稳定的品质、出色的性能,飞驰科技的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已经在业内树立了品牌和口碑。小结:产品和技术是决胜市场化的关键王光圣认为,产品和技术才是未来市场化的关键。只有真正把技术和产品做好,才能在市场化正式来临之时获得市场认可。“重卡的消费者,或者说司机,是一群比较特殊的人群。他们更关心你的车用起来怎么样,成本怎么样,能不能省钱。所以我们现在更关注把技术跟产品做好。”飞驰科技市场人员说道。“成本是关键,预计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 ...
2022年全球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成为风口,在订单“激增”的刺激下,大量电解槽巨头企业涌向上游制氢环节。随着电解槽市场放量和电解槽技术的成熟,电解槽环节的发展热点开始出现从整机环节向上游零部件及材料延伸的趋势。图表1 电解槽概念图来源:网络在电解槽核心零部件中,电催化剂(或称为电极、极网)是电解槽提高电流密度、降低电耗的关键,是解决氢源问题的“卡脖子”关键技术,国际上已存在一些专业供应商如Giner ELX、De Nora(迪诺拉)、Nouryon(诺力昂)等,其中Giner已被普拉格收购,以增强其催化剂层面的技术能力,但国内现阶段催化剂供应商较少,PEM催化剂对外依赖程度高。同时,由于电催化剂使用了铱、铂等贵金属材料,使得电极片占电解槽成本比例高达20-25%,也使得膜电极等关键部件的成本居高不下。尽管是电解槽及核心材料领域的“新兵”,但上海莒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莒纳科技”)创始团队聚集了来自催化化学、流体力学、工艺工程、供应链管理等各专业领域顶尖团队的优秀人士,目标是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电催化剂方案提供商,通过创新方案有效地解决产业难题,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氢云链认为,电解槽零部件企业的出现,象征着电解槽已经进入了专业化分工阶段,同时也显示电解槽上游零部件也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本文希望通过介绍以莒纳科技为代表的材料创新企业解决电解槽的“卡脖子”核心技术难点,探讨国内电解槽的产业发展阶段和技术发展方向等问题。在技术方面,莒纳科技实现了两大方面的突破。丰富的产业经验为莒纳科技带来了国际化视野的研发、产业化和市场化能力,使莒纳科技具备打破“卡脖子”核心技术的专业能力。目前,莒纳科技已经获得30多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多项技术秘密,并在电解槽两大产业难题方面实现了突破:(1)解决PEM膜电极催化剂的贵金属依赖;(2)实现碱性电解槽产氢的“降本增效”。莒纳科技以在电催化剂市场的突破,推动国内绿氢产业的发展。从技术看,电催化剂在是电解槽中电化学反应发生的场所,也是决定制氢电解槽的制氢效率的根本;从成本看,电极片占电解槽成本比例约20-25%。根据车百智库的预测,未来5年催化电极片市场规模至少为500亿元;从全球市场看,美国Guidehouse Insights认为未来10年全球电解槽市场规模为17490亿元,对应国际催化剂市场规模可达2186亿元。01阴极低铂、阳极去铱,解决PEM催化剂贵金属问题图表2 莒纳科技催化剂产品来源:莒纳科技PEM电解槽依赖贵金属。PEM电解槽阴极析氢电催化剂处于强酸性环境,催化剂材料选择耐腐蚀的Pt、Pd贵金属及其合金为主;阳极极化情况更突出,析氧过电势是影响反应效率的最主要因素,目前阳极析氧电催化剂只能选用抗氧化、耐腐蚀的Ir、Ru等少数贵金属或其氧化物作为催化剂材料。根据衣宝廉院士数据,膜电极上的铂族催化剂总负载量技术规划目标为0.125 mg/cm2,而当前的阳极铱催化剂载量在1 mg/cm2量级,阴极Pt/C催化剂的Pt 载量约为0.4~0.6 mg/cm2 ,距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PEM电解槽仍引来了与燃料电池相似的争议:一是成本问题,贵金属推高了PEM电解槽设备成本,达到碱性电解槽的5倍以上;二是产业链可持续发展问题,铱、铂等贵金属储量有限,在大规模推广情况下能否保供存疑。针对这两个问题,莒纳科技就膜电极催化剂部分提出了“阴极低铂、阳极去铱”的方案:基于莒纳科技自研技术,阴极使用超低含量贵金属策略,阳极使用价格低廉的过渡金属完全替代贵金属铱。目前,国内PEM电解槽由于贵金属依赖,膜电极进口依赖度较高,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背景下,无论从产业链安全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国产替代都势在必行。02电流密度11000A/m2,解决碱性电解槽“降本增量提速”难题现阶段,国内电解槽产品面临着等多项挑战,其中以提升单槽产氢量(增量)、降低综合电耗持续(降本)、提升(碱性)启动速度(提速)最受关注。单槽产氢量有待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发展迅速抬高了电解槽设备大型化的需求,国内新推出的碱性电解槽已经向1500标方/小时乃至2000标方/小时发展。综合电耗有待降低。电解水制氢成本达到30元/公斤以上,远高于副产氢约10元/公斤。碱性电解槽启动时间需要缩短。碱性电解槽冷启动时间需要数十分钟,不利于适配可再生能源制氢场景。莒纳科技针对性地提供了解决方案。(1)产氢量方案:电流密度高至11000A/m2,有望助力碱性电解槽单槽产氢量3000方以上在单槽大型化的需求下,单纯的小室的叠加来提升单槽产量会造成槽体长度过长,导致电解槽安装不便,电解槽中部下沉等问题。因此莒纳科技通过提高电流密度提高电解槽产氢量。增大电流密度的关键在于增加给定小室电压下电化学反应的速率,这取决于催化位点的数量和催化位点的本征活性。莒纳科技的一步法多活性位点调控技术,使电流密度最高可达11000A/m2。高电流密度,配合紧凑的电极片设计,莒纳科技有望帮助电解槽厂商们在同等能耗和体积条件下,产氢量提升至3倍,有望助力碱性电解槽单槽产氢量3000方以上。(2)能耗方案:降低小室电压20%,能耗降低超10%水电解的理论电压为1.23V,热中性电压1.48V,但在实践中电解小室的电压达到2V左右。这是由于在高电流密度运行的状态下,阴极和阳极的电化学极化占据了大量能耗。如图表2所示,莒纳科技通过将小室电压降低15-20%,实现了在同等制氢量和设备体积下,能耗降低超10%——以产氢量1000标方/小时的电解槽为例,每年最高可省500万度电!图表3 莒纳科技催化剂性能情况来源:莒纳科技(3)碱性电解槽启动时间方案:20°C近室温启动碱性电解槽产氢工作温度一般为70-90°C,冷起动时需要数十分钟升温。莒纳科技通过高效能电催化剂成功将电极片的工作温度范围调整为20-90℃,实现了接近室温启动,从而缩短了启动时间。专注材料领域在发展目标方面,莒纳科技负责人表示将专注在材料领域。绿氢设备市场十分活跃,但更多的是电解槽整机厂商。尽管已经具备电解槽产品能力,但莒纳科技表示现阶段将专注在材料领域。国内厂商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实现规模化商用量产,更多依赖电解槽整机厂商自行解决。这也是国内电解槽市场发展慢于国际的表现。由于上游专业零部件商较少,产业分工不足,电解槽整机厂需要承担更多的任务。“我们现阶段更重视整机的集 ...
2022年,“双碳”与示范城市群正式执行,叠加国家氢能产业专项政策发布,氢能产业化大幕正式拉开,也意味着氢能市场竞争发令枪响。氢能产业的市场已经出现了出货量“一年顶过去几年”的情况。随着规模扩大,市场对于企业也开始更多地要求稳定的供应能力、体系性的服务能力。以电解槽环节为例,骤然打开的市场仅有少数的三两家具备批量供货能力的企业喝到了头啖汤。曾有大型设备企业对氢云链说道:“我们关注产业发展,并不急着进入比赛。当市场打开的时候,中小规模的企业往往没有我们的供应能力和服务能力,那才是我们下场的时机。”只有对市场变化做好充分准备的企业,才能在发令枪响后迅速响应,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进退有据,可攻可守。2021年,美锦能源氢能板块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收官。5年间,美锦完成了对佛山飞驰和青岛美锦的控股,并参股多家氢能领军企业,包括北京海德利森(加氢站液驱活塞式压缩机及高压流体装备)、中鼎恒盛(隔膜式压缩机)、赛克赛斯(PEM制氢)、翼迅创能(氢能叉车)、风氢扬(燃料电池系统)、氢能车辆运营平台等,进一步完善了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并启动了碳资产管理和碳交易业务,积极探索“研发—生产制造—商业化应用”的“氢能源全生命周期”创新生态链,可谓战果累累!今年是美锦氢能产业发展的第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美锦能源坚持探索创新,从碳氢循环经济走向碳中和。氢云链通过梳理一季度美锦能源的发展特点,总结出这家企业在第二个5年计划的“攻守道”。美锦能源一季度:战果累累1、战略提升,由氢到碳美锦能源根据产业建设进度,强化了应用端服务的布局,进一步完善了氢能领域的战略,并扩展了碳资产管理服务,从碳氢循环经济走向了企业碳中和经济。2022年1月,美锦能源正式对外发布企业“碳中和”报告。积极采取自身运营节能减排和绿电采购措施,通过氢燃料车减排量开发为CCER的方式进行碳抵消。围绕坚持绿色运营,倡导持续发展;采购绿色电力,优化能源结构;碳氢协同发展,探索美锦碳抵消方案三大策略及九大减排措施展开“碳中和”行动。在氢能产业方面,美锦能源全面升级了发展战略,将“一点(整车制造)、一线(燃料电池上下游产业链)、一网(加氢站网络)”的总体规划升级为“五个一”战略,即:“一点(整车制造)、一线(燃料电池上下游产业链)、一网(综合能源供应网络)、一平台(氢能汽车运营平台)、一中心(大数据、碳资产管理中心)”。2、持续创新,不断突破美锦能源在不断推动自身氢能全产业链布局的同时,也致力于促进生态链内企业在其细分领域的快速发展,力争实现一次又一次氢能领域的里程碑式跨越。在一季度,美锦能源生态圈企业在叉车应用、氢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方面都取得了出色成绩,同时美锦能源积极扩大合作范围,并开始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1)扩展叉车市场美锦能源战略布局了上海翼迅创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氢能叉车细分领域主动作为,进一步探索物流领域的节能减排。2月24日,上海市青浦区首批氢燃料电池叉车示范应用启动,标志着翼迅创能首批氢燃料电池叉车在上海市正式落地应用;4月9日,美锦能源与大兴区签订合作协议,落地年产5000台燃料电池叉车项目,填补北京同类项目的部分空白。国内氢能叉车企业仍面临着若干挑战。美锦能源将依托自身资源的优势,倾注更多精力,与翼迅创能及其他合作伙伴共克氢能叉车在技术和成本层面的难题,同时为推动国产氢燃料电池叉车实现批量化商业应用做出积极贡献。(2)攻克燃料电池汽车极寒瓶颈近日,美锦能源旗下车企飞驰科技的三款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最冷的地方”——漠河,顺利通过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极寒试验,彰显了飞驰科技领先行业的核心技术实力,突破了近年来飞驰氢能汽车应用场景上的局限与瓶颈,提升了飞驰科技氢能源汽车自身在商用车领域的影响力,也象征着整个氢燃料汽车领域的再一次重大突破。(3)大幅提升电堆及系统性能国鸿氢能重磅发布了全球最大功率石墨板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鸿芯GIII燃料电池电堆和鸿途H系列燃料电池系统,从电堆层面到系统层面,都实现了性能提升、规模生产、交付灵活、兼容性强等效果,突出了“高性能、灵活性、规模化”的特点,与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相契合。这不仅体现了国鸿氢能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实现能力,更体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理念和对市场的前瞻理解。(4)加氢站运营环节再添新秀美锦能源旗下北京中氢环宇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京津冀地区加氢站建设,承担了2022冬奥会课题组任务。目前中氢环宇团队正运营加氢站2座,在建加氢站2座。中氢环宇与美锦参股企业环宇京辉一起按照冬奥会奥组委课题组要求,加快氢气制、储、运、加项目建设,积极拓展氢能应用领域,为做好“科技东奥氢能出行”氢能需求保障工作,建设加氢站,供应绿色氢能,并负责冬奥30兆帕储氢运输任务,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实现“绿色冬奥”目标的同时,也全力为美锦京津冀布局中的示范运营项目提供保障,可以说是美锦氢能产业链上的不容忽视的后起之秀。3、国际合作,走出国门美锦的氢能布局以生态体系闻名,一季度,美锦能源更是将“朋友圈”扩列到了国外。3月,美锦能源与丰田中国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在氢能全产业链开展合作,推动氢能源车的应用和发展,并探讨绿氢制备、氢安全、加氢站、非车民用氢能产品等方面的合作。未来,美锦能源也将联合旗下车企飞驰科技、青岛美锦、供应链企业小柿子参与双方的深度合作。除了“引进来”,美锦同时“走出去”,向全世界展示美锦能源氢能生态体系的成绩。3月16日-18日,美锦能源受邀参加日本乃至整个亚洲地区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性可再生能源行业展览会《2022日本国际智慧能源周》春季展。作为少数的中国参展企业代表,美锦能源在现场展示了整车企业—飞驰科技的氢车产品及其应用推广成效,燃料电池产业链上企业—国鸿氢能、鸿基创能等在产品及技术上的创新升级情况。这不仅让日本本土乃至国际能源领域内更多的机构、权威人士了解到目前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进程,也充分彰显了中国企业在氢能领域的实力和潜力。美锦能源“氢能-碳中和”的“攻守道”经过了第一个氢能业务5年规划,美锦能源已经在持续打造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集群后,可 ...
「上市公司」是氢云链旗下的全新栏目,主要包含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针对氢能、燃料电池等内容方面进行提问和相关企业的回复。在这里,你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氢能发展动态。金宏气体问:金宏气体(688106)龚总您好,根据国际氢能源委员会预测,到2030年,氢能全产业链需要有700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包括制氢3000亿美元、运输分配2000亿美元、氢能末端利用2000亿美元。公司在国内气体行业运输中有着明显优势,公司是否会加大力度在氢气和其他气体运输方面的投入,末端利用上公司是否也会进行介入?金宏气体答:您好,氢能是公司未来重点布局的战略方向,公司未来将加大投资氢能产业链中制氢、储运、应用环节。在制氢环节,规划了超1亿标方/年氢气产能,于2022年初成立索拉尔绿色能源(苏州)有限公司研发水电解制氢设备,开拓绿氢产业,在长三角、成渝地区布局氢能产业链;在储运环节,公司自建物流团队,利用数字化运营平台,合理规划,科学出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到保质、保量、保供;在应用环节,公司以服务车用氢能源为基础,为14个加氢站汽车内部撬装站供应可用于燃料电池的高纯氢气,同时探索在氢电自行车、氢能叉车、氢能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延伸。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谢谢!宇通客车问:宇通客车(600066)董秘,你好 大量废弃的电池造成了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及身体健康危害,而且国家取消了对锂电池汽车的补贴,提高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力度,用不了多久锂电池肯定是会淘汰的,公司有考虑发展氢能吗?公司可以跟燃料电池龙头新源动力合作吗宇通客车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高度重视燃料电池相关技术产品开发及升级,面向客车复杂工况和多应用场景,开发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多目标匹配与集成控制技术,系统性提升了动力系统效率、环境适应性和耐久性;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了大功率高效燃料电池系统和高安全高集成度车载储氢系统,系统质量比功率、储氢密度大幅提升;开发了新一代智能化燃料电池客车综合热管理技术,能够综合管理燃料电池余热、乘客舱取暖、三电系统冷却等,提升了整车经济性;开发了基于大数据的燃料电池系统寿命预测、健康状态评估、零部件故障预警等技术,系统性提升了燃料电池客车可靠性。感谢您的关注。中国汽研问:中国汽研(601965)最近有消息报导,日本放弃氢能源电池,这对你们投资兴建的氢能检测有何影响?另外,关于氢能检测的范围及内容现有何相关法定的文件?中国汽研答:您好,感谢您的关注!实际上,日本仅部分车企放弃氢燃料电池在乘用车领域的开发,氢能在商用车、发电及其他非道路机械领域的应用仍在日本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以商用车为主,未来前景广阔。同时,汽车只是氢能众多应用领域中的一个。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在非道路产品、发电、飞行器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是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司投建的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以检验检测为核心,构建起氢能全产业链的测试评价能力体系,符合国家政策和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目前氢能检测领域国家标准超过90项,内容覆盖氢气、氢燃料电池、氢能无人机、氢燃料电池汽车、氢能发电、氢气存储、氢能船舶等多个领域。且燃料电池、储氢、氢能整车及氢能船舶相关的标准已经纳入国家强制检测项目。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作为可再生能源,氢能源近年来不断引发全球热议。2022年3月23日我国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氢能源战略首次升级为国家战略。图表1 氢氢松松产品下线仪式来源:氢氢松松此前氢云链发布的湖南氢氢松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其自行研发、设计、制造的 500Nm3/h(标准立方米/小时)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正式下线的相关报道引发相当大的行业关注。湖南氢氢松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新先生就该公司的碱性电解水制氢新技术和一些相关的问题做了具体的介绍。张新先生认为:“目前,国内的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的制造厂家,因为产品的应用还没达到一定的规模,导致了产品在制造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非标设计、非标制造、非标组装'。非标准化的产品和制造手段,是导致这类产品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最大痛点。”氢云链也进一步了解到湖南氢氢松松是如何一步一步与氢结缘的。张新:“我们多年来一直对陕北煤炭如何“分级利用、提质增效”进行探索并且做了一些课题研发。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煤炭走化工路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加氢的过程,氢是影响煤化工发展的瓶颈。例如,陕西省神木市的煤炭热解之后可以得到8%以上的煤焦油;把煤焦油中有用的化学物质(例如酚类物质)脱离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氢(一般是7.5%/吨),就可以得到优质的汽柴油。目前,仅神木市范围内,“煤焦油加氢”的产能就可达到每年500万吨以上。我国是个富煤大国,发展煤化工需要大量的氢,这些氢从何而来?目前煤化工中所需的氢来源于两个途径:或者是煤炭制氢、或者是天然气制氢。这两种方式取得氢,都有“消耗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制备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建设过程中制氢设备前期固定资产投入比例偏大”等劣点。于是我们觉得是否可以找到一条路线:用陕北地区丰富的风光电资源与低电耗大功率的电解水制氢设备相闭环,发展低成本大规模制造绿氢。2019年初我们就开始了这个方向的探索、试验……2019年底,我们认为已经找到了一种“新的电极材料”及与其相匹配的“极板构造”,于是成立了项目公司,由赵才贤教授带领科研团队“氢氢松松”进行一系列设备放大、稳定性、大槽体、成套装置等试验;与此同时,确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聚焦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绿氢,并确定对“低电耗、低成本制绿氢”这一课题的研发、技术转让、放大、中试、样机的设计和制造等环节投入所需的全部资金。经过了两年多的无数次试验,槽体直径从10厘米放大到120厘米......,于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了500Nm3/h机型的设计、制造。我们深深体会到:新科技产品的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捷径可走。产品亮点一个新系统的特点是由诸多方面的性能组成的,某一个方面的突破并不代表着新系统的整体性能。氢氢松松的设备经过了4000小时以上的运行、数据比较分析,有着独特的技术亮点:电解槽的直流电耗:在2000安培/平方米电流密度的额定工况下运行,可低于3.8kWh/m3(目前国内同类产品在同样的电流密度工况下,一般是4.2kWh/m3以上);设备的响应时间:3分钟左右(目前国内同类产品的响应时间一般是60分钟以上。这个特点对于“用风光电制氢”或者“城市电网的谷电制氢”尤为重要,可大幅度降低设备的待机时间、更有效的利用电能);氢氧槽温度与碱液温度的温差:低于7℃(目前国内同类产品的此类指标,一般是15℃左右。这项指标的降低直接导致设备综合电耗的降低);设备运行时的最大电流密度:6000安培/平方米以上(目前国内设备在标注功率时的电流密度是2000安培/平方米。例如一台设备标注为“1000Nm3/h”是指在2000安培/平方米的电流密度下该设备一小时可产氢1000标准立方米。我们的设备如果运行到6000安培/平方米的电流密度,其产氢量可接近3000标准立方米);提到对于公司未来的期望,张新先生表示:氢与氢能在目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有五大方面的应用领域:传统的化工行业用氢;大量的不稳定的风电、光电、水电的消纳和储能;交通工具(汽车、船舶、火车、飞机)的氢能源利用;冶炼行业煤炭的替代(“氢炼铁,氧炼钢”);天然气掺氢。氢与氢能在未来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从“双碳”的、环保的角度而言,氢能的未来只能是绿氢。绿氢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低电耗、大功率、体量小、价格低”的电解水制氢设备。我们正在加快符合应用场景的产业化布局,正在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送2台设备给相关客户,请他们对我们的设备进行独立的第三方验证运行;另一方面,规划在西北、华南各设一个“设备装配-售后服务”中心: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风光电资源,需要低电耗、大功率的制氢设备,以消纳不稳定的风光电、储能、为化工工业供氢;因此西北装配中心制造的是1000Nm3/h以上的大机器。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省)正在快速推进氢燃料商用车的规模化应用、也有了“制氢-加氢一体站”的规划探索、鼓励用“谷电”制氢,因此对设备的要求是撬装式、低电耗、快速响应、中功率,这种需求可把产品的制造导向标准化、规范化;因此华南装配中心制造的是拆装、运输都方便的200Nm3/h的机型。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氢能产业的发展作出的顶层设计。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的、全球的氢能产业将会有巨大的发展,我们对此充满信心。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拜登总统在其总统任期内第五次援引《国防生产法》(DPA),授予能源部(DOE)使用 5.45 亿美元的 DPA 应急基金,以在关键地区建设美国制造能力清洁能源领域,包括电解槽制造。现金可用于通过直接采购和政府采购来刺激制造能力,或用于补贴或资本投资以改善制造设施。该支持还可以进一步应用于供应链下游,包括原材料勘探和开采、合成和采购。“这些公告让政府为关键技术创造了市场确定性,就像它在 Covid 疫苗开发中发挥的作用一样,”落基山研究所 (RMI) 美国项目经理 Alexa Thompson 表示。“这个想法是将公共采购用作市场拉动,但这种拉动究竟在哪里以及如何最有用?究竟将采购什么?仍有待商榷。”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 的高级氢和低碳燃料分析师 Brian Murphy 表示,美国能源部可能会使用 DPA 资金来解决供应链中的瓶颈问题并降低私人投资的风险。“这种方法可能包括原材料采购(尤其是铜、镍和稀有金属)和直接采购协议或补贴,以激励国内制造设施的建设,”他指出。但他警告说,这可能不足以激励电解槽制造能力的大幅提升。“电解器制造必然是商品密集型的,”Brian Murphy 表示。“大宗商品市场当前和未来预计的紧缩可能会使电解槽公司对在没有实质性补贴或采购保证的情况下提高美国产量持谨慎态度。虽然 DPA 基金很有帮助,但尚不清楚投资水平是否足以克服其他成本障碍。”此外,DPA 的 5.45 亿美元预算(设定为 2022 年全年)中有多少可用于刺激电解槽生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拜登还要求能源部提高美国在太阳能电池板、变压器和其他电网组件、热泵和氢燃料电池方面的制造能力。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 的能源政策分析师 Matthew Williams 表示:“能源部将受到可用资金数量的限制,因为没有具体说明具体分配给每种技术的资金数额。”美国能源部还必须与国防部和卫生部分享 5.45 亿美元的预算,这两个部门今年已获授权分别用于采购关键矿物质和婴儿配方奶粉。但是,如果认为合适,国会确实可以选择为 DPA 预算拨款更多资金。威廉姆斯表示,美国能源部已经表示,它将优先考虑私营部门在电解槽制造方面的活动,这可能会为它将如何执行这项任务提供一些线索。“关于氢和电解的讨论特别关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以探索氢储备的想法以及发展公用事业所有权结构和监管支持,”他解释道。国防生产法国防生产法(DPA)在 1950 年代朝鲜战争期间首次颁布,授予联邦政府激励、刺激甚至控制美国制造能力的权力,目的是避免迫在眉睫的供应链问题,并在战时或危机。“拜登总统支持电解槽、燃料电池和铂族金属催化剂国内供应链的行动将通过减少美国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特别是世界第二大铂族金属 (PGM) 生产国俄罗斯,来加强国家和能源安全,以及中国,”美国能源部本周表示。“消费者将受益于清洁氢相对于化石燃料的价格稳定性、随着氢经济规模的扩大而降低的成本以及有弹性的国内供应链。”目前,美国仅拥有一家运营中的商用电解厂,这是一家由位于康涅狄格州沃灵福德的挪威 Nel 运营的 50MW 工厂。根据美国能源部 2 月份发布的一份供应链政策文件,美国能源部希望到 2050 年将美国电解槽制造能力提高到 100GW 的全部潜力。DPA 的调用受到了氢倡导者和行业分析师的欢迎,他们一致认为美国在电解槽制造方面落后。RMI 气候相关产业项目经理帕特里克·莫洛伊 (Patrick Molloy) 表示:“这是使美国在氢空间大规模先进制造业加速的关键举措。” “美国正在赶上欧洲和亚洲的千兆瓦级公告。这些公告将有助于加速北美的产能发展。”美国工业协会 Hydrogen Forward 给予了热烈的评价,称将在“未来几十年”确保美国的清洁能源能力。该协会补充说:“这一最新行动继续表明政府对稳定经济增长的长期承诺,同时过渡到包括氢在内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德国总理奥拉夫·舒尔茨在访问东京期间表示,将与日本推进在氢能领域的合作,以降低对煤炭和天然气的依赖。德国和日本是目前最积极推进全球氢能贸易的国家,但国际间大规模氢能贸易的开展,还需要储运方式的进一步发展,液氢海运就是其中之一。储量达到1250立方米的第一艘液氢运输船Suiso Frontier在完成了首航之后,继续在日本和澳大利亚进行着示范性运营,目前该船正驶向澳大利亚的途中,以采集更多的关键数据。1250立方米的液氢(约合88吨)运输规模显然不能满足日本推进全球氢贸易的愿景,更大的液氢海运计划正在酝酿之中,Suiso Frontier的液氢海运之路很快将不再孤单。川崎重工在4月22日宣布,其大型160000立方的液氢运输船(约合1万吨液氢)已获得日本海事协会 (ClassNK) 的原则性批准 (AiP),并争取在21世纪20年代后半段投入使用。经过检查,ClassNK确认该船满足 IGC 规则和国际海事组织 (IMO) 关于散装运输液化氢的临时建议,并且还通过了船级规则和风险基于危害识别研究 (HAZID)方法的评估。Suiso Frontier创造性地完成了液氢长距离海运的试验,但其规模终究较小(第一次航行中仅运输了2.6吨液氢),高达万吨的液氢运输船将是日本进行大规模液氢海上运输,推动全球氢能贸易的真正行动。图表1 ClassNK向川崎重工大型液氢运输船办法AIP来源:ClassNK大型液氢船的四大特点据了解,川崎重工的这一款液化氢运输船全长约346米,宽约57米,吃水9.5米,主要特点如下:(1)4个液氢储罐,运输量达1万吨。该船包含四个40000立方米的液氢运输罐,总容量达到160000 立方米,折合约1万吨液氢。这些储罐采用新开发的高性能绝缘系统,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热进入而发生的蒸发气体,以实现低温液化氢的大量运输。值得一提的是,该类液氢储罐已在去年4月取得了日本船级社的原则性批准。(2)利用液氢蒸发气体作为推进燃料。该船配备了以氢气和天然气为燃料的双燃料推进系统,一方面能够利用蒸发的氢气,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排放。该船还有一个氢气燃料供应系统,由一个氢气压缩机和一个氢气热交换器组成,将液氢储罐产生的蒸发气体提供给推进装置。(3)能够快速完成液氢装船。该船采用货物装卸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液氢装载,并配备真空绝热双壁管,以在装载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蒸发。(4)船体针对性设计。船体和吃水的设计考虑了液氢货物的比重低的特点,同时相应地降低了推进所需的马力,从而提高了推进性能。此外,川崎重工对船舶推进系统、货物装卸系统等与液氢有关的要素进行了风险评估,并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这消除了液氢对船员、船舶环境、结构强度和整体船舶稳健性造成的风险,同时确保安全。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澳大利亚安全运输局(ATSB)的报告,在2022年1月25日,第一艘液氢运输船Suiso Frontier在澳大利亚第一次装载液氢时 ,有火焰从Suiso Frontier甲板上的气体燃烧装置的排气口冒出。在ATSB 调查了Suiso Frontier的气压控制设备故障后,Suiso Frontier没有进一步的异常报告,也没有人员受伤、设备损坏或环境污染等信息,因此Suiso Frontier得以继续航行。(详情可见《氢储运里程碑!日本完成全球首次液氢海上运输实践!》)图标2 川崎重工液氢船假想图来源:川崎重工氢能全球贸易:万事俱备,只欠工具?尽管日本的液氢运输船还处在试验过程,但似乎国际上对于氢能贸易已经迫不及待。欧洲长期面临着来自俄罗斯的能源大棒的威胁,在俄乌战争之后,欧洲能源安全的问题越发凸显。欧洲国家迫切寻找能够替代俄罗斯天然气能源的技术和商业方案,氢能成为最重要的备选项之一,其中又以德国最为急切地推动以氢气替代天然气。图表3 德国总理访问日本来源:日经新闻近期,在德国总理奥拉夫·舒尔茨访日期间与商界领袖一起参加了一次活动,他在会上强调有必要审查德国的能源结构,因为目前德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这位总理说道:“未来,氢将成为当今天然气和煤炭的替代品。通过日德合作推动氢的发展,我们可以带来广泛的繁荣。”德国总理认为,这将是一项长期措施,设想未来氢将发挥煤炭、天然气和火电的功能,而这种变化在制造业中是必要的。奥拉夫·舒尔茨说道“日本和德国都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我们都是以贸易为导向的国家。通过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共同问题。”德国可谓是与日本“志同道合”。德国近期就跨国氢能贸易频频发声,同时也并非“叶公好龙”,目前正与挪威共同推进跨国输氢管道项目的建设。但无论德国、日本或是其他国家,氢气长距离储运问题已经成为限制氢能贸易乃至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在各国能源安全的迫切要求下,氢能贸易已经具备了开展的条件,只欠低沉本的长距离氢气运输工具这一“东风”。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韩国《朝鲜日报》12月28日的一则报道,给了矢志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做出一番成就的现代汽车当头棒喝。当日的这则报道称,现代汽车经过内部审计后判定目前的燃料电池研发进度远逊于最初的目标,故暂停了原本计划于2025年上市的氢能汽车项目Genesis。该报道同时称,在内部审计完成后,现代汽车集团已经在组织调整和人事任命中大幅削减了燃料电池部门的地位。“这不是事实,报道是错误的。”上述报道发出后,现代中国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向财联社记者表明了态度。随后,现代中国方面经与总部确认后回复表示,“现代的确设立过有关氢能成本和效率的目标,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确实发现了问题。不过,这并不代表现代汽车已中断了项目研发,并降低了燃料电池研发部门在公司中的地位。相反,现代汽车社长级别的高管亲自挂帅燃料电池的研发,这足见现代对燃料电池业务前景的重视。”上述报道提及的Genesis(捷尼赛斯)为现代汽车旗下豪华品牌。2017年纽约车展上Genesis GV80燃料电池概念多功能车首次亮相。按照计划,Genesis燃料电池项目将于2025年推出。今年9 月,现代汽车推出了正在开发的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与在售的燃料电池乘用车Nexo上应用的第二代燃料电池相比,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体积减少了30%,产量和耐用性提高了2-3倍。其核心任务是降低生产成本。现代汽车计划到 2025 年将燃料电池汽车的单车售价由目前的3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6.11万元)降低 50% 以上。然而,上述报道称,现代汽车经内部审查认为,下调燃料电池生产单价的计划缺乏现实性。“Genesis氢能汽车的研发已经进行了大约一年,目标是四年的研发期,但由于第三代燃料的问题而停止了。”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表示。现代汽车是全球较早涉及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车企之一。公开资料显示,现代自1998年进入燃料电池领域后,2013年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车ix35 FCEV(途胜燃料电池车)、2018年推出了第二代氢燃料电池车NEXO,2020年实现全球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重卡XCIENT Fuel Cell的交付。今年9月,现代汽车发布“氢能愿景2040”,目标是在2040年前助力建设一个全球性的氢能社会,并在2030年实现燃料电池车售价与纯电动汽车相当。在中国氢能市场,现代汽车亦有布局。今年3月,现代汽车在广州成立了其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生产与销售基地。项目总投资85亿元,预计2022年下半年正式竣工,规划年产氢燃料电池系统6500套。“广州基地生产的燃料电池系统不仅可用于现代品牌,也可以用于其他品牌和车型。”今年10月,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公司总经理吴承灿曾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广州基地将视市场和政策需求适时提升产能。”
韩国《朝鲜日报》12月28日的一则报道,给了矢志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做出一番成就的现代汽车当头棒喝。当日的这则报道称,现代汽车经过内部审计后判定目前的燃料电池研发进度远逊于最初的目标,故暂停了原本计划于2025年上市的氢能汽车项目Genesis。该报道同时称,在内部审计完成后,现代汽车集团已经在组织调整和人事任命中大幅削减了燃料电池部门的地位。“这不是事实,报道是错误的。”上述报道发出后,现代中国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向财联社记者表明了态度。随后,现代中国方面经与总部确认后回复表示,“现代的确设立过有关氢能成本和效率的目标,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确实发现了问题。不过,这并不代表现代汽车已中断了项目研发,并降低了燃料电池研发部门在公司中的地位。相反,现代汽车社长级别的高管亲自挂帅燃料电池的研发,这足见现代对燃料电池业务前景的重视。”上述报道提及的Genesis(捷尼赛斯)为现代汽车旗下豪华品牌。2017年纽约车展上Genesis GV80燃料电池概念多功能车首次亮相。按照计划,Genesis燃料电池项目将于2025年推出。今年9 月,现代汽车推出了正在开发的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与在售的燃料电池乘用车Nexo上应用的第二代燃料电池相比,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体积减少了30%,产量和耐用性提高了2-3倍。其核心任务是降低生产成本。现代汽车计划到 2025 年将燃料电池汽车的单车售价由目前的3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6.11万元)降低 50% 以上。然而,上述报道称,现代汽车经内部审查认为,下调燃料电池生产单价的计划缺乏现实性。“Genesis氢能汽车的研发已经进行了大约一年,目标是四年的研发期,但由于第三代燃料的问题而停止了。”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表示。现代汽车是全球较早涉及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车企之一。公开资料显示,现代自1998年进入燃料电池领域后,2013年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车ix35 FCEV(途胜燃料电池车)、2018年推出了第二代氢燃料电池车NEXO,2020年实现全球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重卡XCIENT Fuel Cell的交付。今年9月,现代汽车发布“氢能愿景2040”,目标是在2040年前助力建设一个全球性的氢能社会,并在2030年实现燃料电池车售价与纯电动汽车相当。在中国氢能市场,现代汽车亦有布局。今年3月,现代汽车在广州成立了其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生产与销售基地。项目总投资85亿元,预计2022年下半年正式竣工,规划年产氢燃料电池系统6500套。“广州基地生产的燃料电池系统不仅可用于现代品牌,也可以用于其他品牌和车型。”今年10月,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公司总经理吴承灿曾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广州基地将视市场和政策需求适时提升产能。”
氢能要成为大宗商品首先要解决如何定价的难题。普氏(Platts)是全球领先的、独立的大宗商品和能源市场基准价格提供商。氢云链获悉,普氏推出了全球第一套碳中和氢(CNH)评估并在2021年12月9日开始生效。普氏CNH的评估主要反映了氢的碳中和值,因为它将离开了欧洲西北部、中东、远东亚、澳大利亚、加利福尼亚和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主要枢纽的生产设施。在目前没有大量市场交易价格参考情况下,CNH的评估首先是基于氢生产成本,在现有生产要素成本基础上,CNH评估也将考虑特定地区的氢能生产边际成本、考虑可再生能源电价和碳捕获成本,并使用相关的碳市场工具抵消剩余的排放等因素调整估值方法。事实上,普氏在2019年12月已经启动了全球首个北美和欧洲氢生产成本评估,并将评估范围扩大到亚太和中东地区。这些评估反映了全球各中心通过不同生产途径生产的氢的价值,包括使用碳捕获和储存的成本。CNH评估反映了99.99%的纯度和最小批次尺寸为20,000公斤,以便在交易日后根据约定及时交货。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转型定价主管Alan Hayes表示:CNH氢评估将首先反映氢分子的价值,而不考虑生产途径或颜色。“随着全球各国能源转型活动不断深入,市场参与者、政府、行业和投资者需要一个可信的、独立的评估的价格来反映氢作为一种商品的价值,在信息透明环境下,进行氢能交易和投资决策并管理风险。”“市场参与者大量反馈表明,新兴的、全球氢能市场要想成长,其价格应该应该反应将氢能作为一种交易商品的方法来决定,而不是基于氢能“颜色”或其生产途径。”CNH的首份评估报告于12月9日发布,表明价格的地区差异很明显。在亚太地区,CNH在澳大利亚的工厂交货价为3.45美元/公斤,而中东的CNH估价为4.05美元/公斤。远东CNH价格要高得多,碳中和氢价格为7.95美元/公斤,而西北欧洲CNH的评估为7.35欧元/公斤(8.30美元/公斤)。相比之下,美国普氏CNH价格低于其他任何地区,普氏USGC CNH价格为每公斤1.70美元。每日普拉特碳中和氢(CNH)评估按照每公斤和每MMBtu基础上评估,远东、澳大利亚和中东市场在下午4点半评估,新加坡,加州和美国墨西哥湾海岸休斯顿,西北欧洲市场在下午4:30评估。普氏能源板块信息显示,到2030年,新的低碳氢生产项目将达到约1250万吨,主要满足电力、工业、化工和移动行业的需求。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报告《燃料电池在道路交通的部署现状2021》(Deployment Status of Fuel Cells in Road Transport:2021 Update)。报告对截至2021年初全球燃料电池汽车(FCV)的部署现状和全球氢燃料加氢站基础设施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基于各国公布的氢能汽车路线图、氢能战略等报告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该报告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底,全球包括乘用车、公交车、商用车以及中重型卡车等在内投入运营的燃料电池车(FCV)共有34804辆。按不同国家数量分布看,只有韩国投入运营的燃料电池车数量破万(达10093辆),占比29.0%,首次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燃料电池车运营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分别是美国和中国,数量分别为9252辆和8443辆。日本虽然燃料电池技术世界领先,但本国运营的燃料电池车数量不到5000辆,排名第四,占比达到12.1%。突破千辆的还有德国,达1083辆,成为欧盟地区运营燃料电池车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余国家运营数量较少,只有几十到上百辆不等。从分布地区来看,截至2020年底亚洲地区运营着占全球65%的燃料电池车,北美地区为27%,北美地区9380辆燃料电池车主要来自美国;欧洲地区运营的燃料电池车数量只有2677辆,占比只有8%。从车型来看,乘用车占比最高,达到74.5%,乘用车市场主要分布在亚洲(55%)和北美地区(36%),主要得益于韩国现代NEXO和日本丰田mirai乘用车在全球累计过万的销量;其次是公交车和中型卡车,占比分别为16.2%和9.1%,重卡和轻型商用车数量总和只有63辆,占比不到1%。公交车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运营5648辆燃料电池公交车。其中97%的公交巴士在亚洲运营,而亚洲地区运营的5452辆燃料电池公交车中有5290辆在中国运营,中国运营燃料电池公交车数量全球占比达93.7%。同样,全球3161辆中型卡车分布方面,99.7%的燃料电池中型卡车分布在中国。因此,整体来看,在燃料电池公交车和中型卡车两个细分市场,中国的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占据了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车型结构与世界其他地区完全不同。另有报道称,截至2020年底中国生产了50辆重型卡车,但尚未注册。报告分析指出,2020年全球所有的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呈现出相似的增长趋势,但相对2019年95%的增长速度(主要来自中国的推动),2020年增速只有38%。同时,《2021年1月氢燃料电池产业月报》指出,由于国家补贴政策的变化,中国的氢燃料电池销量大幅放缓,而在财政部等5部门宣布新政策后,整体市场趋势在9月份将开始再次好转。以下为报告原文: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国际能源署氢云链翻译整理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据英国媒体H2 View日前报道,挪威政府为该国开发氢能制定了一份“路线图”,其中包括在海上运输领域推动氢能应用,并促进氢能相关研究。报道指出,挪威制定了到2050年成为“低排放社会”的目标,并明确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载体。据了解,去年以来,挪威政府对氢能产业的关注不断上升。去年6月,挪威石油和能源部长Tina Bru和气候与环境部长Sveinung Rotevatn就透露了该国政府的首个氢能战略,并指出,氢作为一种能源载体,可以帮助减少排放,为挪威的商业和工业创造价值,政府希望优先考虑挪威具有特殊优势的领域,以及有机会增加价值和绿色增长的领域。去年年底,欧盟22国与挪威共同签署意向书,声称将共同建立氢能联盟。据悉,在挪威,海事部门、重型运输和工业是最重要的氢应用领域。在整个政策工具中,政府广泛关注于运输行业的零排放解决方案,并希望通过促进和支持技术发展和商业化,在挪威增加试验和示范项目的数量。“路线图”强调,氢气可以作为运输脱碳领域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尤其是海运部门,同时,市场和相关技术都需要持续开发,因此,挪威政府将把努力的方向确定在这些领域。根据“路线图”中提出的设想,到2050年,挪威将形成一个开发和应用氢能的完整市场。在短期内,挪威政府将通过与私营部门合作,争取在2025年前建立五个氢燃料中心,以支持氢能在海上运输领域的应用。同时,政府将努力推动建设一到两个带有相关生产设施的工业项目,以及五到十个新的、具有成本效益的氢能解决方案及技术开发的试点项目。此外,挪威还修订了其国家预算,承诺为发展氢能基础设施和市场提供资金,并建立一个以氢和氨为重点的“环境友好研究中心”。而从中期来看,到2030年,挪威政府的目标是将氢作为海洋交通运输部门的燃料替代品,并具有市场化发展的前景。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为挪威2050年的氢能发展目标奠定重要的基础。对于挪威而言,技术的不成熟和高成本是当前应用氢能的主要障碍,尤其是在运输行业,并且影响了一些其他行业投入的意愿。想要在新的领域使用氢和以氢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如“绿氨”,技术和解决方案必须更加成熟,所以进一步的技术发展至关重要。“氢将在我们走向‘低排放社会’的道路上做出重要贡献,特别是在交通和工业领域。”Sveinung Rotevatn此前曾表示,“我们已经加强了几个有助于将氢解决方案推向市场的工具。”目前,挪威已经拥有相当多的供资计划来支持氢能的开发。不过,“路线图”得以实施的一个关键要素,还在于这些筹资机构的协调,它将使挪威当局更容易密切监测和跟踪氢能领域涌现的良好想法和倡议。
继2020年3月签署订单之后,15架中的第一架Solaris的燃料电池客车已经交付给Regionalverkehr Köln GmbH(RVK)。现在,车辆已准备好进行测试阶段。RVK在新闻稿中指出,在首辆公共汽车之后,其他14辆公共汽车将在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之间陆续交付。Solaris Bus&Coach公司在RVK2020年的招标中获得了订单,这是首次有新的制造商加入RegionalverkehrKölnGmbH(RVK)的Van Hool氢燃料电池车队,该车队现已拥有37辆公共汽车。这15架Solaris公交车是在欧盟项目JIVE 2的框架内购买的,并通过NIP2计划和NRW交通运输部获得燃料电池和氢联合事业(FCH JU),联邦运输和数字基础设施部(BMVI)的资助。来自Solaris的这批15条线路将分配给三个RVK仓库。Rheinisch-Bergisch区将有五辆公共汽车提供常规服务,莱茵河左岸的Rhein-Sieg区将有五辆公共汽车提供服务,自2020年夏季以来,位于韦默尔斯基兴(Wermelskirchen)的RVK站点已拥有10辆氢气公共汽车。RVK多达52辆燃料电池客车正如RVK监事会主席Stephan Santelmann所说:“气候保护仍然是重要的根本目,公共交通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考虑到联邦政府,联邦州和欧盟的战略,RVK在这方面是先锋。”“今年,我们将更接近转换公交车队,届时最终将拥有52辆燃料电池公交车。RVK董事总经理Marcel Frank说:“目前,这是独一无二的,它基于自2011年以来已实施的各个项目步骤。”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部分信息来自美国商业资讯,氢云链编辑整理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由25个专注于氢的组织组成的联盟将开发有史以来第一个欧洲标准,将燃料电池模块集成到重型应用中,例如叉车,公共汽车,卡车,火车和轮船。近日启动的StasHH任务由11个燃料电池模块供应商,9个原始设备制造商以及5个研究、测试、工程或知识机构组成。欧盟将通过燃料电池和氢联合事业(FCH JU)获得750万欧元的资金,该小组将标准化燃料电池模型的物理尺寸、流量和数字接口、测试协议和安全要求。FCH JU执行董事Bart Biebuyck说:“我们为支持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项目而感到自豪,这是朝着交通部门脱碳迈出的重要一步。”“ StasHH的项目成果不仅将刺激燃料电池供应商之间的更大竞争,还将丰富产品报价,并使将燃料电池系统更容易地集成到重型动力总成中。”“该项目特别针对重型卡车行业,将在实现去年12月行业代表联合联合声明中设定的到2030年达到10万辆卡车的共同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燃料电池模块供应商和OEM之间就该标准达成行业共识后,财团中的燃料电池模块供应商将设计和开发适用于不同功率级别的标准化模块。这些模块将由联盟中的测试中心根据关键指标进行测试,以对性能和安全性进行基准测试。同时,该联盟将致力于并在适当的欧洲和国际法规,规范和标准平台上推广该标准,以使该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采用。StasHH联盟的协调员Federico Zenith表示:“ StasHH是欧洲在重型机动性中开始采用氢的最佳机会,由于重量,成本或其他限制,该领域很难通过电池实现电气化。”“汇集多个市场,促进竞争,大规模生产和自动化,我们的目标是为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做出决定性的贡献,并部署新技术以改善社会。”属于StasHH联盟的25个组织是:阿尔斯通运输公司,AVL List GmbH,欧洲Ballard Power Systems A / S,Navale CETENA SpA技术中心,能源与原子能替代品委员会,DAMEN, ElringKlinger燃料电池系统奥地利有限公司,FCP燃料电池动力总成有限公司,FEV欧洲有限公司,科德宝FST GmbH,未来验证运输BV,Hydrogenics GmbH,Intelligent Energy Limited,Nedstack燃料电池技术BV,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Nuvera燃料电池欧洲, Proton Motor Fuel Cell GmbH,SINTEF AS,Solaris Bus&Coach,Symbio SAS,Toyota Motor Europe NV / SA,VDL支持运输解决方案BV,VDL能源系统,沃尔沃建筑设备WaterstofNet vzw。该项目的总预算为1520万欧元。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部分信息来自美国商业资讯,氢云链编辑整理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伯明翰大学是一项由GKN航空航天公司牵头的,耗资5400万英镑的英国合作计划的合作伙伴,该计划旨在开发该首个用于支线飞机的氢气推进系统。该计划名为H2GEAR,该计划将GKN航空航天置于未来更可持续的航空技术发展的核心位置。该技术将首先着重于显着改善支线飞机的氢动力性能,从而使之能够在更大的飞机上使用,并实现更长的航程。该计划由ATI(航空航天技术学院)的2700万英镑资金支持,GKN航空航天及其工业合作伙伴也提供了相应的支持。氢有望在航空脱碳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因为它可以有效地为飞机提供动力,而水是唯一的副产品。在H2GEAR计划中,液态氢通过使用伯明翰大学开发的技术的燃料电池系统转化为电能。这些电能有效地为飞机提供动力,消除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将产生新一代的清洁空气旅行,消除有害的二氧化碳排放。H2GEAR将巩固英国在航空航天技术研究和开发领域的前沿地位。GKN航宇公司将与合作智能型能源,Aeristech,纽卡斯尔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旨在未来十年内创造超过3000个就业岗位。该计划将由GKN航空航天公司位于布里斯托尔的全球技术中心提供,该公司耗资3200万英镑的全新研发合作空间。罗伯特·斯坦伯格-Wilckens教授的的伯明翰能源研究所,说:“我很高兴我们在伯明翰大学一直在开发燃料电池技术是找到了其在电动飞行的关键要素的地方,我们将在功率密度和减轻重量方面加强研究,试图使燃料电池系统成为零排放航空旅行的可行选择,我们很高兴我们小组被公认为是关键技术提供商,并将在伯明翰能源研究所之间建立新的联系。”GKN航空航天公司首席技术官Russ Dunn表示:“以氢为动力的飞机为保持世界互联互通提供了一条清晰的途径,天空更加清洁。英国处于该技术的最前沿,而H2GEAR项目则是行业,学术界和政府合作最好的典范。GKN航空航天公司将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合作,并通过政府的投资使这一突破性技术得以开发和工业化,以在2020年代中期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的飞机的飞行。这不仅可以创造成千上万的工作机会,而且还将使英国在未来数十年的下一代清洁航空旅行中保持领先地位。”GKN航空航天将利用其长期的经验以及对电力系统和推进技术的深入了解来加速技术的发展。首架氢动力飞机的服役最早可在2026年开始。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伯明翰大学官网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柏林亥姆霍兹-曾特鲁姆(HZB)与柏林洪堡大学(HU)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旨在在Adlershof的IRIS研究大楼内建立一个催化剂联合研究实验室。IRIS研究大楼为复杂材料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最佳条件。催化剂是建立气候友好经济所需的许多技术和流程的关键。一段时间以来,催化研究一直是柏林研究的重点。作为卓越计划的一部分,已经创建了诸如UniSysCat之类的新集群,其中已有的研究机构将其活动捆绑在一起,而化学工业则通过BASCat实验室参与其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绿色”氢气的生产:为了使用可再生能源以气候中和的方式生产氢气和合成燃料,需要创新的催化剂。最近启动的CatLab项目是氢战略的一部分,配备用于催化研究的IRIS实验室为了进一步促进柏林的催化研究,柏林洪堡大学和HZB现在已经签署了另一项合作协议。柏林-阿德勒斯霍夫的IRIS实验室的一部分将另外配备,用于开发和研究非均相催化剂系统。IRIS研究大楼拥有约4,500平方米的最先进实验室,办公室和通讯空间,为复杂材料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最佳条件。还计划在薄膜技术领域使用增材制造工艺以及纳米结构和合成方法进行紧密合作。跨学科合作创新在IRIS研究大楼中,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紧密合作,对复杂的界面有深刻的物理化学理解。这为开发能源材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验室和办公室的布置以及宽敞的交流区为不同学科交流思想和相互学习创造了最佳条件。合作协议在法律上也是创新的HU和HZB在催化研究实验室之间的合作是首次基于公法构建的,这是由于最近针对科学机构之间合作的《柏林高等教育法》修正案。记录,评估和记录相互合作贡献的程序更简单,而且官僚主义也更少。这使研究人员可以专注于他们的核心任务-做科学。
在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的玩家还寥寥无几的时候,卡车领域已经开始显得拥挤了。周二,沃尔沃和戴姆勒的卡车部门已同意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以开发和生产用于重型车辆的燃料电池系统。两家大名鼎鼎的卡车巨头表示,他们将在新企业中成为平等的合作伙伴。戴姆勒卡车公司将把其目前所有的燃料电池业务投入合资企业,沃尔沃集团将以约6亿欧元(合6.5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合资企业50%的股份。两家企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当前行业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合作变得更加必要。”,才能“在可行的时间内”实现欧洲碳中和的目标。两家企业希望通过联合,降低燃料电池的开发成本,并推动重型运输燃料电池的引入。声明中表示,两家公司的目标都是在这个十年的下半部分向重型车辆提供燃料电池,并且合资企业还将探索“其他汽车和非汽车用例”。两家公司表示,他们的初步协议没有约束力。最终协议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达成。合资公司将是独立自主的,戴姆勒卡车和沃尔沃将继续在其他业务领域开展竞争。
在全球经济受COVID-19疫情冲击且原油价格史诗级暴跌的背景下,欧洲如期提出300亿欧元的2X40GW绿氢行动计划。这将有助于提振全球氢能发展信心,践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承诺。本文来源:拉瓦锡1787(欧洲代表性的电解槽制造企业和产品)(欧洲与北非的可再生资源潜力)2X40GW电解槽部署路线图:到2030年,欧盟将形成6GW现场制氢需求和34GW大规模集中制氢需求。北非和乌克兰将出现7.5GW国内制氢需求和32.5GW氢气出口能力。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还需要额外的可再生能源产能,可再生氢成本有望与灰氢直接竞争。GW级风、光制氢成本将在2025年达到1.5-2.0欧元/千克,可与蓝氢竞争,2030年达到1.0-1.5欧元/千克,可与灰氢竞争。(欧洲氢能发展路线图)周边国家发展绿氢产业将有助于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并实现负担得起的、公平的能源系统。在此基础上,欧洲及其邻国将成为绿氢技术及生产的世界领导者。
韩国电信在4月14日表示,它将与斗山燃料电池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以扩大其在首尔的燃料电池业务。根据协议,两家公司将首先利用KT AI技术和智能综合能源管理平台KT-MEG(微能源网格)共同开发燃料电池“智能无人驾驶平台(intelligent unmanned driving platform)”。燃料电池“智能无人驾驶平台”是一个能源管理平台,该平台可自动产生稳定,高质量的动力,而无需发电运营商派遣大量人员来使用燃料电池进行操作。该平台包括自动燃料电池运行,收集实时运行信息,出现问题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准备维护和运行以及通过视频安全系统对设施的火灾和入侵进行无人控制。两家公司将推动一个项目,以开发节能模型,该模型利用燃料电池为全国各地的KT拥有的建筑物。该项目将在一个耗能的建筑物中安装燃料电池,以利用产生的热量供暖和使用热水。它将为节能建模,并基于AI的平台进行检查。此外,两家公司将共同推进安山市一个以氢为动力的城市项目,该城市拥有氢生态系统,并以氢为主要能源。斗山燃料电池销售部负责人李承俊说:“我们期望开发一种智能的燃料电池无人驾驶平台,可以提高客户对电厂维护的满意度。“我们将与KT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努力传播可再生能源,并振兴氢能经济。”KT新业务部门负责人Moon Sung-wook说:“我们将使用KT基于AI的智能能源管理技术为燃料电池无人驾驶平台的开发做出贡献。” “我们将继续与斗山燃料电池公司合作,以振兴环保,高效的能源业务。”
近日,氢云链从海外媒体了解到,荷兰正式发布国家级氢能政策;氢云链了解到,为了支持《国家气候协议》,到2025年,将完成50个加氢站,15,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和3,000辆重型汽车;到2030年完成300,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并且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协议将于2020年签署。荷兰的欧洲战略包括以下方面:1、在所有可能的层面上直接与欧盟委员会联系。关键目标这方面是要向委员会说明荷兰认为可取的在诸如可持续性,安全性通用标准,质量,燃气网中的氢气混合,灵活的市场法规,可提供足够的能量市场创造的灵活性和足够的创新支持(与中国,日本相比和美国)。2、五边论坛(荷比卢,德国,法国,奥地利和瑞士),其中荷兰与奥地利一道主动制定了共同的方法来诸如标准,市场激励措施和市场法规之类的关键问题在欧盟范围内的讨论。在比荷卢经济联盟背景下进行的合作是这个。3、与北海国家的磋商。作为海上风能的巨大潜力到2030年后,它将成为生产绿色氢的关键来源,政府希望确保氢同样在议程。北海风能枢纽项目(与荷兰,德国和丹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4、与邻国的双边合作。最近启动了可行性研究与德国政府一起审查荷兰和德国海上风能如何有利于扩大绿色氢气的生产,然后将其用于荷兰和德国的工业(HY3项目)通过荷兰的天然气管道进行。5、IPCEI(欧洲共同利益的重要项目)是针对推出对政府有能力的社会具有重大价值的项目提供比常规框架更多的支持。国家气候协定阐明,在IPCEI的背景下,荷兰将专注于发挥重要作用在欧洲绿色氢' S IN为尊的世界其他地区的竞争地位。IPCEI仪器可能会为新的大规模制氢项目提供重要支持。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地区。目前,围绕IPCEI的结构仍在进行中,荷兰密切参与。各种荷兰语工党表达了兴趣,目前正在努力充实具体建议。2020年下半年,荷兰政府将举行公开呼吁确定哪些荷兰项目(绿色氢的生产和分配)将能够为欧洲所谓的量子飞跃做出重大贡献上下文。要求之一是协作应与来自其他欧洲成员国的公司。此外,荷兰还积极参与了诸如经济中氢和燃料电池国际伙伴关系(IPHE),IEA,清洁能源部长级和任务创新。以下是全文:
当地时间4月7日上午,美国北卡州朗维尤(Long View)一家氢燃料工厂发生爆炸,损毁了附近60处房屋,在距离附近10英里的希科里(Hickory)和南部考德威尔县(Caldwell County)南部可能会感觉到爆炸的发生。值得庆幸的是,爆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爆炸发生在OneH2氢燃料电池工厂,该公司称这是东海岸唯一的同类设施,该工厂旨在为叉车和半卡车提供动力。据北卡罗来纳州希科里县消防员的发言人称,该工厂的44名员工均未受伤。建筑检查员被派往该设施。据报道,损失估计为数万美元。爆炸原因仍在调查中。响应者也在监视空气质量,对社区没有风险。制氢厂巨大的爆炸威力爆炸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损坏了附近的至少60处房屋,并且据说在10英里外的希科里西北部和南部考德威尔县都感觉到了爆炸的发生。当地新闻发言人说:“我们收到的许多报告都说了几英里-我确实感觉到了,距离我只有几英里。但目前没有伤亡的报道,这非常了不起。” 她说,爆炸使一所房屋“无法居住”,而其他房屋的窗户被毁或被炸掉。当地官员们表示,大部分受损房屋在爆炸中遭受的损坏较小,而且都已由卡托巴县建筑检查员和希科里市消防检查员进行了检查。对于爆炸的影响,附近一位居民说道:“当时我躺在沙发上,它(爆炸)把我从沙发上摔到地板上。然后,我的狗跳了上去。我想它是想保护我。”另一位附近的居民说道,他的床抬起了地面,当他起床时,房屋中几乎所有的窗户都被炸掉了。“我以前参经历过地震,爆炸发生时我以为是地震了。”甚至在空中也感受到了制氢厂巨大的爆炸。空中交通管制员在塔式收音机中说:“我不仅听到了,而且感觉到了。” “大约是把窗户从塔上拉出来的。它在城市附近。那边冒出些烟,那是明显的烟。我不知道这是煤气爆炸还是什么爆炸。”警方和消防员于上午8点后对Long View的OneH2 Inc.氢燃料设施的爆炸事件作出反应。氢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氢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氢能领域的讨论热点,氢能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对此争论不休。2019年里,挪威、美国、韩国接连发生氢气爆炸事件,对氢能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引起了丰田、现代氢燃料电池汽车停售,韩国加氢站建设被当地居民抵制的情况。连同这次事件,氢安全问题已经出现在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站、用氢等各个环节,“制储运用”已经全部发生过安全事故,氢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国外氢能产业发展程度与氢气管理规范程度要高于国内,目前国内尚未发生氢气爆炸的事故,令人庆幸。随着国内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加氢站数量的快速增加,国内氢安全问题更加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以防一旦发生事故后引起氢能产业的重大倒退。美国空气产品公司加氢站与运氢车发展爆炸与起火安全标准制定不可放松要求,更不应盲从国外目前由于没有明确的管理标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国内加氢站建设审批十分谨慎。随着氢气被国家统计局纳入能源统计,并被国家能源局鼓励申报能源标准,氢能有望被纳入能源管理系统,但氢能从业人士不应因此对氢安全问题放松警惕,甚至掉以轻心。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美国北卡州制氢厂爆炸事故造成了60余处房屋的破坏,引起了较大的财产损失,重要原因是制氢厂与居民区的距离过近。目前处于安全等问题的考虑,我国不允许在化工区外进行制氢,同时对于加氢站与站外建筑距离同样有严格的要求。此前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过于严苛的加氢站建设标准阻碍了加氢站建设速度,为了加快推进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可以向美国、日本等氢能先进国家学习,减小加氢站与站外建筑的安全距离。多次事件证明,国外标准也并非万无一失,我国居民密度要远大于美国,若类似情况发生在国内,后果不可想象,因此标准的制定应当结合具体国情,进而建立自主的产业标准体系。在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形成系统的安全管理标准之前,安全标准的制定需要谨慎考虑,以免出现事故之后引起氢能产业的重大倒退。同时,应当明确的是,氢气安全问题可防、可控,重要的是制定合适的管理标准,并严格的执行。同时,从多次氢气爆炸的事件来看,按照目前国外的管理标准,即使发生了爆炸事故,引起火灾的概率很小,出现重大伤亡的概率也不高。安全问题重于泰山,我们无需“谈氢色变”,但也不能对安全问题漠然视之,在氢能产业蓬勃发展之时,希望管理标准能够同步跟上,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能够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
“就乘用车而言,一切都代表着电池,而实际上却没有任何代表氢。”近日,大众汽车最近发布了电池-电动(BEV)和氢燃料电池(FCV)路径与零排放迁移率的相当有趣的比较,而其得出的结论也让人“大吃一惊”。氢云链对此进行了一番整理,同时对相关观点进行评述,现在让我们看一下大众汽车对于这个问题的具体细节和解释BEV和FCV之间的区别。从原理方面来看,BEV配备有相对较大的可充电电池,可为逆变器和电动机提供电力。在FCV的情况下,电池非常小,因为它仅用作电力电子设备/电动机和氢燃料电池之间的缓冲器。燃料电池堆提供电能,消耗氢气,并以高压存储在储罐中。在将BEV与FCV进行比较时,大众汽车提到了一些研究,这些研究说氢燃料(以及合成燃料)将比驾驶全电动汽车(BEV)更昂贵。原因很简单:生产它们需要更多的能量(与电和充电相比)。此外,电力越绿色,BEV的优势就越高。事实证明,燃料电池汽车在效率和运营成本方面都非常低效。而FCV唯一的亮点可能是长途重型车辆以及铁路,航空和海上运输-但尚未在商业上得到证明,而且他们预测电池电动卡车也即将到来。于此同时大众汽车还表示,在长途和重型交通以及铁路,航空和海上运输中。这些部分将仅在能源转型的后期阶段(即2030年以后)进行转换,并与可再生能源的扩张紧密相关。”“实际上,基于氢的燃料电池技术有一个关键的缺点:就效率和运营成本而言,它效率极低。Horváth&Partners的研究还对这两种驱动方式进行了比较,这也得到了证实。从客户的角度来看汽车。”负责技术开发的大众乘用车品牌管理委员会成员Frank Welsch博士说:“如果我们要认真对待机动性转变和环境目标,我们必须专注于电池驱动。其他一切都浪费了有限的再生能量。”在效率方面,根据研究,全电动汽车可实现出色的整体“轮对车轮”效率,达到70-90%。研究总监Dietmar Voggenreiter表示“在其“汽车行业未来10到15年”研究中,管理咨询公司最近对未来将建立电池驱动或氢动力电动汽车进行了详细调查。该研究历时六个月。在80名人员/面试伙伴的陪同下,由管理咨询公司本身提供资金。“我们进行这项研究的主要原因是Horváth&Partners为汽车供应行业的许多客户提供服务。当然,这些客户想知道在汽车供应行业中会有什么期望”那么,哪种储能系统在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时效率最高,成本效益最高?对于以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在将电能存储在汽车电池中之前,在运输过程中仅损失了8%的能量。当电能转换为驱动电动机时,又损失了18%。因此,根据型号的不同,由电池供电的电动汽车的效率可达到70%至80%。”氢燃料电池需要2-3倍的能量才能驱动相同的距离,因为整体的“轮对车轮”效率为25-35%。Dietmar Voggenreiter解释到“就氢动力电动汽车而言,损失要大得多:在通过电解生产氢的过程中,已经损失了45%的能量。在剩余的55%的原始能量中,还有55%的能量损失了在车辆中将氢转换为电能时,这意味着氢动力电动汽车的效率仅在25%到35%之间,具体取决于车型。为完整性起见:替代燃料的效率甚至更差。这里的整体效率仅为10%到20%。具体来说,这意味着在相同距离下,氢能汽车的耗电量比电池汽车多两到三倍。但是我们负担不起这种能源浪费。未来必须尽可能有效地利用稀缺的绿色电力。因此,氢对于乘用车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专家在Handelsblatt引用的一项研究中警告说:“除了绿色氢的真正潜力之外,现在还有危险的炒作。”Horváth&/ Partners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结论。但是,氢提供了非常有希望的前景-尽管不是汽车。该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应更多地集中在其他具有生态和经济意义的领域。“我们认为,如果将绿氢投入到能够真正实现长期发展的应用中,则具有巨大的潜力。该研究的合著者弗兰克·克洛斯(Frank Klose)表示:“最重要的是工业,还有重型运输,航空和航运。”大众汽车结论多年来,我们多次指出,氢燃料电池汽车存在三个严重缺陷:车辆的初始成本高(高于电池电)燃料成本高(比电池电力运营成本高)缺乏加油基础设施(BEV至少具有某种形式的家庭充电,可满足大多数日常充电需求)随着电池的能量密度越来越高,FCV的续航优势正在缩小。此外,如果附近没有加油基础设施,则必须去某个加氢站-不一定要沿着路线行驶,这会花费时间和范围。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基本上没有范围优势。“从环境资产负债表的各个角度来看,一切都代表着电池供电的电动汽车。这项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已经为大众市场做好了准备。模型的数量正在稳步增长。随着电池供电的电动汽车的发展, 。在可比燃烧发动机的车型的价格水平驱动遗体实惠当前E-车型已经相比之下,氢动力汽车将始终比电池车仍比较贵 -由于复杂的技术和高燃料成本驱动程序已经支付。各地氢能汽车每百公里九至十二欧元,而电瓶车每一百公里仅两至七欧元(取决于各个国家的电价)。而长途旅行的话题呢?那将很快不再起作用。使用新一代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将增加到400至600公里,而充电速度将越来越快。”“结论很明确:就乘用车而言,一切都代表电池,而几乎没有代表氢。”没有可持续的经济负担得起使用两倍可再生能源来驱动燃料电池乘客的动力。研究负责人Dietmar Voggenreiter说:“这不是汽车,而是电池驱动的汽车。”这也是客户的看法:在德国,道路上已经有130,000多个电池汽车,但只有507辆氢能汽车……”换句话说,除了一些科研项目之外,不要指望大众汽车集团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来源:insideevs,氢云链翻译) ...
据外媒报道,近日,发表在《先进材料科学与技术》(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的一篇综述表示,让氢燃料电池薄膜的分子更具有结构性,可以提高其效率,而氢燃料电池可以为电动汽车和其他工业应用提供能源。
近日,燃料电池与氢能协会(FCHEA)正式对外宣布,氢和燃料电池法规和标准网站FuelCellStandards.com正式上线。FCHEA总裁Morry Markowitz表示:“通过网站提供重要的监管信息,对于促进各国之间以及组织,行业和政府之间的协调与协调工作是不可或缺的。”Markowitz先生继续说:“随着国际社会对燃料电池和氢能系统的统一要求的日益浓厚的兴趣,FuelCellStandards.com上提供的信息非常有价值,因为它使更容易快速地确定适用的要求和关键联系人。这是国际合作的关键资源,将有助于推动全球氢和燃料电池的发展。”除了维护FuelCellStandards.com,FCHEA还发布了《氢与燃料电池安全报告》,该报告每两个月更新一次,详细介绍美国和国际上氢与燃料电池法规,标准和安全性的最新发展。可在HydrogenAndFuelCellSafety.info在线获取安全报告和其他技术资源。
近日据外媒报道,美国Fuel Cell and Hydrogen Energy Association (FCHEA)编写并发布了完整的美国氢能经济路线图。该联盟主要由石油、天然气、电力、汽车、燃料电池、氢能等相关公司组成。据路线图估计,2050年美国最终能源需求的14%相当于每年2468万亿瓦时或84亿百万兆吨/年。FCHEA协会主席 Morry Markowitz认为,如果现在采取正确的行动,到2030年,氢能每年可创造1400亿美元的收入和70万个就业岗位,到2050年,每年可创造7500亿美元的收入和340万个就业岗位,并且会出现一个有竞争力的氢能工业可以满足美国14%的能源需求,从而巩固美国的能源领导地位并增强美国经济。该报告还列举了一些因素,称这些因素将美国定位于建设领先的氢能经济:拥有生产低碳氢能所需的低成本一次能源,丰富的低成本天然气,通过碳重整、碳捕集进行天然气重整生产的碳存储能力。有能力发展氢能经济的工业领袖。对于美国交通来说,氢是一种强有力的低碳替代品。氢能应用路线图:
宝马已是氢能领域的“老玩家”了,其BMW氢能7系内燃机车型早在2006年就亮相全球。2007年6月19日,宝马正式推出世界第一款供日常使用的氢动力豪华高性能轿车BMW氢能7系,同年,BMW氢能7系亮相中国。但后续,相关项目被搁置。在过去的一年,宝马在氢能领域的布局似乎在加快,2022年年底,宝马集团表示在慕尼黑研究与创新中心的试验工厂开始小批量生产 BMW iX5 Hydrogen燃料电池车型。宝马在开发阶段对氢燃料电池进行了大量苛刻条件下的测试。宝马同时表示,从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iX5 Hydrogen 将在某些城市部署使用和路试。BMW iX5 Hydrogen一季度时间已过去了一半,宝马近日表示,目前正在计划一支BMW iX5 Hydrogen车队登陆美国。首批5辆iX5将登陆美国加州,与丰田正面硬刚氢云链获悉,BMW iX5 Hydrogen已经在美国斯帕坦堡工厂投入生产,车辆生产出来后将被运往慕尼黑并于慕尼黑的工厂装上两个储氢瓶。事实证明,其中一些车辆将返回美国,一个氢燃料suv车队将在今年年底前登陆美国。据悉,首批 iX5 Hydrogen将运往加州奥克斯纳德宝马开发中心,因为加州有81座加氢站,这也是丰田选择在位于美国西部的金州推出Mirai轿车的原因。氢云链数据库显示,丰田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主要来自海外市场,日本本土市场份额约占总出货量的30%,而丰田的海外市场则主要来自于美国的加州。虽然宝马表示在研发上与丰田进行合作以加速开发并分摊相关成本,但宝马登录加州与丰田证明硬刚势必会对丰田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全球试点计划的一部分,一支由五辆iX5氢动力汽车组成的车队将来到美国,”宝马发言人表示,“由于它们仍处于实验阶段,有规定阻止我们像过去的项目那样简单地向公众发布。我们目前正在制定计划,让尽可能多的媒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获得这些车辆信息,但这些计划仍在制定中。”400马力,500公里航程宝马iX5有一个氢气罐安装在底盘中线,而另一个位于后座下方。两个储气罐可容纳6公斤氢气,可在3-5分钟内加满。宝马宣称燃料电池的连续输出功率可达170马力(125千瓦)。第五代eDrive安装在后部的电动马达带来了额外的227马力(170千瓦)。总输出功率为400马力(295千瓦)。这足以让一款与插电式混合动力X5重量相当的车型在不到6秒的时间内从0英里加速到60英里/时。X5在最近推出的Life Cycle Impulse系列中被重新命名为xDrive50e。当两个氢气罐装满后,iX5的续航里程可达310英里(500公里)。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3年2月,H2stations发布了其第15次全球加氢站统计报告,由于全球各地区加氢站信息不完全公开等原因,可以发现与其他机构公开的数据统计数据有一定偏差,但作为一个持续更新的数据源,通过其报告可以了解全球加氢站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其数据依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22 年全球新投运加氢站数量同比下滑2022年,全球有130个新建加氢站投入运营,其中亚洲73个、北美11个、欧洲45个,欧洲新投运数量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对比2021年全球142座新建加氢站投入运营,2022年新增加氢站数量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亚洲北美地区新增数量出现下滑(亚洲2021年新增89座、北美13座)。图表1 全球加氢站分布情况来源:H2stations.org by LBST在总数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球共有814座加氢站投入运营,分布在37个国家和地区,较2021年新增了哥伦比亚、塞浦路斯和以色列3个国家。如图表2所示,根据H2stations历年公布的数字,在2017到2022这过去6年中,全球加氢站保有量从328座增长到814座。此外,2022年全球范围内已经初步确认新增315座加氢站的计划,而2021年为252座,这显示出全球氢能产业建设进一步加速。图表2 历年全球在营加氢站总量情况来源:H2stations.org by LBST亚洲持续领跑加氢站建设欧洲、亚洲、北美仍是加氢站建设的主要地区。根据H2stations报告,欧洲新增45座加氢站,亚洲新增73座,北美新增11座。自2019年以来,亚洲地区就在加氢站数量上实现了对欧洲地区的赶超,并在此后持续拉大差距。但亚洲2022年新增加氢站出现了同比回落的情况,2021年亚洲新增加氢站为89座,与此同时北美新增加氢站也较2021年减少了2座。图表3 历年三大洲加氢站保有量情况来源:H2stations.org by LBST,氢云链整理根据H2stations报告,截至2022年底,三大洲加氢站保有量情况如下:欧洲共有254座加氢站投运,英法德建设速度放缓。其中105座位于德国,法国仍然拥有欧洲第二多的加氢站,共有44座,其次是英国和荷兰,各有17座,瑞士有14座。其中,德国、法国2022年新增加氢站数量分别为4座和3座,而英国较2021年减少了2座。图表4 欧洲加氢站分布情况来源:H2stations.org by LBST亚洲共有加氢站455座投运,集中在中日韩三国。其中日本165座,韩国149座。与大多数国家不同,中国138座加氢站是公共汽车或卡车的专用加氢站,并非对公众开放。在新增方面,韩国2021年新增加氢站的数量为历年最多,达到45座。图表5 亚洲加氢站分布情况来源:H2stations.org by LBST北美共有97座加氢站投运。其中大多数位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数量达到70个,其中2021年有10座新的加氢站在加州投入运营,这也是近年来加州新增加氢站数量最多的一年。图表6 北美加氢站分布情况来源:H2stations.org by LBST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统计口径等原因,H2stations对于国内加氢站的统计数据与其他机构存在一定的偏差。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3年1月11日,工信部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67批)和《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四十六批)拟发布内容进行了公示,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氢云链据悉,第36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公示的新产品中,申报的燃料电池产品共16户企业28个型号,具体情况参见图表1。本次公告特点如下:1、产品质量大幅走高。本批次28款车型中,燃料电池重卡和专用车各有9款、卡车底盘8款、客车和物流车各1款,其中有18款车型的质量不低于18吨,重卡和专用车贡献了主要的数据。2、配套商分部11省,集中度低。本批次28款产品由21家配套商参与配套,配套商注册地分布全国11个省份,同时配套商最多仅配套2款车型,8家配套商更是以2款的数量并列第一,导致TOP3配套商仅占21%。3、新面孔持续。本批次有3家企业首次登上产品目录,其中车企1家:楚胜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配套商2家: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安池科技有限公司。配套企业数量统计说明:系统商数量统计合并到主机厂,如广东鸿力氢动科技有限公司合并到国鸿氢能。图表1 367批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公示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在整车企业方面,16户企业,21家配套企业、28款车型上榜。从上榜数量排名看,陕汽集团以5款车型登顶;三一汽车、中联重科各以3款车型并列第二;小氢汽车、吉利商用车、河北长征、东风柳汽分别以2款车型并列第3;其余车企均为1款。图表2 整车产品上榜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从产品类型来看,燃料电池重卡和专用车各有9款、卡车底盘8款、客车和物流车各1款。图表3 整车类型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从21家配套企业来看,集中度非常低,最高仅配套了2款车型。其中明天氢能、博世氢动力、探索汽车、国氢科技、航天氢能、上海安池、国氢新能源、氢蓝时代分别以2款并列第一;其余配套商均为1款。(备注:企业配套总数均归到主机厂)图表4 燃料电池配套企业上榜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近日,宝马集团在慕尼黑研究与创新中心的试验工厂开始小批量生产 BMW iX5 Hydrogen燃料电池车型。宝马在开发阶段对氢燃料电池进行了大量苛刻条件下的测试。宝马表示,从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iX5 Hydrogen 将在某些城市部署使用和路试。BMW iX5 Hydrogen"氢是一种多功能清洁能源,在我们迈向碳中和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宝马负责开发的董事会成员FrankWeber说。"我们确信氢能将在人们的出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从长远来看,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电驱动系统的混合是一种明智的方法。我们的BMW iX5 hydrogen测试车队将使我们能够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见解,一旦氢经济普及,我们就能够为客户提供有吸引力的产品系列。BMW iX5 Hydrogen正在宝马集团位于幕尼黑的研究与创新中心的试验工厂中生产。大约 900 名员工在车身车间、装配、模型工程、概念车制造等部门工作,确保产品为批量生产做好准备,以BMW iX5 Hydrogen为例,氢技术、车辆开发和新车型初始组装方面的专家一起密切合作,整合尖端的驱动和储能技术。宝马幕尼黑试验工厂从数据来看,BMW iX5 Hydrogen 电驱系统的总输出功率据称为 374 马力,宝马表示它将在约7s完成0-100km/h的加速。iX5 Hydrogen能够在超低温下满氢续航500km,加氢仅需3-4分钟。宝马氢内燃机+燃料电池的双路线。9月,由宝马集团牵头的在德国研发18吨和40吨氢能内燃机重卡的一项联合研究项目,得到1130万欧元国家资金支持。该名为HyCET(氢燃料发动机卡车)的项目,希望研发和测试内燃机氢能燃料卡车,旨在证明氢能卡车在运输物流中的适用性。加入该联合研究项目的其它公司还有:道依茨、DHL、KEYOU、道达尔能源德国市场、沃尔沃集团。宝马已是氢能领域的“老玩家”了,其BMW氢能7系内燃机车型早在2006年就亮相全球。2007年6月19日,宝马正式推出世界第一款供日常使用的氢动力豪华高性能轿车BMW氢能7系,同年,BMW氢能7系亮相中国。但后续,相关项目被搁置。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氢云链获悉,中石化正在推进于内蒙古建设大型绿氢项目的计划,该项目将助力中石化成为中国最大氢能公司。据悉,中石化将投资200亿元用于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建设绿色电力和氢能综合项目。该计划包括陆上风电制氢一体化工程和输氢管道。这条输氢管道长达400公里,将连接乌兰察布的制氢厂和中石化在北京的燕山石化,管道的年吞吐量为10万吨氢气。相关项目将由中石化新能源公司“中石化新星内蒙古绿氢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新星”)”牵头,该集团于2021年3月注册成立。目前,中石化新星已开始对该项目进行现场勘察。中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表示,在向低碳业务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公司将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特别是涉及氢能的项目。中石化将加大对氢能技术研发的投入,并计划开展多个绿色氢能试点项目,作为其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峰值和2050年碳中和使命的一部分,比全国的2060年目标提前约10年。到2025年,中石化的目标是累计供应100万吨绿色氢,同年绿色氢生产能力计划达到每年50万吨,而目前由化石燃料制成的“灰”氢产量为390万吨。中石化年内的绿氢项目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一方面,中石化最近在其位于河南省的中原油田调试了一台PEM电解槽,中石化表示,该项目每天生产1.12吨纯度为99.9995%的绿色氢气,与碱性电解器相比,PEM水电解技术每生产一立方米氢气可节省1千瓦时的电力。另一方面,中石化库车项目52台套电解槽已全部安装完毕,将实现2万吨/年的绿氢产能。据悉,中石化还还与中国三峡投资集团和上海市政府合作,在上海青浦区开展了一个30亿元人民币的氢能项目,其中包括10座加氢站的建设。中石化和三峡在云南也推出了类似的项目。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9月14日,国家能源局启动了2022年度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工作。近期,各省级行政区纷纷申报了各地区2022年度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推荐名单。目前除了辽宁、江西、宁夏、西藏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少数地方未公布申报名单(注:辽宁、江西、宁夏、西藏4省2021年度的申报名单也未公布),其余省级行政区均公布了相应的名单。氢云链统计,27个省级行政区共申报了203项国家级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其中氢能产业相关项目28项,占比14%。详情如图表1所示。图表1 全国氢能相关首台(套)项目申报情况来源:氢云链整理按产业环节来看制氢相关项目7项:广东锦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超临界水热化学还原的煤制氢装置及H2O/CO2混合工质热力发电多联产设备佛山市天然气高压管网有限公司的250Nm³/h 撬装天然气制氢装置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的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的MW级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解制氢装置武汉兰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超级芦竹高温快速热解生产氢气和天然气成套设备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MW 级PEM电解水制氢装置天津锦美氢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分布式碳电极水解离制氢装置陕西航空硬质合金工具有限责任公司的非金属极框式碱性水电解制氢设备储运相关项目5项:浙江蓝能燃气设备有限公司的加氢站用90MPa储氢瓶式容器组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国产2吨/天氦膨胀制冷氢液化系统陕西氢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密度氢纯化及储存一体化装备厦门有元氢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金属氢化物固态储氢系统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的加氢站用99Mpa钢质无缝储氢容器(组)燃料电池生产及产业化相关项目2项:广东喜玛拉雅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催化剂量产的高性能燃料电池电堆国产化技术及产业化邢台泰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氢燃料电池全自动柔性生产线加氢站相关项目4项广东佛燃天高流体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70MPa加氢站用氢气隔膜压缩机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的35/70MPa高压氢用印刷板式换热器安瑞科(廊坊)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的70MPa全集成一体化橇装加氢装置浙江浙能航天氢能技术有限公司的主动抑爆型智能化模块式加氢站系统各类氢能应用项目10项山西格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840L氢能装载机山西海升低碳科技有限公司的富氢低碳冶炼热模拟系统中试基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的25MW 掺氢燃料燃气轮机榆林科创新城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氨邦科技有限公司的8.3MW纯氨燃烧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兆瓦级质子交换膜制氢/发电系统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用基站备电用“氨-氢”燃料电池发电站航天氢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天惠风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分布式智能电网用新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的零碳氨燃料陶瓷辊道窑系统广东省能源集团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氢云链数据库显示,10月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完成434辆,依旧高于中汽协300辆的批发量。自6月复工复产以来,国内燃料电池上险量一直都维持着较高的水平,截至10月,年内燃料电池汽车上险总量已超过3000辆。根据产业经验,全年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有望超过4000辆。氢云链分析10月交强险数据特点如下:1、上险量维持在高位。自6月复工复产以来,燃料电池汽车月度上险量一直维持在400辆以上,远高于中汽协的批发量。随着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氢气的制储运问题相对有所改善,另一方面,以奖代补的政策也倒逼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常态化运营。2、城市群地区集中上险。在维持较高的月度上险量同时,城市群地区上险量占比已连续两个月超过了90%,且各地区单月上险量较高,如10月相对较“冷门”的邯郸上险量超过了70辆,郑州超过了140辆。但年内仍有部分城市群地区还没有上险数据,随着2022年进入尾声,城市群地区集中上险的情况或将持续。3、平均单车功率再度破百。与9月情况相似,10月重卡车型占比虽然仅有41%,但由于非重卡车型配套了较高功率的系统,使得10月平均单车功率达到了102kW,总装机量超过了4.4万kW。4、重塑配套量和装机量双登顶,康明斯首度进入配套商TOP3。在上海城市群持续交出亮眼的上险成绩单背景下,重塑10月再度登顶上险配套量,同时装机总量也位居第一。与此同时,康明斯也斩获了上险量和装机总量第3的位置。一、车辆类型重卡、客车二元结构。如图表1所示,10月各类燃料电池车型均有上险数据,其中重卡、客车、乘用车、专用车、物流车分别占比41%、36%、10%、9%、4%,呈现出重卡和客车的二元结构。同时值得一提的是,10月乘用车表现较为亮眼,且多数车辆将用于网约车等租赁服务。非重卡车型装机量走高。与9月情况相似,10月重卡车型占比仅为41%,但燃料电池系统总装机量达到了44135kW,平均单车功率为102kW。由于10月城市群地区上险量占比超过了95%,非重卡车型也配套了较高的系统功率,使得总装机量相对较高。图表1 车型分布情况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二、地区分布情况上海、河南、山东位列前三。10月共有9省11市有燃料电池汽车上险数据,如图表2所示,从省级行政区来看,上海、河南、山东位列前三,占比分别为35%、32%和16%。上海和山东自复工复产以来上险总量一直位于前三,而河南于年内首度冲入TOP3榜单。城市群地区爆发。10月城市群地区上险量延续了9月高占比的情况,已连续两月超过90%。随着2022年进入尾声,城市群地区开始出现集中上险的情况,其中河南地区前期工作已准备得较为充分,目前开始逐步放量。但截至10月,年内仍然有部分城市群地区还没有上险数据,后续或将有更多地区关于燃料电池车上险数据。图表2 各省市上险量分布情况(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三、车企情况集中度维持低位。10月有上险数据的车企共有15家,如图表3所示,TOP5车企依次为宇通客车、一汽、金龙联合、上海万象和上汽大通。其中TOP3车企上险量占比为53%,TOP5为75%。TOP3车企集中度自9月首度跌破50%后,10月维持在较低位,但TOP5集中度依旧较高。由于10月城市群地区出现了集中上险情况,各大车企的上险量都较高,使得TOP3的集中度相对较低,但同理使得TOP5集中度维持在高位。图表3 TOP5车企上险量情况(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四、配套企业情况重塑登顶,康明斯首次进入TOP3。10月共有14家燃料电池系统商(合并到母公司统计)参与了上险车辆的配套,如图表4所示,TOP5系统商依次为重塑科技、上海捷氢、康明斯、亿华通和清极能源。由于上海地区近几个月的上险量均较高,重塑和捷氢已是榜单“常客”,而康明斯也首度出现在TOP3榜单中。上海企业亮眼。10月TOP3配套商均为上海企业(分公司合并统计到主机厂),上海企业表现持续亮眼。同时与车企情况不同的是,受示范城市群机制等因素影响,配套商TOP3占比达到了78%。图表4 燃料电池企业配套数情况(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总装机功率排名与上险量排名基本一致。装机功率方面,如图表5所示,由于10月各车型单车功率较为接近,配套商的装机功率排名与数量排名基本一致,依次为重塑科技、上海捷氢、康明斯、亿华通和国氢科技。图表5 燃料电池企业配套装机情况(单位:KW)来源:氢云链数据库由于10月上险车型中部分车辆配套了120kW以上的系统,使得平均单车功率排名上与总装机量情况出入较大。如图表6所示,TOP5名单依次为康明斯、亿华通、国氢科技、东方氢能和国鸿氢能。图表6 燃料电池企业配套平均单车装机情况(单位:KW)来源:氢云链数据库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2022年11月16日,工信部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65批)和《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四十五批)拟发布内容进行了公示,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氢云链据悉,第36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公示的新产品中,申报的燃料电池产品共18户企业32个型号,具体情况参见图表1。本次公告特点如下:1、数量环比腰斩。近两个正常批次产品目录的燃料电池产品数量屡破新高,363批更是达到了72款,365批环比腰斩,主要是363批数量高导致的,目前365批回落至正常区间。2、非城市群地区企业配套了一半车型。本批次注册地在非城市群地区的配套商配套了16款车型,占比达到了50%。随着非城市群地区政策的进一步发布,燃料电池汽车投放走出城市群地区的速度或将进一步加速。3、各类配套商合资公司发力。本批次燃料电池系统企业合资公司配套了11款车型,包括美锦国鸿(浙江)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鲲鹏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英博捷氢科技有限公司。其中美锦国鸿的主要股东包括美锦能源和国鸿氢能、鲲鹏氢能的主要股东包括鹏飞集团和鲲华科技、英博捷氢的主要股东包括英博新能源和上海捷氢。4、新玩家持续增加。本批次共有3家企业首次上榜产品目录,其中车企1家:东风特种汽车有限公司,配套商3家:山西鲲鹏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英博捷氢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大秦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配套企业数量统计说明:系统商数量统计合并到主机厂,如广东鸿力氢动科技有限公司合并到国鸿氢能。图表1 365批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公示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在整车企业方面,18户企业,15家配套企业、32款车型上榜。从上榜数量排名看,厦门金旅以5款车型登顶;东风特汽、飞驰汽车各以3款车型并列第二;吉利商用车、金龙联合、厦门金龙、上海申龙、一汽解放、中联重科各以2款并列第3;其余车企均为1款。图表2 整车产品上榜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从产品类型来看,燃料电池客车11款、专用车6款、卡车底盘5款、重卡5款、客车底盘3款、物流车2款。图表3 整车类型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从15家配套企业来看,鲲鹏氢能以6款登顶,国鸿氢能以5款位列第二,重塑科技以4款位列第3。(备注:企业配套总数均归到主机厂)图表4 燃料电池配套企业上榜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1月15日,堪称中国氢能产业的“风向标”——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市南海区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会紧扣碳中和目标,以“零碳中国 氢能未来”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政商重要人士、非政府组织、地方政府、科技企业、投资机构、智库及学术机构代表等出席。一如既往,氢云链团队如期逐家拜访参会的新老企业。2022年的佛山大会有何特色?受疫情管控影响,最为直观的感受是冷清,但产品热闹!氢云链整理本次大会特色如下:1、企业新老交替,新企业多。本届佛山氢能展会涌现了一大波新面孔,即便是在业内沉浮多年的老将也有较多的企业不认识,可见,全国氢能产业火热,想进入产业的企业也越来越多。2、新概念、新技术出现。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之间的融合协同效应开始逐步出现,如兰氢科技展出的数字孪生实验台。另一方面,新技术也不断出现,如深圳稳石的AEM制氢系统,同时值得提出的是,本届展会甲醇制氢相关展商数量明显增多,市场更趋向于多元化。图1 兰氢科技数字孪生试验台 来源:氢云链拍摄3、场外车展中小型车型减少、展商以压缩机企业为主。本届大会外场展出的燃料电池车辆主要以大中型车型为主,中小型车型较少。2021年仅攀业就展出了叉车、扫地车和观光车等中小车型,但2022年的中小车型参展不多。由于全国均在推进加氢站的超前建设,压缩机企业是当前的“香饽饽”。当前市场投运的各类大中型燃料电池车增多且平均装机量也大幅增加。而外场展商则主要以压缩机企业为主,一连串的压缩机企业纷纷展出了自己的大型设备。图2 外场燃料电池车展 来源:氢云链拍摄4、上游展商增多,设备商较大型设备出展。2022年随着国产化替代进一步往上游发展,诸如鸿基创能等老牌上游厂家继续参展的同时,涌现出了更多新的上游厂家。同时,更多的设备厂商展出了占地面积较大的设备,且展出的大多为实物而非样品,如深圳瑞麟科技展出的50标方/时的电解槽。图3 深圳瑞麟科技50标方电解槽 来源:氢云链拍摄5、会场“互动指数”上升。本届大会观众可参与、可体验的的互动展品增多,往届观众可试用的主要是各类氢能两轮车,而本届还出现了仿真驾驶,如兰氢科技展出的相关产品。同时部分展商现场让展品通电试运行,如卡沃罗的氢健康相关产品等,会场观众的“互动指数”上升。另一方面,本届峰会还有一批商业化运营的氢能两轮车,其搭载的是攀业的系统。图4 兰氢科技仿真驾驶台 来源:氢云链拍摄小 结一叶知秋,佛山氢能大会是当下氢能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缩影。氢云链观察,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022年佛山氢能大会内容和形式也在悄然生变。虽然大会受疫情影响略显“冷清”,但氢能产业出日新月异:各类新面孔、新气象的出现,标志着产业进入了新阶段。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南方日报记者 林洛峰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氢云链获悉,11月9日,工信部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6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2年第10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四十四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六十批)。2022年第10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产品共25户企业44个车辆型号、对应22家配套企业上榜(配套商子公司合并统计到总公司)。氢云链分析2022年第10批推荐目录产品特点包括:1、数量续创历史新高。继第363批产品目录以72款燃料电池产品上榜量续创历史新高之后,本批次推荐目录也同步续创历史新高,共有44款燃料电池汽车车型上榜,受产品目录程序简化等因素影响,推荐目录的数量较产品目录的数量仍有较大的差距。2、国有资本加速进入系统环节。从近几个批次来看,国企和地方政府控股成立系统公司的情况增多。本批次新上榜的中能源工程集团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能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的系统公司、贵州国创裕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则由地方政府持有37.5%的股份,上一批推荐目录中,深圳城投氢能公司也成功上榜。3、配套商带项目上榜。本批次配套商子公司配套了较多的型号,且多为签订投运交付项目所在地的分公司配套。4、重卡、专用车、客车三足鼎立,平均功率近百。本批次的44款燃料电池车型中,重卡、专用车、客车分别以15款、14款和12款位列前三,在重卡仅占三分之一的情况下,44款车型燃料电池的平均功率达到了98.3kW。5、新企涌入。本批次共有6家企业首次登上工信部推荐目录,其中车企1家:洛阳中集凌宇汽车有限公司;配套商5家:贵州国创裕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欧沃锋源氢能源有限公司、江苏昊氢世纪新能源有限公司、中能源工程集团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安阳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配套企业数量统计说明:全资子公司均合并统计到母公司,如鄂尔多斯市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合并到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第10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汽车详情氢云链据悉,第10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产品共25户企业44个车辆型号上榜。本批次四大类车型均有上榜数据:重卡以15款车型重回榜首位置、专用车有14款、客车12款、物流车3款。表1 第10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产品情况数据来源:工信部网站、氢云链数据库在整车企业方面,飞驰汽车位列第一,为5款;中集凌宇、三一汽车、陕汽集团和宇通重工各以3款并列第2;东风汽车、华晨客车、吉利商用车、奇瑞万达、徐工汽车、宇通客车和中通客车分别以2款并列第3;其余车企均为1款。图1 第10批推荐目录车企上榜情况 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数据库从产品类型来看,44款车型中,本批次有重卡、专用车、客车四大类车型上榜:重卡以15款车型重回榜首位置、专用车有14款、客车12款、物流车3款。图2 第10批推荐目录车型情况 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数据库从配套企业来看,共22家企业为44款车型配套。国鸿氢能以8款车型强势登顶配套商;重塑科技以5款车型再次位列第2;亿华通以4款为列第3。图3 第10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配套情况 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数据库二、第六十批车辆购置税减免目录氢云链了解到,第六十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共有24款专用车、14款重卡、12款客车上榜。表3 第六十批免征车辆购置税车型目录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数据库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氢云链数据库显示,9月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完成527辆,远高于中汽协200辆的批发量。自6月复工复产以来,国内燃料电池上险量一直都维持着较高的水平,截至三季度末,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上险总量已完成近2600辆。根据产业经验,四季度是产业最火热的时期,后续燃料电池上险量或将进一步走高。氢云链分析9月交强险数据特点如下:1、五大城市群首次齐发力。除去淄博等城市群共同地区的上险数据,9月五大城市群地区均有上险数据,这样的情况还是首次。其中上海城市群地区表现尤为亮眼,且近几个月上海城市群的投放量较为稳定。2、车企集中度罕见下降。9月TOP3车企上险量占比首次跌破50%,与此前动辄75%以上的占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9月上险地区较多,车企多与地方政府绑定,致使车企数量增多。同时由于国庆等特殊节日的影响,车企大多献上了“节日礼包”,使得车企集中度出现了回落的情况。3、平均单车功率再度破百。9月重卡车型占比虽然仅有38.9%,但由于较多的专用车和客车配套了110kW左右的系统,使得9月平均单车功率达到了103kW,总装机量超过了5.4万kW。4、捷氢再度登顶配套商,爱德曼表现亮眼。在上海城市群持续交出亮眼的上险成绩单背景下,捷氢9月再度登顶上险配套量,同时装机总量也位居第一。与此同时,爱德曼也斩获了上险量和装机总量第2的位置。一、车辆类型重卡、专用车、客车三足鼎立,专用车首次登顶。如图表1所示,9月各类燃料电池车型均有上险数据,其中重卡、专用车、客车、乘用车、物流车分别占比38.9%、32.8%、27.3%、0.8%、0.2%,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情况。政府主要采购车型亮眼。9月客车和专用车上险量占比达到了60.1%,从近几个月的上险情况来看,专用车和客车整体表现一直较为不错。同时,近几个批次的工信部推荐目录和产品目录也是同样的情况,尤其是专用车车型,表现较为突出。尤其值得指出的是,9月专用车平均装机功率超过了99kW,较多上险车辆配套了110kW的系统。图表1 车型分布情况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二、地区分布情况山东、上海、浙江位列前三。9月共有14省20市有燃料电池汽车上险数据,如图表2所示,从省级行政区来看,山东、上海、浙江位列前三,占比分别为24.1%、23.9%和19.9%。五大城市群齐发力,上海城市群尤为亮眼。9月城市群地区上险量占比达到了92.8%,且除去淄博等城市群共同地区的数据后,五大城市群地区均有上险数据,这在年内还是首次,其中上海城市群尤为亮眼,上险量达到了277辆(不包括淄博)。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本月仅有4辆乘用车在非城市群地区的长春完成上险。图表2 各省市上险量分布情况(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三、车企情况集中度罕见地下降。9月有上险数据的车企共有22家,如图表3所示,TOP5车企依次为厦门金旅、上汽大通、启航汽车、飞驰汽车和郑州宇通。其中TOP3车企上险量占比为48.2%,TOP5为64.3%。TOP3车企集中度较为罕见地跌破了50%,同时TOP5车企集中度也实现跌破70%,车企集中度罕见的出现了大幅的下降。由于9月上险地区较多,车企多与地方政府绑定,致使车企数量增多。同时由于国庆等特殊节日的影响,车企大多献上了“节日礼包”,使得车企集中度出现了回落的情况。图表3 TOP5车企上险量情况(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四、配套企业情况捷氢再度登顶,爱德曼亮眼。9月共有19家燃料电池系统商(合并到母公司统计)参与了上险车辆的配套,如图表4所示,TOP5系统商依次为上海捷氢、爱德曼、重塑科技、国鸿氢能和亿华通。其中捷氢在8月上险数据中登顶后,本月再度登顶。爱德曼9月也实现了过百的配套量。另一方面,“鸿亿重”老三家也悉数进入TOP5名单。图表4 燃料电池企业配套数情况(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总装机功率排名与上险量排名完全一致。装机功率方面,如图表5所示,由于9月各车型单车功率较为接近,配套商的装机功率排名与数量排名完全一致,依次为上海捷氢、爱德曼、重塑科技、国鸿氢能和亿华通。图表5 燃料电池企业配套装机情况(单位:KW)来源:氢云链数据库由于9月上险车型中部分车辆配套了120kW以上的系统,使得平均单车功率排名上与总装机量情况出入较大。如图表6所示,TOP5名单依次为氢蓝时代、格罗夫、上海锐唯、氢途科技和鲲华科技。图表6 燃料电池企业配套平均单车装机情况(单位:KW)来源:氢云链数据库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氢云链获悉,10月10日,工信部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62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2年第9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四十三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九批)。2022年第9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产品共19户企业39个车辆型号、对应25家配套企业上榜(配套商全资子公司合并统计到总公司)。氢云链分析2022年第9批推荐目录产品特点包括:1、数量创历史新高。继第362批产品目录燃料电池汽车上榜量创历史新高之后,本批次产品目录也同步创下历史新高,共有39款燃料电池汽车车型上榜,受产品目录程序简化等因素影响,推荐目录的数量较产品目录的数量仍有一定的差距。2、政府主要采购车型表现亮眼。本批次专用车、客车各有14款车上榜,专用车已连续3批次登顶,同时近几个批次客车表现也较为亮眼,与上半年重卡车型表现突出形成对比,政府主要的采购车型成为推荐目录主力。3、深圳城投氢能成功上榜。深圳城投氢能以配套商身份登上362批产品目录后成功登上第9批推荐目录,这也是全国首家登上推荐目录的城投氢能公司。深圳城投氢能的上榜或许意味着地方政府参与氢能产业的方式将进一步多样化。4、新企涌入,跨界增加。本批次共有7家企业首次登上工信部推荐目录,其中车企2家: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福建海山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配套商5家:深圳城投氢能动力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畔星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上海上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越博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其中,工程机械企业跨界增多并跨界到燃料电池系统环节。同时,戴姆勒在国内的合资公司开始正式进军氢能产业。配套企业数量统计说明:全资子公司均合并统计到母公司,如深圳氢瑞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合并到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第9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汽车详情氢云链据悉,第9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产品共19户企业39个车辆型号上榜。本批次四大类车型均有上榜数据:客车和专用车各以14款并列第一、重卡有10款、物流车1款。表1 第9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产品情况数据来源:工信部网站、氢云链数据库在整车企业方面,厦门金龙位列第一,为8款;三一汽车以4款位列第2;金龙联合、陕汽集团和宇通重工分别以3款并列第3。图1 第9批推荐目录车企上榜情况 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数据库从产品类型来看,39款车型中,本批次有重卡、专用车、客车四大类车型上榜:客车和专用车各以14款并列第一、重卡有10款、物流车1款。图2 第9批推荐目录车型情况 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数据库从配套企业来看,共25家企业为39款车型配套。亿华通以5款车型登顶配套商;重塑科技以4款车型位列第2;锋源氢能以3款为列第3。图3 第9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配套情况 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数据库二、第五十九批车辆购置税减免目录氢云链了解到,第五十九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共有16款专用车、14款客车、7款重卡上榜。表3 第五十九批免征车辆购置税车型目录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数据库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氢云链获悉,10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清算中心开展了2018-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和2020-2022年度补助资金预拨测算工作。根据信息显示,2018-2020年间,共有10家车企就2317辆燃料电池汽车进行推广应用补贴申报,其中2317辆全部通过了专家审核,补助金额合计102410万元,平均每辆补贴金额为44.20万元。终审数据相较于此前的初审多了1辆的申报量,2辆的通过量。具体情况见表1。表1 燃料电池汽车补助核算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从年份看,本次核算中2019年数量远大于2018年和2020年,达到了1825辆合计8.002亿元,而2018年申报了271辆,2020年申报了221辆,显示本轮申报及核算仍以2019年为主。图1 新能源汽车年度补贴情况 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企业方面,本次核算中中通客车继续成为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大赢家,核算通过663辆汽车,将获得补助3.008亿元;飞驰汽车紧随其后,核算582辆共补助2.618亿元;上海申龙第三,核算了549辆共补助2.208亿元。超过100辆的企业还有上汽大通和厦门金旅,核算通过车辆数分别为315辆和151辆,各获得补助1.562亿和6040万。具体见图2。图2 新能源汽车企业补贴情况 来源:工信部氢云链整理氢云链发现,此前工信部已就历年来新能源汽车推广补助清算进行了多轮公示,2020年前的补贴清算工作基本完成。随着5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正式启动,清算工作将有利于对地方车辆管理、统计等工作进行规范,有利于中央部委对地方推广情况进行更准确的考核、核算。另一方面,工信部将开展2020-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申报工作,已完成申报核准的数据中2020年度的申报数据较少,2021年和2022年还没有企业开始申报,随着后续申报工作的推进,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补贴的核准车辆数量或明显走高。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9月2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圣纳泽尔项目现场,为法国第一个商业规模的海上风电场揭幕。Saint-Nazaire 项目风电装机量为480MW,位于距离盖朗德半岛海岸 12 至 20 公里处。与此同时,在圣纳泽尔港,法国氢技术公司 Lhyfe 启动了其 Sealhyfe 海上制氢平台项目,该平台是由 Centrale Nantes 管理的 SEM-REV 试验场试点项目的一部分,平台由 Lhyfe 开发,由浮动风力涡轮机提供电力,同时结合了太阳能、风能和波浪能,是世界上首个海上绿氢生产设施。Sealhyfe海上制氢平台Plug配套PEM电解槽,氢气产量400KG/天氢云链获悉,Sealhyfe 项目电解槽由Plug提供配套,产品型号为 EX-425D ,为 PEM 电解槽。电解槽系统已经过调制,以满足加速、倾斜和其他船舶规格。Sealhyfe 项目目前电解槽装机量为1MW,可实现日产氢气400KG。Lhyfe 和 Plug 于2021年10月建立了战略关系并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在2025年之前在欧洲共同开发300兆瓦的绿色氢工厂。今年9月,Plug 宣布与 Lhyfe 达成协议,为绿色提供50兆瓦的 PEM 电解槽。Plug EX-425D电解槽Sealhyfe 项目的4大目标Sealhyfe 项目将在最极端的条件下自动运行,以实现以下4个目标:进行海上制氢的各个阶段,即转换漂浮式风力涡轮机的电压、抽取、淡化和净化海水,并通过电解破坏水分子以获得可再生的绿色氢气;管理平台运动对系统的影响,包括列表、加速度和摆动运动;通过腐蚀、冲击和温度变化承受过早老化的环境压力;在隔离环境中全自动运行,无需操作员的物理干预,除了已从设计阶段优化整合的定期维护期。为实现这4大目标,该项目将在码头运行6个月,以获得初始参考测量值并测试所有系统,包括海水淡化和冷却系统、远程控制、能源管理、抗环境条件等。然后在法国工程学校 Centrale Nantes 的海上试验场 SEM-REV 的 Le Croisic 海岸运行 12 个月。平台将安装在距离浮动风力涡轮机不到 1 公里的地方,通过锚系统固定在地面上,并使用专门用于该应用程序的能量和数据传输的缆线连接到现场的水下枢纽。Lhyfe 计划到2030年将海上制氢规模加大到3GWLhyfe 技术总监Thomas Créach表示,Lhyfe 是一家氢气生产商,其将证明海上生产基地直接连接到风电场并在欧洲其他地区、北海和波罗的海做同样的事情是可行的。Lhyfe的目标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氢气,与陆上相比,海上风电场更强大,海上风电场的规模是陆上风电场的20到50倍。Thomas Créach同时表示,Sealhyfe 项目将以绿色氨和气体的形式并主要通过海上和陆上生产场地之间的管道运输所有的氢气,而氢气消纳的主要厂商包括钢铁、玻璃和氨生厂商等。到 2030 年至 2035 年,海上制氢可能为 Lhyfe 增加约 3 吉瓦的装机容量。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据上海经信委9月21日报道,上海首批燃料电池网约车将于本月内上路,80辆以虹桥机场为中心运行的车辆,每天将在上海石油青卫油氢合建站加注氢气后,上路运营。这或是全国首批常态化运营的燃料电池网约车。国内目前还没有常态化运营的燃料电池网约车2021年10月,广汽集团宣布,旗下首款氢燃料电池车正式开启示范运营。这也是全国首个燃料电池乘用车商业化示范项目。承接此次运营的企业是广汽集团下的“网约车”平台如祺出行。本次示范运营的燃料电池乘用车是Aion LX 燃料电池版。2020年7月,2020广汽科技日(GAC TECH DAY 2020)上,广汽集团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AION LX Fuel Cell正式亮相。随后,该车成为国内首款登上工信部新车公告的氢燃料电池SUV。而在性能方面,根据工信部2020年第12批推荐目录,该车燃料电池系统由新源动力配套,电堆额定功率70KW,最大输出功率超过135kW,百公里氢耗仅0.77kg,NEDC工况续航里程超过650km,一次加氢仅需3-5分钟。如祺出行表示,只要下单成功,便可以免费体验。然而事实上,从燃料电池汽车上险数据来看,近几年并没有燃料电池乘用车在广州的上险数据,广汽的示范项目或并没有进入常态化运营。另一方面,2021年2月,佛山市政府、佛山仙湖实验室及佛山南海区政府与东风汽车集团举行四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到2021年底,燃料电池车队规模将不小于100台,2022年开始逐年增大示范规模。从最近招投标来看,相关项目或刚开始进入流程,东风汽车于本月初中标了佛山5台燃料电池乘用车订单,从配套的招标项目来看,该批车辆或以小范围示范运营为主。捷氢联合助力上汽80辆燃料电池网约车投运氢云链获悉,上汽大通8月在上海有80辆燃料电池乘用车上险记录,数据显示将用于出租租赁,截至8月底,年内已有80余辆上汽大通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上险记录,相关车型的燃料电池系统由捷氢科技配套,该款车型于2020年登上了工信部推荐目录,从公示内容来看,其额定功率为84kW,NEDC标准续航里程可达605KM,百公里氢耗1.18kg,折合每公里使用成本仅需4毛钱,氢瓶耐压强度达到70MPa。另一方面,8月4日,以“联合赋能 氢领未来”为主题的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市第一批车辆集中发车仪式正式举行。交车现场,在氢能源轻卡及重卡“大块头”商用车中,近20台上汽大通MAXUS MIFA 氢组成的“氢能源乘用车MPV”车阵独树一帜,这批MIFA 氢起将正式交付用户。从上汽大通的上险记录以及上海市经信委的公告来看,上海本批次投运的燃料电池网约车或将进行常态化运营,但运行线路主要位于虹桥机场附近,并非市中心地区。目前,市区加氢站等基础设施以及政策法规仍有待完善,且燃料电池网约车的运行仍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撑。前期选择机场附近相对开阔地区进行试运营相对较为合理。整体来看,燃料电池网约车在市中心常态化运营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从目前全国氢能产业的推进来看,各环节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今年或许也是燃料电池网约车常态化运营的元年,随着国家氢能专项政策的发布,2022年的氢能产业可谓是日新月异。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9月20日,上海临港新片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发布高一级燃料电池低地板城市客车采购项目中标公告,上海万象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万象汽车”)成功斩获52辆燃料电池客车订单,中标金额14038万元,从公示内容来看,相关车型由康明斯新能源动力(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康明斯”)进行配套,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达到了125kW,续航里程650KM。根据要求,合同签订后45日内完成上牌交付,并通过招标人验收。氢云链获悉,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车企均参加了此次的招投标,两家车企拟分别选择捷氢科技和重塑科技作为配套商。此次万象汽车联合康明斯成功中标上海燃料电池汽车也标志着康明斯正式进军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全球柴油机巨头的跨界百年老店康明斯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发动机制造商,目前业务涵盖了发动机、配电、零部件、动力系统和新能源等五个部分,其中,柴油动力业务广为人知,最具行业影响力。在全球动力电气化、能源清洁化发展趋势确立的背景下,康明斯的传统内燃机业务转型势在必行。2019年,康明斯联合AP以15美元/股、约2.9亿美元对价完场对加拿大知名企业Hydrogenics水吉能的控股收购,其中,康明斯股份占比81%,属于控股股东。2021年,康明斯以氢产业领先者身份对外提供成熟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储氢罐等产品和服务,可见,通过技术并购让康明斯顺利完成大象转身并快速进入技术领先者行列。而中国必将是未来全球最大的产氢用氢大国,在此背景下,康明斯于2021年9月27日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协议,协议表明,康明斯规划在临港设立康明斯氢能中国区总部及氢能中国区研发中心总部的双总部,该项目一期计划将于2022年底投产使用。康明斯同时发布了在华氢能战略。不同于韩国现代、日本丰田在中国奉行的技术保护文化,康明斯氢能中国将秉承产品本土化和长期发展战略,推动新能源动力事业部的本地化研发和生产,从研发、生产、供应链及服务,康明斯新能源动力与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共同成长。从目前来看,康明斯的计划正在有序开展着。事实上,康明斯配套的燃料电池汽车已于今年8月在上海成功上险,而相关车型在7月成功登上了工信部推荐目录。即便上半年上海疫情影响严重,但康明斯在整体项目的推进上依旧很快。上海年度示范条款恐生变?上海一直是全国经济开放的代表,这从2021年度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牵头单位名单也能看出,但去年6家牵头单位并没有外资100%控股的企业。氢云链获悉,上海已发布第二年度燃料电池示范城市宣传及会务服务项目招标,2022年度示范政策或于近期发布。上海受疫情等各方面因素影响,2021年度示范指标完成度较低。另一方面,上海经信委近日发布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文件指出:市级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对执行不力及未按计划足额拨付资金的区,暂停一年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有关任务申报。对已取得任务实施资格,但拒不签署任务合同书的申报单位,4年内不得申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有关任务;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目标,最终验收不通过的,2年内不得申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有关任务。如此政策在国内还属首例,这或许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上海乃至全国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随着上海即将进入下一个示范年度,但目前上海离2025年累计推广万辆氢车的目标还较远,在近两年预期频频落空的背景下,企业的信心和积极性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影响。整体来看,上海2022年度示范的细则或发生一定的变化。若上海继续沿用系统商牵头的联合申报机制,对于企业的股东背景等方面或将进一步放开,以引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同时更严格的要求或将进一步支撑上海完成年度指标。这对于产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氢云链获悉,9月16日,工信部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60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2年第8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四十二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八批)。2022年第8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产品共18户企业25个车辆型号、对应16家配套企业上榜。氢云链分析2022年第8批推荐目录产品特点包括:1、数量中规中矩。本批次共有25款燃料电池汽车车型,但由于今年工信部增发了产品目录批次,同时360批次的产品目录达到了40款,25款的车型整体来看并不算多,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放松了产品目录的申报条件,产品目录与推荐目录数量出现偏差的情况或还会出现。2、专用车再登顶,且平均装机功率过百。本批次共有14款专用车上榜,占比56%,已是连续第2批以过半的数量登顶产品类型,且14款车型燃料电池平均装机功率达到了100.8kW。近两个月政府采购客车的情况显著改善,后续是否会对各类专用车型加大采购值得关注。3、新企涌入。本批次共有7家企业首次上榜推荐目录,其中车企有1家: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配套企业有6家:氢沄(河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氢沃科技有限公司、东方电气(北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瑞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氢马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氢瑞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东方电气(北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氢沃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为东方氢能和氢蓝时代的全资控股公司,安徽瑞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则为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4、重塑携手亿华通实现五登顶。本批次重塑携手亿华通再次登顶配套商首位,重塑已实现连续5批次推荐目录的夺魁,同时亿华通也连续2批次登顶配套商。配套企业数量统计说明:全资子公司均合并统计到母公司,如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合并到未势能源,浙江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并统计到重塑科技。一、第8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汽车详情氢云链据悉,第8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产品共18户企业25个车辆型号上榜。本批次有重卡、专用车、客车三类车型上榜:专用车以14款位列第一、客车有6款、重卡5款。表1 第8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产品情况数据来源:工信部网站、氢云链数据库在整车企业方面,徐工环境与宇通客车并列第一,各为3款;三一汽车、厦门金龙、宇通重工分别以2款并列第2;其余车企均为1款。图1 第8批推荐目录车企上榜情况 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数据库从产品类型来看,25款车辆中,本批次本批次有重卡、专用车、客车四大类车型上榜:专用车以14款再次位列第一、客车6款、重卡有5款。图2 第8批推荐目录车型情况 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数据库从配套企业来看,共16家企业为25款车型配套。重塑科技携手亿华通以4款车型再度登顶配套商,重塑已连续5批次推荐目录登顶配套商;氢沄科技和未势能源以2款并列第2;其余企业均为1款。图3 第8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配套情况 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数据库二、第五十八批车辆购置税减免目录氢云链了解到,第五十八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共有14款专用车、6款重卡、5款客车上榜。表3 第五十八批免征车辆购置税车型目录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数据库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日前,在英国举办的Cenex 2022会展上,英国捷豹路虎展示了一辆配备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路虎卫士样车,该款车型由英国捷豹路虎集团与该国其他多家公司共同开发,包括Marelli、Delta Coswoth、AVL等。2020年,捷豹路虎表示正在推进氢能源研究项目,或将基于现有车型开发出燃料电池版本,该项目代号为“宙斯”,以实现2030年氢能源SUV的量产。至此,该品牌此前宣布的宙斯计划或即将实现。捷豹路虎工程师Gareth Potter表示,该原型由Delta Motorsport提供的90千瓦氢燃料电池和大约300千瓦的高输出电池提供动力,并与jLR和AVL开发的两个电力单元和集成控制电子设备相耦合。由捷豹路虎制造和设计的每台电机的功率为147 kwh,而蓄电池位于乘客舱地板下、前排和后排座椅之间,容量为16.7 kwh。氢云链获悉,作为英国著名的车企,捷豹路虎并不是第一家进入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作为英国超豪华车阵营的劳斯莱斯、阿斯顿马丁、宾利等车企也纷纷进入氢能源领域。其中劳斯莱斯早在2019年就与戴姆勒成立了燃料电池项目,今年6月又收购了Hoeller Electrolyzer 54%的股权进入电解槽领域,同时与现代集团联合开发氢动力飞机;阿斯顿马丁首席创意官 Marek Reichman 此前表示,未来汽车是属于氢燃料和生物燃料的;宾利则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氢燃料电池概念车。放眼全球,像英国这样顶级豪华车阵容纷纷进入氢能源领域的情况并不多,这或与英国的汽车市场有较大关系。欧盟碳关税加深英欧贸易的不确定性虽然欧盟依旧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自英国脱欧以来,英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在快速下滑,数据显示,欧盟自英国的进口额从2020年的1690亿欧元下降至2021年的1460亿欧元,降幅为13.6%;2021年与2019年相比,降幅达到25%。欧盟从英国进口的主要产品包括石油和石油产品、机动车辆及运输设备等,而随着欧盟6月新的碳关税法案的通过,英国出口欧盟的主要产品基本都面临高额的碳税,这将加深英国与欧盟贸易的不确定性,英国车企的转型自然也需要提上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政府甚至在此前宣布将通过“差价合同(CfD)计划”为清洁氢的生产提供补贴。英国的经济基本盘促使其豪华车企乃至整个国家在低碳转型方面都较为积极。中国双碳政策的积极推进对英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近两年在英欧贸易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英国最大的进口国,有机构预测,未来中国将成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购买力也日渐走高,以豪华车型为例,劳斯莱斯2021年全球销量5586台,其中中国销量1653台;宾利2021年全球销量14659台,中国则超过4000台;捷豹路虎2021年全球销量420856台,中国销量达到了103888台。中国已是英国主要的豪华车出口国,而在双碳领域,中国已在全球宣布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尤其在今年3月,中国国家级氢能中长期规划出台,作为英国豪华车主要出口国的中国在双碳领域的积极推进对于英国显然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集合英国自身的特点,这些豪车企业纷纷进入氢能源领域也就不足为奇了。小 结虽然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但是交通领域一直是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在全球的碳达峰碳中和的共识之下,大多车企低碳转型进入氢能源领域基本只是时间问题。事实上,全球范围内已有较多的豪华车企进入氢能源领域。而在乘用车领域,谁会是全球第一家量产的豪车企业,谁又是第一个打开中国市场的豪车企业值得期待。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2 年是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关键之年,也是电力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拟开展交易的重要之年。全国碳市场纳入行业有何进展、全国碳排放配额总量如何设定、重点行业(发电、电解铝、水泥)配额分配方法以及行业基准值如何确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如何解读,参与交易企业如何履约等,均是碳市场各相关参与方重点关注的核心议题。在国家统一碳市场运行后,将有更多的企业被纳入到控排体系中来,以碳资产为交易标的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基于市场机制的碳资产管理理念将受到更多的关注,有关碳资产的市场价值将受到更多的期待。在这一背景下,培养一批了解碳市场相关政策、掌握碳市场交易规则、能熟练使用碳资产管理相关工具的专业性人才对企业有效利用市场手段管理碳资产、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意义重大,也将是企业在碳约束时代抢占市场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北京中标研企业管理中心共同开展“碳资产管理”课程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 北京中标研企业管理中心二、培训对象1、纳入国家统一碳市场及试点碳市场控排企业的相关碳管理和技术人员;2、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负责低碳发展与管理的相关人员;3、低碳城市或其他低碳试点(社区、城镇)相关负责人员;4、金融机构、高校、科研单位、碳资产管理公司等碳市场支撑机构相关人员;5、对碳交易感兴趣的其他人员。三、培训内容模块一 中国碳市场政策背景与低碳发展全国统一碳市场建立政策背景解读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最新进展与展望全国统一碳市场政策支撑体系解读模块二 碳交易机制基本原理与核心要素剖析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方法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程序与内容要求中国自愿减排 CCER 项目与抵消机制案例分析碳市场注册登记系统、排放报告系统与各交易系统简介模块三 企业碳管理策略与实践重点行业碳减排潜力分析与低碳技术创新实践企业参与碳交易策略分享及碳管理典型案例解析企业碳金融创新实践模块四 模拟互动企业碳配额盈亏测算模拟互动碳交易模拟互动四、考试/证书1、参加培训经考核合格者,将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颁发《碳资产管理》培训证书,培训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全程指导和监督,证书查询网站:http://edu.mohrss.gov.cn/。2、报名需提交:本人近期电子版 2 寸照片(蓝底),身份证复印件、最高学历证明复印件各 1 份。(备案用)发给报名老师直播课程时间:2022年6月28日—30日 录播+直播(可回看,端口有效期一年)五、费用/报名事宜1、培训费:碳资产管理3430元/人(含培训费、电子版资料、证书费等);2、填好报名回执表(添加下方报名咨询处联系人获取回执表)发邮件至报名老师,会务组收到报名表后于每期培训班开班前一周发报到通知。
「上市公司」是氢云链旗下的全新栏目,主要包含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针对氢能、燃料电池等内容方面进行提问和相关企业的回复,每天一期。在这里,你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氢能发展动态。安泰科技问:据深圳市龙华区消息,龙华区发展和改革局积极探索氢能源在外卖派送领域的示范应用,联合安泰创明、美团等企业开展氢能电动外卖车项目示范,并于近日在大浪街道顺利投运大湾区首个氢能外卖车商业化项目。请问安泰创明是否公司子公司?现在和美团的合作达到公告标准吗?公司在氢能源布局如何?安泰科技答:您好!1)安泰创明是公司参股公司,据了解,目前该公司开展的示范项目未达到证监会、深交所规定的信息披露标准。2)公司积极与国内外氢燃料电池企业开展技术、市场合作,共同推广氢能业务,加快燃料电池用关键材料、电堆、加氢机、加氢站智慧站控系统、加氢站安全连锁控制系统等技术的研发。目前,公司已实现气体扩散层、金属双极板等关键材料的稳定生产和批量销售;同时,还联合承接了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课题“大功氢燃料电池电堆技术研究与开发”,已顺利结题并形成了120kW系列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35MPa加氢机、加氢站智慧站控系统、加氢站安全连锁控制系统等已应用于承建的河北钢铁集团邯郸、唐山两个示范加氢站的建设。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谢谢!雪人股份问:请问贵司氢能系统是否可应用于氢能源汽车?或者有无和车企进行相关合作或研发?雪人股份答:投资者您好,公司氢燃料电池系统已搭载在厦门金龙、厦门金旅等车企的氢能源车辆上。目前公司正在积极的与整车企业合作,重点拓展燃料电池系统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为现有食品冷链以及化工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更清洁的交通运输方案。感谢您的关注!洪涛股份问:您好!贵公司合资成立的氢谷新能源公司什么时候能投产,是否有了合作意向客户,对新成立公司的预期收益有什么目标。洪涛股份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凯豪达洪涛氢谷”拟定“123”布局方案,即1个制氢、加氢、换电综合能源站,2个基地(国际氢能装备生产基地和国际氢能社区基地),3个中心(国际氢能源产研中心、国际智慧光谱及量子科技产研中心、国际绿色零碳高分子新材料产研中心)。目前项目工程实施计划还在规划中。感谢您的关注,祝您生活愉快!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促进了氢气压缩机的振兴。作为给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氢气的基础设施,加氢站的数量在不断增长,意味着氢气压缩机市场快速发展。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50年,中国加氢站存量将达到10000座,年产值也将超过千亿。同时,因为加氢站是各地区明确发布补贴政策的环节之一,多级补贴的政策明确,所以站用压缩机的前景可观;站用压缩机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未来极有可能出现独角兽企业。目前,国内加氢站较多采用的是液驱式和隔膜式压缩机,其中离子液体压缩机主要由林德在部分项目中进行示范应用。01相关项目情况如图表1所示,氢云链整理近半年多以来相关标志性项目,发现目前加氢站和压缩机的发展存在以下4个特点:1、大型化加氢母站是趋势。从近半年项目来看,产业园的加氢母站项目明显增多。在3月23日国家级氢能产业政策发布后,氢云链团队携手张存满教授和赵吉诗博士召开了相关的《政策》的分析论坛,张教授就认为,加氢站必须大型化,这有利于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设备投资优化和运营成本的优化。2、特定场景下的站用压缩机将增多。以中集安瑞科的第二代小型撬装式35MPa加氢装置为例,其用于港口码头、场内物料搬运、燃料电池整车厂等用氢场景,为氢能叉车、测试车辆、运行车辆等提供氢气加注。受制于氢储运问题,相关的产业园闭环项目将会营生更多特定场景下使用的站用压缩机。3、高压高排量是趋势也是行业发展的必要。国内压缩机厂商于2021年年底分别进行了35MPa和70Mpa的攻关,其中丰电金凯威和北京低碳院合作开发的隔膜压缩机更是在测试阶段达到了87.5MPa,同时在氢气的排量上也在进行相关的攻关。国产车载储氢系统也在进行相应的技术攻关——70MPa四型瓶。4、出口将是企业另一个较大的赢利点。虽然国产水平较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中低压的产品存在一定的出口成本竞争优势,以开山股份全资子公司LMF为例,其成功向俄罗斯出口了4台最高160bar氢气压缩机,最大流量每小时14000m³。未来随着国产化的进一步推进,出口将是相关企业的另一个重要赢利点。图表1 国内压缩机相关项目情况来源:氢云链数据库另一方面,压缩机的标准也在完善中,目前,国内首个《加氢站用隔膜压缩机安全使用技术规范》的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在2022年3月1月已获准发布实施,相关标准由丰电金凯威牵头起草。2022年,国家已在4个文件中重点提及了氢能产业的标准制定,在扶持政策下,可以预见后续压缩机的发展也是相对较快的。02小结加氢站建设一直是国内氢能产业建设的重点环节,也是各地补贴的重点环节。随着国家专项政策出台和示范城市群的启动,氢能应用场景增加,运营强度提升,对加氢设施的建设速度,产品种类,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都出现新的要求。作为主要的加氢设备,压缩机一方面面临着市场规模扩大的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技术要求提升、需求场景从单场景向多场景发展、产品供应能力要求提升等挑战。压缩机厂商需要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前曕性布局各类应用场景,根据实践扎实推技术发展,以抢得千亿市场先机。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目前备受关注的氨氢储能和液态阳光(甲醇)储能,其本质是电转X(Power-to-X)工艺,即将可再生能源产生电力—电解水制绿氢—绿氢+CO2或者N2获得绿色甲醇(“液态阳光”)或者绿氨,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存储、分配和利用。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在上世纪初提出,即模拟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和风能,通过电解水制氢,H2/CO2进行甲烷化反应生产甲烷CH4(合成天然气SNG)并注入/存储于发达的天然气管网中。虽然SNG燃烧后仍会产生碳排放,但由于其生产过程中消耗了CO2,整体上实现了CO2的循环利用,是一种净零排放的零碳绿色天然气。该过程被称作电转气Power-to-Gas(PtG)工艺,或者电转甲烷Power-to-Methane,并获取了一系列的专利授权。在PtG工艺提出后,众多学者受到启发,相继提出了Power-to-eFuels、Power-to-Liquids、Power-to-Ammonia、Power-to-Chemicals,即电转燃料、电转液、电转氨、电转化工品等工艺概念。截至2019年全球约有146个电解水制氢工业示范项目,其中60个项目是包含H2/CO2甲烷化工艺的电转甲烷项目。在H2/CO2甲烷化技术方面,目前实现商业化的公司仅有德国的Man Energy和Electrochaea。前者采用化学法甲烷化(高温高压、镍基催化剂),是德国大众旗下子公司。后者采用生物法甲烷化(低温低压、厌氧菌生物催化剂),其投资方除知名风险投资公司外,还包括能源巨头法国燃气集团下属STORENGY、大型油服公司美国贝克休斯和可再生能源服务商瑞士Energie360o。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李叶青团队早在2015年即成功开展了H2/CO2生物法甲烷化的实验室验证,以厌氧菌群做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合成甲烷。该团队的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原料气不限于H2/CO2,可利用沼气、氢气、合成气、热解气等作为气源。在半连续运行100余天过程中未发现失稳现象,甲烷含量大于92% (H2:CO2=4:1);系统最大处理能力为12.6 m3/m3/d (原料配比H2:CO:CO2=5:4:1,5L反应器,连续运行1个月),容积甲烷产率为3 m3/m3/d (原料配比H2:CO:CO2=5:4:1)。目前团队已着手进行放大中试,将通过引入气体分布等手段将甲烷化效率提高到对标世界顶尖公司的水平。项目团队正联合北京中研正达绿色科技有限公司与相关企业和政府接洽落地,为未来大规模推广做准备。图表1 SNG生产及应用生态体系来源:《Power-to-Gas and Power-to-X—The History and Results of Developing a New Storage Concept》李教授团队提出了风光、电网、碳捕集、燃气管网和交通能源系统耦合的综合能源碳中和网络,交通能源系统除了纯电动车和氢燃料电池车外,还引入了CNG/LNG车,后者与燃料电池车相比技术成熟用户接受度高,且无需额外的基础设施建设,更适合我国国情,采用来自电转甲烷工艺的绿色天然气,同样可以实现重型公路交通领域的脱碳。绿色SNG与绿色甲醇和绿氨同样值得大力推广。目前绿氢的储运难题严重制约了其规模化发展。避免储运的唯一办法是就地在线电网制氢,然而我国煤电比例过高,电网制氢比煤制氢碳排放高60%-100%。根据彭博新能源BNEF的数据,目前不受地域限制(比如盐穴、枯竭气田等)且具备中等规模(至少几周时间)的纯氢储氢方式仅有液氢,储氢成本目前最高可达4.57美金/公斤,未来最低的估计为0.95美金/公斤(约人民币6元/公斤)。根据亚联高科的实地考察,浮云到佛山仅130公里的真实运氢成本,在战略协议最低价的基础上尚且高达14元/公斤,这并不包含储氢和各环节的转化能耗。如此高昂的储运成本,会导致绿氢至规模用户成本过高,从而抑制绿氢需求,反过来导致绿氢生产规模化和成本降低路径受阻。至用户成本高抑制需求,需求不足抑制生产,即绿氢面临“蛋生鸡鸡生蛋”的问题。那么最终的解决方案只能是通过Power-to-X链条将氢转化为不需要额外储运基础设施的绿色甲烷、甲醇或者氨,通过零碳的X代替绿氢渗透至对应的需要脱碳的行业。尽管天然气听起来跟民生更为接近,比起甲醇和氨有天然的劣势,但事实并非如此。绿色甲烷(SNG)的优势1- 每kWh成本与氨和醇接近对于最重要的三个X,甲烷、甲醇和氨(甲醇采用CO2加氢),其成本结构中的合成步骤相差不大,比如合成氨设备成本高,但是氮分离比甲烷和甲醇需要的碳捕集成本低,结果是总体上三者合成成本接近。能效(不考虑余热利用)相差也不大,氨会低一些。因此,总体上单位kWh可再生电力生产的单位kWh产品的成本基本一致的。三者在涉及能源领域的应用,比如交通、供暖、储能等,每吨价格没有实际意义,kWh价格更有意义且三者接近。2- 绿色甲烷的用途广,应用技术成熟通过对比工业、交通和发电/储能等潜在脱碳领域的应用潜力,如图表2所示,可以发现:图表2 不同X在不同脱碳领域的应用潜力来源:中研正达整理氢是王者,几乎主要排放的任何领域都可以用氢脱碳。甲烷和甲醇差不多,甲烷更成熟、应用面略广;仅有甲醇在化工原料上(MTO)的应用以及氨在化肥上的应用是甲烷不具备的;氨在能源上的应用仍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3- 绿色甲烷的市场容量足够大2021年全国交通用气量509亿立方米,假设全部由绿色SNG替代,则对应绿氢消耗量为1834万吨;全国的氨和甲醇产能用绿氢约2100万吨,即交通用气量对应耗氢堪比全国合成氨和甲醇总产能用氢。4- 绿色甲烷在重型交通领域具备经济性如图表3对比可以发现,绿色甲烷在重卡领域应用潜力很大。以Power-to-X的效率为50%、电价0.15元/kWh、电耗占生产成本的60%(合成步骤占40%),可粗略估算产品成本为0.15/50%/60%=0.5元/kWh,折合7000元/吨。LNG加气站比较成熟,参与LNG重卡生产和研发的车企也较多,产品线成熟,消费端客户接受度高。图表3 绿色甲烷在重卡领域的经济型来源:中研正达整理5- 电-氢-甲烷-LNG重卡是公路运输脱碳的低成本路径考虑电价0.15元/kWh,绿氢生产成本可以低至10元/公斤。但绿氢至规模用户的成本仍高达0.84元/kWh,而变成SNG的至规模用户成本仅为0.53元/kWh,无需补贴即可满足车用LNG经济性。而绿氢用于车用绿色甲烷,则仅需满足周边有天然气管网即可;甚至没有管网,直接压缩成LNG运输给加气站的成本也非常低廉(500公里距离每公斤仅0.35元)。以消耗500万吨每年绿氢为例,10元/公斤生产成本为基础。在缺乏纯氢管网和盐穴储氢的情况下,根据德国某机构的测算,以广东省(1/2德国面积)为例,满足50万吨 ...
「热点新闻」是氢云链旗下的全新栏目,主要包含国内外上针对氢能、燃料电池等内容方面最新新闻信息,地方政策,技术革新等,每天一期。在这里,你可以全面了解全球氢能发展的最新动态。1、九部门印发“十四五” 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共同开展大规模氢能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应用3月4日,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 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方案》指出,依托呼包鄂创新型城市群,共同开展大规模储能、氢能、智能电网等清洁能源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宁夏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东部省市,开展氢能生产等领域研发中试和成果转化平台。2、山东淄博将于今年打造2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2月18日,淄博市召开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发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中指出,实施新经济培育“沃土”行动,举办2022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年内形成600辆无人驾驶、2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推动自动驾驶应用示范项目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打造氢能和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产业新地标。3、打造国内一流氢能产业基地!氢通新能源与内蒙古包头签订战略协议3月3日,为充分利用包头市的产业资源和氢能发展基础,以及国内独一无二的应用场景优势,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氢通新能源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任亚辉在上海会场代表氢通(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与包头市九原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刘小平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4、众宇将连续配套武汉氢燃料市政用车3月3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下简称武汉经开区)发布氢燃料电池环卫车项目中标公告,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众宇)将为该项目中标车型提供氢燃料电池系统。这是自配套武汉经开区氢燃料公交车之后,众宇连续为武汉快速发展氢能产业、打造世界级氢能城市提供支撑与保障。5、西门子能源获得世界上第一座大型商用电子甲醇生产设施氢电解槽订单西门子能源公司从欧洲能源公司获得了一份交付电解槽的订单。这家丹麦绿色能源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商正在建设世界上第一座大型商用电子甲醇(e-Methanol)生产设施,由西门子能源公司的一个50MW电解工厂提供氢气。欢迎关注氢云链,获取更多氢能资讯。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氢云链编辑整理,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氢云链平台联系电话:13265621906,邮箱: bp@qingyunlian.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瑞思商业中心1405
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是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有效举措。我国氢能产业正步入发展快车道,城镇地区用氢需求将不断提升,如何实现氢能的规模化、经济安全输运是制约“氢进万家”的关键问题。利用现役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有着显著优势,而掺氢比例的提升,要求在管材相容性、管道连接工艺、管输工艺、事故特征规律、系统完整性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完善基础理论,开发关键设备和软件,建立标准体系,开展示范验证,积累应用经验。与此同时,开展终端应用设备(如家用燃气具、燃料电池等)适应性研究,对于真正入户应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力学与实践 期刊邀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赵建福研究员与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鲁仰辉高级工程师共同组建专题“氢进万家”。客座主编介绍赵建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博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力学与实践》期刊编委。长期从事微重力流体物理科学基础研究与空间热控技术应用研发,主持完成了多项微重力流体物理科学空间实验项目和地面研究项目,参与嫦娥三号月球着陆器/巡视器热控分系统、嫦娥五号热控系统流体回路工质排放及实践二十号深低温热传输空间演示验证试验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在多介质、多相复杂流动与传热传质领域有深厚造诣。担任国际微重力科学旗舰刊物Micrograv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副主编、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航天技术试验领域专家工作组(空间热管理技术)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专家组(流体物理领域)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等。鲁仰辉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碳中和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长期从事新能源和碳中和相关技术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核电重大专项、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和集团公司重点课题,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6项。近年来在掺氢天然气管道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验证方面,初步建立了在役管道输送掺氢天然气适应性评价方法、管道寿命和最大容许裂纹尺寸预测方法,形成了在役掺氢天然气管道安全保障技术,并利用朝阳市天然气掺氢示范项目开展了0~10%掺氢安全输送技术验证,为我国大规模输氢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技术储备。征稿详情征稿范围: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氢能输配体系发展规划、管材与纯氢/掺氢气体相容性及管道连接工艺、掺氢天然气传质输运机理及管输工艺、纯氢/掺氢管道安全事故特征演化规律及完整性管理、掺氢天然气管道输运中的关键设备及系统安全运行验证、家用纯氢/掺氢燃气具终端应用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征稿类型:来稿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理通顺,具有创新性、高水平、重要参考价值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或高质量综述。投稿栏目:氢进万家投稿截止日期:2022年2月28日投稿网址及二维码:http://lxsj.cstam.org.cn/Journalx_lxysj/authorLogOn.action力学与实践 期刊介绍《力学与实践》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力学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为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并被Scopus数据库收录。主要栏目:专题综述:主要报道力学及其交叉学科或重大技术专题的研究现状和展望;应用研究:刊登力学理论和方法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或从工程实践中提炼出的新课题;教育研究:刊登力学教学改革、力学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经验的介绍;力学纵横:介绍有突出成就的力学工作者、力学史、力学趣话、新书评介、学术活动、学术机构、消息动态等,侧重力学科普内容。
程一兵(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 Monash(蒙纳士)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学科首席教授、佛山仙湖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佛山仙湖实验室的程一兵。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仙湖实验室对氢氨融合颠覆性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的认识与规划。下面我主要从氨能的燃烧特性以及国外对氨能燃烧的研究,介绍零碳氨能技术和仙湖实验室在氨能、氢氨融合方面的一些思考。“双碳”达标目前是推动能源技术革命的最大驱动力。氢能是实现“双碳”达标的重要技术途径,它的来源丰富,可以利用光伏、风电通过电解水制氢。氢既可以通过燃料电池来发电,也是一种高温燃料,所以它是具有高热值、高能量转化性、无毒性的、可再生、可持续的理想清洁能源。除了成本的挑战以外,氢能还有储运方面的诸多难题。氢气非常活泼,在和空气混合以后,容易产生燃烧和爆炸。同时,氢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小的原子,在高温、高压下可以穿透钢板,因此对储存材料的要求非常高。氢气的液化温度达到-253℃,因此液氢的制备过程能耗很大,安全储运液氢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国内外有一些研究把氨能作为储氢的一个介质。对氨本身我们并不陌生。氨是化肥,也就是氮气和氢气合成的氨,主要应用于农业、化工、制药等行业,全世界已有大规模生产。全球氨气的年产量达到1.8亿吨,而且液氨输运的技术和安全规范已经非常成熟。现在人们把氨作为一种新能源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两个考量:一是作为储氢介质,同时它还是一个零碳燃料。氨的新能源功能之一是作为氢能载体,因为1个氨含有3个氢和1个氮。它很容易液化,只要-33℃就可以液化,或者在常温下10个大气压就可液化;氨的点火温度比氢高很多,相对氢气要更安全,方便运载。大家在公路上可以看到运氨的车,也可以通过管道运输。现在的思路是氨合成后,一部分用于化肥,另一部分可作为氢能的载体输运。氨的裂解也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加温后变成氮气和氢气。氨的另一个新能源功能是作为零碳燃料,这是我今天想着重介绍的。氨本身是一种零碳化合物,同时它的能量密度很高,是液氢的1.5倍,它和氧的燃烧反应产物是水和氮气。我们知道氮气约占空气78%,氮气本身并不是一个有害气体,所以氨燃烧是零碳排放。但是氨气作为燃料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全世界目前已知的能高温燃烧的燃料绝大部分都是化石燃料,是含碳的燃料。真正不含碳并具有实用性的燃料只有两种,就是氢和氨。但是氨气燃烧有自己的特点,氨不容易燃烧,这对安全储运是一个优点,但对利用氨能作为燃料增加了技术挑战。对氨燃烧技术,国外做了一些研究,国内做得还不够。高温燃烧产 物是二氧化碳的一个主要来源,刚才郭烈锦院士也讲到,碳排放主要来自发电、供热和制造业。据分析,到2050年、2060年即便全球实现碳中和,仍然有接近1/4的能源要依赖燃料,这一部分燃料靠什么?据分析有六大工业很难摆脱对燃料的依赖,包括海运、长途重载汽车、炼钢、高温工业制造(如玻璃、水泥、陶瓷)、航空、长期储能等。这些领域对高温燃料的需求可能不可缺少,那么我们怎么办?比如说建材行业,建材制造业是我国碳排放的一个大户,占我国碳排放的14%左右。佛山是陶瓷生产的重镇,中国很大一部分建筑陶瓷就是佛山生产的。火力发电、钢铁冶炼都是碳排放大户,因此必须开展低碳或者零碳燃烧技术的研究。陶瓷、水泥、玻璃都是在高于1000多度的高温下制备的,在这些领域用什么做燃料来达到碳中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考虑用氢和氨进行燃烧。氨燃料和其它燃料相比,它的能量密度高,具体能量成本比较低,但是氨燃料存在几个挑战:一是燃烧速度和热值都比较低,它的燃烧速度远远低于氢,这对于工业应用有一定问题。二是发热量相对来说比较低,它的热值比其他的天然气、氢都要低,点火比较困难,不太容易点燃和实现稳定燃烧,对于用作燃料来说,如何让它稳定地烧起来就是一个技术挑战。下面介绍一下国外在这方面做的一些研究。这个方面在国内研究得相对较少,我重点介绍一下日本在这个方面做的一些研究。日本政府在2014年启动了日本重整战略,要重整日本的经济,设立了10个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其中之一就是能源载体重大研究计划,投资约合人民币2.5亿元,耗时5年。这个计划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解决氢能储运困难的问题。他们寻找了三个比较有可能作为氢能储运载体的技术,一是液氢,就是把氢液化;二是用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含氢有机化合物;三是氨。他们主要研究了这三种液态氢能载体的制造、运输、储运和应用。这里面包括三大块:一是怎么样合成、制备这三种液态燃料,二是怎么样安全地运输这三种液态燃料,三是怎么样应用这三个氢的载体。日本很多著名的大学和企业,比如东北大学、大阪大学、三菱重工等都参与了这项研究,其中对包括氢能和氨能的燃烧技术做了很多的研究,我着重介绍一下燃烧的情况。首先介绍一下在内燃机里的燃烧。这是日本东北大学小林秀昭教授牵头做的氨燃烧研究。如果氨气能形成视频上所显示的这样的稳定燃烧,就可以工业应用了,但是能将氨气燃烧成这样不是很容易,这里面有很多技术挑战。通过日本研究人员的研究,可以看到要使氨稳定燃烧非常困难,它很可能烧了一下会熄火。所以怎么样能够使氨进行高速稳定燃烧,日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他们的技术现在已经到了可以应用的阶段。日本的东北大学、丰田和IHI公司对氨燃烧的涡轮机、汽轮机都进行了研究。因为日本不像中国有巨大的硅酸盐建筑材料制造业,所以日本的重点是用于发电。氨的燃烧不会有碳排放,但是可能产生氮氧化合物。日本对如何控制氨燃 烧产物里的氮氧化合物也做了很多研究,他们能够把氮氧化物控制在100ppm甚至10ppm以下。这是三菱重工目前在开发的4万千瓦100%纯氨燃烧发电机,2025年要实现实用化。这个视频是氨燃烧在工业窑炉的应用,可用于钢铁、玻璃、陶瓷行业。这个工作主要是日本大阪大学的赤松史光教授牵头的,他们是在实验室里面用模拟的工业炉,用氨来燃烧10-100千瓦的燃烧炉。虽然炉子比较小,但是这个燃烧器是工业级规模的。我刚才讲了,要实现这样的稳定火焰本身就是一门技术,日本在这方面做了相当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他们在10千瓦的炉子上和船用的内燃机上都做了很多研究。他们这个研究计划从2014 ...
在业内,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氢能产业全国看广东,广东看南海。在推进氢能源发展领域,广东担当体现在一个“早”字:主动作为、提早入局。过去十年,“改革先锋”广东,探索制定了全国首个加氢站行政审批验收流程,出台了全国首个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运行扶持政策等。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广东正在着力推进氢能产业链培育工程,在未来五年内全力打造一条大湾区“氢”走廊。这意味着,若发展顺利,广东氢能产业有望有五年内走向成熟。广东氢能市场,也正在进一步打开、放大。1/提早入局担起氢能“急先锋”5月26日,“仙湖1号”氢能游船在广东佛山南海仙湖下水。“仙湖1号”氢能游船,是广东省内首艘氢能游船,标志着佛山南海正式跨入氢能船舶时代。游船上用的是30kW氢燃料电堆,续航可达10小时以上。这对佛山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它的城市主干道上,随时可“偶遇”顶部略高的新型公交车。那高出的顶部,正是装载着汽车的动力系统——氢燃料电池。相比传统公交车,其环保性能更佳、加注时间更短、续航里程更长。这类燃料汽车,在南海已有847辆。南海也因此成为国内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最大的地区。可以说,佛山南海是广东过去十年来发展氢能产业的“急先锋”。作为制造业大区,佛山南海曾经面临的问题,也是珠三角城市的共同痛点:庞大的制造业对能源的消耗和需求十分可观。无论是从高质量发展还是城市环境的维度来考量,能源转型都是迟早的事情。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的氢能,自2009年起就描绘进了佛山的发展蓝图中。2009年,广顺新能源落户南海丹灶。作为国内唯一具备生产氢燃料电池压气机等核心部件能力的企业,它为南海氢能产业带来了火种。两年后,南海拿出3300亩土地,在丹灶布局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11年和2013年,南海先后联合国家机构举办了两届燃料电池及氢能技术发展国际峰会。“在2013年峰会上,我们跟上级领导做了沟通,也组织专家做了论证,决定率先探索燃料电池客车示范项目。”南海区发改局副局长蔡德权在多年的氢能发展过程中一直身处其中,在他看来,南海选择燃料电池汽车项目,又是一次敢为人先的举措。当时,已有一定汽车产业基础的南海,在对汽车产业做下一步发展规划的时候,发现新能源汽车将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当时业内有纯电、插电、燃料电池三个产品方向,我们判断插电是过渡产品;纯电的有很多城市已经发展得很好了,技术力量不太强的南海再进入这个领域不占优势。”201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科技部在做第三期的燃料电池示范项目,就将已经开始探索编制产业发展方案的佛山纳入其中,同期纳入的还有北京、上海和郑州。“其他城市有大型的车企、有高校资源,佛山的基础是最差的。”蔡德权说,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断想办法实现弯道超车”。2014年7月,在考察过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纷纷布局氢能产业后,佛山率先在对口帮扶云浮产业共建平台——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始大力引进国际前沿技术和龙头企业。行业龙头国鸿氢能在此落户,与巴拉德共建了全球产能最大的氢燃料电堆生产线;飞驰客车建成年产5000辆氢能汽车整车的柔性化生产基地。2017年,云浮首批量产的28辆氢能源城市公交车正式投入使用,分别投放到佛山、云浮两市使用,率先在国内正式开通氢能公交车试运行示范线路。时至今日,佛山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不是国内最早的地区,却公认是国内步伐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2/大手笔扶持剑指“中国氢谷”2020年9月,国家五部委发文组织开展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广东城市群包括佛山、广州、深圳、珠海、中山、阳江、云浮、东莞。牵头城市定为佛山。从这个城市群名单也可看到,在广东,不独佛山,不少城市都在布局氢能的发展。2018年9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批复广州开发区建设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作为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的主战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超前布局氢能产业核心技术,提出打造“中国氢谷”。2019年3月,国内最大的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生产线落地;2019年8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氢能10条”,设立规模50亿元的氢能产业基金。今年,“氢能10条”升级,对氢能产业实行全链条扶持的综合力度,全国最大。截至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兑现相关补贴超1200万元。在聚集高端领军人才和技术创新方面,科研院所、高校、专业机构云集的广州更是优势明显。目前,黄埔已成功引进国际著名电化学及燃料电池专家,建立起氢能创新中心,致力于攻克低铂催化剂、膜电极和电堆等方面核心技术。中能建广东院、广东省科学院稀有金属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等有关团队,正开展着相关的技术研发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广州汽车集团、广州供电局、广州发展集团等企业,也主动开展产学研的课题研究。在落地应用上,广州被关注度甚高。2019年,广汽传祺GAM6480成为国内第三款登上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也是国内首辆燃料电池SUV;去年5月底,广州市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路,在黄埔落地运营。今年5月9日,广汽埃安“氢能第一车”——AIONLXFuelCell亮相;6月初,来自黄埔的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的物资保障车队,驶进疫情管控区荔湾区群众的视线……5月底广州抗疫期间,来自黄埔区的氢能冷链配送车队,协助广州市供销总社等配送物资,为荔湾区实施封闭式管理区的居民提供生活物资补给保障。南都资料图据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5年,全区实现“三个5”的目标:5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500亿元氢能产业规模、50万吨碳排放减排量。3/组团发力培育氢能全产业链在广东的氢能产业“跑道“上,佛山和广州已率先起跑,东莞、茂名等城市也在加紧布局中 ——2020年3月,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省长马兴瑞的见证下,在茂名市滨海新区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投资建顺利动工建设。今年年初,东华能源更是通过内部决策,总投资增至1000亿元。这个计划在2025年6月前建成的项目,成为茂名建市以来引进的最大民营工业项目。茂名也意欲借此在未来10年内,发展成为粤西氢能产业重镇,实现茂名从“油城”向“氢城”的战略转变。今年初,东莞市发布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其中“东莞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落户麻涌镇,随 ...
作者:刘照启、张蔚然、韩 鑫 、白京波摘 要: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还原性,溶于水后形成富氢水,目前氢气与富氢水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食品等 行业,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刚刚起步。简述了氢气与富氢水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及其作用,分析了使用氢气与富氢水的优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总结归纳了氢气与富氢水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1、概述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无害的惰性气体,是自然界中已知密度最小的双原子分子,密度仅为空气的 1/14,其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氢元素可与众多元素形成化合物。氢气可燃、易爆炸,同时也是最清洁的燃料,常温常压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富氢水是氢气溶于水后形成的,具有还原性和抗氧化能力,但氢气仍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富氢水中。常用的富氢水的制取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电解水方法制取,即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通入水中形成富氢水;第二种是通过氢化物分解制取,例如将 MgH2 放入水中即可产生氢气,氢气溶于水形成富氢水。目前,氢气与富氢水广泛应用在医疗、化工、食品等行业,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刚刚起步,等待着广大学者去探索和发现。2、氢气与富氢水的主要作用2.1 改良土质使用氢气处理土壤可有效改良植株根系环境,使其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减弱各种恶劣条件对其生长 发育的影响。2.2 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通过氢气处理种子或者土壤,可以调节种子的生理活动,加快萌发速度,提高出芽率和存活率;通过富氢水处理幼苗,可以有效保证根尖细胞的完整性,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例如,使用富氢水处理小苍兰植株,可有效增加叶长和叶宽、缩短开花时间,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加小苍兰大球、小球的鲜重和干重。2.3 调节植物生长状态氢气可以调节植物的生理功能,并可以参与到植物的激素调节中去,促进植物生成营养物质,加快其生长发育,效果可表现为增加株高等。用富氢水灌溉小麦可有效调节小麦叶片气孔的大小,使其适应环境的改变,调节小麦根尖形态,促进根部生长。2.4 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氢气可有效提高植物细胞的活性,清除植物体内的自由基,促进基因的表达,使其生成足够的营养物质,进而促进枝干、叶片的生长,以抵抗重金属危害和各种恶劣条件,例如在 Cu2+ 浓度过高会阻碍植物的生 长,富氢水可以通过保持细胞的完整性和增大植物气孔来减少铜的胁迫,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2.5 提高果蔬保鲜时长由于氢气具有还原性,可有效提高果蔬抗氧化能力,降低果蔬的呼吸作用,进而提高其保鲜时长。3、氢气与富氢水应用的优点与问题3.1 应用的优点3.1.1 安全性好目前,在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大多数农民以背负式喷药箱为主,在施药过程中可能会对农民的皮肤、呼吸道造成损伤,如果早期使用富氢水可增强植物 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安全性;在施肥过程中,也可能对皮肤造成伤害,富氢水是一种理 想的肥料,使用富氢水代替部分化肥可增加土地肥力, 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3.1.2 代替化学药剂,无污染氢气是一种新型的肥料,无毒、无害,目前我国使用农药、化肥过多,造成了土质下降和环境污染,如果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使用氢气或富氢水,可有效代替部分化肥、农药,作业过程无污染、无残留,并可有效提高土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3.1.3 提高产量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通过氢气处理可有效提高出芽率,进而提高产量,实现增产增收;在幼苗期,通过富氢水灌溉也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进而实现增产。3.2 存在的问题3.2.1 富氢水浓度易降低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低,制备好的富氢水不易于储存,从制备好富氢水到喷洒或者灌溉,中间过程时间 较长,浓度下降幅度大,影响其作用效果,从而错过作物最佳的治理时期。3.2.2 氢气具有易燃性氢气在使用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有许多,农业生产 过程中使用氢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相关操作,推广使用难度大,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氢气的浓度,同时控制周围的火源,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以防发生火灾。3.2.3 技术达不到要求目前,对于氢气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能起到哪些作用还没有充分的研究,也没有大量的试验和数据,更谈不上应用,并且制氢、监测、调控设备的研发也达不到要求,将氢气与富氢水广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需要广大研发人员进一步研究与实践。4、氢气与富氢水的应用前景氢气与富氢水在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均能发挥积 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氢气与富氢水可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国内外对氢气与富氢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其作用机理、范围、方式的研 究仍不够深入,缺少突破性的进展。目前,通过试验研究氢气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和潜在影响是主要任务;如何解决氢气在水中较长时间地保持较高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是研究的重点,将理论研究不断与实践相结合,氢气与富氢水的应用会有突破性的发展,进而逐步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山东思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微信号:qingyangqyl) ... ...
1 引言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可通过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工业领域等多种途径获取,也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交通、电力行业,是未来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多元能源供给系统的重要载体。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均出台了国家层面的氢能战略发展规划。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将氢能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大力推动氢能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培育。当前,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指导意见。加氢站等加氢基础设施是链接上游氢气制备和下游氢气应用的关键环节,是制约氢能产业的发展关键所在。我国也在持续加大对加氢站建设支持力度,2020年5月,国家财政部下发氢能汽车“十城千辆”征求意见函,推动和支持重点城市和区域氢燃料汽车和加氢基础建设应用示范。截至2019年底,我国累计建成的加氢站66座,但国内大部分已建成的加氢站为科研示范性质,普遍存在设计建设标准和质量不高、审批和验收不规范、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严格按照规范设计建设的纯商业化运作的加氢站少之又少,相关研究也处于初步阶段。本文结合国家能源集团首个商业加氢站示范项目的建设管理经验,对商业加氢站立项选址、设计报建、工程建设、调试、验收和取证等阶段重点工作如何开展,从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视角进行了解读。如皋加氢站依托国家能源集团氢能重大科研示范项目,严格按照国标进行建设。该加氢站位于如皋市开发区益寿北路与惠民西路交汇路口东南侧,安装有2台氢气压缩机,系统平均压缩能力可达1100NM3/h;总固定储氢容量600kg,整个加氢站平均日加氢能力达到1000kg。项目于2018年8月10日正式启动建设,2019年11月21日完成整站单机和系统联合调试,是国内首个35MPa/70MPa双模国际标准、行政审批完备的示范性、科普性、商业型加氢站。2 加氢站立项和选址加氢站项目选址好坏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选址需要综合考虑产业政策、经济技术性、地理位置等因素。(1)加氢站选址时应符合当地产业政策和规划,特别是要关注拟选址用地性质。在行业发展初期,部分地方政府为鼓励加氢站建设,允许在工业用地等非商服属性土地上建设加氢站,但从长期商业运作和规避风险角度考虑,建议项目选址初期就锁定商服用地,筑牢商业加氢站合法、合规建设经营的基础。(2)选址时要综合考虑站外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间距。例如各类建筑、厂房、各类物品仓库、变配电站、铁路、城市道路、进出道口、高架桥、架空通信线路等,要充分考虑市政消防用水,氢源距离、进出管束车行驶区域等限制性因素,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来确定合理的站址。(3)加氢站选址要注重手续完备性。选址过程中应及时取得规划、土地、交通、住建、应急等部门综合选址批复意见,并以此加快办理项目核准或立项备案文件。3 加氢站设计和报建3.1 加氢站设计3.1.1 加氢站站内设施和建构物组成加氢站按照功能通常分为卸氢、压缩、设备、加氢和辅助服务等5大区域,主要由卸气柱、氢压机、冷冻机、冷水机、储氢罐、加氢机、氢气及氮气管路系统、站房、罩棚等设备和构建筑物组成。3.1.2加氢站建设全过程主要依据标准和规范加氢站建设过程中主要遵循的法规、标准、规范包括:《加氢站技术规范》GB50516—2010、《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加氢站安全技术规范》GB/T34584—-2017、《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4692—200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2008年版)、《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20、《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20801.5—200、《压力容器》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TSG1001-2008、《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D0001—200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等。3.1.3设计重点内容加氢站设计包含工艺、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智能化等多个专业。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先进性,以及生产与运维等多种需求,出于氢气安全的考虑,安全、工艺、防雷、消防和站控系统设计是加氢站设计工作的重点内容。(1)安全设计:加氢站在开展正式施工图设计之前,必须委托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编制安全评价和安全设施设计文件。在开展专家论证基础上,按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79号令)规定,由建设单位向应急管理局提出申请,应急管理局出具相应审查意见。在此基础上,设计单位需要对涉及安全诸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做好安全专项细化设计。以如皋站为例,除进行本质安全设计(安全阀、紧急拉断阀、泄放阀、紧急切断阀、电气防爆、防雷防静电)外,加氢站还设计了红外安防系统、电子周界、动作识别和告警、消防探测(气体浓度探测、火焰探测、温度探测)报警和机械排风、消防灭火与急停等与安全密切相关的系统。(2)工艺设计:加氢站工艺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氢气压缩能力、站内储氢能力、氢气运输能力、日加注能力、峰值加注能力、连续加注能力、加注效率、加氢预冷能力、有效加氢时间、综合能耗等参数指标,并结合生产运营需求,确定工艺方案(一级或二级压缩),选择氢压机的种类和排气量等参数,完成工艺系统(PID图)设计。由于氢气特有氢脆现象,对运行环境(无油、无尘、耐高压)有很高的要求,在设计计算和综合比选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选择与工艺方案相匹配的管件、阀门以及管道连接方式。其中,氢气管道及附件应考虑氢的相容性要求,选用具有优良承压能力、密封性、施工维修便捷性的管道和连接方式。高压氢气管道主要有焊接和卡套接头,高压管道用卡套连接方式主要有螺纹卡套和双卡套2种,按照美国石油协会SNAI/API6A标准的相关规定,一般在压力为35~100MPa采用高压螺纹卡套密封方式,低于35MPa的高压管道采用双卡套密封方式。如皋加氢站设计了70MPa/35MPa双模系统,部分管道工作和试验压力接近100MPa,管材选择了316L的不锈钢管,在管件连接方式上主要采用了高 ...
氢气无色、无味、无毒,燃烧热值高,达到142.35kJ/g,且燃烧无碳排放。氢气燃烧生成水,水电解又可以生产氢气。随着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及能源效率提高面临着更高的挑战。氢能作为高效、清洁的二次能源,在能源市场上优势突出,对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意义重大。氢气来源广泛,不同方法制取的原料气所含杂质种类、氢气纯度和制氢成本不同;氢气的利用形式多样,但不同应用场合对氢气纯度和杂质含量有显著差异,因此根据原料气和产品气的条件和指标,选取技术可靠、经济性好的提纯方法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不同来源含氢原料气的基本情况,介绍了不同应用场合对氢气纯度、杂质含量的基本要求,对比分析了氢气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1、氢气的主要来源目前主要制氢方法有煤气化制氢、天然气制氢、甲醇制氢、工业副产氢和电解水制氢等。各种方法得到的含氢原料气的纯度、杂质种类和成本如表1所示,其中以一步电解水得到的含氢原料气纯度最高,制氢成本也相对较高,适合为用氢量相对较小但对氢气纯度、杂质含量要求苛刻的行业提供氢源。以煤、天然气、甲醇、石脑油等为原料制得氢气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原料气中氢气含量较低,需进行提纯处理,工艺流程相对复杂,可为用氢量大的产业提供氢源。表1常见含氢气源基本情况2、不同应用场合对氢的要求氢气既是化工原料也是能源载体。目前,氢的四大单一用途(包括纯氢和混合氢)分别是:炼油(33%)、合成氨(27%)、合成甲醇(11%)和直接还原铁矿石生产钢铁(3%)。其他用途的纯氢虽然占比较小,但应用领域很广泛,包括冶金、航天、电子、玻璃、精细化工、能源等。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的新能源载体可用于燃料电池,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储存,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不同应用场合对氢气纯度、杂质含量要求有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表2 不同应用场合对氢气纯度和杂质含量的基本要求及主要氢气来源在合成氨、甲醇的生产中,为防止催化剂中毒,保证产品质量,原料气中硫化物等毒物必须预先去除,使杂质含量降低至符合要求。炼厂用氢的纯度和压力对加氢处理单元的设计和操作有着显著的影响。通常炼厂基于经济性、操作灵活性、可靠性以及易于未来流程拓展的原则来选取合适的氢气分离技术。在冶金和陶瓷工业,氢气可用于有色金属(钛、钨、钼等)的还原制取,防止金属或陶瓷(TiO2、Al2O3、BeO等)材料在高温煅烧时被烧结或被氧化;在玻璃工业,氢气可防止锡槽中的液态锡被氧化而增加锡耗;在半导体工业,氢气可用于晶体和衬底的制备、氧化、退火、外延、干蚀刻以及化学气相沉积工序。由于氢气与上述行业中产品直接接触,氢气的纯度和杂质含量普遍要求较高,如表2所示。目前大多数厂家采用电解水制氢或外购高纯氢等方式来满足生产需求。很多对氢气纯度和杂质要求极为苛刻的厂家还配置了氢气纯化器进一步纯化氢气。近年来,燃料电池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为主的交通和便携电源领域。PEMFC的电解质为高分子膜,主要燃料为氢气,具有功率密度高、低温启动、结构紧凑等优势。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氢气或空气中微量杂质可能会严重毒害PEMFC的膜电极组件,例如硫化物、CO与催化剂铂的吸附性比氢更强,优先于氢气占据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且不易脱除,造成催化剂中毒,使燃料电池的寿命和性能大幅度降低。Ahluwalia等对体积分数0.25%以内的CO2杂质气体对燃料电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CO2会与H2发生变换反应生成CO,进而影响电池性能。N2、Ar、He虽然不会对催化剂铂产生直接影响,但是由于它们对氢气的稀释作用,影响氢气的扩散,进而影响到催化效率,使燃料电池的性能下降。PEMFC对氢气中部分杂质(CO、硫化物等)的要求苛刻,但对氢气纯度的要求明显低于高纯氢(99.999%)。通常纯氢(99.99%)经过额外的净化过程,将CO、CO2等杂质降至所需要的水平后,就能满足燃料电池的用氢需求。3、氢气的主要提纯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制得的含氢原料气中氢气纯度普遍较低,为满足特定应用对氢气纯度和杂质含量的要求,还需经提纯处理。从富氢气体中去除杂质得到5N以上(≥99.999%)纯度的氢气大致可分为三个处理过程。第一步是对粗氢进行预处理,去除对后续分离过程有害的特定污染物,使其转化为易于分离的物质,传统的物理或化学吸收法、化学反应法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第二步是去除主要杂质和次要杂质,得到一个可接受的纯氢水平(5N及以下),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变压吸附(PSA)分离、低温分离、聚合物膜分离等;第三步是采用低温吸附、钯膜分离等方法进一步提纯氢气到要求的指标(5N以上)。3.1 纯度5N及以下氢气的常用提纯方法表3总结了从富氢气体中提纯氢气的方法(PSA、低温分离、聚合物膜分离)。目前工业上大多采用PSA法提纯氢气至99%以上。表3 富氢气体常用提纯方法PSA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在不同压力下,吸附剂对不同气体的选择性吸附能力不同,利用压力的周期性变化进行吸附和解吸,从而实现气体的分离和提纯。根据原料气中不同杂质种类,吸附剂可选取分子筛、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等。PSA法具有灵活性高,技术成熟,装置可靠等优势。近年来,PSA技术逐渐完善,通过增加均压次数,可降低能量消耗;采用抽空工艺,氢气的回收率可提高到95%~97%;采用多床层多种吸附剂装填的方式,省去了某些气源的预处理或后处理的工序;采用快速变压吸附(RPSA),可实现小规模集成撬装;可通过与变温吸附、膜分离、低温分离等技术的结合,实现复杂多样的分离任务。深冷分离法是利用原料气中不同组分的相对挥发度的差异来实现氢气的分离和提纯。与甲烷和其他轻烃相比,氢具有较高的相对挥发度。随着温度的降低,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等气体先于氢气凝结分离出来。该工艺通常用于氢烃的分离。深冷分离法的成本高,对不同原料成分处理的灵活性差,有时需要补充制冷,被认为不如PSA或膜分离工艺可靠且还需对原料进行预处理,通常适用于含氢量比较低且需要回收分离多种产品的提纯处理,例如重整氢。聚合物膜分离法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气体在聚合物薄膜上的渗透速率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目的。目前最常见的聚合物膜有醋酸纤维(CA)、聚砜(PSF)、聚醚砜(PES)、聚酰亚胺(PI)、聚醚酰亚 ...
报告综述: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利用质子交换膜技术,使氢气在覆盖有催化剂的质子交换膜作用下,在阳极将氢气催化分解成为质子,这些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在氢气的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电子,电子通过负载被引出到阴极,进而产生电能。伴随着电池反应,电池向外输出电能。只要保持氢气和氧气的供给,该燃料电池就会连续不断地产生电能。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主要应用质子交换膜技术目前国内市场上能提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公司主要有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和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13-2017年,中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2013年市场规模为1.50亿元,到2017年增长至2.46亿元。单以技术而言,我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阻碍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价格过高,二是寿命问题。开发新材料是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必经之路,也是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的热点。预计未来几年,伴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将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到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亿元。
引言: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化石能源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都迫切呼唤着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氢能具有来源多样、储运便捷、利用高效、清洁环保等特点,氢既是清洁能源,又是支撑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储能的重要手段。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争相出台氢能技术发展规划,以便在未来的新能源竞争中占据主动权。我国也高度重视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2015—2025年)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提出“实现大规模、低成本氢气制取、存储、运输、应用一体化”的战略目标,要大力发展氢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科技。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0)》中将氢能、燃料电池列为新一代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能源技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等内容,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截至2018年底,世界范围内已建成加氢站369座,其中我国已建成加氢站23座,占比约6%。根据《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2020年我国加氢站将达100座,2030年达到1000座。氢气易燃易爆、燃烧范围宽(4%~75%)、点火能量低、扩散系数大且易对材料力学性能产生劣化,在制备、储存、运输、加注和使用过程中均具有潜在的泄漏和爆炸危险,因此氢安全是氢能应用和大规模商业化推广的重要前提之一,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氢安全研究,以期在氢能产业化过程中占据主动权和制高点,如日本供氢及氢应用技术协会(HySUT)、日本氢能检测研究中心(HyTReC)、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SNL)、欧盟燃料电池和氢气联合协会(FCH2JU)、北爱尔兰氢安全工程研究中心(HySAFER)、加拿大电力科技实验室(PowerTech)等。国际上也专门成立了国际氢安全协会(IA-Hysafe)来推动氢安全的发展。IA-Hysafe每两年组织一次国际氢安全会议(ICHS),为展示和探讨氢安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分享氢安全相关信息、政策和数据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同时,国际氢能协会(IAHE)创立了《国际氢能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Energy),该杂志涵盖了氢的制取、储输、应用、标准化等各个领域,现阶段已成为氢能领域研究成果交流的主流期刊。为了保障氢能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相关机构也在氢安全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如浙江大学成立了氢安全研究实验室,在氢气泄漏爆炸、氢与材料相容性、高压氢气快充温升、车载储氢气瓶耐火性能、氢风险评价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郑津洋等在2016年首次对国内外氢安全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性总结,本文在其基础上,依次从氢泄漏与扩散、氢燃烧与爆炸、氢与金属材料相容性、氢风险评价4个方面介绍国内外近3年来氢安全研究的最新进展,明确氢安全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难点,并针对我国氢安全的发展提出建议。1、氢泄漏与扩散氢是自然界最轻的元素,具有易泄漏扩散的特性。氢气无色无味,泄漏后很难发觉,若在受限空间内泄漏,易形成氢气的积聚,存在引发着火爆炸事故的潜在威胁。液氢能量密度高,沸点低,泄漏后会造成周边空气的冷凝,若大规模泄漏易在地面形成液池,蒸发扩散后会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云,增加了发生着火爆炸的可能性。研究氢泄漏及扩散规律,明确上述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挑战,对氢能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1.1 氢气泄漏与扩散根据氢气泄漏源与周围环境大气压之间压力比值的不同,氢气泄漏可分为亚声速射流和欠膨胀射流。亚声速射流在泄漏出口处已经充分膨胀,压力与周围环境压力相等,气流速度低于当地声速,泄漏后的氢浓度分布满足双曲线衰减规律;欠膨胀射流在泄漏口处速度等于当地声速,出口外射流气体继续膨胀加速,形成复杂的激波结构,氢浓度分布也更为复杂。SNL通过试验研究了稳态氢气欠膨胀射流出口处的激波结构,并测量了马赫盘的位置,结果表明,马赫盘的位置只与喷嘴直径和压力比有关。Takeno、Okabayashi等通过试验测量了不同压力和泄漏孔直径下氢浓度的分布,给出了射流方向上氢平均浓度、浓度波动和可燃概率的经验计算公式。由于欠膨胀射流真实浓度场的复杂性,氢气射流数值模拟研究通常采用“虚喷管”的方法进行简化,即假设所有气流均由一个等效于实际泄漏出口的虚拟管出口流出,出口压力与环境压力相等。Han等证明了虚喷管法计算得到的氢浓度分布满足双曲线衰减规律,但计算结果较真实值偏大。Andrei将直接数值模拟方法(DNS)与虚喷管法的射流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同样表明虚喷管法得到的可燃区域结果较DNS结果大30%左右。为了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Tang等采用自适应网格细化技术(AMR),在泄漏口处采用DNS方法,使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小型储氢容器的市场化应用,很多学者针对氢在车库、隧道、维修站、储氢间等受限空间内的泄漏开展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当泄漏率一定时,受限空间内氢浓度的分布主要取决于空间受限程度和通风状况;氢在可通风室内空间泄漏后存在压力峰值现象,即使未被点燃仍会产生较大超压。近年来,压力峰值现象愈发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Brennan等研究了储氢压力、超压泄放装置(PRD)直径、通风口大小对峰值压力的影响,并依据上述参数得出了判断峰值压力的工程算图;Makarov等开展了不同通风条件下氢在车库内的泄漏试验,验证了压力峰值CFD模型的有效性。另外,FCH2JU开展了室内氢泄漏的基础性安全研究项目,给出了泄漏事故的预防和后果减缓措施。氢气泄漏与扩散研究主要面临的挑战如下:1)泄漏口形状、障碍物、氢浓度梯度及空气浮力对氢泄漏扩散的影响规律;2)基于虚喷管法的泄漏模型优化及多个通风口情形下峰值压力的预测方法;3)氢气/空气分层对PRD泄放过程的影响;4)氢发生多处泄漏时,不同氢射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1.2 液氢泄漏与扩散液氢的意外泄漏扩散规律研究是保障液氢安全使用的重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学会(BAM)和英国健康安全实验室(HSL)都成功开展了液氢的大规模泄漏试验,得到了可燃蒸汽云浓度、地面温度、蒸汽云耗散时间等宝贵数据,其中HSL液氢试验形成的地面空气冷凝见图1。液氢大规模泄漏试验的模拟研究也在进行中,国内外很多学者建立了一系列液氢泄漏模型,并 ...
从水热管理角度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温启动成功的关键在于催化层被冰完全覆盖前温度上升至冰点之上。针对2008款FCHV-adv车型在低温启动阶段存在的水含量测量精度欠佳、启动过程氢气欠气等问题,丰田汽车公司在量产版Mirai分别采用了氧气传输阻力评估水含量和驻车吹扫排水等方法。丰田Mirai动力系统零下启动问题起源丰田Mirai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如上图所示,工作过程可大致描述为:氢瓶高压氢气经过压力调整后经喷射器进入电堆阳极,未参与反应氢气经循环泵循环利用再入堆;空气中氧气经空压机增压后进入电堆阴极,空气截止阀调节背压。阴极电化学反应的产物水绝大多数通过空气出口排出,但仍有一部分水分通过质子膜反扩散至阳极,通过阳极出口排出电堆。因此,在Mirai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供给系统中,安装了气液分离器,液态水通过电磁阀(purge valve)排出电堆,水蒸气再循环至电堆阳极入口改善电堆湿润性水平。但在低温环境下,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零部件内水分冷凝和结冰,影响发电效率。阳极欠气引起阴极碳腐蚀机制由于Mirai车辆停放期间,燃料电池堆两端热辐射导致电堆厚度方向温度分布不均,双极板之间也存在温差。水分从阴极反扩散到阳极,并在电堆朝向外侧的电池阳极中冷凝结冰,直到电堆温度分布均匀,如下图所示。此外,燃料电池系统中零部件冻结也是燃料电池发电中断的原因之一,如电化学反应产物水在电堆下游的空气截止阀(背压阀)和排水电磁阀处冻结。因此,在温度降至冰点以下之前,必须清除燃料电池系统组件中的残余水分。丰田FCHV-adv低温启动过程初始水含量和性能关系上图展示了丰田FCHV-adv中初始含水量Wini与燃料电池堆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使用上述控制策略来降低初始含水量Wini将导致电解质膜电阻增大,导致零度以下启动过程电堆输出功率降低。为保证Mirai在低温工况下对外输出所需功率,丰田汽车公司开发了3D fine-mesh流场,3D流场提高了阴极催化层可储存峰值水含量Wwsc,使得Mirai电堆初始含水量即使为上图峰值输出功率区域对应的含水量条件下也能实现冷启动。3D fine-mesh流场为一种3D精细网状流场,通过毛细力对催化层水分抽吸,提高水分排出能力。丰田3D流场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因此,相比于2008款FCHV-adv,Mirai的储水能力Wwsc是其两倍,使Mirai电堆初始含水量Wini即使为峰值输出功率区域对应的含水量条件下也能实现冷启动。因此,通过停车吹扫控制初始含水量Wini在峰值输出功率对应区域。尽管低温启动性能可以实现,但含水量和高频阻抗关系的关系在峰值输出功率A区域关联较小,如下图所示。因此,采用和2008款FCHV-adv相同的高频阻抗测量方法,无法实现准确的水含量测量精度。此外,当初始含水量Wini提高,停车时阴极反扩散至阳极的水分含量也提高,这也是造成低温启动氢气欠气的一个重要原因。催化层示意和等效电路模型采用叠加正弦波电流和频率扫描得到Nyquist图,采用等效电路模型对其进行分析。高频阻抗谱和实轴交点表示燃料电池堆直流阻抗Rmem,半圆直径表示聚合物和液态水氧传输阻力总和(Rct,ion+Rct,wat)。因此,可通过频率扫频并从低频阻抗谱与实轴交点减去Rmem来计算总的聚合物和液态水氧传输阻力。液态水氧传输阻力和水含量关系丰田汽车公司针对Mirai还开发了驻车吹扫控制策略,即Mirai停车后驻车期间在燃料电池电堆内部水扩散到达平衡状态后(水分再分布)进行吹扫排水,如下图所示。丰田Mirai驻车吹扫此外,在对燃料电池系统组件吹扫时,驻车吹扫策略通过慢慢减少阳极氢气系统的吹扫流量来确保水不会从上游系统组件流入下游系统组件中。如下图所示,首先,采用氢气循环泵对电堆流场吹扫。接下来,降低氢气循环泵转速,完成流道出口吹扫。最后,通过增加阳极压力来增加电磁阀(purge valve)工作频率,对气液分离器/电磁阀的最下游部分进行吹扫。因此,通过精准的流量控制就可以从各项燃料电池系统组件中吹扫除水。
摘要:利用氢气管道是长距离氢能输运最为高效的方式之一,但相较于成熟的天然气管网体系,氢气管道建设量相对较少,近年来将天然气管道改造成氢气管道的方式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从建设现状、规范标准、材料选择、设计制造、事故后果和安全间距等方面,对氢气管道和天然气管道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为氢气管道的建设和天然气管道改造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引言氢能具有储运便捷、来源多样、洁净环保的突出优点,是21世纪新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均把发展氢能作为重要的能源战略。氢的输送是氢能利用的重要环节,安全高效的输氢技术是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前提。依据氢在输送时所处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气态输氢、液态输氢和固态输氢,其中高压气态输氢是现阶段最为成熟的输氢方式。根据氢的输送距离、用氢要求以及用户的分布情况,高压氢气可以通过氢气管道和长管拖车进行输送,对于输送量大且距离较远的场合,利用管道输送是最为高效的方式。氢气管道可分为长距离输送管道和短距离配送管道。长输管道输氢压力较高,管道直径较大,主要用于制氢单元与氢气站之间的高压氢气的长距离、大规模输送;配送管道输氢压力较低,管道直径较小,主要用于氢气站与各个用户之间的中低压氢气的配送。氢气配送管道建设成本较低,但氢气长输管道建设难度大、成本高,目前氢气长输管道的造价约为63万美元/公里,天然气管道的造价仅为25万美元/公里左右,氢气管道的造价约为天然气管道的2.5倍。由于氢气长输管道昂贵的建设成本,利用现存天然气管道输送氢气与天然气混合气或将天然气管道改造为氢气管道的技术受到了研究人员广泛的关注。2019年,世界上第一条由天然气管道改造而成的氢气管道已在DowBenelux和Yara之间投入使用。但由于氢气易燃易爆且易造成金属材料脆化的性质,氢气管道与天然气管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掺氢天然气输送技术和天然气管道改造技术的可行性仍需进一步的评估。本文从建设现状、规范标准、材料选择、设计制造、事故后果和安全间距6个方面,系统介绍氢气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的区别,为氢气管道的建设、掺氢天然气的输送以及天然气管道的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1、建设现状截至2017年,欧洲大约有1598公里氢气管道,输氢压力一般为2~10MPa,多采用无缝钢管,管道直径为0.3~1.0m,管道材料主要为X42,X52,X56等低强度管线钢;美国氢气管道总长度约为2575km,多采用埋地布置,输氢压力一般不超过7MPa,管道材料主要采用X52~X80范围内的管线钢,预期使用寿命15~30年。为降低氢气管道的材料成本,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RidgeNationalLaboratory,ORNL)和萨凡纳河国家实验室(SavannahRiverNationalLaboratory,SRNL)开展了高压氢环境下纤维增强聚合物(FRP)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美国能源部燃料电池技术工作组(FuelCellTechnologiesOffice,FCTO)开展了FRP材料的标准化工作。2016年,ASMEB31.12将FRP材料纳入标准,规定其最大服役压力不超过17MPa。我国氢气管道总里程约400km,主要分布在环渤海湾、长三角等地,位于河南省的济源与洛阳之间的氢气管道是我国目前里程最长、管径最大、压力最高、输送量最大的氢气管道,其管道里程为25km,管道直径508mm,输氢压力4MPa,年输氢量达到10.04万吨。按照《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气管道将达到3000km。截至2016年,全球天然气管道总里程约127万公里,主要集中于北美、俄罗斯及中亚、欧洲、亚太地区,其中我国天然气管道总长约为6.7万公里,基本已经形成了贯穿全国、联通海外的天然气输送系统。天然气管道输气压力较高,一般为6~12MPa,近年来随着高强度管线钢的应用,设计压力可达到20MPa,管道直径一般为1.0~1.5m。相较于天然气管道,目前氢气管道的建设量仍然较少,管道直径和设计压力也均小于天然气管道。世界范围内氢气管道与天然气管道建设现状对比见表1。表1氢气管道与天然气管道建设现状对比2、规范标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标准化成为氢能技术实施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也成为企业及其相关技术和产品占领全球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诸多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家标准化机构都成立了专门负责氢能领域有关标准化工作的部门,并持续对相关标准的研制进行资助。相关部门主要包括国际氢能技术委员会(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Technica lCommittees197,ISO/TC197)、欧洲工业气体协会(European Industrial GasesAssociation,EIGA)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merican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ASME)。国际氢能技术委员会ISO/TC197主要负责与氢能有关的生产、储存、运输、检测和使用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我国与ISO/TC197对口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9),于2008年6月成立,秘书处承担单位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SAC/TC309主要负责我国氢能生产、储运、应用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世界范围内氢气管道的相关设计标准主要包括ASMEB31.12—2014《Hydrogen Piping and Pipelines》、CGAG-5.6—2005(2013年修订)《Hydrogen Pipeline Systems》和我国国家标准GB50177—2005《氢气站设计规范》、GB4962—2008《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ASME标准和IGC标准均适用于长距离氢气输送管道和短距离氢气配送管道的设计,但我国已发布的两个标准仅适用于供氢站、车间内氢气短距离配送管道,而可用于氢气长输管道的标准GB/T34542.5《氢气储存输送系统第5部分:氢气输送系统技术要求》正在编制过程中。现阶段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国外天然气管道相关设计标准主要包括ASMEB31.8—2018《Gas Transmissionand Distribution Piping Systems》、CSAZ662—2011《Oiland Gas Pipeline Systems》和ASCEALA—2001《Guidelines for the Design of Buried Steel Pipe》。我国相应的标准规范主要为GB50251—2015《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该标准从输气工艺、输气线路、结构设计、加工制造、安全检测、辅助设施等方面对天然气管道建设作出了系统全面的要求。3、材料选择与天然气环境相比,金属材料长期工作在氢环境下会造成力学性能的劣化,称为环境氢脆。金属材料的高压氢脆性能的主要研究 ...
供氢-回氢组件是车用燃料电池系统阳极氢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耐久性和水管理。氢喷射器是车用燃料电池系统阳极供氢的重要组件。丰田汽车公司Mirai燃料电池系统供氢组件采用日本爱三工业源自压缩天然气(CNG)供气技术,将3支喷嘴并行组成氢喷射器,通过调节各喷嘴开启时间和频次调节氢气供给量。Mirai燃料电池系统氢喷射器中的三支喷嘴是如何分工和合作的呢?丰田汽车公司第一代Mirai搭载了以塑料内胆和纤维缠绕为特征的IV型储氢瓶、以氢喷射器、氢循环泵和气液分离器为特征的供氢-回氢(阳极水管理)系统。Mirai携带容积总计122.4 L两支储氢瓶(前60 L,后62.4 L),瓶体总质量87.5 kg(前42.8 kg,后44.7 kg),峰值加注压力87.5 Mpa,正常工作压力70 Mpa,储氢密度5.7 wt%,加注时间3~5 min(加注时间受加注压力和环境温度影响)。储氢瓶采用树脂内胆、碳纤维强化树脂(CFRP)中层和玻璃纤维强化树脂外层结构。丰田Mirai燃料电池系统氢气供给示意丰田Mirai行驶模式启动工况下图展示了Mirai燃料电池系统启动(按下启动键)后20 s内燃料电池电堆工作情况。2~3 s后,Mirai燃料电池堆电压升至315V,电流为32A。此时功率为315 V×32 A=10kW,约为峰值功率(114 kW)的8.8%。10 s后,Mirai电堆电压升至40A,功率增加到13kW。上述过程中,Mirai仅使用了氢喷射器中一个喷嘴。为维持上述过程,氢循环泵转速从1500 rpm升至1800 rpm,且氢气喷射器工作频率变高。注意,上述过程氢气供应压力为122kPa,空气供应压力为100kPa。丰田Mirai测试行驶工况a):车速;b):加速时间密度下图显示了工况1下加速期间Mirai燃料电池堆的高性能表现。Mirai加速期间用时3.5s左右即可达到峰值功率。氢喷射器三支喷嘴根据功率需求逐渐开启工作,氢喷射器3(或称喷嘴3)在燃料电池堆功率到达70 kW后才开启。加速期间,电堆电流逐渐增加,电压逐渐降低。该期间,Mirai电堆最大电流468 A@244 V,此时车速仅40 km/h左右。各工况下丰田Mirai氢喷射器状态车速和载荷对Mirai氢喷射器的影响燃料电池和镍氢电池丰田Mirai燃料电池系统使用类似混合动力汽车的升压转换器来提高输出电压,Mirai搭载的DC-DC升压转换器可将燃料电池电堆电压从最大315 V增加到650 V,使Mirai驱动电机功率倍增。Mirai燃料电池系统运行期间获取上述电压的工作状态如下图所示。作者:燃料电池博士,来源:燃料电池干货
我国能源储备较差,且结构不太合理。同时能源消费结构同样失调,煤炭消费占比超过一半,石油消费占比近20%。煤炭和石油的大量使用,不仅带来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消耗,加剧了能源枯竭的危险,同时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特别是使用汽柴油作为燃料的汽车,排放大量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成为城市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作为清洁能源的氢能,其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氢能因其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具备优越的环保性能,使得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汽车发展的终极目标,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都加大了对燃料电池汽车开发的投入。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开放的区域,同样引领着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在此区域内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企业除了注重技术领先与产业化落地外,亦非常注重对未来技术的预研与知识产权的积累,但在现有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下,知识产权协同能力较弱,且在主要环节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共享和交易机制,导致产业链协同能力较差,从而影响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本文围绕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知识产权活动现状以及协调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长三角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政策建议,为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1、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现状长三角汽车产业基础雄厚,技术与资本密集,科技创新能力突出,高端人才集聚,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三角地方政府纷纷发布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为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在内的产业发展创造条件。1.1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布局从2017年9月上海市率先发布《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2018—2030)》以来,地处长三角的宁波、苏州、张家港、如皋、嘉善、六安等多个城市都颁布了氢能规划,如表1所示。表1长三角出台氢能政策文件概况图1 2018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汽车企业从图1可以看出,授权量前十企业,仅有2家国内企业,分别排在第六和第九位,2家企业授权量共956件,仅占排名前十企业总量的13.9%,说明国内汽车行业创新能力较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地处长三角的江淮汽车榜上有名,则从侧面反映了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储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另外,不同汽车企业对专利布局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车身及车身附件、智能网联、发动机、电子电器、基础通用、整车制造、整车系统、变速器和制动系统等。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专利数量最大,占比最高,达到了28.6%,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甚至超过了50%。这充分说明国内企业已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并注重在该领域的知识产权建设和保护。新能源汽车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专利申请表现不一,电池技术专利申请量最大,占比达56%,其次为电控技术申请,占比30%,而电机技术申请占比最小。2.2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储备长三角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企业在专利数量与分布特点上,均充分体现了长三角在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深厚技术积累。在30多家重点企业中,氢能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专利数超过100项的有3家企业,超过10项的有19家企业,专利总数超过1200项。申请专利前十的企业为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苏州弗尔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博氢新能源有限公司、张家港富瑞氢能装备有限公司、上海清能燃料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伯海电驱动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竞立制氢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19年5月,上述公司专利申报数量如图2所示。
发展氢能的“初心”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解水绿色制氢,但高的贵金属催化剂用量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杨辉团队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戴黎明课题组合作在氢能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发展了碳缺陷驱动的铂原子团自发沉积新方法,实现了电解水制氢阴极Pt用量大幅降低,研究成果以Carbon-Defect Driven Electroless Deposition of Pt Atomic Clusters for Highly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为题发表在J. Am. Chem. Soc., 2020, 142, 12, 5594-5601,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上海高研院博士程庆庆,教授杨辉和戴黎明为通讯联系人。该工作中研究人员利用新颖的、碳缺陷驱动自发沉积新方法,构筑由缺陷石墨烯负载高分散、超小(< 1nm)且稳定的Pt原子级团簇(Pt-AC)水电解析氢(HER)电催化剂(图1)。理论研究表明:与完美六元环碳位点相比,缺陷碳位点具有更低的表面功函数、更高的还原能力,从而在缺陷位点处优先触发Pt离子自发沉积。碳缺陷与Pt之间更强的结合能力有效限制了自发还原Pt原子的迁移,确保超小Pt-AC的形成和稳定。上海光源同步辐射进一步验证了Pt-AC与碳缺陷之间较强的电子作用,赋予其有别于传统Pt纳米颗粒独特的电子结构。Pt-AC呈现了优异的HER电催化性能,与传统Pt/C催化剂相比,其质量比活性、Pt原子利用效率和稳定性均得到大幅提升。组装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器件在实现安培级产氢电流的同时,阴极Pt用量降低到约1/10,且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本项目的进展将对氢能领域的发展和实现氢能经济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资助。
日前,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成功合成新型带隙可调的二维层状锗硅烷材料。这种新材料可用作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剂,在常温光照条件下高效制备氢气,还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成一氧化碳。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
近年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已成为各国实施能源战略转型升级的共识,氢能既可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又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实现能源转型和脱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我国也将氢能发展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各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探索氢能产业发展之路,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快速发展。氢燃料电池行业进入商业化初期,而氢能供应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前提。氢广泛存在于水、煤、天然气等化合物中,但地球上几乎不存在游离态的氢气。利用含氢化合物制取氢气是氢能发展和利用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石油化工、交通、电子、建筑、航天等行业的发展,未来氢气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全球来看,目前主要的制氢原料 96%以上来源于传统能源的化学重整,4%左右来源于电解水。我国煤气化制氢、天然气重整制氢、甲醇重整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和水电解制氢技术发展成熟,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生物制氢仍处于研究和示范阶段。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以及制氢规模的扩大,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成为氢能发展的重要的途径。
2019年,中央政府支持氢能产业的发展方向逐渐明确。我国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加氢站等设施建设;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高效制氢、运氢及高密度储氢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国内主要能源企业也开始加速布局氢能产业。除氢燃料电池汽车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在推广燃料电池固定式应用。美国BloomEnergy生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发电系统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和办公楼宇等商业用户,2017年销售量达到62MW。日本通产省制定并推动了ENE-FARM计划,由松下、东芝、爱信精机等生产商负责开发700W~750W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CHP)系统。从2009年至今,共销售30万套产品。韩国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RPS)要求,到2023年所有拥有500MW以上发电容量的国有和独立电力生产商需将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的发电份额增至10%。截至2018年,韩国已经部署了近300MW燃料电池电站,技术路线包括SOFC、PEMFC和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本文分析日本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产品的基本经济性情况和在国内尤其是在上海商业化使用的前景。1、日本“ENE-FARM”项目1.1技术特点“ENE-FARM”译为能源农场,该“农场”的原料是天然气,“产品”是电和热,设备利用天然气重整产生氢气,作为PEMFC的燃料,发电效率可达39%,热利用效率为56%,能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5%,寿命为90000h以上,不需要特殊维护,在日本属于家用电器。1.2 项目概况“ENE-FARM”计划由政府主导推动,燃气公司、制造企业、地产商和金融企业共同执行,是日本氢能社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9年,由松下、东芝、爱信等厂商研发生产,由东京燃气和大阪燃气等燃气公司向用户销售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产品。如图1所示,十年来各品牌产品累计销售300000套,政府每套补贴由最初的8.9万元逐年下降,直至2019年取消,产品寿命达10年。利用城市燃气重整产生氢气进行热电联供,具备灾备电源功能,在居民家中断电的情况下可供电8天。根据日本松下公司的测算,安装ENE-FARM设备后,家庭平均每年可节约3600元左右电费和燃气费,产品售价在100万日元(约人民币6.4万元)以内时,居民购买该产品具有经济性。东京民用电力价格见表2。每月电费由基础费+电量费+合同费构成。例如,一户家庭安装50A限流器,某月使用200kWh电,则电费计算公式为88.38+200×1.64+14.58=430.96(元)。表2东京民用电力价格表如表4、图2所示,普通居民和ENE-FARM用户的燃气价格均呈现用量越大、单价越低的特点,其中,月燃气用量大于30m3时,ENE-FARM用户每立方燃气价格更低。表4东京居民加入ENE-FARM计划前后每标立方燃气费图2东京居民加入ENE-FARM计划前后燃气价格2.3居民使用ENE-FARM产品的经济性ENE-FARM用户每月需承担设备折旧费和燃气费,产生电和热。假设普通居民需要分别购买电和燃气。据计算,月均燃气使用量超过77m3左右的家庭安装ENE-FARM产品有经济性,燃气用量越大,经济效果越明显,如表5和图3所示。表5东京居民安装ENE-FARM设备的经济性测算图3东京居民安装ENE-FARM产品的经济性具有经济性的原因包括:(1)燃气与电力存在一定价差。即如果把热电联供的燃气费用全部计入发电成本,则度电燃气费和单独购电的费用相当,余热价值相当于收益。在用气量较大时,余热的价值高于设备折旧成本,具备经济性。(2)存在燃气优惠价格。购买ENE-FARM产品后,无论燃气是否由燃料电池使用,该户居民使用的所有燃气均享受ENE-FARM套餐的价格。因此,有冬季采暖需求的家庭,可以另外安装燃气炉,或者购买装备外置燃气炉的ENE-FARM产品,燃气消耗量大时更具经济性。3、上海地区使用ENE-FARM产品的经济性3.1上海气价、电价情况上海居民阶梯燃气价格和电力价格如表6、表7所示。表6上海居民用户阶梯气价3.2上海与东京单位热值的气价、电价对比假设上海、东京每户居民一年用气550m3、用电4000kWh,燃气热值36MJ/m3,东京居民安装30A限流器,燃气用量按月平均,上海居民用电峰谷电各占一半。如表8、表9所示,上海居民单位热值燃气和电力的价格比约为0.68,东京为0.43。表8上海民用单位热值电价与气价关系3.3在上海推广家用燃料电池CHP系统的经济性如表10所示,即使计算热利用的价值,将燃气费由发电和热利用分摊,度电成本依然高于电价。表10上海家用燃料电池CHP系统的经济性图4设备价格变化对度电成本的影响4.2燃气价格燃气价格每变化10%,度电成本同向变化2.86%。见图5。5、结论及启示我国目前在燃料电池相关技术与国外还存在差距,用于供能领域的产品多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标准化、系列化,产量较小、价格较高。受资源禀赋、体制等因素影响,我国民用气价、电价不仅低于工商业,甚至低于实际成本。随着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技术持续进步,产品成本预计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在某些特定区域或特定场景将率先出现市场需求。(转自:《上海节能》) ...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是人类的战略能源发展方向,在未来全球能源结构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核能制氢将核反应堆与采用先进制氢工艺耦合,进行氢的大规模生产,并用于冶金和煤化工,是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大量消耗、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根据核能以及核能制氢的特点与冶金技术深度耦合具有天然优势,是开创性的重大技术交叉创新,若探索成功将引领世界核能与冶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钢铁企业要高质量发展必须突破环保约束、实施绿色发展。如何实现钢铁企业清洁绿色发展,核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研发形成关键技术,实现核能连续制氢与氢冶金的规模应用,大幅度降低成本,是突破化石能源的障碍、实现清洁生产非常有效的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