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随着发车指令发出,10辆氢能源货车齐齐发车,分别搭载国鸿氢能、博世动力、未势能源等燃料电池系统的49吨氢能重卡,满载笔电、汽摩配件、低危化工品等货物从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正式出发,将经贵阳、南宁、钦州港送达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当日正式贯通,并将开始常态化运营。这条“氢走廊”全程约1150公里,中途设有4座加氢站,将带动重庆、贵州、广西周边中短途支线物流应用场景,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渝黔桂干线示范项目正式启动,也标志着全国首条高落差、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正式贯通,是我国西部地区氢能产业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今年3月18日至21日,成功开展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重庆—贵阳—钦州干线贯通测试,验证了一期规划建设4座加氢站的保供加氢能力以及氢能货车在高海拔、长上坡等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与适应性,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已具备干线正式贯通运营的基础条件。 西部陆海“氢走廊”是我国首条以氢能重卡为核心的干线物流通道,一期的4座加氢站全部为中国石化承建,分别是重庆赶水加氢站、贵阳综保加氢站、百色伟鑫加氢站、南宁振兴加氢站,形成稳定供氢网络。“氢走廊”途经的重庆长寿、贵州六盘水、广西百色等地氢能资源丰富,电解水制氢、氨分解制氢等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工业副产氢年产量超40万吨、可支撑36万辆物流车需求。 这条“氢走廊”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产业纽带。据测算,仅干线双向潜在货源就有22万标箱/年,且途经重庆公路物流基地、贵州快递物流园、南宁市沙井江南物流园区等,应用场景丰富。“氢走廊”的建设将充分发挥沿线省区市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构建“绿色通道物流体系+氢能供给体系+氢能产业创新体系”的氢能全业态发展格局,促进交通、能源与产业深度融合。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喻宝才表示,中国石化川维化工联合重庆石油,在国内外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利用副产氢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期日供氢能力3200公斤,成为支撑“氢走廊”建设的重要仓储设施。重庆石油率先建成投运7座加氢站,成为重庆第一大氢能加注运营商。广西石油建成7座加氢站,是广西最大的车用氢能供应商。贵州石油依托贵阳综保二号加氢站建设,打造了氢能站建设模板,为省内氢能加注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数字氢走廊”服务系统发布。 后续,渝黔桂三地将加快推进通道“氢走廊”建设。比如,共同打造“千辆级”规模的氢能货车应用示范场景;探索重庆—钦州货源组织,挖掘高附加值货物、食品和冷链货物等货源;共建“氢能产业供需清单”,以氢能物流串联产业带,共同构建从制氢、储运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逐步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三地将搭建全国首个“氢车管理+碳管理”双系统平台。加快整合制氢、储运、加注全链路数据,推动沿线管理部门和物流、加氢、制氢企业共建数字“氢走廊”,在数字陆海新通道平台汇集反馈生产企业、物流企业、报关企业、加氢企业等的货品、货量、氢能储量、氢能需求量等信息,精准匹配物流、加氢、制氢等资源。 此外,编制西部首个氢燃料电池物流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力争尽快实现全场景接入“双碳”核算模块,形成“氢走廊”碳排放核算体系,促进“绿氢”规模化应用。 预计到202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渝黔桂沿线建设加氢站超过40座,推广氢燃料电池货车超过1500辆,年碳减排超过20万吨,建成“数字氢走廊”服务系统。 未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将依托“干支联动、辐射成网”的线路布局与渝黔桂三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逐步拓展至“13+2”省区市,试点示范建设成渝昆、甘新等“氢走廊”。 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 来源:上观网,央视新闻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