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国氢能产业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各行业“双碳”规划陆续制定出台,国家产业规划正式落地,各地方政策快速跟进,市场信心确立。随着示范城市群的启动执行,国内氢能产业开始进入产业化、市场化阶段。 回顾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的过程中,国内氢能产业发展迅猛,涌现出了一批奋起直追的氢能先锋队,并出现了“高铁模式”等一系列氢能产业的创新发展方式。 随着氢能产业向市场化阶段发展,核心要求也从技术的赶超突破、小规模示范验证向成本持续下降、技术与应用深度结合、扩展应用场景、规模化商业示范运营的方向发展。拥有技术自主创新能力、降本能力、应用延伸拓展能力的企业更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再次脱颖而出。 作为一家独一无二的氢能电化学装备平台,依靠垂直整合模式形成技术和成本双重优势的爱德曼氢能有望在新的产业阶段中赢得先机。 爱德曼是国内极少数实现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量产的知名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备燃料电池系统和核心装备生产线制造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爱德曼已经掌握从膜电极、金属双极板等核心部件到电堆、系统的技术和工艺,成功开发了30KW-223KW的单堆燃料电池系列产品,并具备各类专用模具和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垂直整合使爱德曼具备技术快速迭代能力、出众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要求迅速提供解决方案,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快速调节生产能力。 氢云链希望通过了解爱德曼的企业发展模式,探讨在氢能产业市场化阶段,企业应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和创新,如何才能在市场大潮之中勇立潮头。 01 双轮驱动,垂直整合 在产业发展早期往往存在两个特点:(1)存在大量的试错过程,技术迭代迅速,对供应商配合度要求高;(2)产业链配套匮乏,难以寻找上游供应商,即使找到供应商也由于经济性、研发理念等问题难以跟上迭代速度。 国内本轮氢能产业发展热潮之初,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小,前景不明朗,产业链不齐全,进口的零部件及设备更是天价。为解决产业链难题,攻克“卡脖子”难关,企业往往需要自行攻克大量技术和产业化的难题,因此头部企业都具备一定的垂直整合能力。 爱德曼是在垂直整合上做得最彻底的企业: 实现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和系统方面自研自产。爱德曼已经掌握从膜电极、金属双极板等核心部件到电堆、系统的技术和工艺,成功开发了30KW-223KW的单堆燃料电池系列产品。 实现了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和生产。爱德曼已具备工装模具、专用设备及生产线产业化(如金属双极板冲压模具、激光焊机生产线、CCM自动喷涂线、活化测试线等)的生产能力。 爱德曼高度的垂直整合能力在国内燃料电池企业可谓独树一帜,也拥有了别样的产品优势。 “在爱德曼这个平台上,燃料电池只是若干产品中的一个,这个平台上的产品还包括金属双极板、膜电极、电堆等核心零件和70%以上自主生产的装备生产线产品等,这个平台未来还会孵化出更多不同的产品。全国没有一家燃料电池企业能够100%自研自产三大核心零件,更没有一家能够自产主流生产线,这是爱德曼和其他厂家最大的不同。”爱德曼董事长徐黎明向氢云链说道。 更重要的,垂直整合造就了是爱德曼的技术快速迭代能力和成本优势,形成了技术和成本的双重壁垒。 02 技术与成本的双重壁垒 氢能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应用场景和使用需求快速增加,技术发展更新速度很快。行业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增长机会,在此情况下,没有不可逾越的技术和成本壁垒,只有不断的创新和迭代,产品的小规模迭代比大规模生产更为重要,也更为现实。 爱德曼贯通产品和设备的研发生产,不是为了简单地显示企业的技术能力,也不是把产业链上下游的投入和产出做简单的加减法,而是为了实现产品开发的高效快速迭代,保持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产生1+1>2的效应,把握市场机遇。 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创新并保持技术优势已经不容易,更难的是长期一直保持这个状态。目前爱德曼的技术和产品已经迭代到了第9代,其国产化自主生产线也已经迭代到了第5代。 持续的技术创新已成为爱德曼的核心壁垒之一。在核心零部件方面,爱德曼将金属双极板镀层的电阻从400mΩ/cm2降到了15mΩ/cm2,再到5mΩ/cm2——美国能源部曾要求2020年金属双极板的接触电阻要低于20mΩ,爱德曼远超国外标准。在电堆方面,爱德曼223KW单电堆在4月通过了国家机动车检测中心强检,体积功率密度达到5.18KW/L,其它各项参数均为行业先进水平。 燃料电池应用场景的扩展更是直接反应了爱德曼的优势。“产品应用拓展考验的是对燃料电池的理解:往哪做?怎么做?我们的产品研发非常快,对于我们关注的领域,三~四个月就会进行技术的变化迭代,进而形成产品整个设计,从而快速提供产品和方案。”爱德曼已经实现了从动力系统到发电系统、从移动式到固定式的产品发展。 装备制造能力进一步放大了爱德曼氢能的技术优势。“装备制造能力让我们在每升级一代产品的时候同步升级工艺和工艺装备。我们的生产线都是柔性生产线,可以兼容第一代到第九代产品。设备能力配合我们的产品研发能力,使得我们迭代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徐黎明说道 更重要的是,从材料、技术到设备的快速迭代能力,让爱德曼在降本道路上始终领先,而成本正是影响当下氢能产业化的核心因素。“成本的下降是多方面努力共同的结果,这种系统性的能力目前在行业内应该还是稀缺的。”徐黎明表示。“目前爱德曼拥有五个生产研发基地,分布在浙江、北京、上海、广东和山东,每个基地都是全套的膜电极、金属板和电堆,每条线的产能现在是两千台,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因此,垂直整合并不是简单向上和向下延伸整合,还要能够做系统整合,更关键的是能够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并把握合适的时间节点完成技术和成本的突破,才能在市场化竞争中形成壁垒,占据优势。 03 坚持实践和市场化的发展方向 爱德曼认为,氢能产业市场的机会与挑战将来自于市场化阶段,那才是一场可以真正验证一个公司持续技术创新、长期降本、规模化生产等综合实力的比赛,“我们拥有这个实力,所以很看好未来爱德曼可以在行业里保持持续领先。” 爱德曼一直以市场化作为企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宗旨。 一是重视产品验证。爱德曼是国内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最多的企业之一,也是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系统实车验证最多的企业之一。早在2020年底,就有约400台搭载爱德曼的金属双极板电堆的燃料电池汽车,装机车辆运行累计行驶里程达550万公里,实现了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产品的规模化、长距离实践验证。 “我们的金属双极板产品寿命远超过催化剂寿命,这已经经过了实践验证。行驶最久的单车两年半时间跑了超过20万公里,现在还在继续跑。”徐黎明说道。而新的金属双极板产品在性能与寿命方面已经更上一层楼,这有力地证明了爱德曼金属板燃料电池产品的可靠性。 二是提前布局市场化业务。爱德曼主要布局了交通与储能发电两条重要的业务线,其中储能发电是更市场化的应用,主要配合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满足电力部门「削峰填谷」的需求,对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意义。 “储能和分布式发电是一个市场化场景,目前都处于示范的阶段,预计未来一两年我们就可以把这条线进行商业化落地。我们希望把产能优势体现在市场化场景上,基于对燃料电池的理解延展新的应用场景。” 三是重视国际竞争。徐黎明表示:“我希望早点开放国内市场。现在我们有几年保护,将来一定是市场竞争,早点准备早点适应,所以我特别欢迎市场化竞争的到来。”徐黎明表示,爱德曼也在积极地走向国际市场,目前已经获得了来自海外的订单。 展望 对于产业的发展,徐黎明认为:“国内氢能还处在商业化初期阶段,市场潜力非常大,但这个竞争过程就像一场马拉松,需要在每一个阶段具备相应的核心实力。”爱德曼表示未来仍将继续强化研发,通过专业团队的能力提升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为市场化做足充分的准备。 徐黎明认为,目前国内产业发展相对较慢的原因包括基础设施不足和标准法规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和法规相对来说滞后一点,所以我们现在就极力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法规加快出台。在叉车、船舶、轨道车辆等应用领域,相关的法规加快落实布局,抓住发展机遇!” 徐黎明表示,企业应当发挥主人翁意识,加快推动产业发展。“我们通过一切机会为政府发展氢能建言献策,主动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对中国氢能产业的未来,徐黎明则充满了信心:“我们对中国氢能产业充满信心。就像光伏风电制造业一样,几年以后中国氢能制造业肯定能够领先全球。这个土壤能够培养出一片森林,而不是一个小花园!” 对于爱德曼的未来,徐黎明透露,爱德曼的发展战略与“双碳任务”、中国制造2025是一致的,发展的核心是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实现突破。未来,爱德曼的目标愿景是要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推动中国燃料电池技术与世界同步, 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氢燃料电堆及系统全套解决方案供应商。 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 来源:氢云链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