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云链,还给人类一个清洁的“粮食-水-能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政府招标量将爆发!2023年上半年超6亿订单花落谁家?

    政府招标量将爆发!2023年上半年超6亿订单花落谁家?

    氢云链2023-7-28 10:42
    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处于市场化前夜,2023年政府采购仍然是企业订单主要来源。氢云链对2023年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公开招投标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燃料电池汽车招标428辆,招标预算总额超过6亿,氢云链概况如下5个特征:1、总量同比下降约40%。2023年上半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招标数量为428辆,同比下降约39%;招投标预算总额超过了6亿,同比下降约41%;招标项目数量为18个,同比下降约30%。2、平均单车价格下降约15%。根据中标金额,2023年上半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平均单车价格约为140万/辆,对比2022年上半年164万元/辆下降约15%。3、重卡占比近6成。从车型数量看,2023年上半年重卡招标数量占比达59%,客车与专用车分别以27%和12%分列二三,客车-专用车的二元结构被打破。4、四川第一,城市群占比67%。2023年上半年共有10个省份发布燃料电池汽车招标项目,四川发布的招标量和预算额均位居第一;根据氢车招标数量分布情况,城市群地区仍是招标项目主力,占比达到67%。5、国鸿、捷氢配套数分列一二名。2023年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招标项目已公开确认的配套商有10家,其中国鸿氢能与捷氢科技分别位列第一名、第二名。氢云链分析及结论如下:1、下半年招投标将放量。对比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增长,燃料电池汽车公开招标的情况似乎并不理想,原因何在?氢云链认为,2023年上半年招投标数量同比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1)政府项目招标时间后延。部分地方政府将招标计划推至下半年,如仅6月各地政府就发布了1032辆燃料电池汽车招标预告,其中百余辆预计在7月释放;(2)企业项目订单增加。部分企业的燃料电池汽车采购项目并不需要走招标公示流程。因此氢云链认为,国内下半年氢车招标数量有望大幅增加。2、氢车逼近市场化阶段。从重卡占比提升、单车价格下降、企业项目数量增加等特特征看,国内燃料电池汽车成本正在持续突破,2023年有望在特定场景下跑通商业模式。氢云链综合判断,下半年国内的招投标将集中放量;国内燃料电池汽车正在不断逼近市场化阶段。2023年上半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公开招标具体情况如下:(说明:本文仅统计于今年上半年新发布招标的燃料电池汽车项目,不包括列车、叉车等车辆的项目,也不包括预招标状态的项目)一、总体情况:四川登顶、招标车辆数量同比下滑39%18个项目、428辆氢车、超6亿预算。据氢云链产业数据库统计,如图表1所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公开发布了18个氢燃料电池汽车招标项目,对比2022年同期26个下降约30%;招标项目涉及全国10个省级行政区,对比2022年同期9个省级行政区上升约11%;采购预算金额合计超6亿元,对比2022年超10亿元下降约41%;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招标总量为428辆,招标量对比2022年同期的697辆下降近39%;以中标金额计算,平均单车价格140万/辆,对比2022年上半年平均单车价格为164万元/辆下降约15%。图表1 2023年上半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采购项目地区分布情况备注:燃料电池汽车招标采购量不含客运指标、运力服务等招标采购量 数据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二、地区分布:四川、内蒙分列一二四川、内蒙古位居前二。如图表1所示,在10个发布氢车公开招标项目的省级行政区,四川与内蒙古在氢车招标数量和预算额上均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其中在招标数量方面,四川为102辆,内蒙古为77辆,在预算额方面,四川约为1.6亿元,内蒙古约为1.2亿元。示范城市群地区总量占优。示范城市群地区招标总量为283辆,占比约66%,预算金额约为3.6亿元,占比约为60%。示范城市群地区依然是燃料电池汽车招标项目的主力。三、车型结构:重卡强势登顶、一家独大重卡强势登顶。如图表2所示,2023年上半年四大类车型均有招标数据。在428辆燃料电池汽车中,重卡招标量占比达59%高居榜首,客车、专用车和物流车分别占比27%、12%和2%。根据以往的燃料电池汽车招标的情况,客车和专用车均为政府和国企的主要招标车型,因此招标项目主要呈现客车“一家独大”和客车-专用车“二元结构”。2023年上半年,物流和能源国企招标项目推动重卡占比快速提升,再次打破氢车公开招标的车型结构。图表2 2023年1-4月国内燃料电池汽车招标采购量车型分布图数据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三、车企分布:圣圆红岩、雄川氢能、飞驰汽车前三圣圆红岩、雄川氢能、飞驰汽车位列前三。如图表4所示,截至发稿前,已有415辆燃料电池车公开了中标的车企,共有13家车企获得了订单,其中圣圆红岩、雄川氢能、飞驰汽车分别以以77辆、51辆、和50辆位居前三,中标量前三占比为43%,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个百分点。图表4 2023年1-4月国内燃料电池汽车车企中标情况数据来源:氢云链数据库四、配套商分布:国鸿氢能、捷氢科技位居前二国鸿、捷氢、雄川位居前三。如图表5所示,截至发稿前,2023年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招标项目已有10家配套商被公开确认,其中国鸿氢能、捷氢科技、雄川氢能的配套数量位列前三,TOP3占比达到56%,对比去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图表5 2023年1-4月国内燃料电池汽车配套企业中标情况数据来源:氢云链数据库氢云链2023年上半年盘点系列:1、《24起融资超26亿!为何氢能产业融资额总体下降?》2、《42市同发力!乘用车破百、国鸿双冠!一文了解上半年氢车上险情况》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重磅!氢能全球市场建设提速 《G20氢问题高级别自愿原则》发布

    重磅!氢能全球市场建设提速 《G20氢问题高级别自愿原则》发布

    氢云链2023-7-26 09:47
    7月22日,由印度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期间的第四次能源转型工作组部长级会议在果阿邦举行。在果阿举行的马拉松式会议结束后,部长们联合发布了一份成果文件和主席总结,这被视为11月底联合国COP28气候谈判之前的一个重要契机。作为本次大会的成果之一,《二十国集团氢问题高级别自愿原则》(以下简称“《原则》”)正式发布。英文原文见文末。概况而言,《原则》强调了G20在氢能行业标准、氢能贸易、氢能项目合作、基础设施、氢能前沿技术等5个方面开展全球合作达成共识。氢云链认为,《原则》释放了3个信号:(1)地位提升。与以往被包含在碳中和主题不同,《原则》为氢能单独发布了资源原则,提升了氢能产业的地位;(2)共识达成。全球范围内发展氢能产业的共识达成,G20发展氢能全球市场的意愿逐渐明确;(3)基础条件。氢能产业在技术、成本上正在持续突破,已经逐渐具备开展全球贸易的基础条件。《原则》内容如下:《二十国集团氢问题高级别自愿原则》G20关于氢能的高等级自愿原则我们计划支持自愿原则,在所有领域实现减排,并努力解决可持续性问题。这将通过加快零排放和低排放技术产生的氢及其衍生物(如氨)的生产、利用和贸易措施,有助于实现全球净零温室气体排放/碳中和目标。为此,我们欢迎以下五项关于氢的高级别指导性自愿原则:1. 制定行业标准:鼓励在制定国家标准方面开展合作,并努力实现全球统一的方法,对零排放和低排放技术生产的氢及其衍生物(如氨)进行认证。2. 开展氢能贸易: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促进零排放和低排放技术生产的氢及其衍生物,如氨,在有弹性和多元化供应链的支持下进行自由和公平的贸易。3. 促进项目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研发合作,提升国际合作水平。4. 发展基础设施:促进投资,调动资金,发展基础设施,以提高零排放和低排放技术生产的氢及其衍生物(如氨)的生产、利用和全球贸易。5. 促进前沿技术。在零排放和低排放技术制氢及其衍生产品(如氨)方面,支持并推动自愿信息共享、合作、对话、知识交流和能力建设。氢云链评论:为啥《原则》重要?氢云链CEO认为,《原则》回答了要不要干、能不能干氢能产业的问题。首先,回答了要不要干的问题。氢能全球市场的形成的前提是全球主要国家先行达成共识,而G20国家占全球贸易贸易总额的75%以上,所以《原则》发布就代表主流国家对能不能发展氢能产业的一个态度和产业发展趋势;其次,回答了能不能干的问题。氢能国际化,或者氢能若成为跟石油、天然气一样的大宗商品,先要满足具备成本、标准、运输、基础设施、定价方式等必要条件,而《原则》在成本、标准、运输、基础设施、定价方面达成基本共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为下一步全球“如何干、怎么干”氢能产业奠定了一定基础。氢云链据此认为,《原则》重要性在于全球共识和向产业释放的产业信号引导功能。注:G20成员国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和欧盟。《原则》原文如下:G20 High Level Voluntary Principles on HydrogenWe intend to support voluntary principles to enable emission reduction, in all sectors, and work towards addressing sustainability aspects. This will contribute to achieving global net zero GHG emissions/carbon, neutrality goals by accelerating measures towards the production, utilization, and trade of hydrogen produced from zero and low emission technologies and its derivatives such as ammonia. For this purpose, we welcome the following five high-level guiding voluntary principles on Hydrogen:1. Encourage collabo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tandards and work towards globally harmonized approach to certification for hydrogen produced from zero and low emission technologies and its derivatives such as ammonia.2. Promote free and fair trade of hydrogen produced from zero and low emission technologies and its derivatives such as ammonia in line with WTO rules, supported by resilient and diversified supply chains.3. Acceler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siness models, and R&D collaboration to enhanc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4. Promote investments, mobilize finance, and develop infrastructure for enhancing the production, utilization, and global trade of hydrogen produced from zero and low emission technologies and its derivatives such as ammonia.5. Support and enable voluntary information sharing, cooperation, dialogue, knowledge exchange, and capacity building on hydrogen produced from zero and low emission technologies and its derivatives such as ammonia, with an aim to contribute to net zero GHG emissions/carbon neutral pathways, including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s and institutions.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42市同发力!乘用车破百、国鸿双冠!一文了解上半年氢车上险情况

    42市同发力!乘用车破百、国鸿双冠!一文了解上半年氢车上险情况

    氢云链2023-7-25 09:30
    氢云链数据库显示,2022年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达2158辆,与同期中汽协2495辆、2410辆的产销数据相差数据的差距不大。氢云链分析2023年上半年的上险量统计数据特点如下:1、市场规模:总量翻倍增长。2023年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2158辆,同比增长了109%,其中近半上险来自于6月份;系统装机总量达到了198698kW,单车平均功率为92kW(2022年全年单车平均功率为98kW)。2、车型结构:乘用车市场悄然启动。上半年,氢车市场中熟悉的重卡-客车-物流-专用车的四元结构被打破,乘用车上半年上险突破了100大关。3、市场集中度:燃料电池企业市场集中度大幅下降。上险数据的系统企业数量达到44家,同比增长38%;系统企业CR5为48%,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车企CR5为52,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4、企业竞争:丰田进入前十,老牌企业领先。上险数量top10基本是老牌燃料电池企业,丰田系(包括丰田和华丰品牌)首次进入前十,这也是首次有外资品牌进入系统商半年度上险量前十。5、地区分布:氢车从重点地区向全国扩散。有氢车上险数据的城市数量达到了42个,同比增长了45%,增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非城市群地区,呈现出氢车向全国扩展的态势。氢云链分析结论如下:1、市场行业与企业业绩走势“相悖”。根据氢云链调研,上半年多家燃料电池企业表示市场行情不佳,这似乎与产销、上险数量大幅增长相矛盾。根据系统商市场集中度和上险车辆市场分布情况,氢云链发现上半年氢车市场呈现出一定“长尾市场”的特点,因此形成了市场总规模大幅增长,但个体企业业绩增长乏力甚至倒退的情况。2、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继续逼近市场化阶段。从订单结构看,氢车仍处于市场导入期;考虑氢车加速向全国地区扩散、系统商市场集中度大幅下降,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正在逼近市场化阶段。3、国际化竞争苗头已现。丰田进入系统商上险量前十,现代的广州燃料电池工厂投产、产品登上工信部目录,外资品牌在上半年可谓来势汹汹;作为对比,自主品牌国鸿、清能、重塑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这显示燃料电池的国际化竞争已经悄然开始。2023年上半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具体情况如下:一、车辆类型情况乘用车占比显著走高。如图表1所示,2023年上半年上险的燃料电池汽车中仍以重卡、客车、专用车为主,其中重卡占比为39%、客车为23%、专用车占比20%。专用车、物流车和乘用车占比走高导致今年重卡和客车的占比较去年有所下降,尤其上半年乘用车占比达到了8%。重卡“撑”起二季度市场。重卡主要的投放时间与去年存在相似的情况,其中82%的上险数据来源于二季度。从上海、北京等地公布的2022年度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项目来看,重卡的推广目标占比最高,而随着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验证的初步完成,氢能在长途重载领域的优势正逐步被市场认可。图表1 车型分布情况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二、地区分布情况北京再登顶,京沪粤位居前三。2023年上半年共有22个省级行政区有上险数据,达到2021年全年的数量。如图表2所示,上险量TOP5地区依次为北京、上海、广东、河南和湖北,北京以绝对的优势位居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在沉寂近两年后终于有所放量。42个城市运营,城市群占比达72%。上半年共有42个城市有上险数据,远超去年同期的29个。随着2022年大量省份发布氢能专项规划,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地区分布有所扩展,但上半年的主要市场依旧集中在城市群地区,城市群上险量占比达72%。随着各城市群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部分地区氢车投放有所加速,以河南为例,去年同期河南仅有1辆上险数据,今年河南上险量则位列全国第4。根据河南2023年规划,今年将新推广1055辆燃料电池车,预计后续河南市场将一步走高。非城市群地区是公交车投放主力。今年上半年共有207辆燃料电池城市公交上险投运,其中超过65%来自于非城市群地区,显示出各地方政府开始逐步将氢能规划落实。图表2 各省上险量分布情况(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三、车企情况上半年共有30家车企有上险数据,如图表4所示,TOP5车企依次为厦门金龙系、东风系、飞驰汽车、北汽福田系和宇通系。车企集中度降低。今年上半年,车企的集中度较2022年显著下降,其中CR3为36%、CR5为52%,而2022年同期CR5高达77%。随着各省氢市能规划的发布,各地车企也开始加入氢能产业,目前各省份燃料电池汽车上险较为分散,使得车企集中度有所下降。图表3 TOP5车企上险量情况(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备注:厦门金龙系具体包括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宇通系具体包括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系包括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北汽福田系包括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福田欧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四、44家配套企业情况国鸿氢能配套量和装机量双登顶。上半年共有44家燃料电池厂商参与配套,如图表5所示,TOP5配套商依次为国鸿氢能、重塑科技、捷氢科技、国氢科技和亿华通。国鸿氢能凭借广泛的订单来源成功登顶配套量。配套商集中度快速下降。以主机厂口径统计,上半年44家燃料电池系统商参与配套,今年配套商的集中度较车企集中度更低,CR3仅为34%、CR5为48%,其中CR5较去年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图表4 燃料电池企业配套数情况(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总装机功率与装车量排名基本一致。装机功率方面,如图表5所示,由于上半年各配套商的平均单车功率较为接近,导致配套商的装机功率排名与数量排名相差不大,TOP5企业依次为国鸿氢能、重塑科技、捷氢科技、亿华通和海卓动力。图表5 燃料电池企业配套装机情况(单位:KW)来源:氢云链数据库小结2023年是城市群政策推广的第二个执行年度,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回顾2023年氢云链在新年贺词中预测:2023年将是氢能产业“量”与“质”齐升的一年;2023年将是社会资本入场“抢货”的一年;2023年将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的一年。加氢站、输氢管道、制氢站、液氢的建设将集中爆发;高压气氢、液氢的管理标准进一步完善,国内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将开始有序全面推进;2023年将是“全球氢能产业看中国”的一年。部分布局国外市场的上游核心企业,有望开 ...
    风氢扬刘军瑞:技术竞争进入“水面以下”,燃料电池企业如何竞争?

    风氢扬刘军瑞:技术竞争进入“水面以下”,燃料电池企业如何竞争?

    氢云链2023-7-24 10:30
    2020年年末,氢云链提出“能用,好用,通用”的燃料电池产品发展三段论。经历了多轮的性能战、价格战,解决了技术的“有无”和产品的“能用”问题后,截至2023年7月,中国氢能产业已经打通了燃料电池技术链条,成为全球第二大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在2023FCVC大会上,针对2023年产业现状,包括发展阶段、技术差距、成本下降和市场竞争等问题,氢云链专访了国内技术领先的燃料电池企业——风氢扬董事长刘军瑞,其整车企业背景为问题讨论以及在新阶段、新趋势和新需求下,风氢扬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带来了更多维度的思考。图1 风氢扬科技董事长刘军瑞一、四大问题探讨燃料电池的竞争与发展1、技术:从“能用”向“好用”发展,技术竞争已经进入“水面以下”在产业链方面,目前行业内普遍认为,在核心材料及零部件、生产及实验设备、整机制造等环节,国内企业已经可以基本实现自主化。随着产业链基本成型,燃料电池产品开始进入同质化竞争阶段,各家企业在性能宣传差异化不明显。刘军瑞: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下一步突破重点。“这里有很多基础性工作。例如一个简单的CVM,大家都有,但如何做到稳定的连接,不报故障?这是一个一致性、稳定性的质量控制的事情。”刘军瑞说道。“综合来看,行业目前都能解决产品能不能用的问题,但好不好用,目前投入的力度在各方面来看都还不够。”刘军瑞说道。氢云链认为,这意味着性能参数等“水面以上”的竞争已经趋向完结,燃料电池技术竞争已经开始进入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水面以下”的竞争,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各个细节上“向深挖”。而国内外燃料电池技术的差异同样反映了国内技术需要向精细化发展。国内燃料电池产品经过了多次“功率战”、“功率密度战”,系统功率迅速从30KW快速攀升到300KW以上,电堆功率密度突破“6”的大关,国内企业在功率层面快马加鞭,已经实现了对国外企业的赶超。但在整体性能方面,业内普遍认为外资品牌仍领先于国内。刘军瑞:外资品牌工作可能相对扎实,在材料、在基础研究上做得多;国内的相对激进一些,但相对粗放,在应用创新做得多。图2 风氢扬元极系列燃料电池系统“对比国外企业我们可能还有一些差异,一方面除了材料、工艺,还有一些关键的know-how,另一方面我们在进步的同时国外也在进步。比如丰田,他们的技术发展跟我们此前想的可能还是不太一样。他们的积累更深,而且有自己的诀窍。”氢云链认为,在基础研究领域,只有像博世这样有大量的基础研究人员的企业才能推得动基础研究。考虑国内燃料电池企业尚处于求生存的阶段,强调基础研究大量投入是不现实、不经济的,期待后续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后补齐国内基础研发短板。2、成本:产品成本进入低价“内卷”时代,市场洗牌阶段来临在“性能战”外,国内燃料电池产业还经历了数次“价格战”。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价格战的势头愈演愈烈。对于价格竞争,业内有不同观点:有观点认为价格竞争有利于加速应用规模扩大,也有观点认为恶性价格竞争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刘军瑞认为,价格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好事。一是证明行业还在进步,二是能够筛选出真正的优秀企业。“我觉得这个阶段,真正有能力的、为行业做出贡献的,才能够在市场生存。所以说市场很快就会进入到一个洗牌阶段。”对比国外企业,刘军瑞认为,国内燃料电池企业在综合成本上已经具备与国际领先企业竞争的能力。“我觉得我们成本上完全可以跟国际企业PK。从材料成本上国内不一定低,但从综合成本上来说比国外低,更有竞争力。”氢云链认为,价格战是中国市场的必然事件,A公司不打B公司也会打,但最终产品价格会回归到相对合理的水平。对于企业而言,在打磨技术和产品的同时,要保持产品成本下降的能力,能够在价格战中不被淘汰出局。3、市场应用:氢车示范中对企业应更宽容,非车用市场道路漫漫无论行业内外,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中的经济性、故障率等问题讨论中都是津津乐道。对于示范项目中的表现,刘军瑞认为市场应当更宽容。“目前燃料电池汽车每一年都在滚动着往前发展,处于快速更新阶段。以故障率为例,我觉得从规模上讲可能还没有到强调故障率的阶段。到2025,燃料电池汽车具备一定的体量,在零部件层面已经实现了质量稳定可靠,才能去强调系统、整车级别的故障率。”图3 风氢扬燃料电池叉车产品同时,刘军瑞也提出,系统及整车级别的故障率的挑战将会淘汰一批企业。“这对系统综合能力要求会非常高,很多企业可能做着做着就掉队了啊,跟不上了。”行业一直积极探索非车应用,2023年来,发电、两轮车等应用场景颇为火热。对非车用场景,刘军瑞认为,目前非车用与车用领域有相通之处,但这些领域的发展速度会更慢。“目前非车应用主要基于车用的单系统,未来可能往多系统并联方向发展,例如固定式发电站。但我觉得可能它还要走更长的路程,在市场上一定是车用先行。”氢云链认为,目前非车用市场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具备经济性,企业可以进行探索,前提是聚焦主业,保证企业在某个细分赛道上领先,“样样通,样样松”是企业发展大忌。4、合作模式:燃料电池企业与车企合作应“先扩再收”燃料电池企业与车企的合作要“先扩再收”。目前燃料电池汽车项目主要由燃料电池企业主导,随着车企对燃料电池关注度逐渐提升,燃料电池企业与车企的技术合作模式也将发生变化。刘军瑞认为:“燃料电池企业需要把自己的功能扩展,不仅仅是做集成,可能还要往整车上走,自己跑通流程后指导车企,然后把这块内容过渡给车企,燃料电池企业再回到自己的位置。”氢云链认为,未来整车企业必然会将业务延伸到系统甚至电堆环节,在整车企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下,将对现有燃料电池企业是一个挑战,需要找准定位,与车企协同发展。二、3.0平台突破,风氢扬正在赶超先进成立三年,风氢扬已经推出了第一代高性能产品、第二代平台化产品,其中第二代产品基于“异源同构”理念,依托车规级开发流程,打通原理设计、结构开发、控制优化、试验验证等底层开发逻辑,率先建立系统通用基础技术平台,可以对市面主流品牌超过15款电堆实现全面兼容,将燃料电池开发周期从10个月降低至最快2个月,整体开发效率提高80%。风氢扬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良好的产品口碑,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刘军瑞说道 ...
    持续补贴!上海打响氢车商业化验证“第一枪” 《上海交通领域氢能推广应用方案》发布

    持续补贴!上海打响氢车商业化验证“第一枪” 《上海交通领域氢能推广应用方案》发布

    氢云链2023-7-21 10:00
    7月20日,上海交通委发布《上海交通领域氢能推广应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政策》”)。《政策》核心思想是上海氢能产业率先提出进入商业化示范运营新阶段,或者说进入经济性验证和探索阶段。该《政策》干货颇多,对氢能企业实践的指导意义更进一步;同时《政策》具有政策引导属性,有望影响全国其他地方氢能产业政策的制定。该《政策》总体继承了《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 年》,但有多个特殊之处,需要产业关注,氢云链总结如下:1、明确主管部门《政策》是国内首个交通委牵头发布的政策,一改此前基本由发改委牵头的惯例,主管部门明确,对实践指导作用更强。2、持续补贴保障强调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与稳定、持续财政补贴。《政策》明确提出减轻示范应用的经济负担,有持续稳定的经济保障,增强了企业参与示范的信心。一般来说,“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用于政府认定的重要或战略产业,这意味上海对氢能产业的重视程度,随着氢能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单纯的财政应用补贴,未来有可能转向更全面的扶持。3、管制有望放松强调氢气的燃料属性,有望进一步推动将氢气按照能源属性(不单单是危化品属性)管理,放宽管制力度。此外《政策》还强调加快70MPA加氢站建设,简化加氢站审批流程。4、进入商业验证阶段技术方向:在技术方面没有涉及具体性能参数,仅提及提升堆功率,并重点强调燃料电池汽车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降低故障率。这说明《政策》认为燃料电池技术仍需进一步有突破,但产品质量可靠已经成为更加重要的因素,表明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商业模式:强调燃料电池应用以经济性为市场导向,与此前主要“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表述更为具体、细致,代表产业进入打通商业模式阶段。氢气来源:强调副产氢,旨在降低氢气成本,全文未提及绿氢,显示《政策》重视因地制宜、重视示范运营中的经济性,希望加快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速度。5、抢先乘用车布局反复提及乘用车,扩大新应用场景布局,加大上海新能源汽车板块竞争优势。总结:从国家层面看,“自下往上”的大氢能产业政策特征没有本质变化,“地方政府+头部企业”牵头发展的趋势也没有本质变化,上海《政策》的发布符合国内氢能产业政策特点。以下为政策原文。上海交通领域氢能推广应用方案(2023-2025年)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4起融资超26亿!为何氢能产业融资额总体下降?

    24起融资超26亿!为何氢能产业融资额总体下降?

    氢云链2023-7-20 10:23
    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氢能难以离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实际上,资本市场热度变化与产业发展阶段变化、产业关键环节变化和重点企业趋势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分析资本参与度是判断产业发展前景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维度之一。氢云链根据公开信息统计,2023年上半年,国内公开披露了24起氢能企业的对外融资事件(不包括二级市场增发融资事件),对照2022年,同比增长约26%;融资总额超26亿,对照2022年,融资总额同比下降约16%。如图表1所示,几笔融资过亿的大额资金集中在燃料电池环节,电解槽环节企业尚未出现大规模对外融资,仅有少数零配件企业有过千万融资案例。图表1 国内2023H1融资项目情况来源:氢云链根据图表1,氢云链分析2023上半年,国内氢能产业总计24起融资事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总融资企业数量上涨、总融资总额下降公开信息显示,2023上半年公开的24起氢能企业融资事项,同比增长约26%;融资总额超26亿,同比减少16.1%,平均单笔融资额度有所下降,其中,获得过亿融资的企业仅有6家,包括亿华通、唐锋能源、科润新材料、东德实业、大陆制氢、鲲华科技等。2、融资逐渐多元化,不同环节均有“下注”如图2所示,融资前三名环节分别为燃料电池零部件、电解槽及零部件、氢储运。但与以往燃料电池环节占据绝对融资数量不同,今年上半年燃料电池环节仅有14起融资,对照2022年,融资企业数量占比同比下降20.6%。其中,各类零部件企业7起融资,包括膜电极、质子交换膜、碳纸等;电解设备、材料及零部件环节有3起以上,包括一家老牌槽商、两家新进入的零部件等企业;其他产业链环节,包括氢储运环节3起、用氢环节3起、加氢站环节1起融资事件。图表2 2023H1融资项目构成情况来源:氢云链3、资本前瞻性布局增多,小众、技术未成熟环节受到资本关注此前相对小众的技术路线开始受到部分资本关注,例如在储运环节的3起融资事件中,氢源智能为固态储氢、中太技术为液氢、氢易能源为LOHC;掺氢燃气轮机企业慕帆动力和聚焦热电联供的铧德氢能也于上半年完成了大额融资。此外,有3家企业成立时间不到一年,分别为氢新科技、华胜渭蒲和福氢氢能,其中华胜渭蒲于今年1月成立。氢云链认为,上述氢能企业融资的特点,直接反映了行业发展阶段、资本关注热度和行业重点发展方向等情况。针对2023年公开融资事项的特征,氢云链总结如下:1、融资总额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1)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等整机环节未进行大规模融资从现象看,氢能产业融资相对容易的企业有两类:一是整机环节,如燃料电池系统和电解槽设备企业;二是上游核心零部件或材料企业,如膜电极、隔膜企业。但上半年燃料电池与电解槽企业未出现大范围的大额融资案例,导致融资总额下降。2022年多家燃料电池头部企业完成了用于扩产和新品研发的大额融资,如未势能源9亿A轮融资、爱德曼超4亿B轮融资等。2023年以来,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在技术、成本、市场规模和政策方面,均无实质变化发生,同时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行情不如预期情况下,企业扩张较为谨慎,甚至讨论如何收缩和聚焦,所以,燃料电池头部企业的融资需求未充分释放是融资总额下降的第二个原因。事实上,2023年,因为部分头部企业估值出现一二级市场倒挂现象,一级市场燃料电池环企业估值高、退出难,融资难度有所增加,也是上半年融资总额下降的一个考虑因素。在电解设备方面,2022年开始,市场涌现了大量电解槽厂商,企业多且产品同质化严重,“起步即时红海”、内卷严重,导致资本方看不清楚趋势,对电解槽环节的企业增长速度、增长空间的确定性没有信心,观望情绪浓厚,真正下场的资本也不多,因此电解槽环节的融资行情尚未大规模出现,拉低了行业总体融资总额上升趋势。但根据氢云链调研发现,今年6月份以来,资本方对有核心技术优势的槽商的热情出现快速上涨趋势。(2)经济性验证尚未结束,资本观望或试水阶段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球氢能产业基本完成了技术验证,但商业模式或者经济性验证尚未正式完成,还处于市场化阶段前夜,叠加当下一二级市场还缺乏“赚钱效应”,以及资本市场对于氢能发展规律、前景存在认知不充分的前提下,大量资本还处于早期了解赛道、对标的企业考察、观望和试水阶段。赚钱“引爆点”没出现,资本方观望、犹豫,不愿大规模下场,可能是上半年融资总额下降的第二个原因。据氢云链了解,部分企业融资窗口未在上半年关闭。这也是融资总额同比2022年上半年下降的一个原因。实际部分燃料电池及氢能头部企业已经完成了大额融资,但部分企业对融资信息讳莫如深,秘而不宣,但总体不影响本文分析结论。2、市场发展正在推动资本进入更多的氢能产业环节随着氢能示范项目的增加和深入,社会对于氢能应用的了解加深,2023年以来,氢能产业链多个细分赛道的市场预期开始确立,也吸引到资本青睐,资本市场关注点开始从燃料电池汽车等应用领域,逐渐扩散到氢气的制、储、运、加等中上游环节。尤其是市场确定性较强的核心零部件及材料环节,明显受到资本市场青睐,但因投资标的少,少数企业已经开始出现估值泡沫现象。3、氢能创新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已经受到资本方关注各类储氢技术、用氢技术的融资案例出现,小众和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未成熟环节的资本关注度提升。显示了资本的包容度和产业发展信心正在增强,也说明氢能产业部分技术仍待进一步攻关,还有较多的投资机会。例如,聚焦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和前沿技术攻关的新企业容易获得资本青睐,如氢新科技聚焦高温燃料电池等。综上,2023年上半年,氢能产业融资相对容易两类企业均未出现大规模融资案例,资本观望情绪等原因是融资总额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考虑到,国内下半年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进一步放量、绿氢示范项目持续上马等因素将推动下游燃料电池和电解槽整机企业融资需求释放,将拉动上游材料及零部件环节的市场行情发展。氢云链据此预测,2023年下半年氢能企业投融资有望迎来一波高潮,产业资本为主,金融资本为辅,形成“投融两旺”新局面。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加氢30分钟可运行32小时!国内首台氢能地铁施工车在襄阳下线

    加氢30分钟可运行32小时!国内首台氢能地铁施工车在襄阳下线

    氢云链2023-7-18 17:14
    7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下线仪式在湖北襄阳举行,国内首台氢能源地铁施工作业车在此正式下线。本次下线的氢能源地铁施工作业车,采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具有绿色、智能、高效、可靠等优势,必将助力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抢占氢能轨道交通发展“新赛道”,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也将为襄阳市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注入强劲动力。据了解,由于该车采用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设计时速80公里,一次加氢30分钟,即可连续运行32小时。作业时不用架设取电网,没有废气和噪音,可广泛应用在地铁、隧道、矿山等作业领域。与传统燃油作业车相比,全生命周期可累计减少碳排放225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丁树奎表示,当前全国地铁运营里程已达到1万公里,在建里程6000多公里。地铁施工和运维车辆正在加速推广普及新能源车,市场前景巨大。他指出,氢能源地铁作业车的下线,对推动行业绿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近年来国家、省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明确氢能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在襄阳打造氢能作业车生产基地,进一步助力襄阳打造中部地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在仪式现场,襄阳市人民政府与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襄城区人民政府也与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创新能)签署了项目投资协议。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下线的国内首台氢能源地铁施工作业车动力系统由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提供。在此次地铁施工作业车下线之前,荣创新能已经为中国首辆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调车机车、世界首辆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接触网检修车、国内首列氢燃料混合动力铰接轻轨车、氢燃料混合动力城市轻轨车以及全球首列时速160km/h氢能全自动市域动车等氢能轨道交通产品上配套提供的氢能动力系统产品。荣创新能正不断推动氢能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湖北日报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工信部373批:现代正式打响中国氢能市场;国鸿氢能嘉兴总部上榜

    工信部373批:现代正式打响中国氢能市场;国鸿氢能嘉兴总部上榜

    氢云链2023-7-17 16:13
    2023年7月13日,工信部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3批)和《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二批)拟发布内容予以公示,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氢云链据悉,第373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公示的新产品中,申报的燃料电池产品共13户企业22个型号,具体情况参见图表1。本次公告特点如下:1、河南、成渝地区配套商活跃。本批次,河南和成渝地区配套商共计配套了11款车型,近几个批次来看,河南和成渝地区的配套商整体较为活跃。成都地区依托本次大运会等活动带动了四川地区一小波燃料电池汽车的投放行情,而河南地区在前期准备工作初步完善后也开始逐步放量。2、现代正式打响中国氢能市场。继372批次首次作为配套商登上工信部产品目录后,本批次,现代商用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也首次作为车企登上工信部产品目录,同时配套了现代氢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的燃料电池系统。随着现代位于广州工厂的启动,现代也正式打响中国氢能市场。3、8家新企业上榜。本批次共有8家企业首次登上产品目录,其中车企4家:现代商用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中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江苏悦达专用车有限公司和新航达(重庆)智能汽车有限公司,配套商4家:焦作同声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封同声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安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同声氢能为重塑集团和中原内配的合资公司。4、国鸿氢能嘉兴总部首上榜并携手东方氢能登顶。本批次,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首次登上产品目录,并以配套4款车型的数量携手东方氢能登顶配套商。配套企业数量统计说明:系统商数量统计合并到主机厂,如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到国鸿氢能。图表1 373批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公示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在整车企业方面,13户企业,11家配套企业、22款车型上榜。从上榜数量排名看,郑州宇通和中国重汽分别以4款车型并列第一;东风集团、江苏悦达、现代中国分别以2款车型并列第二;其余车企均为1款。图表2 整车产品上榜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从产品类型来看,燃料电池专用车有7款、卡车底盘有6款,重卡有5款,客车和物流车各2款。图表3 整车类型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从11家配套企业来看,国鸿氢能和东方氢能各以4款的配套量并列第一;亿华通和现代分别配套3款车型并列第二;安泰环境、广东清能、同声氢能和博世氢动力分别以2款车型并列第三;其余配套商均为1款。(备注:企业配套总数均归到母公司)图表4 燃料电池配套企业上榜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高能耗产能关停倒计时?“工业+绿氢”突破能耗+碳排放“双控”天花板

    高能耗产能关停倒计时?“工业+绿氢”突破能耗+碳排放“双控”天花板

    氢云链2023-7-14 19:28
    供给侧改革浪潮之后,国内关停了大量高能耗、高排放的低端落后产能。在已被关停的企业为转型升级、盘活产能而苦恼时,新一轮的针对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和低端产能的大规模淘汰浪潮又将来临。根据2023年7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中能效水平要求,此前政策明确的25个重点领域原则上应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而对于11个新增的管控领域,原则上应在2026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预计未来2-3年内,高能耗、高排领域,小微规模企业将陆续退出,落后产能的淘汰更是不可避免。企业唯有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能效和碳排放的下降,开辟符合先进生态环保理念的新赛道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以河南濮阳中原油田为代表的企业正在通过发展氢能源,探索“产能关停-布局氢能-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模式。氢能源助力企业解决“能耗+碳排放”双控对于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而言,由于日趋严格的能耗双控、“双碳”等原因,向新能源方向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相对明确的方向。同时新能源属于重资产行业,而且受政策、技术、环境的影响明显,对工艺、运维等水平要求高,这与化工等高能耗企业的运营特点高度契合。如表1所示,国家已经明确提出可再生能源电力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广东更是一马当先,提出可再生能源消费直接不纳入“能耗双控”。需要指出的是,风光电等新能源更多解决的是企业能耗问题,对于企业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如炼钢、煤化工、炼化等过程的碳排放。随着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企业还需要探讨更多的解决方案。氢云链认为,工业企业的深度减排可能还需要发展氢能相关业务,“工业+绿氢”模式将突破“能耗+双碳”双控天花板,帮助企业实现节能降碳与转型升级。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氢能业务的同时,企业需要注意“电解制氢”与“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区别,已有业内专家提出,未来并网的电解制氢项目可能难以获批。只有完全的可再生能源制氢,才真正实现“零碳”,并具备实现氢能业务经济性的可能。表1 可再生能源消费与“能耗双控”的相关政策来源:氢云链整理布局绿氢,中原油田“凤凰涅槃”之途国内已出现产能被关停后通过氢能实现转型的先行者。7月10日,央视《焦点访谈》以河南濮阳的中原油田为例,展示了一个炼化企业低端产能被关停后,利用氢能进行业务转型的案例。河南濮阳的中原油田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2017年,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因为规模小、效益低、安全环保压力大,在连续3年亏损之后被关停。图1 中原油田党委书记魏忠昕接受采访来源:焦点访谈中原油田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魏忠昕说道:“关停以后,我们进行了多次商谈,我们本身是一个有千万吨级当量的大油气田,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实现多元化转型,让厂子“活”起来,于是我们就想到了集团公司提出来的用新能源发展绿氢产业。”图2 中原油田电解制氢设备来源:焦点访谈濮阳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又有着技术优势。在达成共识后,中原油田上下便拧成一股绳,下决心要为工厂蹚出一条有生机、有活力的发展新路。于是中原油田绿氢项目应运而生。2022年12月25日,中原油田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成功投产,可日产高纯度绿氢1.12吨,预计年消耗可再生电力电量2520万千万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000余吨。利用这些绿色氢能,濮阳市已经投运了25辆氢燃料电池环卫车,2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00吨。新的中原油田绿氢示范基地也正在大规模建设,预计2025年达到年产能4500吨,成为豫北地区的“绿氢”供应中心。濮阳也在加速进行着从中原油城向中原氢城的绿色转型。图3 濮阳市氢能公交车来源:焦点访谈小结“双碳”本质就是又一轮的供给侧改革,能耗双控就是悬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于习惯了粗放式发展的企业无疑是亚历山大!但对于有想法的企业,压力就是换道超车的动力,企业的“玩法”可谓是多种多样:在纯电动汽车时期插不上手的中石化们,这次成为氢能的主力军,化工企业跨界玩起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手握大量火电站的电力巨头“扫货”似的满大街收购光伏电站,风光电等新能源企业更是“新(能源)上加新(能源)”地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业务。在“能耗双控”与“双碳”的高压之下,高能耗、高排放企业需要加快向新能源转型的步伐,才能避免被历史洪流淘汰的命运。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绿氢产能10万吨,成本18元以下!《克拉玛依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公布

    绿氢产能10万吨,成本18元以下!《克拉玛依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公布

    氢云链2023-7-10 17:00
    7月8日,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公布了《克拉玛依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扫描文末二维码可查看政策原文。一、发展目标紧抓氢能发展历史机遇,立足克拉玛依市“绿氢”“绿电”“绿热”应用需求,围绕“风光制氢、石化用氢、氢电供能”产业链,推进氢储能调峰电站、绿电制氢、零碳城区等先行项目建设,到2025年,基本形成氢能“制、储、运、加、用”的产业生态,实现产业链延伸和配套企业聚集,初步建成功能配套齐全、引领带动作用强的“新疆氢能港”,打造全疆氢能产业示范区,形成以“中国西部氢都”为名片的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格局。氢能供应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绿氢”产能达到10万吨/年以上,实现制氢成本18元/千克以下。氢能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助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和引进重点领域优质企业20家,全市相关产业规模力争突破300亿元以上。氢能应用示范西部领先。打造一批绿氢化工示范场景,建成1个零碳数据中心、1个零碳配电网、1个零碳城区。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完成燃料电池汽车短距离运输试点示范,建设1—2个加氢站,建设一条氢能交通线。二、主要任务(一)氢能产业强基工程1. 提升制氢装备制造能力。建设氢能产业示范园区,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成长速度快、技术较为成熟的氢能领域装备制造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氢能装备制造板块落户克拉玛依。在先进制氢设备、储氢设备、氢燃料电池及应用装备、分布式发电、加氢站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产业化项目,加快实现先进氢能相关工艺、技术、产品高效转化。专栏1 氢能装备制造产业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以氢储能调峰电站一体化项目落地企业为依托,在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等地围绕电解槽、氢燃料电池、PEM膜、气体扩散层、储氢罐、膜电极、泵阀等氢储能调峰电站核心零部件领域,吸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氢能装备中心。氢能技术创新转化示范园区:针对甲醇水热重整制氢、甲酸直接重整制氢、熔融金属甲烷裂解制氢、高温水裂解制氢、质子交换膜制氢、固体氧化物制氢技术攻关,联合相关高校、领军企业开展原型设备开发及首台套应用,进行一批典型氢能产品应用示范。中石油氢能板块装备制造示范区:积极对接驻市央企,构筑以驻市央企为牵引、地方企业联合攻关的产业创新联合体,集聚一批产业链配套企业,搭建国家级示范平台,加快氢能技术与装备制造产业化进程。2. 推动关键材料本地供应。依托克拉玛依市石油石化原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碳材料、高分子材料、石墨电极(针状焦)、包覆沥青、制氢副产石墨等产业。鼓励本地化工企业与新能源装备配套企业通过投资、联合生产、提供原料等方式进行合作,实现氢能装备关键材料和原料本地供应。专栏2 碳材料产业梳理氢储能设备及燃料电池生产企业对碳纤维储氢罐、储氢罐内胆、GDL碳纸、质子交换膜等产品的原料需求,形成需求数量和规格清单,积极对接本地高分子材料生产企业,在独山子区等地发展用储氢容器制造、检验相关产业,推动碳纤维、高分子材料、石墨电极(针状焦)、包覆沥青等碳材料实现本地供应。(二)氢能化工应用工程发挥克拉玛依在石油化工领域基础优势,拓展氢气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空间,推进重油改质、合成氨、合成甲醇等领域氢气应用,不断提升改质原油在石油化工品类中的比重。推进绿氢+精细化工应用示范,积极引导驻市央企由灰氢工艺向绿氢工艺转变,扩大绿氢替代灰氢在化工领域应用规模。专栏3 绿氢化工开展绿氢化工示范:重点围绕20万吨/年重油浆态床加氢全转化示范项目、10万吨/年溶剂油加氢项目的绿氢需求,推动“绿氢”用量达到1万吨/年。在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提升绿氢化工产能,推动200万吨重油加氢项目落地,鼓励克石化、独石化等传统石油化工企业向绿氢精细化工发展,支持200万吨重油加氢项目中所用氢气的绿氢替代,远期实现“绿氢”用量突破10万吨/年。(三)氢能绿电示范工程1. 发展绿电应用。重点建设氢储能调峰电站一体化项目,利用克拉玛依现有发展基础,发展离网供电、绿电冶金,在条件成熟的区域建设“零碳示范区”。专栏4 绿电供应离网供电:依托氢储能调峰电站,供应低价“绿电”,试点推动绿电自发自用,供应乌尔禾区单晶硅棒及硅片项目,探索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等地工业、居民用电离网供应。绿电冶金:利用氢储能调峰电站的离网“绿电”体系,吸引电解铜、电解铝等高载能、市场需求量大的金属冶炼和加工企业落户克拉玛依,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广“绿色金属”产品。2. 推进热电联供。利用氢储能调峰电站一体化项目供电时副产热能为全市提供绿色热源,逐步实现本市冬季供热和工业伴热的绿色化,探索全市天然气供热向“绿热”的低碳转变,打造零碳供暖示范区。专栏5 绿色供暖民用供热:在金龙镇、三坪镇、市区住宅和厂房等有供热需求且条件成熟的区域先行实施热电联供,逐步推进绿色供暖在全市复制推广。天然气掺氢:在条件适合的区域推进天然气掺氢技术示范,改变天然气的燃烧特性,增加燃烧值,在降低CO₂排放的同时拓宽氢能规模运用可能性。3. 发展零碳数据中心。加快氢能与本市数字经济结合,依托氢储能调峰电站一体化项目,推动“风光制氢+数据中心绿色电源”创新应用,探索以氢能为核心的分布式储能供电模式,打造全疆首个纯绿电零碳数据中心,推动本市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在全疆走在前列。专栏6 零碳数据中心建设氢储能调峰电站,推动克拉玛依区云计算产业园区数据中心绿氢供电,解决数据中心能耗指标瓶颈问题,打造全疆首个氢能零碳能源融合应用示范园区。4. 发掘绿氧价值。推动电解水制氢副产氧气在稠油开采等领域深度应用,加快发展高效燃烧和CCUS产业,推进工业领域降碳增效。专栏7 高效燃烧和CCUS应用绿氧供应:利用氢储能调峰电站一体化项目副产的氧气,建设油田注汽锅炉绝氮燃烧示范项目,实现高浓度CO₂原位捕集,支持油田CO₂压裂、驱油,提高采收率。(四)氢能交通试点工程充分发挥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时间短、续航里程长、低碳无污染等技术优势,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城市绿道、矿区 ...
    美国政府70亿美元绿氢生产计划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

    美国政府70亿美元绿氢生产计划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

    氢云链2023-7-4 15:42
    随着国家“西氢东输”管道计划的启动,近期,关于“东水西输”制绿氢的内容受到了国内的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认为,按照绿氢制备规划,到2060年绿氢生产年需淡水量约27亿吨。由于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风光资源与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太匹配,规模化绿电制绿氢的用水时间与可取用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太匹配,把不稳定的绿电输送至有水的地方制氢难以保障电网安全,且规模化绿电制绿氢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就近可利用的高品质水资源本就稀缺,长期、规模化的绿电制绿氢产生的新增用水需求势必加剧现有工业、城市、农业和生态用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研究预测,到2030年,华北-西北沿线风光大基地绿氢产量将达到全国绿氢总产量的50%。常纪文表示,在这些地区,水资源紧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常纪文牵头完成的《海水淡化水西输至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初步研究》提出了跨越1500公里的“东水西输”制绿氢大设想。根据各地的绿氢规划来看,在全球范围内,超过70%的拟议绿色氢项目位于中东等缺水地区。未来电解水制氢的水资源问题或是亟待解决的,美国目前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美国拜登政府70亿美元绿氢生产计划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美国拜登政府的清洁氢相关计划在干旱频发的德克萨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挑战,那里拟议的清洁氢中心将需要安装能源密集型且昂贵的海水淡化厂。根据乔·拜登总统的2021年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墨西哥湾沿岸港口正在竞选高达1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创建一个生产氢的区域中心,通过电解水制氢,有助于重排放工业脱碳和交通。氢中心需要使用数百万加仑的水,这对于正在经历多年干旱的科珀斯克里斯蒂来说是一个挑战。虽然当地官员表示,他们可以通过建造海水淡化厂来提供这些水,但环保组织和一些当地居民和立法者正在排队反对海水淡化厂。“创造一种所谓的清洁能源毫无意义,它反过来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威胁依赖健康海湾系统的其他经济体,并侵占居民的供水,”科珀斯克里斯蒂沿海保护环境联盟激进组织在给美国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的一封信中写道。尽管该市每天有约1亿加仑的地下水供应,但仍面临干旱,该地区将喷水装置和灌溉的使用限制为每周一次。Rystad Energy 咨询公司的一份分析显示,拜登政府的低碳氢愿景可能会遇到一个挑战,而气候变化本身会加剧这一挑战:水资源短缺。Rystad 的数据显示,能源部氢中心候选名单上的33个项目中有9个位于水资源高度紧张的地区。这些地点包括南加州、科罗拉多州、堪萨斯州、新墨西哥州以及德克萨斯州。拜登政府将向企业提供高达100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并向地区提供高达70亿美元的赠款,用于建设氢中心,以帮助实现到2050年生产5000万吨清洁氢燃料的目标。美国能源部将于9月份宣布设立这些中心。美国能源部拒绝对科珀斯克里斯蒂或其他氢中心应用发表评论,但其表示“承认氢中心的耗水量可能会给地区水资源带来额外压力。”美国环境保护署水务助理署长拉迪卡·福克斯 (Radhika Fox) 表示,“随着水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处理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供水系统正在考虑海水淡化”,但没有直接对科珀斯克里斯蒂发表评论。科珀斯克里斯蒂市经理彼得扎诺尼表示,氢能项目如果获得批准,需要采用海水淡化技术。Zanoni 表示,该市已签订合同,每天向主要工业用户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拉伯基础工业公司供应高达2500万加仑的水,并预计该中心将容纳至少六家绿色氢生产商,每家都需要大约每天3至400万加仑淡水。他表示,该市计划每天增加至少7000万加仑的水量,其中至少3000万加仑来自拟议的海水淡化厂。“这种淡水来源对我们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扎诺尼说。美国水资源争夺战一些专家表示,虽然美国在全国各地分布着数百座海水淡化厂,用于处理内陆微咸水水源,但将超咸海水转化为淡水的风险较高。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科珀斯克里斯蒂分校的哈特研究所捐赠主席保罗·蒙塔尼亚表示,将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注入科珀斯克里斯蒂湾,可能导致虾和大西洋黄鱼等海鲜物种死亡,从而导致渔业每年损失约600万美元。据悉,该市一直在努力获得联邦环境许可和当地支持,并正在寻求监管部门批准另外三个海水淡化厂。能源专家表示,海水淡化厂属于能源密集型项目,建设和维护成本高昂。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附近的波塞冬工厂是西半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厂,建造成本超过10亿美元,并需要近2.75亿美元的升级,以满足最新的州法规,以保护可能被吸入进水管或水管的海洋生物。3月份,美国环保局介入,提供了1.7亿美元的贷款,以抵消当地消费者的价格上涨。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巴黎奥运会将投运数百辆Mirai,法国氢能能否产生“北京冬奥会效应”?

    巴黎奥运会将投运数百辆Mirai,法国氢能能否产生“北京冬奥会效应”?

    氢云链2023-7-3 18:12
    2022年北京冬奥会投运示范运行超1000辆氢燃料电池车,并配备30多个加氢站,是全球最大的一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而于今年即将召开的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也将进行氢燃料电池车的示范。目前通过大型赛事示范并科普氢能是全球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有力方式之一。近日,法液空表示,作为与2024年巴黎奥运会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部分,液化空气集团已成为氢气领域的官方支持者,为减少该赛事的碳排放做出贡献。法液空将供应可再生来源的氢气,为巴黎2024年官方车队的部分车辆提供动力。此次合作体现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组织更具可持续性的奥运会”的雄心。法液空表示,数百辆丰田Mirai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官方车辆,将填充液化空气集团提供的氢气。这种氢将具有可再生来源,这意味着它将通过水电解或生物甲烷生产,并有来源保证。氢云链获悉,欧盟于早前发布的清洁氢标准将符合标准的核电制氢及生物甲烷制氢进行了豁免。此举将使得2024年巴黎奥运会氢能的推广更顺利。巴黎奥运会主席托尼·埃斯坦盖 (Tony Estanguet)表示,为了确保我们实现奥运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更具可持续性的目标,我们重新考虑了奥运会的所有主要特点。通过为运动员和官员的车辆提供可再生来源的氢气,液化空气将帮助我们减少奥运会的碳足迹。感谢液化空气集团作为 2024 年巴黎奥运会官方支持者的承诺。液化空气集团首席执行官François Jackow表示,液化空气集团和巴黎有着共同的目标:实施具体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这就是我们合作的意义所在。除了 2024 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之外,这一合作伙伴关系还将加速氢能的广泛采用,以实现包括出租车在内的重型和密集型运输脱碳。挑战是巨大的,只有齐心协力,我们才能成功!巴黎奥运会氢能示范能否产生“北京冬奥会效应”?国内通过2022年冬奥会实现了氢能的快速应用发展,更是在当前全球氢能发展中走出了相对独立的向上行情。巴黎奥运会作为法国首个集中大规模的氢能示范,一方面,巴黎奥运会将推动当地氢能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清洁氢制储运输的全链发展,使得法国的氢能示范逐步进入常态化;另一方面,奥运会将对氢能的科普宣传起到较大的作用,尤其是欧洲地区氢能发展的进度一直较慢,对于燃料电池车的认可度不高,而巴黎奥运会的成功示范将推动欧盟地区对于氢能的认可,以加速欧洲地区的氢能发展。显然,巴黎奥运会大概率也将产生类似北京冬奥会的效应。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早前法国一家氢能运营公司曾表示将说服1万名巴黎出租车司机改用氢动力车。由于欧美国家的经济制度不同,在氢能的推广中,私营企业将是应用端的主要力量,这意味着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氢能产业尤其需要大量投资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而通过奥运会的大规模示范,有利于推动欧洲对于氢能的投资,以降低其成本。虽然当前全球经济依旧处于阴霾中,但是通过大规模的示范效应以及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尤其是国内供应链成本的快速下降,巴黎奥运会势必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关注氢能。根据法国新的氢能规划,法国到2030年建成6.5吉瓦电解水制氢设备,年产绿氢70万吨。而据法国氢能协会统计,法国已部署的纯电解水制氢设备只有5兆瓦,其绿氢最大产能只有725吨/年。加上其他电解设备附带产生的氢气,法国目前年产绿氢4.5万吨,约占氢气年产量的5%,其余产量均为基于化石燃料的灰氢。法液空也表示,为了加速氢能源的发展,作为能源转型的一部分,液化空气集团承诺到2030年将电解总装机容量提高到3吉瓦。巴黎奥运会的推广示范将对法国的氢能规划起到积极的作用。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全球首个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开始生产绿氢,将使用管道输送至陆地

    全球首个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开始生产绿氢,将使用管道输送至陆地

    氢云链2023-6-29 10:05
    就地电解制氢或是未来拥用丰富风光资源地区消纳新能源发电的重要手段。由于海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风能,目前国内外都在推进海上风电制氢项目的示范。2022年9月22日,法国氢技术公司 Lhyfe 在圣纳泽尔港启动了 Sealhyfe 全球首个海上制氢平台项目的一阶段试验。随着为期8个月码头试验的结束,日前,Lhyfe公司宣布,该项目已开始在法国大西洋勒克鲁瓦西奇海岸生产绿色氢气。Lhyfe 公司表示 Sealhyfe 平台已经移动到大西洋海岸20公里外,现在与SEM-REV动力中心相连。2023年6月20日,该平台开始生产第一公斤海上氢气,标志着该行业未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Sealhyfe 平台预计将进行12个月的海上风电制氢试验。据悉,该项目已获得欧洲2000万美元的资助。Plug配套PEM电解槽,氢气产量400KG/天氢云链获悉,Sealhyfe 项目电解槽由Plug提供配套,产品型号为 EX-425D ,为 PEM 电解槽。电解槽系统已经过调制,以满足加速、倾斜和其他船舶规格。Sealhyfe 项目目前电解槽装机量为1MW,可实现日产氢气400KG。Lhyfe 和 Plug 于2021年10月建立了战略关系并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在2025年之前在欧洲共同开发300兆瓦的绿色氢工厂。2022年9月,Plug 宣布与 Lhyfe 达成协议,为绿色提供50兆瓦的 PEM 电解槽。Plug EX-425D电解槽Lhyfe 计划到2030年将海上制氢规模加大到3GWLhyfe 技术总监Thomas Créach表示,Lhyfe 是一家氢气生产商,其将证明海上生产基地直接连接到风电场并在欧洲其他地区、北海和波罗的海做同样的事情是可行的。Lhyfe的目标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氢气,与陆上相比,海上风电场更强大,海上风电场的规模是陆上风电场的20到50倍。Thomas Créach同时表示,Sealhyfe 项目将以绿色氨和气体的形式并主要通过海上和陆上生产场地之间的管道运输所有的氢气,而氢气消纳的主要厂商包括钢铁、玻璃和氨生厂商等。到 2030 年至 2035 年,海上制氢可能为 Lhyfe 增加约 3 吉瓦的装机容量。
    配套商跨地区布局效果初显,爱德曼、氢蓝时代登顶!一文了解5月氢车上险情况

    配套商跨地区布局效果初显,爱德曼、氢蓝时代登顶!一文了解5月氢车上险情况

    氢云链2023-6-28 09:55
    一季度全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季节性“遇冷”后,二季度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的投运逐步复苏。氢云链数据库显示,5月全国燃料电池上险量进一步走高至545辆,燃料电池系统总装机量超53MW,与近期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量和招标情况表现一致。随着各地项目的推动,预计未来几个月全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将有望进一步走高。氢云链分析5月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上险情况存在以下特点:1、迅速回暖,上半年上险量有望突破2000。一季度经历了季节性的“遇冷”行情后,随着各地示范项目的申报结束以及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推动,二季度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迅速回暖,5月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完成了545辆,1-5月上险总量已完成近1500辆,上半年有望突破2000大关。2、城市群地区占比7成,京津冀地区表现亮眼。5月城市群地区上险量占比近70%,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在年度示范项目和牵头单位公布后,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恢复较快。此外,广东地区5月也有不错的表现,在13个有上险数据的省级行政区中位列第四。3、配套商跨区域布局的效果初显。5月共有21家燃料电池系统商有上险车辆的配套数据,多数配套商的上险数据来自非母公司注册地,如海卓动力、爱德曼等部分数据来自北京,氢蓝时代较多数据则来自邯郸,系统配套商的跨区域布局效果初步显现,尤其是在不同城市群地区的布局。4、爱德曼出货量第一、氢蓝时代装机量登顶。5月的21家配套商中,爱德曼以12%的配套量位居第一,氢蓝时代则以6.3MW的装机量登顶。而今年1-5月上险车辆中,国鸿氢能以18MW的总装机量位列第一。注:燃料电池系统配套量和装机功率均合并统计到母公司,文章涉及到的公司数量也为母公司口径。一、地区分布情况:城市群占比7成上海、河北、北京前三。5月共13省19市有燃料电池汽车的上险数据,各省级行政区的数量分布情况如图表1所示,其中京津冀地区尤为突出,推广数量占比达三成。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5月数量有了较大的改善。城市群地区占比7成。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依旧以城市群地区为主,5月上险车辆中城市群占比达7成,尤其是京津冀地区,上险量占比达30%。从近期燃料电池推广情况来看,京津冀地区的力度在五大城市群中相对较大。图表1 燃料电池汽车上险TOP10地区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二、车型情况:重卡强势登顶重卡强势登顶。5月5类燃料电池汽车车型均有上险数据,如图表2所示,重卡、客车、专用车、物流车和乘用车占比分别为43%、23%、16%、13%和5%。随着国企对于重卡投放力度的加大,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协同效应,5月重卡强势登顶。同时客车、专用车和物流车也有较多的投放数据支撑了五月整体的数量。乘用车均分布在非城市群。5月共有28辆燃料电池乘用车的上险数据,且均位于长春市。2022年吉林省发布了氢能中长期规划并出台了省级的氢能产业补贴政策,吉林省氢能产业的发展有所加快。图表2 燃料电池汽车类型分布情况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三、车企情况:东风系、陕汽集团、北汽福田系位居前三东风系、陕汽集团、北汽福田系位居前三。5月共17家车企有燃料电池汽车上险数据,其中TOP5企业如图表3所示,东风系、陕汽集团、北汽福田系、厦门金龙系和宇通系位居前五,占比分别为19%、15%、9%、8%和6%。各地主机厂发力。5月上险数据中,TOP3车企占比为43%,TOP5车企占比为56%,与2022年相比车企集中度有所下降。由于今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的地区开始增多,且各地车企也积极布局氢能产业,使得车企的集中度略有所下降。图表3 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TOP5车企 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注:厦门金龙系具体包括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东风系包括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东风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北汽福田系包括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福田欧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宇通系包括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四、配套商情况:爱德曼出货量第一,氢蓝时代装机量榜首爱德曼出货量第一。5月共21家系统商参与上险车辆的配套。其中配套数量TOP5的系统商如图表4所示,爱德曼、氢蓝时代、国氢科技、重塑科技和海卓动力分别占比12%、10%、9%、7%和7%。另一方面,燃料电池系统商的集中度相较于车企的更低,TOP5占比为46%。跨区域布局效果初显。5月各配套商的上线数据较多来自于非母公司注册所在地,如海卓动力有较多数据来自于北京,氢蓝时代较多数据来自于邯郸,配套商通过跨区域的布局效果初步显现,尤其是在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布局。图表4 燃料电池企业配套量TOP5企业 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氢蓝时代装机量登顶。由于车辆配套的系统功率存在差异,使得系统商装机量排名与配套量排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TOP5企业如图表5所示,氢蓝时代以6.3MW位居第一,爱德曼以5.3MW位居第二,海卓动力以4.4MW位列第三。图表5 燃料电池系统商装机量TOP5企业 单位:kW来源:氢云链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捷氢更新上市材料:2022年营收4.74亿,膜电极和双极板成本腰斩

    捷氢更新上市材料:2022年营收4.74亿,膜电极和双极板成本腰斩

    氢云链2023-6-26 10:07
    6月24日,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氢科技”)于上交所披露了新一轮的上市资料并重新进入上市审批环节。资料显示,捷氢科技2022年营收为4.74亿元,合计对外交付1064台套燃料电池系统产品。此外,资料显示,目前捷氢投运的部分燃料电池项目已实现和燃油车平价甚至低于燃油车的成本。一、2022年营收4.74亿元资料显示,捷氢科技2022年年度营收4.74亿元,合计对外交付1064台套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其中,捷氢科技2022年燃料电池系统及分总成和电堆的产销量分别为1022套和963套、1273套和1064套。如图表1所示,捷氢科技的营收主要来自燃料电池系统收入、燃料电池系统分总成收入、燃料电池电堆收入、储氢系统收入以及工程技术服务收入,分别为33012.39万、426.48万、2124.06万、8236.05万、2291.79万。图表1 捷氢科技2022年度各类业务构成来源:捷氢科技申报上市材料膜电极和双极板采购单价同比分别下降67.69%和45.58%。随着国产化的不断推进,如图表2所示,捷氢科技2022年度零部件采购成本下降明显,尤其是膜电极和双极板,平均采购价格同比分别下降67.69%和45.58%,其中膜电极采购均价降至150.44元/片。另一方面,捷氢科技预估2023年度多数零部件采购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图表2 捷氢科技2022年度零部件采购成本情况来源:捷氢科技申报上市材料二、燃料电池货车补贴下已实现与燃油车平价资料对捷氢科技上海燃料电池物流车运营项目和鄂尔多斯燃料电池重卡运营项目进行成本对比分析,其中上海燃料电池物流车运营项目采用4.5吨燃料电池冷链物流车,鄂尔多斯燃料电池重卡运营项目则采用49吨燃料电池牵引车。1、上海燃料电池物流车运营项目情况4.5吨燃料电池物流车补贴下购置成本低于纯电动车,燃料成本低于燃油车。该项目共计投运燃料电池物流车150辆,其中鲜肉配送、冻品配送、水产运输和蔬果运输分别投放了40辆、50辆、10辆、50辆。资料显示,以本项目搭载捷氢科技额定功率 92kW 燃料电池系统的 4.5 吨燃料电池冷链物流车型,基于下游客户的整车成本数据进行测算,传统燃油冷链物流车售价约 15 万元,现阶段纯电动冷链物流车售价约为 26.5 万元,燃料电池冷链物流车售价约 65 万元。在国家及地方对于燃料电池物流车的补贴政策下,燃料电池物流车初始购置费用已低于纯电动物流车;在燃料费用方面,现阶段燃料电池冷链物流车的能耗价格仍高于纯电动车型,但已低于传统燃油车型。2、鄂尔多斯燃料电池重卡运营项目情况49吨燃料电池牵引车补贴下购置成本低于纯电动和燃油牵引车。资料指出,该项目搭载了捷氢科技额定功率 117kW 燃料电池系统的 49 吨燃料电池重卡,基于下游客户的整车成本数据进行测算,传统重卡整车的售价约 35 万,现阶段纯电动重卡售价约为 75 万元,燃料电池重卡售价约 140 万,国家及地方对于燃料电池重卡的补贴政策下,其初始购置费用已低于纯电动重卡及传统燃油重卡。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7*24h 快讯

  • 瑞松科技:2020年实现营收7.99亿元 同比增长9.33%

    瑞松科技发布年报,公司2020年营收7.99亿元,同比增长9.33%;归母净利润4993.99万元,
    2021-04-26 19:49
  • 人社部发布一季度100个最缺工职业,“快递员”“汽车生产线操作

    与2020年第四季度相比,本期“排行”有以下特点:一是招聘需求和求职人数环比均明显上
    2021-04-26 17:55
  • 中国半导体协会受邀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座谈交流

    4月25日,中国半导体协会(简称“中半协”)副秘书长任振川一行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
    2021-04-26 17:13
  • 日本丰田2022年应届生技术岗位招聘半数为IT类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26日透露,有关日本本土2022年春季本科和研究生院应届毕业生的技术岗
    2021-04-26 14:24
  • 中国华电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在能源安全等领域开展合作

    4月26日消息,近期,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华电)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
    2021-04-26 12:07
  • 诺安基金:核心资产阶段性反弹 结构性机会可期

    诺安基金发表市场观点指出,近期以来由业绩驱动的核心资产出现阶段性反弹。后续可持续
    2021-04-26 11:28
  • 2021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青岛开幕

    4月26日,2021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暨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青岛论坛在
    2021-04-26 10:55
  • 虎都:附属公司与阿里巴巴子公司订立合作意向书

    虎都在港交所公告称,洪高科技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浙江一
    2021-04-26 08:17
浏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