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云链2025-1-7 11:20
由于船用领域功率需求大、能源需求量大、纯电动船舶竞争力小等原因,进入21世纪后,船用领域就一直被氢能产业视为重要的应用市场。国际海事组织(IMO)认为,到2050年,每年的全球绿色氢能需求达3000万吨,因此仅氢气运输船就多达411艘。但由于技术成熟度低、船舶改造/建设成本高等原因,国内船用氢能市场进展缓慢,国外市场尽管项目众多,但也基本属于零敲碎打的示范项目。IMO等机构认为,到2030年基于绿氢的航运燃料足以达到IMO设定的需求目标,但零排放船舶订单量却远远滞后,难以满足排放管控要求,拖了后腿。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等待后,船用氢能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终于开始显露端倪。国内市场的明显进展始于2023年,“三峡氢舟1号”等相继正式下水并运营,极大的激发了国内船用氢能及燃料电池相关企业的热情,打开了船用氢能的市场想象空间。在此基础上,2024年国内船用氢能市场进步明显,年初船用绿色甲醇引爆整个绿氢市场,全年取得进展的氢能船舶或动力系统项目超过了两位数,多家企业取得了国内或国外的船级社认证,示范实践如氢能集装箱船、满足中等规模海上客运的海船和长距离液氢航运等取得重大进展........氢云链总结了2024年国内氢能船舶领域发展的7大特点:(注:由于甲醇船舶相对完善,更多在于绿色甲醇燃料的发展,此处不整理甲醇船舶及绿色甲醇等相关的情况。)1、整船/氢运输/动力并进,有进展项目达两位数。2024年船用氢能在整船建造及示范、船用氢燃料运输、船用氢动力系统等方面齐头并进,成绩显著。尤其是整船和船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两位数船舶建设或下水,多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了AIP认可,国内船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技术积累正在增加。2、船企、大型企业成为牵头力量。与汽车领域燃料电池企业挑大梁相反,中船集团、造船厂等成为国内氢船舶发展的主力军,燃料电池企业不需要冲在最前线。这主要与船舶产业高壁垒因素有关,如高技术难度、高运营风险、高资金投入等。3、功率由小及大,多在500KW以下。2024年,国内船用燃料电池功率突破了kW级乃至10kW级别的小功率范围,基本达到百kW级别,且集中在500kW以下。超过250kW的都是多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氢船的动力系统是以燃料电池为主,极少出现氢/掺氢内燃机。国际上出现了则已经出现了船用氢内燃机动力系统。4、船舶种类繁多,示范成绩明显。今年取得进展的氢能船舶涵盖了各种类型,包括了观光船、集装箱船、科研船、交通船、商务接待船、公务船、液氢运输船等,尤其是中海油的长距离液氢运输、搭载了储氢能力达550kg的64TEU氢集装箱船舶、能够满足中等海上交通需求的海船等,对于船用氢能的发展与实践都有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液氢运输外,今年仅有蠡湖未来号等极少数具备海上运行功能的氢能船舶下水,基本都是内河船舶。且除甲醇船舶外,国内氢基燃料船舶以氢能源船舶为主,暂时极少有氨能源船舶。5、发展落后海外。由于政策、成本、等进入壁垒问题,船舶成为氢能领域中国内少数发展应用相对国外落后,或者说至少不领先的领域,在技术发展、市场规模、船舶大小、单程行驶距离等领域对比欧洲均有差距,甚至是量级上的差距,如今年建设或下水的船舶单程距离基本不超过150公里,船舶长度也仅为数十米,如氢集装箱船业仅为64.5米、氢舟一号50米等。这与国内船厂占领全球订单大头、国内氢能产业成为全球火车头等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国内的氢能船舶还有很明显的实验示范性质,但毫无疑问,国内氢能船舶,或者是燃料电池船舶在2024年迈出了很好的一步。中船集团、各大船厂、国鸿氢能、明天氢能、捷氢科技、氢璞创能、国氢科技、海大氢能等在内的氢能及燃料电池相关企业大力推动了2024年国内船用氢能的应用及发展。氢云链整理了整船、液氢运输、船用动力等三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具体如下。一、氢能船舶(整船)进展情况1、青岛港7000马力氢电拖轮镇江船厂建造、712所提供氢动力系统2024年1月,中国船舶712所成功签订青岛港7000马力氢电拖轮氢燃料电池系统合同。该船为全球首艘7000马力超大功率氢电混合动力拖轮,采用全球首创的“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动力模式。该船由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公司出资、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建造。该项目是继氢燃料电池系统在“三峡氢舟1”号成功示范运行之后,国内氢燃料电池技术在拖轮上的首次应用。6月13日,镇江船厂正式开工建造。12月27日消息,中国船舶712所自主研制的200千瓦级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正式装车发货。2、台湾第一艘氢电船优利莱船舶建造,氢丰绿能提供氢动力系统由利佳兴业、优利莱船舶及氢丰绿能携手,共同开发的全台首艘氢能电动船,已于5月24日下水测试,预计7月份将在台南安平港内进行首次试航。氢丰绿能提供了关键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免除传统船舶的废气和引擎噪音;利佳兴业则在船舶动力系统设计贡献丰富经验,确保船舶在运行中的稳定性;而优利莱船舶则专注于船体设计和建造,促成航行性能更加卓越。3、高端旅游商务接待船西海新源1号九江湖心生建造,国氢科技提供氢动力系统1月9日,搭载国氢科技“氢腾”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船舶“西海新源1号”顺利下水并在九江完成倾斜试验。该船为国内首艘商用氢燃料电池动力高端旅游商务接待船。“西海新源 1 号”由国氢科技宁波研究院联合九江湖心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设计。该船是全船为铝合金船体,总长23.65米,型宽5.5米,型深2.4米,设计吃水0.95米,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组双动力系统。船舶主要动力采用国氢科技宁波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氢腾”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系统净输出功率 240 kW,零部件国产化率 100%。6月22日,“西海新源1号”在江西九江正式交付使用。4、上海船舶设计院设计的预留氢动力船舶获得AIP希腊Posidonia海事展期间,意大利船级社(RINA)向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设计的氢燃料动力预留 阿芙拉型油船颁发了原则性认可证书,证实了这一设计的成熟性,以及所有相关各方对船舶性能的全面审查。该设计采用独特的推进系统,用两台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中速发动机取代传统设置的一台两冲程主机和三台发电机。此外,该设计还为船东提供了未来合规路径,可以在预留充分的设备空间、电站配置和结构强度的基础上,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