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云链,还给人类一个清洁的“粮食-水-能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欧洲大动作:成立欧洲氢能银行,2030年绿氢供应2000万吨

    欧洲大动作:成立欧洲氢能银行,2030年绿氢供应2000万吨

    氢云链2022-9-15 17:53
    近期,欧盟草案关于“规定绿氢必须和生产绿氢所需的绿色电力在同一小时内生产出来”的条款成功出圈,国内媒体纷纷指出相关条款或过于严苛。对于氢的颜色,欧洲人的执念很深!而相关条款意味着,欧洲基本要求采用离网、半离网的方式进行电解水制氢,将电力存储在长时储能装置中都有可能造成违规(按照国内标准,长时储能是大于4小时)。这直接导致了欧洲绿氢项目推进的迟缓甚至停滞。有消息称,壳牌在德国扩大制氢试点的计划似乎已经停滞,而英国石油尚未就位于德国林根的电解槽做出最终投资决定。投票废除绿氢严苛条件,成立欧洲氢能银行显然,欧盟如此严苛的条款与欧盟提出的“2024年建成6GW、2030年建成近2*40GW电解绿氢产能”的发展目标相悖,更与全球大力发展氢能,致力实现碳中和的背景相悖。9月14日,欧盟议会就对最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指令》(RED)修正案13进行投票,该修正案将放宽拟议的规定,废除部分绿氢附加要求,要求绿色氢气生产商按小时说明所有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来源。生产商可利用电网电力,前提是他们可通过可再生能源装置获得同等数量的电力购买协议PPA来验证其所用电力是否为可再生电力。PPA购买和电网购买之间的余额将按季度计算,到2030年后按月、季或按年计划,具体则由欧盟委员会决定。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指令(RED)承诺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并简化监管框架。议会已承诺到 2030年,可再生能源对总能源结构的贡献达到 45%。欧盟将致力于2030年实现50%的工业过渡到绿色氢,到2035年则达到70%。此外交通运输部门的温室气体强度到2030年至少减少16%。RED指令中为工业和交通领域设定的约束性条件目标将贡献9Mt-10Mt的绿色氢。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9月14日宣布,欧盟成立了新的“欧洲氢能银行”,投资30亿欧元助力氢能市场发展。冯德莱恩在欧盟年度国情咨文的演讲中宣布了该消息,她表示,这就是未来经济的构造方式。冯德莱恩表示,氢能将彻底改变欧洲局势。我们需要从利基市场转向氢能的大众市场。通过欧盟的REPowerEU,我们希望到2030年每年生产1000万吨可再生氢,与此同时将额外进口1000万吨绿氢。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议会和捷克总统正在寻求与委员会就 REDⅡ确定立场。该行业充满期待地等待一个明确定义的监管框架,以便开始进行投资。Hydrogen Europe 首席执行官 Jorgo Chatzimarkakis 说:“对于欧洲和全球的氢能行业来说,这是又一个历史性的日子。”“这些关于可再生氢的具有约束力的目标,以及建立一个更简单的框架,是欧盟机构发出的强烈信号,以确保扩大氢经济并减少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我们需要使生产和需求达到适当的平衡,而新的欧洲氢银行就是这样做的正确工具。”庄信万丰氢能战略总监,Eugene McKenna 表示,欧盟新成立的欧洲氢能银行将鼓励各国对氢能行业进行投资。氢能银行应当降低寻求投资和打造氢能生态系统的国家的成本和风险。这是在欧洲面临的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时刻,考虑到现有的关键技术可为该生态系统建设做出的贡献并实现这一目标,而迈出的重要的一步。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推广不力,库存螺旋式升至750辆!国内氢车产业走向何方?

    推广不力,库存螺旋式升至750辆!国内氢车产业走向何方?

    氢云链2022-9-15 09:50
    9月9日,中汽协表示8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辆和255辆,同比分别增长1.4倍和5.7倍 ,但环比分别下降96.9%和增长4.1%。其中8月的产量为年内最低,并没有延续6、7月份火热的势头,甚至低于春节和疫情期间,与8月产业内其他环节的火爆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对比。更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8月13日,五部委发布了启动京津冀、上海和广东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那么今年8月就可以理解为三个城市群示范应用的首年截止日,同时也是北京示范城市群规划中规定的第一个截止月。尽管部分城市群已经延迟了考核时间,同时国家正式的考核节点也未公布,但8月没有“抢装潮”,示范城市群首年目标的达成依旧不太乐观。如图1所示,8月历来都是汽车行业的淡季,产销主要分布在6月和12月。氢云链希望在示范城市群任务压力和“低产、高销”的产销差异化表现下,探讨产业和企业的态度和思路上的一些变化,并探讨2022年燃料电池汽车最终的市场表现。图表1 历年1-12月氢车产销情况来源:氢云链数据库注:图表每个月的前1列代表历年该月氢车的产量,后一列则代表销量,如第一个1月代表历年1月的产量,第二个1月则代表销量原因何在?高库存是“低产”直接原因。高库存来自于此前的市场预期,但疫情反复和示范城市群进度缓慢导致了库存难以交付,也导致了首年示范城市群目标的不乐观。氢车库存超590辆,高库存下企业资金压力大。如图表2所示,当前氢车库存处于峰值水平。据氢云链数据库显示,2021年年底氢车的库存约为280辆,而7月底上升至近750辆,这直接导致了8月的低产高销。即使到8月底,氢车的库存依旧高达590辆,约为2021年全年销量的40%。图表2 历年氢车库存情况来源:氢云链数据库注:由于2019年之前产销基本平衡未纳入统计,图表为氢车月度库存变化曲线疫情对项目交付、投运影响超出预期。上半年制造商和运营商都存在大面积停摆的情况,同时疫情导致大量项目延后或取消,如成都的大运会和杭州的亚运会,导致了燃料电池汽车的交付和投运大面积的延后,成为高库存的直接原因,也对市场的信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疫情得到控制后,6-8月氢车的销量快速反弹,这一点在氢车的交强险数据中更明显,城市群出现了氢车集中上险的情况。城市群启动缓慢影响市场预期。2020年示范城市群政策公布,2021年五部委官宣入围城市群,但直到今年7月份上海城市群才正式发车,中间足足隔了两年时间,市场预期频频落空,企业的热情有了折扣,对产业的信心也有一定的影响。技术快速迭代,高库存可能导致高亏损。有系统企业向氢云链反映,目前燃料电池产业处于技术快速迭代阶段,由于项目交付的长时间推迟,导致了库存产品存在技术落后和价值打折的风险。“现在技术迭代的速度很快。去年还是100KW的系统,今年就要向200KW发展。去年为了备货采购的零部件,今年还能不能符合技术要求?价值上要打几折?这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该企业负责人向氢云链表示。年底燃料电池产销有望新高,但不太会超预期城市群地区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明确以及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退,氢车市场较上半年将明显改善,尤其是广东和上海地区。地方政府、产业和企业的心理包袱也逐渐放下,项目落地速度加快,积压的库存也有望得到加速清理。国家对于氢能等新能源产业的重视将进一步支撑年内的氢车市场,尤其是在宏观经济不景气,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没有下猛药,市场普遍预期国家将通过加大对新能源等产业的扶持拉动经济发展,后续或将出现氢车集中投放的情况。那么在剩下的几个月时间里,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将会有怎么样的表现?经验表明年内氢车销量将得到支撑。如图1所示,氢车的销量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以近几年数据为例,2019年-2021年9月-12月的销量分别占59%、50%、55%。若以近年9-12月销量占比的均值计算,年内剩余时间的销量或在2217辆左右,最终销量将超过4500辆,达到一个新高,基本达到产销5000辆的预期。除了历史经验外,各地项目推进速度也提供了良好的市场预期。从各地官宣的2022年氢车推广方案来看,除京津冀、长三角、广东地区,有明确推广目标的剩余指标如下表所示,仅鄂尔多斯、武汉、淄博、吕梁、新乡5地年内剩余的推广量还有千余辆。近两个月的氢车招标情况也显著改善,其中7月就有近200辆氢车在招标。图表3 年内氢车推广剩余数量来源:氢云链数据库除此以外,近期非城市群地区发布了大量的氢能规划,相关地区基本都开始建设加氢站,同时落地了较多的氢车项目。整体来看,即便示范城市群的年度目标难以100%完成,但年内氢车的销售仍有较高的预期。近600辆的氢车存在一定的去化压力,但从目前来看不会存在太大的去库存压力。小 结2021年度仅有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群发布了氢车的推广规划,且两大地区均没有完成推广目标,尤其是上海地区“欠账”严重。随着企业和政府积极性的提高,尤其是国家对于新旧产业的态度从行动上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总量来看年内氢车市场仍能得到有效的支撑。短期来看,受高库存影响,低产的情况或仍然存在,但后续产量将显著改善,需求将有效支撑年内的氢车市场,2022年将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产销的一个新高,吹响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的号角。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氢云研究:新玩法!“空气制氢”推动分布式绿氢应用发展

    氢云研究:新玩法!“空气制氢”推动分布式绿氢应用发展

    氢云链2022-9-14 09:16
    电解水制氢已经被认为是氢能产业的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冷板凳”后,绿氢和电解槽产业迎来了迅猛增长:1)全球各地都开始积极涌现各类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2)电解槽订单大量积压,如欧洲厂商蒂森克虏伯的电解槽订单已经超过10亿美元;3)大量企业涌向电解槽领域,国内电解槽企业已经从2020年的10家左右迅速增长至100家以上。目前全球对于电解水制氢的关注重点都集中在电解槽产能与电解水制氢成本上,但电解水制氢的大规模发展还面临着两个关于“水”重点问题:(1)淡水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够用吗?根据联合国水机制,23 亿人生活在缺水国家,其中 7.33 亿人生活在严重缺水国家(联合国水机制,2021)。工业、农业等各行业已经使用了大量的水,“与人争水”现象严重。(2)可再生电力和淡水供应地理错配,咋办?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经常出现缺水问题,如中亚、西亚、印度、北非、北美西部和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具体见图1。图1 可再生电力能源与水资源地理错配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a水资源与太阳能错配情况;b水资源与风能错配情况(不包括沿海地区)因此,将水作为制氢原料不仅会带来后勤方面的挑战,而且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也可能无法实现绿氢的大规模发展。整个以氢为基础的经济肯定会增加全球淡水短缺的风险。一个思考:未来如果水不够,电解水制氢产业该如何发展?此前曾有报道称,科学家希望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来解决水问题。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科学家则通过研究合作向前迈出一步,并在近期取得了成果。9月6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名为《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the air》的文章,提出了一种可以在不消耗淡水资源的情况下产生氢气的设备的工作原型。。该装置利用空气中的水分通过电解直接产生氢气,无需输入任何液态水。该模块由集水单元、电极和气体收集器组成,并可以与光伏和风力发电机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机配对。直观地看,这不就是“空气制氢”技术!研究人员认为,该模块可以确保性能稳定,这让偏远缺水地区(如图1所示)提供绿色氢气成为可能,极大地扩展了能够生成绿色氢气地区的数量。可以认为,“空气制氢”技术或将可能让氢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民主”的、分布式的能源。可能是第一个“空气制氢”的报告?研究人员将该设备称为直接空气电解器 ( Direct Air Electrolyser,DAE),其工作原理是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水分,然后再通过标准电解过程制氢。图2 DAE设备原理来源:《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the air》a DAE 模块的示意图,带有一个由浸有吸湿性离子溶液的多孔介质制成的集水单元。b DAE 模块的横截面示意图,显示电极与空气进料隔离,吸收的水通过海绵的毛细管输送到电极。如图2所示,该模块由中间的集水单元和两侧的电极与气体收集器组成。该模块能够与电源集成,例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和任何其他可再生发电机。集水单元还用作储存电解液的容器。集水器的秘诀在于浸透了离子溶液的多孔介质——将三聚氰胺海绵、烧结玻璃泡沫等多孔介质浸入具有潮解性的离子物质,通过暴露的表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液相中捕获的水通过扩散转移到电极表面,随后原位分裂成氢气和氧气,然后作为纯气体单独收集。端板和多孔泡沫之间的储存器在空气湿度过度波动的情况下充当空气屏障和离子溶液体积的缓冲剂。该储液罐可避免电解液从 DAE 模块溢出或润湿泡沫干涸。项目首席研究员、墨尔本大学化学工程高级讲师Kevin Gang Li 博士说,他在考虑制氢时由于供水挑战产生了这个想法:“原理很简单。这种材料喜欢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子。当它们从空气中取出时,它们变成液体并进行电解。这是本发明的核心。”“一个缺水地区可能会被认为不适合制氢。但空气中总是有丰富的淡水。位于沙漠一部分的爱丽斯泉,相对湿度也有20% 左右。这对于我们使用可再生能源就地生产氢气来说绰绰有余。”原理看上去没什么问题,那么DAE的性能和稳定性如何?为了进一步验证DAE模块在实际环境中的工作能力,该小组依靠太阳能和风能建造了两个原型。在太阳能驱动的独立式氢气塔中,集成了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和五个平行堆叠、面积不超过100平方厘米的 DAE 模块。塔的结构如图3所示。这种设计的优点之一是塔的占地面积不超过太阳能电池板,这意味着 DAE 不会占用额外的土地——这对于户用而言至关重要。图3 DAE设备原型及基本性能来源:《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the air》a设计的氢气生成塔的照片,具有可扩展的 DAE 模块,占地面积最小。b不同天气条件下两天在相应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下每小时的氢气产生率和法拉第效率。课题组在墨尔本大学连续运行了该原型机12天,电流密度为每平方厘米574毫安,一天能够产生约1500毫升的氢气,在此期间法拉第效率稳定在 95%。Kevin Gang Li 博士表示,其中一个设备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运行了八个月。课题组还在相对湿度为4%的干燥地区测试了该原型,发现它在极度干燥的环境中表现也令人满意。课题组认为它可以用于以可持续的方式为世界干旱、半干旱和偏远地区提供绿色氢燃料。原型仍然很小,团队计划进一步建造1平方米和10平方米的实验设备。据估计,该装置每小时每平方米可产生多达 93 升氢气。Kevin Gang Li 博士认为,10平方米单元足以为整个家庭供电,并代替天然气进行供暖和做饭。小结:产业发展需要各种奇思妙想氢能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必将依赖于大规模制氢项目,但这与各类小型制氢方式的发展相冲突。随着智能微电网、分布式发电等各类分布式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电力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未来的能源格局将出现集中式与分布式并存、合作的情况,这将有利于提高能源市场化程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力网络和能源网络的坚韧性、安全性,也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供能稳定。此外,偏远地区的低成本供能,也必须依赖于这类分布式能源技术。“空气制氢”则属于该类型的技术之一。在俄乌战争后,欧洲户用储能市场大规模爆发,就验证了小型独立能源供应系统的必要性和市场前景。产业的发展需要奇思妙想。据氢云链了解,目前“应用场景不足”是国内各地方发展氢能产业面临的最主要难题。“空气制氢”技术的发展,为小型独立能源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有望为氢能的应用提供 ...
    1500亿投资!规模化拐点到来 8月国内氢能产业进入新阶段

    1500亿投资!规模化拐点到来 8月国内氢能产业进入新阶段

    氢云链2022-9-8 17:57
    尽管2022年各地的疫情管控影响产业发展节奏,但国内氢能产业发展仍在有序推进中。进入8月,氢能产业园和大型一体化项目集中爆发!氢云链根据公开信息统计,8月份以来已有12个氢能产业园或一体化项目开工或即将进入开工环节,12个项目总投资近1500亿,此外,8月份以来,加氢站建设情况与之类似,出现日均一座的“夸张”招标量!整体看,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2022年国家顶层规划的出台以及国常会对于年内新能源产业的财政刺激对氢能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导致目前氢能产业投资呈现出“金九银十”的现象。一叶知秋,8月份12个氢能产业园或一体化项目开工或即将进入开工现象,氢云链解读为这是氢能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的一个信号!具体项目信息汇总如图表1 :图表1 8月以来12项产业园及一体化项目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从图表1中的12大项目来看,氢云链分析2022年的氢能产业进入新阶段的特点包括:1、规模再上一个新台阶。12个项目中过百亿的项目有3项,包括投资780亿的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项目、300亿的逐日阳光·绿氢全产业链首发区项目和121亿的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据氢云链统计,2021年全年氢能产业名义投资额也只有3100亿。2、绿氢规划产能超50万吨/年。12大项目中有11项设置了绿氢产能,其中总规划产能超过50万吨/年(按8000h/年工作时间折算),其中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还包括20万吨焦炉尾气制氢产能,绿氢产能大多设置在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3、用氢场景多元化。与以往以汽车作为氢能产业主要的应用推广方式不同,近期的12大项目包括热电联供、化工等用氢场景,尤其是绿氨,仅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就规划了36万吨的年产能。4、产业园投资民企参与度进一步提升。早期产业园投资牵头方多为政府招商引资类形式居多,2022年以来,民企开始登场,逐步成为产业园投资领域新量,民企切入氢能产业链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与技术和设备供应商环节。规模化拐点到来,氢能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氢云链认为,2022年氢能产业热点正在发生转移,呈现多点扩散现象。从氢能产业供需变化两端看,氢云链发现:1、工业用氢端需求加大。表现为灰氢替代出现规模化应用。以绿氨为例,年内落地的绿氨年产能已超过200万吨。2、大规模绿氢产能布局加速。中石化鄂尔多斯绿氢项目为3万吨/年的产能刷新了中石化新疆库车2万吨/年的指标。3、牵头企业向大型能源集团转向。氢能属于重资产投资范畴。早期在燃料电池环节多由小型、科技企业牵头发展来解决技术突破,而在上游的氢能制存储运环节,更需要有资金实力的大企业牵头,这也将改变国内“大氢能”的市场竞争格局。氢云链认为,8月12个由能源类大企业牵头的氢能产业园及一体化项目集中开工现象可以解读为国内“大氢能”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这是产业积极向好发展的信号,这批项目开工对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在于:1、有助于企业去库存。受用氢端发展不及预期、设备采购时间不明确等因素影响,较多企业都有囤货的现象,规上企业更是有过亿的库存,而在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存货贬值风险。目前多数的产业园及一体化项目均设置了氢气的制储用环节,而随着项目规模的进一步走高,项目的建设投运有助于产业完成去库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2、缓解产氢用氢错配现象。“用氢贵、没氢用”是产早期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卡脖子”难题。氢储运环节的“断链”导致产氢地和用氢地错配情况严重。从近期的项目来看,除了车用以外,用氢端的多元化将增加用氢规模,如大规模的灰氢替代和以副产氢为原料的燃料电池发电项目;而产氢端的电解水制氢规模化建设正在尝试走出化工园区约束(广东、上海、武汉和河北等地区),早期燃料电池汽车“用氢贵、没氢用”的现象也将逐步缓解。综上,2022年氢能对各产业的渗透在规模上支撑产业的发展,多元化且因地制宜的氢气消纳场景可以让各推广计划具备更高的可执行性。在双碳政策体系大背景下,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有序推进,未来前景十分值得期待!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
    国内首个内河氢燃料电池船舶及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落地

    国内首个内河氢燃料电池船舶及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落地

    氢云链2022-9-6 17:38
    船运业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CO2排放量大约占全球温室气体的3%,船运业减少碳排放对国家实现能源转型、达成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氢云链分析师认为:“与传统动力游船相比,氢燃料电池船完全无污染、零排放、噪声低且操作简便,非常适合于对环保要求严苛的景区、内河等观光、游览场景。与纯电动游船相比,氢燃料电池船在载重量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能保证长续航里程、加氢方便快速,单次加氢5~10分钟、较充电时间缩短60%~80%,可满足景区、内河或保护区等观光、游览、监测场景下对效率与快捷的追求。”国际上,“氢能上船”项目加速。2021年6月,由DNV牵头、26家领先公司与协会组成的联盟推出《氢燃料船舶手册》,以解决船用燃料氢的各种难题。这项为“MarHySafe”的联合开发项目(JDP)旨在为航运中氢能的安全操作提供知识库,共同研究氢能上船的挑战。这是由欧美国家主导的氢能上船实践手册和未来监管框架蓝图,液化空气、林德、川崎、查特工业、派克、巴拉德、康明斯等知名公司被列为一期观察员,参与到《氢燃料船舶手册》的制订过程中。国内的船舶电动化也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氢能上船”的政策、技术和示范项目逐步陆续落地。日前,由隧道股份上海能建和长江设计集团所属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长江院)共同承接的长江电力绿电绿氢示范EPC工程正式启动,进入开工前期筹备阶段。该项目是由中国长江电力集团率先在三峡坝区开展的水电解制氢加氢示范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内河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及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其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该项目制氢规模为200标准立方米/小时,加氢规模为500千克/天,可为内河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以及三峡坝区内旅游巴士提供加氢服务。隧道股份上海能建将与长江院紧密合作,负责包括500千克/天加氢系统、1套船用氢气加注系统、1套车用氢气加注系统、电控系统、给排水等配套附属设施建设工作。隧道股份上海能建将为该项目提供制—储—加一体化解决方案。据介绍,依托10多年的技术积淀和项目经验积累,隧道股份上海能建项目团队充分考虑项目安全性、可行性和先进性,设置了200标准立方米/小时电解水制氢装置,并设置多级储氢系统、车辆及船舶加注系统,构建制—储—加一体化的运作模式,缩短加氢时间,有效提升加氢站的工作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另外,在氢气存储方面,该公司对储氢瓶进行分级设置,以“高中低”三级加注的形式,满足不同车型的氢燃料需求。该项目还将采用智慧氢能管理系统,以分布式架构对系统控制和数据进行分层,实现多套制氢单元、多种能源供给形式的监控和管理。同时,项目引入先进的电解水制氢技术,生成的氢气纯度高达99.999%,制氢过程近乎零碳排放、无污染,环保效益显著。与传统地面给汽车加注不同,该项目所在地杨家湾码头的顶面至最低通航水面的垂直高差约11米,同时加注时船舶因水流扰动始终处于动态浮动状态。面对高落差船岸加注和动态加注两大技术难点,项目团队通过对垂直高落差加氢速度影响、船用加氢软管机械臂设计等进行专项研究,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后续同类项目建设提供示范。针对工程难点、突破性技术及示范性内容,项目团队将围绕进口与国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实验平台建设与研究、码头制氢加氢一体化氢能站设计与实施、船岸加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等内容进行科研立项,为氢能行业提供创新思路。据悉,该工程项目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竣工,不仅为“氢化长江”先试先行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可进一步促进宜昌武陵地区工业产业的绿色转型在政策层面,国内“氢能上船”政策逐步开发,尤其在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近年来颁布了多项发展氢能船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促进“氢能上船”项目落地。2022年3月,由中国船级社编制的《氢燃料动力船舶技术与检验暂行规则》正式对外发布。此外,中国船级社发布了《E23氢燃料电池》、《B07氢气瓶》、《M28重整装置》和《船舶应用燃料电池发电装置指南2022》,使得氢船检测开始有标准可依。在企业层面,部分燃料电池企业开始与科研单位合作,积极展开氢能船舶的燃料电池应用尝试,众宇动力、未势能源就是其中的先锋者。1月26日下午,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众宇)与武汉海王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海王机电)在武汉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新能源船舶产品设计、制造、市场推广及服务领域进行全面合作。众宇创始人、总经理李骁博士,副总经理李九鼎,海王机电总经理廖方军、副总经理张浩立等出席签约仪式。作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七一九研究所全资子公司,海王机电长期致力于舰船动力系统研发及市场推广,拥有强大的船用动力产品技术创新与市场推广经验;作为燃料电池行业专家,众宇是国内为数不多全面掌握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也是拿到中国第一张船用燃料电池产品型式认可证书的企业,公司长期聚焦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并在氢燃料电池车用、船用等领域拥有绝对领先的优势及丰富的经验。2020年,未势能源与中船重工718所签署氢能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伴随合作协议的签署,双方将加强在电解水制氢设备、加氢站、车载氢系统、氢气纯化及氢燃料电池产品业务上的合作关系,并将重点在其各自具有产品和资源优势的地区,探索氢能与燃料电池商业化模式生态建设方面开展合作。2021年10月,未势能源与大连海事大学新能源船舶动力技术研究院(下称“大连海事船舶技术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势能源携手蠡湖股份(300694)、大连海事大学、海大清能船舶,共同开发中国第一艘氢燃料电池交通艇,动力系统配套未势能源2套百千瓦级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未来规划在大连沿海海域进行航线运营测试。现阶段,未势能源研发制造的大容量液氢系统具有高集成化、系统高智能化、超大容量等技术优势,能够适配船舶狭小的空间,克服船舶运输中高温、高湿、高盐、晃荡、振动等恶劣环境,满足船用领域长途、重载的特殊使用场景。零排放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应用于船舶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而车用、船用燃料电池同步发展具有产业协同效应。在未势能源等燃料电池企业、船舶公司和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未来2年内有望真正实现“氢能上船”示范应用的初步落地。由此可见,在全球范围内,支持氢能船舶产业发展的政策、标准 ...
    国际氢-氨贸易取得突破!德国首个市场化氢贸易模式打通

    国际氢-氨贸易取得突破!德国首个市场化氢贸易模式打通

    氢云链2022-9-6 16:18
    在俄乌战争后,欧洲能源领域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情况:一方面,天然气价格飙升,被迫重启了各类煤炭项目;另一方面,化石能源替代的呼声高企,氢气成为最有希望的方向之一。行动最快的是新能源先锋国家——德国。自俄乌战争开始以来,德国已将其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从 35% 降低到 12%,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从 55% 降低到 35%。但德国氢气供不足,成为全球最积极推动全球氢贸易的国家之一。问题是,德国实现氢替代还面临着几个关键的问题:(1)是否放开对蓝氢的约束?(2)若进口氢气,是否会导致再次面临类似俄罗斯天然气断供的能源安全问题?聪明的德国人进行了折中考虑:进口蓝氢而不自制蓝氢;从多个国家进口氢气。在此基础上,德国氢贸易走在了全球最前列,推进速度加快,并在最近取得了重大进展。在2022年3月,德国与阿联酋签订了建立氢供应链的协议,并计划在2022年完成第一批蓝氢的进出口。此外ADNOC、德国公用事业公司RWE、煤电运营商Steag、铜生产商Aurubis和运输公司GEWEC签署了另一份运输氢基能源的合同,目的是接收蓝色氨的初始测试装运;ADNOC还与汉堡港的物流运营商签署协议,为蓝氨打造一条运输链。境况相似的日本也在大力推动氢贸易发展。但日本液氢运输示范项目一推再推,两年未果,反而德国的氢-氨贸易抢先一步,上半年签约、下半年落地!在2022年9月,ADNOC就将首批低碳氨从阿联酋运往德国。该批示范用途的低碳氨将交付德国最大的铜生产商 Aurubis,抵达汉堡港时由物流公司 Hamburger Hafen und Logistik (HHLA) 进行运输。Aurubis 计划使用低碳氨作为线材厂的原料,并尝试将其作为工业低碳能源。一拍即合?产油国与工业国共同打通氢基能源供应链本次阿联酋向德国供应低碳氨,是日本完成船运液氢后,全球氢能产业的又一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代表着石油主要供应国和主要工业国向低碳能源转型的重要努力,同时也是全球氢基能源贸易的在欧洲地区的重要尝试。在一系列类似的努力后,以液氢和氨为代表的氢基能源才有望真正替代石油成为全球能源。氢云链认为,全球氢能贸易的形成,需要以下条件。(1)明确的市场需求。需求是市场的前提。(2)足够的产能。规模化才能脱离示范性质,形成实质的市场效应。(3)合适的成本。不要求氢气价格一步到位地达到“一美元一公斤”的目标,但也需要有合适的阶段性价格目标,才能推动市场发展。(4)合适的运输方式。恰当的运输方式是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必要条件,在LNG技术出现前,天然气一直都没有形成如石油一般的全球化市场。对比日本以打通运输环节为目的的液氢运输示范项目,德国、阿联酋的项目合作更具市场化的意义:(1)需求与生产的市场化结合。德国和阿联酋分别作为全球主要的工业国和产油国,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其中德国是欧洲地区最积极推动氢气贸易的国家,目前已经与挪威、非洲、澳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氢气贸易协议,以完成替代化石能源、降低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目的;而阿联酋是中东地区最积极推动地区能源产业转型的国家之一,目前阿联酋已经在阿布扎比开发了一个年产100万吨的低碳氨工厂,作为其全球氢能贸易的重要起点之一,此前ADNOC也曾向日本出售过低碳氨样品。(2)打通市场化供应链。如上所述,本次阿联酋与德国的示范项目,涉及到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是对氢能供应链市场化合作的尝试,为将来全球氢基能源贸易分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3)明确进口蓝氢的可能。德国内部一直对是否发展、应用蓝氢充满了争议。通过与阿联酋的合作,明确了德国对于蓝氢的接受程度——考虑到成本、氢气来源多元化等因素,即使是本土不发展化石能源+CCUS的模式,但进口该类能源依旧是允许的。这对于降低全球氢基能源成本、加快氢能贸易发展速度至关重要。平台先行?呼之欲出的中国氢能贸易在全球氢能贸易逐步展开之际,中国的氢贸易也迈出了第一步。8月26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通知称,上海将探索建立氢交易平台,支持国内氢能龙头企业、碳交易专业平台机构等在临港新片区联合设立统一、高效的氢能交易平台,并逐步探索建设全国性氢交易所。从化石能源的发展经验看,市场化、金融化和国际化将成为氢能产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因此一个匹配氢能产业成熟发展的交易平台是必要条件。据了解,从全球来看,荷兰鹿特丹正在形成氢交易中心。上海超前提出建立氢能交易所,一方面体现了上海作为全国氢能标杆地区的远见与担当,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国内已经形成氢能贸易的意识。有趣的是,尽管规模很小,实际上国内已经出现了跨省份的“氢能贸易”案例,如在佛山最缺氢的时候,就有企业以长管拖车的方式,从数百公里之外江西把氢气拉到佛山。随着国内液氢产业的发展和输氢管网建设速度的加快,国内氢贸易的基础设施条件也将逐步形成。氢贸易市场的建立是氢能产业走向成熟、氢能成为国际大宗商品的标志。德日作为第一批氢进口国,在氢基能源贸易方面的突破,象征着全球氢能市场又往前迈了一大步。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概念or趋势?氢能重卡+自动驾驶“起范儿”

    概念or趋势?氢能重卡+自动驾驶“起范儿”

    氢云链2022-9-1 18:46
    重卡作为“长途、重载”的代表性应用场景,也被认为是氢能在汽车领域的重点突破方向和优势应用方向。在国家示范城市群项目启动执行和疫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国内氢能重卡市场发展进入快车道。氢云链数据库显示,上半年燃料电池重卡车型上险量占比达到了50%,同时企业之间的合作也以重卡车型为主,其中仅8月就有超过3千辆的氢能重卡合作协议签约。企业的重卡订单与政府的客车、环卫车订单形成了互补的情况,显示了氢能重卡市场旺盛的活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方兴未艾之时,氢能重卡开始与“自动驾驶”频频联系在一起,氢能重卡+自动驾驶开始“起范儿”!从时间看,国内氢能重卡批量交付时间与氢能无人重卡项目的签约时间高度重合,为国内氢能重卡和无人驾驶的发展都增加了新的想象空间。氢云链认为,作为当下汽车领域最热门的概念,“氢能+自动驾驶”两大“顶流”的结合有利于同时推动两个行业的发展:一是自动驾驶有利于降低氢能重卡运营成本,二是氢能重卡有利于新能源自动驾驶在“长途、重载”领域的推广应用(如干线物流运输),三是有利于将自动驾驶行业的社会关注度和资源吸引到氢能行业。而氢能无人重卡发展的关键在于踏踏实实地将“概念”向“趋势”发展。无人氢能重卡的玩家都有谁?无人氢能重卡玩家来源众多,矿山成主要场景。如图1所示,氢云链统计了二季度以来有关氢能无人重卡的项目。从参与者看,自动驾驶氢能重卡的玩家中既有氢能企业,也有无人驾驶企业,同时还有重卡用户;从场景看,集中在矿山和长途物流领域,封闭、半封闭场景依旧是无人驾驶氢能重卡在起步阶段的主要场景。从玩家的构成可以看出,自动驾驶+氢能重卡并非是氢能领域的“自嗨”行为,氢能重卡在长途、重载场景已经确实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同时矿山领域确有自动驾驶的实际需求,有利于氢能重卡自动驾驶的实际应用推广和技术发展。图表1 二季度以来氢能无人重卡相关项目来源:氢云链无人重卡已初步商业化,有利于氢能无人重卡的发展中国无人重卡已在矿山领域取得突破。中国无人驾驶技术于1992年正式起步,发展至今已有30年。目前,中国无人驾驶渗透率和商业化步伐正在加速,L2+级别的自动驾驶规模量产不断猛增并逐步向L3级过渡,同时,高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正在特定场合逐步展开。总体来看,中国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处在全球前列。尤其是近两年,中国无人驾驶领域发展非常迅速。目前,矿山无人运输技术已投入运营,高算力芯片研发工作也取得快速进展。在中蒙满都拉口岸监管区内,中国兵器北奔重汽无人驾驶集卡按照指令成功完成通关作业流程试运行,此举标志着满都拉口岸将开启内蒙古自治区首例无人驾驶集卡跨境运输的全新模式,目前已具备开展应用推广的条件。而易控智驾在与同力重工研发氢能源重卡的同时早已与国家能源集团和特变电工等大型露天矿区进行无人驾驶7*24小时常态化试运营。纯电无人重卡的投运场景还远不止于此,国内已实现了港口、干线物流等一系列的试运营。从技术上来看,无人驾驶技术已在各场景投运,尤其是重卡物流领域,已初步实现商业化,而由于无人技术在纯电和氢电应用上的差异不是很大,可复制性极高;从场景看,目前氢能重卡现阶段本身大多在开阔地区或封闭/半封闭(如港口等)场景的场景运营,具备实际应用需求。因此,纯电动无人重卡已经在封闭场景、短途领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有利于氢能无人重卡跨过摸索阶段,加快示范应用速度。氢能重卡+自动驾驶,意义几何?“氢能重卡+自动驾驶”概念的结合,一是有利于降低氢能重卡运营成本,二是加快干线物流、矿山物流等场景自动化发展;三是有利于提升社会对氢能产业的关注度。从成本上来看,目前氢能重卡在购置成本和运营成本上均需进一步降本,但降本路径已经明确,到2030年,氢能重卡的成本有望低于内燃重卡。无人驾驶技术一直被誉为降低道路交通成本的利器,有利于加快氢能重卡运营成本的下降。从物流自动化方面看,由于纯电动重卡难以实现干线物流的新能源化、自动化(陆上货运占国内货运总量7成以上),无人氢能重卡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国内物流运输自动化进程,降低国内物流成本,提高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力。从社会关注度上看,若氢能重卡无人驾驶可行,大量自动驾驶赛道的企业和机构将加入到氢能重卡乃至氢能产业中来,以抢占国内物流运输自动化领先优势,从而大幅提高社会对于氢能重卡乃至氢能产业的关注度。小结“氢能”和“自动驾驶”具有高度的相似之处:在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的同时充满了“是否可行”争议。氢能重卡与自动驾驶的相互配合,是一个互利互惠的情境:氢能重卡相对简单的运营场景为自动驾驶实际落地提供了可能;而自动驾驶则为氢能重卡带来更多的关注和资源。但“互利互惠”的前提在于,企业是在踏踏实实地向前推进,而非简单的炒作概念、赚取眼球。只有把“概念”变成“趋势”,才能真正实现“双赢”的目标。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PEM电解槽“突破”:MW级应用+GW级产能,产业分工加速市场发展

    PEM电解槽“突破”:MW级应用+GW级产能,产业分工加速市场发展

    氢云链2022-8-25 17:59
    今年是国内“绿氢”产业迈上新台阶,除了新增的项目外,去年落地的新能源制氢项目在今年二季度开始逐步进入制氢系统的招标环节,电解槽市场有望进一步放量。由于成本、供应链成熟度等原因,国内电解槽市场一直以碱性电解槽为主,对比数量、规模达到百兆瓦级别的碱性电解制氢项目,国内PEM电解槽在项目数量、项目规模等方面对比碱性电解槽均有一定差距。进入下半年,PEM电解槽市场似乎有所改观。7月以来,PEM电解槽项目落地速度加快,截止目前已有超过10个PEM电解槽项目有突破性进展,部分企业也开始进入产能扩张阶段,市场似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氢云链整理了近期PEM的相关项目如下表所示:近期PEM相关项目来源:氢云链PEM制氢项目规模突破MW级,产能项目向GW级发展从项目规模、企业产能规划和示范线项目方面可以看出,PEM电解槽将进入了新阶段。从项目规模看来看,近期的PEM绿氢项目均达到了MW级,尽管对比百MW级别的碱性电解槽有一定差距,但也呈现了明显的大型化、规模化趋势。从产能上看,企业规划的产能项目已经开始向GW级发展,显示了企业对PEM电解槽在成本下降和应用规模方面的信心。从项目性质看,PEM电解制氢项目对能源综合利用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如安徽国网的PEM制氢-发电项目,长江电力的船舶用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均是国内的首次尝试,是对PEM电解槽应用的大力探索。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更是在推特账号上向世界各国网友介绍国家电网浙江台州大陈岛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整体来看,PEM电解槽当前仍处于技术验证环节,但其示范项目具备较强的创新性,对于未来PEM电解槽市场发展乃至电解水制氢市场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分工细化+站外制氢推动规模化应用,PEM电解槽降本加速产业分工是产业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产业分工的加速推动了PEM电解槽市场的突破。此前,电解槽厂商既需负责整机层面的研发,也要兼顾核心零部件和材料的突破,因此国内PEM电解槽对膜电极及关键材料(如催化剂等)进口依赖度较高。这也是PEM电解槽成本高企的原因之一。曾有企业向氢云链反应,若实现PEM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其成本至少能在现有的基础上降低30-40%。PEM电解槽市场取得突破的背后,是国内PEM电解槽产业链条的发展。在膜电极方面,如6月17日,鸿基创能举行了高性能膜电极及PEM电解水制氢项目投产仪式,该投产项目中的PEM电解水制氢CCM卷对卷生产线乃国内首条,年产能规模达到30万平米,填补了行业空白。在催化剂方面,诸如莒纳科技等企业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攻关,以莒纳科技为例,其就膜电极催化剂部分提出了“阴极低铂、阳极去铱”的方案:基于莒纳科技自研技术,阴极使用超低含量贵金属策略,阳极使用价格低廉的过渡金属完全替代贵金属铱。事实上,PEM电解槽的各个环节的产业分工正在加速。在产业链配套逐步完善外,站外制氢的放开也推动了电解槽的进一步发展,如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2022年可以说是非化工园区制氢的元年,年内已有3省2市提出探索非化工园区制氢,其中广东近期发布的省级规划更是直接将站内制氢合法化。目前非化工园区制氢主要倾向于新能源制氢,由于PEM电解槽更能适应新能源的波动性,且安全性更高,并且能直接给氢气加压。可以预计后续PEM电解槽相关项目将进一步加速落地,尤其是在广东地区。由于电解槽和燃料电池互为逆反应,且PEM电解槽和燃料电池存在相似的材料和结构,燃料电池系统的发展对于PEM电解槽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目前,由于国产替代的推进,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以每年20-30%左右的速度下降。随着市场迈上新的台阶,PEM电解槽有望复刻电解槽的降本之路。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上海城市群地区2021年度首批9家氢能产业扶持单位公布

    上海城市群地区2021年度首批9家氢能产业扶持单位公布

    氢云链2022-8-23 18:34
    张家港市发改委联合市财政局组织了2021年度氢能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申报工作,8月22日,张家港市发改委发布了符合扶持政策规定的9家单位,其中包括江苏东华港城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嘉化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华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亿创氢能源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江苏清能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中车氢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张家港富瑞阀门有限公司、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世椿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东华港城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东华港城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由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港城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65%和35%的部分。主营业务包括汽车加氢站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化工原料及产品销售。江苏嘉化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嘉化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由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有80%、10%、10%的股份,主要业务包括从事氢能、加氢设备、电动车充电桩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苏州市华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华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为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燃料电池系统的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今年7月,华昌能源首批10辆氢能重卡完成交付,其搭载的是华昌能源自主研发的120kW燃料电池系统。亿创氢能源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亿创氢能源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是一家专注于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集燃料电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实践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江苏清能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清能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业务包括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玩教具车、便捷式氢燃料电池充电器的研发、生产、销售、自有技术转让并提供相关售前后技术服务。清能股份同时为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的牵头单位之一。苏州中车氢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苏州中车氢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张家港市与中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推动创立的氢能源动力系统研发制造平台。注册资本18亿,总部坐落于江苏省氢能产业发展示范城市张家港市。今年1月,中车氢能产业园正式入驻张家港市,中车氢能产业园拥有一座日加氢500公斤能力的加氢站,已具备年产100MW的电堆和燃料电池系统中试及相关试验验证能力,并具备扩产至300MW的量产基础。张家港富瑞阀门有限公司张家港富瑞阀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张家港百事得科技产业咨询企业分别持有70%、30%的股份。主要业务包括工业阀门及管线控制设备的制造、销售以及化工设备研发、制造。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业务包括加氢站和车载供氢系统的研发及销售,国富氢能已于6月正式递交科创板上市材料,拟募集资金总额为20亿元,其中15亿元用于氢能装备产业基地三期项目,拟新增年产8万支III型瓶、500套水电解制氢设备产能,液氢及Ⅳ型瓶研发中心项目,另外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苏州世椿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苏州世椿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由深圳市世椿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张家港智创高新技术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持有70%和30%的股份。公司于2014年开始进入氢能燃料电池设备领域。经过多年摸索研发,结合燃料电池行业工艺特征,成功研发并销售了应用于PEMFC双极板密封自动点胶机及封装产线、膜电极封装设备及产线、装堆机、气密测试机、瑕疵检测机、电堆系统组装生产线等设备。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2021年度的示范工作逐步进入尾声,年度补贴申请工作也进入收尾期。五大城市群中,河北和河南两大城市群获批时间较晚,而广东的省级规划近期才发布,仅有上海和北京两大城市群发布了年度规划。在后续的补贴工作上,上海和北京两大城市群整体进展或进一步领先其他地区。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超156万吨绿氨产能落地,氢能产业发展再提速

    超156万吨绿氨产能落地,氢能产业发展再提速

    氢云链2022-8-22 16:12
    国内氨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其中80%用于化肥原料。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内有近78%的氨来源于煤炭,面临绿色转型压力。从全球市场来看,欧洲今年6月通过了新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文本,该法案将氢、氨、有机化工等纳入了碳税的征收范围,在过渡期结束后,欧洲进口商需要为其进口产品的碳排放支付费用,价格挂钩欧盟碳市场。目前欧洲碳排放价格已涨至近100欧元/吨。而受全球供给收缩和高通胀等因素影响,2021年中国化肥出口的均价也只有327美元/吨。数据显示,若以煤为原料,每吨合成氨在原料生产和氨生成过程中将排放2.3吨二氧化碳,以天然气为原料则可减少近一半的碳排放。未来碳排放将成为稀缺资源导致价格进一步走高,未来绿氨的价值也将进一步凸显。事实上,中国当前的化肥主要出口国中并没有欧洲国家,若企业能较早完成低碳转型,或将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化肥总量需求在使用效率提高而下降的背景下,技术的迭代升级是企业的最大利器。随着国内双碳政策体系的确立以及2月四部委联合印发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 年内绿氨的发展明显加速。公开资料显示,3月国家氢能中长期规划发布以来,国内绿氨规划并落地的年产能已超过156万吨,对应超28万吨/年的绿氢需求,详情如下所示。1、4月7日,国际氢能冶金化工产业示范区新能源制氢联产无碳燃料项目签约仪式在内蒙古包头九原工业园区举行。氢能冶金化工综合示范项目以零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绿氢为切入点,围绕可再生能源全部就地消纳模式,建设全国规模最大的500万千瓦风力发电、150万千瓦光伏发电和30万吨电解水制绿氢项目,同时围绕以绿氢、空气捕捉的氮为原料,建设中国首台套氢电催化合成技术的120万吨绿氨化工项目,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化工产业链。2、7月12日,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蒙西公司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风光氢氨一体化新型示范项目获备案。该项目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占地面积约300亩,计划总投资23.54亿元,配套规划新能源装机容量110万千瓦。项目利用风光发电分解水制取高品质氢气,再用于生产合成氨,年产约30万吨绿氨,供蒙西地区工业园区化工生产使用。建成后,年用电量约30.31亿千瓦时,年产一吨氨约耗标煤164千克,排放二氧化碳0.54吨。3、8月19日,甘肃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兰州新区氢能产业园项目现场举行。其中,兰州新区氢能产业园项目(一期)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实施,项目规划面积2.83平方公里,总投资150亿元,分三期建设。项目一期总投资30亿元,主要建设年产2万吨制氢能力和10万标方储氢能力的绿氢供应基地,以年产6万吨绿氨和氢能交通应用为核心的示范应用中心,以年产30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为核心的氢能装备制造中心。除此以外,国电投和亿利集团于5月31日签署了合作协议,合作开发内蒙古杭锦旗库布其沙漠EOD项目,该项目可年制绿氢约9亿标立方米,为亿利洁能两大园区供应绿氢,用于生产绿氨、绿肥、绿醇,目前两家公司的合资公司已正式注册成立。与此同时,兴安博源、国创河北等公司也纷纷在推进绿氨项目。氨能应用爆发除了化工领域,氨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也在近期迎来了一小波高潮,涉及储运和燃料环节,而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推进,氨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将逐步被“绿氨”所替代。相关项目如下所示:1、6月8日,由一汽解放自主设计研发的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成功点火并稳定运行。本款氢气发动机属13L重型发动机,运转功率超500马力,指示热效率突破55%,相关产品具备氢气单燃料缸内直喷、氢气单燃料缸内和气道混合喷射、氨气和氢气双燃料喷射能力,可灵活转化成氢气、氨气等净零碳燃料产品。2、6月30日,玉柴YCK16H燃氢发动机在广西玉林成功点火。该款发动机排量达15.93升,最大马力达560马力。YCK16H的开发为氨或甲醇的单一燃料、氨氢混合燃料应用、柴油及甲醇混合燃料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3、7月,青岛双瑞自主研发的船用氨燃料供给系统(AFSS)全球首获LR及CCS船级社原理性认可(AIP)证书,突破液氨加注、燃料存储、燃料供给、氨气处理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两级调温两级增压及一级过滤”供给技术路线。该系统主要由加注单元、氨燃料存储单元、换热及供给单元、氨气处理单元、安保及监测系统、控制系统等单元组成,适用于MAN-ES公司二冲程ME-LGIA氨燃料发动机和WinGD公司二冲程氨燃料发动机。4、8月19日,全国首座氨现场制氢加氢一体站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福州长乐举行,该项目由福建石油联合雪人股份、福大紫金等福建省内新能源头部企业共同推进。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压缩机厂商活跃的背后:日均1座加氢站项目招标审批中

    压缩机厂商活跃的背后:日均1座加氢站项目招标审批中

    氢云链2022-8-19 15:47
    压缩机厂商技术和市场双管齐下随着国家和地方将“超前建设加氢站”纳入规划,国内加氢站的建设明显提速。近日国家能源局表示,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成加氢站超270座,二季度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全国依旧完成了超20座的加氢站建设。而压缩机作为加氢站设备的核心设备,相关厂商近期更是动作频频,部分企业更是实现了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氢云链整理了近期压缩机企业技术相关的事件,其中包括丰电金凯威、佛燃天高、石化机械等,详情如下所示。1、8月9日,石化机械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90MPa氢压缩机已组装下线,正在进行各项性能测试。2、近日,丰电金凯威250MPa超高压氢气隔膜压缩机研制成功,并通过第三方权威检测。各项数据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排气压力大于250MPa、排气流量大于200Nm³/h。为首批通过测试的超高压隔膜压缩机产品。而其90MPa压缩机已投入市场。3、日前,广东佛燃天高联合创始人陈如意在氢20峰会上表示,天高隔膜压缩机已迈入300MPa时代,同时其“卡箍式”气缸结构设计已完成400MPa气缸和随动阀的压力试验。而在市场布局方面,压缩机企业近期也并没有落下,如苏州瑞驱电动科技有限公司25万台/年压缩机项目于近日落地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地区,丰电科技发布公告表示子公司丰电金凯威常熟智能工厂已封顶,产线搬迁计划也已启动,预计2022年下半年可投产。日均一座,加氢站项目爆发氢云链数据库显示,二季度氢气压缩机采购出现了大幅增长的情况,其中多数用于加氢站,同时部分化工企业也开始采购氢气压缩机。而自8月以来,加氢站的招标项目开始爆发,接近日均一座加氢站相关招标或即将进入招标环节,详情如图表1所示。图表1 8月全国加氢站相关项目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从项目来看,非城市群地区占比达到了50%,且相关地区多数已发布或即将发布省级氢能规划,其中贵州和陕西的氢能规划均在近日发布;浙江氢能规划已于2021年发布;山西发布的《山西省扎实推进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行动计划》指出,将编制《山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 年)》;广西省级氢能规划正在编制中;四川和湖北则为第二批城市群的热点地区,且均发布了省级规划。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北京再登顶,亿华通一骑绝尘!一文了解7月氢车交强险情况

    北京再登顶,亿华通一骑绝尘!一文了解7月氢车交强险情况

    氢云链2022-8-18 16:16
    氢云链数据库显示,7月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完成584辆,高于中汽协245辆的批发量。目前来看,复工复产的推进对于燃料电池汽车上险情况起到了较大的推进作用,前期积压的量开始释放。随着全国范围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叠加示范城市群推广任务压力以及非城市群地区的发力,后续上险量数据或将续创年内新高。氢云链分析7月数据特点如下:1、上险续创年内新高。7月上险量达到了584台,续创年内新高。复工复产的推进对于燃料电池汽车上险情况起到了较大的推进作用,随着城市群指标的进一步释放以及各地区示范项目的陆续投运,燃料电池汽车整体投放运营情况显著改善。2、客车重回榜首。7月北京投放了一批冬奥会赛事用车,同时其他地区在复工复产后加大了对客车等车型的采购,使得客车上险量显著回升。由于7月以客车、专用车和物流车为主,使得单车的平均装机量下降,只有85kW,总装机量49398kW。3、车企和配套商的集中度维持在高位。7月的上险量主要集中在城市群地区,受联合示范机制等因素影响,车企和配套商的集中度维持在高位。4、亿华通“一骑绝尘”。受联合示范机制等因素影响,同时叠加北京以外地区的订单来源,7月亿华通配套了近75%的上险车辆。一、车辆类型客车重回榜首。如图表1所示,国内7月四大类车型均有上险数据,其中客车占比39%,重回榜首的位置,专用车、物流车和重卡则分别占比28%、18%和15%。客车回暖,专用车或将发力。从近期全国政府采招标情况来看,7月以来有超200辆燃料电池客车处于招标环节中,此前因疫情原因延迟的招标项目也逐步恢复,如上海的部分客车采购项目。另一方面,从工信部推荐目录和产品目录情况来看,各类环卫车占比上升,同时前期政府采购的环卫车项目已陆续进入交付阶段。而受年度指标压力影响,城市群地区政府的采购项目投运周期或将缩短。非城市群地区规划的密集出台更是支撑了政府的客车和环卫车采购量。图表1 车型分布情况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二、地区分布情况北京占比过半。如图表2所示,6月全国有12个省份有燃料电池汽车上险数据,其中TOP3地区依次分别为北京、山东和上海,三地区上险量占比达到了82%。北京年度指标集中投放。根据5月6日北京经信局发布的《2021-2022年度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拟承担“示范应用联合体”牵头企业公示》来看,北京2021年年度示范的时间为2021年8月13日-2022年8月12日,由于北京的各项配套设施相对齐全,且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企业对于联合示范的响应较为快速。而结合燃料电池汽车类型来看,北京地区7月主要投放的是客车、专用车和物流车,其中客车主要包含了冬奥会赛事用车,如7月15日丰田交付北京CBD管委会的斯柯达燃料电池客车就是曾经服役冬奥会的赛事用车。另一方面,目前北京年度指标完成率较高,其中客车和轻卡指标基本完成。上海复工复产温和且将持续。与北京的情况类似,上海2021年年度示范的时间为2021年8月13日-2022年7月31日,但目前上海剩余的指标较多。自6月复工复产以来,上海的逐步恢复对于江浙地区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并没有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但近期上海城市群首批燃料电池汽车成功发车,同时上海多个公交公司开始采购燃料电池汽车,并且交付了大量的物流车和重卡,后续上海的复苏将得以持续。广东持续低迷,后续或将发力。近日广东城市群规划正式出台,一方面省级补贴已经正式确定,另一方面,随着站内制氢的合法化以及地域保护的打破,后续广东地区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将回暖。城市群和非城市群主要推广的车型不同。7月非城市群地区上险量占比不到20%。目前城市群地区政府采购主要集中在客车和环卫车,而非城市群地区企业采购则主要集中在重卡和物流车,非城市群地区的采购市场化程度更高。由于7月城市群地区上险占比高,使得整体装机量相对较低,单车平均功率仅有85kW。容易出现城市群上险量占比高的月份装机量反而低的情况。图表2 各省市上险量分布情况(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三、车企情况车企的集中度维持在高位。本月有上险数据的车企有15家,如图表3所示,TOP5车企依次分别为北汽福田、金龙联合、宇通客车、舜泰汽车和青岛美锦,其中TOP3车企占比达到了74%,TOP5车企占比更是达到了89%。由于本月主要上险主要集中在城市群地区,受联合示范等机制的影响,车企的集中度维持在高位。其中,北汽福田7月的上险量全部来自城市群地区,作为北京联合示范牵头单位的一员,北京的上险量占比更是达到了86%。排第二的金龙联合和宇通客车与北汽福田的情况相似。图表3 TOP5车企上险量情况(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四、配套企业情况亿华通“一骑绝尘”。6月有11家燃料电池厂商有上险数据。由于存在联合示范体、车企与配套商绑定的情况,配套厂商的集中度较车企的更高。如图表4所示,TOP5配套厂商依次为亿华通、重塑科技、国氢科技、国鸿氢能和上海捷氢。由于北京上险的车辆主要搭载了亿华通的系统,叠加其他车企的订单,使得亿华通的配套数占比达到了75%。而TOP3配套商占比达到了83%,TOP5则达到了96%。图表4 燃料电池企业配套数情况(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总装机功率与上险量情况接近。装机功率方面,如图表5所示,由于6月各车型单车功率较为接近,配套商的装机功率排名与数量排名接近,TOP5企业依次为亿华通、重塑科技、国氢科技、上海捷氢和国鸿氢能。亿华通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巩固了其装机总量第一的地位。图表5 燃料电池企业配套装机情况(单位:KW)来源:氢云链数据库由于7月上险车型主要中重卡占比较低,使得平均单车功率排名上与总装机量情况出入较大。TOP5配套商均为配套重卡等重载车型的厂商,其中上海杰宁在单车功率上排名第一,而上海捷氢、中能国氢、重塑科技均配套了110kW的系统。图表6 燃料电池企业配套平均单车装机情况(单位:KW)来源:氢云链数据库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工信部公示:10家车企!谁是10.2亿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补贴最大赢家

    工信部公示:10家车企!谁是10.2亿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补贴最大赢家

    氢云链2022-8-17 15:02
    氢云链获悉,8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清算中心开展了2018-2021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工作。根据信息显示,2018-2021年间,共有10家车企就2316辆燃料电池汽车进行推广应用补贴申报,其中2315辆通过了专家审核,补助金额合计102330万元,平均每辆补贴金额为44.20万元,审核通过率较高。具体情况见表1。表1 燃料电池汽车补助核算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从年份看,本次核算中2019年数量远大于2018年和2020年,达到了1824辆合计7.998亿元,而2018年申报了271辆,2020年申报了221辆,2021年没有企业申报,显示本轮申报及核算仍以2019年为主。图1 新能源汽车年度补贴情况 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企业方面,本次核算中中通客车继续成为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大赢家,核算通过663辆汽车,将获得补助3.008亿元;飞驰汽车紧随其后,核算582辆共补助2.618亿元;上海申龙第三,核算了549辆共补助2.208亿元。超过100辆的企业还有上汽大通和厦门金旅,核算通过车辆数分别为315辆和151辆,各获得补助1.562亿和6040万。具体见图2。图2 新能源汽车企业补贴情况 来源:工信部氢云链整理氢云链发现,此前工信部已就历年来新能源汽车推广补助清算进行了多轮公示,2020年前的补贴清算工作将逐渐完成,3月份的公示也以2019年为主(详见《工信部公示:12家车企!谁是4.4亿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补贴最大赢家?》)。随着5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正式启动,清算工作将有利于对地方车辆管理、统计等工作进行规范,有利于中央部委对地方推广情况进行更准确的考核、核算。另一方面,目前2020年度的申报数据较少,2021年还没有企业开始申报,随着后续申报工作的推进,核准车辆数量或明显走高。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0亿氢车招标花落谁家?一文了解上半年氢车招标情况

    10亿氢车招标花落谁家?一文了解上半年氢车招标情况

    氢云链2022-8-16 14:53
    随着国家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的发布,氢能产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燃料电池汽车是目前最主要的氢能应用,能够直接反应氢能产业市场发展情况。在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方面,根据中汽协数据,国内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产销分别为1804辆、1390辆,并且集中在1月和6月,受疫情影响明确,与预期有一定差距。但产销更多反映的是项目落地情况,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在这个时间段的变化情况。如近期正式投放的广州首批燃料电池环卫车,实际上其招标时间在1年之前。由于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并未进入到市场化阶段,政府采购和企业合作仍旧是主要的项目来源。氢云链对2022年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政府招投标情况进行了统计。根据氢云链数据库,2022年上半年氢车招投标项目特点包括:(1)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政府采购量为697辆,采购预算金额达10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金额的2/3。(2)地区方面,安徽地区采购金额最高,而山东地区采购数量最多。(3)采招车型方面则呈现客车-专用车的二元结构,政府采购与市场采购形成了互补。(4)根据中标信息,无论是车企还是配套企业,都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氢云链希望通过燃料电池汽车招投标项目信息,了解市场热度、细分市场发展情况、地区发展积极性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一概况:26个项目,采购量697辆,预算金额10亿据氢云链数据库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公开发布了26个燃料电池汽车招标项目,其中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共采购697辆各类燃料电池汽车,预算总额达10亿元。详情见图表1。图表1 上半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采购项目招标情况汇总表数据来源:氢云链数据库备注:燃料电池汽车招标采购量不含客运指标、运力服务等非资产类购置招标采购量;上半年采购量仅为去年全年的一半。2021年燃料电池汽车招标完成1355辆,今年上半年为去年全年的一半。政府采购的车型主要以客车为主,同时以各类赛事作为客车主要的推广场景,一方面冬奥会数百辆的燃料电池客车招标已于2021年年底完成,另一方面,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赛事皆因疫情延期甚至取消,这对上半年的燃料电池汽车招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浙江温州于4月发布了10辆燃料电池客车的招标,但因亚运会的推迟导致招标取消。因此2022年上半年政府采购数量的增长并不明显,预计下半年在示范城市群的推动下有可能迎来爆发。采购单价不降反增,采购总金额提升明显。因此尽管燃料电池成本处于快速下降通道,但今年上半年的单车平均采购预算金额不降反升,总预算金额更是达到去年全年的67%,与采购数量的下滑形成鲜明对比。这是由于上半年采购车型的单车功率较去年明显上升,同时采购的各类车型大型化趋势明显,导致车单价不降反增。这与燃料电池汽车的上险数据一致。非城市群地区占比43%。上半年非城市群地区招标预算额占比为43%,这与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上险数据和整个氢能产业的招标情况都较为吻合。其中非城市群地区上半年上险量占比为40%,产业招标占比近50%。二车型:持续客车、专用车二元结构持续客车、专用车二元结构,政府与市场形成互补。如图标2所示,上半年4大类车型均有招标数据,其中客车占比52%,专用车占比34%,重卡和物流车分别占比7%。持续近年的客车和专用车二元结构。而从目前整个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来看,重卡已经成为主力车型之一,现阶段,企业与政府采购对车型初步形成了互补的关系。图标2 各类车型占比情况数据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三中标车企情况:单一来源进一步提升市场集中度从已确认车企供应商的项目来看,上半年共有12家车企斩获政府燃料电池汽车采购订单,其中车企中标量TOP5情况如图表3所示,海易森、奇瑞商用车、中通客车、飞驰汽车和舜泰汽车位列前5。与燃料电池汽车上险情况类似,车企的中标情况也具有较高的集中度。车企TOP3占比达到了66%,TOP5占比更是达到了87%。其中非城市群的大订单多数以单一来源采购。图表3 车企TOP5情况 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四配套商情况:爱德曼登顶,地域市场特点明显从已确认配套商的项目来看,上半年共有13家配套商成功斩获政府采购订单。其中配套量TOP5情况如图标4所示,爱德曼、国鸿氢能、弗尔塞、雄韬氢雄和亿华通位居前5。与车企情况类似,配套商的集中度也较高。其中国TOP3占比55%,TOP5占比82%。另一方面,配套商的地域性非常明显,反映出了当前氢能产业地域保护现象突出。图表4 配套商TOP5情况 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小结2022年是示范城市群的执行年,但由于疫情的影响,作为氢能现阶段最主要应用的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在市场发展早期,政府“有形的手”对市场发展的指引作用明显,尤其是在有外因的影响下,政府的行动对于稳固市场信心、引导产业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疫情的稳定和示范项目的开展,下半年政府的扶持力度预计会进一步增强,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有望迎来一次突破性的发展。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工信部360批:7家新企!戴姆勒上榜,重塑再登顶,国鸿、氢沄亮眼

    工信部360批:7家新企!戴姆勒上榜,重塑再登顶,国鸿、氢沄亮眼

    氢云链2022-8-12 15:04
    2022年8月10日,工信部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60批)和《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四十二批)拟发布内容进行了公示,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氢云链据悉,第36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公示的新产品中,申报的燃料电池产品共19户企业40个型号,具体情况参见图表1。本次公告特点如下:1、数量再创近半年多新高。本批次共有40个型号上榜,为最近十个批次以来最高数量,也是近半年多首次突破40大关。工信部对于产品目录流程的简化,以及复工复产的推进和地方政策的加持对企业申报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提出的是,目前产品目录每两批次就增发一批次。2、外企加速布局,戴姆勒合资公司首次登榜。本批次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首次登上产品目录,这也是戴姆勒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产品目录中,福田戴姆勒由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戴姆勒(中国)商用车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有50%的股份。3、新企涌入,”老新玩家“现象普遍。本批次7家企业首次登上产品目录,其中车企有2家: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配套商有5家:东方电气(北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氢马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氢沃科技有限公司、氢沄(河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瑞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但其中东方电气(北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氢沃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为东方氢能和氢蓝时代的全资控股公司。4、重塑再登顶。本批次重塑以配套9款车型的数据再度登顶产品目录,在359批位居第2后,本批次重塑再度登顶。配套企业数量统计说明:全资子公司合并统计到母公司,如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合并到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图表1 360批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公示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在整车企业方面,19户企业,18家配套企业、40款车型上榜。从上榜数量排名看,陕汽集团一骑绝尘,有7款车型上榜;郑州宇通以4款位居第二;庆铃汽车、三一汽车、厦门金龙、宇通客车、中联重科分别以3款并列第3。图表2 整车产品上榜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从产品类型来看,燃料电池专用车有13款、卡车底盘12款,重卡8款、客车6款、物流车1款。图表3 整车类型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从18家配套企业来看,重塑以9款位列第一,国鸿氢能和氢沄新能源分别以4款并列第二,博世氢动力、广东氢能、国氢科技和雄韬氢雄各以3款并列第三。见图表4。(备注:企业配套总数均归到母公司)图表4 燃料电池配套企业上榜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