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国内“绿氢”产业迈上新台阶,除了新增的项目外,去年落地的新能源制氢项目在今年二季度开始逐步进入制氢系统的招标环节,电解槽市场有望进一步放量。由于成本、供应链成熟度等原因,国内电解槽市场一直以碱性电解槽为主,对比数量、规模达到百兆瓦级别的碱性电解制氢项目,国内PEM电解槽在项目数量、项目规模等方面对比碱性电解槽均有一定差距。 进入下半年,PEM电解槽市场似乎有所改观。7月以来,PEM电解槽项目落地速度加快,截止目前已有超过10个PEM电解槽项目有突破性进展,部分企业也开始进入产能扩张阶段,市场似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氢云链整理了近期PEM的相关项目如下表所示: 近期PEM相关项目 来源:氢云链 PEM制氢项目规模突破MW级,产能项目向GW级发展 从项目规模、企业产能规划和示范线项目方面可以看出,PEM电解槽将进入了新阶段。 从项目规模看来看,近期的PEM绿氢项目均达到了MW级,尽管对比百MW级别的碱性电解槽有一定差距,但也呈现了明显的大型化、规模化趋势。 从产能上看,企业规划的产能项目已经开始向GW级发展,显示了企业对PEM电解槽在成本下降和应用规模方面的信心。 从项目性质看,PEM电解制氢项目对能源综合利用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如安徽国网的PEM制氢-发电项目,长江电力的船舶用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均是国内的首次尝试,是对PEM电解槽应用的大力探索。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更是在推特账号上向世界各国网友介绍国家电网浙江台州大陈岛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整体来看,PEM电解槽当前仍处于技术验证环节,但其示范项目具备较强的创新性,对于未来PEM电解槽市场发展乃至电解水制氢市场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分工细化+站外制氢推动规模化应用,PEM电解槽降本加速 产业分工是产业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产业分工的加速推动了PEM电解槽市场的突破。 此前,电解槽厂商既需负责整机层面的研发,也要兼顾核心零部件和材料的突破,因此国内PEM电解槽对膜电极及关键材料(如催化剂等)进口依赖度较高。这也是PEM电解槽成本高企的原因之一。曾有企业向氢云链反应,若实现PEM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其成本至少能在现有的基础上降低30-40%。 PEM电解槽市场取得突破的背后,是国内PEM电解槽产业链条的发展。在膜电极方面,如6月17日,鸿基创能举行了高性能膜电极及PEM电解水制氢项目投产仪式,该投产项目中的PEM电解水制氢CCM卷对卷生产线乃国内首条,年产能规模达到30万平米,填补了行业空白。在催化剂方面,诸如莒纳科技等企业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攻关,以莒纳科技为例,其就膜电极催化剂部分提出了“阴极低铂、阳极去铱”的方案:基于莒纳科技自研技术,阴极使用超低含量贵金属策略,阳极使用价格低廉的过渡金属完全替代贵金属铱。事实上,PEM电解槽的各个环节的产业分工正在加速。 在产业链配套逐步完善外,站外制氢的放开也推动了电解槽的进一步发展,如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 2022年可以说是非化工园区制氢的元年,年内已有3省2市提出探索非化工园区制氢,其中广东近期发布的省级规划更是直接将站内制氢合法化。目前非化工园区制氢主要倾向于新能源制氢,由于PEM电解槽更能适应新能源的波动性,且安全性更高,并且能直接给氢气加压。可以预计后续PEM电解槽相关项目将进一步加速落地,尤其是在广东地区。 由于电解槽和燃料电池互为逆反应,且PEM电解槽和燃料电池存在相似的材料和结构,燃料电池系统的发展对于PEM电解槽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目前,由于国产替代的推进,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以每年20-30%左右的速度下降。随着市场迈上新的台阶,PEM电解槽有望复刻电解槽的降本之路。 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 来源:氢云链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