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20日,第八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以下简称佛山展)在佛山隆重开幕。作为国内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氢能展会之一,佛山展往往会折射出氢能产业发展的情况。 佛山展已经开到第八届,每一届的特点也在不停的变化。观展归来,小编总结了“四个主观印象”和“两大核心问题”:2024佛山展留给了小编“游客变少、更像供应链展、三类产品集中展示、创新产品多”的四个印象;在与行业朋友的交流中,讨论最多的是“燃料电池汽车还能不能行”和“怎么看高电密PEM槽”的两大核心问题。 具体如下,且看小编道来。 一、2024佛山展的四大印象 1、直接印象:参展人流明显少于往届 通过与过去几届佛山氢能大会的对比,氢云链小编与多位行业朋友均认为第一印象是“人少了”,第一日早晨进门的时候甚至不需要排队。展会第二天人流量更是明显下降明显。 此外,往届随处可见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在本次展会中也少见了许多。 2、企业印象:“老朋友”缺席不少,更像供应链展会 数量与往届相当。与逛展人数变少不同,从直观感受上,参展商的规模对比往年相近,都在300家以上。 相当部分“熟人”未现身。展会上出现了众多耳熟能详的企业,但也有多家老牌大企业没有参展,其中燃料电池相关企业尤其明显,如重塑、鸿基等均未出现,制氢环节的阳光、隆基等也未参与。其中原因可能包括1)展会越来越多,企业参加不过来;2)行情不好,而企业参加展会的直接受益不明显。 大量跨界企业参展。“老朋友”缺失的空位自然有新朋友顶上,各类通用机械领域的设备商(包括生产、检测)、零部件厂商(管阀)、原材料(高分子),使得展会更像一个供应商展。 某长三角老牌燃料电池企业人员笑谈:“太多供应链企业来了。本来希望在展会上找一些潜在客户,但结果我们成了别人的潜在客户。”越来越多的通用机械领域的企业尝试进入氢能领域,侧面反映了氢能越发收到市场重视。 运营类企业崭露头角。由于广湛氢高速项目和佛山氢能自行车项目等示范项目的推进,展会外场的一半被运营类企业“占领”。 3、展品印象:两轮车/无人机多、AEM槽多 在展品方面,最直接的印象是大量的无人机和电解槽。 氢能无人机和两轮车充斥会场。大量无人机和两轮车出现在本届佛山展,展出企业包括了永安行、氢鹏、氢航、协氢、攀业等,只要是干小功率燃料电池的企业,站台上必定有两轮车或无人机,往年出现较多的电源反而少了很多。大功率燃料电池企业也在无人机领域参了一脚:云韬氢能展出了一台氢能无人机。 氢航科技同时展出无人机与两轮车 PEM与AEM电解槽随处可见。对比22年碱槽随处可见,23年PEM槽与碱槽争辉,本届佛山展又轮到AEM与PEM“抢眼球”。大量企业展出了大标方和小系统的PEM槽,或者是AEM槽产品。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专门的AEM厂商外,无论是PEM还是ALK厂商,基本上都会摆上一个AEM展品或模型。 4、技术印象:创新仍在持续 小编认为,本届展会与往届最大的不同,大概在于本届的“新鲜玩意”要多于往届,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方案探索少有地在展会上得到了直观的体会。 小编整理了ALK槽、PEM槽、燃料电池、整车、加氢设备等5个环节的部分创新产品。 (1)ALK电解槽:高电密和宽负载+瞬时响应 “傻大粗黑”、不易耦合绿电几乎成了ALK的标签。佛山展中,氢通、汉氢等展出了电密超过8000A/m2的ALK槽;飞台氢能则展出了负载范围达到0.5-100%、“瞬时响应”(可瞬间达到任意负载)的ALK槽,对于耦合绿电可谓“指哪打哪”。 更有趣的是,展会中的高电密槽基本是方形槽,而高达10600A/m2的圆形槽在佛山展期间、但不在佛山展会中发布。 汉氢科技8000A/m2 ALK槽 氢通新能源8000A/m2 ALK槽 飞台氢能ALK槽可实现“瞬时响应”和“0.5-100%负荷范围” (2)PEM电解槽:更高(电密)、更大(标方)、更强(压力) 佛山展前两天的枡水4A/cm2膜电极、117万PEM电解槽惊动业界,展会中鹭岛氢能3A/cm2的500标方电解槽延续了这份“震惊”。 除了鹭岛氢能外,赛克赛斯也展出了500标立、3.8MPa的PEM槽(模型),将出氢压力又提高了一个台阶。 高电密、大标方、高压力,本次展会上PEM槽一个不拉。 鹭岛氢能电解槽 赛克赛斯500标3.8MPa的PEM槽 (3)燃料电池:持续迭代 尽管本届展会燃料电池厂商不多,但不代表燃料电池产品含金量下降。甚至可以说,本届佛山展的燃料电池展品含金量颇高:清能股份发布了400kw电堆、氢通发布了300kw燃料电池系统。 可以看出,尽管常说燃料电池已经有同质化趋势,但各家的产品仍在持续迭代,创新仍在持续。 清能股份400kw电堆产品 氢通新能源300kW氢燃料电池系统 (4)整车:柴氢混动重卡 佛山展会出现了久违的燃料电池整车创新。佛山仙湖实验室李骏院士工作站与一汽解放合作,基于解放第七代商用车研发了柴氢复合动力重型牵引车。该动力系统采用氢燃料电池和柴油机两套能量源为车辆提供动力,续驶里程900km氢耗8kg/100km。 柴氢混动重卡 (5)集装箱式“制加运储用”一体化设备 本次佛山展中,加氢设备厂商一改过往展示“裸机”的习惯,开始展出成套集成的撬装设备,如浙江蓝能、重庆耐德、中集氢能等。其中中集氢能与氢锐科技带来PEM制氢全系统设备备受关注,该设备每小时可以制氢25标方,是氢锐科技为中集安瑞科定制的产品,配上中集安瑞科的压缩加注撬,专门面向叉车等场景的“制加运储用”一体化解决方案。 中集氢能与氢锐科技的集装箱式一体化设备 二、两个核心的问题 本届展会前和展会中,小编发现产业的新老朋友们普遍谈到了两个问题:“燃料电池汽车还能不能行”和“怎么看高电密PEM槽”。这也是当下氢能产业最热门的话题。 1、燃料电池汽车还能不能行 “今年行情难”已经成为行业口头禅,而燃料电池汽车是其中的难中难,“谈到业绩时会心一笑”甚至成为了一个梗。于是 在交流过程中,部分行业研究人员与从业人员对燃料电池汽车表示了悲观态度,甚至有人说道:“燃料电池汽车可能已经不行了。” 清能股份副总经理张靖则表示对燃料电池汽车充满信心:“我认为燃料电池汽车现阶段应用场景主要在于重卡和冷藏车。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技术发展,即使在购置成本上,燃料电池汽车高于柴油车的水平;但在运营成本方面,氢气成本和氢车氢耗在下降,而电车充电价格未来大概率会上升;我们今年推出的400kW电堆用在200kW系统上,氢耗有望接近6公斤/100公里,配合氢气枪口价30元/公斤的情况下,氢能重卡的燃料成本可以低于柴油车,甚至可以与纯电动重卡相比较,在全生命周期成本来看是可以和柴油车打平实现商业化的。在更远的未来,随着购置成本进一步下降,乘用车氢耗降低到0.7kg/100km,每km燃料成本大概2毛钱,同时考虑电网对于电动车大批量充电的承受力,燃料电池汽车甚至能够在乘用车领域与纯电动车进行竞争。” 2、如何看待“高电密、低成本”的PEM电解槽 佛山展之前,枡水发布了4A/cm2的PEM槽膜电极,并喊出了“117万买1兆瓦PEM电解槽”的口号;佛山展中,鹭岛氢能发布了3A/cm2的电解槽。这引起了行业内对高电密PEM电解槽的热烈讨论。 云帆氢能董事长刘建飞表示:“我们本来估计3A/cm2大电密PEM电解槽需要到明年中旬才会陆续出现,这下直接提前半年,而且还掀起了价格战,这肯定会影响到其他PEM槽厂商,甚至是碱槽厂商的市场布局。当然,高电密产品的实际工业化应用还要看具体项目进度,一般要晚于产品发布几个月甚至一年。” 针对PEM槽发展中超高电密与快速降本的问题,氢锐科技副总经理胡大麟结合企业实践,向小编表达系统性的观点。小编认为,在技术快速发展但行业仍充满迷雾之时,需要更多的人敢于发出不同声音,故记录如下: 氢锐科技以给客户提供工业级、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工程化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99% accuracy is not enough to scale up' 。更高的电流密度,更大的电解槽都是降低成本的必要条件,也是电解技术的发展方向,不论碱水还是PEM企业都是这样做的。 但工程化,大型化的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尚没有完全解决。特别大的电流密度下一致性问题,极差对寿命与可靠性的影响,高压下低负荷的氧中氢问题,等等。海外PEM电解水厂商,如ITM,康明斯等都曾推出了3.0A/cm2的电密的产品,但实践中出现很大问题,特别是衰减、寿命和使用安全等,后续海外厂商将电密回到1.2~2.0A/cm2,国内厂商在追求3A/cm2甚至4A/cm2电密时候,要认识到因电密升高会出现的一系列工程问题,从而会带来的制氢设备的运行危险。 另外,目前国内主要在运行的PEM电解槽基本选择N117和N115膜厚度。国内还没有哪一台N115的PEM电解槽运行超过了8万小时。太多的厂商缺乏相关对电解槽的整体认识、评估技术和长时间测试结果去支持电解槽大型化并兼顾能耗与可靠性。80μm-90um复合增强膜的膜电极的工业级电解槽并不多见。 50um的增强膜、单槽500标方的技术风险和潜在问题更无从发现。上海氢锐承诺每年降本15%-20%。提高电密只是降本手段之一,其他还包括上下游对材料,工艺、设备、工艺技术、自动化精度水平的同步革新,最重要的是市场给予PEM槽发展空间等。我们坚信PEM槽1MW在200万左右完全可以实现,但价格的前提是品质,不能出现‘buy cheaper, buy twice’等问题,更不能出现安全性事故,这样将对行业造成致命打击。 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 来源:氢云链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