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媒体报道,北汽福田、中石油北京分公司与亿华通达成合作意向,三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北京市加氢站建设及运营。按照协议,规划加氢站选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建成后将以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要氢源,加注能力覆盖35Mpa及70Mpa,服务于北汽福田测试用氢与氢燃料电池汽车批量商业化运营。 加氢站是给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氢气的燃气站,加氢站建设提速将给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带来保障。由于认识、安全、审批等多方面原因,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加氢站布局和建设仍处于缓慢起步阶段。 以加氢站为代表的中游在需求旺盛的行业成长期有明显的价格话语权优势,同时作为重资产项目,资本在布局中必然是包括上下游各种产品和衍生产品来服务的,加氢站是最关键的联系上下游产业链的核心枢纽,因此也是资本重点抢注入局的焦点。那么,加氢站产业链又是怎样的呢? 上游:制氢与储氢 目前制氢产业环节是氢能产业的上游环节,可分为氢气制备、氢气制备装置和氢气提纯装置等三个产业子环节。 制氢产业虽然是较为成熟的传统产业,但随着氢能应用的快速发展,氢气市场的需求量将持续上升。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制氢国,现有煤气化制氢约1000万吨,天然气制氢300万吨以上,石油制氢300万吨,工业副产氢约800万吨,电解水制氢100万吨。 我国氢气主要是作为化工合成的中间产品或原料,以能源形式利用的氢气量较少。根据《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到2020年我国以能源形式利用的氢气产能规模将达到720亿立方米(643万吨);到2030年我国以能源形式利用的氢气产能规模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893万吨)。 氢气储运产业是氢能产业的中间环节,联结着产业链前端的制氢和后端的氢能应用环节。储运装备方面,我国现有各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企业三千余家,其中有制造移动式压力容器(铁路罐车、汽车罐车、罐式集装箱)许可证的企业三十余家,能制造低温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只有十几家。 我国生产高压储氢容器的技术与工艺已经取得突破,能够生产45MPa无缝氢气钢瓶,目前正在研制87.5MPa的钢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氢气钢瓶,碳纤维铝胆气瓶性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我国还制定了国际上首部高压储氢容器国家标准——《固定式高压储氢用钢带错绕式容器》(GB/T26466—2011),但目前主要受制于氢气未能大规模使用,产业规模还较小。 氢气储存产业谱系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游:加氢站建设与运营 全球加氢站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加氢站数量不断增长。根据H2stations.org发布的全球加氢站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年底,全球共有369座加氢站,其中欧洲拥有152座,亚洲拥有136座,北美拥有78座。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已建成或在运营的加氢站有26座。 随着氢能的广泛应用,未来氢气储运产业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储运装备和加氢站建设。从氢气价格组成来看,氢气储运成本占总成本的20%左右,在当前阶段,由于氢气产地与消费地存在差异,选择合适的氢源是降低氢气储运成本的较好选择;而通过提高储运装备的国产化率、降低加氢站建设和运营成本是降低成本的最好选择。随着各国氢能源汽车的推广,全球主要国家将加快加氢站建设。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