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项目获总部批复,同意开展前期工作。下一步,广州石化将按照总部复函意见,根据固定资产项目管理办法,启动基础设计及设备订货等工作,加快推进项目的实施进度。 7月,中石化佛山樟坑油氢合建站投入运营,中石化在庞大的加油站网络建立加氢站成为可能。但光有加氢站,并不能形成真正的网络,此次供氢中心项目的获批,意味着中石化氢能产业建设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石化将开始尝试建立氢气制备、运输、调控体系,从而形成完整的氢能基建网络,让氢气真正地流转起来。 中石化广州供氢中心将能整合 中 石化在氢能产业的优势, 以广州为起点,珠三角为示范区 ,最终在全国 构建 领先的氢能 基础设施网络。 油氢合建站方案助力中石化建立加氢站网络如果说中国发展氢能产业有什么阻碍,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绝对能占一个提名。 随着“两桶油”等巨头的加入,交通运输领域中氢能汽车与加氢站之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庞大的加油站网络与油氢合建方案结合,将有望极大降低加氢站建设成本,其安全管理经验更是能加快推动行业标准规范的建立。 “我们有着广泛的油站网点分布,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队伍优势,为新能源应用落地提供有力保障。油氢合建站正是我们探索氢能产业和未来能源转型升级的一个新尝试。”广东石油总经理陈成敏也曾如此表示,中石化的管理层很清楚自己在氢能领域的优势。 中石化优先关注了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海南地区,力争在2019-2020年分别建设和运营10-20座左右的加氢站。 “这四个地区中国石化的氢气的产量比较丰富,而且我们相应的加油站配套设施网络也比较健全。”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事业部副主任张毅说。 石化企业制氢具有天然优势中石化不仅有站,而且有氢。 目前国内氢气的生产主要来源于石化企业,每年煤气化制氢1000万吨、天然气制氢300万吨、石油制氢300万吨、工业副产氢800万吨、电解水制氢100万吨。石化企业制氢主要方式包括煤气化制氢和天然气制氢。 根据公开信息,新投产的年产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装置,年氢气需求约15万吨。对于石化企业而言,氢气的供应大于需求,将氢气作为气体商品出售的经济效益将远高于作为锅炉燃料气出售。 中石化选择在广州成立第一个供氢中心,不仅仅是珠三角地区的氢能产业基础,更是因为珠三角地区发达的石油化工产业。 管道输氢让中石化在成本上更具优势制备成本与运输成本是氢气零售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如何降低氢气成本成为了关键,其中管道运输是重要的解决方案。 而在这方面,中石化在国内已经走在了前面。其中济源-吉利氢气管道是目前我国管径最大、压力最高、输量最高的输氢管道。 表1 中石化部分输氢管道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