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树商评近期,汽车行业来了一场乾坤大挪移,山东国资部门出资140亿收购了安徽的奇瑞控股51%的股权,安徽政府出资100亿元把蔚来汽车从上海迎娶回合肥。奇瑞汽车和蔚来汽车都是有故事的企业,同样是耗资100亿以上的巨额投资,安徽和山东在新世纪的第三次豪赌中,谁会是悲催的接盘侠呢? 在中国政治版图上来讲,山东和安徽都有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你有沂蒙山我有大别山。至于国家高级干部的培养,安徽和山东也是各有千秋。 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山东和安徽几乎不存在交集的可能性,山东的国民生产总值(GDP)长期稳居全国前3名,安徽省的GDP总量基本上都是在第15名左右。2000年之后,山东和安徽却不经意间上演了两场暗战,却以山东全面溃败而结局。 第一场暗战,山东溃败光电产业 2000~2010年,国内八个城市先后公开宣布建设光电产业化基地(光谷),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武汉、福州、长春和济南。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张榜单上没有安徽任何一个城市的名字,即便是日后大红大紫的合肥。 当时,山东要说发展光电产业就连北京都要“虎躯一震”,绝对不是喝多了酒说胡话。单说液晶面板的市场方面,山东省有海尔、海信和山东松下等三大彩电生产企业,每年液晶面板进口都是数百亿人民币。2005年6月,山东方面宣布:未来十年(2005~2015)将投资217亿美元发展液晶面板产业,起步就是全球最领先了第6代LED液晶面板产品。预计2015年其光电产业销售额将达到2400亿美元。要知道,此时的京东方还在消化吸收韩国现代的4.5代技术,说不定连第6代液晶面板的技术都没见过。 负责操盘的是山东胜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可是大有来头,据说是由台湾宏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胜利石油国际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第一阶段投资30亿美金以上。按照山东方面规划,东营项目将在2008年投产。 当时,山东在光电材料领域可谓是人才济济,且不说山东大学的蒋民华院士是国内晶体材料的泰斗,是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就连此时努力发展的京东方,其技术骨干中也有很多山东籍高级工程师。目前,担任京东方高级副总裁的刘家安先生,山东青岛人,毕业于青岛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2005年他被京东方派往兼并后的韩国现代光电学习。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董学先生,也是山东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清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当时他也是被京东方派往韩国现代学习产品技术的骨干工程师。 2008年4月,胜达光电没有迎来激动人心的投产,而饱受质疑的京东方却迎来了一位合肥的客人。合肥来客的诚意很足(口气很大),条件任由京东方开口,唯一要求:放在合肥项目的产品技术必须先进。京东方放给合肥人的同样是:第6代液晶面板。 2009年,当合肥忙着建设京东方第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并不断接洽几十家配套企业进驻合肥招商引资的时候。山东方面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整合行动,诞生了一大批“食草恐龙”:山东钢铁、山东能源、山东重工。同时,山东的民营企业开始大力发展石油炼化、电解铝和低速电动车产业。 同年,经山东省主管部门牵头,蒋敏华院士技术指导的华光光电子正式并入浪潮集团,更名为浪潮光电子。后来,我们终于在新三板上找到这个企业的名字。 2011年4月,投资120亿元的京东方合肥第6代液晶面板实现满产满销,同时,投资240亿元的京东方合肥第8.5代液晶面板项目开工建设。2011年5月6日,蒋民华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去世。2019年4月,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实验室被科技部点名批评, 迄今为止,全国八大光电产业化基地只有济南的光电产业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不在这张名单上的合肥、南京、苏州都已经成为全球光电产业领域地标。2019年,整个山东省光电产业总值还不到合肥的一个零头,如果把街道小厂生产的灯泡也算上,或许够! 第二场暗战,山东溃败集成电路产业 2008年,济南被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这是继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西安、无锡和杭州之后,国家批准的第八个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在获批之后,山东省政府牵头,济南市政府和浪潮集团组建了山东华芯,并由其出面并购了奇梦达的中国研发中心,而且代价出奇的小只有3000万人民币,要知道这是奇梦达这家巨头在全球的第二大研发中心。2011年,浪潮集团又收购了奇梦达葡萄牙的封装生产线,价格同样低的离谱只有1亿元人民币。山东省上下的精明而凌厉操作手法,让财经和科技传媒惊呼不已,而山东的企业家豪言:山东华芯要成为国内最大的存储芯片(DRAM)供应商,没有之一。 当时,山东人说这话你必须相信,绝对不是牵着鲁西大黄牛出来吹。那个时间档口,安徽省国资委和发改委的领导恐怕连奇梦达是谁都不知道,更别说浪潮集团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名头足以让安徽人吓得尿裤子。奇梦达曾是全球四大DRAM供应商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DRAM供应商,这家企业和英飞凌科技一起由西门子半导体部门分立而来。如果山东省上下把奇梦达的集成电路资产搞火了,足以媲美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汽车的案例,一定会登上全球各大商学院的教科书。 山东华芯的并购行动引来了大批华裔集成电路精英的青睐,纷纷归国加盟或创业做其服务商。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15年山东华芯却将其核心资产卖给了清华紫光。在无数传媒和业内人士的追问之下,山东主管部门给出的答案是:集成电路行业风险太大。此时,距离行业爆发的转折点只有3年的时间。 就在山东人明智止损的同时,不知死活的安徽人却要楞趟集成电路这汪浑水。2016年3月,合肥市政府和几个“草台班子”签订协议,将斥资百亿支持他们在合肥建立内存芯片(DRAM)项目,喊出的口号和山东类似:合肥长鑫要成为国内最大的存储芯片(DRAM)供应商,没有之一。 当时,要说合肥长鑫是个草台班子,这话在山东是大有市场的。据说,这个项目有败军之将的日本尔必达的负责人,也有兆易创新这样没有什么名气和来头的小公司。借用山东某领导私下说的话:咱不行,他们也不行。 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以“断供”为手段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打压,集成电路引发国内投资热潮。藉由在集成电路领域良好的产业聚集,合肥先后和多个国内外领先的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企业签订招商入驻协议,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合肥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集成电路生产基地之一。 2019年9月,合肥长鑫公司宣布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10nm级8Gb DDR4内存芯片投产,打破全球巨头对中国内存芯片市场的垄断操控,并将投千亿资金研发更高水平的DDR5/GDDR6/LPDDR5内存芯片产品。 此时,面对美国可能的技术封锁或打压,合肥长鑫技术负责人在公开场合解开了谜底:合肥长鑫的技术渊源来自奇梦达,得到了后者1000万份技术资料和7000项专利技术的授权。时至今日,山东华芯公司资质尚存,在集成电路行业内的地位寂寂无名。占尽先机的山东省,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暗战中溃不成军,关键的胜负手不是奇梦达,而是山东人的眼界和勇气。 第三场豪赌,山东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鹿死谁手 对于奇瑞汽车和蔚来汽车这样充满话题的企业来说,各自出资上百亿扶持资金的地方政府,或许10年后有人会被人贴上“接盘侠”的标签。这是由奇瑞和蔚来当下的处境所决定的,这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地图上无法回避的案例,只不过在山东省内操盘手已经由济南变成了青岛。 如果将1930~1937年张学良、阎锡山和杨虎城等地方军阀主导下的造车运动,看做中国第1轮汽车发展潮流的话;1953~1958年,前苏联援建156个工业项目和大跃进中的造车运动,可以看做中国第2轮汽车发展潮流;1978~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汽车行业的合资合作,可以看做中国第3轮汽车发展热潮;1999~2003年,地方和民营企业跨界造车,可以看做中国第4轮汽车发展热潮;2015~2020年,互联网产业跨界造车,可以看做中国第5轮汽车发展热潮。 以艾伦叔叔和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先生为数不多的交往认知,他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被说服的人,他对汽车行业有着深入而独特的认知。 按照上述历史发展阶段的方法论,奇瑞汽车是中国第4轮汽车发展热潮的领头羊,蔚来汽车则是中国第5轮汽车发展热潮的翘楚。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由增量竞争市场变为存量竞争市场,新能源汽车技术快速更迭,用户需求更加的感性和多元化,奇瑞和蔚来都遇到了严重的发展瓶颈。 安徽省选择放走奇瑞,引来蔚来汽车,这无疑是一场狂赌。毕竟奇瑞汽车拥有成熟而全面的传统能源汽车产品线,清晰且突出的企业和产品品牌,稳定且广泛的销售渠道。新引进来的蔚来汽车,企业产品虽然高档但存在不确定性,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尚需大幅提升,销售渠道狭窄且模式单一。对比下来,奇瑞是稳定的存量,蔚来是不确定的增量,安徽经济主管部门给自己贴上了“风险嗜好者”的标签 在此背景下,安徽省的100亿元人币的投资并不能保证蔚来汽车真的有美好未来,后期尚需持续的资金投入和资源供给,同时帮助蔚来汽车管控好企业运营风险。一旦失手,安徽省在中国汽车产业地图上将变得微不足道。权威机构的预测,2030年国内乘用车市场50%的份额是新能源汽车,以传统内燃机汽车产品生产为主奇瑞芜湖基地将难有更大作为,而江淮汽车旗下的乘用车业务和长安合肥基地的能力,不足以寄托安徽经济发展的雄心。 一如艾伦叔叔在《作为济南人,我为什么不看好青岛·奇瑞汽车项目》所言:长期以来,山东省对于乘用车产业的发展态度并不明朗,在山东大宇和颐中罗孚等两个汽车项目受挫之后,2005~2020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增长,年销量从300万增长到2000万辆的规模。和省上下得过且过,坐失中国乘用车发展的良机。 其间,对上汽、吉利、青年、福田·宝沃等企业递过来的橄榄枝,山东省缺乏令人信服的诚意。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山东省却醉心于政策和法规皆发展受限的低速电动车产业。按照一位山东籍汽车行业高管的话说,(故乡山东)政府主管领导说话聊天(对汽车产业)什么都懂,脑袋瓜子里装的东西太满,屁股太沉粘在椅子上,“什么风都吹不动”。 此次,山东省投入140亿元人民币的巨资重组奇瑞控股,后期青岛即墨汽车生产基地的建设发展至少还要投资100亿,加之奇瑞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所需资金不在少数。如此巨资加持的奇瑞汽车是一个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极其鲜明的企业,长期以来不断新加入的股东方对企业影响力有限。更何况,奇瑞汽车是一个从来不缺钱的企业。 山东人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奇瑞汽车缺少的不是钱,更不是技术和产品。如何和奇瑞文化融合在一起,并激活奇瑞的整个管理团队,这是山东人必须完成的功课。 缺乏乘用车领域专业管理人才的山东,能否成功激活奇瑞汽车将是山东省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要命的是这个问题不是职业经理人胜任的问题。山东的巨额资金投入之后,如果不能激活奇瑞汽车或者青岛基地的发展无法形成产业聚集优势,这将是山东省继山东大宇汽车、青岛颐中汽车之后,第三次在乘用车产业发展上的重大失败,同时也将彻底打击山东省发展乘用车产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山东投资奇瑞将注定是一场无法回头的豪赌。 在这场世纪豪赌之中,安徽省赌的是自己对汽车产业发展的理解和风险管控能力,山东省赌的是自己文化整合和激励机制的能力。2030年,在新能源汽车主导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时候,山东省和安徽省这场对赌已将见分晓。到底谁是悲催的“接盘侠”,让我们拭目以待! 结束语 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安徽省在集成电路、光电产业、新能源电池、互联网电商、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成为全国的技术发展高地,在和山东省的对比发展中全面胜出。如果本次豪赌中不能胜出的话,山东省的乘用车产业将被河北、河南、江苏和安徽等围剿,只能爬到泰山顶上等待下一个风口的到来。 或许,是一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