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和氢能一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然而随着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纯电领域的代表企业对于氢能的观点似乎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氢云链获悉,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开幕式上,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在谈及氢能领域的发展时表示,氢能技术是比较难的,但是对一些场景应用比较适合,如大型船只、大型车辆等。 曾毓群对于氢能观点的转变:实则已认可氢能 曾毓群此次看似较为简单的一句话,实则从字面及深层次初步认可了氢能。 字面认可:承认氢能在长途重载领域的优势。虽然曾毓群先表达了氢能的“难”,但还是表示氢能在大型船只、大型车辆等方面的应用优势。曾毓群的说法实则承认了氢能在长途重载领域的优势,这与过去直接反对燃料电池,直言燃料电池不如理想的增程式完全不同。鉴于此,宁德时代日后若延伸至重卡等领域的氢能应用也显得情理之中了。 深层次认可。氢气不仅是能源,更是基础的化工原料,同时可作为储能的方式。从过往观点来看,曾毓群一直认可氢能在储能领域的作用,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曾毓群逐步认可氢能在部分交通领域的应用也是情理之中,而氢气的化工原料地位是无法取代的,只有低碳化发展需求。而宁德时代作为纯电领域的代表企业,在当前的市场阶段能够表达如此观点,氢能实际上已经得到了曾毓群较高的认可。 曾毓群观点浅析,要以动态眼光看氢能 曾毓群此次论坛所公开的内容较少,尤其关于氢能的内容缺少上下文,但从其所表达的意思来看,曾毓群认为氢能技术的“难”可能包含了技术本身和市场应用两个层面。 技术难体现了氢能的技术密集型。氢能产业涉及大量的基础材料和工程问题,仅燃料电池就包含了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高技术含量零部件,相较于纯电自然显得技术“比较难”。但国内目前正在进行改革,往高精尖产业发展是必然。 显然,纯电有着先发的优势,且得益于国家早期建设的大电网,目前氢能基础设施正在抓紧建设中,如我国已经成为加氢站保有量第一大国、中石化西氢东送输氢管道已启动等等。对于氢能需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尤其对于国家社会发展而言。虽然氢能和纯电难以实现完全相互替代,但正如欧阳明高院所言,氢能产业的市场必然也是十万亿级的。 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 来源:氢云链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