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正式开幕,主席为开幕式致辞。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不仅是国内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更是全球合作的缩影。 本届进博会提出了“零碳进博”概念,氢能作为“双碳”目标的重要实现路径,成为进博会的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进博会还未过半就陆续签订了多项氢能国际合作协议,签约数量已经超过2020与2021年之和,创下新高,体现了外企加快进入中国市场和氢能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具体如图表1所示。 图表1 进博会签订的氢能相关合作协议 来源:氢云链整理 如图表2所示,氢云链整理了近两届进博会签署的氢能相关合作协议。通过对比发现,今年签订的氢能相关合作协议有以下几个特点: 图表2 2020、2021年进博会氢能相关项目 来源:氢云链整理 1、数量大幅提升,氢能成为全球合作共识。截至6号,2022年进博会签订的氢能相关合作项目数已超过2020年和2021年进博会签订数量之和,创下历史新高。据报道,将有超百档集中签约活动的超500项合作协议将在6-8号举行,氢能相关的合作大概率将进一步增多,表明氢能产业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成为全球共识。 2、存量合作关系深化,新合作涌现。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后不断深化合作,如空气产品、林德等国际巨头不断深化与中国的氢能合作。同时新合作不断涌现,如蒂森克虏伯今年首次亮相进博会,同时与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及部分民企签订了大量的氢能合作协议。 3、“绿氢”成为合作重点。2020年和2021年氢能的相关项目没有提及氢的“颜色”问题,关于绿氢的合作也较少,而2022年较多的项目则重点围绕绿氢进行国际合作。随着跨国合作的增加,国内乃至全球的绿氢发展将进一步提速。 4、氢能产业合作生态进一步,外企“本土化”成趋势。往届进博会签署的合作项目主要围绕用氢端展开合作,尤其是交通领域。今年进博会则丰富了用氢端的合作,同时增加了化工领域的氢能合作,并且围绕上下游进行广泛合作。此外,往届部分合作项目围绕氢能的应用采取进口采购的模式,而今年则更强调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可以预计后续外企本土化的动作会加速。 5、由政府合作走向企业合作。2020年,地方政府是签署氢能国际合作的主要力量。随着产业的发展,企业逐渐走上“台前”,签署的协议也更加细化。 事实上,不仅进博会上的氢能合作在增加,关于氢能的产品也在增多。一方面,参与进博会的氢能企业在增加,如路普能源携旗下中国首发新品——120kW燃料电池系统S1200首次亮相进博会。路普能源中国区总裁 胡泉评论表示:“我们很荣幸能参与进博会,并借助这一平台展示我们全球的创新产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现有和潜在合作伙伴的交流合作,持续与中国同成长共进步。” 图表3 2022进博会路普能源展台-技术装备展区3H 3B2-04
另一方面,跨界做“氢”的企业在增加,同时企业跨界做的氢能产品种类也在增多,如西门子在本届进博会展示了其氢动力列车Mireo Plus H。 图表4 西门子Mireo Plus H 来源:网络 小 结 IEA等机构均发布了有关氢能产业的报告,指出目前氢作为能源更多是“自产自销”,但这并不意味着氢能国际合作会减少。 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氢能的跨国合作将日益增多,更多优质的外企将加大在国内的布局。在外企“走进来”的同时,国内企业应抓紧时间窗口,苦练内功,凭借国内的产业链优势,在全球双碳共识下积极“走出去”,推动氢能产业的全球化。 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 来源:氢云链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