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云链,还给人类一个清洁的“粮食-水-能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氢云链携专家解读《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氢云链| 2022-3-28 10:18 阅读 2959 评论 0

3月23日,业内翘首企盼的氢能产业顶层设计规划文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终于正式发布!氢云链团队在第一时间邀请到两位业内资深产业政策专家,分别为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吉诗博士、同济大学张存满教授,在3月23日下午4点10分召开线上会议,在氢云链创始人邱月盈博士主持下,携手两位专家共同为大家解读《规划》精神、分析政策机会和挑战。现应广大粉丝要求,氢云链整理本次会议部分核心要点分享如下。

1

一、氢云链解读:一个氢能产业的“身份证”,与补贴无关!

氢云链认为《规划》具有里程碑意义!《规划》是对中国氢能产业20年发展的认可、总结和展望:首先给予产业一个明确的定位,也可以理解为是发给氢能产业一个正式的“身份证”;其次给出目前氢能产业发展阶段、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最后探讨了氢能产业发展方式。整体看,《规划》亮点是突破了燃料电池汽车范畴,从“大氢能”概念出发,在以往政策基础上,有继承、有更新、有变化。概言之,《规划》符合国家安全、能源革命、“双碳”目标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要求,需要产业从业者认真研读。

氢云链携专家解读《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1个定位:

中长期氢能产业定位:能源体系的重要补充——终端用能清洁化的载体——可再生能源的载体(储能);在此定位基础上,氢云链认为《规划》意义在于从国家层面给予产业一个“身份证”,补齐中长期氢能产业“1+N”政策体系中的“1”,而“N”已经渗透在各个部委文件中。

3类影响:

1、对产业而言,给予产业一个明确地位、一个氢能产业“身份证”;其他具体支持,如目标、补贴等相对有限。

2、对企业而言,提出现阶段、不同环节企业的发展方向:

(1)制氢:副产氢、绿氢;

(2)储运应用:以安全和经济为目的,高压气态、液态、管道方向为主,其他方向支持探索;

(3)加氢站:合建站、一体站方向;

(4)应用:交通为主,储能、发电、工业领域应用有序开展。

3、对地区发展而言,鼓励有条件、有积极性的“优势”地区发展(参照示范城市群政策精神)。

氢云链携专家解读《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7个特点:

1、政策体系延续性。《规划》延续了示范城市群政策精神——求稳不求快;延续了碳中和“1+N”政策文件要求。

2、资金如何支持。财政补贴有限,鼓励通过社会资金解决企业资金问题;支持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融资。

3、“一带一路”和国际贸易方向。探索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氢能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等合作。加强与氢能技术领先的国家和地区开展项目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国际市场。

4、安全问题反复强调。对安全问题讨论内容较多、一论再论。

5、应用方向和趋势。强调以车用为主,其他应用有序进行。

6、氢气制备规划和方向。整体强调绿氢方向、严控化石能源制氢;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发展副产氢或绿氢。

7、杜绝地方发展一哄而上。有序进行、不鼓励地方发展一哄而上;在供应潜力大、产业基础实、市场空间足、商业化实践经验多的地区稳步开展试点示范;坚持自下而上发展。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和考核机制,确保试点、示范工作取得实效和科学考核,而草草收场、一地鸡毛的案例将有望减少

氢云链携专家解读《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4个疑问:

由于本次《规划》是一个偏宏观趋势、从点到面、“大而全”的中长期规划,在时间有限情况下,氢云链根据《规划》内容要点,初步归纳出4个企业关心的问题,希望抛砖引玉,请两位嘉宾为大家答疑解惑、指点迷津!4个具体问题如下:

1、产业目标设计模糊。仅设置了2025年的指标,而且量化指标很少,仅有车辆(约5万)与可再生能源制氢(10-20万吨/年)两项。后续的目标以描述为主。企业该如何理解《规划》指标不多的实际影响?(部分企业对指标有些失望!)

2、是否能够发展蓝氢。通篇都没有提及蓝氢,是因为不允许(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还是默认发展不干涉,还是认为国内根本就不会有人走蓝氢路线,或者,蓝氢方向已经被副产氢内容所覆盖?

3、财政扶持力度和方向。财政扶持仅提及“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是否意味着可能不会有新的财政补助了?

4、管理归口不明等问题。仍然没有提及主要归口管理部门、是否能够按照能源而非危化品管理。是否会在其他细则中再讨论?

氢云链携专家解读《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2

二、专家解读内容:高补贴红利时代已过!

围绕上述4个疑问,赵吉诗博士、张存满教授分别对《规划》进行了多角度、多维度的精彩解读,两位专家直击痛点,针砭时弊、妙语连珠的解答激发了会场讨论热情,将会议气氛推向高潮。氢云链根据会议录音,整理内容要点如下:

(1)产业目标是否重要?重点看方向,不纠结数字。

赵吉诗博士:以定性为主,不宜过细。

赵吉诗博士表示,《规划》中量化的指标确实不多,主要原因之一是技术迭代非常快,但产能的释放却需要一定的时间,太明确的规划可能不利于技术发展和收回投资成本。从目标本身看,新能源汽车规划中对氢车的目标与《规划》中接近,各方都相对认可。但绿氢产能的规划并不像新能源汽车的预测那么准确。此外,基础设施的运营情况也对氢车和氢气的应用目标设定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个中长期规划,相关目标以定性为主。随着时间的发展、技术逐步成型和成本的降低,市场预期越来越明朗,然后会逐步出台具体的量化的指标。”赵吉诗博士说道。

张存满教授:重点看方向,不纠结数字。

“车辆的规划思路非常成熟,已经做了好几轮,从2016年第一版的新能源汽车规划中就做了2030年的计划,到了第二版又重新发布。因此不需要纠结车辆的规划数量情况。”

对于可再生能源制氢,张存满教授表示不需要在数字上纠结。“政策出于“稳慎”考虑,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给出一个象征性、起点指标参考,未来随着产业发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超越规划指标。”

“对于企业而言,我觉得,2030年乃至再往后的目标,不必过于关注《规划》具体数字,更应该重点关注的是政策方向;企业需要确定,你的发展方向是不是跟着政策支持的方向保持一致。”张存满教授说道。

(2)是否能够发展蓝氢?绿氢是方向、不鼓励走化石能源制氢路线。

赵吉诗博士:我们并不需要过多地去探讨蓝氢问题。长期来看绿氢是方向,而蓝氢主要体现是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提蓝氢是出于“审慎”考虑,国家实际上是担心产业借着发展氢能的名义大上、快上化石煤制氢等项目;对于副产氢发达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地发展氢能应用。

赵吉诗博士表示,对比用“颜色”划分氢气的方式,通过碳排放的形式去界定氢源可能更好。中国氢盟出台了一个氢气碳排放的标准,对不同类型的氢做了一个界定。这种做法可能更加规范,更容易执行和监管。

张存满教授:蓝氢的定义是“化石能源制氢+CCUS”。在其他的产业规划里,二氧化碳捕捉利用是会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尤其在双碳战略下也是重要的方向之一。

张存满教授认为,不能因为氢能热了,就拿着氢能的概念去推动化石能源的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甚至整个的化工产业里,制氢是永远是离不开的;没有氢能概念时,从工业气体的概念也在制氢。这放在能源战略层面上是行不通的,这样的氢能实际上只是一个中间产品,这是为什么不重点提及的一个原因。”

张存满教授认为,《规划》措辞上是鼓励副产氢的就地利用,因为氢气经济性运输半径是有限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上马氢能应用项目示范。“国家鼓励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副产氢,但不会鼓励走化石能源制氢的路线,也不会书面提及,因为路线不对、本质上也不对。”张存满教授说道。

(3)财政扶持力度和方向?不用指望国家,财政扶持的高补贴红利时代已过!

赵吉诗博士:对新兴产业的补贴扶持的黄金期可能已经过了!现阶段,国家财政相对吃紧,业界对氢能产业能否也得到类似纯电动、光伏、风电起步期粗放式补贴的情况不应当抱有太大的期望,氢能产业的发展可能会是一个比较辛苦、自力更生的过程。

张存满教授同样认为,对新兴产业的财政扶持高红利时代基本已经过去了,不会再有!

“氢能产业一定没有过去新兴产业高额补贴的空间,示范城市群到2024年底,也就是不到100亿的中央财政补贴。但氢能这个事儿是好事,国家不能说不支持,所以说《规划》在未来应该是一个政策引导的作用。”

如何解决企业的发展资金问题?张存满教授提出可以尝试从三个层面获取:一是从资本市场获取产业发展资金,“有点像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的走法”;二是传统企业产业升级资金的投入,“比如说潍柴动力,国电投氢能就这一类的企业,将在传统制造业中获取的部分利润向新产业转移”;三是从商业模式中找钱。探讨商用车的商业化创新模式,向政策要红利、要效益。

(4)管理归口问题:一定是两个管理体系同时走,兼容能源体系管理和危化品管理。

赵吉诗建议,氢气可以参照城镇燃气的模式进行管理。从2017、2018开始,部分专家和企业代表呼吁将氢气从危化品管理中移除,对此,赵吉诗博士表示,根据危化品的标准与界定方式,这个想法并不现实。

“我们现在的成品油,我们的天然气的管理都有成熟的管理机制。它们是危化品,但当被纳入到能源体系范畴的时候,按照能源的管理机制去管理就好了,佛山经验证明,一个东西走两条线是没有问题的。”赵吉诗表示:“目前我们建议是参照燃气的城镇燃气管理。氢气作为能源利用的话,它跟天然气是最接近的。”

张存满教授表示赞同:“一定是两个管理体系同时走,兼容能源体系管理和危化品管理。”

张教授认为,安全问题全面涵盖制储运用四个方面。对于安全,一方面要重视,另一方面要建立保障机制,包括检测机构、认证机构等,然后才能支持氢能产业的有序、高质量的发展。

3

三、氢能锵锵三人行(1):张存满教授观点概览

在对《规划》进行解读后,张存满教授与氢云链创始人邱月盈博士就氢能产业的部分热点问题、争议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邱月盈博士问题一:《规划》发布后,产业是否还会延续政府+企业牵头、“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

张教授认为,政策指明了发展方向,但一定不能再搞大水漫灌的补贴,这会形成巨大的浪费,并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扶持通过技术、能力实现降本增效的方式,会形成一个良态的生态竞争。

一个好的产业发展模式中,一定要有政府的引导,尤其是新兴产业、成本敏感的产业,需要政府先给出一个态度,同时通过引导、控制其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进而保证产业健康发展。

邱月盈博士问题二:现阶段,部分未入选城市群的地区或是相对落后的地区,该如何发展氢能产业?

张教授认为,北上广地区有技术、有专家、有政策,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产业基础、人才基础、资本基础相对较好,但从应用端来讲,这几个地方恰恰可能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因为现阶段应用端脱离了补贴很难实现商业化运营。

其他地区如何发展氢能产业?张教授认为,一定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应用场景认真进行规划,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做氢能,然后再慎重布局,不宜盲目扩张。针对部分经济实力薄弱地区,一方面,地方可以继续申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另一方面,可以在非汽车领域进行布局并申请相关的国家支持,如可再生能源制氢等。

邱月盈博士问题三:加氢站如何实现盈利?氢基能源的发展方向如何?

对于加氢站的盈利问题,张教授认为,一方面,加氢站不能盲目建设,一定要结合应用端的实际情况,不能为建加氢站而建加氢站;另一方面,加氢站必须大型化,这有利于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设备投资优化和运营成本的优化。张教授认为,实现了加氢站与应用端的连接,并做好了投资优化策略,加氢站是有望在5-6年内实现盈利的。

张教授认为应该走氢-氨路线,按氮循环的走法。该路线储能的密度高、运输方便,氮获取容易,适宜中长期的跨季节、大规模的储存。

邱月盈博士问题四:《规划》发布后,企业将面临怎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张教授认为,产业早期阶段,碳中和目标下,机遇显而易见、无须赘述。接下来整个氢能产业链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产业链的成本管控,包括制氢、储运、加氢站到燃料电池的成本管控;二是寻找商业模式及应用场景,虽然部分场景合适氢能发展,但市场规模不足,难以推动成本下降。

从资本市场融不是企业长期救命稻草,只能让企业短暂续命!一个好的公司,它考虑的是可持续发展,而绝大部分资本追求短期效益,这恰恰与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存在不匹配的地方。

3

三、氢能锵锵三人行(2):赵吉诗博士观点概览

在对《规划》进行解读后,赵吉诗博士与氢云链创始人邱月盈博士同样就氢能产业的部分热点问题、争议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邱月盈博士问题一:您在产业推动和一些产业政策研究过程中,遇到最困惑的一件事是什么?

赵吉诗博士认为,认知不统一是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认知的不统一,你会消耗大量的这种沟通需要讨论这种,而且很多是没有意义的事情。”赵吉诗博士说道。

赵吉诗博士回顾了2019年的经历,当时在多个研讨会上普遍过多地关注了燃料电池技术的问题,对于氢能、对于能源本身的关注不足,这实际上并不利于应用的实质性推进,也不利于产业发展。

赵吉诗博士认为,即使到现在,产业“卡脖子”仍然是在供应链环节,虽然现在从政策上已经在关注这个环节,但是资本层面仍然在关注燃料电池,关注下游应用,但产业更应该把供应链基础做好。

邱月盈博士问题二:佛山氢能产业基础如何?未来佛山氢能产业如何再次实现一次产业突破?

赵吉诗博士认为,佛山氢能产业发展将与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相结合。

赵吉诗博士表示,佛山的制造业为佛山的氢能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佛山可能没有发展燃料电池的基础,但从发展氢能的角度,我认为佛山的基础很好。曾经有专家认为佛山不适合搞氢能,长江以南都不适合搞氢能,因为长江以南更合适纯电动的技术路线。但制造业基础却支持佛山发展氢能装备、发展燃料电池装备,让佛山成为氢能装备制造中心。”

赵吉诗博士表示,佛山发展氢能,不是为了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是希望带动产业发展,加快成本下降速度,加快技术迭代。

对于佛山氢能产业未来的发展,赵吉诗表示:“佛山以后的定位就是要去做氢能领域的装备的制造产业。我给佛山市领导的建议是紧抓佛山市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的契机,把氢能终端应用的推广与双碳相结合,与制造业升级相结合。”

邱月盈博士问题三:政府补贴有限情况下,该如何对不同技术路线进行示范选择?

赵吉诗博士认为,应支持离规模化应用更近的技术。

赵吉诗博士表示,对于不同技术路线,应当同时考虑技术问题和经济性问题。不同的技术在不同的阶段经济性是不一样的,哪个技术离市场规模化应用更近,就应当支持哪个技术,然后再去支持新的技术发展。

“以氢储运为例,我们的发展顺序是高压气态,液氢再到管道网络,就是优先考虑离市场更近的技术。”赵吉诗博士说道。

邱月盈博士问题四:当下部分产业链环节企业估值太高不利于快速融资,《规划》发布后,企业将面临怎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赵吉诗博士认为,生存是企业抓住机遇的根本。

关于企业面临的挑战,赵吉诗认为,挑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技术、资金和人才。现阶段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活下来,只要活得足够长,一定会等来就是爆发的那一天。

关于机遇方面,赵吉诗博士从资金与市场环节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赵吉诗博士认为,目前风口已到,现阶段发展较好的企业可以去资本市场寻求资金支持,从而谋求更大的发展。但资本市场有其投资偏好,赵吉诗博士建议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可以先做一些“功课”,了解资本界的想法和思路。

对于市场环节,赵吉诗博士认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辐射范围依旧有限,市场规模依旧不足。企业可以考虑关注更多的有前景的环节,如储能、电解水等,来推动产业和市场的发展。

此外,赵吉诗博士建议,企业在保证控制权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降低一些估值换取外部资源的注入,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4

四:专家总结:与国家大战略融合发展、企业当自强!

除了回答4个核心问题之外,张存满教授与赵吉诗博士还深入地剖析了《规划》的性质和意义。氢云链整理内容如下。

氢云链携专家解读《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张存满教授认为,《规划》的象征性意义比实质性意义更大,它的意义是给氢能产业一个发展跟定位,并与国家的大战略去融合,为氢能燃料电池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政府的态度,这是对整个氢能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从历史看,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了20年,经历了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的过程。对比一般的新型科技产业,氢能产业实现了从概念到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社会的实际需求。《规划》的发布,意味着国家已经认可了氢能产业在能源革命、产业升级等多个层面的地位和作用。

从内容看,《规划》整体的逻辑跟思维是已经是非常全面,包括发展进程和未来的规划都有所提及。氢能的政策规划已经在包括工信部、科技部、能源局乃至教育部实现了全产业链条的渗透,然后才能出现这样一个国家国务院的整体的战略规划的部署,实际上很多科技规划甚至还走到了前面。所以说这是个承上启下的政策。

从定位看,《规划》给出的三个关键目标,从层次上、逻辑上实现了全覆盖。除了应用端之外,我们更要重视能源端,重视“大氢能产业”的概念,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离不开氢能的支撑,未来氢能的应用也将远远超过汽车本身。

在地区产业孵化看,张存满教授赞同赵吉诗博士“稳慎”的观点。“稳”是平稳发展,“慎”是慎重。《规划》要求避免一哄而上,但国内在产业发展时很难有理智的行为,因此要倡导有序推进,需要有基础、有规划、有应用并且允许试错。

氢云链携专家解读《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赵吉诗博士则通过几个关键词表达了自己对《规划》的总体印象:鼓励、审慎、创新、自强。

(1)鼓励。《规划》表明国家层面对氢能产业的态度是积极的,是支持的,是鼓励的。

(2)审慎。氢安全问题、产业链技术自主问题,都要求各地区要审慎地发展氢能产业,不能对安全管理掉以轻心,不能忽视对技术自主的要求而盲目追求产业规模。

(3)创新。技术方面,国内的进步速度很快,但在核心部件和部分基础材料方面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如质子膜、密封胶等),技术创新仍有很大空间;机制方面,要与国外发达地区对标,标准和管理模式的迭代的速度快一点,步子大一点,以加氢站为例,其安全管理标准应落实两条线管理,提高集约化程度。

(4)自强。除了政策之外,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取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

来源:氢云链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评论 (0)
文章数 5036 获赞数 6
关注氢能行业、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数字经济等新兴行业

7*24h 快讯

  • 瑞松科技:2020年实现营收7.99亿元 同比增

    瑞松科技发布年报,公司2020年营收7.99亿元,同比增长9.33%;归母净利润4993.99万元,
    2021-04-26
  • 人社部发布一季度100个最缺工职业,“快递

    与2020年第四季度相比,本期“排行”有以下特点:一是招聘需求和求职人数环比均明显上
    2021-04-26
  • 中国半导体协会受邀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座谈

    4月25日,中国半导体协会(简称“中半协”)副秘书长任振川一行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
    2021-04-26
  • 日本丰田2022年应届生技术岗位招聘半数为IT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26日透露,有关日本本土2022年春季本科和研究生院应届毕业生的技术岗
    2021-04-26
  • 中国华电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在能源

    4月26日消息,近期,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华电)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
    2021-04-26
  • 诺安基金:核心资产阶段性反弹 结构性机会

    诺安基金发表市场观点指出,近期以来由业绩驱动的核心资产出现阶段性反弹。后续可持续
    2021-04-26
  • 2021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青岛

    4月26日,2021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暨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青岛论坛在
    2021-04-26
  • 虎都:附属公司与阿里巴巴子公司订立合作意

    虎都在港交所公告称,洪高科技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浙江一
    2021-04-26
  • 中原证券:建议短期超配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中原证券指出,目前国内经济复苏态势较好,政策窗口正在临近,海外疫情急剧扩散,市场
    2021-04-26
  • 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会见美国工商界人士:望积

    4月22日,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会见上海美国商会主席雷蒙、会长季恺文一行,就中美关系以
    2021-04-26
浏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