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汉市青鱼嘴的碳汇大厦,这些天正在抓紧装修。过段日子,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金融机构将正式进驻。根据安排,设在这里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下称“中碳登”)负责为首批2225家电力企业办理开户手续,并将于6月底上线交易。这也意味着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投运。与此同时,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也正在抓紧进行全国碳交易系统的联调测试。 本月19日,生态环境部对外宣布,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成立前,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碳排放权交易、碳金融产品与服务、低碳产业投融资和碳资产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探索,推出的促进碳市场有效性、流动性、连续性的‘六维理论’属全国首创。”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在该中心官网上说。 湖北省武汉市城市景观。摄影/章轲 今年5月19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武汉调研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建设进展以及全国碳市场交易启动筹备工作情况时表示,全国碳市场交易启动是一次大考。 李高说,注册登记系统是全国碳市场的核心支撑系统,直接关系到交易的顺利启动和后续的平稳运行,要“全力冲刺做好系统建设”。 5月20日,李高一行赴上海对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并同参加测试的企业进行了现场交流。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企业已全部完成2019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连续七年保持百分百履约纪录。 记者了解,经过多年探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机制,如制定了全国第一个地方性的碳市场管理办法、全国第一个温室气体核查指南,从总量、分配、交易、核查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碳市场制度。 碳交易将让多方受益 公开资料预测,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将达到2.5亿吨,为2020年各试点交易所交易总量的3倍,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 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产品其实为碳排放配额。比如,某企业经审核获得了一年3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如果该企业实际排放了35万吨二氧化碳,那就要花钱向别的企业购买超标的5万吨指标;相反,若该企业预计当年只排放10万吨二氧化碳,那么多余的20万吨指标,就可以卖给别的企业。 目前二氧化碳交易价格约为22元/吨~32元/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规定,碳排放配额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价格”为计价单位,买卖申报量的最小变动计量为1吨二氧化碳当量,申报价格的最小变动计量为0.01元人民币。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分配配额将通过全国各省级生态环境厅发放,配额将发放至重点排放单位的登记账户。 根据配额分配方法,对2019年至2020年配额实行全部免费分配,并采用基准法核算重点排放单位所拥有机组的配额量。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量为其所拥有各类机组配额量的总和。 电力企业将成为首批参与碳交易的企业。摄影/章轲 据“武汉发布”报道,湖北碳交易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经济学院教授孙永平日前表示,“中碳登”落户湖北武汉,将会进一步发挥金融集聚效应,吸引资金、技术和绿色金融机构以及各类金融要素向长江中游城市群靠拢。以碳市场为桥梁,打通中西部地区发展通道,实现碳市场和其他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关负责人近日也公开表示,武汉市完全可以凭借“中碳登”落户的先发优势,抢占全国碳金融中心以及中部金融中心,进而以市场、金融和技术“三引擎”驱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抓住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两个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机遇期,为武汉市再造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刘汉武在上述官网上表示,碳市场直接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间接带动新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催生新业态,将会催生出一大批碳资产管理机构、咨询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和绿色认证机构等绿色低碳服务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业内专家近日也预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营后,参股的地方交易所将直接受益,纳入的行业也可以通过交易配额和自愿减排量(CCER)受益,此外,涉及碳排放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将受益。 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 来源:第一财经,氢云链整理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