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云链,还给人类一个清洁的“粮食-水-能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我们是所有人的竞争对手”!从光伏企业氢能战略看中国氢能企业全球布局雄心

    “我们是所有人的竞争对手”!从光伏企业氢能战略看中国氢能企业全球布局雄心

    氢云链2021-12-20 23:42
    “双碳”本质就是又一轮的供给侧改革,能耗双控就是悬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于习惯了粗放式发展的企业无疑是亚历山大!对于有想法的企业,压力就是换道超车的动力。放眼望去,未来30年,碳中和市场赛道足够宽广,企业的“玩法”可谓是多种多样。例如,在纯电动汽车时期插不上手的中石化们,这次成为氢能的主力军,化工企业跨界玩起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手握大量火电站的电力巨头更是“扫货”似的满大街收购光伏电站。不愁能耗的新能源企业也在快马加鞭,像隆基、晶科、阳光电源等都开始向氢能产业布局,有搞电解槽的,有搞系统的,还有搞制氢项目运营的........“新(能源)上加新(能源)”,不一而足,但大目标却是一致的:综合能源供应商!但在光伏的同行里,要论“会玩”可能还得算是协鑫。2021年12月19日,协鑫新能源与保利协鑫联合发布公告称,协鑫新能源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协鑫新能源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协鑫新能源香港”)与协鑫集团旗下保利协鑫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保利协鑫天然气”)签署天然气长期采购框架协议,用以发展氢能——协鑫7月份就提过的蓝氢项目开始落地。光伏企业跨界氢能不是新鲜事,甚至可以说现在入局都有点“慢”了,但光伏巨头做化石能源领域的蓝氢,感觉有点突兀,似乎不太合乎常理。但想想中石化在库车做绿氢,而不是做蓝氢,就又觉得理所当然了!毕竟在新时代, everything is possible或者说 nothing is impossible!回顾一下协鑫的氢能战略。根据公开信息可知,7月,协鑫集团旗下协鑫新能源正式对外发布公司氢能战略:蓝氢+绿氢同步发展。蓝氢:计划首期建成年产230万吨合成氨,逐步扩能至每年400万吨生产规模,可供应国内70万吨蓝氢。绿氢:将通过电解槽的部署和3个创新基地的建设,保障未来40万吨年产能的绿氢。应用方面,协鑫将眼光投向了冶钢、炼化、发电等终端应用。同时,协鑫新能源还提出了“硅-光-氢”的复合型清洁能源供给模式,将绿氢发展的中心瞄准沙漠地区。然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协鑫就公布了多个氢能项目,具体见下图表1。图表1 协鑫集团氢能项目情况来源:氢云链整理对比其他光伏同行,协鑫的氢能蓝图有两个特点:(1)布局全面,“一个都不能少”。协鑫涉足了几乎所有氢能热门的、前沿的领域,在蓝氢、绿氢等熟悉的项目外,还包括了氢-氨转换、沙漠光伏制氢、氢冶金、氢化工、氢贸易等前沿、热门的议题,身影几乎遍布全产业链,声势浩大,“一个都不能少”。(2)国内未动、海外先行。 对比其他企业一般将示范项目落在国内,但协鑫有多个项目与海外相关,包括在海外制液氢、海外制氨、从海外购买制氢用天然气等,显示了协鑫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协鑫的两个特点恰好反映了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的两个趋势:1、我们是所有人的竞争对手!如下图所示,无论哪个行业企业,如煤炭、油气、电力、汽车、钢铁、燃料电池企业,只要资源许可,都在往氢能全产业链条方向布局,或者是在某个环节内所有的细分领域布局。某头部企业老总笑谈:“储氢这块,我们是所有人的竞争对手,系统、瓶子、长管拖车都是我们的业务。”这意味着,如果哪一天你的甲方突然间变成了你的对手,或者是完全不相关的朋友突然间要你“资源勾兑”,你无需惊讶。图表2 企业全产业链战略布局示意图来源:氢云链制图2、全球市场才是我们的舞台!对比纯电动汽车产业在国内技术成熟之后才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氢能产业一开始就是全球范围的交互,在氢气制备端尤其明显。外国制氢环节企业,设备端如康明斯,运营端的如AP等,都积极地在国内落地项目,入局早的企业已经斩获颇丰;国内企业也有为数不少的国外合作,如电解槽环节,在外国客户向国内下订单的同时,国内厂商积极地向外寻求项目落地。氢能产业的开放特性显露无遗。氢云链小结:从协鑫氢能战略,看中国氢能企业全球布局雄心。氢云链认为:一方面,显示了产业政策的市场化开放趋势,只要掌握技术和资源的企业都可以自由竞争,企业跨界能力和意愿都很强;另一方面,显示了行业早期的无序性,尚未形成具体的分工。在未知的世界里,企业都在积极地寻找市场机会,不能输给趋势、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碳中和已达成全球共识的情况下被“卷入”氢能领域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同时,2030年,氢气基本具备大宗商品属性,全球化发展是必然趋势!难题是,究竟是“快而广”的企业,还是“慢而精”的企业更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从竞争角度看,未来是“快鱼吃慢鱼?”还是“大鱼吃小鱼”?氢云链与您一起拭目以待。 ...
    工信部第11批推荐目录:数量回落,重卡热潮要凉凉?客车挑大梁

    工信部第11批推荐目录:数量回落,重卡热潮要凉凉?客车挑大梁

    氢云链2021-12-13 18:26
    氢云链获悉,12月8日,工信部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50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1年第11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三十三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四十九批)。2021年第11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产品共13户企业19个车辆型号、对应17家配套企业上榜。氢云链分析第11批推荐目录产品特点包括:1、上榜数量回落。在第8批推荐目录后首次推荐目录上榜数量低于20辆,数量出现一定的回落。2、客车上榜数量久违登顶。在第10批中客车数量第二后,本批次客车上榜数量久违地登了顶,专用车数量位居第二。3、地区企业聚集上榜现象暂停。在青岛企业和上海企业多次“霸榜”后,本批次推荐目录中没有出现同一地区企业集中上榜的现象,呈现出较高的分散情况。第11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汽车详情氢云链据悉,第11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产品共13户企业19个车辆型号上榜,与第10批目录上榜数量(30款)对比数量下降明显。同时客车占比最高,专用车排第二,重卡排在第三位。其中,厦门金龙联合汽车的XMQ4250FCEV3车型有两家配套厂家。表1 第11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产品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网站、氢云链数据库)在整车企业方面,厦门金龙联合汽车有3款车型位列第一;宇通客车、武汉开沃、吉利四川和佛山飞驰均为2款,并列第二;其余车企均只有1款车型上榜。图2 第11批推荐目录车企上榜情况 (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数据库)从4类产品类型来看,19款车辆中,客车总计8款,重回第一位,专用车有7款,重卡有3款,物流车只有1款。图3 第11批推荐目录车型情况 (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数据库)从配套企业来看,共17家企业为19款车型配套。上海重塑能源配套3款车型,位列第一,武汉众宇动力配套2款,其余分别为1款。图4 第11批推荐目录燃料电池配套情况 (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数据库)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2月13日 | 深圳燃气:公司已开展管道天然气掺氢相关研究和技术储备;贵州能源局:加快氢能等新能源发展,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

    12月13日 | 深圳燃气:公司已开展管道天然气掺氢相关研究和技术储备;贵州能源局:加快氢能等新能源发展,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

    氢云链2021-12-13 09:20
    「热点新闻」是氢云链旗下的全新栏目,主要包含国内外上针对氢能、燃料电池等内容方面最新新闻信息,地方政策,技术革新等,每天一期。在这里,你可以全面了解全球氢能发展的最新动态。1、贵州能源局:加快氢能等新能源发展,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12月7日,贵州省能源局一级巡视员李奕樯公开表示,贵州能源局将围绕“双碳”目标,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发展,科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绿色用能水平。此外还要发挥贵州省多能互补和电力枢纽的区位优势,努力打造国家新型综合能源战略基地。2、德燃动力与德国EKPO签署燃料电池合作协议2021年12月8日爱尔铃克铃尔集团ElringKlinger (60%) 与彼欧集团Plastic Omnium (40%) 成立的合资企业EKPO燃料电池技术有限公司(EKPO Fuel Cell Technologies GmbH. 以下简称EKPO) 与中国系统集成商德燃(浙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协议中指出,EKPO将为车用和非车辆应用开发配备EKPO电堆的燃料电池系统,专注于中国市场。3、国家电投氢能公司与宇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月10日,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宇通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燃料电池及核心技术、新能源客车整车及关键部件技术方面的优势,围绕市场需求,联合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氢能车辆。此前,氢能公司已与宇通集团在客车领域建立紧密合作,以冬奥为契机,实现百台氢能客车应用示范。协议签署后,双方将进一步扩大客车领域合作,同时将拓展合作车型至客车、环卫、中重型货车、工程机械等领域。4、御氢科技与陕汽重卡签约液态有机储氢新型氢能重卡合作项目12月9日上午,由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的陕西省重卡、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会在西安人民大厦隆重举行,陕西御氢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奚军同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水库签署“液态有机储氢新型氢能重卡合作项目”,双方将采用液态有机储氢技术,打造续航里程长、车辆运营综合成本低的新型氢能重卡,双方将运用各自优势资源在重卡领域示范、推广该项技术。5、深圳燃气:公司已开展管道天然气掺氢相关研究和技术储备深圳燃气12月1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 公司目前已开展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合作研发及应用场景开发,该技术可利用天然气和氢气作为燃料发电、供热,已与万国数据、三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布局数据中心固体氧化物电池示范项目,推动固体氧化物电池产业化。 天然气管道掺氢可以降低碳排放,有利于决氢气的大规模运输问题,降低氢气的储运成本。公司已开展管道天然气掺氢相关研究和技术储备,正在申报国家有关专项研究计划,推动管道天然气掺氢试点工作。欢迎关注氢云链,获取更多氢能资讯。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氢云链编辑整理,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氢云链平台联系电话:13265621906,邮箱: bp@qingyunlian.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瑞思商业中心1405
    氢燃料发动机是内燃机的绝地反攻、还是垂死前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氢燃料发动机是内燃机的绝地反攻、还是垂死前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氢云链2021-12-6 18:02
    2021年业内期盼已久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终于靴子落地!在政策利好驱动下,二级市场燃料电池板块行情从年初就一路上扬!在“”双碳“”目标下,如果没有材料层面的重大突破,锂电和氢电就各有的擅长,谁也干不死谁,各有各的发展空间。在这个前提下,燃料电池未来就是一马平川?答案是也未必!近期,沉寂了多年的氢燃料内燃机重新回到人们视野,这意味燃料电池自家兄弟的“同室操戈”大戏马上要开播了!近日,丰田汽车官方发布了一台搭载1.6T氢燃料三缸发动机的丰田GR Yaris H原型车。据了解,丰田从 2017 年起才开始研究氢气内燃机技术,因此GR Yaris H离量产估计还有相当的距离。雷克萨斯也发布了一款UTV(全地形越野车)车型,搭载了1.0L的氢内燃机,该车很有可能在2025年上市销售。图1 搭载了氢内燃机的丰田GR Yaris H多年来,丰田一直是氢燃料电池的最大倡导者,为何同时对内燃机路线感兴趣?是燃料电池技术不香了吗?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大众、丰田、宝马、日产、川崎、雅马哈、马自达、斯巴鲁等车企集体拒绝签署《格拉斯哥气候公约》规定在2040年逐步淘汰使用化石燃料的汽车的。这些传统车企以“在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没有做好准备情况下,2040年停掉燃油车不现实”为反对理由,本质上是不想完全放弃“内燃机路线”。原因是氢内燃机的复出,能够满足零碳排放,也能够延续部分车企和内燃机企业在内燃机方面的技术优势,甚至保留整条内燃机产业链条。这个思路对传统车企具有普遍的吸引力!除了丰田之外,国际内燃机巨头康明斯也同时布局了两条路线:在通过收购水吉能发展燃料电池的同时也在发展氢内燃机。图2 康明斯内燃机国内在积极推动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同样没有放弃对氢内燃机的关注。在政策方面,2021年8月份,工信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736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下一步,研究推动将氢气内燃机纳入其中予以支持;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再次提出发展氢燃料燃气轮机。在企业方面,一汽在今年4月下线了2.0L的氢内燃机,广汽在今年9月9日也宣布了其首款氢气发动机正式点火成功。潍柴动力也对外宣称,早已经做好氢内燃机技术储备,就等市场时机来了!图3 广汽氢内燃机点火成功从国内政策看,不分彼此!支持氢气内燃机路线发展,同样支持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汽车。让人疑惑的是,在纯电动、氢燃料发动机、氢燃料电池这三个路线竞争之下,究竟谁才是汽车未来二十年的最好选择?氢云链认为,从国家的角度看,技术多样化发展能够最大程度保障产业发展方向不发生严重偏离。但从企业的角度看,毫无疑问要进行痛苦的抉择,毕竟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过去十年,丰田专注燃料电池方向,错过了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如今丰田进入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甚至需要借助广汽和比亚迪的技术。技术进步速度日新月异,多条路线同时发展,企业的选择就更加困难。丰田不差钱,多押注一条技术路线,做个多选题,可以有备无患,但其他差钱的企业就不敢轻易下注,只能做单选题了。氢内燃机路线有何优势、劣势?经过长久的争论,锂电与氢电的优劣势都已经非常清晰。但对于氢内燃机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十年前搭载了氢内燃机的宝马7上。图4 氢内燃机宝马7 图4 氢内燃机宝马7据悉,当年宝马氢内燃机被搁置的原因包括:(1)技术方面问题众多。有燃烧,回火,爆震,高负荷时的早燃,部分区域低于着火界限,氢气逃逸,颗粒物排放,烧机油导致氮氧化物排放等等;(2)效率问题。氢内燃机的燃烧效率与传统内燃机相似,约在30%-40%。但这对比彼时的燃料电池可达60%以上的效率略显偏低。(3)储氢导致的续航问题。当年的宝马7搭载了8公斤的液氢,但续航甚至没有超过300公里。储氢已不容易,叠加效率不高,导致氢内燃机汽车“短腿”。(4)配套问题。当年仅有宝马孤身奋战,供应链上没有相应的企业配合,技术迭代难以为继。经过了十年时间,由于与天然气汽车具有相似性,氢内燃机的技术问题、配套问题能够从天然气汽车的基础上得到解决。这让氢内燃机路线支持者底气大增。效率方面,燃料电池与氢内燃机效率分别按60%与40%计算,差距达到了50%,体现在能耗上就是百公里耗氢0.6公斤和0.9公斤的问题(按乘用车考虑)。结合储氢问题,体现到整车上就成为续航600公里与400公里的问题——尽管加氢速度很快,但每次开个300公里就去加氢,毫无疑问是个非常糟糕的体验——这相当于宝马7遭遇的关键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氢内燃机最突出的是成本优势。尽管技术上有所变化,但本质上它还是一台内燃机,成本与传统内燃机不会有什么差距——仅仅是目前的燃料电池价格的1/10甚至1/20。而且基于内燃机的基础,不需要重新构建产业链。氢内燃机还可以通过与锂电池的配合,形成混动方案,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效率偏低造成的续航问题——内燃机的混动方案是非常成熟的。显然,氢燃料电池和氢内燃机是自家兄弟“同室操戈”的竞争关系,在当下,如果你能接受“低成本且频繁加氢”就可以选择氢内燃机试一下啊!氢云链认为,在轰轰烈烈的电气化浪潮下,氢内燃机可能不仅仅是内燃机产业链的救命稻草,甚至可能是救命方舟!至少内燃机还有在零碳排放要求下进行市场竞争而不是被直接淘汰的可能。无论哪个胜出,受益的都是氢能产业、加氢站运营商。回到纯电动、氢燃料发动机、氢燃料电池这三个路线如何选择的问题,如果从国家层面技术竞争力的角度看,当初为了避开国内“内燃机和变速箱”技术国内没有优势尴尬,才选择纯电动,终于实现逆袭!现在电气化趋势确定,难道还需要再走回头路?氢云链认为,除非燃料电池汽车成本幅度达不到市场要求,纯电动汽车充电速度始终解决不了,否则重走内燃机的回头路的意义不大。可以确定的是,在燃油内燃机统治了一百年之后,未来新能源汽车很可能进入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中国汽车产业最好的一次抢班夺朝、登上铁王座的机会!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
    液氢项目建设忙,谁当液氢领头羊?国内​首个液氢加氢站竣工

    液氢项目建设忙,谁当液氢领头羊?国内​首个液氢加氢站竣工

    氢云链2021-12-2 18:28
    作者:氢云链分析师,yong根据氢云链数据库统计,截至11月13号,2021年氢能产业公开名义投资额超过3400亿,创下2018年850亿、2019年1805亿、2020年1650亿以来的新高!2021年投资翻倍,说明氢能产业热度和资本大幅增加投入,预测明年产业投资额会再创新高!仅从产业投资规模及增速看,中国的全球第一氢能市场名副其实,如何解决氢能储运技术、成本和网络建设这个“卡脖子”问题迫在眉睫。据氢云链调研,国内多个能源巨头、科研机构和多家民营企业已经关注液氢国产化领域多年,直到2020年鸿达兴业产出国内第一桶液氢并面世、2021年国内正式发布三个基础液氢标准,这才正式拉开国内民用液氢产业化的序幕!图1 国内第一桶鸿达兴业民用液氢30年前液氢技术在国际上已经相对成熟。有意思的是,作为一名追赶者,国内液氢产业刚出道即面临着市场化考验,甚至可以说,当下的推动液氢发展是为了推动国内氢能产业化。问题是,作为解决氢储运难题的关键技术,国内可不可以上来就实现产业化?事实上,国内少数企业早就下手,有近10年的产业跟随经验。2020年后被冷落多年的液氢赛道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尽管项目签约的消息被炒的沸沸扬扬,但市场上能看见的液氢加氢站项目却“犹抱琵琶半遮面”。据了解,国内现有液氢产能均不足1.5吨/天,尚未有处于运行状态的液氢加氢站。近日,国内首座加氢站终于露面了!全国首座液氢油电综合供能服务站在浙江省平湖市建成!有业内人士担忧,下游车辆尚未形成规模化运营,车用氢气尤其高纯度氢储运、加注还没有形成大规模市场需求,液氢加氢站“似乎没那么必要”;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因此部分厂商精力集中在液氢设备及生产环节,而且液氢本身也没有大规模产出,液氢加氢站“也许可以等一等”。氢云链CEO认为:啥时候是液氢产业化最好时机是个事后诸葛亮问题,只能后验、无法先验!产业化是依靠一批先行者在一步一步的试错中实现的,等到大规模应用开始才考虑进场者,估计只有两种结局:一是:错过最佳进场机会,成为努力的旁观者;二是花个大价钱做个接盘侠!现阶段,对于有意进入液氢产业者而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下场实践总好过等待机会!图2 浙江平湖液氢油电综合供能服务站据了解,浙江石油虹光(樱花)综合供能服务站位于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一路与虹光路交叉口西北,于去年10月开始动工,设有一座14立方的液氢储罐,两台90MPa的高压储氢瓶,一台35MPa加氢机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注氢气,并配套建设一台120kW充电桩整流柜及两个充电车位。目前该加氢站正处于最后的调试阶段。该加氢站可以提供压缩氢能源,满足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能源补充需求,每天的加氢量最多可超过1000千克。图3 浙江平湖液氢油电综合供能服务站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液氢产能近500吨/天,其中北美地区有约20座10吨/天以上的液氢生产工厂,占据全球85%的产能,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氢站方面,全球有超过120座液氢加氢站,最长的安全运营时间已经超过十年。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液氢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需求不足。“液氢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市场问题。”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魏蔚曾表示,只有当大规模氢储运、加注成为瓶颈时,液氢才会有需求,且只有形成一定规模后,液氢才具有经济性。氢云链认为,经济性的争议犹如“鸡和蛋”问题。从国内先行者们布局液氢项目毫不含糊的热情看,更像是遵循了“先有鸡,后有蛋”的逻辑。如表1所示,从2020年后,目前国内已经近20个公开的液氢制备项目。随着液氢制备项目的火热发展,液氢加氢站项目也都在逐渐推进,内蒙古、乌海、北京、河南、上海、广州等氢能产业聚集地都有液氢加氢站产业计划。表1 国内液氢制备相关项目来源:氢云链整理表2 国内液氢加氢站项目来源:氢云链整理国内氢能项目的有啥特点?氢云链简单总结如下:浙江液氢项目最多。浙江一省液氢项目数量达到了5个,其中又以浙江嘉兴对于液氢最为热衷,目前嘉化能源、美国AP公司、德国林德公司已经分别在嘉兴投资建设液氢项目。湖南岳阳单项产能最大。中石化巴陵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湖南核电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在岳阳绿色化工园内,建设60T/d的液氢工厂,产能之高,令人惊讶。内蒙古产出民用液氢最早。借了总部在广州的鸿达兴业的光,内蒙古成为最快产出民用液氢的地区,并实现了将液氢从内蒙古运输至广东的“壮举”,时髦值直接拉满!此外,液态储氢加氢站也是最早出现在内蒙古乌海市2025产业规划中。有意思的是,液氢是个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本应是“不差钱”的国企来主导产业发展,事实上,外企、民企与国企表现了同样的积极性与活力。国富氢能可谓是最积极的液氢推动者,推出 国内第一桶民用液氢鸿达兴业也是民企。国际三大气体运营商,如林德、法液空、AP悉数入局了国内液氢产业,设备销售、项目合作、独资建厂等各类模式一应俱全,看来外企(国内企业师傅)对于国内液氢市场的大蛋糕也在紧盯不放。随着国内氢能产业化加速,谁能成为国内液氢市场的领头羊?谁能最快实现民用液氢的产业化,谁又能彻底突破液氢关键设备和工艺的难题?浙江、湖南、内蒙古、广东等哪个地区又将成为液氢第一省?氢云链认为,目前看,广东燃料电池车辆最多,市场化程度最高,对氢气储运刚需更强烈,未来有可能成为液氢推广最为广泛的省份。一个思考:国内液氢产业化后,市场会不会是被全球气体三巨头(法液空、林德、空气产品)把国内液氢市场的桃子给摘了?还是国内企业翻身做主,实现国产化后,再去摘国外的桃子?这些问题目前似乎还没有答案。在液氢环节还有着很多有趣的话题用来娱乐和八卦,氢云链下次继续关注。图4 浙江平湖液氢油电综合供能服务站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光伏制氢提速!国内超42个示范应用项目探索“绿电+绿氢”模式

    光伏制氢提速!国内超42个示范应用项目探索“绿电+绿氢”模式

    氢云链2021-11-30 23:17
    10年前,国内光伏电站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10年后,氢能产业正以星火燎原之势火遍海内外!“绿电+绿氢”氢或将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政策推动和技术创新驱动了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的普及和规模化发展,一个新的清洁能源经济已经出现!光伏制氢,已被视为未来新能源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据氢云链调研得出,国内光伏制氢目前处于示范性项目建设的起步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现阶段电解水制氢成本偏高,未来随着电解槽等核心设备的采购成本不断下降,以及光伏电价优势逐渐凸显,国内光伏制氢的规模化应用将愈加成熟。据氢云链不完全统计,2016-2021年国内“光伏制氢”相关项目共42个。这些项目分布情况和主要特征如下:1、自2020年以来,国内氢能产业政策关注方向逐渐从车端向氢端转移。2021年国内光伏制氢示范项目明显增多,尤其在“3060”目标驱动下,各级政府及企业加快了氢能布局和落地。如图1所示,2021年1--10月,国内光伏制氢项目占比31%(2020年为47%),项目建设加速趋势明显 。图1 2016-2021年国内光伏制氢相关项目分布(按年份) 来源:氢云链调研2、内蒙古、山西、甘肃、吉林等地区为光伏制氢示范项目主要建设地。其中,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在今年8月份优选了7个风光制氢示范项目,其中鄂尔多斯市5个,包头市2个,规划有光伏发电建设总规模185万千瓦,电解水制氢6.69万吨/年。图2 2016-2021年国内光伏制氢相关项目分布(按地区) 来源:氢云链数据库3、从项目开展进度来看处于在建或前期筹建阶段居多。目前国内已建成运营的项目占少数,以宝丰能源国家级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综合示范项目为代表,其余大部分光伏制氢项目尚处于在建或前期筹建阶段。如图3所示,投产项目分布在宁夏地区;如图4所示,在建项目分布以华北地区为主;图5所示,筹建项目分布以北方地区为主。图3 国内已投产光伏制氢项目分布情况(部分项目) 来源:截选氢云链数据库报告图4 国内在建光伏制氢项目分布情况(部分项目)来源:截选氢云链数据库报告图5 国内筹建光伏制氢项目分布情况(部分项目) 来源:截选氢云链数据库报告4、参与企业主要是以传统能源中的大型国企为主,例如中国国电、中国能建、三峡新能源。另外也有像阳光电源、凯豪达氢能产业链氢气制备环节企业参与其中。图6 国内光伏制氢主要参与企业 来源:截选氢云链数据库报告光伏发电目前已经作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绿色清洁能源,不过,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阶段性供电等问题,增加了电网调度难度;而随着装机规模不断增大,光伏发电在储能方面的劣势就凸显出来,光伏制氢可以有效地消纳光伏发电,实现电、氢两种能源灵活转换。增加新能源稳定并网网,建立坚韧电网。因此,氢云链认为,随着光伏发电和电解水制氢成本的逐渐降低,属于“绿电+绿氢”的光伏制氢产业将能逐渐满足商业化运营要求,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上发挥重要贡献。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打造“川南氢港” ,内江开通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线!首批由亿华通配套

    打造“川南氢港” ,内江开通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线!首批由亿华通配套

    氢云链2021-11-30 15:50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抢抓“成渝氢走廊”建设机遇,内江在行动。11月30日上午9时20分,一辆辆氢燃料电池重卡汽车从内江国际会展中心驶出,标志着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线在内江正式运营。当天,四川省和重庆市在成都、九龙坡区和内江三地同时举行“成渝氢走廊”启动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首发仪式。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线项目主要应用于川威集团矿石、矿渣、钢材等原材料运输。目前,首期采购了7辆,采用由成都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49吨氢燃料电池重型牵引车,燃料电池续航可达450公里,具备环保无污染、续航里程长、负荷载重大、加氢时间短等特点。“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线项目将推动钢铁行业及重型物流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川威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仅川威集团每年就有2000多万吨物流运输需求。瞄准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川威集团总工程师谢建国透露目前川威在西南冶金物流港设置的内江首座加氢服务站已投入使用,该站设计氢气日加注能力500公斤,可满足超过50辆氢能源电池车辆加注需求。同时川威还将投资8000万元在资威快速路(成自泸连界高速路口)正在修建加气、加氢、加电的三合一综合能源站,预计将在一年内建成投用。目前,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线项目首先使用外购氢源做过渡,未来将使用川威自制氢源。据介绍,川威集团焦炉煤气产量已达6亿立方米/年,还即将获批新增一条140万吨焦化生产线,焦炉煤气年产量预计可达12亿立方米,其中含氢57%。“我们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制氢、氢能提纯等相关企业招商引资工作。”内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说,当前,他们正加快推进川威集团焦炉煤气制氢项目等落地建设。当天,内江3辆氢能源公交车也同步上线。“我们率先在川南地区开始试运行氢能源公交车。”内江市公交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蒋光宁表示近3年来内江购置了146辆纯电动公交车,目前,内江市主城区公交车已实现了100%清洁能源,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40%,助力内江构建绿色低碳生活体系。内江市经信局局长赵永韦表示,目前,内江已成为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进最有成效的市(州)之一。内江将以此为契机,依托丰富的页岩气等资源禀赋,把氢能产业作为推动内江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抓好产业和项目对接,大力发展氢气制备、氢能综合利用、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原材料、整车制造等产业,逐步推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环卫车等多种车型的示范应用,着力构建集研发、制造、储运、应用、消费于一体的氢能全产业链条,占领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川南氢港”和贯通成渝“氢走廊”。内江已经和东方电气、大运汽车、蜀都客车等建立合作,正积极推进主城区和威远连界2座撬装式加氢站建设,同步推进2座固定式加氢站建设,页岩气高效制氢项目、氢能源电池改装车、垃圾运输车、渣土车等项目加快推进,位于威远的内江市页岩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园区也启动建设,形成了“以示范推产业,建园区、促发展”的良好发展格局。
    总投资30亿!中国石化在新疆开建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

    总投资30亿!中国石化在新疆开建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

    氢云链2021-11-30 14:46
    ✧ 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预计2023年建成,投产后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 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5万吨✧ 将为当地GDP年均贡献1.3亿元、创造税收1800余万元2021年11月30日,中国石化在北京、乌鲁木齐、新疆库车三地举行云启动仪式,宣布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这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投产后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也是中国石化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和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行动,对推动绿氢产业链发展、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国内首次规模化利用光伏发电直接制氢的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主要包括光伏发电、输变电、电解水制氢、储氢、输氢五大部分。项目将新建装机容量300兆瓦、年均发电量6.18亿千瓦时的光伏电站,年产能2万吨的电解水制氢厂,储氢规模约21万标立方的储氢球罐,输氢能力每小时2.8万标立方的输氢管线及配套输变电等设施。项目预计2023年6月建成投产,生产的绿氢将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替代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将为当地GDP年均贡献1.3亿元、创造税收1800余万元。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出席仪式并致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赵青参加仪式,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凌逸群主持仪式。马永生表示,氢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当前中国石化正加快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十四五”期间将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并把氢能作为新能源业务主攻方向。该示范项目充分发挥新疆资源优势,是中国石化打造第一氢能公司的重点工程,也是企地合作新的重大战略成果,对推动能源转型、促进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公司将抓住机遇将其打造成精品项目、标杆工程,为助力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艾尔肯•吐尼亚孜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石化在新疆持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为新疆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将首个绿氢示范项目落户新疆库车,是双方全面推进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新疆将立足建设我国能源“三基地一通道”战略定位,积极支持和服务绿氢示范项目建设,持续深化企地合作,为助力新疆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中国石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做出应有贡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具有资源丰富、绿色低碳、规模应用、技术突破四大优势,是中国石化第一个贯通风光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氢气储存、氢气输运、绿氢炼化等绿氢生产-利用全流程的典型示范项目。项目投产后将开创绿氢炼化新发展路径,对炼化企业大规模利用绿氢实现碳减排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同时,重大设备机械、核心材料将全部实现国产化,项目所用的光伏组件、电解水制氢“心脏”电解槽、储氢罐、输氢管线等重大设备机械及核心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对促进国内制氢设备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围绕“双碳”目标,中国石化率先发展绿氢产业,积极推动石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国石化是国内最大的氢气生产企业,目前年生产氢气约390万吨。“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前,除了在新疆库车启动建设制氢规模达2万吨/年的全球最大绿氢示范项目之外,中国石化正全面推进氢能业务发展。在绿氢交通方面,服务2022北京冬奥会的4座加氢站已经正式投入运营,在全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38座;同时,中国石化有3万座加油站销售网络,具备发展氢能交通的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到2025年,中国石化计划建成油氢合建站、加氢站1000座。在绿氢科技方面,首套自主开发的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示范站已投入运营。据了解,中国石化将持续加大绿色氢能业务投资力度,正在布局一批绿氢炼化示范项目。氢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对推动能源转型、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绿氢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取,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从源头上杜绝了碳排放,是真正的清洁能源,被称为“零碳氢气”。我国可再生资源丰富,绿氢制取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来源:中国石化 ...
    一“拆”抵万金!如何看待国内氢能企业这波分拆上市潮?

    一“拆”抵万金!如何看待国内氢能企业这波分拆上市潮?

    氢云链2021-11-29 17:18
    2021年,随着示范城市群项目落地,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将迎来最大一波氢能产业链企业当的上市潮。例如,11月26日,上汽集团宣布,拟分拆捷氢科技至科创板上市。上汽表示,本次分拆捷氢科技至科创板上市,有利于加快氢能和氢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助力上汽集团优化布局,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建设,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上汽集团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有助于捷氢科技提升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产业核心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由于背靠上汽集团,捷氢科技是国内最受关注的燃料电池企业之一。捷氢科技分拆上市有着双重意义:(1)成为传统车企分拆子公司上市的最新案例;(2)成为氢能上市公司拆分子公司上市的最新案例。由于其特色背景,捷氢科技拆分上市的消息同时受到了氢能圈和汽车圈的关注。在《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出台之后,A股迎来了分拆上市“浪潮”,今年以来,已有超过40家A股公司发布了拟将子公司或者相关业务板块分拆上市的公告。由于当下对传统汽车、能源与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的估值方法大相径庭,拥有新能源业务的上市公司陆续将其拆分落地。汽车行业是其中的重要代表。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的超高估值可谓深深地刺痛了传统车企的心灵:论销量,这些新势力可能还不及传统车企巨头的零头,但它们的市值却轻松地超过了这些老前辈,如特斯拉市值一度超过了丰田、大众两大车企的总和。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城、吉利、比亚迪等均在推进相关的子公司拆分上市计划。在氢能领域也不例外。现阶段各企业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业务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但一方面市场扩展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需要维持高额的研发投入以保持市场竞争力,因此只能依赖外部输血。即使是“财大气粗”的上市公司,也未必能持续支持这么一只“吞金兽”,拆分自然成为了一个选择。拆分上市可谓好处多多:(1)有利于改善母公司财报表现,进一步扩大母公司的业务布局;(2)利用目前市场对新能源的高估值预期,充分挖掘新业务板块的市场价值,获取高额融资;(3)解决团队激励问题。总体而言,资金仍是核心需求。因此选择将氢能业务拆分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步伐较快的甚至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氢云链整理了已经公告将氢能业务拆分上市的上市公司,具体见下表。表1 拟分拆氢能业务的上市公司及进展(来源:氢云链整理)这些将独立上市的企业可谓都是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炙手可热的的明星企业,集中在起步较早的燃料电池和氢能装备环节。可以推测,未来制氢环节同样可能迎来一波拆分潮。分拆上市目的地则集中在科创板、创业板。这主要由于科创板、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审核流程快、对企业营收及盈利要求相对较低,更符合拟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实际情况。分拆上市无疑是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估值、挖掘市场价值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分拆尚未盈利但成长性较高的子公司,一方面有利于母公司业务聚焦,将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并通过子公司单独上市为母公司带来估值提升的收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机会。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但在现阶段氢能与燃料电池市场化程度较低,业绩更多体现企业的资源优势而非技术和产品优势的情况下,这些拟拆分的子公司面临着独立运营更加严峻的考验,如应收账款、关联交易引发的各类风险。氢云链认为,对于母公司而言,在这些拟拆分的子公司IPO前也必须处理好复杂的资源整合关系的难题;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需要考虑投资标的“独立性”风险,练就“火眼金睛”,识别真正的高成长性标的。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储能这么火,哪一类钠储能电池技术最快商业化?

    储能这么火,哪一类钠储能电池技术最快商业化?

    氢云链2021-11-29 15:59
    彭博新能源财经近日发布《2021年全球储能展望》指出,未来10年,中美两国将继续主导全球储能市场,预计2030年底中美两国储能部署总量将占全球70%以上。2017年以来,锂离子电池急剧发展,占据了中国和美国储能市场绝大部分份额,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但随着越来越多锂电储能系统的部署,安全事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尤其是电池热失控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担忧。(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着火新闻见百度)2019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关于促进电化学储能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要严守储能安全红线。不仅如此,锂等元素昂贵,地壳中含量少且分布极不均匀,对于长期规模化应用而言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钠元素和锂元素有相似的物理化学特性,且在地壳中储量丰富,资源分布广泛,因此发展针对规模化储能应用的储能钠电池技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事实上,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钠–金属氯化物电池、液流电池和铅酸电池在内的5类电池技术已经被认为是较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有兆瓦级的装机规模。目前,已经在储能领域规模化应用的钠电池体系主要包括两种,即基于固体电解质体系的高温钠硫电池和钠–金属氯化物电池体系。它们的负极活性物质均为金属钠,更准确地被称为钠电池。钠离子电池通常指有机体系钠离子电池,由于其技术水平提升较快,成为极有前景的储能电池之一。目前全球从事钠离子电池工程化的公司已有20家以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推出的1 MWh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在山西太原投入运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近期也发布了他们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60 Wh/kg。然而钠离子电池尚未在储能产业上大规模推广,其应用优势有待验证。水系钠离子电池具有环保、低成本、制造方便、安全性好、易回收等优点,但是存在电压窗口较低、电极材料副反应等严重影响寿命的问题。按照中国工程院衣宝廉院士科研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1年第5期发表《储能钠电池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思考》一文的分析,选择规模储能用安全性改善的钠硫电池和钠–金属氯化物电池储能钠电池体系用于储能似乎更为现实。具体分析如下:1、钠硫电池。钠硫电池是一种基于固体电解质的高温二次电池,它以钠作为阳极,以渗入碳毡中的硫作为阴极,传导钠离子的 β"- 氧化铝陶瓷在中间同时起隔膜和电解质的双重作用。钠硫电池特性:①比能量高。目前,钠硫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已达到 240 Wh/kg 和 390 Wh/L 以上,与三元锂离子电池相当。②功率密度高。用于储能的钠硫单体电池功率可达到 120 W 以上,形成模块后,模块功率通常达到数十千瓦,可直接用于储能。③长寿命。电池可满充满放循环 4500 次以上,寿命为 10~15 年。④库伦效率高。由于采用固体电解质,电池几乎没有自放电,充放电效率约为 100%。⑤环境适应性好。由于电池通过保温箱恒温运行,因此环境温度适应范围广,通常为–40~60℃。⑥电池运行无污染。电池采用全密封结构,运行中无振动、无噪声,没有气体放出。⑦电池原料成本低廉,无资源争夺隐患,结构简单,维护方便。2、钠–金属氯化物电池。钠–金属氯化物电池(也称 ZEBRA 电池)可与钠硫电池统称为钠-beta 二次电池,其结构与钠硫电池类似,负极是液态的金属钠,β"-Al2O3 陶瓷作为固态电解质,不同的是,ZEBRA 电池工作温度略低,为 270~320℃,正极部分由液态的四氯铝酸钠(NaAlCl4)辅助电解液与固态的金属氯化物组成,其中氯化镍的应用研究最为广泛。钠–金属氯化物电池特性:①高安全性。钠–金属氯化物电池具有短路温和放热和过充过放可逆等特点,确保电池在电气和机械滥用时的高安全性。②无钠组装。电池以放电态组装,仅在正极腔室装填金属粉体、氯化钠和电解液,制造过程安全性高。③高电压。开路电压较钠硫电池提高 20% 以上。④维护成本低。电池内部短路时特有的低电阻损坏模式大大降低了系统的维护成本。小结:储能钠电池可针对极端环境(如高热、高寒、高盐腐蚀等)下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配套大容量、安全可靠的储能系统,也可以为载人潜艇、陆军战车、水下平台等提供动力,为国防科技事业、5G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室内用电大户提供备用电源。储能钠电池的应用领域可以为锂离子电池技术提供有益补充,接下来,看下储能钠电池商业应用实例如何?1、钠硫电池技术在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也得到了应用研究和推广,包括美国、中国、韩国、瑞士等。2006 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SICCAS)与上海电力公司合作开展用于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钠硫电池研究。SICCAS 开发的 30 Ah 和 650 Ah 两种规格钠硫单体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寿命超过 1200 次。此后,一条年产能 2 MW 的 650 Ah 单电池中试生产线建成。图1 钠硫电池储能系统 / 电站的商业应用实例 来源:《储能钠电池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思考》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上海电力公司合作,实现了 100 kW/800 kW 钠硫电池储能系统的并网运行(见图 1c)。2011 年 10 月,上海电气集团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以及上海电力公司签订合资合同,成立上海电气钠硫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开始钠硫电池的产业化开发。2015 年,上海钠硫电池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在崇明岛风电场实现了兆瓦时级的商业应用示范(见图 1d)。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近年也突破了 β-Al2O3 陶瓷的制备技术,掌握了陶瓷烧结、陶瓷玻璃封接、金属与陶瓷连接等核心技术,目前处于钠硫电池组研制的中试阶段。除此之外,韩国浦项产业科学研究院(RIST)针对平板和管式钠硫电池进行较为系统的工程化开发。RIST 从 2005 年开始申请钠硫电池材料与制造的专利,目前持有 53 项以上相关有效专利。2、欧美国家美国通用电气有限公司于 2007 年购买了英国 beta R & D 公司的 ZEBRA 电池技术,建立 “Durathon”电池品牌,经过 11 年研发,投入资金超过 4 亿美元。早期主要面向车用,图 2a 为装载 Durathon 动力电池的矿车。目前 GE 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网和电信领域运行了总计 15 MW 以上、30 余个 ZEBRA 电池储能项目。图 2d 分别为 Durathon 扩展储能系统。2017 年 1 月,超威电池 ...
    深圳氢能产业迎来重大转机,或将重新回归制造业基本盘

    深圳氢能产业迎来重大转机,或将重新回归制造业基本盘

    氢云链2021-11-29 15:02
    作者:邱月盈 博士 玖牛投资 CEO2021年末,全球最火的议题当属如何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国改革先锋城市,深圳会如何应对?氢云链发现,最近,深圳与发展氢能产业相关的动作频繁。具体内容如下:1、氢能项目加速。2021年深圳多个港口陆续发布氢能项目。近期,华为加入中国城燃氢盟、腾讯发布氢能产业蓝皮书和龙岗签约500亿氢能等绿色产业项目上了热搜,深圳氢能产业正在呈现出熟悉的市场化趋势!2、金融支持先行。11月24日,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绿色金融政银企对接会。涉及绿色能源升级改造、氢能源利用、储能系统建设、建筑节能改造、绿色轨道交通、净零碳产业园区/岛屿建设、固废处理与再生利用等多个方面,参会的13家重点行业企业代表与6家绿色金融机构代表就企业绿色项目融资过程中的各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初步达成了加深业务合作的意向。3、政策出台在即。据前天深圳商报报导,深圳将出台全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措施。事实上,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最耀眼的城市,深圳在氢能汽车产业上似乎还黯淡无光。面对佛山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领跑、广州率先从南部氢能中心布局,深圳在氢能产业方面显得犹豫不决。但从近期深圳这三个动作透露出的信号看,氢能产业市级顶层设计与金融反哺清洁能源科技的双重动力或将同时到位,深圳氢能产业似乎终于迎来了重大转机!尽管过去深圳有些犹豫,但在全球围绕如何解决气候净零排放问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科技的历史大趋势面前,深圳作为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世界创新城市定位,必然不能缺席,也必将承担深圳应该承担的责任!作者在《氢云研究:比亚迪不牵头,深圳氢能产业该如何破局?》一文中提出,能源科技和信息科技是驱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两条主线,在碳中和全球背景下,清洁能源科技将成为未来三十年最重要的经济驱动力之一!而深圳信息产业发达,能源产业不发达,一旦错过浪潮发展节奏,后果不言而喻!能将信息产业与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有几个:新能源汽车、由智慧电网衍生出来的能源互联网产业。这两个方向交汇的突破点之一是可再生能源,即绿氢制备技术的突破。抢占绿氢制备国际能源科技高地是中国主导新一轮技术革命和能源革命的必要条件,是未来3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也是保障深圳发展竞争力绕不开的路径之一。从近期市场动态看,深圳似乎还是那个深圳!深圳氢能产业发展模式天然就带着市场化的烙印:企业先行,金融支持,政策补足!此外,深圳发展氢能产业还有另一层意义:或将有利于改变、挽回目前深圳制造业出走的趋势!金融和IT被视为这座城市竞争力的代表,但制造业仍然是深圳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根据统计局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经济同比增长7.1%,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中倒数第一位!跟全国比还落后2.7%!这个“惊天”“逆转”,对深圳人来说应该不是意外,而是个及时的警示!表1 2021年前三季度大湾区城市GDP及增长(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氢云链认为,这次“深圳失速”原因,除了疫情对贸易影响以外(这个因素对全国一样),企业外迁或者制造业流失的解释力最给力。20年前,《深圳,你被谁抛弃?》一文曾引起了深圳市府与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年前,又有“深圳失速”的民间警告引发网络热议。可见,深圳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长期以来受到深圳支持者们的高度关注,或者说,一批深圳支持者们不希望深圳变成第二个没有制造业后衰落的“香港”。图片来源:《深圳经济,突然失速》从2015年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巴黎气候协定》到近期COP26中美联合发明声明,叠加国家碳中和“1+N ”政策体系出台等背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科技是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复苏的主线,也时当下国际经济、政治博弈抓手重头戏!毋庸置疑,这一轮清洁能源科技革命将改变世界能源工业发展格局!跟光伏产业类似,氢能产业本质是制造业,谁能把成本降下来,谁将拥有产业主导权。新技术应用和降低成本一向是中国的强项,所以,中国必将成为全球氢能产业“火车头”。趋势之下,尽管全国已经快进入“氢能下乡”阶段,但深圳此时发力氢能产业也还不算晚。因为多年积累的产业基础、创新基因和市场文化太好!业内认为,深圳不缺资金、不缺技术、不缺企业,就缺一声发令枪响!据氢云链了解,在多个地方企业四方奔走呼吁的努力下,深圳市曾多次探讨出台市级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难产。但深圳“十四五”规划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未来产业引领计划也提出开展电解水制氢、固态储氢、电堆以及动力总成等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构建氢能产业创新体系。这为发展氢能产业埋下伏笔,似乎也在等待最佳发展时机。最近的一个可能转机来自11月24日深圳商报报道,“从深圳市发改委获悉深圳将出台全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措施,在交通运输、分布式能源、新兴及交叉领域开展氢能创新产品示范应用,加大推动氢气供应和保障力度。”综合看,近期市场、资金和顶层设计预期,深圳发展氢能产业的“发令枪”似乎真要打响了!氢云链认为,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本质是个技术密集型的高端制造业,产业链长、关联产业多,与国内急需发展的基础学科联系紧密,发展氢能产业具有“一键三连”效果。从2019年开始,氢风刮起,各地发布氢能产业规划或政策进入密集期。无论是地方政府“抢汽车产业”,还是“抢能源产业”,本质都是为抢城市GDP和产业发展先机。所以,深圳发展氢能产业有利于进一步带动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进而促进清洁能源科技项目孵化,促进制造业回归,重新回归到深圳制造业的基本盘。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
    广州车展前瞻:5辆氢车亮相!现代中国版NEXO领衔、长城沙龙氢能SUV首秀

    广州车展前瞻:5辆氢车亮相!现代中国版NEXO领衔、长城沙龙氢能SUV首秀

    氢云链2021-11-18 20:28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氢风正盛!2021年广州车展将于11月19日正式拉开帷幕,有哪些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将亮相?氢云链获悉,此次车展将至少有3家企业、5款燃料电池汽车参展,首次亮相的燃料电池汽车有两款。具体介绍如下:1、现代汽车的两款产品:中国版现代NEXO、智能无人运输车TRAILER DRONE图1 中国版NEXO如图1所示,中国版现代NEXO定位紧凑型SUV。在外观方面,新车前脸采用了分体式大灯设计,并且还添加了一条贯穿式的LED灯带,看上去非常前卫且时尚。结构上,新车上层是日间行车灯、下层则是远近光一体式LED大灯。车侧圆润饱满,悬浮式车顶、隐藏式门把手均没有缺席。此外,车侧轮眉和侧裙均采用了黑塑护板,看上去非常硬朗。新车尾部的亮点在于尾灯设计,回字形结构的三角形尾灯,不同于以往现代其它车型,看上去非常个性,辨识度极高。动力方面,整车采用氢燃料电池系统为动力,输出功率为120kW,海外版车型NEDC将超过800公里。而新车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自然和水,象征着这款车零排放的特性。有意思的是,这款车将在国内生产。目前来看,该车在北美市场起售价为58935美元,约合人民币37万元起。图2 智能无人运输车TRAILER DRONE如图2所示,这款氢动智能无人运输车Trailer Drone作为现代全新概念车已在9月初举办的现代氢能发布会上以短片形式亮相。这款无人运输车未来计划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搭载氢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动力源的同时,Trailer Drone还搭载两台智能无人运输平台e-Bogie。e-Bogie像轨道转向架一样位于集装箱下方,可实现完全独立的四轮转向,亦可进行横向移动,更加适用于港口作业或狭窄的城市环境。2、长城汽车一款产品:全新高端氢电轿车图3 长城全新高端氢电双能轿车沙龙沙龙汽车是长城汽车2020年底新规划的全新智能高端电动汽车品牌,在长城内部代号为“SL项目”。2020年12月,上海沙龙智行实业有限公司成立。沙龙汽车将成为一个“氢电双能”的豪华品牌,沙龙将实现全品类氢能源乘用车量产。3、东风悦达起亚的两款产品:氢燃料应急救援车(RHGV)、燃料电池模块型平台E-GMP图3 起亚的氢燃料应急救援车(RHGV)如图3所示,起亚将氢燃料电池系统和强悍的越野特种车辆创新结合,推出应急救援车(RHGV,其可为处于偏远崎岖地区的车辆提供充电救援,并可同时进行单相220V和三相380V供电。图4 起亚的燃料电池模块型平台E-GMP如图4所示,E-GMP拥有模块化和标准化的特点,能够实现跨级别和高性能车型的研发。值得一提的是,从电池和电机,到车身和底盘,E-GMP平台全面优化了车辆结构,同时搭载了多项新技术,并大规模地采用了超高强度钢,全面提升了车型的驾驶和安全性能。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广东运营数据第一!1-10月总计6910辆氢能汽车上线、京沪粤占6成

    广东运营数据第一!1-10月总计6910辆氢能汽车上线、京沪粤占6成

    氢云链2021-11-17 15:48
    11月16日,《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车辆统计与分析报告》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累计接入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为6910辆,其中京津冀城市群、上海城市群、广东城市群累计接入4283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占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接入量的61.98%。一、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情况如图1所示,从示范城市群推广的不同类型燃料电池车辆来看,占比最大的是物流特种车,累计接入2602辆,占比达到60.75%;其次是公交客车和公路客车。整体看,物流车和客车占比达到94.75%。有意思的是,以往工信部推荐目录中占比较多的重卡只有57辆,占比仅为1.33%;环卫特种车和租赁乘用车占比最低,分别为5辆(0.12%)和3辆(0.07%)。2021年重卡、环卫车辆招标项目显著增加,但完成招标、车辆交付到接入平台仍需一定时间,因此存量市场上依旧呈现物流车与客车的二元化结构。图1 示范城市群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接入量及占比情况(辆,%)来源: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 氢云链整理如表1所示,从氢燃料电池客车的单车日均行驶里程和日均行驶时长看来,广东城市群氢燃料电池客车的单车日均行驶里程和行驶时长明显较高,分别为188.16km和7.74h,环比分别提高5.29%和6.20%,其次是上海城市群。上海城市群的燃料电池客车运营时间明显低于广州城市群,但运营里程上没有同比例的差距,原因猜测,上海城市群的客车可能用于跨城或通勤用途,时间短、单次路程长,而广东城市群更多属于公交用途。对比成熟的纯电动客车,燃料电池客车在运营数据上并不弱势,甚至能略微占优。表1 各示范城市氢燃料电池客车与纯电动客车日运行情况对比来源: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 氢云链整理如表2所示,从氢燃料电池专用车领域日行驶里程来看,广东城市群氢燃料电池专用车的单车日均行驶里程最高,为309.46km;从行驶时长来看,上海城市群的单车日均行驶时长最高。在具备“长时间运营”特点的物流车上,燃料电池汽车体现了显著的优势:用更短的时间运行了更长的里程。表2 各示范城市氢燃料电池专用车与纯电动专用车日运行情况对比来源: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 氢云链整理通过以上两个表格的数据可以发现:(1)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单车日均行驶时长明显低于电动汽车,但是单车日均行驶里程并没有同等比例的缩小,氢燃料电池专用车行驶里程甚至远大于电动专用车。(2)广东城市群的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数据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城市群,这离不开地方政府对于燃料电池汽车运营环节的大力扶持。二、燃料电池汽车上线情况今年10月份,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线车辆为5025辆,上线率为72.72%。京津冀、上海、广东三个城市群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线车辆共计2990辆,三大城市群整体的上线率为69.81%,低于全国整体的燃料电池汽车上线率,占全国上线车辆数的59.50%。如图二所示,广东城市群为1772辆,位列三大城市群首位。从车辆上线率来看,10月份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线率均值为72.75%,京津冀、上海、广东城市群10月份上线率均值为71.50%。其中,京津冀城市群上线率为78.46%,排名第一,而上海和广东的上线率均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图二 各示范城市群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线情况来源: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 氢云链整理三、燃料电池汽车加氢情况如图3所示,2021年10月份,上海城市群氢燃料电池客车加氢开始时刻主要集中在白天8:00-16:00;京津冀城市群和广东城市群部分客车加氢开始时刻在白天,也有部分车辆的加氢开始时刻集中在夜间。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作为对比,纯电动汽车充电多数集中在夜间,燃料电池汽车补充氢气则与传统内燃机汽车更加接近。图三 2021年10月各示范城市群氢燃料电池客车加氢开始时刻分布来源: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 氢云链整理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内蒙古第一!2021年8-11月氢能产业公开项目投资达900亿

    内蒙古第一!2021年8-11月氢能产业公开项目投资达900亿

    氢云链2021-11-16 15:07
    作者:氢云链分析师团队导读:1、 初步统计,8月以来公开的氢能项目已披露的投资总额达到900亿,对比5-7月(约700亿)有一定增长,但未出现项目投资井喷的局面。2、 内蒙古、江苏项目投资情况遥遥领先,辽宁、山西、上海分居三四五位,这些省份在2021年的名义氢能项目投资金额排名一直位于前10名以内。3、通过联营、合营方式的投资数量与金额明显提升,表明大量企业是通过合作形式进入或加深氢能产业布局。4、 涉及氢能产业多个环节的综合类项目投资金额占比过半,显示国内仍在大力构建氢能全产业链能力。一级市场产业项目投资情况直接反映社会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关注度。自今年8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陆续获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以来,国内氢能产业进入示范项目的最终准备阶段。氢云链对8月以来的氢能产业项目投资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以持续跟踪氢能产业投资热度变化。(2021年1-7月项目投资情况可参见《独家!2021年1-7月氢能产业投资超2500亿!河北居首,成都、重庆等城市成为吸金热土》)氢云链根据公开信息初步统计,如图1,2021年8月1日起至截稿日(11月13日),国内氢能产业公开投资事件接近100起(包括框架性协议、股权交易协议等),披露的名义总投资金额接近900亿,其中百亿级投资规模的项目较少,仅为3起。(1-7月百亿级投资规模的项目超过10起)图1 2021年8月以来各月份氢能计划投资项目金额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从月份看,如图2,8月份资金项目投资情况尚处于低位,但在9月份后迅速回暖,回升至200亿以上。8月份投资金额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外公布金额的投资项目数量较少,但从项目数量看,如图2所示,8月份的表现并不弱。(注:年底氢云链会重新梳理一次,补充信息,检验结果)图2 2021年8月以来各月份氢能计划投资项目数量情况 数据来源:氢云链数据库按省份看,如图3,内蒙古、江苏依靠百亿规模的氢能项目在计划投资金额方面遥遥领先,辽宁依靠制氢储氢及相关装备制造项目排名第三。山西依靠光伏制氢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排名第四,上海依靠氢燃料电池和加氢站项目排名第五。图3 2021年8月以来各省份氢能投资项目总金额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从项目投资类型看,产业园区仍然是投资资金的主要类型,显示各地仍在大力招商引资,推进氢能产业园建设,争取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如图4,值得注意的是联营合营类型,该投资类型超过64起,在数量上占65%。联营合营金额占比长期以来处于低位,在8月份后其资金额度超过了公司直投。图4 2021年8月以氢能产业投资项目类型分布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氢云链数据库在项目类型上,占比最大的是综合类项目。主要是内蒙古、江苏两个计划投资项目金额较大(合计500亿元),涉及氢能的制、储、用各个环节,目的在于建设企业联盟和产业集群。在单项环节中,制氢储氢环节占比最高,尤其是制氢环节。表明:(1)现阶段氢能产业发展正在向上游延伸;(2)西北自然资源大省(如陕西等)开始大规模布局氢能产业。另外,如图5,燃料电池汽车仍然是氢能应用环节的主要投资方向,且内蒙古出现了百亿级投资规模的整车制造项目。图5 2021年8月以来氢能产业各环节投资占比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氢云链数据库注:综合类是指涉及制氢储氢、加氢站、燃料电池系统、整车制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环节氢云链小结在示范城市群名单官宣后,项目投资金额维持在高位,但并没有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原因包括:(1)投资项目从谈判到签约周期长,披露信息具有滞后性;(2)氢能产业发展前景得到资本认同,项目投资具有持续性特点,出现“无论国家政策如何都要发展”的趋势。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股海捉氢 | 细数港股氢能企业如何布局

    股海捉氢 | 细数港股氢能企业如何布局

    氢云链2021-11-4 11:20
    氢云链获悉,亿华通此前关于公司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相关事项的提示性公告。目前,在港股上市的涉氢概念股有13家,几乎涵盖了整个氢能产业链,相关情况如下图所示。制氢环节中,旭阳集团和中国石化的规模相对较大:旭阳集团:除河北定州外,集团拟参与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河北邢台(中国其中两个氢能示范城市)的氢气工业化计划,打造清洁及低碳氢气能源供应商。目前现有6亿立方/年氢气产能资源(约5.5万吨),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现有焦化产能拥有氢气资源1.8亿Nm³/年,而随着该园区转型升级焦化及制氢项目的开工建设,预计到2023年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氢气资源将达5.4亿Nm³/年。中国石化:中石化的氢气年产能目前达到390万吨,为第一大制氢公司,且受益于自身产业链的优势,与企业合作建设大型集中式制氢、运氢、加氢设施,推进新能源项目落地。储运氢环节中,中集安瑞科和京城机电股份在储氢相关方面有着各自的优势:中集安瑞科:中集安瑞科背靠中集集团,有着自身的产业链优势,公司与国际储能巨头合斯康合作打造10万产能的Ⅲ型和Ⅳ型储氢瓶,其中Ⅲ型于年内投产,Ⅳ型生产线在年内开始建设。京城机电股份:去年3月募集5200万进行Ⅳ型储氢瓶生产线的建设,并于今年5月17日推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Ⅳ型瓶。目前Ⅳ型瓶还没有量产,Ⅲ型全缠绕型瓶已运营,技术整体相对成熟。燃料电池关键技术领域,东岳集团和潍柴动力表现相对较为突出:东岳集团:在质子交换膜领域,东岳集团是目前国内唯一、全球少有的拥有从中间体-单体-树脂-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膜、电解制氢膜、液流储能电池膜)全产业链技术和产业基础的企业,目前150万平方米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一期已经在淄博投产。潍柴动力:公司通过投资1.63亿美元占巴拉德19.9%的股份,获得了巴拉德新一代LCS中国独家生产权,并与博世和飞速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发燃料电池系统。目前已经在多款车上运营自身的产品。在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方面,公司以4,800万英镑收购英国锡里斯(Ceres Power)20%的股份与其共同研发。得益于自身在重卡领域的优势,在氢能产业的市场化相对行业企业较早。燃料电池整车方面,广汽集团的脚步相对较快:广汽集团:公司于去年发布了广汽埃安Aion LX Fuel Cell氢燃料车型,并于今年纳入工信部推荐目录,最高时速160KM/h,该款车型于今年十月在广州网约车平台试运行,首批投放为10辆,四年将会投放10000辆。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