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云链,还给人类一个清洁的“粮食-水-能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肯德基要用氢车啦!?氢能物流车爆发

    肯德基要用氢车啦!?氢能物流车爆发

    氢云链2022-11-9 15:23
    物流运输一直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较有竞争力的应用场景之一。尤其在当前氢气供应主要集中在郊区的背景下,干线物流是燃料电池车能规模化并持续运营的重要场景。随着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开始尝试氢车。氢云链获悉,在昨日的进博会上,北汽福田、百胜中国、空气产品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发挥各自资源和技术优势,共同在上海市嘉定区联合打造氢燃料电池物流车辆应用场景,进行氢能产业链的项目投资与开发。北汽指出,百胜中国在中国市场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等多个餐饮品牌运营权,其物流公司传胜供应对新能源冷链运输有迫切需求;美国空气产品公司则具备液氢加氢站建设运营的经验和资源。三方将共同规划合适的氢燃料电池物流车辆的应用场景和线路以及液氢加氢站的地点,共同打造低碳绿色的物流示范运营场景。这意味着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品牌或在中国率先实现氢车的运营,这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低碳减排贡献了一份力。氢能物流车在国内运营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肯德基这类全民品牌的加入无疑能让更多人认识并接受氢能,这对产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另一方面,三方关于液氢加氢站的合作也将加快国内液氢的发展,有望成为国内液氢在汽车领域应用的首例。2022年对于氢能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国家级政策的出台使得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开始爆发。据氢云链统计,7月以来已有超十多家物流企业投运了氢车。可以预见,后续物流加大氢车的投运也是大势所趋。详情如下所示:博世联合庆铃交付泷通30辆氢能物流车7月28日,庆铃汽车首批30台氢燃料电动车交付民生泷通,该批次车辆搭载博世70千瓦氢动力模块产品, 可在零下30°C环境中实现低温冷启动。据介绍,该批次车辆投运后,可覆盖大部分城市配送区域,能用于城市配送、干线物流等多样化应用场景。此次交付给泷通科技的30辆氢动力车辆,是双方共建氢动力运营平台的第一步,未来双方将以城配物流为重点,为成渝两地物流企业及有运输需求的客户提供绿色零碳的运输车辆租赁服务。重塑联合华菱交付丰通氢能重卡7月,由重塑科技、华菱星马联合开发的氢燃料电池重卡交车仪式在丰通上组物流(常熟)有限公司举行。这款由丰通上组公司购买的重卡引进丰田汽车先进电堆技术,搭载重塑科技动力系统,采用华菱星马底盘及整车系统,额定功率75KW,总质量34吨,储氢量39.2公斤,续航里程300km,具备长续航、高功率、强动力、高安全、低噪音、零污染等特点,历时2年多时间进行研发、测试、验证、试跑,最终顺利交付。重塑联合福田交付宜家氢能重卡7月,60辆搭载重塑科技燃料电池系统的重型卡车,在上海国际汽车城举办的发车仪式上正式交付运营,该批车辆将为全球知名家居企业宜家进出口陆运供应链提供零碳运输服务。这批42吨的燃料电池重型卡车,是重塑科技基于宜家中国的物流运输场景与福田汽车联合开发,协同氢能供应方中石化氢能源(上海)有限责任公司、车辆运营方轻程(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旨在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在企业供应链物流中的规模化应用。优鲜送首批氢车投运8月7日,随着淄博齐鲁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将5辆氢燃料电池冷藏物流车的钥匙交付给山东优鲜送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标志着淄博市首批氢燃料电池冷藏物流车正式上路。该批车辆使用的是东岳的质子膜、亿华通的电池、舜泰汽车的整车、齐鲁智行的运营,完全实现了从燃料电池膜、电堆、发动机到整车的本地化生产。国鸿联合飞驰交付北京迅邦物流5辆氢车8月,佛山市飞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5辆氢燃料电池重卡在北京迅邦润泽物流有限公司交付并投入使用,这是飞驰科技继2021年7月16日起交付迅邦投运的第二批“零碳”氢能重卡。此次交付并投入使用的产品是飞驰牌49吨标载燃料电池重卡,搭载的是国鸿氢能的系统,相比传统燃料载具,氢燃料电池重卡具备“无污染、无噪声、高效率”等特征,在运输过程中仅仅会排出纯净的水雾,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清极能源助力志豪物流投运氢车9月16日,佛山市清极能源科技与顺德区乐从交通物流发展商会成员——佛山市志豪物流有限公司、氢装前行汽车运营(佛山)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随后举行18吨氢能翼展车发车仪式。正式开启为志豪物流提供氢燃料电池物流车辆运营服务,推进乐从零碳示范物流园区园的建设运营。此次运营车型为18吨氢燃料电池翼展厢式货车,车身总长近12米,货厢总长度近9.6米,搭载清极能源102kw大功率氢发动机,同时配套宁德时代高容量动力电池,能长时间续航。未势能源携手蚂蚁物流开展氢车示范运输9月,未势能源携手蚂蚁物流正式启动氢能重卡“中、短途运输”示范场景应用,助力蚂蚁物流绿色低碳转型,这是双方共同发力物流市场,向物流运输领域发起的一次氢能替代行动。该示范场景运输路线,依托双方产业基础、运输及业务资源等优势,从保定莲池区长城汽车部件园区至保定徐水整车生产基地路段,主要提供零部件物流运输服务,单车往返里程约100公里,配备车辆为49吨级氢燃料电池重卡,搭载未势能源自主研发的110kW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昇辉助力佛山6家物流公司氢车投运10月15日,昇辉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昇辉新能源有限公司在佛山举办了主题为“低碳氢城、创新冷链”100辆新能源交车仪式暨冷链物流应用场景研讨会。深圳顺捷丰达速运有限公司、广州启峰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广州宝虹物流有限公司、创氢物流科技(佛山)有限公司、上海发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与广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京东物流首批氢能源物流卡车投运10月17日,低碳环保——绿色物流“零碳”氢能运输启动仪式在广州举办,仪式上首批京东物流氢能源物流卡车在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广州生产基地投入运营, 这也是安利(中国)在国内的首次使用氢能源物流卡车。作为京东物流为安利(中国)打造的 “零碳运输”解决方案的重要环节之一,京东物流氢能源物流卡车为安利(中国)实现部分供应链运输的“零碳”排放,目前主要用于以广州、东莞为核心的广东氢能源示范产业城市群间的货物运输,未来还将推广至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以及武汉、成都、重庆等地区。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 ...
    深圳时刻!深圳SOFC、10MW电解槽等19个氢能项目备案背后

    深圳时刻!深圳SOFC、10MW电解槽等19个氢能项目备案背后

    氢云链2022-11-8 17:52
    作为“北上广深”中的深圳,在氢能产业的推进上一直相对较慢。整个广东城市群在去年正式启动后都相对较为”安静“,其市场表现甚至不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河南地区。一个月备案19项,氢能产业的“深圳时刻”。随着省级政策的出台,广东无化工区绿电交易示范地区等政策的推出,深圳的氢能产业开始出现爆发的势头,各类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布。如图表1所示,近一个月,深圳市立项备案的各类氢能项目已达19项,超过了此前半年的数量。深圳的氢能发展似乎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刻”。图表1 深圳近一个月备案立项的氢能项目来源:氢云链数据库氢云链认为,这批项目存在以下特点:1、全产业链发展。19个项目包括了氢能的制储运用环节,储运环节一直是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全链条发展符合市场原理,更符合深圳的定位。2、研究型、前沿型技术项目占比过半。19个项目中,各类研究型项目12项目,较前沿的技术项目8个,包括瑞麟科技10MW级一体化电解水制氢工程研究项目、深燃集团的天然气管道掺氢项目、中广核的高温蒸汽电解制氢研究项目、三环电子的高温燃料电池研究项目、碧惠晟氢能的低温液氢储罐研究项目、万国数据的天然气SOFC应用示范项目、哈工大的生物质绿氢研究项目等。3、燃料电池和制氢项目是重点。19个项目中,燃料电池相关环节的项目有9个,制氢相关的项目有5个。由于燃料电池汽车依旧是当前产业发展的主力,氢源问题是深圳和广东地区氢能产业发展的通病。在深圳启动规模化氢能应用前,解决氢源问题,避免重蹈佛山覆辙的重点。4、已初步实现部分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量产。从备案的项目来看,深圳已初步具备燃料电池增湿器、膜电极、双极板和电堆等环节的本地化量产,正在往催化剂等上游延申,同时电解槽电堆等环节也初步实现本地化生产。5、应用项目“冷门”。备案项目中的应用项目主要包括氢艇新能源的氢能游艇项目、万国数据的SOFC项目等,并非当前主流的汽车项目。除了深圳地理位置(临海)和本土企业产品发展方向等因素外,打差异化发展的牌也可能是重要因素。从近一个月的备案项目来看,深圳企业的布局与2021年发布的《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较吻合。深圳规划肯定了氢能产业发展地位,更强调“战略性”,同时更注重技术和标准,尤其对于海水制氢、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核能高温制氢、CCUS、LOHC等前沿且“略显偏门”的技术重点照顾。而在应用方面则突出了无人机、供电供热、船舶等“非热门”项目。小 结随着各项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深圳目前也按照此前发布的氢能规划有条不紊的推进着产业的发展。近期深圳妈湾制氢加氢一体站通过验收似乎打响了深圳产业提速的发令枪。氢云链获悉,妈湾加氢站已开始2023年度的防爆安全招标,这或许意味着妈湾加氢站将于明年开始正式投运。可以预见,深圳近期备案的众多项目或将逐步落地,深圳氢能产业的发展有望迎来新机遇。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进博会11企签署氢能国际合作:外企本土化加速,绿氢是重点

    进博会11企签署氢能国际合作:外企本土化加速,绿氢是重点

    氢云链2022-11-7 18:19
    11月4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正式开幕,主席为开幕式致辞。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不仅是国内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更是全球合作的缩影。本届进博会提出了“零碳进博”概念,氢能作为“双碳”目标的重要实现路径,成为进博会的亮点。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进博会还未过半就陆续签订了多项氢能国际合作协议,签约数量已经超过2020与2021年之和,创下新高,体现了外企加快进入中国市场和氢能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具体如图表1所示。图表1进博会签订的氢能相关合作协议来源:氢云链整理如图表2所示,氢云链整理了近两届进博会签署的氢能相关合作协议。通过对比发现,今年签订的氢能相关合作协议有以下几个特点:图表22020、2021年进博会氢能相关项目来源:氢云链整理1、数量大幅提升,氢能成为全球合作共识。截至6号,2022年进博会签订的氢能相关合作项目数已超过2020年和2021年进博会签订数量之和,创下历史新高。据报道,将有超百档集中签约活动的超500项合作协议将在6-8号举行,氢能相关的合作大概率将进一步增多,表明氢能产业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成为全球共识。2、存量合作关系深化,新合作涌现。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后不断深化合作,如空气产品、林德等国际巨头不断深化与中国的氢能合作。同时新合作不断涌现,如蒂森克虏伯今年首次亮相进博会,同时与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及部分民企签订了大量的氢能合作协议。3、“绿氢”成为合作重点。2020年和2021年氢能的相关项目没有提及氢的“颜色”问题,关于绿氢的合作也较少,而2022年较多的项目则重点围绕绿氢进行国际合作。随着跨国合作的增加,国内乃至全球的绿氢发展将进一步提速。4、氢能产业合作生态进一步,外企“本土化”成趋势。往届进博会签署的合作项目主要围绕用氢端展开合作,尤其是交通领域。今年进博会则丰富了用氢端的合作,同时增加了化工领域的氢能合作,并且围绕上下游进行广泛合作。此外,往届部分合作项目围绕氢能的应用采取进口采购的模式,而今年则更强调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可以预计后续外企本土化的动作会加速。5、由政府合作走向企业合作。2020年,地方政府是签署氢能国际合作的主要力量。随着产业的发展,企业逐渐走上“台前”,签署的协议也更加细化。事实上,不仅进博会上的氢能合作在增加,关于氢能的产品也在增多。一方面,参与进博会的氢能企业在增加,如路普能源携旗下中国首发新品——120kW燃料电池系统S1200首次亮相进博会。路普能源中国区总裁 胡泉评论表示:“我们很荣幸能参与进博会,并借助这一平台展示我们全球的创新产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现有和潜在合作伙伴的交流合作,持续与中国同成长共进步。”图表3 2022进博会路普能源展台-技术装备展区3H 3B2-04图片来源:路普能源另一方面,跨界做“氢”的企业在增加,同时企业跨界做的氢能产品种类也在增多,如西门子在本届进博会展示了其氢动力列车Mireo Plus H。图表4 西门子Mireo Plus H来源:网络小 结IEA等机构均发布了有关氢能产业的报告,指出目前氢作为能源更多是“自产自销”,但这并不意味着氢能国际合作会减少。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氢能的跨国合作将日益增多,更多优质的外企将加大在国内的布局。在外企“走进来”的同时,国内企业应抓紧时间窗口,苦练内功,凭借国内的产业链优势,在全球双碳共识下积极“走出去”,推动氢能产业的全球化。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3年为绿氢上车元年?两类场景支撑,绿氢上车项目加速

    2023年为绿氢上车元年?两类场景支撑,绿氢上车项目加速

    氢云链2022-11-4 18:54
    新能源汽车的车是环保了,但氢环保么?电环保么?这个问题一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头顶的乌云。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烧氢排水特征,被认为是交通领域最环保的解决方案。目前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用氢基本都是副产氢,而只有烧绿氢的燃料电池汽车才算真环保!“绿车+绿氢”大规模推广难度在于绿氢太贵!目前在“上车价格控制35元/公斤以内”的政策压力和本以高企的运营成本压力下,过去行业对于“绿氢上车”望洋兴叹。氢云链发现,2022年以来为氢车运营而专门设立的绿氢项目正在逐步增加,叠加绿色电力交易和非化工园区制氢等政策的推出,“绿氢上车”似乎迎来转折点,2023年或将成为绿氢批量上车的元年。接下来,氢云链从国内“绿氢上车”的经济性和专项绿氢项目进度的情况,探讨“绿氢上车”的条件是否成熟。绿氢上车已经初具经济性?氢云链认为,两类地区已初步具备绿氢上车的条件:风光电优势地区。风光资源丰富,拥有化工规模化灰氢替代场景的地区,如内蒙古、宁夏等地区,尤其是能规模化投放氢车并补贴的内蒙古。无化工区的绿电交易示范地区。本地氢源问题突出、储运成本高昂的城市群地区,同时非化工园区制氢合法化并给予绿氢电费大额补贴或政策优惠,并具备绿电绿证的地区,如深圳地区。1、风光电优势地区:绿电成本下降推动绿氢发展氢气上车成本大致可以划分为制备成本+运输成本+加氢站运营成本。1)制备成本。目前国内光伏发电的成本已降至0.3元/kWh以内,部分地区光伏电力成本甚至达到0.15元/kWh以内。根据氢云链测算,在目前的光伏电力成本条件下,20MW制氢规模的绿氢成本能够控制在24元/千克。在实践中,新疆库车项目绿氢成本为18元/千克,甘肃等地绿氢成本甚至达到了16.5元/千克。2)运输成本。采取20MPa高压管束车方式运氢,50KM的成本约为5元/kg,100KM的成本约为9元/kg。3)加氢站运营成本。以500KG/D加氢站为例(设备投资1000万元计算不含土建),一年运营350天并保持75%负荷时,其成本是15.5元/kg。因此,在可再生能源制氢和50公里运输范围的前提下,即便考虑到各环节15%的利润,绿氢上车的使用成本为50.95元/kg,若考虑主流的15元/kg氢气补贴,氢气价格为35.95元/千克——这接近了30元/kg的经济性临界点。实际上在宁夏等地区,这个数字能够更低。受益于可再生电力价格的下降,绿氢上车在风光电资源丰富地区可行性将越来越高。2、政策组合拳的地区:绿证+电力政策扶持+非化工园区制氢打造低价绿氢在无化工区或无副产氢的地区,高昂的氢气运输成本倒逼地方政府另寻出路,以政策扶持手段解决氢气成本问题,打造“另类绿氢”。绿电绿证解决“颜色”问题。网电制氢又被“黄氢”,在以火电为主的背景下拥有较高的碳排放。绿电交易政策的推出让网电制氢从“黄”变“绿”。“谷电制氢”等政策解决成本问题。谷电制氢、蓄冷电价制氢等政策的推出,有望将网电制氢的成本降至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水平。以深圳地区为例,深圳先后发布了《深圳市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深圳市关于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等政策,提出电解制氢设施谷期用电量超过50%的免收容量(需量)电费,对符合条件的制氢加氢一体站,电解水制氢用电价格执行蓄冷电价政策。非化工园区制氢解决资质问题。广东省级加氢站管理办法等政策已经将非化工园区制氢合法化,因此无化工区地区也能投资建设制氢项目。因此通过“绿证+电力扶持+非化工园区制氢”的政策组合拳,让在无化工区或无副产氢的地区具备了“绿氢上次”的条件。2023年将成绿氢上车元年?一系列技术和政策方面的突破,为“绿氢上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23年规模化“绿氢上车”有望成为可能。风光电成本进一步下降。N型TOPCon等新型高效率的光伏电池、大功率风机等技术突破,进一步降低风光电成本的降低,从而进一步推动绿氢成本下降。多个“绿氢上车”专项项目将与2023年投产。如图表1所示,近期国央企在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区动工了大批的绿氢项目,其中有多个“绿氢上车”专项项目。根据政府或企业公布的项目信息,这批绿氢项目多数将在2023年投产。图表1 部分2023年“绿氢上车“项目来源:氢云链整理以内蒙古圣圆能源集团的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为例,其总规模为12000m3/h,一期2000m3/h产能已于近日建成,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氢能汽车用氢”的零碳排放循环,所产氢气除供应厂区周边车辆外,还将供应给其他加氢站。非化工园区制氢政策元年。2022年是非化工园区制氢的政策元年,山东、广东等地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并落地了一系列非化工区制氢项目。如深圳首座制氢加氢一体站已于近日通过验收,后续或将逐步开始正式示范。规模化绿电交易启动。2022年全国各省绿电交易试点已经启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2023年绿电交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让网电制氢绿色化可行性进一步提升。小 结2022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虽然氢车的推广不如预期理想,但制氢站、加氢站建设却在快速推进。目前,国内各方企业正在加速进入氢能产业,尤其是国央企大步迈入绿氢环节的背景下,2023年的燃料电池汽车和绿氢赛道值得期待。氢云链认为,绿氢上车的条件正在趋于成熟,2023年有望成为绿氢上车的元年。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6省9个氢能项目冲刺国家级能源领域首台套项目

    6省9个氢能项目冲刺国家级能源领域首台套项目

    氢云链2022-11-3 14:25
    9月14日,国家能源局启动了2022年度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工作。各省级能源单位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中。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1年度能源领域首台(套)公示文件,2021年度仅有4家单位的4个项目进入国家级能源领域首台(套)名单,分别为: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研制的35MPa快速加氢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研制的MW级PEM电解水制氢设备;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能装备;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70MPa集装箱式高压智能加氢成套装置。据氢云链统计,截至目前,共有海南省、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广东省、山东省、吉林省等6个省级能源部门申报了各地区2022年度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的推荐项目。预计后续还会有地区继续申报。从申报情况来看:海南省共申报2个项目,其中无氢能产业相关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共申报5个项目,其中无氢能产业相关项目;福建省共申报5个项目,其中氢能产业相关项目2项;广东省共申报11个项目,其中氢能产业相关项目6项;山东省共申报8个项目,其中氢能产业相关项目1项;吉林省共申报3个项目,其中无氢能产业相关项目。氢能相关项目详情如下所示。国家级氢能首台(套)申报项目来源:各省能源部门 氢云链整理广东省广东省能源集团牵头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广东锦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的基于超临界水热化学还原的煤制氢装置及H2O/CO2混合工质热力发电多联产设备;佛山市天然气高压管网有限公司牵头的250Nm³/h 撬装天然气制氢装置;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牵头的零碳氨燃料陶瓷辊道窑系统广东喜玛拉雅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的基于催化剂量产的高性能燃料电池电堆国产化技术及产业化广东佛燃天高流体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牵头的70MPa加氢站用氢气隔膜压缩机山东省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研制的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的MW级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解制氢装置福建省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通用基站备电用“氨-氢”燃料电池发电站;厦门有元氢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金属氢化物固态储氢系统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 国家能源局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规划产能超339万吨,绿氨产能和应用双爆发

    规划产能超339万吨,绿氨产能和应用双爆发

    氢云链2022-11-1 17:33
    国内氨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其中80%用于化肥原料。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内有近78%的氨来源于煤炭,面临绿色转型压力。数据显示,若以煤为原料,每吨合成氨在原料生产和氨生成过程中将排放2.3吨二氧化碳,以天然气为原料则可减少近一半的碳排放,近日,欧洲碳价已突破99欧元/吨。未来碳排放将成为稀缺资源导致价格进一步走高,绿氨的价值也将进一步凸显。随着各省市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发布,国内近期绿氨相关的项目也在加速落地,截至目前,氢云链统计国内落地的绿氨产能已超过339万吨,对应超55.5万吨的绿氢需求,仍远低于国内的绿氨年产量。而在绿氨产能爆发的同时,氨的应用也在进一步拓展。氢云链整理了相关项目如下所示:绿氨产能项目如图表1所示,氢云链统计了公开发布的绿氨产能相关项目,其中未确认具体产能的项目未纳入统计,如国电投和亿利集团合作开发的内蒙古杭锦旗库布其沙漠EOD项目。截至目前,国内落地的绿氨产能已超过339万吨/年。图表1 国内绿氨产能项目来源:氢云链1、10月26日," 氢动吉林 " 行动暨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启动活动在吉林西部(大安)清洁能源化工产业园举行。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总投资63.32亿元,将新建制氢、储氢及18万吨合成氨装置。2、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两级重点项目宁夏电投太阳山能源有限公司热电联产项目#1锅炉历时7天7夜圆满完成烘炉工作。该热电联产项目将开展以氨载氢作为燃料掺配替代20%煤炭燃烧。根据规划,吴忠市“中国氨氢谷”项目将建成30万吨绿氨产能。3、8月19日,甘肃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兰州新区氢能产业园项目现场举行。其中,兰州新区氢能产业园项目(一期)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实施,建设包括年产2万吨制氢能力和10万标方储氢能力的绿氢供应基地,以年产6万吨绿氨和氢能交通应用为核心的示范应用中心。4、8月,京能集团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人民政府签署了风光储氢制绿氨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项目建成后,预计电解制氢规模日产300吨,年产绿氨规模达60万吨。5、7月,盈德气体集团与中国氢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氢能)签署合作协议,就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投资建设绿氢、绿氨项目达成合作。此次签约项目将生产纯度为99.9%的绿色合成氨,年产能包括0.93万吨绿氢和5万吨绿氨。6、5月,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国华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风电有限公司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风光氢氨一体化新型储能示范项目获备案。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额达235400万元,预计年产绿氨约30万吨,以供蒙西地区工业园区化工生产使用。7、4月,国际氢能冶金化工产业示范区新能源制氢联产无碳燃料项目签约仪式在内蒙古包头九原工业园区举行。该项目由由明拓集团有限公司和国际氢能中心合作建设,包括建设中国首台套氢电催化合成技术的120万吨绿氨化工项目。8、3月18日,包头市达茂旗风光制氢与绿色灵活化工一体化绿氢制合成氨(绿氨)项目获准予备案公示。该项目建设年产10万吨绿氢合成氨生产线。9、3月15日,达茂旗绿氨技术有限公司绿氢合成氨项目获准予备案公示。该项目将建设年产30万吨绿氢合成氨生产线。10、3月11日,乌拉特后旗绿氨技术有限公司30万吨绿氢合成氨项目获准予备案公示。该项目将建设年产30万吨绿氢合成氨生产线。近期氨能应用项目1、11月1日,天津大学发布船用氨醇燃料单缸机试验台架及测试系统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157万元。2、近日,青岛双瑞船用氨燃料供给系统(AFSS)又获DNV及BV船级社原理认可(AIP)证书,其中,DNV船级社认证是其在国内颁发的首个AFSS原理认可证书。至此,青岛双瑞AFSS已在行业内率先通过LR、CCS、DNV及BV船级社全面认证。3、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两级重点项目宁夏电投太阳山能源有限公司热电联产项目#1锅炉历时7天7夜圆满完成烘炉工作。该热电联产项目将开展以氨载氢作为燃料掺配替代20%煤炭燃烧。4、10月14日,天津大学发布氨燃料电池测试台招标公告,拟采购宁波拜特PEM-NH3-100W氨燃料电池测试台1套。5、9月15日,一辆氢燃料电池巴士开进位于福州长乐的“氨现场制氢加氢一体站”加氢,不到10分钟便完成了氢气充注。这是全国首座“氨现场制氢加氢一体站”,标志着氨制氢加氢技术进入应用示范阶段。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问题多还不赚钱!氢能网约车被司机疯狂“吐槽”

    问题多还不赚钱!氢能网约车被司机疯狂“吐槽”

    氢云链2022-10-28 19:14
    2022年,氢能网约车项目落地是氢能产业示范和商业化探索的一重要结果。2021年广州、佛山先后发布发布氢能网约车项目消息,但东风氢舟在佛山的示范项目至今尚未落地;广汽传祺氢能网约车项目一阵媒体宣传后音讯渺茫。今年9月底,上海首批80辆氢能网约车正式上路,终于迈出了上海氢能产业商用化发展的重要一步!由于国内在氢能客车、重卡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逐渐验证了氢能商用汽技术的可行性,比较看,上海这批氢能网约车属于国内氢能乘用车商业化的“探路者”。氢云链2020年报道过国美国加州乘用车司机真实的运营或者驾驶体验。(详见《3年丰田Mirai车主真实用车体验:加氢站缺氢和故障最为头疼!》)根据国外经验,氢云链判断国内本次氢能乘用车示范在车辆使用、加氢等方面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不出所料,上海氢能网约车正式运营时间还没到一个月,就有媒体报道氢能网约车司机的各种“吐槽”。按理说,国内网约车模式成熟,燃料电池公交、重卡领域也是成熟的,似乎氢能网约车的问题应该容易解决,“吐槽点在哪里?如何解决?为此,氢云链采访多位司机,从司机角度,了解在当下开展氢能网约车是否“匆忙上阵”?基础设施不足、管理体系、服务体系那个因素是亟待突破的氢车商业化发展“瓶颈”?氢能乘用车示范项目“槽点”何在?根据多位网约车司机反馈,氢能乘用车示范项目的“槽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问题(1)车站不匹配导致车辆续航能力不足按照设计参数,该车型续航里程达600公里,只需3至5分钟即可加满,且百公里综合氢耗仅1.18公斤。但司机表示,车实际续航只有一半甚至更低,“每次我们就加了3公斤氢。这还不到宣传的要加6斤半的氢的一半。”这是由于加氢站只有35MPa,车载储氢罐压力为70MPa,导致只能加一半的氢气,对应续航也仅有两三百公里,难以反映出氢车“长途”的优势。同时司机反映低于30KM续航时车辆可能会出现抛锚的情况,需须预留40KM续航,这进一度缩短了实用续航里程。(2)表显续航不准司机反映,车的里程读数存在较大的误差。如每次氢气加注完毕后(3KG),气瓶压力的读数基本都不一致,显示的对应续航里程也从251KM到330KM波动。“表显的续航跟实际情况对不上,这让我们很难判断什么时候应该去加氢,只能预留更多的续航,自己再慢慢地摸索实际规律。”一位司机说道。图1 某司机加满氢后续航里程读数为251KM此外,另一位司机则反映出现过掉电现象,“在车显示还有上百续航的时候,车子却无法启动了。”“因为这个续航测不准啊,我们不少司机都试过氢气突然用光的情况,只能叫拖车。”(3)车辆失速还有司机反应,汽车在行驶过程会突然失速,车速会突然降到30KM/h以下。司机们也摸索出了处理的办法:“通常做法是熄火1分钟后再重启,车子就正常了”。不过失速问题发生频率不高。“我们只是一部分人遇到这个问题,遇到过失速的人次数也不多。”司机说道。2、加氢问题(1)加氢站少司机师傅反映,目前上海实际能给乘用车加氢的站仅有两座,分别是江桥加氢站和青卫加油加氢站。其中虹桥机场到青卫加氢站的路程为7-8公里,而到江桥加氢站的路程则为10-12公里。虽然此批80辆车以虹桥机场为中心运行,但司机师傅表示,平台派单是随机的,并非起点或终点一定是虹桥机场。“我们司机加完氢后就到处跑了,单子又不是只在虹桥附近。车子续航不长而且有表显不准的问题,我们必须在氢气用得差不多的时候就空跑回去加氢,也出现过中途用光氢抛锚的情况,然后就只能叫拖车。”司机师傅表示。(2)加氢排队司机师傅反映,加氢站服务的不止这批网约车,还有其他一些物流车。“加氢站少就算了,加氢站操作员也少,听说加氢站操作员需要持证。”一位司机说道:“比如青卫站有4条枪,但操作员一般只有一两个,一个操作员只能同时给一辆车加氢。”当碰到站内无氢或者正在从拖车卸氢时,往往需要等一个小时以上才能加到氢。“我最长试过等了3小时,这太影响跑车了。”司机说道。(3)氢气价格高,价格不透明,过程繁琐由于加氢站未商业化运营,导致氢气价格不统一,也不透明,购买氢气的过程复杂繁琐。比如加氢必须使用加氢卡,但给加氢卡充值时需要先将钱转到运营公司,由运营公司把钱充到司机的卡中,司机个人无法直接充值。“这中间肯定会有时间差,有时候还得在加氢站里等公司给卡里充钱。”图2 某司机江桥加氢站加氢用卡目前加氢站的氢气价格也不统一,而且不透明。如青卫加氢站标价为58元/公斤,江桥则标价35元/公斤,但司机师傅反映,江桥实际价格为50元/公斤。“我往卡里充1000块,但只能加20公斤氢,说是有服务费。”图3 某司机加氢相关证件和青卫加氢站用卡而且不同的加氢站还得用不同的卡,据司机介绍,江桥站的加氢卡是白色的,青卫站的是正常的加油加气用卡。3、成本高,不赚钱(1)公里成本达到1元由于江桥加氢站较为偏远。且运营平台一般配青卫站的卡,因此多数司机选择在青卫站加氢,加满3公斤氢需174元。司机反映,每次加完氢实际能跑的里程最多只有260公里。“而且考虑空跑加氢等问题,很多时候实际只能跑200公里甚至更低,这么算下来,我的运营成本就要到1元/公里。”同时司机表示,平台公司并没有告知关于氢气补贴的相关事项。(2)车辆租金不透明据了解,较多司机的租金为7000元/月,但也有低至4000元/月的情况,还有部分司机是3个月梯度制合同,第一个月租金7000元,后两个月为7500元。同时司机反映,和各位司机签约的平台也不止一个。有运营平台客服表示,当前新车处于磨合期,车辆租金是6000元/月,磨合期后是7000元/月。但是司机们表示对此并不知情。(3)商务车型接的主要是快车单,勉强收支平衡上汽大通“MIFA”为商务车型,司机反映在租车前平台表示会倾斜派单,多派商务单,同等情况下,商务单价格是快车单的近3倍。但司机反映商务单很少,主要是快车单。且司机反映,平台存在等级制,分为青铜、白银和黄金等级,越高级的账户派到的单通常越优质。据介绍,青铜等级一般一天收入是600到800块,一天加1次氢,800元需要拿到优质单且跑到12小时以上。“黄金账户最高一天有跑1200元左右的。这些就要加两次氢了。”司机介绍道。某青铜等级司机介绍:“我一天差不多能跑600块,从1号到28号共跑了近7000公里,总收入差不多一万二,加 ...
    34亿氢能融资图谱:燃料电池仍是主流,氢健康等成“吸金”新题材

    34亿氢能融资图谱:燃料电池仍是主流,氢健康等成“吸金”新题材

    氢云链2022-10-27 17:45
    在双碳政策体系之下,随着各项氢能政策的不断加码,企业和投资机构布局氢能领域的积极性持续提升。在氢能企业方面,一方面由于市场前景逐步明确,企业对研发和扩产的投入计生,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等影响下市场发展不及预期,企业营收收到影响,因此资金短缺在业内普遍存在,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日渐增长。氢云链统计,截至9月,已完成的氢能企业融资事件已超24起(不包括上市公司的募资项目),融资金额超34亿。氢云链分析24起融资事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特点:1、平均融资额过亿,企业估值和融资规模同步走高。24家企业的平均融资额超过1亿元,氢能企业估值和融资额度同步走高,企业融资跑步进入“亿元时代”。在长期市场前景确定的情况下,资金市场对氢能产业的认可度持续提升。2、燃料电池环节仍是主流,制氢环节投资方兴未艾。24家企业分布情况为:燃料电池环节16家、制氢环节1家、加氢储氢环节3家、其他环节4家。其中燃料电池作为氢能的主要应用场景,在项目数量和资金上都占据了主要地位;最为火热的电解制氢环节在资本市场上“雷声大雨点小”,推测的原因包括企业估值过高投资机构难以承受、企业捂盘惜售、资本市场对电解设备认知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随着电解槽等环节的市场快速发展,后续相关企业的融资势必会增加。3、氢能概念外溢,氢健康、氢农业等成为“吸金”新风口。除了常规的能源、汽车、动力等概念外,今年氢能概念开始向健康、农业等领域延伸,氢能产业的概念开始外溢。如以氢健康概念获得融资的氢小柒食品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其主要产品是活性氢功能饮用水;氢农业概念也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在氢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氢的其他属性开始受到市场关注,资金对于氢相关题材热衷度大幅提升,尤其是在锂电、光伏等造富神话的影响下,资本市场“怕再一次错过”。4、融资赛道分化,企业定位明确。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需要更精准的定位,如燃料电池环节不再是笼统的“燃料电池电堆、系统”,这16家企业中,部分企业专注于无人机等领域,如济美动力,部分属于关键零部件企业,如鸿基创能、华涧新能源等,企业所处赛道明确。5、早期融资占主流,研发是融资的主要目的。24家企业的融资主要出于首轮或A轮环节,几乎都将用于产品和技术的研发而非扩产,这说明了产业处于导入阶段,技术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大规模扩产尚待时日。24家企业和融资详情如下所示:舜华获新一轮融资1月,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舜华”)获得战略投资,投资方为中石化资本。上海舜华成立于2004年8月,是国内领先的氢能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核心团队科研背景深厚,主导及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及上海市科委等主办单位的课题项目近30项;主编参编了氢能标准17项,其中包括国家标准11项。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在氢能技术应用方面形成了全面完整的技术体系,是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燃料电池汽车供氢关键技术”和“高压氢气供给系统关键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获得行业内高度认可。骥翀氢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1月,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领投方为河南省战新氢能二期产业投资合伙企业,跟投方包括山东江诣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嘉兴建信宸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云泽资本、上海蓝氢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等。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能力建设、产能建设、团队扩充及产品批量应用等。骥翀氢能于2018年12月注册成立。2019年4月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中科创星与重塑科技。2020年11月完成Pre-A轮融资。伯肯节能完成5000万融资1月,北京伯肯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伯肯节能)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此次伯肯节能拟募集资金5000万元,投资方包括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五位自然人投资者。本次发行后,股东总户数由40户变为45户。本次所募得的全部资金(5000万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借款、项目建设、购买资产。其中,3000万将用于氢燃料电池研发项目建设。该氢燃料电池相关领域研发项目包括空压机、供氢系统(含零部件阀门)、加氢站设备(含氢压缩机),预计需2年时间完成。氢途科技融资1.24亿1月,氢途科技完成了新一轮战略融资,融资金额为1.24亿元,投资机构包括中广投资和泰恒投资。氢途科技成立于2016年,公司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提供工程服务。公司总部位于杭州,研发中心面积约1500平方米,与浙江大学共建“氢能与燃料电池联合研发中心”,并设立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了完善的产品开发流程和评价验证体系,申请专利40余项。氢途科技HT110未势能源完成9亿元A轮融资1月,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未势能源”)A轮融资签约仪式在上海成功举行,总融资额9亿,融后估值40亿元。本轮融资是未势能源独立发展以来的首轮股权融资,由国投招商、人保资本联合领投,讯奇科技、建信股权、智科产投、德载厚资本和招商证券投资参与投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量产产能扩建、下一代产品开发以及持续的前瞻技术研究投入,以加速推动氢燃料电池市场化落地。氢小柒获近千万天使轮融资1月,活性氢功能饮用水品牌「氢小七」母公司氢小柒食品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宣布已于近日完成近千万天使轮融资,由翰畔创投独家投资。本轮融资后,公司计划将资金用于渠道开发、品牌打造、团队优化与建设。创立于2021年的「氢小七」是专注于为身体补氢抗氧的活性氢功能饮用水高端新锐品牌,同时也是TikTok海外定向供应链受邀品牌。「氢小七」主张“每天氢一袋,喝出Young状态”的新喝水方式,通过包装、技术、服务和玩法等多维度升级,满足国内一二线城市25-40岁年龄段的社会精英群体及海外用户日常轻松抗氧的健康追求。氢小七饮用水爱德曼完成超4亿元B轮列融资2月,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德曼氢能”)B轮系列融资宣告全部完成,本轮系列融资合计金额超4亿元,本轮系列投资由元禾重元和华控基金领投,跟投方包括诚鼎基金、麟盛科技、兴产基金、台州资管等知名股权投资机构、上市公司投资平台和政府产业基金,由Scale Partners势乘资本担任资本顾问。爱德曼是国内极少数同时具备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膜电极量产能力的氢能源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备燃料电池系统和整体装备生产 ...
    工信部364批:仅仅只有2款?

    工信部364批:仅仅只有2款?

    氢云链2022-10-26 17:28
    2022年10月25日,工信部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64批)拟发布内容进行了公示,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氢云链据悉,第364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公示的新产品中,申报的燃料电池产品共2户企业2个型号,由于364批为增发批次,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产品少属于正常现象,年内增发批次均没有超过10款,但364批次数量是几个增发批次中最少的,由于前两个批次产品目录的燃料电池数量较高,其中362批为61款,363为72款,364批次较少属于情理之中。364批共有两家车企有燃料电池产品上榜,分别为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和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详情如下所示: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全国氢能破零行动爆发:单月2项世界级、7项国家级、5项省级、4项市级

    全国氢能破零行动爆发:单月2项世界级、7项国家级、5项省级、4项市级

    氢云链2022-10-25 19:19
    自9月中旬以来,氢能市场逐渐火热起来,在各种项目不断落地的同时,各地方的氢能破“零”行动也开始爆发。截至目前,近一个月已有近20个市级、省级、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氢能破“零”项目,其中包括氢能的制储用加等环节,详情如下所示:全球级破“零”项目2项:鞍钢全球首套绿氢零碳流化床高效炼铁新技术示范项目、攀业联合优必选的全球首款氢能人形机器人项目。国家级破“零”项目7项:管道局的全国首条公用掺氢管道项目、庄信万丰的全国首个催化剂回收项目、捷氢联合上汽大通的全国首个常态化运营氢能网约车项目、国电投的全国首个纯氢燃气轮机示范项目、永安行全国首个首款To C端氢能自行车开售、国能集团全国首台大功率氢能机车投入线路、重庆两江公交的全国首个氢能车婚礼。省级破“零”项目5项:国家能源集团宁夏首个氢能全产业链项目、国鸿氢能配套的上海首批5辆氢动力数字轨道胶轮电车项目、亿利集团下线的内蒙古首台1000标方碱液电解槽、黑龙江首座“三合一”加氢站项目、汉思能源主要投资的香港首座加氢站项目。市级破“零”项目4项:凯豪达配套的深圳首座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普发动力配套的随州首座加氢站项目、氢蓝时代配套的深圳首辆氢能垃圾车项目、攀业配套的佛山首破氢能共享单车项目。凯豪达助力深圳首座制氢加氢一体站通过验收10月21日,妈湾公司作为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成套设备供应商对妈湾电厂制氢加氢一体站进行竣工验收。妈湾公司作为建设单位高度重视此项目,专门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于2021年9月正式开工。2021年12月加氢站完工,2022年4月制氢站完工,2022年10月11日,本项目全部设备通过72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各指标均符合验收标准。凯豪达氢能源公司负责该项目的设备供应协助安装及调试工作,提供了公司独立研发与生产的两台套500Nm3/h的电解槽及成套系统设备,各项指标均处全国前列。普发动力助力湖北随州首座加氢站投运10月,湖北随州首座加氢站建成运营,该加氢站位于湖北新楚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园区内,总占地面积为300平方米。“人们印象中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非常危险,其实不然,氢气密度很小,一旦发生泄露将快速挥发,危险系数比天然气还要低。”公司营销管理部部长宋熊介绍。氢云链获悉,该站配套了普发动力的撬装加氢站。黑龙江首座“三合一”加氢站项目奠基10月15日,黑龙江省首座“三合一”加氢站项目——七台河市加氢加油充电综合能源示范项目隆重举行启动仪式。此次启动的加氢站项目是由宝泰隆联合中石油、七台河城投等共同打造的加油加氢充电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可开展氢提纯、氢公交及氢重卡加注等氢能业务。未来可为七台河市乃至黑龙江省加氢示范站提供经验、打造样板。汉思能源助力香港首座加氢站通过审批香港城巴于10月13日宣布,在主要股东的支持下,将在西九龙车厂兴建香港首个加氢站,以配合政府明年于本港测试氢燃料电池巴士的计划。城巴指出,该项目为香港首个向政府提交兴建加氢站的申请。香港首个加氢站将位于城巴西九龙车厂,在获得政府相关批准后,最早可于2023年第一季投入使用,为由城巴拥有及营运的全球首辆三轴双层氢燃料电池巴士提供加氢服务。汉思能源将作为此加氢站的主要投资者,积极参与其中。管道局助力全国首条公用掺氢管道完工10月11日,管道局承建的宁夏宁东天然气掺氢降碳示范化工程中试项目主体完工。项目包括7.4公里的输氢主管线及一个燃气管网掺氢试验平台。项目于8月5日开工建设,主要是对宁东恒瑞燃气有限公司天然气管网的天然气与宝廷新能源的副产氢进行混合、输送,为企业锅炉提供混合能源。为了消除氢气分子体积小、渗透性强的技术瓶颈,管道局一公司联合管道设计院对施工技术、工艺进行多次研究和论证,最终确定氩弧焊打底+手工焊填盖的工艺方法,并制定了严格的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参数,同时,采用100%射线检测和100%超声波检测进行焊道质量把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燃气管网掺氢试验平台,可以实现管道掺氢环节、输送环节和用户环节全流程验证。试验数据对今后制定燃气管网掺氢比例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重庆两江公交助力全国首个氢能婚车10月7日,重庆两江公交江北分公司的一辆氢能源公交车装扮一新,载着一对95后新人和亲朋好友的祝福,驶向了他们的甜蜜新生活。在筹备婚礼的过程中,新郎陈罗想到了用公交车当婚车的点子:“2019年退伍转业后,我通过专业地学习成为了一名公交车驾驶员,虽然很平凡,但是这份工作很稳定,给我了很大的安全感,我想结婚以后我也应该把这份安全感给爱人和家庭,用公交车把爱人接回家对我来说非常有仪式感,意义重大”。爱人李女士是98年生人,了解到爱人陈罗的想法后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低碳环保又很新颖,亲朋好友都坐在一个车上,很热闹!”氢蓝时代助力深圳首辆氢能垃圾转运车投运10月,全国首辆32吨氢燃料电池车厢可卸式垃圾转运车在南山进行实操试用。为了进一步促进环卫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参照深圳市车厢可卸式垃圾转运车技术标准规定,深圳能源集团携手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量身打造了氢燃料电池垃圾转运车,该车辆配备132千瓦氢燃料电池系统和9×165升大容量供氢系统,是全国首辆32吨氢燃料电池车厢可卸式垃圾转运车。庄信万丰助力全国首个催化剂回收项目10月,庄信万丰(Johnson Matthey)表示,该公司已经开始联合韵量科技(Unilia)在中国进行燃料电池回收利用业务。JM位于江苏省张家港的工厂正在从燃料电池汽车的膜电极组件(MEA)中提炼和回收铂族金属。虽然目前提炼材料的规模很小,但JM拥有足够的能力来扩大产能,以满足未来几年的预期需求。通常情况下,JM使用的铂族金属中约有80%来自公司内部的循环利用,这为JM在汽车催化剂和燃料电池领域的业务提供了弹性金属供应。攀业助力佛山首批氢能共享单车投运10月1日,佛山氢能共享两轮车正式试运营“上岗”,为游客解锁了深度漫游丹灶新“姿势”,基本满足市民“畅游仙湖氢谷”的出行需求。试运营期间,这种氢能共享两轮车共投放了25辆,设置了仙湖实验室、澹如书屋、金融街、环湖南路4个站点,以共享单车的模式运营。车身呈蓝白色,采用金属储氢方式,整车净重36.4kg上下,最高时速可达25km/h,续航80多公里。该型号氢能共享两轮车采用金属氢化物 ...
    欧洲地区碱性反攻PEM?从NEL三季度财报看电解槽发展趋势

    欧洲地区碱性反攻PEM?从NEL三季度财报看电解槽发展趋势

    氢云链2022-10-24 17:59
    在电解槽技术发展的路线选择上,一直有“欧美PEM,国内碱性”的说法,这一方面与国内外电解槽技术起源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外电解槽的应用场景有一定关联。尽管PEM电解槽对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有更强的适应性,但在电解制氢成本高企的影响下,购置成本不足PEM电解槽1/5的碱性电解槽在国内受到了欢迎,在市场上占据了主流地位。低廉的电解槽成本优势甚至被国外研究机构认为是中国在绿氢领域领先国外的重要因素。随着大规模制氢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提上日程,碱性电解槽“霸占市场”的情况似乎在“不差钱”欧洲地区也在上演。近日,全球制氢电解槽的龙头企业NEL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第三季度的营收为1.83亿挪威克朗,同比下降20%。导致营收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电解槽以外业务营收的下降,电解槽整体营收则与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在电解槽业务方面,其碱性电解槽销售额同比增长达940%,而PEM同比则下降了42%——此消彼长之下,反应了市场对碱性电解槽的欢迎。NEL2021年电解槽营收为3.22亿人民币,相当于2021年全球除中国以外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由NEL营收主要来自于欧美市场,其市场信息能够直接反应欧洲电解槽市场的变化。无独有偶,蒂森克虏伯也传出其积压订单超过10亿美金的情况,交货周期恐怕较比亚迪的提车周期还长。从蒂森克虏伯和NEL碱性电解槽“爆单”的情况可以看出,在成本的压力下,欧美似乎也开始在碱性电解槽上发力,碱性电解槽的“东风”似乎正在与PEM的“西风”激烈较量。氢云链希望通过解读NEL三季度财报中关于电解槽方面的内容,了解欧洲地区电解槽市场的变化及趋势,以探讨未来国内电解槽市场发展重点。从NEL看欧美电解槽市场:2021年PEM爆发,2022年碱性电解槽同步发力2022年前NEL的PEM电解槽业务持续发力。从电解槽存量市场来看,截至2020年,全球装机量为175.76MW,2018年以来PEM电解槽装机量规模提升较快,2020年已达89.26MW,占比超过50%。根据NEL近年的年报,NEL营收的增加主要也来自于PEM电解槽营收的增长,且PEM电解槽营收实现了2018-2021年的持续增长。其中2021年PEM电解槽营收增长了68%,碱性电解槽则下降了40%。2021年,NEL从欧美市场获得了大量的PEM电解槽订单。2021年NEL碱性电解槽和PEM电解槽季度营收情况如图表1所示。图表1 NEL2021年各季度电解槽营收情况 单位:万挪威克朗来源:NEL财报 氢云链整理计算2022年后NEL碱性电解槽爆发。进入到2022年,NEL来自PEM电解槽的增长开始乏力,而碱性电解槽市场营收却迎来爆发,其中一季度就实现了历史新高。前三季度,NEL电解槽营收同比实现了46%的增长,其中主要来自于碱性电解槽营收的增加,PEM营收同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欧美地区碱性电解槽的增长弥补了PEM电解槽的萎缩。2022年NEL电解槽季度营收情况如图表2所示。图表2 NEL2022年各季度电解槽营收情况 单位:万挪威克朗来源:NEL财报 氢云链整理计算缺钱了!短期内欧美碱性电解槽的强势表现或将持续欧美碱性电解槽市场的火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1)产能扩张导致成本进一步下降。NEL等厂家对碱性电解槽进行了大量的产能扩张,如NEL挪威500MW自动化产线已于年初投产,制造业的规模效应迅速推动了碱性电解槽成本的下降,其成本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市场开始偏向碱性电解槽。根据财报信息,NEL已经积压了16.8亿的电解槽订单。相比之下,PEM电解槽的产能建设速度滞后,如NEL预计明年上半年才能完成在美国的PEM工厂的选址工作。如此一来,PEM电解槽将难以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的快速下降,市场的天平将向碱性电解槽倾斜。(2)欧洲国家政府开始“差钱”。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或是导致欧美市场转向碱性电解槽的直接原因之一。受疫情和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发达国家在近两年都有主权债务飙升的历史。除德国等少数国家外,2021年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杠杆率基本超过了100%,其中日本更是达到了200%以上,而且杠杆率在2022年进一步上升。同时受高通胀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加息。这进一步加大了政府的债务负担,导致发达国家在当前推进氢能产业的过程中力度难以保证。以日本为例,丰田在日本的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连续数月仅有两位数。政府的“差钱”直接加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投资更加谨慎,如普拉格等企业于近日下调了年度营收预期和投资规模。叠加产能扩张慢、价格劣势和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的多重影响,短期内PEM的订单或难以维持2021年高增长的情况,成本优势明显的碱性电解槽将更受市场青睐。小 结虽然欧美等国家出台了针对绿氢的补贴方案,但是并没有对不同的电解槽进行差异化补贴,而在资金和成本等因素影响下,碱性电解槽短期内或将受到欧美市场的追捧。值得提出的是,全球对于PEM、SOFC等高成本前沿技术的研发并没有停止,相反的,近期关于前沿技术的研发项目反而在增多,如深圳近日审批立项了兆瓦级SOFC项目。当前市场更多受短期因素影响,未来长期的市场趋势需要企业擦亮双眼用心把握。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欧洲地区碱性反攻PEM?从NEL三季度财报看电解槽发展趋势

    欧洲地区碱性反攻PEM?从NEL三季度财报看电解槽发展趋势

    氢云链2022-10-24 17:59
    在电解槽技术发展的路线选择上,一直有“欧美PEM,国内碱性”的说法,这一方面与国内外电解槽技术起源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外电解槽的应用场景有一定关联。尽管PEM电解槽对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有更强的适应性,但在电解制氢成本高企的影响下,购置成本不足PEM电解槽1/5的碱性电解槽在国内受到了欢迎,在市场上占据了主流地位。低廉的电解槽成本优势甚至被国外研究机构认为是中国在绿氢领域领先国外的重要因素。随着大规模制氢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提上日程,碱性电解槽“霸占市场”的情况似乎在“不差钱”欧洲地区也在上演。近日,全球制氢电解槽的龙头企业NEL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第三季度的营收为1.83亿挪威克朗,同比下降20%。导致营收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电解槽以外业务营收的下降,电解槽整体营收则与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在电解槽业务方面,其碱性电解槽销售额同比增长达940%,而PEM同比则下降了42%——此消彼长之下,反应了市场对碱性电解槽的欢迎。NEL2021年电解槽营收为3.22亿人民币,相当于2021年全球除中国以外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由NEL营收主要来自于欧美市场,其市场信息能够直接反应欧洲电解槽市场的变化。无独有偶,蒂森克虏伯也传出其积压订单超过10亿美金的情况,交货周期恐怕较比亚迪的提车周期还长。从蒂森克虏伯和NEL碱性电解槽“爆单”的情况可以看出,在成本的压力下,欧美似乎也开始在碱性电解槽上发力,碱性电解槽的“东风”似乎正在与PEM的“西风”激烈较量。氢云链希望通过解读NEL三季度财报中关于电解槽方面的内容,了解欧洲地区电解槽市场的变化及趋势,以探讨未来国内电解槽市场发展重点。从NEL看欧美电解槽市场:2021年PEM爆发,2022年碱性电解槽同步发力2022年前NEL的PEM电解槽业务持续发力。从电解槽存量市场来看,截至2020年,全球装机量为175.76MW,2018年以来PEM电解槽装机量规模提升较快,2020年已达89.26MW,占比超过50%。根据NEL近年的年报,NEL营收的增加主要也来自于PEM电解槽营收的增长,且PEM电解槽营收实现了2018-2021年的持续增长。其中2021年PEM电解槽营收增长了68%,碱性电解槽则下降了40%。2021年,NEL从欧美市场获得了大量的PEM电解槽订单。2021年NEL碱性电解槽和PEM电解槽季度营收情况如图表1所示。图表1 NEL2021年各季度电解槽营收情况 单位:万挪威克朗来源:NEL财报 氢云链整理计算2022年后NEL碱性电解槽爆发。进入到2022年,NEL来自PEM电解槽的增长开始乏力,而碱性电解槽市场营收却迎来爆发,其中一季度就实现了历史新高。前三季度,NEL电解槽营收同比实现了46%的增长,其中主要来自于碱性电解槽营收的增加,PEM营收同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欧美地区碱性电解槽的增长弥补了PEM电解槽的萎缩。2022年NEL电解槽季度营收情况如图表2所示。图表2 NEL2022年各季度电解槽营收情况 单位:万挪威克朗来源:NEL财报 氢云链整理计算缺钱了!短期内欧美碱性电解槽的强势表现或将持续欧美碱性电解槽市场的火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1)产能扩张导致成本进一步下降。NEL等厂家对碱性电解槽进行了大量的产能扩张,如NEL挪威500MW自动化产线已于年初投产,制造业的规模效应迅速推动了碱性电解槽成本的下降,其成本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市场开始偏向碱性电解槽。根据财报信息,NEL已经积压了16.8亿的电解槽订单。相比之下,PEM电解槽的产能建设速度滞后,如NEL预计明年上半年才能完成在美国的PEM工厂的选址工作。如此一来,PEM电解槽将难以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的快速下降,市场的天平将向碱性电解槽倾斜。(2)欧洲国家政府开始“差钱”。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或是导致欧美市场转向碱性电解槽的直接原因之一。受疫情和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发达国家在近两年都有主权债务飙升的历史。除德国等少数国家外,2021年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杠杆率基本超过了100%,其中日本更是达到了200%以上,而且杠杆率在2022年进一步上升。同时受高通胀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加息。这进一步加大了政府的债务负担,导致发达国家在当前推进氢能产业的过程中力度难以保证。以日本为例,丰田在日本的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连续数月仅有两位数。政府的“差钱”直接加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投资更加谨慎,如普拉格等企业于近日下调了年度营收预期和投资规模。叠加产能扩张慢、价格劣势和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的多重影响,短期内PEM的订单或难以维持2021年高增长的情况,成本优势明显的碱性电解槽将更受市场青睐。小 结虽然欧美等国家出台了针对绿氢的补贴方案,但是并没有对不同的电解槽进行差异化补贴,而在资金和成本等因素影响下,碱性电解槽短期内或将受到欧美市场的追捧。值得提出的是,全球对于PEM、SOFC等高成本前沿技术的研发并没有停止,相反的,近期关于前沿技术的研发项目反而在增多,如深圳近日审批立项了兆瓦级SOFC项目。当前市场更多受短期因素影响,未来长期的市场趋势需要企业擦亮双眼用心把握。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欧洲地区碱性反攻PEM?从NEL三季度财报看电解槽发展趋势

    欧洲地区碱性反攻PEM?从NEL三季度财报看电解槽发展趋势

    氢云链2022-10-24 17:59
    在电解槽技术发展的路线选择上,一直有“欧美PEM,国内碱性”的说法,这一方面与国内外电解槽技术起源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外电解槽的应用场景有一定关联。尽管PEM电解槽对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有更强的适应性,但在电解制氢成本高企的影响下,购置成本不足PEM电解槽1/5的碱性电解槽在国内受到了欢迎,在市场上占据了主流地位。低廉的电解槽成本优势甚至被国外研究机构认为是中国在绿氢领域领先国外的重要因素。随着大规模制氢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提上日程,碱性电解槽“霸占市场”的情况似乎在“不差钱”欧洲地区也在上演。近日,全球制氢电解槽的龙头企业NEL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第三季度的营收为1.83亿挪威克朗,同比下降20%。导致营收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电解槽以外业务营收的下降,电解槽整体营收则与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在电解槽业务方面,其碱性电解槽销售额同比增长达940%,而PEM同比则下降了42%——此消彼长之下,反应了市场对碱性电解槽的欢迎。NEL2021年电解槽营收为3.22亿人民币,相当于2021年全球除中国以外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由NEL营收主要来自于欧美市场,其市场信息能够直接反应欧洲电解槽市场的变化。无独有偶,蒂森克虏伯也传出其积压订单超过10亿美金的情况,交货周期恐怕较比亚迪的提车周期还长。从蒂森克虏伯和NEL碱性电解槽“爆单”的情况可以看出,在成本的压力下,欧美似乎也开始在碱性电解槽上发力,碱性电解槽的“东风”似乎正在与PEM的“西风”激烈较量。氢云链希望通过解读NEL三季度财报中关于电解槽方面的内容,了解欧洲地区电解槽市场的变化及趋势,以探讨未来国内电解槽市场发展重点。从NEL看欧美电解槽市场:2021年PEM爆发,2022年碱性电解槽同步发力2022年前NEL的PEM电解槽业务持续发力。从电解槽存量市场来看,截至2020年,全球装机量为175.76MW,2018年以来PEM电解槽装机量规模提升较快,2020年已达89.26MW,占比超过50%。根据NEL近年的年报,NEL营收的增加主要也来自于PEM电解槽营收的增长,且PEM电解槽营收实现了2018-2021年的持续增长。其中2021年PEM电解槽营收增长了68%,碱性电解槽则下降了40%。2021年,NEL从欧美市场获得了大量的PEM电解槽订单。2021年NEL碱性电解槽和PEM电解槽季度营收情况如图表1所示。图表1 NEL2021年各季度电解槽营收情况 单位:万挪威克朗来源:NEL财报 氢云链整理计算2022年后NEL碱性电解槽爆发。进入到2022年,NEL来自PEM电解槽的增长开始乏力,而碱性电解槽市场营收却迎来爆发,其中一季度就实现了历史新高。前三季度,NEL电解槽营收同比实现了46%的增长,其中主要来自于碱性电解槽营收的增加,PEM营收同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欧美地区碱性电解槽的增长弥补了PEM电解槽的萎缩。2022年NEL电解槽季度营收情况如图表2所示。图表2 NEL2022年各季度电解槽营收情况 单位:万挪威克朗来源:NEL财报 氢云链整理计算缺钱了!短期内欧美碱性电解槽的强势表现或将持续欧美碱性电解槽市场的火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1)产能扩张导致成本进一步下降。NEL等厂家对碱性电解槽进行了大量的产能扩张,如NEL挪威500MW自动化产线已于年初投产,制造业的规模效应迅速推动了碱性电解槽成本的下降,其成本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市场开始偏向碱性电解槽。根据财报信息,NEL已经积压了16.8亿的电解槽订单。相比之下,PEM电解槽的产能建设速度滞后,如NEL预计明年上半年才能完成在美国的PEM工厂的选址工作。如此一来,PEM电解槽将难以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的快速下降,市场的天平将向碱性电解槽倾斜。(2)欧洲国家政府开始“差钱”。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或是导致欧美市场转向碱性电解槽的直接原因之一。受疫情和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发达国家在近两年都有主权债务飙升的历史。除德国等少数国家外,2021年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杠杆率基本超过了100%,其中日本更是达到了200%以上,而且杠杆率在2022年进一步上升。同时受高通胀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加息。这进一步加大了政府的债务负担,导致发达国家在当前推进氢能产业的过程中力度难以保证。以日本为例,丰田在日本的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连续数月仅有两位数。政府的“差钱”直接加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投资更加谨慎,如普拉格等企业于近日下调了年度营收预期和投资规模。叠加产能扩张慢、价格劣势和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的多重影响,短期内PEM的订单或难以维持2021年高增长的情况,成本优势明显的碱性电解槽将更受市场青睐。小 结虽然欧美等国家出台了针对绿氢的补贴方案,但是并没有对不同的电解槽进行差异化补贴,而在资金和成本等因素影响下,碱性电解槽短期内或将受到欧美市场的追捧。值得提出的是,全球对于PEM、SOFC等高成本前沿技术的研发并没有停止,相反的,近期关于前沿技术的研发项目反而在增多,如深圳近日审批立项了兆瓦级SOFC项目。当前市场更多受短期因素影响,未来长期的市场趋势需要企业擦亮双眼用心把握。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氢提及近百次,10个省级碳达峰方案在氢能领域有何共识?

    氢提及近百次,10个省级碳达峰方案在氢能领域有何共识?

    氢云链2022-10-20 18:08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标志着全国碳达峰事业进入了新阶段。随着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2022年已有10个省份陆续印发了省级碳达峰实施方案,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北京、上海、江苏、江西、天津和海南等,除黑龙江和辽宁,其余8个省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均已公开发布。据氢云链统计,8个公开发布的省级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平均值为17.14%,其中海南和上海的占比最高为22%和20%。8个方案均将氢能作为助力地方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技术之一,共提及“氢”84次,并在氢冶金、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绿氢等方面存在共识。可以预见的是,两个未公开发布的和后续将要发布的省级碳达峰实施方案都将把氢能列入重点规划内容。8个省级碳达峰实施方案在氢能相关的内容如下所示:《宁西回族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及“氢”23次7月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我印发了《宁西回族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提高到28%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在氢能方面,文件指出:(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2.推进氢能应用示范建设。推进氢能产业化、规模化、商业化进程,加快氢能替代,助力减煤降碳。以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新能源产业园为重点,推进规模化光伏制氢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煤化工产业示范,实现以氢换煤。开展储氢、输氢、氢能综合利用等技术攻关,培育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形成集群发展。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物流运输、公共交通、市政环卫等领域试点应用,促进氢能制输储用一体化发展。到2030年,绿氢生产规模达到30万吨/年以上。5.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加强需求侧管理和响应体系建设,引导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加氢站、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和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二)节能降碳增效行动。4.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因地制宜采用自然冷源、直流供电、“光伏+储能”5G基站、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等技术。(三)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3.推动冶金行业碳达峰。鼓励氢冶金、废钢预热、复吹、冷却水闭路循环等技术应用,减少炼铁焦炭用量,提高炼钢转炉原料中废钢比重。(五)交通运输低碳转型行动。1.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应用。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加快轻量化挂车和智能仓储配送设备的推广应用。4.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充电桩、加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推进银川市一体化绿色交通建设项目。(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2.加强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支持高等学校建设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等学科专业。3.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应用。加强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氢能、储能、动力电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集中力量开展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控制、高效光伏、大容量新型储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创新。《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及“氢”9次7月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文件指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3%;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国家确定的江西省目标值,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在氢能方面,文件指出:(二)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2.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促进工艺流程结构转型,推进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替代。5.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加大富氢原料使用,提高原料低碳化比重,推动化工原料轻质化。(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1.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推广电力、氢燃料为动力的重型货运车辆。加快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发展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积极推进鄱阳湖氢能动力船舶应用。(七)科技创新引领行动。1.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聚焦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节能、氢能、永磁电机、储能、动力电池等重点领域深化研究。瞄准储能电池中关键基础材料,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氢能技术,推进氢能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5.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引育。鼓励省内重点高校开设节能、储能、氢能、碳减排、碳市场等专业,构建与绿色低碳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引进培育一批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化人才队伍。《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及“氢”9次8月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文件指出,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7%;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确保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在氢能方面,文件指出:(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1.大力发展新能源。制定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有序推动“北方氢谷”和“长春-松原-白城”氢能走廊建设,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三)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1.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氢能装备、氢燃料电池研制,打造新能源装备产业链。2.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五)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1.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探索推广氢能等新能源交通工具。3.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及“氢”15次8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文件指出,到202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0%;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5%,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氢能方面,文件指出:二、重点任务(三)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1.深入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壮大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 ...
    氢能神话陨落?扒一扒尼古拉创始人为何被判有罪?SPAC宣传要真实

    氢能神话陨落?扒一扒尼古拉创始人为何被判有罪?SPAC宣传要真实

    氢云链2022-10-19 18:43
    10月15日,旷日持久的尼古拉公司创始人特雷弗·米尔顿(Trevor Milton)虚假宣传、误导投资者一案终于有了初步的结论:经过曼哈顿联邦法院的陪审团一天的审议,对米尔顿四项指控中的三项被定罪——这位氢能重卡届的传奇人物被判犯有欺诈罪。图1 尼古拉创始人特雷弗·米尔顿来源:路透社米尔顿作为氢能领域“最有魅力”的操盘者,构建了极具想象力的氢能重卡商业模式,为氢能产业吸引了极高的社会关注。从这点讲,米尔顿对氢能产业的发展模式的探索、推高产业热度等方面都有贡献。有意思的是,近期国内外氢能市场格外热闹,如美国中期选举后对氢能立法的消息热度高企,国内多家企业传出赴海外上市消息,欧洲与日韩企业在燃料电池船舶、发电等领域合纵连横——这与米尔顿在听取审判时不断摇头的落寞形成了鲜明对比。引领了氢能产业商业化探索、一度被寄希望为“氢能届特斯拉”的企业创始人可能要错过氢能产业的第一个黄金十年。不仅仅是尼古拉,美国还有多起通过SPAC上市的电动汽车公司面临诉讼的案例,此外还有国内尽人皆知的瑞幸与“下周回国”贾跃亭等。数年前瑞信因为被质疑财报造假而从美股退市,直到今年才支付完高达1.8亿美元(折合12亿人民币),号称美国有史以来最高的罚款!作为对比,米尔顿则可能面临着20年以上的牢狱生活。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不良现象,如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产品质量、虚假宣传、画大饼等,但在经历了光伏、风电、纯电动汽车、芯片、新零售等各领域如此多的案例,尤其是“吃瓜吃到自己家”的尼古拉创始人案后,氢能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应当认真吸取教训,把握好企业的发展节奏,实现企业与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1)要吸取中国纯电动汽车骗补和美国尼古拉创始人被判欺诈的经验教训,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脚踏实地,尤其是在产品宣传方面,企业要求真务实。(2)尼古拉创始人事件可能会对赴美上市,尤其是通过SPAC上市的企业产生一定影响,相关企业在追求高估值之时要熟悉海外证券市场的监管和法律。(3)氢能投资热潮再起之际,投资者要认真甄别项目情况。接下来,氢云链希望通过扒一扒米尔顿案例的情况,看看尼古拉都做了一些什么样的“骚操作”,作为国内氢能产业从业者和投资者的“前车之鉴”。兴登堡指控米尔顿的相关造假情况兴登堡研究公司(hindenburgresearch)对特雷弗·米尔顿(Trevor Milton)及尼古拉的所有宣传行为进行了逐项核查,最终认为米尔顿的职业生涯和尼古拉是“一个建立在数十个谎言之上的欺诈行为”。在其调研报告中,仅摘要中的“造假行为”就有满满当当的数十项,小编只有使用缩放才能勉强截屏。图2 兴登堡报告摘要来源:兴登堡《Nikola: How to Parlay An Ocean of Lies Into a Partnership With the Largest Auto OEM in America》在这满满当当的造假指控中包括了用天然气重卡冒充氢能重卡、订单造假、没有电池及燃料电池技术能力及产品、氢气生产能力造假、资产造假、订单造假、零部件生产能力造假、项目进度造假等等。“我们从未在上市公司中看到过这种程度的欺骗,尤其是这种规模的上市公司。”兴登堡公司如此评价。氢云链整理了其中几项指控,具体如下。1、样车展示视频作假。尼古拉如何上演了一段名为“行进中的尼古拉一号”的视频(Nikola One “In Motion”),该视频显示半挂卡车在道路上高速行驶。图3 尼古拉Nikola One “In Motion”推特宣传视频截图来源:兴登堡《Nikola: How to Parlay An Ocean of Lies Into a Partnership With the Largest Auto OEM in America》兴登堡通过对视频拍摄地点和尼古拉前员工的调研后认为,这段视频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诡计——尼古拉把卡车拖到一条偏僻道路上的山顶上,然后简单地拍下了它滚下山坡。图4 兴登堡与其前雇员关于尼古拉视频的交谈内容截图来源:兴登堡《Nikola: How to Parlay An Ocean of Lies Into a Partnership With the Largest Auto OEM in America》2、虚假的技术宣传2019年10月,尼古拉宣布将彻底改变电池行业。实际上尼古拉并不拥有电池的设计生产能力,“改变行业”是通过一桩收购来完成的,但尼古拉后来因为被收购公司可能存在订单欺诈时中止了交易。但在收购失败后,尼古拉从未收回过与其电池技术有关的说法,同时米尔顿继续宣传其电池技术。但实际上,目前尼古拉计划使用通用汽车的电池技术。即是说,革命性的电池技术可能从未存在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类似。曾与尼古拉在燃料电池技术开展合作的Powercell AB的发言人表示,尼古拉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是“热空气”。3、氢气价格宣传造假廉价的氢气+免费供氢是尼古拉商业模式成功的基础,米尔顿多次公开表示,他成功地将氢气的成本降低了约81%,并且已经在以每天1吨的产量生产氢气。后来米尔顿在媒体追问下承认了他既没有降低氢气生产成本的技术,也没有在实际的生产氢气。这直接动摇了尼古拉氢能商业模式的根基。4、订单造假截至最近一个季度,Nikola报告了14,000辆卡车的可取消预订订单。但尼古拉备受吹捧的数十亿美元订单簿上也被兴登堡公司认为充满了虚假的数字。以Xpress的订单为例,US Xpress占尼古拉预订量的三分之一,订单约为35亿美元,但根据披露,US Xpress上个季度的手头现金只有130万美元——没有现金,如何预定车辆?兴登堡公司认为,Xpress肯定会取消其预定订单。米尔顿欺诈指控始末关于米尔顿的指控更是一场持久战。兴登堡研究公司的报告早在2020年9月就公开发布。截至陪审团的最新裁定已有两年之久,虽然指控主要针对的是米尔顿本人,但整个事件对尼古拉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巨大的,期间整个事件的发展更伴随着尼古拉公司估值的持续回落,目前尼古拉的估值仅为高峰期的4%左右。氢云链大体整理了整个事件的始末如下所示。尼古拉上市:尼古拉公司由特雷弗·米尔顿于2014年在犹他州盐湖城成立。2020年3月,尼古拉公司宣布计划与VectoIQ 公司合并。VectoIQ 为前通用汽车(GM)副主席史蒂夫·吉尔斯基(Steve Girsky)经营的上市公司。作为合并交易的一部分,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特雷弗·米尔顿的头衔从首席执行官改为执行主席,尼古拉总裁马克·罗素成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2020年6月4日,尼古拉成功以SPAC的方式于纳斯达克上市,到6月9日,由于投资者继续押注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