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云链,还给人类一个清洁的“粮食-水-能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欧洲地区碱性反攻PEM?从NEL三季度财报看电解槽发展趋势

    欧洲地区碱性反攻PEM?从NEL三季度财报看电解槽发展趋势

    氢云链2022-10-24 17:59
    在电解槽技术发展的路线选择上,一直有“欧美PEM,国内碱性”的说法,这一方面与国内外电解槽技术起源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外电解槽的应用场景有一定关联。尽管PEM电解槽对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有更强的适应性,但在电解制氢成本高企的影响下,购置成本不足PEM电解槽1/5的碱性电解槽在国内受到了欢迎,在市场上占据了主流地位。低廉的电解槽成本优势甚至被国外研究机构认为是中国在绿氢领域领先国外的重要因素。随着大规模制氢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提上日程,碱性电解槽“霸占市场”的情况似乎在“不差钱”欧洲地区也在上演。近日,全球制氢电解槽的龙头企业NEL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第三季度的营收为1.83亿挪威克朗,同比下降20%。导致营收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电解槽以外业务营收的下降,电解槽整体营收则与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在电解槽业务方面,其碱性电解槽销售额同比增长达940%,而PEM同比则下降了42%——此消彼长之下,反应了市场对碱性电解槽的欢迎。NEL2021年电解槽营收为3.22亿人民币,相当于2021年全球除中国以外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由NEL营收主要来自于欧美市场,其市场信息能够直接反应欧洲电解槽市场的变化。无独有偶,蒂森克虏伯也传出其积压订单超过10亿美金的情况,交货周期恐怕较比亚迪的提车周期还长。从蒂森克虏伯和NEL碱性电解槽“爆单”的情况可以看出,在成本的压力下,欧美似乎也开始在碱性电解槽上发力,碱性电解槽的“东风”似乎正在与PEM的“西风”激烈较量。氢云链希望通过解读NEL三季度财报中关于电解槽方面的内容,了解欧洲地区电解槽市场的变化及趋势,以探讨未来国内电解槽市场发展重点。从NEL看欧美电解槽市场:2021年PEM爆发,2022年碱性电解槽同步发力2022年前NEL的PEM电解槽业务持续发力。从电解槽存量市场来看,截至2020年,全球装机量为175.76MW,2018年以来PEM电解槽装机量规模提升较快,2020年已达89.26MW,占比超过50%。根据NEL近年的年报,NEL营收的增加主要也来自于PEM电解槽营收的增长,且PEM电解槽营收实现了2018-2021年的持续增长。其中2021年PEM电解槽营收增长了68%,碱性电解槽则下降了40%。2021年,NEL从欧美市场获得了大量的PEM电解槽订单。2021年NEL碱性电解槽和PEM电解槽季度营收情况如图表1所示。图表1 NEL2021年各季度电解槽营收情况 单位:万挪威克朗来源:NEL财报 氢云链整理计算2022年后NEL碱性电解槽爆发。进入到2022年,NEL来自PEM电解槽的增长开始乏力,而碱性电解槽市场营收却迎来爆发,其中一季度就实现了历史新高。前三季度,NEL电解槽营收同比实现了46%的增长,其中主要来自于碱性电解槽营收的增加,PEM营收同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欧美地区碱性电解槽的增长弥补了PEM电解槽的萎缩。2022年NEL电解槽季度营收情况如图表2所示。图表2 NEL2022年各季度电解槽营收情况 单位:万挪威克朗来源:NEL财报 氢云链整理计算缺钱了!短期内欧美碱性电解槽的强势表现或将持续欧美碱性电解槽市场的火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1)产能扩张导致成本进一步下降。NEL等厂家对碱性电解槽进行了大量的产能扩张,如NEL挪威500MW自动化产线已于年初投产,制造业的规模效应迅速推动了碱性电解槽成本的下降,其成本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市场开始偏向碱性电解槽。根据财报信息,NEL已经积压了16.8亿的电解槽订单。相比之下,PEM电解槽的产能建设速度滞后,如NEL预计明年上半年才能完成在美国的PEM工厂的选址工作。如此一来,PEM电解槽将难以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的快速下降,市场的天平将向碱性电解槽倾斜。(2)欧洲国家政府开始“差钱”。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或是导致欧美市场转向碱性电解槽的直接原因之一。受疫情和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发达国家在近两年都有主权债务飙升的历史。除德国等少数国家外,2021年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杠杆率基本超过了100%,其中日本更是达到了200%以上,而且杠杆率在2022年进一步上升。同时受高通胀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加息。这进一步加大了政府的债务负担,导致发达国家在当前推进氢能产业的过程中力度难以保证。以日本为例,丰田在日本的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连续数月仅有两位数。政府的“差钱”直接加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投资更加谨慎,如普拉格等企业于近日下调了年度营收预期和投资规模。叠加产能扩张慢、价格劣势和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的多重影响,短期内PEM的订单或难以维持2021年高增长的情况,成本优势明显的碱性电解槽将更受市场青睐。小 结虽然欧美等国家出台了针对绿氢的补贴方案,但是并没有对不同的电解槽进行差异化补贴,而在资金和成本等因素影响下,碱性电解槽短期内或将受到欧美市场的追捧。值得提出的是,全球对于PEM、SOFC等高成本前沿技术的研发并没有停止,相反的,近期关于前沿技术的研发项目反而在增多,如深圳近日审批立项了兆瓦级SOFC项目。当前市场更多受短期因素影响,未来长期的市场趋势需要企业擦亮双眼用心把握。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欧洲地区碱性反攻PEM?从NEL三季度财报看电解槽发展趋势

    欧洲地区碱性反攻PEM?从NEL三季度财报看电解槽发展趋势

    氢云链2022-10-24 17:59
    在电解槽技术发展的路线选择上,一直有“欧美PEM,国内碱性”的说法,这一方面与国内外电解槽技术起源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外电解槽的应用场景有一定关联。尽管PEM电解槽对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有更强的适应性,但在电解制氢成本高企的影响下,购置成本不足PEM电解槽1/5的碱性电解槽在国内受到了欢迎,在市场上占据了主流地位。低廉的电解槽成本优势甚至被国外研究机构认为是中国在绿氢领域领先国外的重要因素。随着大规模制氢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提上日程,碱性电解槽“霸占市场”的情况似乎在“不差钱”欧洲地区也在上演。近日,全球制氢电解槽的龙头企业NEL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第三季度的营收为1.83亿挪威克朗,同比下降20%。导致营收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电解槽以外业务营收的下降,电解槽整体营收则与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在电解槽业务方面,其碱性电解槽销售额同比增长达940%,而PEM同比则下降了42%——此消彼长之下,反应了市场对碱性电解槽的欢迎。NEL2021年电解槽营收为3.22亿人民币,相当于2021年全球除中国以外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由NEL营收主要来自于欧美市场,其市场信息能够直接反应欧洲电解槽市场的变化。无独有偶,蒂森克虏伯也传出其积压订单超过10亿美金的情况,交货周期恐怕较比亚迪的提车周期还长。从蒂森克虏伯和NEL碱性电解槽“爆单”的情况可以看出,在成本的压力下,欧美似乎也开始在碱性电解槽上发力,碱性电解槽的“东风”似乎正在与PEM的“西风”激烈较量。氢云链希望通过解读NEL三季度财报中关于电解槽方面的内容,了解欧洲地区电解槽市场的变化及趋势,以探讨未来国内电解槽市场发展重点。从NEL看欧美电解槽市场:2021年PEM爆发,2022年碱性电解槽同步发力2022年前NEL的PEM电解槽业务持续发力。从电解槽存量市场来看,截至2020年,全球装机量为175.76MW,2018年以来PEM电解槽装机量规模提升较快,2020年已达89.26MW,占比超过50%。根据NEL近年的年报,NEL营收的增加主要也来自于PEM电解槽营收的增长,且PEM电解槽营收实现了2018-2021年的持续增长。其中2021年PEM电解槽营收增长了68%,碱性电解槽则下降了40%。2021年,NEL从欧美市场获得了大量的PEM电解槽订单。2021年NEL碱性电解槽和PEM电解槽季度营收情况如图表1所示。图表1 NEL2021年各季度电解槽营收情况 单位:万挪威克朗来源:NEL财报 氢云链整理计算2022年后NEL碱性电解槽爆发。进入到2022年,NEL来自PEM电解槽的增长开始乏力,而碱性电解槽市场营收却迎来爆发,其中一季度就实现了历史新高。前三季度,NEL电解槽营收同比实现了46%的增长,其中主要来自于碱性电解槽营收的增加,PEM营收同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欧美地区碱性电解槽的增长弥补了PEM电解槽的萎缩。2022年NEL电解槽季度营收情况如图表2所示。图表2 NEL2022年各季度电解槽营收情况 单位:万挪威克朗来源:NEL财报 氢云链整理计算缺钱了!短期内欧美碱性电解槽的强势表现或将持续欧美碱性电解槽市场的火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1)产能扩张导致成本进一步下降。NEL等厂家对碱性电解槽进行了大量的产能扩张,如NEL挪威500MW自动化产线已于年初投产,制造业的规模效应迅速推动了碱性电解槽成本的下降,其成本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市场开始偏向碱性电解槽。根据财报信息,NEL已经积压了16.8亿的电解槽订单。相比之下,PEM电解槽的产能建设速度滞后,如NEL预计明年上半年才能完成在美国的PEM工厂的选址工作。如此一来,PEM电解槽将难以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的快速下降,市场的天平将向碱性电解槽倾斜。(2)欧洲国家政府开始“差钱”。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或是导致欧美市场转向碱性电解槽的直接原因之一。受疫情和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发达国家在近两年都有主权债务飙升的历史。除德国等少数国家外,2021年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杠杆率基本超过了100%,其中日本更是达到了200%以上,而且杠杆率在2022年进一步上升。同时受高通胀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加息。这进一步加大了政府的债务负担,导致发达国家在当前推进氢能产业的过程中力度难以保证。以日本为例,丰田在日本的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连续数月仅有两位数。政府的“差钱”直接加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投资更加谨慎,如普拉格等企业于近日下调了年度营收预期和投资规模。叠加产能扩张慢、价格劣势和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的多重影响,短期内PEM的订单或难以维持2021年高增长的情况,成本优势明显的碱性电解槽将更受市场青睐。小 结虽然欧美等国家出台了针对绿氢的补贴方案,但是并没有对不同的电解槽进行差异化补贴,而在资金和成本等因素影响下,碱性电解槽短期内或将受到欧美市场的追捧。值得提出的是,全球对于PEM、SOFC等高成本前沿技术的研发并没有停止,相反的,近期关于前沿技术的研发项目反而在增多,如深圳近日审批立项了兆瓦级SOFC项目。当前市场更多受短期因素影响,未来长期的市场趋势需要企业擦亮双眼用心把握。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氢提及近百次,10个省级碳达峰方案在氢能领域有何共识?

    氢提及近百次,10个省级碳达峰方案在氢能领域有何共识?

    氢云链2022-10-20 18:08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标志着全国碳达峰事业进入了新阶段。随着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2022年已有10个省份陆续印发了省级碳达峰实施方案,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北京、上海、江苏、江西、天津和海南等,除黑龙江和辽宁,其余8个省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均已公开发布。据氢云链统计,8个公开发布的省级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平均值为17.14%,其中海南和上海的占比最高为22%和20%。8个方案均将氢能作为助力地方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技术之一,共提及“氢”84次,并在氢冶金、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绿氢等方面存在共识。可以预见的是,两个未公开发布的和后续将要发布的省级碳达峰实施方案都将把氢能列入重点规划内容。8个省级碳达峰实施方案在氢能相关的内容如下所示:《宁西回族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及“氢”23次7月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我印发了《宁西回族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提高到28%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在氢能方面,文件指出:(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2.推进氢能应用示范建设。推进氢能产业化、规模化、商业化进程,加快氢能替代,助力减煤降碳。以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新能源产业园为重点,推进规模化光伏制氢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煤化工产业示范,实现以氢换煤。开展储氢、输氢、氢能综合利用等技术攻关,培育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形成集群发展。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物流运输、公共交通、市政环卫等领域试点应用,促进氢能制输储用一体化发展。到2030年,绿氢生产规模达到30万吨/年以上。5.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加强需求侧管理和响应体系建设,引导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加氢站、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和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二)节能降碳增效行动。4.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因地制宜采用自然冷源、直流供电、“光伏+储能”5G基站、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等技术。(三)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3.推动冶金行业碳达峰。鼓励氢冶金、废钢预热、复吹、冷却水闭路循环等技术应用,减少炼铁焦炭用量,提高炼钢转炉原料中废钢比重。(五)交通运输低碳转型行动。1.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应用。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加快轻量化挂车和智能仓储配送设备的推广应用。4.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充电桩、加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推进银川市一体化绿色交通建设项目。(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2.加强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支持高等学校建设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等学科专业。3.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应用。加强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氢能、储能、动力电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集中力量开展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控制、高效光伏、大容量新型储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创新。《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及“氢”9次7月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文件指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3%;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国家确定的江西省目标值,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在氢能方面,文件指出:(二)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2.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促进工艺流程结构转型,推进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替代。5.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加大富氢原料使用,提高原料低碳化比重,推动化工原料轻质化。(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1.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推广电力、氢燃料为动力的重型货运车辆。加快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发展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积极推进鄱阳湖氢能动力船舶应用。(七)科技创新引领行动。1.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聚焦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节能、氢能、永磁电机、储能、动力电池等重点领域深化研究。瞄准储能电池中关键基础材料,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氢能技术,推进氢能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5.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引育。鼓励省内重点高校开设节能、储能、氢能、碳减排、碳市场等专业,构建与绿色低碳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引进培育一批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化人才队伍。《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及“氢”9次8月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文件指出,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7%;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确保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在氢能方面,文件指出:(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1.大力发展新能源。制定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有序推动“北方氢谷”和“长春-松原-白城”氢能走廊建设,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三)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1.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氢能装备、氢燃料电池研制,打造新能源装备产业链。2.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五)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1.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探索推广氢能等新能源交通工具。3.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及“氢”15次8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文件指出,到202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0%;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5%,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氢能方面,文件指出:二、重点任务(三)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1.深入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壮大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 ...
    氢能神话陨落?扒一扒尼古拉创始人为何被判有罪?SPAC宣传要真实

    氢能神话陨落?扒一扒尼古拉创始人为何被判有罪?SPAC宣传要真实

    氢云链2022-10-19 18:43
    10月15日,旷日持久的尼古拉公司创始人特雷弗·米尔顿(Trevor Milton)虚假宣传、误导投资者一案终于有了初步的结论:经过曼哈顿联邦法院的陪审团一天的审议,对米尔顿四项指控中的三项被定罪——这位氢能重卡届的传奇人物被判犯有欺诈罪。图1 尼古拉创始人特雷弗·米尔顿来源:路透社米尔顿作为氢能领域“最有魅力”的操盘者,构建了极具想象力的氢能重卡商业模式,为氢能产业吸引了极高的社会关注。从这点讲,米尔顿对氢能产业的发展模式的探索、推高产业热度等方面都有贡献。有意思的是,近期国内外氢能市场格外热闹,如美国中期选举后对氢能立法的消息热度高企,国内多家企业传出赴海外上市消息,欧洲与日韩企业在燃料电池船舶、发电等领域合纵连横——这与米尔顿在听取审判时不断摇头的落寞形成了鲜明对比。引领了氢能产业商业化探索、一度被寄希望为“氢能届特斯拉”的企业创始人可能要错过氢能产业的第一个黄金十年。不仅仅是尼古拉,美国还有多起通过SPAC上市的电动汽车公司面临诉讼的案例,此外还有国内尽人皆知的瑞幸与“下周回国”贾跃亭等。数年前瑞信因为被质疑财报造假而从美股退市,直到今年才支付完高达1.8亿美元(折合12亿人民币),号称美国有史以来最高的罚款!作为对比,米尔顿则可能面临着20年以上的牢狱生活。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不良现象,如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产品质量、虚假宣传、画大饼等,但在经历了光伏、风电、纯电动汽车、芯片、新零售等各领域如此多的案例,尤其是“吃瓜吃到自己家”的尼古拉创始人案后,氢能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应当认真吸取教训,把握好企业的发展节奏,实现企业与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1)要吸取中国纯电动汽车骗补和美国尼古拉创始人被判欺诈的经验教训,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脚踏实地,尤其是在产品宣传方面,企业要求真务实。(2)尼古拉创始人事件可能会对赴美上市,尤其是通过SPAC上市的企业产生一定影响,相关企业在追求高估值之时要熟悉海外证券市场的监管和法律。(3)氢能投资热潮再起之际,投资者要认真甄别项目情况。接下来,氢云链希望通过扒一扒米尔顿案例的情况,看看尼古拉都做了一些什么样的“骚操作”,作为国内氢能产业从业者和投资者的“前车之鉴”。兴登堡指控米尔顿的相关造假情况兴登堡研究公司(hindenburgresearch)对特雷弗·米尔顿(Trevor Milton)及尼古拉的所有宣传行为进行了逐项核查,最终认为米尔顿的职业生涯和尼古拉是“一个建立在数十个谎言之上的欺诈行为”。在其调研报告中,仅摘要中的“造假行为”就有满满当当的数十项,小编只有使用缩放才能勉强截屏。图2 兴登堡报告摘要来源:兴登堡《Nikola: How to Parlay An Ocean of Lies Into a Partnership With the Largest Auto OEM in America》在这满满当当的造假指控中包括了用天然气重卡冒充氢能重卡、订单造假、没有电池及燃料电池技术能力及产品、氢气生产能力造假、资产造假、订单造假、零部件生产能力造假、项目进度造假等等。“我们从未在上市公司中看到过这种程度的欺骗,尤其是这种规模的上市公司。”兴登堡公司如此评价。氢云链整理了其中几项指控,具体如下。1、样车展示视频作假。尼古拉如何上演了一段名为“行进中的尼古拉一号”的视频(Nikola One “In Motion”),该视频显示半挂卡车在道路上高速行驶。图3 尼古拉Nikola One “In Motion”推特宣传视频截图来源:兴登堡《Nikola: How to Parlay An Ocean of Lies Into a Partnership With the Largest Auto OEM in America》兴登堡通过对视频拍摄地点和尼古拉前员工的调研后认为,这段视频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诡计——尼古拉把卡车拖到一条偏僻道路上的山顶上,然后简单地拍下了它滚下山坡。图4 兴登堡与其前雇员关于尼古拉视频的交谈内容截图来源:兴登堡《Nikola: How to Parlay An Ocean of Lies Into a Partnership With the Largest Auto OEM in America》2、虚假的技术宣传2019年10月,尼古拉宣布将彻底改变电池行业。实际上尼古拉并不拥有电池的设计生产能力,“改变行业”是通过一桩收购来完成的,但尼古拉后来因为被收购公司可能存在订单欺诈时中止了交易。但在收购失败后,尼古拉从未收回过与其电池技术有关的说法,同时米尔顿继续宣传其电池技术。但实际上,目前尼古拉计划使用通用汽车的电池技术。即是说,革命性的电池技术可能从未存在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类似。曾与尼古拉在燃料电池技术开展合作的Powercell AB的发言人表示,尼古拉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是“热空气”。3、氢气价格宣传造假廉价的氢气+免费供氢是尼古拉商业模式成功的基础,米尔顿多次公开表示,他成功地将氢气的成本降低了约81%,并且已经在以每天1吨的产量生产氢气。后来米尔顿在媒体追问下承认了他既没有降低氢气生产成本的技术,也没有在实际的生产氢气。这直接动摇了尼古拉氢能商业模式的根基。4、订单造假截至最近一个季度,Nikola报告了14,000辆卡车的可取消预订订单。但尼古拉备受吹捧的数十亿美元订单簿上也被兴登堡公司认为充满了虚假的数字。以Xpress的订单为例,US Xpress占尼古拉预订量的三分之一,订单约为35亿美元,但根据披露,US Xpress上个季度的手头现金只有130万美元——没有现金,如何预定车辆?兴登堡公司认为,Xpress肯定会取消其预定订单。米尔顿欺诈指控始末关于米尔顿的指控更是一场持久战。兴登堡研究公司的报告早在2020年9月就公开发布。截至陪审团的最新裁定已有两年之久,虽然指控主要针对的是米尔顿本人,但整个事件对尼古拉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巨大的,期间整个事件的发展更伴随着尼古拉公司估值的持续回落,目前尼古拉的估值仅为高峰期的4%左右。氢云链大体整理了整个事件的始末如下所示。尼古拉上市:尼古拉公司由特雷弗·米尔顿于2014年在犹他州盐湖城成立。2020年3月,尼古拉公司宣布计划与VectoIQ 公司合并。VectoIQ 为前通用汽车(GM)副主席史蒂夫·吉尔斯基(Steve Girsky)经营的上市公司。作为合并交易的一部分,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特雷弗·米尔顿的头衔从首席执行官改为执行主席,尼古拉总裁马克·罗素成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2020年6月4日,尼古拉成功以SPAC的方式于纳斯达克上市,到6月9日,由于投资者继续押注电 ...
    以氢能献礼“二十大”!十余家央企氢能布局代表产业4个发展趋势

    以氢能献礼“二十大”!十余家央企氢能布局代表产业4个发展趋势

    氢云链2022-10-18 18:55
    氢能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近日“二十大”的“双碳”精神对氢能产业未来发展具有信号导向意义。2022年下半年,尽管疫情控制仍在持续,但伴随示范城市群正式“发车”,各种迹象表明氢能产业发展明显提速。一方面,国产替代进入材料环节。如科润的质子交换膜和中复神鹰储氢瓶用碳纤维等项目投产;另一方面,国央企加快进入氢车市场,如深圳城投、中能工程等国企控股的燃料电池系统公司进入工信部产品目录和推荐目录。2022年国企、央企的氢能布局成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示范项目实施的中坚力量。氢云链认为,“二十大”召开可能成为氢能产业发展正式进入快车道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氢云链对地方政府和央企发布的喜迎二十大专题进行统计整理后发现,氢能项目已经成为各地方政府和国央企迎接“二十大”的重要“礼物”:(1)企业方面,至少有十多家国央企以发布氢能项目来作为二十大献礼,项目数量还在进一步增加;(2)政府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将当地氢能产业和引入氢能头部企业作为喜迎二十大的重要内容,如淄博博山区政府在喜迎二十大内容中重点提及了当地的氢能产业和引进爱德曼、中材等氢能企业,天津滨海新区政府更是将氢能产业作为重点内容来迎接二十大。氢云链认为,氢能项目成为国央企“香饽饽”,侧面反映了氢能产业有以下四个变化趋势:(1)二十大将成为氢能产业乃至全国科技行业的转折点;(2)二十大之后,国央企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氢能相关业务;(3)发展氢能产业成为地方政府的标志产业、重点发展产业;(4)二十大之后,各地方“十四五”氢能规划内容望进入快速执行阶段。氢云链将国央企喜迎二十大氢能事件进行了统计,具体五类项目信息如下,供大家参考:一、交付投运项目中车氢能、中车株洲和国家能源集团联合打造的大功率氢能源调车机车完成试验运行9月,由中车氢能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联合为国能集团打造的国内首台大功率氢能源调车机车在国能新朔铁路举行了首发试验运行,标志着公司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龙一号”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正式投入线路试验运行。“氢龙一号”是公司面向轨道交通领域开发的首款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400kW,是目前全球功率最大的轨道交通燃料电池系统。中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首台电解槽完成吊装9月3日,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首台电解槽吊装就位,这标志着制氢车间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该项目制氢厂由7个厂房、52台电解槽及成套设备组成,单台电解槽生产能力为1000㎥/小时。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建设时间短、任务重、标准要求高,为有效缩短电解槽设备厂家生产时间和供货周期,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分别由三个厂家生产。内蒙古圣圆集团全区首家绿电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投产运营9月29日,圣圆能源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现场传来喜讯,电解水制氢系统一次“开车”成功,晚20时20分产出氢气。圣圆能源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由内蒙古圣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2.4亿元,项目位于伊金霍洛旗圣圆煤化工园区内,总占地面积约63亩。建设制氢能力12000m3/h(一期建设规模为2000m3/h,二期规模为10000m3/h)和加氢能力2000kg/d(一期规模为1000kg/d,二期规模为1000kg/d)的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于2022年9月份建成。上汽联合中石化上海石油公司完成全国首批氢能网约车投运上海市经信委官网9月21日的“喜迎二十大 央企强担当”专栏指出,上海首批燃料电池网约车将于9月内上路,80辆以虹桥机场为中心运行的车辆,每天将在上海石油青卫油氢合建站加注氢气后,上路运营。9月29日,上汽集团首批80台“MIFA 氢”于享道出行正式上线,“MIFA 氢”采用92kW燃料电池系统与70MPa储氢系统。二、技术相关项目国电投湖北分公司成功实现30%掺氢燃烧改造和运行9月29日,湖北分公司鄂中区域公司荆门燃机2号机组,成功实现30%掺氢燃烧改造和运行,这是继2021年12月成功实现15%掺氢运行后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30%高比例掺氢情况下,该型燃机满负荷运行时单位小时耗氢超过5000标方,项目团队攻克了燃机高比例掺氢下带来的易回火难题、NOx排放控制难点、大规模氢气掺混精准控制技术与燃机的联调技术。此外,改造后的燃机机组具备了纯天然气和天然气掺氢两种运行模式的兼容能力,具备了0%~30%掺氢运行条件下的灵活性。中石化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投料开车10月10日,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该条48K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可实现规模化、高品质生产该项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PAN (聚丙烯腈)基大丝束原丝、碳纤维技术分两个阶段实施计划于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共达到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产能。东方氢能燃料电池系统完成10000小时耐久性实测截至9月底,东方氢能的Olas 60A氢燃料电池系统耐久测试顺利达成第一阶段里程碑,累计测试10029小时,累计启停5000余次,系统工况性能衰减率小于5%,这是国内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首次突破10000小时耐久性实测大关。三、签约项目中船七一八所中标澳大利亚10MW水电解制氢成套系统8月,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下属中船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克服国际疫情影响,首次签订澳大利亚绿氢项目订单,成功开拓澳洲氢能市场。此次中标的项目,派瑞氢能公司负责提供10兆瓦水电解制氢成套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电解槽、气液分离设施、氢气纯化设施、电气控制系统以及氢气压缩机等设施组成,系统总体产氢量为2000Nm3/h。东风商用车、中石化、国氢科技签署300辆氢能渣土车合作协议9月29日,国电投湖北氢动力与东风商用车、中石化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和氢燃料电池渣土运输车采购签约。本次三方战略合作秉承“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氢能路线下的新能源车辆示范运营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并在产品营销、信息共享、资源互惠互利等方向上展开深度合作。本次湖北氢动力与东风商用车签署200台氢燃料电池渣土运输车采购协议。东方氢能与华能甘肃公司、甘肃庆阳市政府氢能产业合作协议8月12日,东方氢能与华能甘肃公司、甘肃庆阳市政府氢能产业合作协议在庆阳市签订。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市长周继军,东方锅炉与东方氢能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光平,华能甘肃 ...
    氢能“年终答卷”如何?从历年国庆氢能市场情况看产业发展现状

    氢能“年终答卷”如何?从历年国庆氢能市场情况看产业发展现状

    氢云链2022-10-14 19:00
    2022年已经进入第四季度,临近尾声,氢能产业也将近到了交付“年终答卷”的时候。由于示范城市群执行首年和年初国家氢能产业专项规划发布的双重因素,这一份“答卷”格外引人注目。由于“抢交付”的习惯,“答卷”尚未成定局,今年氢能产业“量质齐升”中“量”的预期能否实现,尤其是燃料电池汽车市场销量能否突破5000大关,四季度的表现成为关键。作为第四季度的起点,国庆节前后的市场情况反应了产业的情绪,因此十一成为关键的时间节点:(1)从市场角度看,汽车仍然是撬动氢能产业上下游的关键,而根据产业经验,燃料电池汽车存在年底“抢交付”情况,国庆前后的市场情况对于年内剩余时间的产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借鉴意义。(2)从政策角度看,国庆作为重要节日,政府通常会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报告,落地的项目也会成为节日的“贺礼”。因此国庆前后氢能产业的市场情况一定程度反应了政府对于氢能产业的态度。(3)从其他角度看,党的“二十大”将于10月16日召开,2022年国庆期间的氢能市场情况能够显示行业的热度,对于判断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了能够清晰反映氢能产业的发展情况,氢云链对示范城市群获批后的2021与2022年国庆期间氢能产业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一年来氢能产业的变化情况,并探讨未来氢能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比2021和2022年国庆期间氢能产业的市场情况,氢云链发现存在8个主要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氢能产业已经一步一脚印地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氢能从一个构想发展成为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的重要工具,从远离社会的小众概念走进了社会群众的日常生活,从一份份“意向协议”与“产业规划”变为一个个交付、运营的实际项目。氢云链统计了2021年和2022年国庆期间氢能产业的市场情况如表1、表2所示。考虑到假期因素,企业或将项目提前,故本文统计了9月23日-10月7日的市场情况。表1 2021年国庆期间氢能产业市场情况来源:氢云链表2 2022年国庆期间氢能产业市场情况来源:氢云链1、从单一领域应用到多领域应用。2021年氢能在能源领域渗透加速,国庆期间的项目也以能源领域为主,而应用领域则基本局限在车用领域。到了2022年,应用领域实现了明显的拓展,包括船舶、自行车、燃气轮机、轨道车、网约车等,实现了氢能应用领域的多样化发展。2、从“toB”走向“toC”。2022年氢能产业实现了真正走进民众生活的突破,如上汽大通位于上海的80辆氢能网约车进入常态化运营,永安行发布了全国首款面向C端的氢能自行车,其中更值得注意的是重庆一对新人在国庆期间选择了氢能公交作为婚车。3、从“危化品”到“献礼二十大”。2022年国庆期间较多的项目成为国央企喜迎二十大项目,如上汽大通的氢能网约车项目,该项目也被上海市经信委政府官网作为迎接二十大的项目之一。4、从项目签约到项目执行。由于2021年8月首批城市群才正式获批,2021年国庆期间有近一半的项目为签约项目,而2022年国庆期间的项目基本都是投运、交付、应用项目,落地执行加速。5、从技术研发走向实践应用。2021年国庆期间部分项目处于研发或刚进入量产阶段,如未势能源的膜电极项目、一汽解放和重塑集团在重卡领域的合作研发项目、大连物化所的PEM制氢项目等,而这些项目在今年都进入了应用或投运阶段。6、从下游延伸到上游。2021年国庆期间的项目主要包括系统、电堆、膜电极等环节,但2022年出现了催化剂等环节,如济平新能源与新源动力签订了燃料电池用催化剂合作协议,庄信万丰更是签约了全国首个催化剂回收项目。另一方面,外企签约国内的项目也进一步往上游发展,如巴拉德落地上海的膜电极项目。7、从城市群扩展到非城市群。2021年国庆期间非城市群的项目几乎全是签约项目,而2022年非城市群地区的项目实现了两方面的突破,一是开工项目走出城市群地区,二是投运交付项目走出城市群地区。8、技术进一步突破。2022年国庆期间部分公司实现了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如国家电投荆门绿动能源有限公司在运燃机成功实现30%掺氢燃烧改造和运行;东方氢能的Olas 60A氢燃料电池系统耐久测试顺利达成第一阶段里程碑,累计测试10029小时,累计启停5000余次,系统工况性能衰减率小于5%。小结可以认为,氢能产业在今年有望实现“量质齐升”。(1)政府扶持态度进一步明确。政府采购和补贴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庆期间产业市场情况的变化,尤其是较多的央企和政府已将氢能相关的项目作为“二十大献礼”,反应出政府对于产业的认可度在提升。同时由于非城市群地区的发力,显示发展氢能的共识正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形成,产业规模的发展速度再上了一个新台阶。(2)产业情绪乐观。经历了上半年的疫情和对示范城市群的漫长等待,下半年氢能产业的发展热情终于得到释放,实现了一系列项目的签约和投运。(3)氢能走进民众生活。一直以来民众对于氢能产业的认知程度不高,尤其是对氢安全存在较为严重的认知偏差。氢能产业在2022年国庆期间成功进入了普通民众的生活,这有利于提升民众对氢能产业的认知程度,也可以预见,后续氢能将进一步走进民众生活。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全国首列氢能机车出口美洲!氢能轨道车国内外市场差异化“打法”

    全国首列氢能机车出口美洲!氢能轨道车国内外市场差异化“打法”

    氢云链2022-10-12 14:41
    2022年似乎是许多氢能产业链环节的爆发年,氢能轨道车也不例外。近日,中车戚墅堰公司表示,9月20日,公司与安徽技术进出口公司强强联手,成功与安托法加斯塔(智利)-玻利维亚铁路公司(简称FCAB公司)签署氢能源货运机车出口合同,获得了氢能源机车首个出口订单。此次合作将有望使FCAB公司成为南美洲第一家使用氢能源机车的货运公司,也将会为现有机车装备更新换代打开新思路,同时对推动智利乃至整个南美洲铁路行业向新能源机车应用转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合同,中车公司将向FCAB公司提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源货运机车,用于该公司从安托法加斯塔出发分别至临近阿根廷边境的Socompa和临近玻利维亚边界的Ollagüe的两条铁路线的货物运输。机车将采用400kW氢燃料电池、600kW大容量蓄电池,以及35MPa高压车载大容量储氢系统。随着国家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的发布,年内氢能轨道车的发展明显提速,而从国内外市场来看,氢能轨道车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面向国内市场,轨道车采取类似于汽车的从客运走向货运的发展路径,而面向国外市场,氢能货运轨道车明显走在前列。国内市场:从客运走向货运氢云链整理了年内国内有关于氢能轨道车的项目如下所示:2022年氢能轨道车相关项目来源:氢云链从相关项目来看,氢能货运和客运轨道车项目都明显增多,但是客运车的数量远高于货运车,其中上海和佛山两地就招标了17条氢能客运轨道车,且客运车的投运速度也明显快于货运车,如国庆期间于上海投运了5辆氢能轨道车,而货运车更多停留在试验考核阶段。另一方面,佛山高明区氢能客运轨道车早在2019年就初步进入商业化运营。结合国内氢能轨道车市场来看,轨道车主要运用于客运,与汽车存在相似的发展路径。轨道车无论是燃料电池系统还是用氢需求都较汽车上了一个数量级,对于成本和储氢量等方面都更为敏感。从国内市场情况来看,氢能轨道车复制了汽车从客运车走向货运车的发展路径。国外市场:货运车遥遥领先中车戚墅堰公司与安徽技术进出口公司的项目为全国首个氢能轨道车出口项目,面向国外市场,氢能货运轨道车的发展速度显然快于客运车。事实上,这在传统动力轨道车存在相似的情况。我国传统动力机车早在1992年就实现了对泰国的出口,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更是见证了这一项目。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参观彼时,泰国机车国际招标,在同美国、日本等竞争中,431厂以工期短价格低中标。八个月期间,全厂上下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如期交付,成为国内首家商品机车出口企业,也创造了从投标到交车时间最短的奇迹。两台机车在泰国运行由于客运车对于安全性、基础设施等的要求都更高,且客运车往往经过闹市区,客运车的出口条件要严苛的多。氢能货运机车出口走在前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氢能客运轨道车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出口也是必然的事情。小结氢能轨道车国内外市场的差异化表现更多受氢储运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但无论是货运车还是客运车都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中国在轨道列车方面有着强大的基础和足够多的运营经验,这将为氢能轨道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面向国外市场,氢能轨道列车也必将有所作为。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实现出口8920辆,出口金额13.38亿美元,主要出口国包括澳大利亚、泰国、埃及、新加坡、以色列、老挝等。作为全球最早开始商业化运营氢能轨道车的国家,中国未来在该领域的出口市场也必将会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过会艰难,氢能企业IPO该何去何从?

    过会艰难,氢能企业IPO该何去何从?

    氢云链2022-10-10 18:07
    作者:氢云链CEO 邱月盈“上市”在行业里一直都是热门话题。氢能产业早期,如光伏、锂电和芯片等产业相似,一定是个漫长“烧钱”的过程。氢能产业一直是个“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面临一个没有高强度补贴和大规模社会资金注入的“尴尬”境况。《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国家更希望通过市场化方式或者金融市场渠道来解决产业早期发展资金难题。2019、2020年前后,亿华通IPO掀起氢能产业一二级市场投资热潮。在示范城市群政策出现、国家推出科创板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下,大量氢能企业提出了要在1-2年内完成上市的计划。进入2021年下半年,这个趋势似乎开始扭转,部分企业向氢云链表示延后IPO计划 。根据氢云链的跟踪调研,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将企业上市的时间调整到2025年前后。但在2022年,仍有十几家企业处于IPO报材料的冲刺阶段。氢云链密切关注IPO申报企业动态。1、氢能科创板IPO审批遇阻?今年6月28-30号,三家氢能企业捷氢科技、国富氢能、治臻股份连续闯关科创板IPO,让彼时由于疫情和示范城市群迟迟不落地的氢能产业精神为之一振。但根据上交所官网显示,9月30日后三家企业科创板IPO均处中止状态。公开信息显示,这三家企业皆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此前亿华通在申报过程中也曾两次由于财务资料失效原因被中止审核流程,在补交资料后均恢复了正常的审批流程,可见这三家企业补充材料属正常流程,但也看出,氢能企业的科创板IPO审批流程时间略长。据统计,科创板三年期间已上会企业从材料受理到上会平均是168天(约5.6个月)。其中2022年至今申报企业从申报到过会平均是200天。比较看,在递交资料后的近100天时间里,三家企业仅进行了一轮问询,其中国富氢能的回函甚至还没有正式发布;亿华通从材料受理到过会也经历了10个月。对比科创板成立三年来,从受理到上会平均168天的数据(约5.6个月),可以认为,目前氢能企业IPO审批似乎更不那么容易通过。2、审核时间长的原因有哪些?从目前氢能企业IPO反馈案例来看,氢云链认为,审核时间长原因有两个:1)企业盈利表现不乐观。三家企业的盈利表现并不乐观。其中,捷氢科技、国富氢能更是陷入报告期内“尚未实现盈利”的困境,从2019年至2021年三家企业的收入及盈利情况看,三家企业都实现了亿元级别的收入,仅有治臻实现了0.2亿的微利,其他两家仍处于亏损状态,同时毛利也是逐年下滑。2)行业发展模式尚未明晰。三家企业的主营业都与燃料电池汽车密切相关,尽管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但示范阶段,市场化订单的规模有限,企业商业模式不清晰,产业关联交易颇多,应收账款也居高不下。整体看,产业没进入“自我造血”良性的发展阶段,叠加新产业,评审人员可能出现“看不懂”,反复论证也需要更多时间情况。氢云链认为,这侧面反映国内监管层对于氢能企业乃至氢能产业商业模式和发展阶段可能存在一些疑惑,还需要时间验证。3、企业对于“上市”的态度变化1)将上市计划延后,追求更稳健的发展。广东某燃料电池生产设备企业市场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自己能够走得更稳一些,更市场化一些。像我们设备厂商,往往是有其他产业的收入,也不需要冲这一波行情。这是对企业负责,对产业负责,也是对投资者负责。”据氢云链了解,产业中抱有这样想法的企业为数不少。2)把握节奏是关键,不想“被迫上市”。上海某燃料电池系统企业负责人表示:“市场拓展、产品研发,需要人,也需要钱。可以说除了背后有大资金的,各家企业资金都很紧张,大家都是“求生存”的状态。追求上市不是问题,但要把握好发展节奏,不宜太急太快,如果最后变成‘被迫上市’,打乱企业正常发展节奏,就非常被动。”最后,氢云链总结下氢能企业“被迫上市”原因有三个:1)股东压力。企业与投资者可能私下达成了涉及企业IPO时间的对赌协议,机构投资人也面临资金回收的需求。在股东压力下,企业存在快速完成IPO任务。2)资金压力。在市场规模有限、大量收入还是“应收账款”的情况下,不仅要支付大量研发费用、市场拓展费用,还要为订单执行垫付高额资金。尤其是示范城市群项目启动,有订单企业需要垫付的资金远超过往,必须扩展新的融资渠道解决资金压力。3)把IPO视为策略。“双碳”和国家氢能产业专项规划双重利好情况下,存在科创板IPO审查严格程度调整的可能。条件具备企业希望尽快“出手”形成品牌效应,利用二级市场身份撬动更多市场资源。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工信部361批公告:增发批次,燃料电池企业地方子公司发力

    工信部361批公告:增发批次,燃料电池企业地方子公司发力

    氢云链2022-10-8 16:21
    氢云链据悉,9月30日,工信部正式公告了第36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由于本次未增发批次,因此上榜的企业和产品数量较少。图表1 工信部发布36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来源:工信部本次公示的新产品中,申报的燃料电池产品共5户企业5个型号,从车企来看,厦门金龙、中联重科、程力重工、东风汽车、中原总机各上榜一款,其中程力重工首次上榜;从配套商来看,明天氢能上榜2款,氢蓝时代、众宇动力、中沁泰康各上榜1款。具体情况参见图表2。本次公告特点:(1)增发批次数量少。第361批次为增发批次,上榜数量较少。(2)集中在专用车。其中专用车上榜3款,客车、卡车底盘和客车分别上榜1款。(3)落榜一款。在361批公示时共6款产品,在正式发布时徐工的重卡产品没有出现在名单上。(4)配套商分公司发力。从近几个批次来看,随着配套商在全国范围的广泛布局,配套商分公司开始发力,本批次配套商分公司配套了3款车型。图表2 361批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公示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在整车企业方面,5家企业各上榜一款,分别为厦门金龙、中联重科、程力重工、东风汽车、中原总机,如图表2所示。其中程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首次登榜。程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程力重工)是程力汽车集团旗下位于湖北武汉的全资独立法人的高新技术工业制造子公司,系国家工信部定点制造专用汽车、新能源车和应急产业装备设施的大型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从产品类型来看,燃料电池专用车上榜3款,客车、卡车底盘分别上榜1款,如图表3所示。图表3 整车产品类型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从配套企业来看,4家企业配套了5款产品,其中重庆明天氢能上榜2款,氢蓝时代、众宇动力、中沁泰康各上榜1款。见图表4。(注:企业配套总数均归到母公司)图表4 燃料电池配套企业上榜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前沿:氢能船舶技术、成本 " 蛋和鸡 " 难题如何化解?

    前沿:氢能船舶技术、成本 " 蛋和鸡 " 难题如何化解?

    氢云链2022-10-8 16:06
    2022 年成为国内氢能在船舶领域的起跑之年,多个氢基能源船舶项目启动,打破了此前国内" 有系统无船舶 " 的喊口号的状态。国际上氢基能源船舶项目也处于加速落地的态势,德国科德宝开发的船用甲醇燃料电池系统获得意大利船级社(RINA)的型式认可证书刷爆了氢能界和船舶界的屏幕。氢云链认为,目前全球电动车已经进入市场化阶段,而车用燃料电池处在产业化落地阶段,现阶段发展船用燃料电池推广的时机已经成熟,车用、船用燃料电池同步发展具有产业协同效应,既可以实现治理船舶污染、节能减排和技术转型升级目标,也可以像电动车市场一样,打造出全球化的 " 电动船 " 市场。9 月 27 日下午,氢云链与南京斯图加特共同举办的《氢能在船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线上研讨会。研讨会从了欧洲、中国两地邀请到7位专家,共同探讨氢能在船舶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氢云链 CEO 邱月盈博士担任主持人。以下为氢云链整理的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氢云链 CEO 邱月盈博士开场简要介绍了举办本次本次研讨会的目标和意义,提出三个要求和四个话题内容如下:三个要求:为什么要讨论这个氢能船舶话题?(1)全球碳中和目标的要求。国际海事组织(IMO)碳减排目标:到 2030 年,全球海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排放量与 2008 年相比至少降低 40%;2050 年降低 70%。(2)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船舶工业是大国重器,是国家支柱产业。2021 年,国内船舶工业 GDP 超过 5000 亿人民币。(3)氢能大规模应用场景的要求。与汽车领域比较,氢能在船舶与航运领域的优势更明显,一般来说,船舶动力系统的造价占船舶设备的 35%,占全船总造价的 25%。全球船舶工业产值超过万亿人民币,氢能在船舶领域的市场空间广阔。邱月盈博士认为:在汽车领域,纯电动汽车发展势如破竹,燃料电池汽车更多定位在商用车市场,想象空间有限。比较汽车领域,船舶、航空领域可能是未来氢能或者燃料电池规模应用的基本盘之一,需要企业重视。四个话题:什么是氢能在船舶领域的关键问题?全球燃料电池船舶有超 20 年的实践,邱月盈博士提出产业发展阶段已经跨过了从 0 到 0.1,正在从 0.1 走向 1 的阶段。当下,氢能船舶应用中有 4 个热点问题,围绕以下4个问题讨论,希望能够对氢能在船舶领域的发展趋势、前景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1)技术路线如何选择?目前电池动力、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氨燃料并行发展,谁才是新能源船舶的最好选择?(2)在市场时机是否合适?若考虑到目前氢能在车用领域还处在市场导入期,氢能在船舶领域的应用何时才能成熟?基础设施建设能否跟上发展要求?(3)安全、规范和标准如何制定?在管理方面,安全、规范和标准等这些阻碍船用氢能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如何解决?(4)技术、成本 " 蛋和鸡 " 难题如何化解?在发展模式方面,技术、成本和规模之间的 " 蛋和鸡 " 难题又该如何化解?三、7位嘉宾演讲内容要点7 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状,分享全球航运能源和动力的发展趋势、全球氢能船舶标准法规制定及管理、国内外氢能船舶技术发展情况和应用案例,再到燃料电池船舶实践中具体的经验教训等一系列内容,氢云链整理如下。1、氢能船舶标准法规情况来自中国船级社的高级工程师陈立剑对国内外燃料电池船舶应用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并系统性地介绍了国内外氢能船舶的标准法规情况。(1)国际方面,目前有两个氢能船舶的重点标准。《船舶应用燃料电池安全临时导则》已经推出,符合技术规范的燃料电池船舶已经能够被各港口接纳;2021 年 IMO 通信组启动《船舶应用氢燃料安全临时导则》制动工作,其中附件 9" 船舶应用氢燃料安全临时导则 " 是基于中国和挪威分别提交的文本综合而成的。(2)国内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体系性文件。国内已经启动 7 个氢能船舶专项验证工作,再加上《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技术与检验暂行规则》和《船舶应用燃料电池发电装置指南》等文件,国内初步形成了体系性的标准。标准重点在于氢安全。在 7 个专项中,一项与燃料电池性能相关,5 项与安全相关,一项与政府监管相关。即实际上有 6 项与氢能船舶的安全管理相关,仅有一项涉及到性能问题。国内已经具备检测能力。基于这 7 项工作,国内已经实现了燃料电池船舶的概念评估、图纸审核、产品检验和船舶检验能力,为氢能在船舶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内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已经有三款船用燃料电池系统和一款船用储氢系统取得型式认证。陈立剑认为,船舶安全是技术法规的前提。氢气安全性对几个主要系统(如能源系统、机构系统、货物系统等)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船舶设计而言是一次革命,会形成新的体系。2、欧洲氢能船舶展望与示范实践经验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的 Daniel Erdmann、hySOLUTIONS 的 Jennifer Kreissel、H2 Ocean 的 Ric Dilanni 和 NedStack 的江海克(Hack Heyward)等四位嘉宾对欧洲氢能船舶应用和经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来自 VDMA 的 Daniel 重点介绍了德国氢能船舶应用的规划和展望。(1)具有雄心的航运碳中和目标。德国计划在 2045 年实现船舶气候中和,比 IMO 在 2050 年降低 70% 碳排放(对比 2008 年)的目标更加激进,可谓雄心勃勃。(2)5 个抓手。碳税、将船舶纳入欧洲碳交易市场框架、航运动力技术全生命周期评价、碳排放配额、面向绿色技术的可持续投资是推动航运碳中和的 5 个抓手。(3)3 个小目标。VMDA 提出,在行业方面,2027 年 30 万吨绿氢市场保证,2030 年一百万吨,2035 年四百万吨,完成 50% 的航运减排目标来自 hySOLUTIONS 的 Jennifer Kreissel 介绍了 e4ships 的创新集群。(1)创新的氢能船舶产业生态。自 2009 年以来,e4ships 一直在德国政府的国家氢和燃料电池技术创新计划(NIP)的框架内,将海上示范项目与燃料电池作为一个创新集群。通过沟通政府、企业、机构之间的合作,e4ships 构建了一个氢能船舶的闭环生态。(2)启动多个示范项目。e4ships 与欧盟、中国船级社都有合作,目前已经落地 4 个示范项目,均为内河与近海项目,包括了燃料电池和替代燃料等多种方案。来自 H2 Ocean 的 Ric Dilanni 从市场模式角度讨论了氢能船舶的发展。需要特斯拉式的企业推动氢能船舶的发展。Ric 提出,除了技术之外,要重视品牌和 ...
    专访飞驰科技总经理江勇:坚持市场化路线,打造以科技为核心的飞驰汽车集团

    专访飞驰科技总经理江勇:坚持市场化路线,打造以科技为核心的飞驰汽车集团

    氢云链2022-9-30 16:08
    2022年对于燃料电池汽车行业是走向规模化、市场化的重要一年。市场方面,示范城市群正式落地、各地推广项目加速,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有望实现一新高;在应用场景方面,重卡成为应用热点,政府订单的影响力开始消退;资本方面,多家企业IPO进程加速,资本市场热度高企。与此同时,国内纯电动商用车市场爆发,燃料电池商用车也将第一次与纯电动汽车展开正式的市场竞争。无论是产业内外,燃料电池汽车都即将进入产业化、市场化的新阶段。新的市场环境对所有的产业参与方都提出了全新的问题。对产业而言,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和竞争将走向何方?对各地方政府而言,地区如何才能构建燃料电池产业优势?对企业而言,应当如何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氢云链认为,企业发展史就是产业发展史。通过跟踪、研究产业内代表企业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了解产业的过往,判断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飞驰科技是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国内少数专注于燃料电池汽车赛道的车企,对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出众的市场成绩。氢云链对飞驰科技总经理江勇先生进行了专访,希望通过飞驰科技的过往和发展规划,探讨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一、再回首:飞驰汽车的燃料电池印象飞驰汽车是国内最早投入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车企之一,是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拓荒者”。在飞驰科技的氢能历程中有诸多的里程碑式的事件,飞驰汽车总经理江勇先生对于两件事情印象尤为深刻。第一件事是飞驰科技的燃料电池汽车产品的首次公开亮相。2015年10月18日,飞驰汽车的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在第十二届中国(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开幕式暨2015云浮•大西关建设经贸活动大会上首次亮相,佛山市副市长、市委常委许国、巴拉德总裁Randall MacEven等人参观并试乘了飞驰科技燃料电池城市客车。许常委及Randall总裁各用瓶子接了一些汽车排出来的“尾水”一饮而尽,力证燃料电池客车“绝对零污染”。图1 许常委“痛饮”飞驰燃料电池汽车排放“尾水”在这场“奇观”的背后,是地方领导对于飞驰科技发展氢能业务的关注和支持。江勇总经理回忆道:“这第一台车的展出,我觉得应该是我们整个团队,包括我们集团公司最难忘的一件事。2015年的10月18号是云浮市的石材博览会,当时因为我们的生产基地项目就在博览会的旁边,所以政府要求我们来参加活动。这是我们生产的第一台燃料电池车,直接从佛山开到云浮展出,对我们来说压力很大,当时就是鼓足勇气来的。”说起过往,江勇总经理仍是心潮澎湃。“我们心里也没有底啊。当时我们所有的技术团队,我们几个负责人全部在车上,另外还有一个修理小组和一台维修车拉着设备跟在后面,还有一台车在前面开路,总共前后四台车,花了将近四个小时,小心翼翼地从佛山开到了云浮。许常委与云浮市的几个领导,一直在园区等我们到来。那一刻我觉得是最难忘的,真的很受鼓舞。”图2 展会中的飞驰燃料电池汽车团队第二件事,则是政府领导在黎明前最艰难时刻对企业的支持。2015年飞驰科技云浮项目开工之时,前来考察的胡书记,就表示这个项目一年内必须建好,到时再来考察。在飞驰科技公司上下都以为这个事可能仅是随口一提时,政府部门在2016年9月底发来通知,胡书记要亲自到来察看项目的进度情况。政府领导的如约而至让飞驰科技上下倍感惊喜。“领导如约来检查我们的进度,这种关注和支持,反映的是政府领导对于氢能产业,尤其是对广东氢能产业,云浮氢能产业的关注,以及对于企业的重视,这是当时国内少有的。”同时,飞驰科技基地在一年内实现投产,象征着华南区最大的氢能生产基地落地,也创造了国内一个完整的客车生产项目在一年内从立项到交付的记录。“这在国内的客车行业内也是开了先河的,没有政府的帮助和支持,这个很难做到。这个事也是非常难忘的一件事情。”飞驰科技和佛山政府并非当时仅有的产业开拓者,但却是少有的做出成绩的组合。飞驰科技氢能业务的两个里程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飞驰科技和佛山氢能产业能够在一众先驱者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企业的持续努力和地方政府落到实处、持续不断的扶持。二、判眼下:坚定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信心而从氢车市场来看,由于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尽管到8月年内交付投运的氢车数量已接近去年全年完成的量,但距离市场预期仍有较大的差距。对于氢车的市场前景,江勇总经理表示了很强的信心:“这会是个持久战。在大功率、长续航、快速补能的优势下,作为新能源的技术之一,燃料电池技术有其他技术路线不可替代的特点。在基础设施完善,包括氢气供应达到市场要求的条件下,燃料电池汽车肯定会迅速的发展起来。但是我认为这需要一个过程,大概五到十年的时间吧。”江勇总经理认为,一是要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有耐心,二是要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成本下降有信心。“2016年是国内氢能的元年,在这以后,才真正有企业和资金进入到行业,推动产业基础设施,核心材料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以及整车示范应用。到去年年底,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不到1万台,但我们要看到这样的势头,看到改变市场现状的可能。”“在应用端,如果能够给用户在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方面带来效益的话,我们的产品肯定会得到市场的接受。随着规模的增长,在5到10年内,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能够与燃油车是持平甚至更低,氢气成本也可以很低。在这个时候,我相信市场自然就有了,因为这是一个技术发展、成本竞争的问题,是可实现的。”三、望未来:构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飞驰汽车集团作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开拓者,飞驰汽车已经在发展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创下多个行业第一,飞驰科技的市场成就可以列一个长长的表单。据了解,目前国内重卡年产量在450万辆/年左右,但产能早已远超市场需求,制造端早已是一片红海。面对全新的竞争形势,后发企业必须寻找差异化发展道路,建立新的核心优势,才能在燃料电池商用车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氢能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化的规律,才能真正推动产业和企业发展,在市场站稳脚跟。江勇总经理向氢云链表示,飞驰科技将延续科技发展道路,围绕“把氢能技术在商用车的应用做到极致”这个点,通过在市场、技术、售后等多个方面着手,持续构建飞驰汽车集团的核心竞争力。1、技术方面:围 ...
    氢云研究:氢能在船用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氢云研究:氢能在船用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氢云链2022-9-28 18:21
    2022年成为国内氢能在船舶领域的起跑之年,多个氢基能源船舶项目启动,打破了此前国内“有系统无船舶”的喊口号的状态。国际上氢基能源船舶项目也处于加速落地的态势,德国科德宝开发的船用甲醇燃料电池系统获得意大利船级社(RINA)的型式认可证书刷爆了氢能界和船舶界的屏幕。氢云链认为,目前全球电动车已经进入市场化阶段,而车用燃料电池处在产业化落地阶段,现阶段发展船用燃料电池推广的时机已经成熟,车用、船用燃料电池同步发展具有产业协同效应,既可以实现治理船舶污染、节能减排和技术转型升级目标,也可以像电动车市场一样,倒逼企业打造出全球化的“电动船“市场。为探讨氢能在船舶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推动氢能在船舶领域的应用发展,9月27日下午,氢云链与南京斯图加特共同举办的《氢能在船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线上研讨会。为全面、系统地阐述氢能船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讨会邀请了7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和机构的专家,并由氢云链CEO邱月盈博士担任主持人。以下为氢云链整理的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一、三个要求:为什么要讨论这个氢能船舶话题?(1)全球碳中和目标的要求。国际海事组织(IMO)碳减排目标:到2030年,全球海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排放量与2008年相比至少降低40%;2050年降低70%。(2)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船舶工业是大国重器,是国家支柱产业。2021年,国内船舶工业GDP超过5000亿人民币。(3)氢能大规模应用场景的要求。与汽车领域比较,氢能在船舶与航运领域的优势更明显,一般来说,船舶动力系统的造价占船舶设备的35%,占全船总造价的25%。全球船舶工业产值超过万亿人民币,氢能在船舶领域的市场空间广阔。二、四个话题:什么是氢能在船舶领域的关键问题?全球燃料电池船舶有超20年的实践,产业发展阶段已经跨过了从0到0.1,正在从0.1走向1的阶段。氢云链认为,通过讨论目前氢能船舶应用中4个热点问题,能够对氢能在船舶领域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认知。(1)技术路线如何选择?目前电池动力、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氨燃料并行发展,谁才是新能源船舶的最好选择?(2)在市场时机是否合适?若考虑到目前氢能在车用领域还处在市场导入期,氢能在船舶领域的应用何时才能成熟?基础设施建设能否跟上发展要求?(3)安全、规范和标准如何制定?在管理方面,安全、规范和标准等这些阻碍船用氢能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如何解决?(4)技术、成本“蛋和鸡”难题如何化解?在发展模式方面,技术、成本和规模之间的“蛋和鸡”难题又该如何化解?三、嘉宾演讲内容7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状,分享全球航运能源和动力的发展趋势、全球氢能船舶标准法规制定及管理、国内外氢能船舶技术发展情况和应用案例,再到燃料电池船舶实践中具体的经验教训等一系列内容,氢云链整理如下。1、氢能船舶标准法规情况来自中国船级社的高级工程师陈立剑对国内外燃料电池船舶应用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并系统性地介绍了国内外氢能船舶的标准法规情况。(1)国际方面,目前有两个氢能船舶的重点标准。《船舶应用燃料电池安全临时导则》已经推出,符合技术规范的燃料电池船舶已经能够被各港口接纳;2021年IMO通信组启动《船舶应用氢燃料安全临时导则》制动工作,其中附件9“船舶应用氢燃料安全临时导则”是基于中国和挪威分别提交的文本综合而成的。(2)国内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体系性文件。国内已经启动7个氢能船舶专项验证工作,再加上《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技术与检验暂行规则》和《船舶应用燃料电池发电装置指南》等文件,国内初步形成了体系性的标准。标准重点在于氢安全。在7个专项中,一项与燃料电池性能相关,5项与安全相关,一项与政府监管相关。即实际上有6项与氢能船舶的安全管理相关,仅有一项涉及到性能问题。国内已经具备检测能力。基于这7项工作,国内已经实现了燃料电池船舶的概念评估、图纸审核、产品检验和船舶检验能力,为氢能在船舶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内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已经有三款船用燃料电池系统和一款船用储氢系统取得型式认证。陈立剑认为,船舶安全是技术法规的前提。氢气安全性对几个主要系统(如能源系统、机构系统、货物系统等)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船舶设计而言是一次革命,会形成新的体系。2、欧洲氢能船舶展望与示范实践经验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的Daniel Erdmann、hySOLUTIONS的Jennifer Kreissel、H2 Ocean的Ric Dilanni和NedStack的江海克(Hack Heyward)等四位嘉宾对欧洲氢能船舶应用和经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来自VDMA的Daniel重点介绍了德国氢能船舶应用的规划和展望。(1)具有雄心的航运碳中和目标。德国计划在2045年实现船舶气候中和,比IMO在2050年降低70%碳排放(对比2008年)的目标更加激进,可谓雄心勃勃。(2)5个抓手。碳税、将船舶纳入欧洲碳交易市场框架、航运动力技术全生命周期评价、碳排放配额、面向绿色技术的可持续投资是推动航运碳中和的5个抓手。(3)3个小目标。VMDA提出,在行业方面,2027年30万吨绿氢市场保证,2030年一百万吨,2035年四百万吨,完成50%的航运减排目标来自hySOLUTIONS的Jennifer Kreissel介绍了e4ships的创新集群。(1)创新的氢能船舶产业生态。自2009年以来,e4ships一直在德国政府的国家氢和燃料电池技术创新计划(NIP)的框架内,将海上示范项目与燃料电池作为一个创新集群。通过沟通政府、企业、机构之间的合作,e4ships构建了一个氢能船舶的闭环生态。(2)启动多个示范项目。e4ships与欧盟、中国船级社都有合作,目前已经落地4个示范项目,均为内河与近海项目,包括了燃料电池和替代燃料等多种方案。来自H2 Ocean的Ric Dilanni从市场模式角度讨论了氢能船舶的发展。需要特斯拉式的企业推动氢能船舶的发展。Ric提出,除了技术之外,要重视品牌和市场营销,提升社会对于氢能船舶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氢能船舶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扶持和技术发展,也需要特斯拉式的伟大企业去创造需求和推动市场发展。来自NedStack的江海克详细介绍了企业的理念、产品与解决方面。小电堆、大系统、长寿命的氢能船舶解决方案。江海克介绍,与国际许多采用高功率电堆的方案不同,NedStack采取了多个小电堆(40KW ...
    头部领先企业云集成都,HY+FC2022国际氢能展再传捷报

    头部领先企业云集成都,HY+FC2022国际氢能展再传捷报

    氢云链2022-9-28 15:51
    日前“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氢能、燃料电池、氢能汽车与加氢站展览会”(简称HY+FC2022国际氢能展)组委会负责人透露,截至9月中旬,本届展会已经吸引了氢能行业中领先的头部企业报名参展,代表性企业包括:科莱斯达(CRYOSTAR)、罗达莱克斯(ROTAREX STAR)、贺尔碧格(HOERBIGER)、湖州三井、辽宁美托、中复科金等中外知名厂商将于11月17-19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集中展示氢能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上的最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本届展会将重点打造“氢能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专题展区,突出展示创新的氢能产品和解决方案。欢迎国内外氢能行业的领先企业踊跃报名。展会同期还将举办“2022第十三届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论坛”,本届论坛由国际气体制造商协会(IGMA)主办,北京艾亚特会展有限公司(AIT)承办。目前本届论坛已确认的国内组织机构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燃料电池分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四川省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成都市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联盟、台湾区氢能与燃料电池学会等协会及研究所的支持与协办。国际协办机构包括:德国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加拿大氢能与燃料电池学会、韩国氢能联盟、日本燃料电池商业联合会、中东气体协会、印度气体协会、英国《氢气观察》杂志社等海外机构的共同支持和参与。本届氢能论坛的主题为:绿色氢能助力实现 “双碳”目标。大会将重点探讨中外氢能产业政策的解读;绿氢的制取、存储和运输;氢燃料电池的先进制造及在交通行业的示范应用。论坛组委会将邀请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的主管部门领导、氢能产业园区用户代表、中西部省份重要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营企业负责人、中外氢能产业专家代表及氢能行业的投资人共同出席,预计参会人数将在200人。本届论坛将以线下(国内)和线上(海外)的模式同步召开。论坛结束后将组织部分用户代表实地参观考察成都当地的氢能产业园及加氢站的运营管理。诚邀您于11月17-19日前来成都观展或参会,详情请关注展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气体信息”及“国际气体展”或浏览氢能展会官网:www.hy-fc.net。
    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等五院士论氢

    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等五院士论氢

    氢云链2022-9-20 15:35
    9月17日,由国家能源局等4部委与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在京召开。论坛在开幕式后举办了主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跨国能源企业高管等,围绕全球能源格局变革、推动“双碳”标准迈向国际、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耦合体系等主题作主题演讲。其中会议设置了能源谷氢能机遇与发展,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甄崇礼、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李献国、北京市经信局彭雪海、中国石化贾文利、福田汽车秦志东等专家发布了关于氢能产业的重磅演讲。详情如下所示: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我国大规模储能、氢能等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致辞中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转型不断向纵深推进,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全球能源供需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1亿千瓦。”据章建华介绍,过去十年里,我国风光发电装机规模增长了12倍左右,装机总量占全球的38%,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产业链全球领先,7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位列全球前十,光伏产业为全球贡献了70%以上的产量。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进展显著,生态环境友好性明显增强。2021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量较2012年增长4.8亿吨标准煤,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的增长贡献度超过4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十八大”以来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结构优化最快的时期。章建华表示,“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有力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其中,北方清洁取暖对降低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超过30%。”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技术加快迭代,推动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产业链,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低风速、抗台风、超高塔架、超高海拔风电技术居世界前列,大规模储能、氢能等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推动能源发展变革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此外,我国能源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共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变革,随着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等一大批标志性国际合作项目相继建成落地,“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伙伴关系成员国达到33个,绿色发展合作不断深化。“近两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供应紧张警示我们,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推动能源转型。”章建华强调,一方面,要加快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大力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着力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到2030年风光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化石能源兜底保障作用,为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章建华指出,未来,要持续提升终端用能清洁化水平,深入实施电能替代,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积极推动低碳交通、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绿色用能模式发展,积极探索绿氢、甲醇、氨能等替代化石能源的新方式、新途径。通过能源消费体系的升级换代,带动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此外,还要强化能源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章建华表示,“当前,能源科技创新正处于关键机遇期、窗口期,要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加强绿色低碳前沿技术攻关,加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李献国: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处商业化早期基础材料、大规模自动化制造技术是技术重点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氢能协会燃料电池分会主席李献国在会上指出,氢能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必不可少的能源。“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五代,拥有众多可能的应用场景,包括大规模长时间储能,边远无电网地区供电,备用电源、应急电源,交通运输等方面。”李献国表示,当下,燃料电池技术应用较多的是交通运输领域。他介绍,交通运输是脱碳较困难的领域,同时,市场非常庞大,现在主要用于公交车、大卡车,未来也可能大量应用于小汽车,以及航空等领域,所以未来应用将非常广泛。在李献国看来,现阶段,燃料电池应用于汽车领域,在性能、成本、耐久性方面都已相对成熟,处于商业化应用的早期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功率密度,更长的使用寿命,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他指出,业内关注的主要技术重点,一是基础材料能够成本更低、寿命更长、性能更高;二是大规模自动化制造技术,使得每一个产品的成本都可以下降;三是燃料电池实际运行时的控制、监测、诊断、预测。在基础材料方面,李献国认为,存在的问题首先在于,目前催化剂的成本很高,降低铂在催化剂中的含量,以及开发非贵金属催化剂,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方法。其次是电解质膜,目前大多数工作温度都在60-80摄氏度之间,但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最佳温度可能在90-120摄氏度之间,适合这个区间的电解质膜目前还没有,所以需要开发更好的更适合在交通领域应用的电解质膜。第三是双极板,目前是以石墨双极板为主,其缺陷在于比较厚重,所以目前的方向主要是金属双极板,但金属的缺陷在于易腐蚀,腐蚀产生的离子对燃料电池存在毒化作用,所以金属双极板需要好的表面涂层,既能导电导热,还能拥有长寿命可以保护金属板,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大规模自动化制造技术方面,李献国介绍,日本丰田希望到2025年,燃料电池成本能够较2008年降低95%,一方面是要有更好的基础材料,另一方面就是大规模的自动化制造技术,“这两条路结合将是大幅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向。”他指出,膜电极制造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给大规模自动化制造带来较大难题;同时,对于如何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可控性、合格率,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必须要有快速的在线监测、检测的设备和方法。对于燃料电池实际运行时的控制、监测、诊断、预测,李献国强调,为了实现“实时控制”,需要通过大数据实时获取、分析、采取合适的控制行动;同时,还要有高准确度的预测模型,实现快速计算。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甄崇礼:氢能将在矿业减排中扮演重要角色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甄崇礼在会上表示,“在2019年,只有法国,日本和韩国制定了氢能应 ...
    年度新高!捷氢、重塑、鲲华亮眼;一文了解8月氢车交强险情况

    年度新高!捷氢、重塑、鲲华亮眼;一文了解8月氢车交强险情况

    氢云链2022-9-20 10:00
    氢云链数据库显示,8月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完成447辆,高于中汽协255辆的批发量。6月上海复工复产以后,前期积压的订单开始释放。截至8月,上险总量已超去年全年总和。从三个城市群情况看,北京、上海持续投放,广东仍然低迷。氢云链分析8月数据特点如下:1、截至8月,上险总量已超去年全年总和。8月上险量达到了447辆,截至8月,2022年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已达近2100辆,已超2021年全年总和的1885辆。根据历年产业经验和当前项目的推进情况,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预计将进一步走高,续创历史新高。2、2022年工信部推荐目录车型逐渐成主力。8月447辆上险车辆中,超一半的车辆型号为2022年新纳入的工信部推荐目录车型。这或许意味着2022年之前的氢车库存大体去除完毕,且多数地区的氢车技术参数整体上升了一个台阶。3、北京、上海持续投放,广东仍然低迷。8月的上险量主要集中在城市群地区,尤其是北京和上海,其中捷氢、重塑、鲲华等上海企业配套了近一半的上险车辆,而广东8月虽然出台了省级规划和补贴政策,但是目前还没有上量,近期广东整体都相对较为平静。另一方面,城市群机制是否会导致推广集中在计划期末也值得观察。4、乘用车有80辆。8月乘用车上险量达到了80辆, 该批车辆为8月4日上海城市群首批车辆集中发车仪式用车。另一个方面,8月重卡重新回到榜首位置,这也使得8月总装机量达到了41694kW,平均单车功率回到了93kW。5、外企发力。8月康明斯新能源动力(上海)有限公司首次出现在了上险数据中,同时丰田汽车公司、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等外企纷纷发力,上险数据分布在了北京、上海、山西、重庆等地区。一、车辆类型重卡重回榜首。如图表1所示,国内7月五类车型均有上险数据,其中重卡占比37%,重回榜首的位置,客车、专用车、乘用车和物流车则分别占比24%、19%、18%和2%。其中,非城市群地区企业采购对重卡起到了较大的支撑作用。客车、专用车回暖。客车此前一度因为运动会推广的暂停而出现了数量大幅回落的情况,随着近两个月各地政府加大了对于客车、专用车的招标采购,两类车型仅两个月的上险量明显回暖。图表1 车型分布情况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二、地区分布情况北京、上海持续发力。如图表2所示,6月全国有12个省份有燃料电池汽车上险数据,其中TOP3地区依次分别为上海、北京和山东,三地区上险量占比达到了75%。城市群推广计划对燃料电池的推广还是有较大的推进作用。但当前处于城市群年度推广计划更替之时,短期内对于氢车的推广势必会产生影响,但年内其他重大事件或对氢车的推广起到较大的支撑作用。广东持续低迷,山西山东地区较活跃。8月广东城市群规划正式出台,但目前广东各产业环节相对都较为冷清。山东和山西近期在项目的推进上较为积极,在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上发力也较明显,尤其是山西,年内已投运了大量的氢能重卡。图表2 各省市上险量分布情况(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三、车企情况车企多极化。本月有上险数据的车企有22家,如图表3所示,TOP5车企依次分别为上汽大通、北汽福田、中通客车、启航汽车和成都大运,与以往一超多强不同的是,8月TOP5车企的上险量相对较为均衡,这也使得8月车企集中度相对下滑了一些,其中TOP3车企占比为52%,TOP5车企占比为72%。图表3 TOP5车企上险量情况(单位:辆)四、配套企业情况上海企业亮眼。8月有19家燃料电池厂商有上险数据。如图表4所示,TOP5配套厂商依次为上海捷氢、亿华通、重塑科技、弗尔赛和上海鲲华。在上海燃料电池城市群集中发车的背景下,叠加与其他地区的合力发展,8月上海配套商的表现尤为亮眼,其中TOP3占据了两位,TOP5占据了3位。从总量来看,上海企业8月配套了近一半的上险车辆。图表4 燃料电池企业配套数情况(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总装机功率与上险量情况接近。装机功率方面,如图表5所示,由于8月各车型单车功率较为接近,配套商的装机功率排名与数量排名接近,TOP5企业依次为亿华通、上海捷氢、重塑科技、上海鲲华和弗尔赛。图表5 燃料电池企业配套装机情况(单位:KW)来源:氢云链数据库由于8月上险车型主要中部分车辆配套了120kW以上的系统,使得平均单车功率排名上与总装机量情况出入较大。TOP5配套商均为配套重卡等重载车型的厂商,其中上海鲲华和康明斯在单车功率上并列第一,而国氢科技、亿华通、氢蓝时代均配套了110kW及以上的系统。图表6 燃料电池企业配套平均单车装机情况(单位:KW)来源:氢云链数据库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