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云链,还给人类一个清洁的“粮食-水-能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氢储运难题如何攻克?“三快”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氢储运难题如何攻克?“三快”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氢云链2024-2-18 17:47
    根据天然气发展经验,便利且低廉的储运方式是氢成为大宗能源关键环节,所以如何降低氢储运成本是氢的规模化应用前提条件。国内电解制氢设备、燃料电池设备成本下降快速快、降本路径也相对明确,目前仅有氢储运设备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目前国内氢能运输成本占氢能终端售价的比例高达40%~50%,在“制储运加用”中储运环节已经成为最后的成本壁垒。本文将从氢储运难点及突破方向、氢储运市场潜力、市场竞争核心等三个方面,对氢储运难题如何突破、领先企业应具备哪些特点进行探讨。一、氢气运输的两大难题氢储运包括了氢气运输和终端氢气存储。氢储运成本并非体现在所有环节,可以认为,中长途氢储运曙光已现,短途运输持续探索。根据“两桶油”管道输氢实践,每公斤氢运输100公里成本0.5元,这意味着未来内蒙古氢气送至北京,成本基本在3-4元/公斤。此外液氨、甲醇等氢基燃料也为海上运氢提供了备选方案。在此背景下,氢云链认为,目前氢储运难题主要体现在短途氢气运输与终端氢气存储两个环节。1、氢气运输难题。氢储运各类技术各有优劣,从图1可见,现阶段氢气运输存在设备成本-运输成本-转化成本的“不可能三角”。长途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慢、短途运输降本难。尽管长途运输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入高,但方向已经明确。但短途运输目前尚未出现理想的技术途径和解决方案。现阶段高压气态运氢是主要的短途运输方式,如何降低高压气态的设备成本与运输成为关键。因此氢云链认为,现阶段氢储运的难题可缓解而难以彻底解决,尤其是在短途运输环节。图1 设备成本-运输成本-转化成本的“不可能三角”图片来源氢云链2、终端应用氢气携带难题。如图2所示,终端应用的储氢容器则存在“纯氢好用不好携带,氢基燃料好携带不好用”的问题,储氢设备布置与氢气应用在成本与便利上均存在矛盾。高压气瓶成为最常见的终端储氢模式是综合成本、使用便利、安全性、技术成熟度等因素的折中结果。理想的终端储氢方案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图2 终端应用氢气携带难题图片来源氢云链3、IV型储氢瓶为突破口。针对短途氢气运输与终端氢气携带两个环节难题,氢云链认为两个突破点:关键突破点(1):运输端提升单次运氢量。短途运输是终端站售氢气价格高企的核心原因,成为现阶段核心突破点。由于运氢车搭载的氢气重量远小于汽车自重(目前20MPa长管拖车运输效率约为1%),提高氢气质量对运输成本影响微小,因此提升单次氢气运输量可有效降低氢气运输单价。目前提升运输压力、储运设备大型化等是提升运氢车储氢主要的方式。关键突破点(2):设备端减重降本。提升终端氢气携带重量、减小储氢设备体积、降低设备成本是提升氢能终端应用竞争力的三大关键。如III型瓶自重过大,对氢无人机性能影响明显;车载储氢系统降本速度远落后于燃料电池,已达燃料电池成本1/3甚至1/2,严重阻碍整车降本。IV型瓶在储氢密度、轻量化、成本、寿命等方面优势凸显,成为两个关键突破点的重点发展方向,有望在短途氢气运输、终端氢气装载等环节替代Ⅱ型瓶和III型瓶,成为高压气态氢储运的主流。二、储氢罐市场规模几何?2021年全球氢气需求达到超过9400万吨,中国氢气市场规模约为3300万吨。按照氢气15元/公斤,全球市场规模达到1.5万亿元。到2050年,全球氢气需求将超过5亿吨,中国氢气市场规模将超过1亿吨。按照氢气价格10元/公斤,全球市场规模达到5万亿。庞大的氢气供需市场对应着庞大的氢气运输设备需求。广阔的市场前景推动多个企业持续深耕储氢市场。某储氢罐企业向氢云链表示:“仅考虑氢能交通场景,储氢瓶市场规模就能够达到千亿级别。”该企业认为,到2030年将形成1000亿车载储氢瓶市场和2000亿氢气储能市场,其中预计到2030年氢能汽车保有量150万辆,氢能汽车需求氢气15万吨,折算到高压储氢瓶约500万只。即使是相对保守的机构,对储氢容器的市场规模预估也达到千亿级别。根据海外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数据,2030年氢压力容器市场将达到198亿美元,而2023年—2030年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0.9%。三、如何抢占市场?根据天然气行业经验,长管拖车与车载压力容器均有很高的市场集中度。实际上目前储氢容器市场已高度集中度,“快鱼吃慢鱼”的现象较为明显。最后,讨论企业IV型瓶市场如何突围,如何抢占先机?氢云链认为,在保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具备“三快”特点将在早期市场取得优势。上量快。安全是压力容器的生命线,实践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与下游终端厂商紧密配合,在IV型瓶整体进入市场的初期就快速完成规模化验证的企业有望领跑行业。如彼欧蓝能等企业的年产数万支IV型储氢罐产线已经蓄势待发。响应快。储氢容器应用场景丰富、型号多样,能够快速响应客户对不同型号产品需求的企业有望在细分环节取得先机,并将优势延伸至其他型号与场景。如中材在无人机市场已取得垄断式的领先。降本快。成本是制造业永恒的话题,储氢容器降本速度将快速成为市场竞争核心,具备材料优势、设备优势的企业有望获取成本优势。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北京商报、氢云链整理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全球绿氢市场格局、机遇与挑战——风起之时:量变持续,质变前夜

    全球绿氢市场格局、机遇与挑战——风起之时:量变持续,质变前夜

    氢云链2024-2-18 17:03
    前言氢能具有能源和原料双重属性,绿氢是实现全球碳中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路径。在进入市场化阶段后,氢能将成为大宗商品,绿氢产业将具备全球化市场竞争的特点,并重构全球能源市场竞争格局。全球各国高度重视绿氢产业发展,在绿氢产业尚未规模化发展之时,欧美日韩中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在政策、技术、贸易等层面展开合作与竞争,以争夺行业领导地位,抢占市场先机,全球绿氢市场竞争态势初显。绿氢全球市场的出现,为氢能产业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需求,也带来了新的产业机遇。氢云链希望通过剖析全球绿氢市场竞争格局情况,挖掘绿氢产业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绿氢市场竞赛中获胜。要点1、2023年全球绿氢产业竞争格局未定。从政策层面看,欧美日韩等地区的规划快但市场慢,中国地区市场快但规划慢。2、成本下降是驱动绿氢产业发展的最底层因素,但碳中和政策为绿氢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起点、新方向、新逻辑。3、产业爆发的两个关键拐点分别为绿氢成本达到灰氢的1.5倍和1倍是绿氢市场的两个关键拐点。4、提升设备耦合绿电能力、加强与风光电站和用氢单位的合作是关键发展路径。一、全球绿氢市场格局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球绿氢产业竞争格局未定,各国已经在绿氢应用规划、电解设备产能、电解设备技术发展、绿氢贸易等方面展开了合作与竞争,目前出现了欧美日韩等地区规划快、市场慢,中国地区市场快、规划慢等特点:欧美日韩等地在国家级政策、项目规划方面先声夺人,但实际进度相对较慢;中国在国家政策方面反应较慢,但市场行动迅速,已经在全球电解槽产能和装机量上实现占比过半的成绩。根据新能源等行业经验,中国有望在绿氢产业上复刻光伏、电动汽车的成就。1、主要国家绿氢规划:欧美激进、中国“佛系”到2030年,欧美绿氢产能规划达到千万吨/年,日韩也达到百万吨级别。中国在国家层面仅提出在2025年实现绿氢产能20万吨/年。欧美规划2030年完成灰氢替代。根据IEA数据,2021年,全球氢气需求超过9400万吨,其中美国和欧洲分别占据全球14%/9%左右,对应约1300万吨和950万吨,而欧美两地区2030年绿氢规划已经达到1000万吨/年。根据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氢能需求量大约在1.3亿吨左右,总需求增长约为40%。因此根据绿氢产能规划,欧美到2030年有望基本完成现有灰氢替代。中国尚未绿氢产能提出中长期规划。中国氢气需求量占全球的30%,约2800万吨,但中国对2030年目标无规划。氢云链认为,其中主要原因是中国氢能产业有“自下而上”发展的特点,政府不设定长期发展目标,由市场推动产业发展,显得相对“佛系”。2、产能竞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目前绿氢的最主要生产方式,电解槽是生产绿氢的关键部件,因此绿氢产能布局现阶段可体现为电解槽产能布局。电解槽产能快速过剩。在2022年前,电解槽产能是达成绿氢产能规划的焦点,欧洲频繁对电解槽产能能否满足绿氢规划提出质疑。2022年后,全球电解槽企业加速扩张电解槽产能。根据BNEF数据,2022年底全球电解槽产能Top 20企业产能共计14GW,到2023年底预计全球电解槽产能Top 20企业产能共计26.4GW,且仍在快速发展中。电解槽几乎在1年内就实现了从“预期产能不足”到“产能严重过剩”的转变。电解槽有望实现“产在中国,用在全球”。中国在电解槽的产能及装机量等方面都已经实现领跑全球,随着电解槽市场持续发展,中国有望凭借规模效应延续成本优势、建立技术优势,实现电解槽“生产在国内,应用在全球”,进而复刻锂电、光伏产业的成绩。3、技术竞争电解槽的竞争主要包括国家间技术竞争和不同技术路线竞争。欧美日专利领跑,中国重视应用创新。根据IEA数据,日本在电解制氢方面的专利申报占比高达28%,全球第一;美国紧随其后,达到13%;中国对于氢专利贡献较少。氢云链认为,主要原因是IEA统计的是国际专利,而中国企业多数情况下仅申报了国内专利,同时国内现阶段更重视在应用上实现突破,在发展中实现技术进步。电解技术持续创新,不同路线边界趋向模糊。目前由于成本优势,ALK产品在中国占据绝对市场地位,在欧洲也实现了对PEM的赶超。但在“绿电制绿氢”的需求推动下,各类技术持续创新,并开始趋同:从结构看,ALK、PEM与AEM的结构设计有一定互相借鉴、相互驱动的趋势;从性能看,市场已经出现在电流密度、动态响应上媲美PEM的ALK产品;从成本看,PEM也逐渐向ALK接近。氢云链认为,未来技术路线竞争成败将主要取决于电解设备的成本与场景适配等两个因素。4、贸易竞争作为未来的大宗商品,与石油、天然气类似,绿氢将同样存在供需地理空间错配的情况,绿氢贸易前景广阔、势在必行。绿氢贸易的发展,需要满足产能、需求、成本、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前提条件。发展绿氢贸易意义重大。氢云链认为,各国发展氢能贸易的目的包括:一是抢占氢能商品出口,重构全球能源市场格局;二是保障氢能进口,实现国家能源安全。绿氢贸易执行难。受限于绿氢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等问题,现阶段国际绿氢贸易大多处于探讨阶段。预计在绿氢产业进入成熟期,成本、基础设施等必要条件基本具备,市场上才会出现绿氢大规模国际贸易。小结氢云链观点:2022年至今,全球绿氢产业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仍未到达产业全面爆发的拐点。二、全球绿氢市场阶段、周期和拐点绿氢全球市场的发展,为氢能产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周期、创新周期和市场周期,也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氢云链认为,企业需要了解在新的产业逻辑下绿氢产业的驱动因素变化和发展阶段变化,把握产业进入爆发式增长的拐点和时间窗口,从而了解绿氢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挑战与机遇,才能在快速发展的绿氢市场中生存。1、绿氢产业的驱动因素政策赋予氢能产业新起点,成本是绿氢产业的核心驱动因素。氢气与电解槽均是有上百年发展历史的行业。由于成本偏高导致市场需求少,电解制氢技术发展停滞多年。氢云链认为,政策赋予了氢能产业新起点与新方向,成本才是决定氢能产业发展上限的关键性因素。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与各国能源安全需求的出现,改变了氢能产业的发展逻辑,加速了产业发展进程。但即使碳中和目标停止执行,随着电力成本的下降,绿氢将逐渐具备对比灰氢的成本优势,从而成为氢气市场的主流,并延伸至其他应用场景。2、绿氢产业发展阶段判断绿氢尚未进入实质发展阶 ...
    壳牌加州加氢站永久关停,氢能乘用车未来何去何从?

    壳牌加州加氢站永久关停,氢能乘用车未来何去何从?

    氢云链2024-2-18 15:24
    加州是全球氢能乘用车应用先发地区,堪称燃料电池乘用车“圣地”。近日一则消息让美国加州氢能市场黯然失色。壳牌宣布永久关停其在加州的所有汽车加氢站。根据CAFCP数据,加州一共只有55座汽车加氢站,壳牌运营着其中的7家。这则消息标志美国氢能乘用汽车产业发展的“尴尬”现状。同时,另一新闻曝光,日本的Iwatani(美国加氢站两大运营商之一)正在起诉其运营的加氢站核心技术供应商挪威公司Nel,起诉理由是Nel供过加氢站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导致Iwatani在加州运营的多个加氢站出现了阀门等组件故障、设备停机等各种问题,如维修时间过长,多次延期开业时间,短短开业后就不得不关门调整,有的加氢站甚至只营业了5个小时等问题。两个高度关联的消息引发媒体对氢能汽车的关注。加氢站是氢能汽车的重要补给站,是氢能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今美国加州加氢站运营却陷入了困境,显示了氢能乘用车在海外市场的艰难处境。这一现象的背后有何深意?氢云链认为,加州加氢站突生变故的背后,反映了氢能汽车“先乘后商”还是“先商后乘”的模式区别。1、乘用车保有量难以维持加氢站运营在欧美日市场化模式下,氢能乘用车市场表现持续低迷,长期保持在每年千台甚至百台级的增长水平。稀少的保有量、分散的车辆分布直接导致加氢站运营运行负荷低下,成本高企。比较之下,以氢能商用车为主的中国能够对加氢站进行“按需设计”,运行状况相对良好。仍以壳牌为例,壳牌在2022年就开始了“乘转商”。加州事件并不是壳牌第一次地区性关停加氢站,在2022年10月,壳牌曾宣布关停在英国全部加氢站(详见《需求低迷,壳牌关闭其在英国的所有加氢站》),市场需求不足,加氢站利用率低是导致壳牌关停英国加氢站的核心原因。壳牌不再寄希望于静静等待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的启动,而希望积极探索在英国建立“重型卡车多模式枢纽”的机会。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开始关注更大型的商用车辆。即便如此,国内加氢站仍是难以盈利、亏多赚少,海外加氢站运营的尴尬状况更是可想而知。2、停滞的市场不利于推动加氢站技术迭代加氢站负荷率过低,一方面导致设备运行过少而故障率上升,另一方面导致设备厂商更新技术意愿低,投入下降。这两方面使得加氢站技术迭代下降,nel等欧洲加氢站设备厂商甚至已经将加氢站设备开发外包。作为对比,在商用车示范项目的加持下,国内加氢站设备商在技术创新和设备降本上步伐要大得多、快得多。“先乘后商”还是“先商后乘”并不代表各地区产业发展选择上的优劣,探讨合适的发展模式才是目的。纯电动汽车的经验已经表明,合理的模式才能加快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迭代,最终取得产业上的领先。可以预见,国内在氢能商用车市场上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目标。编辑:氢氢我心 校对:风氢扬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北京商报、氢云链整理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国家发改委:推进雄安新区氢车示范应用,合理布局氢能供应设施

    国家发改委:推进雄安新区氢车示范应用,合理布局氢能供应设施

    氢云链2024-2-18 12:10
    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的意见》(以下简称《文件》)。其中,在打造低碳安全能源体系,树立绿色能源城市典范方面,《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开展绿色能源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强化地热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推动地热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推进新能源微电网建设,加快“光储直柔”新型建筑发展。合理布局氢能供应设施,推进重载及长途交通运输等领域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文件》全文如下。国家发展改革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的意见发改环资〔2024〕73号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国家林草局,全国妇联,河北省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北京市、天津市发展改革委,雄安新区管委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各项工作,依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等文件,现就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充分发挥雄安新区平地建新城的优势,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统筹协调,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形成雄安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持续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全面提升生态安全和绿色发展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树立新时代美丽中国雄安样板。(二)主要目标到2030年,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初步构建,城淀共生共荣的风貌基本形成。细颗粒物平均浓度相比2020年下降20%,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绿色建筑广泛普及,启动区建成区域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绿色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制度成果。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绿色低碳现代产业格局初步确立,能效、碳排放等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水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绿色发展新高地和城市建设新标杆。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绿色生态类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成为雄安新区显著标识,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树立全国样板。二、构建绿色生态空间格局,树立宜居宜业城市典范(三)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城市生态空间。构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空间格局,形成城淀相望、城绿相融、林水相依的城市生态空间。打造城市空间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体系,利用城市森林、组团隔离带营造大尺度绿色空间,依托白洋淀、重要水系、湿地塑造滨水活动空间,构建由大型郊野公园、大型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组成的宜人便民城市公园体系。注重城市绿道、公园布局与开放空间的串联融合,形成城中有园、园中有城、人在景中、宜居宜游的城市生态景观。(四)塑造绿色低碳、健康舒适的宜居生活环境。按照功能相对完整、空间疏密有度的原则,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新区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加强城市设计管理,强化新区风貌管控。统筹规划布局、产业导入、服务供给、住房保障等因素,推动实现动态、长期职住平衡。科学确定各类住房建设规模、布局结构和供给时序,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实现街道全部林荫化。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树立绿色经济城市典范(五)形成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坚持产城融合、以水定产、量水而行,完善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绿色生态农业,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高端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准入门槛,严禁新建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六)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方式。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加快传统行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统筹可再生能源利用、污染物排放、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科学规划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加强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提升节能降碳水平。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公共供水管网监测技术及设备使用,严格控制公共供水管网漏损。四、打造低碳安全能源体系,树立绿色能源城市典范(七)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开展绿色能源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强化地热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推动地热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推进新能源微电网建设,加快“光储直柔”新型建筑发展。合理布局氢能供应设施,推进重载及长途交通运输等领域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城市级综合能源调度中心,搭建集调度配置、运行管理、优化服务于一体的智慧能源运行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多源供应、协调运行。打造全时段全部由清洁电能供应的城市电网,在充分利用本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基础上,引入张北、蒙西等地区绿色电力,积极参与绿电、绿证交易。结合电网调峰调频需求布局电源侧、电网侧储能系统,在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场景因地制宜布局用户侧储能。五、构建低碳智能交通网络,树立绿色交通城市典范(九)健全绿色交通网络设施。遵循绿色交通优先原则,构建由步行系统、骑行系统、公交系统及城 ...
    国家铁路局:推动铁路风光氢储绿色能源供电新模式

    国家铁路局:推动铁路风光氢储绿色能源供电新模式

    氢云链2024-2-18 11:49
    2月5日,国家铁路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联合印发了《推动铁路行业低碳发展实施方案》。文件指出,到2030年,铁路运输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明显下降,铁路碳排放总量在 2030 年前达峰。同时文件设置了4项指标:1、综合能耗。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和单位运输工作量二氧化碳排放较 2020 年下降10%。2、—基础设施。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8%以上。大宗货物年运量 150 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力争达到 90%以上。沿海港口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达到80%以上,不断提高内河港口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3、运输装备。电力机车占比力争达到70%以上。铁路场站内车辆装备逐步实现新能源化。4、运输结构。铁路客货周转量全社会占比分别达到48%以上和 22%以上。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在氢能方面,文件指出:二、推动绿色铁路建设(六) 推进铁路电气化改造。积极探索推广自洽式风光氢储绿色能源供电新模式和优化运用传统电气化制式。三、推动运输装备低碳转型(七)加快机车车辆更新换代。推动氢燃料电池、低碳燃料发动机及多元组合动力在站场调车作业及短途低运量城际、市域客运牵引场景的示范应用。(八)降低内燃机车排放水平。开发储能、燃料电池、替代燃料等低碳新技术。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国家铁路局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制氢规模超5500标方,河北4个绿氢项目并网时限延期

    制氢规模超5500标方,河北4个绿氢项目并网时限延期

    氢云链2024-2-18 11:35
    2月5日,河北省发改委印发了河北省2023年底到期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拟调整情况公示。文件指出为进一步加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河北省发改委组织各市对2023年底已到期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进度进行了摸底统计,并对逾期未建成项目提出了处置意见,根据公示文件,拟取消4个新能源发电项目,涉及光伏规模350MW;拟调整55个新能源发电项目,涉及风电规模1706MW、光伏8374MW。其中未有制氢相关项目取消,另一方面对4个制氢相关项目做出了调整,涉及风电规模400MW、光伏规模150MW,涉及的总制氢规模超过5500标方/时,详情如下表所示。风电、光伏发电制氢项目拟调整情况统计表来源:河北省发改委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河北省发改委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工信部380批:上海老牌造车厂首次亮相;博世登顶,重塑亮眼

    工信部380批:上海老牌造车厂首次亮相;博世登顶,重塑亮眼

    氢云链2024-2-18 11:11
    2024年2月4日,工信部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80批)和《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八批)拟发布内容予以公示,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氢云链据悉,第38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公示的新产品中,申报的燃料电池产品共7户企业8个型号,具体情况参见图表1。本次公告特点如下:1、申报量为近年次低。继2024年第一批产品目录仅有7款燃料电池产品上榜后,工信部2024年第二批产品目录仅有8款燃料电池产品,为近年次低。12月燃料电池车各项数据都出现飙升情况,而1月以来燃料电池车招标量较去年年底也显著减少,“年底抢装、年初淡季”是历年惯例。2、上海老牌造车厂首次亮相。本批次共有1家企业首次登上产品目录,其中车企1家:上海沪光客车厂。上海沪光客车厂创建于1974年,主要生产自行设计的各种专用汽车系列产品和各种半挂系列产品,同时经营各种汽车销售业务,其中自卸式垃圾车为主导产品。3、博世登顶,重塑亮眼。本批次有4家系统商参与燃料电池产品的配套,其中博世以3款车型登顶、重塑以2款车型位列第二。配套企业数量统计说明:系统商数量统计合并到主机厂,如广州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合并到国鸿氢能。图表1 380批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公示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在整车企业方面,7户企业,4家配套企业、8款车型上榜。从上榜数量排名看,本批次徐工环境携2款车型登顶,其余车企均只有1款车型上榜,详情如图表2所示。图表2 整车产品上榜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从产品类型来看,燃料电池专用车有4款,卡车底盘3款,客车1款。图表3 整车类型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从4家配套企业来看,博世氢动力以配套3款的数量位列第一,重塑科技以2款的数量位列第二,其余2家配套商均为1款。图表4 燃料电池配套企业上榜情况来源:工信部 氢云链整理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氢船出海!中船动力自主研发110kW船用燃料电池模块获法国船级社认证

    氢船出海!中船动力自主研发110kW船用燃料电池模块获法国船级社认证

    氢云链2024-2-4 19:22
    近日,中船动力集团下属动力研究院自主研发的110kW船用燃料电池模块,顺利获得了法国船级社(BV)的原则性认可(AIP),标志着中船动力集团在落实“双碳”战略、布局氢能产业赛道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新能源船舶技术开拓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该型船用燃料电池模块具有绿色环保、材料优质、安全防爆、维修便利、适应性强等诸多性能优势。该型燃料电池最终排放物仅为水,能真正实现零碳排放;采用了高性能石墨金属复合双极板PEMFC,实现了单堆单系统大功率燃料电池模块开发;模块箱体及系统内部具备两级钝化吹扫功能,极大提升了系统安全性;采用电堆与BOP分区设计,维修更加便捷。此外,为适合船舶应用环境和布置要求,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及分层信息通讯架构,可实现不同数量模块并联系统快速开发,使得设备布置更加灵活,适用于散货船、公务船、游览船等多种船型。该模块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应用前景,适用于2兆瓦以下的动力系统,既可作为氢燃料电池船舶的动力装置,也可作为大型船舶的电力辅助装置,还可应用于移动式充电站或分布式电站系统。此外,该产品满足CCS最新发布的《船舶应用燃料电池发电装置指南》的要求,可助力内河绿色智能船舶的产业化应用。自2018年进入船用燃料电池领域开始,公司先后参与了绿色珠江、三峡氢舟1号等多个项目,是国内最早致力于燃料电池船舶动力创新研发的单位之一。为推动燃料电池船舶的发展,公司一直深度跟踪和参与我国燃料电池船舶领域的规范制定和示范推广,积累了丰富的燃料电池船舶动力技术,所开发的500kW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于2019年随船取得了中国船级社的首张AIP原理认可证书。下一步,中船动力集团将持续践行船舶动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大绿色动力创新的研发投入,加速打造“绿色生产力”,加快船舶动力领域的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中船动力集团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亿华通:燃料电池成本已下降到2000-3000元/kw水平

    亿华通:燃料电池成本已下降到2000-3000元/kw水平

    氢云链2024-2-2 09:47
    亿华通1月31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4年1月29日接受7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第一部分:公司介绍接待人员在会议开始阶段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主营业务、产品研发及应用、主要客户及分布区域等内容。第二部分:问答环节  问:如何看待燃料电池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答:结合中汽协发布的2023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数据,2023年度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约0.6万辆,同比增长约72%。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2022年3月份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  问:国内PEM电解槽不管在技术方面还是成本方面,相较于国外都有一定差距,如何看待此差距?  答:PEM电解水制氢是燃料电池发电的逆过程,二者的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因此两个产品上游供应链有一定的相似性。近几年国内燃料电池各零部件国产化替代不断加快,整体成本不断降低,相信随着燃料电池行业的不断发展,会进一步助推国内PEM电解槽行业的技术发展。  问:燃料电池行业未来大规模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哪方面?  答:简单的理解就是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用户的需求是不仅可以买得起,同时可以用得起。相较于使用成本而言,购置成本相对容易解决,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随着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已经呈现出较快的下降趋势;使用成本也就是氢气购买价格,由于氢气价格下降涉及的产业链较长,还需要制氢、运氢、储氢、加氢等这些基础设施领域的布局逐步完善。  问:目前行业燃料电池系统的补贴大概在什么水平?是否直接补贴给消费者?  答:燃料电池示范群内的补贴,基本是国地补比例为1:1。例如有关北京示范城市群的详细补贴政策,可以参照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于2022年4月发布的《关于开展2021-2022年度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申报的通知》。各地政府补贴主要根据整车实际销售、运营里程等情况进行相应补贴,示范期四年,补贴至2025年,2025年后的补贴情况需要看后续政策情况。针对燃料电池的补贴,通常直接补贴给整车厂商。  问:日韩燃料电池企业投入较大,请问中国与日韩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方面有多少年的差距?  答:日韩燃料电池技术相比国内做的好一点,主要是代际之间的差距。但是国内在技术迭代方面相对更快。二者是有差距,但差距不大,并且在逐步缩小。  问:目前燃料电池技术除了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还有哪些领域的应用?公司是否针应用于轮船方面的产品研发?  答:作为新兴产业,氢燃料电池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船舶等交通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分布式发电,建筑热电联供等领域。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市场虽然尚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但从应用场景看,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已由前期单一的公交领域商业化示范应用向公交、环卫、城市物流配送、冷链运输、渣土运输、大宗货物等多场景示范应用转变。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车用燃料电池领域,未来公司将在电解槽、热电联供等非车用燃料电池领域开拓新型应用场景。  问:在商用车领域,燃料电池相较于锂电有哪些优势?  答:燃料电池相对于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加注时间、低温运行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锂电池起步早,商业化程度更高,使用成本也更低。近几年在燃料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的前提下,燃料电池成本已经大幅下降,从之前1万元左右/kw下降到2000-3000元/kw的水平,随着燃料电池应用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燃料电池成本将会继续下降。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同花顺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3电解槽招标盘点:1.8GW项目;派瑞、阳光、隆基“三巨头”

    2023电解槽招标盘点:1.8GW项目;派瑞、阳光、隆基“三巨头”

    氢云链2024-2-1 11:15
    2023年国内电解槽的热度有增无减,尤其随着新能源装机的不断走高,新能源消纳问题使得氢能的战略价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此背景下,2023年绿氢项目也成为了国内电解槽应用的主力场景,且目前绿氢示范项目的主体以国企为主,故通过分析电解槽招投标情况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国内电解槽市场的发展情况。通过对2023年电解槽招标情况的分析,项目存在以下特点:1、超50个招标项目,总招标规模1777MW。2023年国内共发布电解槽招标项目超50个,总招标规模超1777MW,同比增长超122%。2、“十八大电力央企”是主力,未来项目主体将多元化。与前两年以下游化工等企业为招标项目主体不同的是,2023年“十八大电力央企”共发布超1200MW电解槽招标项目。考虑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规模化绿氢项目的发展,预计2024年“十八大电力央企”将持续发力,同时下游企业招标需求也将显著走高。另一方面,随着各类社会资本加入,绿氢项目主体将多元化,以隆基绿能为例,其首个规模化绿氢项目近日获批,这将进一步加大对于电解槽的需求。3、蒙吉新前三,三条跨区域输氢线路初步确立。从电解槽招标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内蒙古、吉林和新疆三个省份的招标量位居全国前三。同时根据绿氢项目、电解槽招标情况以及政策规划综合来看,京蒙、吉沪、海粤三大输氢线路初步确立。4、年末碱性制氢系统均价较年初下降22%。经氢云链计算,2023年年初碱性制氢系统加权中标均价为1735元/kW,2023年底为1357元/kW,年底较年初下降了22%。5、企业订单来源逐步多元化。截至发稿前,公开招标已明确电解槽供应商的项目共计840MW(EPC中标不计入),其中派瑞氢能、阳光氢能和隆基氢能分别为244.5MW、163MW和157MW。另一方面,随着电解制氢项目主体的多元化,电解槽企业的订单来源也逐步多元化,2023年中标总量1035MW(注:含名义订单项目,需完成新能源部分和制氢部分备案,且根据计划需在未来两年内开工)。隆基氢能中标量超300MW,以30%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6、碱性+PEM+AEM+SOEC全路线,首个方形碱槽项目。2023年绿氢的火爆同时体现在了招标的技术路线上,除了碱性和PEM,2023年AEM和SOEC均有招标中标数据。另一方面,国内首个方形碱槽采购项目确认了供应商。注意:除特殊说明,本文仅统计已完成项目备案且正式发布招标或完成合同签订的公开项目;名义订单项目需完成新能源部分和制氢部分备案,且计划两年内开工;考虑到当前碱性电解槽市场情况,加权均价能更客观反映出市场真实情况,故本文碱性制氢系统以加权均价为主,加权均价为单项目规模/总规模*单项目算术均价的求和。一、整体情况:超50个招标项目,总招标规模1777MW超50个招标项目,总招标规模1777MW。2023年国内绿氢项目呈现爆发式增长,电解槽招标规模也首次达到GW级。据氢云链数据库显示,2023年国内电解槽公开招标项目超过50个,共计招标电解槽1777MW,同比增长超122%。其中招标规模不低于30MW的项目如图表1所示,共计13个项目,电解槽招标总规模达1570 MW。“十八大电力央企”是主力。从2023年电解槽招标项目主体来看,“十八大电力央企”是主力,总招标规模超过1200MW,这与前两年的情况略有所不同。2021年和2022年招标项目主力为下游化工等企业,如2021年宝丰宁夏电解槽招标项目、2022年中石化新疆库车项目,这表现出国内电解槽市场已经初步从技术和终端应用的验证开始向规模化发展,从电解制氢示范初步向规模化绿氢示范发展。尤其随着新能源装机的不断走高,新能源消纳问题吸引了电力央企对于氢能的关注,同时越来越多的电力央企开始布局电解槽技术。项目主体将多元化。随着绿氢的快速发展以及规模化绿氢项目带来的外溢效应,预计2024年“十八大电力央企”将持续发力,下游化工、钢铁等企业的招标需求将显著走高。另一方面,在当下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下,预计未来各类社会资本也将是参与绿氢项目的重要力量,这将使得绿氢项目主体更加多元化,以隆基绿能为例,其首个规模化绿氢项目已于近日获批。图表1 2023年招标规模不低于30MW的电解槽招标项目情况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二、地区部分情况:蒙吉新前三,三条跨区域输氢线路初步确立蒙吉新前三。2023年全国电解槽招标项目分布在17个省级行政区(注:中国能建565MW集采项目及气象站电解槽招标项目未纳入地区统计),其中招标量前三的省份为内蒙古、吉林和新疆,分别招标电解槽245MW、245MW和240MW。而从所有省份的招标规模来看,电解槽招标主要集中在风光资源丰富地区,这与“十八大发电央企”为项目主力的情况一致,表现出新能源消纳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三条跨区域输氢线路初步确立。目前产氢地和用氢地的错配问题依旧突出,尤其是燃料电池车等应用领域的氢源问题,氢云链获悉,目前城市群缺氢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京沪粤三大城市群地区。根据绿氢项目、电解槽招标情况以及政策规划综合来看,京蒙、吉沪、海粤三大输氢线路初步确立,其中内蒙古与北京之间为长输氢管道方式、吉林与上海之间为海上运输方式、海南与广东之间为海底管道等方式。图表2 2023年电解槽招标区域分布情况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三、企业订单情况:派瑞、阳光、隆基前三,企业订单来源逐步多元化派瑞氢能、阳光氢能和隆基氢能前三。截至发稿前,已开标明确电解槽供应商的招标项目共计840MW(EPC中标不计入),中标量TOP10企业如图表3所示,其中派瑞氢能、阳光氢能和隆基氢能分别以244.5MW、163MW和157MW的订单量位居前三。集中度高、长尾效应显著。当前国内电解槽市场的集中度较高,2023年国内电解槽招标项目CR3中标量占比高达67%,CR5更是高达82%。与此同时,2023年有超过20家企业斩获电解槽招标订单,呈现出显著的长尾效应。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近两年电解槽“新势力”发展尤为迅速,以TOP10企业为例,其中过半企业为电解槽新势力。图表3 2023年电解槽中标量TOP10企业情况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企业订单来源逐步多元化。目前国央企的绿氢示范项目对于社会资本的拉动效应已经初步显现,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布局氢能,尤其是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绿氢项目的投资运营已悄然生变,如隆基绿能首个绿氢项目获批。这将使得电解槽企业的订单来源多元化,不再单一依赖于国央企的公开招标项目。以隆基氢能为例,2023年隆基氢能公开 ...
    央企改革“之风”吹向氢能,战略新兴产业地位首次明确

    央企改革“之风”吹向氢能,战略新兴产业地位首次明确

    氢云链2024-1-25 19:04
    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了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一方面对近年改革成果做了说明,另一方面也对下一步国企尤其是央企改革工作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此次发布会也直接“引爆了”国内金融市场,截至1月25日A股收盘,“中字头”企业全面上涨,中石油等甚至直接涨停。而针对氢能产业,此次发布会不仅在央企新一轮深化改革背景下,国务院国资委首次公开明确了氢能是央企战略新兴产业,将加大对氢能的技术创新投入,且将氢能项目的投资作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首年的年度实施成果。明确指出氢能是战略新兴产业,将加大投入氢云链获悉,关于战略新兴产业的讨论几乎贯穿了整个发布会,这不仅因为相关产业战略价值高是未来经济发展最大的增量市场,更是由于当下国内外的经济形势需要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统筹规划。2023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首年,发布会指出,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启动实施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了发展重心和方向,细化了任务目标和路径。而在具体的战略新兴产业赛道方面,此次发布会透露了两大氢能相关重要信息,一方面在央企新一轮深化改革背景下首次公开明确了氢能为战略新兴产业,且央企在氢能领域的投资已有了初步成效,详情如下所示: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财务监管与运行评价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冰在回答澎湃新闻记者的提问时明确指出了储能、氢能、核能、虚拟电厂为战略新兴产业,且将在这些领域加大技术创新投入。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庄树新在回答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关于央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效问题时也指出“中央企业2023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在光伏制氢、碳纤维制造、汽车芯片等领域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项目投资运营、产业技术布局“两手抓”发布会指出,未来央企主要在五个方面着力提升价值:一是在增加值方面,二是功能价值方面,三是着力提升经济增加值,四是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收入和增加值的占比,五是引导央企注重品牌价值。这意味着央企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需要做到项目投资运营、产业技术布局“两手抓”。氢云链获悉,国务院国资委会同工信部于2023年发起了央企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国务院国资委“共链行动”一方面通过通过合资建设、增资扩股、投资并购等方式,加强同产业链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供需对接、项目共建、成果共享等机制,提升产业链协作效率;另一方面旨在加强同产业链企业的创新合作,央企主动开放中央企业应用场景,以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为重点,推动更多产业链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采购名录,为新产品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创造条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国务院国资委“共链行动”对氢能产业来说其实并不陌生,近年来国有资本“活跃于”氢能产业,其中较为典型的包括国氢科技的混改、华电重工对于通用氢能的收购等等,而在国家首台套应用等方面,近年已有二十项氢能装备(应用)纳入国家级能源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应用名单,除了国央企外,多家民企也是氢能首台套装备的牵头研制单位。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提前到来?地方政府纷纷将氢储能写入2024年度工作计划

    提前到来?地方政府纷纷将氢储能写入2024年度工作计划

    氢云链2024-1-23 17:32
    我国正在推进以清洁为主导、电为中心的新型电力系统,而氢储能技术是唯一具备物质和能量双重属性的储能技术,在能力、时间、空间三个维度上具有突出优势,是仅有的储能容量能达到太瓦级、可跨季节储存的能力储备方式。氢云链曾在《信号!各级政府开始将风光氢储口径替代风光储氢》一文指出,随着氢能在国家新型电力系统中地位的初步确立,尤其越来越多的风光发电项目将电解制氢作为主要的绿电消纳方式,国内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及绿氢项目的命名开始用风光氢储口径替代风光储氢。国内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风光储及风光火储,到中期的风光储氢,再到现在的风光氢储,氢储能的地位在不断提升。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12月26日新能源科学论坛2023上表示,随着风电光伏装机大幅增加,2023年上网波谷电价降低到0.15元/KWh,使电解水制备绿氢的成本接近煤制氢成本,比预期提前5年进入经济性成本空间。这意味着基于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氢储能的发展或将提前到来。氢储能被写入多个地方政府的2024年度报告中随着时间进入2024年,各级政府开始做年度总结以及新一年的工作计划。据氢云链统计,目前已有部分地方政府发布了2024年工作计划,其中涉及氢能相关内容的地区如图表1所示。图表1 2024年地方政府氢能相关规划内容来源:氢云链整理通过对以上8个地区氢能相关内容的观察不难发现,其中有4个地区明确指出发展氢能储能,其中包头市更是指出2024年氢能储能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而其余多数地区也指出氢能与风电光伏的互补发展。预计随着更多地区发布2024年政府工作计划,发展氢能储能的相关内容将会进一步增多。氢能储能悄然成为地方政府新一年度工作计划的“热词”。氢云链获悉,随着新能源装机的爆发式增长,其消纳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叫停了分布式光伏,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氢能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同时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十四五”规划指出,到2025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需降低18%,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的不断走高,国内脱碳事业也逐步步入深水区。随着氢储能初步进入地方政府的年度计划,未来氢能的发展有望提速。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氢云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全国首个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项目开工

    全国首个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项目开工

    氢云链2024-1-23 17:16
    被誉为“千年铜都”的湖北省大冶市,正积极投身于氢能源这一新兴领域的竞赛。1月21日,一场盛大的签约仪式和开工典礼在大冶金湖隆重举行,标志着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项目的正式启动。该项目是湖北大冶在绿色电力和绿色氢气的生产、储存及应用方面一体化战略的关键部分,由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它不仅是国内首个专注于岩洞储氢和地下分布式储氢技术的科研试验基地,而且涵盖了岩洞储氢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氢相关材料的开发、核心建造工艺的创新以及智能化管理平台的构建等多个领域。此外,项目还包括从光伏发电到氢气生产、输送、储存直至加注的全产业链工程化应用创新。据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透露,该项目是湖北省独一无二的规模化风光水制氢示范项目,其内容包括新建绿电制氢工厂、配套的光伏电站、综合能源站和输氢管道,以及一个氢能产业的智慧运营平台。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国内领先的、全环节应用、一体化运行的氢能矿场,并快速形成一个集制氢、储氢、加氢、用氢于一体的完整氢能源产业链生态系统。目前,制氢工厂和三座综合能源站的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预计其中一座制氢工厂和综合能源站将在2024年6月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氢云链获悉,该项目电解槽供应商于近日确认,此次共招标了5台套1000标方的碱性制氢设备和2台套200标方的PEM制氢设备,阳光氢能成功中标。大冶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辄强调了“电氢体系”——由绿色电力和绿色氢气耦合而成的能源系统——在未来能源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表示,大冶将继续推动氢能全产业链的建设,积极布局各个环节的示范工程,逐步扩大氢能在多个领域的示范应用,促进产业的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大冶致力于成为省内领先的示范应用基地,并全力将自身从一个原材料供应基地转变为一个“清洁能源之都”。去年4月,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落户大冶,由湖北光谷东国投集团、华能长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建设,计划新建绿电制氢工厂,配套建设光伏电站、综合能源站,打造国内“全环节应用、一体化运行”氢能矿场,加速形成集制氢、储氢、加氢、用氢于一体的氢能源全产业链生态。其中,制氢工厂是项目核心,计划投资2.5亿元,在金湖街道鄢畈村、姜桥村、饶发村工矿废弃地新建三座电制氢工厂,预计年制氢4500万标方,副产氧气2250万标方;综合能源站则是项目储供氢的中枢,计划投资4亿元,在金山店镇、大冶东和奥体大道分别建设三座油、氢、电智慧能源站。当前,姜桥制氢工厂、三座智慧能源站正加快建设。制氢工厂建成达产,可满足大冶市氢能车辆加氢需求以及城市应急氢能储备。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新华网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3氢车招标年度盘点:32亿订单,国鸿、未势、鲲华位列25家配套商前三

    2023氢车招标年度盘点:32亿订单,国鸿、未势、鲲华位列25家配套商前三

    氢云链2024-1-18 18:42
    燃料电池车是外界了解氢能产业的窗口,所以“抓好”燃料电池车这一用氢场景是尤为重要的。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燃料电池车产销分别完成5668辆和5805辆,同比分别增长55.3%和72.0%。国内日渐走高的燃料电池车市场也引来了更多人的关注。国内燃料电池车仍处于早期阶段且需对制储运加用进行全链投资,所以在可预期的时间内,政府和合作企业依旧是燃料电池车项目的主要来源,尤其国有资本对产业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而燃料电池车招标情况则是反映国有资本对于燃料电池车投资应用的重要一环。故按照惯例,氢云链对2023年燃料电池汽车招投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氢云链数据库,2023年燃料电池车招投标项目特点包括:1、招标量2040辆同比增长16.2%,单车平均价格同比下降11.1%。2023年燃料电池汽车招标量为2040辆,同比增长16.2%,预算总额超32亿,同比微增3.4%。受采购车型变化及燃料电池系统功率提升等因素的影响,2023年燃料电池车平均采购价(以预算额计算)同比下降幅度不大,为11.1%。2、下半年招标量占比79%且每月均出现百台级订单。与中汽协上半年超40%燃料电池车销售量占比不同的是,上半年燃料电池车招标量仅占21%,且下半年每个月份均出现了百台级招标订单。3、城市群之间价格有所差异。由于五大城市群产业链成熟度不同,燃料电池车生产成本所有差异,其中河南和河北(京津冀城市群共有地区除外)城市群地区单车价格整体相对于京沪粤三大城市群地区偏高,尤其河南城市群地区未来燃料电池车价格下降空间和幅度相对较大。4、重卡首次成为年度最热招标车型。2023年燃料电池车招标主力车型为重卡和客车,其中重卡以略超50%的总占比首次成为年度招标车型NO.1。5、国鸿、未势、鲲华前三。截至发稿前,2023年共有25家配套商斩获燃料电池车招标订单,其中国鸿氢能、未势能源、鲲华科技分别以294、214和200的配套量位居前三。注:仅统计道路机动车辆招标项目,且运力指标和服务项目不纳入统计;项目终止后重新招标按最新的发布日期统计且仅统计一次,项目进行二次及以上招标的按首次发布的日期统计;所有项目的时间归口均以发布日期统计。燃料电池系统配套情况合并到母公司,若出现A公司是B公司股东,但B公司单独融资的情况,则分开统计。一、总体情况:招标量2040辆、预算额超32亿,鲁豫浙再次位居前三78个项目、2040辆车、32亿预算。如图表1所示,据氢云链产业数据库统计,2023年国内公开发布了78个燃料电池汽车招标项目,同比增长6.8%,涉及全国19个省级行政区,相较于2022年多了新疆、陕西、辽宁和河北四个省份,少了甘肃和云南两个省份。78个项目共计采购2040辆燃料电池车,同比增长16.2%,预算总额超32亿元,同比增长3.4%。与2022年的情况相似,燃料电池汽车招标数量与中汽协批发量存在出入的原因包括:(1)城市群的联合示范机制通常不直接采用燃料电池车招标的形式;(2)重卡逐渐成为主要的推广示范车型,而重卡主要系企业采购,公开招标并非重卡采购的主要形式。山东、河南和浙江再度位居前三。与2022年情况相同,山东、河南和浙江的招标量再度位居前三的位置,分别发布了314辆、304辆和241辆燃料电池车招标。而按总预算额计算,河南再度以6.2亿元登顶,而山东和江苏则分别以4.9亿和3.2亿位居第二和第三的位置。图表1 2023年各省份燃料电池车招标发布情况 单位:辆、万元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二、时间分布情况:下半年占比79%且每月均出现百台级订单下半年招标量占比79%,每月均出现百台级招标项目。中汽协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燃料电池车全年销售量占比约为40%,而燃料电池车招标项目的时间分布情况与之相差较大,如图表2所示,其中近79%招标量来自下半年,值得指出的是,下半年各月份均出现了百台级的招标项目,且均已开标。而2022年上半年的招标量则超过了40%。这与企业所反馈的情况相吻合,据氢云链调研,较多燃料电池相关企业反映上半年国内燃料电池市场不太理想,而到了下半年则普遍反映显著好转。图表2 2023年燃料电池车招标量月度分布情况 单位:辆来源:氢云链数据库三、车型:重卡以过半数量首次登顶重卡和客车占比超8成,重卡以过半数量首次登顶。如图表3所示,2023年招标项目仅涉及重卡、客车、专用车和物流车四大车型,未有乘用车车型相关招标项目发布。与2022年客车、专用车二元结构不同的是,2023年重卡和客车是主力车型,占比80.9%。其中重卡更是以略超过50%的占比首次实现年度招标车型的登顶。事实上,在2022年上险数据方面,重卡车型的投运就已经初步实现了对于客车等车型的反超,随着大功率燃料电池在长途重载领域技术验证的初步完成,目前国有运输和能源等企业也开始加大对燃料电池重卡的采购。尤其随着重卡应用场景的增多,重卡预计也将成为日常主力车型。图表3 2023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招标车型分布图来源:氢云链数据库四、单车价格下降11.1%,城市群之间价格差异较明显总预算额微增3.4%,单车平均价格下降11.1%。2020-2023年燃料电池车招标量和预算总额如图表4所示,其中2023年招标总量为2040辆,自2020年以来实现了32.5%的年复合增长。2020年-2023年燃料电池车单车平均价格分别为227.8万、110.3万、176.8万和157.2万,2023年同比实现了11.1%下降。由于2020年和2021年招标的车型以中小功率的客车为主,且2021年对比2020年实现了燃料电池汽车成本的大幅下降。而2023年则因为燃料电池装机功率高的重卡等车型占比高使得单车平均价格下降幅度减小。图表4 2020-2023年国内燃料电池车招标情况 单位:辆、亿元来源:氢云链数据库河南、河北城市群地区价格下降有望提速。从各城市群地区招标项目的单车价格来看,河北和河南城市群地区价格高于京沪粤三大城市群,由于河南和河北(京津冀城市群共有地区除外)城市群地区产业链相对没有京沪粤城市群完善,燃料电池车制造成本相对偏高。氢云链认为,虽然2024年开始燃料电池车成本下降的幅度将减小,但各城市群之间会表现出差异化,尤其河南城市群地区成本下降的幅度和空间均相对较大。2023年河南城市群单车平均价格较2022年也有了近13%的下降。五、车企中标排名:一汽、东风和美锦前三一汽、东风和美锦前三,车企集中度下降。截至发稿前,已有1860辆燃料电池车公开了中标车企,共有28家车企获得订单 ...
    全球首条纯氢多稳态冶金竖炉示范工程于临沂投运

    全球首条纯氢多稳态冶金竖炉示范工程于临沂投运

    氢云链2024-1-17 17:50
    2024年1月6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和建设的全球首条纯氢多稳态竖炉示范工程在山东省临沂市临港区正式运行,实现我国纯氢竖炉工程的首次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纯氢冶金技术从“0”到“1”的突破以及“富氢”冶金向“纯氢”冶金的技术跨越,对推动我国钢铁行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早日达成碳中和愿景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环境保护,都在加大力量研究减排二氧化碳的方法。目前,用碳作还原剂进行高炉冶炼的方法已经非常成熟,减排二氧化碳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许多国家都在研究用氢进行冶炼的方法,尤其以欧盟地区为盛,各钢铁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建设,除了瑞典HYBRIT项目进行中试试验以外,其它项目均处于规划建设阶段。中国钢研率先在国内开展纯氢冶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少明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交“关于加强氢冶金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进钢铁工业向低碳目标迈进”提案,并获得优秀提案。在国家发改委绿色化攻关项目和中国钢研重大专项支持下,该公司相继研发了纯氢冶金绿色洁净生产工艺、多稳态系统技术、高品质氧化球团制备工艺、模块化关键装备技术、多过程智能协同优化系统技术、基于数字孪生的氢冶金多物理场工艺仿真技术等,突破了纯氢高温加热、安全高效还原、模块化装备、多稳态系统等技术瓶颈,形成了纯氢冶金工艺、控制、安全及智能化流程体系,并通过集成示范形成纯氢冶金整体工程技术,为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撑。示范工程采用中国钢研自主研发设计的成套纯氢竖炉技术,设备国产化率达到100%,为我国纯氢冶金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产能为5万吨。工程使用99.5%氢气作为还原气,还原后的金属化球团在炉内直接用氢气冷却,热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为保证氢气利用率,采用自主研发的专用材料和加热系统,可以将氢气温度稳定保持在1000℃。目前,顺利运行300小时,金属化率超过93%,达到各项持续运行考核指标。产品可以进一步冶炼制备超洁净高纯铁或超纯铁,既可以作为高端特种材料和电磁材料制备的原料,也可以作为高端钢材制备的基材。展望未来,中国钢研将在一期示范工程基础上,与国内外各大钢铁企业携手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转化-产品升级”纯氢冶金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建设国际领先的钢铁冶金绿色化、高端化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钢研贡献。编辑:风氢扬 校对:氢氢我心 审核:氢云小仙女来源:中国网 新华网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氢云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氢云链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